北山的導遊詞(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K

北山的導遊詞(通用17篇)

北山的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北山公園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園林。它位於吉林市古城之北,因此叫北山,也曾叫北大山。北山佔地面積128公頃,始建於1924年,歷時3年建成。解放後,又經修復與擴建,現已成爲旅遊勝地。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北山公園峯巒疊翠,湖波盪漾。亭臺樓閣,掩映其間;文物古蹟,聞名遐邇。北山山腳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臥波橋把湖分爲東西兩半。湖中有亭,名爲秀水亭。荷花湖滿是荷花,建有湖心亭,順山而上,可見攬轡橋橫跨山谷。

北山的導遊詞 篇2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北禪寺位於西寧市湟水北岸土樓山腰,俗稱“北山寺”,又名土樓觀,其建築風格和文化建築被稱爲“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

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爲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峯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檐磚塔,爲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個建築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紅砂岩天然斷層由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構奇巧,寺院錯落有序,蔚爲奇觀。

北禪寺歷史悠久,寺內留存有魏晉時期的藻井圖案及佛教藝術壁畫,塑立各種佛尊神像。

北禪寺的古蹟很多,有聖母殿、呂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無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內曲經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橋曲廊連接,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一種罕見的建築藝術。

北禪寺內有棧道、小橋、遊廊連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遠遠望去,似一座長廊懸空在半山腰中,頗有山西懸空寺的風格。現在九窟十八洞內還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畫,被譽爲“絲稠之路”南線古代文化的一顆明珠。從北禪寺鳥瞰西寧市全景,別有一番情趣。土樓山天然大佛在北禪寺側旁,這座天然大佛高約百米,由紅白岩石相間構成,經過風化,山峯似被大自然“雕塑”成爲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北山的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北山公園,請大家跟隨我前行,我將把景區概況和沿途景觀一一介紹給大家,並且會給大家時間去自由觀光和拍照,也請朋友們跟好團隊以免走散。

北山公園坐落在吉林市區的西北面,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森林公園,現已成爲北山旅遊經濟開發區,這裏不僅有山,有水,有林,有亭,而且還有集佛、道、儒三教雜糅的古寺廟羣。遊覽北山公園,不僅可以欣賞到這裏秀美的自然風光,更可以領略到吉林市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民俗。

北山在清代時曾是皇家狩獵場,而且當時名爲“九龍山”,因爲整個山體由九座山峯組成而得名。在這座九龍山的後面,有一山凹,因曾有猛虎臥於其中而被人們稱爲“臥虎溝”。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吉林時,登上九龍山,眺望整個吉林城,看到這裏青山碧水,景色秀美,漁獵農耕,市井繁榮,一派欣欣向榮之像,不禁龍心大悅。正當此時,他身邊的一個術士的一番話卻令他頓生不安。

朋友們知道這位術士說了什麼嗎?

原來這位術士向康熙帝進言說:此地九峯環抱,前有天河(即松花江),後有臥虎溝,是個風水寶地,盤龍臥虎,他日必有帝王出。

康熙帝聽完這番話後想起了太祖努爾哈赤曾在此滅烏拉國,興建州女真,奠定大清江山的情景,禁不住無限感慨。爲了社稷永存,免除後患,他急忙詢問術士有何之法。術士說只要破其風水即可。於是康熙皇帝命吉林將軍消去九龍山的數座山頭,只留東西兩座山峯,以切斷“龍脈“。後來又在東峯上修建關帝廟,用忠義神威的關羽來鎮住九龍山的風水。

九龍山因九峯而得名,只剩下兩座山峯後,人們也就再用這個名稱了,後來因其位於吉林將軍府衙的北面,人們就改稱爲北山了。1924年,這裏正式開闢爲北山公園,逐漸成爲了一處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旅遊勝地,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神祕的古剎鐘聲、神奇的傳說故事以及熱鬧的北山廟會名揚天下,吸引着每一位前來觀光的遊客。

瞭解了北山概況和九龍山的傳說之後,我們繼續前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拱橋名爲“臥波橋”,橋長82米,寬16米,爲九孔石拱橋,漢白玉護欄,護欄柱頭爲盤龍結構,全橋共築有99條盤龍,暗合九龍山之數。過了臥波橋,大家往右邊看,這裏的一池荷花開得正盛,這就是荷花湖,每年8、9月份這裏都會舉辦賞荷節,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站在荷花湖邊,朋友們擡頭看到的那個碩大的“佛”字便是北山的標誌之一了,那裏是關帝廟的外牆,就是我們剛剛說過的康熙皇帝下旨修建鎮壓九龍山風水的那個關帝廟。關帝廟始建於康熙40年即1701年,至今仍保存有康熙年間製造的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一柄和大

鍾兩口,是非常珍貴的文物。過去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是關帝廟會,也是當時北山廟會中最熱鬧的,因爲關羽集忠孝節義於一身,是消災驅邪、招財進寶、忠孝科舉的神靈,特別是滿族人最崇拜關聖帝君,所以關帝廟會辦得最熱鬧,燒香許願的、打把勢賣藝的,做買賣唱戲的,盛況空前。

說到廟會,北山廟會可謂是歷史悠久了,相傳吉林北山廟會最早始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藥王廟開光大典時舉辦了盛大的廟會活動,從此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北山廟會,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了。自清代起就有“千山寺廟甲東北,吉林廟會盛千山”之稱,意思是說在東北,遼寧千山的寺廟是最多的,但是論起廟會的規模卻是吉林北山廟會更勝一籌。如今北山廟會的日期有農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五月十三。規模最大的當屬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傳說這一天是藥王孫思邈的生日,也是他的妙手回春日,這時許多善男信女都會雲集至此,進廟燒香叩拜,祈求平安。現在每年到了北山廟會的日子,遊人香客多達40餘萬人。

大家往正前方看,這個建築爲九龍門,是爲了紀念吉林北山曾有九龍山之稱的標誌性建築。它是目前全國最高最重的銅製龍門,高9.9米,重達20噸。此門以九龍山傳說爲源頭,採用龍紋爲依託,以預示祥和的龍爲主題造型,向人們傳遞着九龍山的神祕,傳達着龍騰盛世、福澤家園的美好祝願。

再往前走我們就開始登山了,上山的路由三條:左右兩側是石階路,左邊的直達北山西峯,右邊的路可達東峯山頂,中間的路是過去王公貝勒們進山狩獵的路,當年康熙皇帝登上九龍山頂時走的就是這條路。大家看到兩山之間的這座石拱橋了吧?這橋名爲攬轡橋,此橋始建於1937年,爲花崗岩石砌築,長30米,寬5米,高15.7米。這座橋竣工時,請僞滿洲國皇帝溥儀爲橋賜名。據說溥儀想了很久也沒有合適的名字,這時他身邊的近臣寶熙爲他講述了康熙皇帝東巡吉林時到九龍山狩獵,行至兩峯之間時曾攬轡回首,停馬眺望整個吉林城的故事。於是溥儀開口說:就叫攬轡橋吧,攬爲把持之意,轡爲馬嚼子,攬轡即爲勒馬停騎之意。後來因此橋形似駝背,所以百姓都叫它羅鍋橋。等一下我們就登上這座橋,也效仿當年的康熙皇帝眺望一下吉林城,看一看大江彎弓的美景。

現在給大家1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之後我們在這裏集合,走中間這條路前往東峯去參觀佛道儒三教雜糅的古寺廟羣,進而瞭解吉林當地的民俗風情,然後再去登號稱華夏第一亭的攬月亭。途中我還將爲各位介紹各個寺廟的歷史和現狀,而且還有許多動聽的故事和傳說要講給大家,所以請一定要遵守時間,準時回來集合,不然那可是您的一大損失哦。好了,現在請拿起您的相機,盡情拍照留念吧。

北山的導遊詞 篇4

吉林市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也是我國獨一無二的與省重名的城市。城區位於省會長春以東120公里處。吉林原名“吉林烏拉”,滿語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環繞的羣山和迴轉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是中國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吉林市四面羣山圍繞,城區青山聳立,山間青草碧綠,森林層巒疊翠。“ 攬轡飛虹”、“藥寺晚鐘”、“雲亭秋色”、“團山雙峙”、“雀峯插雲、“坎卦孤懸”、“龍潭印月”、“龍山觀城”“白山鹿囿”、“桃源春曉”、等著名山形景色點綴其間。

吉林北山坐落在吉林市區的西北面,是著名的城區森林公園。 攬 轡 飛 虹

北山主要由東西兩座山峯組成,東峯海拔225.8米,西峯海拔269.8米。攬轡橋,橫空飛架北山的東西兩峯之間,是用花崗岩砌的單孔拱橋,造型精美別緻,氣勢雄偉,高懸壯觀,長30米,寬5米,高15.7米。“ 攬轡飛虹”得名此橋。攬轡橋始建於1932年。竣工後,請當時僞滿洲帝國皇帝溥儀賜名,溥儀正愁不知起什麼名字好,這時近臣寶熙給他講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聖祖爺東巡吉林的故事。當年康熙在松花江邊望祭了長白山,然後率諸王公貝勒到九龍山狩獵。他策馬行至兩峯之坳時,曾攬轡回首,停馬眺望,只見吉林城內市井繁榮,城外大江彎弓,更有百艘戰船排列江中“連檣接艦屯江城”,頓時龍顏大悅。溥儀聽此茅塞頓開,提筆寫下“攬轡橋”三個大字,並鑄銅牌一塊嵌立橋頭石欄上。由於石橋形似駝背,百姓戲稱“羅鍋橋”。

北山佔地135公頃,巨巖嵯峨,層巒疊翠,亭臺橋閣,古廟相輝,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相傳北山原名九龍山,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東巡吉林烏拉時,有術士進言,吉林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四座名山守護船廠(吉林市舊稱),九龍山前有天河(松花江),後有臥虎溝寶地,日後必出帝王。康熙聽後深感不安,忙問有何之法,術士說:“只要破其風水,即可保大清江山永固。”皇帝急命吉林將軍削去九龍山幾個山頭,並將九龍山改名。由於山在吉林將軍衙門的北面,故稱北山。傳說當時:康熙巡遊船廠下達了“斬斷龍脈,永絕後患”聖旨後,主要採取了五項措施,一是將城北三峯之中峯楊家嶺削去一丈八尺,二是將楊家嶺上闢爲墳地,以陰屍罩脈身,三是在嶺下九龍口處立刑場,以污血破脈氣,四是將龍脈命門楊家嶺與玄天嶺的連接處從中間挖斷(此處正對北極門,後來成了吉林北出口),五是在龍潭山龍潭裏下一鎖龍索,永鎖龍身。康熙回京後,此事傳遍京城。城內佛、道的寺中高僧、道長和伊斯蘭教阿訇等不約而同聚在一起,共商一件大事,而後,各教紛紛派門徒以各種方式出關,達吉林船廠,籌捐款在吉林九龍山(現北山)山上和附近建寺、廟和觀。佛道高僧是單身帶徒而來,而伊教阿訇可以結婚,所以是舉家和隨從信徒多戶共遷,來的多位阿訇和隨戶聚居於北門(現致和門和北極們)內外,以致在這一地方形成了北京語系(北關話),至今猶存。

幾百年來,北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神祕的古剎鐘聲,神奇的傳說故事,名揚天下。北山雖相對高度不過百米左右,而盛名卻不亞於國內的高大山嶽。所以如此,就是由於在東峯上錯落有致地分佈着關帝廟、藥王廟、坎離宮、

玉皇閣這四座存留已有數百年的寺廟。(北山古廟羣是中國少數的三教合一的古廟羣)北山的藥王廟會頗負盛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是北山廟會的曰子,許多善男信女進廟燒香,頂禮膜拜,祈禱平安。北山廟會最具盛況的是四月二十八藥王廟會,每年廟會遊人都多達二、三十萬人,故有“千山寺廟甲天下,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說。古八景之一“藥寺晚鐘”即源於此。現在,北山公園已成爲人們春逛廟會、夏野遊、秋觀荷、冬賞雪的旅遊勝地。(民間傳說故事取材於網上)

北山王峯海拔二百七十公尺,東西兩峯之間有拱形石橋相連名鸞佩橋。古建築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和關帝廟,全部坐落於東峯上。

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長方形,佈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線。建築物依地勢構築,分爲前低後高兩組,錯落有致。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組成。山門內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牌坊西 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後院由朵雲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雲殿是正殿,高兩層。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爲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爲千里眼及順風耳;牆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雲宵三宵娘神像。玉皇閣雕樑畫楝,美奐美輪;樓宇磨磚對縫,精巧處令人擊節。

北山古建築羣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關帝廟正殿供泰蜀漢大將關羽塑像,兩側是關平、周倉配像。正殿懸掛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正殿對面爲戲臺,兩側還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

藥王廟又名三皇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其後經過兩次重修。藥王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廡各三間,另有藥池、春江山閣、靈仙室等建築。正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及藥王孫思邈,並附祀華陀、張仲景、李東垣、吳岐伯等名醫。

山下還有兩個人工湖,名叫南湖和北湖。湖邊建有水榭、長廊、湖心亭,景色優美。夏天北湖滿種荷花,縷縷飄香;南湖遊船如梭,風光旖旎。冬天山上積雪,湖面結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勝地

二、吉林九龍山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長白山下有一座熬萊海,海里的龍王老了,就把吉林這個封給他的一個龍子爲八個龍孫,

並讓龍子龍孫到吉林找出真龍天子,統治臣民,保境安疆。

九個龍子龍孫按着老龍王的旨意來吉林上任,可是剛到吉林市的溫德河畔卻被一隻白虎攔住了去路。白虎說自己是長白山老祖派來統治吉林大地的,何用龍子龍孫再來多此一舉九龍與一虎在松花江畔發生了一場大戰。此時王母娘娘正爲七仙女找山清水秀的沐浴之地,路過吉林城上空,正趕上龍爭虎鬥,於是按下了雲頭,把九條龍定在了吉林城北的九座山上,把白虎化爲一座溫德赫恩山,從此這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三、蓮花泡的傳說

傳說有一個叫富庚的滿族小夥子,父母雙亡,每天去江上打魚。有一天打魚歸來,看到江上有人在放河燈,有一隻美麗的蓮花燈吸引了他,他跟着這隻河燈一直往江下游走去,直到一棵歪脖子柳下,才把這盞河燈拿起來捧回家,放在水盆裏。第二天富庚打魚回來,發現家裏有一個美麗的姑娘爲自己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這個姑娘就是爲觀音菩薩侍弄蓮花的仙女彩霞。

北山的導遊詞 篇5

北山旅遊經濟開發區是吉林市政府1998年初批准建立的集旅遊觀光和經濟開發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區,佔地達518公頃。

北山公園始建於1920xx年,是吉林市重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心。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吉林北山幾百年來,已成爲人們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旅遊勝地。更是遠近香客朝山進香,拜廟祈神的福地。遊北山可在湖上蕩槳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師廟裏拜謁祖師;可在藥王廟裏拜藥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和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遊人香客雲集,馬戲、雜技、歌舞、秧歌等各種表演,土特產品、風味小吃,琳琅滿目,盛況冠絕東北。自清朝年間便有“千山廟會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譽。

一九九八年引資新建了“鳥語林”景區和冰雪旅遊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吉林市政府聘請北京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對北山公署前山區作了新的規劃,並投資3000萬進行改造,計劃20xx年5月底完工。新的規劃由正門入口區、荷花觀賞區、九龍廣場、九龍溪遊憩區和水禽觀賞區構成。每一景觀區遊覽內容豐富,自成一體,又相互呼應,整體協調!

北山的導遊詞 篇6

在暑假期間,我回到了老家,吉林省吉林市。回到了故鄉,來到這裏的北山公園。

遠遠望去,一座橫跨在湖上的大橋,像一條巨龍臥在水面上。雄偉、堅固、巨大的橋墩是用水泥和鋼筋築成的。橋身有四五十米長,柏油鋪設的橋面有八米寬,乳白色的橋欄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龍。

走在橋中心,湖上的荷花爭相開放,荷葉挨挨擠擠,荷花的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好像要脹破似的。

在我欣賞荷花的時候,一陣火車的鳴笛聲打破了寂靜而又美好的空間。

我繼續向前走,到了山腳下,若隱若現的山變得清晰了,像個的綠色的大絨團。

我向前走去,一縷縷陽光透過繁密的枝葉射進來,形成五光十色的光環。草坪上花香四溢,各種花開的正豔,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我一步步走向頂峯,來到攬月亭,據說攬月亭是觀看全山景物的最佳地點。

我走在前往曠望亭的路上。

前往曠望的亭的路上,總是顯得毫無生機,乾枯的枝葉在臺階旁豎立着。

到了曠望亭,就能看吉林市的全景,那遠遠流長的松花江,彩虹橋在江上,一直從一邊跨到了另一邊。

我們沿着小下山,小路的景色更是“秀色可餐”。有一種不知名的花兒在路旁舒展着花瓣,它的嬌嫩的花瓣彷彿是被人一碰就要凌空飄落。淡紫,夢幻的顏色,令人陶醉,每當花兒盛開,那無數個花朵裏溢出淡淡的芬芳,在微風中飄散開來。

北山公園,我夢想中的天堂,它使我流連忘返!

北山的導遊詞 篇7

我的家在美麗吉林市,那裏山清水秀,尤其是北山公園更是四季風景如畫..

北山原名九龍山,這不暑假時我和媽媽去哪兒遊玩,我們隨着熙熙攘攘的人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綠樹眼映下的青山,一個巨大的:”佛”家,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遠遠望去,顯得格外莊重,不愧是名山..

走上白色玉石雕刻成的拱橋,你就會看到橋兩邊的划船湖,遊人各個悠然自得,不時地傳來遊人們的歡聲笑語.

一陣微風吹來,我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往那一瞧,原來是荷花.我迫不及待的跑道了荷花池邊,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池邊來看荷花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照相,有的在舉目遠眺還有的還在細細品賞着荷花的香味.看着看着我好像覺得我也變成了荷花,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我的寶寶再哪裏,小魚游過來告訴我,你們可真美麗啊!“嘿,王鶴潞在想什麼呢?” “啊,沒什麼”我這才緩過神來.

其實北山公園還有很多著名的景點有時間我在帶你細細的遊賞!

我愛北山公園,因爲它是那樣的美麗!

北山的導遊詞 篇8

吉林北山風景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城區腹地,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景區內古廟成羣,以民俗廟會而聞名。素有“千山寺廟甲東北,北山廟會盛千山”的美譽。北山融佛、道、儒、俗等傳統文化於一身,集廟、閣、亭、臺等人文景觀於一體,是關東著名寺廟園林風景區之一。吉林北山原名九龍山,被稱爲“龍興之地”,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曾東巡到此登山覽聖,而“九龍文化”的傳說,則爲這方“風水寶地”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吉林北山風景區積極打造“文化聖山”,以豐富而別緻的人文景觀和各項特色鮮明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爲平臺,成功推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吉祥文化、年文化、月文化、荷文化、冰雪文化、愛情文化等文化旅遊產品,精彩看點貫穿全年。

吉林北山風景區擁有多項全國之最、東北之冠,如被稱爲“明月神州第一亭”的吉林北山攬月亭,全國最高最重的銅質龍門――九龍門,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展示月文化的場館――吉林北山月文化展覽館;還有東北始建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關帝廟――吉林北山關帝廟;東北最大的仿生瀑布――吉林北山九龍飛瀑。

北山公園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色。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點綴於林木蔥鬱、景象幽深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每年農曆四月的北山廟會期間,山下有歌舞、秧歌等民間表演,熱鬧非凡。

北山古建築羣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關帝廟正殿供泰蜀漢大將關羽塑像,兩側是關平、周倉配像。正殿懸掛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正殿對面爲戲臺,兩側還有鐘樓、鼓樓、翥鶴軒、松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

藥王廟又名三皇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其後經過兩次重修。藥王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廡各三間,另有藥池、春江山閣、靈仙室等建築。正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及藥王孫思邈,並附祀華陀、張仲景、李東垣、吳岐伯等名醫。

山下還有兩個人工湖,名叫南湖和北湖。湖邊建有水榭、長廊、湖心亭,景色優美。夏天北湖滿種荷花,縷縷飄香;南湖遊船如梭,風光旖旎。冬天山上積雪,湖面結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勝地。

吉菜受魯菜影響較大,秉承“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飲食理念,講究刀工和勺工,烹飪技法以炸、熘、爆、燉、拌、醬見長,具有民族菜、民俗菜、宮廷菜和山珍菜四個系列,其特色爲“善制野味,講究火候,醇厚香濃,樸素實惠”,著名的宴席有長白山珍宴、白山金秋益壽宴、船廠宴、吉林全鹿宴、吉林霧凇宴、江城冰雪宴、餃子宴等,出名的菜點有松花湖魚宴的清蒸白魚、“三花一島”、慶嶺活魚;長白山珍宴的人蔘雞、什錦田雞油、鹿茸三珍湯、山菜全席等。

吉林依枕的長白山,出產各種名貴藥材,以此爲基礎形成的藥膳,也是吉林市飲食的一大特色,古語云“藥補不如食補”,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以中藥材和烹飪原料相結合烹製的美味佳餚,可以達到食用和藥補的雙重效果,即所謂的“藥食同源”。

另外,在吉林還能品嚐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飲食與特色小吃,有滿族特色的“三套碗”、滿族火鍋、白肉血腸;有朝鮮族特色的冷麪、打糕、狗肉湯和長壽麪等。

吉林地方風味以三套碗、清蒸白魚、人蔘雞、鹿茸三珍湯、荷花田雞油、白肉血腸、慶嶺活魚爲主,其中尤以人蔘雞和鹿茸三珍最爲有名。這些特色菜餚是每一個到吉林旅遊之人必嘗之美味。

北山的導遊詞 篇9

山海關,也指山海關區,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爲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爲是明長城東端起點,有"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山海關城,周長約4公里,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

景區佔地0.1平方公里,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瑞蓮閣公園、甕城、一關廣場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因景區涵蓋山海關標誌性建築--"天下第一關箭樓"而得名,是迄今爲止保存最完整的長城軍事防禦體系。 "天下第一關箭樓",又稱"鎮東樓",是山海關城的東門。據《臨榆縣誌》記載,明清之際曾多次維修,解放後又多次修繕。城樓建築面積198平方米。其建築爲歇山單檐頂,四角飾以形態各異的脊獸,北、東、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在箭樓之上,最爲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關"巨匾,樓內外一共三塊匾,一樓內懸掛的爲原匾。

1961年3月4日萬里長城-山海關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山的導遊詞 篇10

北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綠化者。那兒山清水秀,處處充滿了鳥語花香。

一進北山的和諧門,便可聽到汩汩的流水聲,喳喳的鳥叫聲;聞到樸素而濃厚的泥土氣息,撲鼻的花香。聆聽着妙不可言的“伴奏曲”,呼吸着被花草樹木淨化了的空氣,便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到這個大自然中。

到了北山光用耳朵和鼻子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就是美景不可以錯過。

瞧,山上一片蔥綠,樹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崎嶇的山路曲折地盤繞在山上,像一條奇怪的蛇。

登上半山腰,一座蠟像館在衆多的大樹中別具一格。

順着館子旁的翠微長廊,漫步過一個小小的娛樂場,邁出輕盈的步伐,便可看到翠微門。翠微門旁有一座微拱形的小石橋,橋下的流水清澈得泛出一陣碧藍。

渡過小石橋,走到林蔭小路的盡頭,便是那高高聳立着的塔,塔邊有一條吐水的石龍,它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山泉水將它沖刷了數餘年,卻還是風韻猶存。

再往上走,便可以看到一個大廣場。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欄杆邊兒上的條石,放眼望去,原來的大世界,已經濃縮爲了一幅微動片:“鉛筆盒”之間鋪上了一層“錦緞”,“火柴盒”在“錦緞”上“爬行”着,一隻只“小螞蟻”在“錦緞”兩旁以每秒“一納米”的速度走着……

告別了“微動片”,隨着涼風習習吹樹葉的沙沙作響,我們來到了石城亭。

喘一口氣兒,頗有情趣地往石椅子上面一坐,蹺起二郎腿,身旁一瀉而下的瀑布,聲音也變得美妙一些了。嘩啦啦,流水聲聲洗清了一切煩惱;嘩啦啦,流水聲聲除去了一切疲勞。瀑布旁的四季常青灌木枝繁葉茂。睜開眼睛時,欣賞美景;閉上眼睛時,聆聽樂曲。這簡直是、絕對是人間仙境一般的享受,它能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舒適非凡。

下山後,我望了一眼北山,它依舊巍巍而立,好似巨人一般守衛着我的家鄉,毫不退縮。

北山,你那傲然的身子,巍峨的氣勢,都已經像烙印一般銘刻在了我的心中。

北山的導遊詞 篇11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里處的渤海之濱,由寧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樓、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組成。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亙在華夏大地上,東端在山海關城南公里4處之插入海,猶如龍頭高昂,成爲明長城東部起點,因此稱爲老龍頭。

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它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戚繼光修築。它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爲“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歲月,這座昔日海陸軍要塞,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歷史地位,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來此觀海覽勝,留下了衆多詩篇佳話,成爲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地。

天下第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茫茫碣石東,此關自天作。粵惟中山王,經營始開拓!“天下第一關”爲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裏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

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步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里長城的衆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爲“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歷經風雨歲月洗禮的“天下第一關”,凝重而迷人,城樓上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無盡的往事。置身於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發現人們修築的座座名關,構建的是關隘,凝固的是歷史,同樣,長城凝結的是智慧,鑄就的是滄桑。

孟姜女廟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文物遊覽勝地。在中國的歷史上,男性一直佔據着絕對重要的位置。而孟姜女卻是個例外,她的被景仰更多的是由於其堅貞不屈的性格、忠貞不渝的精神。在山海關城東4公里外的鳳凰山上,有一座小巧的孟姜女廟遠近馳名,綠樹掩映、紅牆素瓦,建築古樸、風格獨具。

傳說中的孟姜女聰明伶俐、美麗異常,與範杞良悽美的愛情被世人傳頌。成爲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姜女廟是長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間民俗文化的產物。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張棟重修,爲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祭祀孟姜女的廟宇。

長壽山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東倚長城,與遼寧省交界,西臨“北方小桂林”燕塞湖,南靠角山長城,北偎燕山峻嶺,東西跨越6.5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遊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13.34平方公里,最高峯鸚鵡峯海拔657.1米。該區地貌起伏較大,多奇峯怪石。集山石、洞窟、瀑溪、中草藥植物爲一體,以雕塑、書法、建築等藝術手法爲表現形式。主要景觀還有: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石門勝蹟、子母龜石、樵夫觀天、雄師昂首、雙送對峙、漩靨潭、懸崖飛瀑、仙人洞、瑞蓮捧日、柳蔭聽濤等景觀。

角山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系燕山山脈,主峯海拔519米,與后角山南北對峙恰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山頂較平整,人稱“角山臺”。角山是萬里長城跨越的第一座高峯,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美稱。山上建有棲賢寺,是明清時期文人雅仕讀書消夏之所,被稱爲山海關文化的搖籃。

景區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集自然山地風光,長城建築精華與儒、釋、道教文化於一體,索道貫穿其間,可攬敵臺聳立,峯巒起伏,古寺幽深,氣象奇景。景區先後被國家林業部、地質部命名爲“國家級森林、地質公園”,首批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秦皇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角山四季特點分明,春花、夏綠、秋風、冬雪。

北山的導遊詞 篇12

今天,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山海關遊玩。到了山海關,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它使我的內心震撼不已。我在想:古代人到底是怎樣造出這麼偉大的建築的?於是,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長城。

在長城上,我看着城牆的累累傷痕,彷彿看到了古代秦軍在長城上和敵軍作戰的場面。

爬長城很累,但我卻很興奮。在長城上我坐下來眺望四周,看到了一望無際、波濤洶涌的大海。海浪一遍又一遍地衝刷着長城,長城在大海的沖刷下巍然屹立。

我站在長城上極目遠望,遠處羣山疊嶂起伏,滿眼碧綠。我還看到了山海關長城上的廟宇,廟宇上方有一牌匾,牌匾上是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關。廟前有許多賣小商品的攤位,有海螺,有項鍊,還有許許多多的工藝品……我左挑右選,買了一把木劍和一本小書。那本書裏講的故事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古代秦始皇四處招收壯丁建長城,孟姜女的丈夫被秦始皇抓走了,孟姜一直在家等丈夫回來。她等啊等,等了四五年,許多人都說她的丈夫死了,可孟姜女不信,就去找他的丈夫。孟姜女找了半年,終於走到了山海關,向人打聽她丈夫的情況。知情人告訴她說:“你的丈夫早就累死在長城上了。”孟姜女聽後傷心地大哭起來,哭了好幾天,把長城哭倒了……

我們遊覽了長城的許多地方,不知不覺已近黃昏了,當我們依依不捨地坐上了回家的汽車,回頭再看山海關,在夕陽的照射下,發出金色的光輝。

我回到了家,還想着山海關,覺得古代勞動人民真是太偉大了,只靠人力,就造出了這麼雄偉的建築,真讓人感到欽佩!

北山的導遊詞 篇13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秦皇島旅遊。

我們從早晨三點鐘就坐上了開往秦皇島的汽車,雖然已是深夜,但我睡意全無,我津津有味地觀看窗外的景物,其他人更是興致濃厚:有的聊天,有的在哼歌,也有的像我一樣在醉情地欣賞窗外美麗的月色。都顯得精神百倍。

這時的月亮正是最亮的時候,它在對我微笑,用它溫柔的面紗撫摸大地,那一閃一閃的小星星也在向我調皮地眨眼睛。

當汽車到達山海關時,擡頭看,只見一道寬約五六十米,高約二三十米的好似城牆一般的磚牆,像是一位壯士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彷彿在向我們炫耀他的強大。

登上了山海關,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上面非常寬闊,好像一個大停車場,能放下幾百輛車,“停車場”的中間,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寫

着幾個紅色的大字——老龍頭。

走到山海關的牆邊,看見牆上有許多參差錯落的垛口,從這裏可以看到下面的一切。海浪時而大,時而小,時而高,時而低,一股股涼風掀起一陣陣波浪,那白色的銀珠四面飛竄,場面非常壯觀。讓我不禁想起了詩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大海都不見!”海風呼呼地刮過,一陣陣涼爽的感覺沁人心脾。

啊,山海關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北山的導遊詞 篇14

北山旅遊經濟開發區是吉林市政府1998年初同意樹立的集旅遊觀光和經濟開發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區,佔地達518公頃。

北山公園始建於1924年,是吉林市主要的勝地,地處市中央。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於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羣,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獨具特點。公園內建有諸多的亭、橋、廊、榭,裝點於林木蔥蘢、氣象幽邃的山間。昔日“吉林八景”中,北山以“北山雙塔”、“藥寺晚鐘”、“德碑夕照”而著稱。

吉林北山多少百年來,已成爲人們踏春、消夏、賞荷、觀雪的遊覽勝地。更是遠近香客朝山進香,拜廟祈神的福地。遊北山可在湖上蕩槳乘舟;可在亭中小憩品茗;可在祖師廟裏拜見祖師;可在藥王廟裏拜藥王。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跟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遊人香客雲集,馬戲、雜技、歌舞、秧歌等各種表演,土特產品、風味小吃,目不暇接,盛況冠絕東北。自清朝年間便有“千山廟會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譽。

一九九八年引資新建了“鳥語林”景區和冰雪旅遊大世界。

一九九九年八月,吉林市政府聘任北京中國景緻園林規劃設計核心對北山公署前山區作了新的計劃,並投資3000萬進行改革,打算20__年5月底竣工。新的規劃由正門進口區、荷花觀賞區、九龍廣場、九龍溪遊憩區和水禽欣賞區形成。每一景觀區旅行內容豐盛,自成一體,又彼此響應,整體和諧!

北山的導遊詞 篇15

離開了老龍頭,我們一看時間還早,就趕緊來到了山海關景區。對於這座天下第一關,每個人都很熟悉,所以我們來拜訪了這裏。

走進了景區,走在青磚路上,欣賞着兩邊都風景,要不是梅花帶來的小雨,這次旅行簡直是完美無缺了。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水池,上面被層層疊疊、翠綠的荷葉覆蓋着,透過幾塊裸露的水面還能看到水底的小魚。站在這個水池旁邊讓人神清氣爽,不僅可以緬懷古蹟,還能感受到美麗的風景。

我們離開了小水池,來到了一座城樓前,聽導遊說,這叫做“甕城”,哦,我一下子記起來了,當年袁崇煥修建的寧遠城就是這個樣子的。它的城牆比較奇怪,是個“山”字型,便於攻擊,中間突出去的那一道很難打,因爲真正寧遠的城牆中間那一道是實心的,即使敵人把城樓拆了,還得接着啃城牆,技術含量相當的高。

穿過了甕城,我們老遠就看到了有一大羣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走近一看,只見這些人圍着一個人,好像是某個重要領導。不過這個重要領導是誰呢?幸虧奶奶天天看《海峽兩岸》,認了出來:“這不是連戰麼?”大家定睛一看,還真是,許多官員和警察在旁邊陪同着遊覽山海關景區。我們感到相當到有趣,連戰是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許多人到臺灣也不一定見着,我們到秦皇島偏偏就遇上了。

最後我們登上了長城上。這裏的長城和北京八達嶺的長城一樣的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老遠我們看到長城上有一座城樓,城樓的內外圍着許多人羣。我們走近一看,這座城樓上有題詞,乃是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關”,是明代的蕭顯題寫的,原來這就是著名的山海關啊,我們趕緊細細觀看起來。

這座城樓是一座幾層樓高的高大的建築,用紅色的大柱子、巨大的方磚和金碧輝煌的瓦片建築而成,那是相當的堅固,經歷風吹雨打和炮火襲擊依然屹立不倒,成爲長城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離開了山海關城樓,我們漫步在長城上。長城很高,站在長城上可以看到附近的風景,有熙熙攘攘的人羣,歷史悠久的城牆和古建築,周圍的村莊、樓房,還有遠處籠罩在濃霧之中的秦皇島市區。緊接着,我們走下了長城,來到了鐘鼓樓步行街內。

鐘鼓樓步行街很有古韻,一道巨大的白色石門,許多的人進進出出。地面時大塊石磚鋪成,鐘樓和鼓樓聳立在兩端。步行街的兩邊是商鋪,掛着旗子,出售紀念品、土特產和各種手工藝品。吆喝叫賣、討價還價的聲音響在步行街上空,熱熱鬧鬧。我們買了幾塊當地特產花生糕,邊走邊吃,享受着花生糕的濃香和兩邊的風景,彷彿已經穿越千年,來到了古代山海關城下的集市上。

“咚……咚……”鐘樓和鼓樓響起了悠揚的報時聲,爸爸看看錶,“五點了,我們回到市內,明天還要去北戴河呢。”在歡聲笑語之中,我們離開了山海關。但是飄揚在山海關景區上空的鐘聲卻一直迴盪在我們心中……

北山的導遊詞 篇16

尊敬的各位遊客:

我們將要遊覽的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關口---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是震撼全世界的古代建築物,被列爲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遊覽的時候,請大家保護環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天下第一關廣場,擡頭遠眺,一座雄關展現在眼前,那就是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爲木質的隔扇窗,這些窗戶,平時緊閉,戰時開啓射箭用;下層四面都是紅漆木質大門。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天下第一關匾額了,這塊匾長1.5米,爲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爲楷體,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鉅作。相傳最後一筆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還有一個小祕密,掛在城外面的匾是後人仿寫,原匾在城樓裏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城商業街。在古城裏,品嚐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遊興大增,並領略山海關的風土人情。讓我走進一家土特產店,嘗一嘗特色打糕,來,這位遊客,品嚐一下吧!

好,咱們大家一起照張照片做個留念吧子OK希望我的本次導遊服務給您帶來快樂!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爲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爲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爲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啓,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着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請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爲何人所寫呢?衆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爲邑人肖顯所書,這裏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爲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爲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

大家看,在各個屋檐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爲前導接着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着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爲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

大家擡頭可以看到這羣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北山的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河北省最著名的景區——山海關。該景區位於秦皇島東北15千米處、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山海關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是中國內地通往東北的必經關隘,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山海關依據“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而建城關,該處正處於海陸咽喉要衝,在歷史上早已成爲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爲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山海關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海關景區古蹟薈萃、風光綺麗、氣候宜人,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國最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長壽山景區、鱷魚湖、角山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孟姜女苑、懸陽洞、燕塞湖等。

山海關北依燕山,東傍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隘;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將其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鑰”,恰如其分。山海關之所以被稱爲“天下第一關”,那是因爲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氣勢雄偉。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4千米多,外圍有一條寬16米、深8米的護城河,城牆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門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分別建有翼城,用於駐軍,並互爲犄角。關城東數裏外又築威遠城、烽火臺、敵臺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衆星拱月般地拱衛着主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智慧。

天下第一關東城樓的下面是東門。緊挨着東門,有一個小小的方城,叫做甕城。它的城門洞沒有開在正東方向,而是在關城和甕城的拐角處,向南而開。如果敵人逼近東門,他不能輕而易舉地攻開城門,因爲在這個拐角處,關城和甕城上面的守軍,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殺傷敵兵。即使攻進了甕城,東門緊閉,敵人也不能長驅直入,甕城上面的滾木擂石就會轟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甕城就成了人侵之敵的葬身之地。爲什麼叫做甕城?中國有個成語“甕中捉鱉”,這個小方城就像一個甕,所以叫做甕城。

各位朋友請看,甕城的外面,還有一座城,叫做東羅城。敵人進攻山海關時,東羅城又是一道防線。在東羅城的東邊,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歡喜嶺。歡喜嶺下有一道溝,叫做流淚溝。山還是這座山,水還是這灣水,爲什麼又是歡喜,又是流淚呢?過去,兵士們從遼東或更遠的地方回來,走到這一片丘陵,一眼看見山海關,離家不遠了,心中高興,就把這裏叫做歡喜嶺。從這裏出關,到遙遠的邊疆去駐守,出了山海關,登上這座嶺,眼見得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受,落淚悲傷,歡喜嶺下就有了這條流淚溝。歡喜嶺上有一個大平臺,這就是著名的威遠城的遺址。威遠城是山海關的衛城,是山海關的前哨。吳三桂就是在這裏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讓清兵人關的。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里長城這條巨龍的頭—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4千米的渤海之濱。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止於老龍頭山崗上的寧海城。今天到龍頭,仍可看到長城常受海濤重擊,木材石料難以長久保持堅固,工匠們便用鐵鍋固沙打基礎,上面再砌磚石。現在老龍頭及其附近的城牆已經修復,它地勢高峻,海天開闊,樹木繁茂,空氣清涼溼潤,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場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