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教文化旅遊區沿途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7.95K

各位朋友:

五臺山佛教文化旅遊區沿途導遊詞

大家好!過忻州城區,我們距離目的地佛教聖地五臺山還有150公里的路程,行車時間大約兩個半小時。忻定盆地不僅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養育了古往今來衆多的傑出人物,同時也是一塊民俗文化的沃土,孕育和滋潤了撓羊賽、北路梆子、八音會這三朵燦爛的民俗文化之花。(見《前郝村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忻定盆地民俗風情)》

(進入定襄縣境)

現在我們進入了忻定盆地另外一個重要縣份——定襄縣。定襄是忻州市面積最小的一個縣,只有848平方公里,但同時又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縣,人口達21萬。定襄縣文化產業發達,文物古蹟衆多,向來有“三晉文風數二定”之說。所謂“二定”,一個是陽泉市的平定縣,另外一個就是定襄縣。平定縣地處娘子關內,是山西的東大門,傅山先生曾經在這裏創辦過聞名三晉的冠山書院,中國近代著名的女文學家石評梅就是平定人,縣內文風十分昌盛。相比之下,定襄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蹟兩個方面。

先說民俗文化,定襄是山西省重要的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境內的河邊民俗博物館是山西三大民俗文化中心之一,對搶救晉北民俗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X年出版的中國第一部《民俗文化大辭典》就是由河邊民俗博物館館長張建新同志主編的,這裏還建立起了晉北第一個民間工藝品市場。

再來說說定襄的文物古蹟,縣內保存最爲完整、最具建築歷史價值的有四處古蹟。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的洪福寺;二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私人官邸閻錫山舊居;三是城內東關有一座關王廟,建於北宋宣和五年,是中國現存3萬座關帝廟中最古老的一座;四是全國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的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大家往這面看,那就是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從1942年開始到1948年,定襄縣80多個村莊開挖了200多公里長的地道,形成了一個完整而複雜的地下交通網絡,西河頭地道戰遺址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這條地道是動員500多人,奮戰40個晝夜開挖而成的,全長10華里,由3條主幹線、52條支線組成,分爲上,中、下三層,一層用於作戰,設有儲藏室、休息室和指揮所,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此外,地道內還設有翻口、卡口、作戰槍眼、出入口和出擊口上百處,地道外還配套建設了地堡和高防工事,完備的設施使地道具有了防水、防毒、防煙、射擊等多種功能,是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長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先後進行過大小戰鬥11次,擊斃敵人1000多人,繳獲武器400多件,有力地保衛了村民的安全,抗擊了敵人的進攻。

(說一說定襄的名勝和名人)

定襄還有許多的名山勝景,而這些名山勝景又都是因人而名。

忻定盆地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這是說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是忻州人,結果忻州女子的姿色被貂蟬一人佔盡;而定襄據說是三國第一好漢呂布的故鄉,呂布佔盡了定襄男子的英武偉岸之氣。不過時過境遷,現在來到忻州和定襄的大街上,處處才子佳人、滿目帥哥美女,“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早就成爲歷史了。定襄古八景有一景叫“三霍清泉”,三霍指上霍,中霍,下霍三個村子,這三個村子各有一眼泉井,其中中霍這口井叫做呂布井,傳說呂布就是喝着這口井的水長大的。雖然說呂布是不是定襄人還有待商榷,但呂布仍然算得上是定襄人的驕傲,畢竟“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嗎,過去老百姓給三國英雄好漢排座次,說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兄弟聯起手來才和呂布打了個平手。

忻定盆地不僅出英雄出美女,而且出才子,這位才子就是金元時期的文壇領袖,杜甫之後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元好問。元好問是忻州韓巖村人,大家對他的瞭解並不是太多,因爲他是鮮卑族人,他的祖國金朝也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由於民族偏見的影響,他的地位就受到了限制。其實,拋開民族的因素,單從文學價值的角度來講,元好問是可以和李白、杜甫、陸游、蘇軾並駕齊驅的一流大詩人。金庸在他的著名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就引用了元好問的傳世名詞《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車到神山)說了半天,元好問和定襄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家看這面遠處那座山,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這座山就是著名的遺山。忻州韓巖村是元好問的家鄉,而定襄神山村是元好問妻子的故鄉,是元好問的“外家”,他小時候曾在這座遺山上讀過書,因此以“遺山”爲號,定襄因此也多了一處叫做“遺山古剎”的勝景,可惜古剎已經在文革中毀掉了。元好問老年時長期住在這裏著述金朝野史,寫成了洋洋200萬言的《壬辰雜編》,後來元朝編著《金史》時大量沿用了《壬辰雜編》的內容,使《金史》成爲了二十四史中的優秀作品。他有一首名爲《居外家南園》的散曲充分表達了他對神山村深摯的情感:“重崗已隔紅塵斷,村落正年豐。移居要就,窗間遠岫,舍後長鬆。一年種穀,十年種木,都付兒童。老夫唯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元好問一生創作詩歌1300多首,詞370多首,而散曲僅有10首,但正是這10首散曲,帶來了元曲的繁榮,把中華文學繼唐詩、宋詞之後推向了第三個高峯。他是當之無愧的散曲首創者,是中國散曲的開山鼻祖。

滹沱河流經的忻定盆地可謂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河流兩岸物產豐富、名人輩出,僅近現代時期就走出了清朝閩浙總督徐繼畲,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民國山西省主席趙戴文,徐向前元帥,原國務院副總理、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商務部長博熙來,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陝西省省長白清才,山西省副省長閻武宏和杜五安等傑出人物。

現在我們來到了蔣村,XX年1月15日以99歲高齡在北京逝世的薄一波,19XX年2月就出生在這裏。薄一波原名薄書存,父親是開紙坊的,但由於多種原因反而負債累累,困難到什麼程度呢?薄老回憶說,4歲時,小弟弟出生,本來添丁進口是大喜事,但由於生活困難,沒辦法只好將剛剛出生的孩子扔到尿盆裏淹死。儘管家裏窮到這種程度,父親還是讓他讀了書,這對他今後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薄一波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1937年,在抗戰烽火燃遍全國的時候,薄一波接受黨中央的指示到山西組建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並以此爲依託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這支部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投入到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開創了太嶽革命根據地,從滔滔黃河到滾滾紅河,從巍巍太行到千里南疆,共參加大小戰鬥6000多次,解放縣城45座,殲敵12萬多人,他的6000多名烈士和成千上萬英雄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赤膽忠誠的凱歌,解放後這支部隊整編爲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師。建國後,他四次出任中國副總理,並出任中顧委副主任。對於他一生的成就,黨和人民的評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和國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說起薄一波的高風亮節,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他的教子之道。薄一波是共和國卓越的經濟工作領導人,被香港媒體稱爲“中國第一代財爺”,但說起他對金錢的態度,薄老的三兒子薄熙成卻這樣說:“坦率地講,他兜裏沒有過錢,他可能分不清人民幣50和100之間的區別。他對自己的錢基本沒概念。到了晚年,他寫書有了點稿費,祕書給他攢起來了。他開始有一點就捐了,後來他問我,給孩子們上學捐個學校大致多少錢,我說大致得20萬到25萬基本上才能建一個希望國小。後來他就問,他有多少錢,我說可能也就24、25萬塊錢,他說那就全捐了,建一個希望國小,建在山西的武鄉縣。他走時,我們家基本沒有所謂的遺產問題,因爲他沒有一個存摺,沒有一分錢”。

而談到父親對子女的教育,現任商務部部長的xx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他說:“父親對我的幫助主要是教育。一個人將來能否做點事,主要看青年時代是否受到學識品德和素質上的教育。我從父親那裏得到很多這方面的幫助”。應該說,良好的教育才是xx從父親那得到的最大財富,這位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的人生道路,其實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從金縣,到大連市,再到遼寧省、商務部,他的仕途從基層到中央,他走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光是在金縣當“七品”縣官,就結結實實地幹了8年。xx雖然很少回家鄉,但他對家鄉從來都念念不忘,他曾經說過:“我是山西人,摳門兒。小恩小惠,只能讓人感覺親近,不會讓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數人跟着走”。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

下一站我們就要到達閻錫山的老家河邊了,剛纔我們說到山西人的摳門,其實要說摳門,閻錫山是最典型的。把閻錫山的摳門體現得最形象的,要說是民國時期上海一家報紙上刊登過的一幅漫畫:漫畫的內容是當時叱吒全國政壇的三位風雲人物——蔣介石、毛澤東、閻錫山。畫面上,蔣介石一手美鈔,一手飛機大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毛主席則是一手小米,一手步槍;而我們土皇帝閻錫山頭戴瓜皮小帽,一手提着醋葫蘆,一手撥着算盤珠,一幅精明世故的地主老財打扮。

說到閻錫山的摳門,就不能不提那條聞名全國的窄軌鐵路。大家看,我們身邊這條通往河邊的鐵路就是閻錫山在當年修建同蒲鐵路的同時配套建設的一條支線窄軌鐵路。閻錫山爲什麼要修建窄軌鐵路,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閻錫山想把山西搞成他的獨立王國,不讓外來勢力進入山西,專門把同蒲鐵路修成窄軌,一旦戰爭爆發,外省兵車難以直開山西,相反,若時機對他有力,則可以運兵出擊,向外擴張。這個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他自己也說過:“窄軌有窄軌的好處,有了事情,外面的火車進不來”。但是他也說過:“有人建議,爲一勞永逸,應採用標準軌,這自是無可厚非”,可是“我們現在的力量不足,可以先修成窄軌,二十年以後,我們有了錢,再換寬軌,就不是個什麼困難的問題了”。說明他的眼光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狹隘。其實當時修築同蒲鐵路時,是按標準軌的寬度修的路基,這樣實際上是把窄軌修建在標準軌的路基上,爲今後換成寬軌作了準備。

關於閻錫山,大家對他的認識基本是反面的,比如“山西土皇帝”、“國民黨反動派”等等。但是,要論民國風雲,閻錫山是個避不開的人物,你不得不承認,在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史上,閻錫山的確算是個人才。從指揮辛亥革命太原起義以坐上山西省大都督,他就開始了統治山西38年的歷程。大家想一想,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的時候,他是山西的都督;袁世凱當了大總統、當了皇帝,他仍然牢牢地掌握着山西的軍政大權;袁世凱倒臺,北洋軍伐段奇瑞、曹坤、黎元洪,走馬燈似的輪番執政,山西省仍然在他的控制之下;後來,蔣介石上了臺,山西仍然歸他管。可謂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通觀整個中國現代史,再沒有第二個人,在一省之長的位置上坐了這麼長時間而不動搖的。尤其是在抗戰爆發初期,閻錫山爲了保住山西老窩,積極周旋於共產黨、日本人、蔣介石三方之間,被黨史專家戲稱爲“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一方也不得罪,哪個雞蛋也不踩破。充分反映了他精明圓滑的處事原則,可以說達到了左右逢源的地步。

需要提到的是,閻錫山也出臺過不少推動社會進步的政策,比如他在山西境內推行的“六政三事”,所謂“六政”是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天足(廢除纏足惡習)、剪髮。“三事”指種綿、造林、畜牧。這對發展農副業生產,革除封建陋習,清除滿清封建王朝的遺風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老百姓有時也拿這些事來嘲笑他,還編了順口溜,說什麼“閻錫山,灰拾翻,儘管老孃們的臭腳板”,但我想就鼓勵婦女“天足”這件事來說,也算是一種解放、一種人道、一種進步吧。

(過河邊)

這裏就是河邊,從這兒往裏走1.5公里就是閆錫山的舊居了,這裏上千間樓閣殿堂錯落有序,三十座庭園院落環環相套,佔地面積達33000平方米,堪稱中國近代私人官邸之冠,也是山西民國時期民居建築的代表作。現在,這裏已經開闢成爲晉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館,和晉中祁縣民俗博物館、晉南丁村民俗博物館並稱爲山西三大民俗博物館。90多個展室生動展示了民間刺繡、剪紙、麪塑、紡織、造紙、服飾等晉北地區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民間藝術。

河邊過去屬於五臺縣,現在歸定襄縣管轄。當時在閻錫山的建設下,不僅通了公路,疏通了下水,而且安裝了路燈,堪稱當時的“三晉第一村”。因此,五臺縣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叫做“縣不如鎮,鎮不如村”。就是說在當時,五臺城不如東冶鎮,而東冶鎮又不如河邊村。

河邊能出閻錫山這麼個大人物,風水自然是差不了的,按閻錫山自己的說法,村前有滹沱河環繞而過,叫做“沱水毓秀”,村後有文山鎮守家園,所謂“文山鍾靈”。大家看,那就是文山,文山不僅是河邊村文風昌盛和繁榮富庶的象徵,還是全國十大名硯之一——“臺硯”的產地。臺硯可分爲段硯、鳳硯和崞硯三種,河邊產的是“段硯”,因爲當時文山上盛產“椴木”而得名;鳳硯產於定襄鳳凰山;崞硯則產於原平市(原平過去叫崞縣)。文山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石烏朗,綠石青翠,紅石霞染,紫若豬肝,其中品質最高者爲黑、綠二石。石硯以發墨爲上,用臺硯着水磨墨,既不滲水又下墨適度,且儲墨時間長,消水慢,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寶。

(過濟勝橋)

前面我們就要到達濟勝橋了,這也是閻錫山爲家鄉做的一件善事。我們說五臺山過去有四座關口,東關是五臺縣和河北阜平縣交界處的龍泉關,西關是五臺縣和繁峙縣交界處的峨嶺關,北關是東臺頂和北臺頂之間鴻門巖,南關就是濟勝橋附近的虎牢關。因此,過了濟勝橋,我們就算是進入五臺佛國了。

我們腳下流淌着的就是忻定盆地的母親河——滹沱河,滹沱河是一條遍佈着風景名勝的山水畫廊,沿線分佈着繁峙泰戲山、平型關、巖山寺、公主寺,代縣代州古城、楊家祠堂、趙杲觀、白人巖,原平崞陽古城、樓煩寺、天涯山、五峯山、同川梨鄉,定襄西河頭地道戰遺址、閻錫山舊居、洪福寺等風景名勝。滹沱河流入五臺境內後,蘊含着非常豐富的水力資源,不僅留下了一路的青山秀水,還締造了我國第一座高水頭抽水蓄能電站——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這座電站位於五臺縣神西鄉西河村滹沱河畔,是山西省最大的水電投資項目,是山西省最大的電網調峯、填谷電站,是山西電網最經濟、最有效的調峯電源,是國家在忻州境內建設的有史以來最大生產性項目。主要建築有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和地下廠房,總庫容近900萬立方米,總投資近百億,預計至XX年全部建成投產。電站全部建成後,對改善目前山西電網電源結構單一,調峯能力差及減少環境污染,推動忻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槐蔭的文武二趙)

過濟勝橋往西走2公里就可以到達五臺山唯一一處宋代古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福寺,洪福寺至今保存着9尊宋代彩塑,可以說是五臺山除南禪寺和佛光寺的唐代彩塑外最有價值的藝術珍品。

我們正在穿過朔黃鐵路的立交橋,前面山坡上是五臺縣槐蔭村,“槐蔭春綠”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人說:“東冶的饃饃大興的糕,槐蔭的閨女不用挑”。槐蔭姑娘長得漂亮,男子也是個頂個,趙家是槐蔭的大家族,民國時期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老先生就是槐蔭人,他是閻錫山最尊敬和信任的幕僚,同時也是一位愛國人士,還是五臺山的一位護法大居士,大家去了五臺山碧山寺就可以看到,碧山寺山門上“護國碧山十方普濟禪寺”的匾額就是他寫的。碧山寺原來是接納十方僧人的十方叢林,但當時寺院內部一些僧人要將碧山寺據爲己有,改成子孫廟,最終就是在趙戴文的主持下,將這些僧人驅逐出寺,使碧山寺十方叢林的性質得到了延續。另外,當年閻錫山的第七軍團兼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也是槐蔭人。

(東冶鎮)

順着這條路(東冶至紅表公路)往北走7.5公里,就可到達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南禪寺,南禪寺和佛光寺是中國古建築的驕傲。趙樸初老先生曾經讚道:

二唐寺,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海慶昭蘇。

南禪寺佔地4158平方米,寺中的大佛殿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殿內佛壇上有大小塑像17尊,這組塑像人體造型豐滿、姿勢優美,服飾新穎瀟灑、衣紋流暢,彩繪渾厚古樸、藝術精湛,是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比南禪寺更古老的是日本古都奈良建於天平十九年(公元747年)的法隆寺。但不幸的是,1949年1月26日,這裏發生火災,金堂被毀,金堂及殿內的12幅壁畫均是日本的國寶。法隆寺火災是日本歷史上損失最爲慘重的火災,日本舉國上下痛心疾首,爲了讓日本人民記住這一歷史教訓,日本政府從1955年起,規定每年的1月26日爲文物防火節。有人說,法隆寺金堂的燒燬使得南禪寺大殿得以取而代之成爲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事實並非如此,除金堂外,法隆寺仍然保存着好幾座建於8世紀的古老建築,而且已經作爲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在1993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其實,就是法隆寺真的全被燒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幸災樂禍,近些年,廣靈文廟被燒、臨汾堯廟廣運殿被燒、寧武小懸空寺被燒……,只要我們一時疏忽,同樣的災難就會降臨在我們頭上。南禪寺的大殿內幾年前還保存着17尊價值連城的唐代彩塑,但是就在1999年的11月24日,一夥蓄謀已久的文物盜竊團伙,將文物看管員裝進麻袋中,盜走了3尊珍貴唐代塑像,在搶劫的過程中還對其它一些塑像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壞,讓人慾哭無淚。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東冶鎮,東冶位於滹沱河岸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經濟非常繁榮,過去有“小北京”之稱,和槐蔭一樣,東冶也出過一文一武兩位名人,他們就是清代被稱爲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徐繼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徐向前。

徐繼畲(yu?)曾任清代福建巡府和閩浙總督,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年來中國訪問時,在北京大學的講臺上,就提到過他的大名。爲什麼中國這麼多名人,克林頓單單關注徐繼畲呢?因爲徐繼畲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爲他的《瀛寰志略》是中國第一本全國介紹世界各國地理文化、政治和風俗的專著,更因爲在這本書裏,他盛讚了美國國父華盛頓,認爲他是西方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他說:華盛頓是個非同尋常的人。他帶兵起義比陳勝、吳廣更加勇猛果敢,封疆割據比曹操、劉備更加廣闊強盛,但是他卻不稱帝、不稱霸,不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而開創民主選舉的制度,幾乎做到了天下爲公,可以說是堯舜再世。他治理國家崇尚和善,不搞專制暴力,和西方其他國家大不一樣。我曾經見過他的畫像,氣度相貌雄毅絕倫,是真正的英雄豪傑!西洋古今人物,華盛頓當爲第一!這段話後來被一些在華的傳教士送到了美國,美國人把它刻到華盛頓紀念碑上,徐繼畲因此被美國人所認識,但他本人也因爲“稱頌夷人”而被罷官。XX年後的1862年,一位美國傳教士將碑文譯成英文發表,美國人聽說在遙遠的大清帝國,有一個官員因歌頌國父華盛頓而被免職!因此通過外交交涉使徐繼畲復職,美國總統還特命美國駐華公使向徐繼畲贈送華盛頓畫像,並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儀式,七十多歲的徐繼畲欣然參加儀式接受贈送,留下了中美交流史上最早的佳話。

(布衣元帥——徐向前)

這條路通向徐向前元帥的故里永安村,路口這塊碑上寫着《歷史的回憶》幾個大字。《歷史的回憶》是徐帥的一本自傳。永安徐帥故居隔着滹沱河和河邊的閻錫山舊居相望,徐向前和閻錫山,一位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一位是國民黨的高級統帥、山西省的土皇帝,同飲滹沱河水,同居五臺山下,操着同樣的口音,但他們卻是如此的不同,就拿一河之隔的兩座故居來說,閻府高樓峻宇、院落參差,佔地3萬3千平方米,而徐宅則只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佔地僅216平方米,但就是在這座毫不起眼的院落中,徐向前元帥生活了整整十三年,後來他離開五臺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學院,還做過閻錫山的學生,到1924年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他在家鄉生活了24年之久。山西人在評價閻錫山和徐向前時,總是說徐帥對家鄉沒有感情,不如閻錫山爲山西、爲五臺辦的實事多。此言差矣!相反,徐帥在家鄉生活了24年之久,對家鄉的感情是非常深摯的,只不過他和閻錫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着根本的不同,閻錫山大半輩子守着山西,把山西、把五臺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而徐帥走出了五臺、走出了山西,他心裏裝的是全國人民,天下爲公,以國爲家,他們的精神情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徐帥最喜歡的兩首詩最可以說明他的高風亮節。一首是明代名臣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首是元代畫家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經常書寫這兩首詩,以墨梅和石灰的節操來要求自己。的確,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徐帥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鞠躬盡瘁,正如xx同志在紀念徐帥誕辰100週年時所說的那樣:“徐向前同志清正廉潔,作風民主,堪稱全黨全軍的表率,他一貫艱苦樸素,勤儉辦事,家風清廉。他保持普通勞動者和人民公僕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謙虛謹慎,從善如流,對同志溫暖如春,對羣衆感情深厚,人民羣衆親切地稱他爲‘布衣元帥’”。

徐向前元帥一生的功績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指揮創建了鄂豫皖根據地,使紅四方面軍發展成爲擁有4萬5千人的英勇善戰的主力紅軍,並在長征路上堅決抵制張國燾的分裂活動,仗義執言“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維護了紅軍的團結;二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和劉伯承、鄧小平一起開闢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鞏固和發展冀南抗日根據地和山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以後由於健康狀況不佳而返回延安,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爲保衛陝甘寧邊區、培養抗日軍政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三是解放戰爭時期,返回山西,指揮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四大戰役,解放了全山西;四是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xx,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xx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0年去世,爲祖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偉大貢獻。在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徐向前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十大元帥中去世最晚的一位。XX是徐帥誕辰100週年,國家撥款對他的故居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修通了公路,塑造了銅像,增添了布展,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xx同志親自題詞:“功勳垂青史,楷模昭後人”。XX年這裏被列爲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XX年升格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大縣五臺縣)

車過東冶盆地,翻越狐峪嶺,我們已經進入了五臺縣第二大盆地——溝南盆地。溝南盆地的西北角就是五臺縣城,“山城夜月”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五臺縣北起峨嶺,與繁峙、代縣爲鄰;南至牛道嶺,與盂縣爲界;東鄰長城嶺,與河北省的阜平、平山毗連;西至濟勝橋,與定襄、原平接壤,全縣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地域較大、地形複雜,是忻州市面積最大的縣,也是山西省第三版圖大縣,全縣總人口約31萬。五臺縣是聞名全國的文物大縣,尤其是木結構古建築年代跨度之全、留存數量之大、保存質量之高均居全國各縣前列,其中有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亞洲第一古建築佛光寺,五臺山古建築羣,近代古剎延慶寺,元代建築廣濟寺,近代革命史蹟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和徐向前元帥故居。因此,趙樸初先生讚道:

五臺縣,名始盛隋唐。

文物允爲天下重,事功爭做國中光。

鵬翼海天長。

我這裏給大家重點說一說五臺縣城中的廣濟寺。廣濟寺位於五臺縣城西街縣文化局的院內,廣濟寺之所以被列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價值主要在於元至正年間(1341-1345)建造的大雄寶殿和殿內28尊元代彩塑珍品,廣濟寺是五臺山現存最完整的元代古建築,體現了元代建築結構靈活、粗獷自然的特點。

(翻越閣子嶺)

大家已經知道,五臺山有四道關門,而我們走的南關門又分三層關口,第一層是濟勝橋,第三層是虒陽嶺,第二層就是前面的閣子嶺。閣子嶺因過去山上有高聳入雲的真武閣而得名,“閣道穿雲”是五臺縣的古八景之一。由於閣子嶺山勢高峻,而真武閣建在最低的山口上,因此雨過之後,山間雲霧便從真武閣的門洞中穿行而過,形成了“閣道穿雲”的景象。

(進入茹湖盆地)

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五臺山四大盆地之一的茹湖盆地,這裏原先是一處碧波盪漾的湖泊,“茹湖落雁”曾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茹湖盆地的南端就是南茹村。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懷率領剛剛組建的八路軍司令部進駐五臺山,南茹村成爲八路軍出師抗戰第一村。短短的36天內,我黨我軍實現了歷史性的四大轉變:

一是實現了抗日戰爭由政府片面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的轉變。盧溝橋打響了中國政府抗戰的第一槍,而共產黨主張的全民抗戰則是在五臺山首先實現的;二是實現了我軍從集中配置到分兵發動羣衆的戰略部署變更。隨着忻口戰役的失利,八路軍總部做出了由“北上”恆山改“南移”太行的重大戰略轉變,同時描繪完成了以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三大根據地爲主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藍圖,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地位,這就是八路軍抗戰史上著名的“五臺分兵”;三是實現了我黨第二次軍事戰略的轉變,把過去的正規軍和運動戰轉變成了遊擊軍和游擊戰。這次戰略轉變的直接成果是,八路軍總部在五臺山發佈號令並指揮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機場和雁門關伏戰三個“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八路軍的威名傳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四是實現了國共兩軍由對抗內戰到並肩抗戰的轉變。國共兩黨的精誠合作,使得忻口會戰成爲抗戰前期中日兩軍對峙時間最長、作戰規模最大、雙方付出代價最高、國共兩軍協同作戰最爲成功的一個戰例,粉碎了日軍“三十天拿下山西,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八路軍總部在五臺山期間,還恢復了紅軍改編爲八路軍時受國民黨干涉而中斷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發佈了對日戰俘政策的首告文件,打破了日軍“寧死不降”的傳聞。

(南茹村去清水河谷的路上說說五臺山輝煌的革命史)

八路軍爲什麼要把出師抗戰的第一站設在五臺山?這是因爲,早在八路軍開赴華北戰場的途中,毛主席就以戰略家的眼光率先指出:“五臺山脈應使之成爲重要的游擊區域之一,現在就加緊準備”,“山西地方黨組織應以全力部署恆山、五臺山、管涔山三大山脈之遊擊戰爭,而重點於五台山脈”。後來,根據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把第一個抗日根據地確立在“以五臺山地區爲中心的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的決定,聶榮臻元帥臨危受命,和五臺山人民一起,依託五臺山有利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區位優勢、紮實的羣衆基礎,於1937年11月7日,創建了被毛主席稱爲“五臺山根據地”的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革命根據地,軍區司令部設在五臺縣金剛庫。不到一年的時間,紅色的旗幟就插遍了五臺山的崇山峻嶺,連平時“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彌陀佛”的五臺山僧人也成立了“僧人抗日救國會”,打出了“我們出了家,但我們沒有出國”的抗戰口號。這使得侵華日軍深感恐懼。1938年9月20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根據大本營“南取廣州,中奪武漢,北圍五臺”的作戰方針,認爲:“五臺山嶽地帶爲共產軍在山西蠢動之策源地,更爲山西、綏遠、京、津諸地方實行赤化工作之根源”。於是調集5萬精兵,分25路“進剿”五臺山。聶榮臻率領晉察冀軍民經過一個多月艱苦戰鬥,粉碎了日寇一輪又一輪的瘋狂圍攻,保衛了五臺山,守住了晉察冀。“五臺山根據地”作爲“敵後模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模範區”,有如刺入敵人腹背的一把鋼刀,被毛主席盛讚爲“華北抗日堡壘”。一度時期,毛主席乾脆將“五臺山”作爲革命根據地的代名詞,號召“從建立山西的五臺山,到建立全中國的五臺山,爭取最後的勝利”。以五臺山爲中心的晉察冀還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制度最早實施的地區之一,邊區政府、邊區銀行、邊區法院、邊區黨校、邊區行政幹部學校、抗日報社及邊區印刷廠等等機構的設立,構成了新中國政權機構的雛形。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大聲疾呼讚美道:“晉察冀邊區象徵着中華民族解放的勝利,象徵着新中國光明燦爛的前景。”“是新中國的雛形!”

1948年,在解放全中國的前夕,毛主席率領黨中央東渡黃河,橫穿忻州,於4月8日登上了五臺山,在臺懷中心塔院寺度過一個寧靜的夜晚後,翻越龍泉關,坐鎮西柏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三大戰役,進駐首都北京,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踏出了一條走向勝利的征程。這一條長長的紅線,以延安爲起始,以五臺山和西柏坡爲中心,以北京爲終點,已經成爲全國重點紅色旅遊線路。?

(順清水河而上)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清水河谷地,清水河發源於五台山北臺頂和東臺頂南麓,是五臺山的母親河,五臺山重要的名寺古剎幾乎都分佈在清水河流域。這條河全長113公里,是滹沱河在山西境內各條支流中水量最大、水力資源最爲豐富的一條。清水河流域不僅古蹟衆多,還分佈着許多奇山秀景,前面我們已經欣賞了五臺古八景中的六景,剩下的兩景一個是尊勝寺附近的“龍灣煙雨”,一個就是清水河下游陳家莊的“石窟躍魚”。陳家莊村旁有座魚洞山,山腳下有一個周長六十公分的小石窟,常年流水不斷。據《五臺縣志》記載,每年清明節前後,石窟裏面便有魚順水流出,一直到五六月才停止。這些魚,大的超過1斤,小的也有幾兩重,大多數都是鯉魚和鯽魚,味道特別的鮮美。石窟撈魚都是當地羣衆一件十分熱鬧的風俗,凡在場的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可惜的是,近些年來由於石窟中水量減少,石窟中的魚也越來越少了。

我們都知道長江三峽、江西龍虎山、福建武夷山有一種的奇特的葬喪習慣,就是懸棺葬,90年代,我們又在寧武縣管涔山發現了中國北方第一處懸棺羣落。其實,就在我們正在經過的高洪口一帶的懸崖絕壁上,就分佈着爲數不少的懸棺葬,這些懸棺都放置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懸崖絕壁上。懸棺葬有樁崖式、洞穴式、懸吊式、崖縫式、棧道式等多種類型,高洪口的懸棺基本都是放置在懸崖洞穴裏,屬於洞穴式。

這座寺院叫做嵌巖寺,像一顆明珠鑲嵌壁立的羣山之中。在當地村民的努力下,這座古剎已經在XX年修復並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不過,嵌巖寺最吸引人的並不是他的建築和歷史,而在於它頗具喜劇色彩的“一千一百鬆”。一千一百鬆是不是說嵌巖寺的周圍有一千一百顆松樹呢?非也!其實嵌巖寺內只有兩棵樹,一顆杄樹(杄樹是雲杉和華北落葉松的俗稱),一棵柏樹,而不管是杄樹還是柏樹,老百姓都統稱爲松樹,所以這兩棵樹加起來就成了“一千一百鬆”。另外,嵌巖寺當年還是當年晉察冀邊區的的抗日紅色交通站。

過了耿鎮,我們就要到達聞名遐邇的鬆巖口了。從1938年6月開始,國際著名的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在這裏工作了100多天的時間,他當年親手創建的模範病室已經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讚道:“鬆巖口,紀念白求恩。衆藝兼精心力瘁,虯枝連理情誼深。萬古共山靈。”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那會兒,白求恩已經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專家之一,也是全加拿大年薪最高的醫生之一。但是他毅然放棄了安逸體面的生活,懷着一顆赤誠善良的心,抱着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人民最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主動找到“中國援助會”和“保衛中國同盟”,組織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帶着一批醫療器材來到了中國,直奔抗日最前線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延安。毛主席熱烈地歡迎了他,並請他主持延安的邊區醫院。可是沒過多久,白求恩就堅決要求到抗敵戰火最激烈的地方去搶救傷員,毛主席推薦他到晉察冀邊區。毛主席對他說:“中國有一部名著叫做《水滸傳》,《水滸傳》中描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晉察冀就在五臺山,五臺山古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現代的魯智深。不過,從前的魯智深醉打山門破壞文物,而這位魯智深卻保護了五臺山的寺廟”。聽了主席生動風趣地介紹,白求恩大夫開心地笑了,五臺山這個名字從此刻進了他的心靈深處。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大夫來到了當時幾乎與外部隔絕的晉察冀邊區。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他利用當地一座龍王廟建起了醫院,院內設有手術室、醫務室、消毒室、洗滌室和8間病房,這座醫院後來被聶榮臻元帥授予晉察冀邊區“模範病室”的稱號。100多天後,日軍開始向五臺山掃蕩,白求恩大夫隨軍撤離五臺山,“模範醫院”也被日軍炸燬。在一次手術時,因爲沒有手術用的手套保護,白求恩意外地割破了手指,血液被病毒感染而無法醫治。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爲中國人民反法西斯的鬥爭獻出了生命,這一年他49歲。白求恩的名字和他的事蹟很快傳遍了八路軍的各個戰場,戰士以他爲榜樣奮勇殺敵。中國人反法西斯的鬥爭精神也感染了白求恩,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到,“我的確非常疲倦,但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愉快,因爲人們需要我。”

白求恩去世一個月後,毛主席同志在悼念白求恩的追悼會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就是著名的《紀念白求恩》。在六七十年代,《紀念白求恩》是每一箇中國人必須反覆學習的經典篇章,白求恩、張思德和愚公是“老三篇”裏提到的三位英雄,是當時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爲了緬懷白求恩爲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1969年,五臺縣委、縣政府建起了這座白求恩紀念館。並在1974年對“模範病室”進行了修復,有三間手術室、兩間醫務室、兩間消毒室、一間洗滌室、八間病房和一座舞臺。1982年,模範病室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鬆巖口不僅是一座有着光榮革命傳統歷史的紀念地,還是一座山青水秀的村莊,清水河從村前流過,河的北岸奇峯屏立。大家看,這座山的頂部羣峯並立、犬牙交錯,好似一列長途跋涉的隊伍,因此叫做人馬山;這座山的頂部的石灰岩山體由於長年的侵蝕風化而前後貫通,形成了一個圓形的窟窿,所以叫做窟窿山。

清水河對面那座山叫七級嶺,四面懸崖壁立,頂部卻是坦坦蕩蕩,著名的“天鵝吸水”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傳說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張皇都帶領一支反清義勇軍退到了鬆巖口對面的七級嶺上。清兵從東、西、南三面將七級嶺團團圍住,七級嶺的四面都是陡峭的懸崖,上山又沒有水源,清軍本打算圍上個十天半月,把義軍活活渴死。但是張皇都想了個好辦法來,他找來一些棉花,把棉花紮成天鵝的形狀,再用細繩把這些棉花天鵝拴住,從七級嶺北面通過滑輪送到清水河裏,吸足水分後,再通過滑輪絞上來,將水擰在缸裏,義軍於是有了救命水。雖然張皇都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但是“天鵝吸水”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

(到石嘴的路上講五臺山概況)

過了鬆巖口,我們離五臺佛國越來越近了,利用這些時間,咱們先來對五臺山做一個大概的瞭解。

靈聖祥瑞、水青山碧的五臺山雄盤踞五臺縣東北部,磅礴五百里,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地理最高點,是大智文殊菩薩的根本道場,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XX年被評爲中華十大名山之一。

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在《清涼寺碑記》中盛讚:“夫清涼之爲狀也,壯矣,麗矣,高矣,博矣,靡可得而祥矣!”華嚴四祖澄觀國師則說:五臺山“山有五頂,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臺山的美是燦爛佛香和如意清涼融而爲一的美,在中國成百上千座名山中,五臺山氣魄之雄、規模之大、內涵之豐罕以倫比,早在唐代的《敦煌石室遺書》中,古人就由衷讚道:“昔人謂宇內靈奇之境,恆言五嶽之外,復有三山,蓋謂五臺、峨嵋、普陀也,而五臺尤以山闢最早,靈貺最赫,境地最幽,故得名獨勝。”說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五臺山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直到如今,臺內臺外涵蓋五臺、繁峙、定襄、代縣、原平、忻州、盂縣、阜平八縣的遼闊土地上,還有禪、淨、密、律、天台、華嚴等各大宗派192座輝煌燦爛的古代佛寺,縱跨漢、魏、唐、宋、元、明、清、民上下XX年曆史煙雲,以寺、廟、頂、庵、池、堂、洞、窟等各種形態,坐落在上下高差達2400多米的峯頂、山麓、草原、河畔,真可謂“星樓月殿,憑林跨谷。香窟花堂,枕蜂臥嶺。”不愧爲:中國古建藝術的寶庫(唐至民國曆代寺院192座,其中國保級7座)、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北魏-民國曆代佛像30000餘尊)、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北魏-民國各種類型古塔150餘座)。

除此之外,五臺山也是一處滄桑古老的華北地質博覽館:五臺山地質結構相當古老,絕對年齡在25億歲之上,是中國地層表中早前寒武紀代表性地層單位“五臺羣”和“滹沱羣”的命名地;是中國早前寒武紀(寒武紀是距今5億7千萬年前-5億1千萬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重大地質時間鐵堡運動和五臺運動的命名地;是我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距今1.5—1萬年)垂直冰緣帶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山頂區強烈的寒凍作用和凍融交替頻繁,發育了15種類型冰緣地貌,如凍融剝蝕面、冰緣巖柱、石海、石河、凍融湖塘、冰緣寬谷等,堪稱冰緣地貌的自然博物館;另外,五臺山範圍達310平方公里的五座臺頂,尤其是是北臺頂,因爲保存着最爲典型、規模巨大、保存完好古夷平面,因此成爲地文學上北臺期夷平面的命名地。

五臺山還是一座風光壯美的高山生態公園:五臺山地理最高點北臺頂海拔高度3061米(XX年4月27日,國家測繪局和國家建設部聯合公佈了我國19座名山的高程數據,五臺山海拔最高點被確定爲3061米),而最低點坪上村只有624米,相對勢差2434米,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44.8℃,相對溫差79.8℃,造成了“臺頂八月雪紛飛,台山南邊禾正麗。南北相差月有餘,春夏秋冬各有異”的獨特氣候條件,形成了多樣豐富的植被垂直帶譜,是亞洲大陸東部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植被生態景觀區。山地草甸植被類型多樣,山頂的亞高山草甸景觀與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景觀相似,是華北山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類型,是中國同緯度植被類型最豐富和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是許多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五臺山又是一處氣候宜人的清涼避暑勝境:“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無炎暑”,五臺山年平均氣溫只有-4℃,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2℃,全年降水達800-900毫米,氣候清涼溼潤,有“千年冰,萬年雪”和“六月解凍,九月飛雪”,是一處“三伏已如秋”,“清意共雲浮”的避暑勝地。尤其是清涼絕塵、碧草連天的五大臺頂,猶如五方如來摩霄接雲的聖潔蓮臺,迎接着四方信徒的頂禮膜拜,素有東臺迎日出、南臺看山花、西臺賞明月、北臺觀冰雪、中臺瞰佛光之美譽。

當然,五臺山更是一處閃耀着紅色光輝的革命聖地,前面已經作過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狐峪口以東的深山中隱藏着太行山的綠寶石——駝樑)

誰都認爲,五臺山的景觀以人文見長,自然風光則平淡無奇,其實五臺山除了五座臺頂有着雄奇壯麗的高山草甸風光,還有一處絕佳的風景勝地,這就是駝樑。說到駝樑,河北和北京的客人可能會有所耳聞,那不是河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嗎,怎麼跑到五臺山來了?其實駝樑風景區爲河北和山西兩省共有,距石家莊市150公里,距臺懷鎮則只有30多公里。過了門限石,我們來到的這個村子叫狐峪口,從這裏向東走15公里,就可以到達駝樑,沒想到河北省名聞遐邇的駝樑就在五臺山腳下吧!駝樑景區總面積22平方公里,主峯海拔2281米,爲五臺、阜平、平山三縣界峯,也是河北省五大高峯之一。駝樑是河的源頭,林的海洋,花的世界,雲的故鄉,以綠、涼、幽、野著稱,有“太行綠寶石”之稱。尤其是在海拔2200多米的駝樑頂部,有一片近千畝的亞高山草甸,由於這裏的海拔低於五座臺頂,氣候相對溫暖,而且周圍羣山簇擁、森林環繞,所以景色比五座臺頂的高山草甸更加豐富絢爛,鮮花遍野、綠意盈盈、雲蒸霞蔚、猶如仙境。

(石嘴一帶是當年晉察冀邊區的政治中心)

就要到石嘴鎮了,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將成爲五臺山最重要的旅遊服務中心,正在建設的北京至五臺山和五臺山至保德高速公路的五臺山出入口就將設在這裏,這裏將成爲五臺山的大山門和最重的交通樞紐。另外石嘴還是風景名勝的薈萃之地,從這裏往東20多公里內,我們可以看到:寫字崖堪稱五臺山一大奇景,石崖上字跡斑斑,卻不知是人爲書就還是天然生成,更爲奇特的是剝掉外面的石層,裏面的石層上仍然有字,據說還有人讀出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之類的句子;佛林寺原名龍泉寺、涌泉寺,菩薩頂的大銅鍋就是從這裏搬過去的,寺外的兩座古塔造型奇特,近幾年整座寺院已經修復一新;長城嶺上明代的內長城蜿蜒起伏;長城嶺下就是五臺山的東大門龍泉關,當年徐霞客遊五臺,康熙、乾隆朝五臺,毛主席出五臺前往西柏坡,都從這裏經過;另外,石嘴還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曾經是晉察冀邊區的中心,附近的奶奶廟是當年邊區的法院所在地,普濟寺是邊區的銀行所在地,臺麓寺則是邊區的政府所在地。

說到臺麓寺,這裏曾經是清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重要行宮,是五臺山地位僅次於菩薩頂的第二大喇嘛廟,五臺山藏傳佛教的領袖札薩克大喇嘛住在菩薩頂,而地位僅次於他的二喇嘛則住在臺麓寺。從歷史的記載和現存的老照片看,一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時,這裏保存都相當完整。臺麓寺歷史上有兩件事情值得稱道,一是當年康熙皇帝朝拜五臺山,曾經在這裏射殺一隻猛虎,但後來發覺是自己錯殺無辜,因爲從種種跡象看,這隻虎是來保駕而不是要來傷人的,後來康熙皇帝爲了表示懺悔,就命人將這隻虎立在臺麓寺的天王殿裏當了站殿虎,和四大天王一起享受護法神的香火,這一帶也從此更名爲射虎川;更值得驕傲的是,一九三八年二月,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從河北省阜平縣移到射虎川,臺麓寺成爲了邊區政府的所在地,成爲了整個晉察冀邊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九三八年秋季,敵人調集了五萬鬼子,向我晉察冀邊區發動了十六路大圍攻,邊區行政委員會被迫從臺麓寺轉移到河北阜平一帶,臺麓寺也被日本侵略者一把火燒掉了。

射虎川的臺麓寺被燒燬了,但石嘴鎮的普濟寺還在,晉察冀軍區就是1937年11月7日在這裏成立的,後來這裏成爲了晉察冀邊區銀行的所在地,邊區銀行的“金庫”至今保存完好。一九三八年秋天“金庫”建成後,曾放過元寶、白洋和邊區銀行的鈔票。那時它是晉察冀邊區的經濟支柱。另外還需要告訴大家的是,解放後中國人民銀行就是在晉察冀邊區銀行的基礎上組建的,這樣說來,普濟寺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鄉下老祖宗呢。

晉察冀邊區不僅有自己的銀行,還有自己的印鈔廠。過了石嘴,我們看到清水河對岸那個村子叫蛤蟆石,當年晉察冀邊區的印鈔廠就設在村後彌勒佛山下的古佛寺中。古佛寺另外一個看點在於寺前著名的石牌樓,在龍泉寺牌樓沒有建起來以前,它是五臺山最精美的石牌樓,“古佛牌樓”曾經列爲清代“五臺山十景”之一。如今,古佛寺的標誌是前面那座新建的千佛寶塔,塔爲七層八角密檐結構,高達30米,塔底建有地宮,地宮內存有正圓法師的舍利,塔上有趙樸老的親筆題字“五臺千佛塔”。

過了石嘴就是金崗庫,如果說石嘴是晉察冀邊區的政治文化中心,那麼金崗庫就是晉察冀邊區的軍事指揮中心。一九三八年二月,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遷到這裏。當時晉察冀邊區處於日寇的四面包圍中,但軍民們在司令部的領導下,堅持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破壞交通,疲睏敵人,廣泛開展游擊戰,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使後來進入根據地的五萬多名敵人陷於寸步難移的困境。軍區司令部的舊址至今保存完好,已經開闢成爲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紀念館,XX年這裏被定爲全國一百處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院子位於村西南山腳下,坐西面東,佔地面積720平方米,共計30間磚瓦房屋。

大家看,清水河對岸那座寺院就是晉察冀邊區當年的農村幹部學校和黨校所在地——海慧庵,當時的學員來自邊區各地,都是共產黨員,有些學員在入學前已經任過縣委書記等職務,大部分學員是從農民中吸收的新的脫產幹部。在這裏,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同志經常給大家作抗日形勢報告;晉察冀邊區黨委書記彭真同志作過黨的建設的報告;邊區抗敵報社負責人鄧拓同志講過中國近代史;萬達同志講過政治經濟學。海慧庵雖然坐落在河道中央的灘地上,但多少年來,清水河暴漲過不知多少次,這一古寺卻安穩如磐。傳說是寺裏埋着一顆閃閃發光的逼水珠,把水給逼住了。

(大甘河以東是南樑溝自然風景區)

五臺山的自然生態是獨特的,尤其以五座臺頂的亞高山草甸最爲典型,但如果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講,五臺山自然生態最完整、最豐富的區域還要數南樑溝。從大甘河這條山谷往東走10多公里處就可以到達南樑溝景區,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將成爲五臺山十大景區之一的青崖九隱景區。整條溝深約20多公里,總面積4.5萬畝。由於地勢偏遠,無路可通,形成了自然封閉區域,生態環境近似原始,一直未遭破壞。尤其是這裏的植物從五月杜鵑花盛開到九月秋菊綻放,可謂是花團錦簇,百花齊放,宛如一座五彩繽紛的山中植物園。

(白雲佛母連錦繡)

五臺山的範圍有臺內和臺外之分,五座臺頂以內稱爲臺內,五座臺頂以外稱爲臺外,前面山腳下那座修葺一新的寺院是白雲寺,過了白雲寺我們就算是進入五臺山佛教文化的中心區域——臺內了,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屬於五臺山十大景區中的棲賢鎮海景區。白雲寺始建於唐代,但在文革時候被徹底毀壞,近些年,在昌隆法師的努力下,白雲寺已經基本恢復了歷史上的盛況,成爲了五臺山著名的尼衆淨土道場。

從白雲寺上行5華里,就可以到達五臺山另一處盛景——佛母洞。這座寺院始建於北魏,因爲當時有一位高僧在在這裏見到了千佛顯聖,所以也叫千佛洞。洞總深15米,高4米,寬5米,分爲裏外兩個洞,奇特的是,兩洞之間由一個寬30釐米,長30-40釐米的小洞相連,這個洞只能勉強容一個人側身通過。進入洞裏面,您可以看到洞的四壁佈滿了奇形怪狀的石鐘乳,就好象人體的五臟六腑一樣,而剛纔進來的那個小孔則好比我們出生時的子宮頸口,由小孔進入洞裏面,就好比從俗世投入了佛母文殊菩薩的胎內,如果返身出洞就好比重新轉世投胎,可以消盡前世今世的一切苦難,算是獲得了一次新生,所以有“佛母重生”的說法。爲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佛母呢?佛教界的認識是:《金剛經》中說“般若(可以理解爲智慧)爲三世一切諸佛之母”。而文殊菩薩則是三大千世界公認的智慧第一的大菩薩,因此有“佛母”之稱。文殊菩薩號稱“七佛之祖,五臺教主”,五臺山是她普度衆生的根本道場,而五座臺頂則是她演教說法的清靜蓮臺。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最大的願望就是朝拜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我們稱之爲大朝臺。大朝臺在歷史上有固定的線路,那就是由白雲寺入山,經佛母洞和金燈寺上南臺錦繡峯,晚上住在金閣寺;第二天經清涼寺、獅子窩、清涼橋登西臺掛月峯,登中臺翠巖峯朝拜說法臺等勝蹟後住在演教寺;第三天經澡浴池和萬年冰登北臺葉鬥峯,再經華嚴嶺、鴻門巖登東臺望海峯,住在望海寺;第四天早起觀日出,結束朝臺。當年徐霞客考察五座臺頂就是從白雲寺、佛母洞這裏開始的。

(明月清泉洗凡心)

大家看山上這座塔,這是一座金剛塔,傳說明代時月舟禪師曾在這裏看到文殊菩薩化現的九頭十八臂黑金剛在這裏顯聖,所以建塔紀念,並在塔下的明月池中專門修建了一座金剛殿,裏面專門供奉着這尊九頭十八臂黑金剛的的塑像。從這條山谷往裏走1公里,就可以到達著名的明月池,這是一座清靜脫俗的深山古剎,松風泉韻、塔影溪聲、幽靜無比,清代大詩人吳梅村曾讚道:“西北有高山,名曰文殊臺。臺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明月池之所以聞名,是因爲寺中有一眼直徑20多釐米的泉眼,明代的《清涼山志》中記載:“昔人晦夜,見皎月澄池。”說得具體點,就是農曆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的夜晚,我們都可以在明月池中見到皎潔的明月,因此,被稱爲五臺山一大奇景。

明月池又叫觀海寺,是說明月池是一個海眼,通着東海,所以每到夏季蛟龍出沒之時就會造成洪水,站在明月池就可以到波濤洶涌、水鄉澤國的景象。其實,這洪水是由於五臺山夏季降雨量多而造成的,明月池上游的鎮海寺、下游的海會庵,寺名中都帶一個“海”字,都和當時的洪水有一定關係。

(鎮海松濤迎客來)

到鎮海寺了,鎮海寺是五臺山風景最秀麗的寺院,松風泉韻、宛若畫境,連乾隆皇帝都留下了“除卻雲棲上天竺,世間何處更堪齊”的感嘆,是一處天人合一的風景佳境、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鎮海寺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前這漫山遍野的古松樹,這是五臺山最大的一片面積達300多畝、樹林在300-4XX年間的古油松林,每當風起時,我們就可以聽到此漲彼落、洶涌深沉的松濤聲。這松濤宛如佛國衆僧日夜不息的誦經聲,震撼大千宇宙、掃蕩世間煩惱,這松濤恰似文殊菩薩神聖的召喚聲,迎你在3000裏以外,願你得三世福報。

好,五臺佛國到了,祝您暢遊聖境、平安吉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