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導遊詞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7W
本文目錄沿途導遊詞西柏坡沿途導遊詞鞍鋼沿途導遊詞沙漠沿途導遊詞

各位朋友:

沿途導遊詞4篇

大家好!過忻州城區,我們距離目的地佛教聖地五臺山還有150公里的路程,行車時間大約兩個半小時。忻定盆地不僅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養育了古往今來衆多的傑出人物,同時也是一塊民俗文化的沃土,孕育和滋潤了撓羊賽、北路梆子、八音會這三朵燦爛的民俗文化之花。(見《前郝村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忻定盆地民俗風情)》

(進入定襄縣境)

現在我們進入了忻定盆地另外一個重要縣份——定襄縣。定襄是忻州市面積最小的一個縣,只有848平方公里,但同時又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縣,人口達21萬。定襄縣文化產業發達,文物古蹟衆多,向來有“三晉文風數二定”之說。所謂“二定”,一個是陽泉市的平定縣,另外一個就是定襄縣。平定縣地處娘子關內,是山西的東大門,傅山先生曾經在這裏創辦過聞名三晉的冠山書院,中國近代著名的女文學家石評梅就是平定人,縣內文風十分昌盛。相比之下,定襄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蹟兩個方面。

先說民俗文化,定襄是山西省重要的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境內的河邊民俗博物館是山西三大民俗文化中心之一,對搶救晉北民俗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X年出版的中國第一部《民俗文化大辭典》就是由河邊民俗博物館館長張建新同志主編的,這裏還建立起了晉北第一個民間工藝品市場。

再來說說定襄的文物古蹟,縣內保存最爲完整、最具建築歷史價值的有四處古蹟。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的洪福寺;二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私人官邸閻錫山舊居;三是城內東關有一座關王廟,建於北宋宣和五年,是中國現存3萬座關帝廟中最古老的一座;四是全國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的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大家往這面看,那就是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從1942年開始到1948年,定襄縣80多個村莊開挖了200多公里長的地道,形成了一個完整而複雜的地下交通網絡,西河頭地道戰遺址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這條地道是動員500多人,奮戰40個晝夜開挖而成的,全長10華里,由3條主幹線、52條支線組成,分爲上,中、下三層,一層用於作戰,設有儲藏室、休息室和指揮所,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此外,地道內還設有翻口、卡口、作戰槍眼、出入口和出擊口上百處,地道外還配套建設了地堡和高防工事,完備的設施使地道具有了防水、防毒、防煙、射擊等多種功能,是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長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先後進行過大小戰鬥11次,擊斃敵人1000多人,繳獲武器400多件,有力地保衛了村民的安全,抗擊了敵人的進攻。

(說一說定襄的名勝和名人)

定襄還有許多的名山勝景,而這些名山勝景又都是因人而名。

忻定盆地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這是說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是忻州人,結果忻州女子的姿色被貂蟬一人佔盡;而定襄據說是三國第一好漢呂布的故鄉,呂布佔盡了定襄男子的英武偉岸之氣。不過時過境遷,現在來到忻州和定襄的大街上,處處才子佳人、滿目帥哥美女,“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早就成爲歷史了。定襄古八景有一景叫“三霍清泉”,三霍指上霍,中霍,下霍三個村子,這三個村子各有一眼泉井,其中中霍這口井叫做呂布井,傳說呂布就是喝着這口井的水長大的。雖然說呂布是不是定襄人還有待商榷,但呂布仍然算得上是定襄人的驕傲,畢竟“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嗎,過去老百姓給三國英雄好漢排座次,說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兄弟聯起手來才和呂布打了個平手。

忻定盆地不僅出英雄出美女,而且出才子,這位才子就是金元時期的文壇領袖,杜甫之後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元好問。元好問是忻州韓巖村人,大家對他的瞭解並不是太多,因爲他是鮮卑族人,他的祖國金朝也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由於民族偏見的影響,他的地位就受到了限制。其實,拋開民族的因素,單從文學價值的角度來講,元好問是可以和李白、杜甫、陸游、蘇軾並駕齊驅的一流大詩人。金庸在他的著名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就引用了元好問的傳世名詞《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車到神山)說了半天,元好問和定襄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家看這面遠處那座山,元好問“裕之”,號“遺山”,這座山就是著名的遺山。忻州韓巖村是元好問的家鄉,而定襄神山村是元好問妻子的故鄉,是元好問的“外家”,他小時候曾在這座遺山上讀過書,因此以“遺山”爲號,定襄因此也多了一處叫做“遺山古剎”的勝景,可惜古剎已經在文革中毀掉了。元好問老年時長期住在這裏著述金朝野史,寫成了洋洋200萬言的《壬辰雜編》,後來元朝編著《金史》時大量沿用了《壬辰雜編》的內容,使《金史》成爲了二十四史中的優秀作品。他有一首名爲《居外家南園》的散曲充分表達了他對神山村深摯的情感:“重崗已隔紅塵斷,村落正年豐。移居要就,窗間遠岫,舍後長鬆。一年種穀,十年種木,都付兒童。老夫唯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元好問一生創作詩歌1300多首,詞370多首,而散曲僅有10首,但正是這10首散曲,帶來了元曲的繁榮,把中華文學繼唐詩、宋詞之後推向了第三個高峯。他是當之無愧的散曲首創者,是中國散曲的開山鼻祖。

滹沱河流經的忻定盆地可謂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河流兩岸物產豐富、名人輩出,僅近現代時期就走出了清朝閩浙總督徐繼畲,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民國山西省主席趙戴文,徐向前元帥,原國務院副總理、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商務部長博熙來,解放軍總參謀長傅全有,陝西省省長白清才,山西省副省長閻武宏和杜五安等傑出人物。

現在我們來到了蔣村,XX年1月15日以99歲高齡在北京逝世的薄一波,19XX年2月就出生在這裏。薄一波原名薄書存,父親是開紙坊的,但由於多種原因反而負債累累,困難到什麼程度呢?薄老回憶說,4歲時,小弟弟出生,本來添丁進口是大喜事,但由於生活困難,沒辦法只好將剛剛出生的孩子扔到尿盆裏淹死。儘管家裏窮到這種程度,父親還是讓他讀了書,這對他今後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薄一波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1937年,在抗戰烽火燃遍全國的時候,薄一波接受黨中央的指示到山西組建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並以此爲依託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這支部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投入到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開創了太嶽革命根據地,從滔滔黃河到滾滾紅河,從巍巍太行到千里南疆,共參加大小戰鬥6000多次,解放縣城45座,殲敵12萬多人,他的6000多名烈士和成千上萬英雄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赤膽忠誠的凱歌,解放後這支部隊整編爲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師。建國後,他四次出任中國副總理,並出任中顧委副主任。對於他一生的成就,黨和人民的評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和國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說起薄一波的高風亮節,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他的教子之道。薄一波是共和國卓越的經濟工作領導人,被香港媒體稱爲“中國第一代財爺”,但說起他對金錢的態度,薄老的三兒子薄熙成卻這樣說:“坦率地講,他兜裏沒有過錢,他可能分不清人民幣50和100之間的區別。他對自己的錢基本沒概念。到了晚年,他寫書有了點稿費,祕書給他攢起來了。他開始有一點就捐了,後來他問我,給孩子們上學捐個學校大致多少錢,我說大致得20萬到25萬基本上才能建一個希望國小。後來他就問,他有多少錢,我說可能也就24、25萬塊錢,他說那就全捐了,建一個希望國小,建在山西的武鄉縣。他走時,我們家基本沒有所謂的遺產問題,因爲他沒有一個存摺,沒有一分錢”。

而談到父親對子女的教育,現任商務部部長的xx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他說:“父親對我的幫助主要是教育。一個人將來能否做點事,主要看青年時代是否受到學識品德和素質上的教育。我從父親那裏得到很多這方面的幫助”。應該說,良好的教育才是xx從父親那得到的最大財富,這位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的人生道路,其實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從金縣,到大連市,再到遼寧省、商務部,他的仕途從基層到中央,他走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光是在金縣當“七品”縣官,就結結實實地幹了8年。xx雖然很少回家鄉,但他對家鄉從來都念念不忘,他曾經說過:“我是山西人,摳門兒。小恩小惠,只能讓人感覺親近,不會讓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數人跟着走”。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

下一站我們就要到達閻錫山的老家河邊了,剛纔我們說到山西人的摳門,其實要說摳門,閻錫山是最典型的。把閻錫山的摳門體現得最形象的,要說是民國時期上海一家報紙上刊登過的一幅漫畫:漫畫的內容是當時叱吒全國政壇的三位風雲人物——蔣介石、毛澤東、閻錫山。畫面上,蔣介石一手美鈔,一手飛機大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毛主席則是一手小米,一手步槍;而我們土皇帝閻錫山頭戴瓜皮小帽,一手提着醋葫蘆,一手撥着算盤珠,一幅精明世故的地主老財打扮。

說到閻錫山的摳門,就不能不提那條聞名全國的窄軌鐵路。大家看,我們身邊這條通往河邊的鐵路就是閻錫山在當年修建同蒲鐵路的同時配套建設的一條支線窄軌鐵路。閻錫山爲什麼要修建窄軌鐵路,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閻錫山想把山西搞成他的獨立王國,不讓外來勢力進入山西,專門把同蒲鐵路修成窄軌,一旦戰爭爆發,外省兵車難以直開山西,相反,若時機對他有力,則可以運兵出擊,向外擴張。這個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他自己也說過:“窄軌有窄軌的好處,有了事情,外面的火車進不來”。但是他也說過:“有人建議,爲一勞永逸,應採用標準軌,這自是無可厚非”,可是“我們現在的力量不足,可以先修成窄軌,二十年以後,我們有了錢,再換寬軌,就不是個什麼困難的問題了”。說明他的眼光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狹隘。其實當時修築同蒲鐵路時,是按標準軌的寬度修的路基,這樣實際上是把窄軌修建在標準軌的路基上,爲今後換成寬軌作了準備。

關於閻錫山,大家對他的認識基本是反面的,比如“山西土皇帝”、“國民黨反動派”等等。但是,要論民國風雲,閻錫山是個避不開的人物,你不得不承認,在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史上,閻錫山的確算是個人才。從指揮辛亥革命太原起義以坐上山西省大都督,他就開始了統治山西38年的歷程。大家想一想,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的時候,他是山西的都督;袁世凱當了大總統、當了皇帝,他仍然牢牢地掌握着山西的軍政大權;袁世凱倒臺,北洋軍伐段奇瑞、曹坤、黎元洪,走馬燈似的輪番執政,山西省仍然在他的控制之下;後來,蔣介石上了臺,山西仍然歸他管。可謂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通觀整個中國現代史,再沒有第二個人,在一省之長的位置上坐了這麼長時間而不動搖的。尤其是在抗戰爆發初期,閻錫山爲了保住山西老窩,積極周旋於共產黨、日本人、蔣介石三方之間,被黨史專家戲稱爲“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一方也不得罪,哪個雞蛋也不踩破。充分反映了他精明圓滑的處事原則,可以說達到了左右逢源的地步。

需要提到的是,閻錫山也出臺過不少推動社會進步的政策,比如他在山西境內推行的“六政三事”,所謂“六政”是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天足(廢除纏足惡習)、剪髮。“三事”指種綿、造林、畜牧。這對發展農副業生產,革除封建陋習,清除滿清封建王朝的遺風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老百姓有時也拿這些事來嘲笑他,還編了順口溜,說什麼“閻錫山,灰拾翻,儘管老孃們的臭腳板”,但我想就鼓勵婦女“天足”這件事來說,也算是一種解放、一種人道、一種進步吧。

(過河邊)

這裏就是河邊,從這兒往裏走1.5公里就是閆錫山的舊居了,這裏上千間樓閣殿堂錯落有序,三十座庭園院落環環相套,佔地面積達33000平方米,堪稱中國近代私人官邸之冠,也是山西民國時期民居建築的代表作。現在,這裏已經開闢成爲晉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館,和晉中祁縣民俗博物館、晉南丁村民俗博物館並稱爲山西三大民俗博物館。90多個展室生動展示了民間刺繡、剪紙、麪塑、紡織、造紙、服飾等晉北地區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民間藝術。

河邊過去屬於五臺縣,現在歸定襄縣管轄。當時在閻錫山的建設下,不僅通了公路,疏通了下水,而且安裝了路燈,堪稱當時的“三晉第一村”。因此,五臺縣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叫做“縣不如鎮,鎮不如村”。就是說在當時,五臺城不如東冶鎮,而東冶鎮又不如河邊村。

河邊能出閻錫山這麼個大人物,風水自然是差不了的,按閻錫山自己的說法,村前有滹沱河環繞而過,叫做“沱水毓秀”,村後有文山鎮守家園,所謂“文山鍾靈”。大家看,那就是文山,文山不僅是河邊村文風昌盛和繁榮富庶的象徵,還是全國十大名硯之一——“臺硯”的產地。臺硯可分爲段硯、鳳硯和崞硯三種,河邊產的是“段硯”,因爲當時文山上盛產“椴木”而得名;鳳硯產於定襄鳳凰山;崞硯則產於原平市(原平過去叫崞縣)。文山石料分黑、綠、紅、紫四種:黑石烏朗,綠石青翠,紅石霞染,紫若豬肝,其中品質最高者爲黑、綠二石。石硯以發墨爲上,用臺硯着水磨墨,既不滲水又下墨適度,且儲墨時間長,消水慢,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寶。

(過濟勝橋)

前面我們就要到達濟勝橋了,這也是閻錫山爲家鄉做的一件善事。我們說五臺山過去有四座關口,東關是五臺縣和河北阜平縣交界處的龍泉關,西關是五臺縣和繁峙縣交界處的峨嶺關,北關是東臺頂和北臺頂之間鴻門巖,南關就是濟勝橋附近的虎牢關。因此,過了濟勝橋,我們就算是進入五臺佛國了。

我們腳下流淌着的就是忻定盆地的母親河——滹沱河,滹沱河是一條遍佈着風景名勝的山水畫廊,沿線分佈着繁峙泰戲山、平型關、巖山寺、公主寺,代縣代州古城、楊家祠堂、趙杲觀、白人巖,原平崞陽古城、樓煩寺、天涯山、五峯山、同川梨鄉,定襄西河頭地道戰遺址、閻錫山舊居、洪福寺等風景名勝。滹沱河流入五臺境內後,蘊含着非常豐富的水力資源,不僅留下了一路的青山秀水,還締造了我國第一座高水頭抽水蓄能電站——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這座電站位於五臺縣神西鄉西河村滹沱河畔,是山西省最大的水電投資項目,是山西省最大的電網調峯、填谷電站,是山西電網最經濟、最有效的調峯電源,是國家在忻州境內建設的有史以來最大生產性項目。主要建築有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和地下廠房,總庫容近900萬立方米,總投資近百億,預計至XX年全部建成投產。電站全部建成後,對改善目前山西電網電源結構單一,調峯能力差及減少環境污染,推動忻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槐蔭的文武二趙)

過濟勝橋往西走2公里就可以到達五臺山唯一一處宋代古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福寺,洪福寺至今保存着9尊宋代彩塑,可以說是五臺山除南禪寺和佛光寺的唐代彩塑外最有價值的藝術珍品。

我們正在穿過朔黃鐵路的立交橋,前面山坡上是五臺縣槐蔭村,“槐蔭春綠”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人說:“東冶的饃饃大興的糕,槐蔭的閨女不用挑”。槐蔭姑娘長得漂亮,男子也是個頂個,趙家是槐蔭的大家族,民國時期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老先生就是槐蔭人,他是閻錫山最尊敬和信任的幕僚,同時也是一位愛國人士,還是五臺山的一位護法大居士,大家去了五臺山碧山寺就可以看到,碧山寺山門上“護國碧山十方普濟禪寺”的匾額就是他寫的。碧山寺原來是接納十方僧人的十方叢林,但當時寺院內部一些僧人要將碧山寺據爲己有,改成子孫廟,最終就是在趙戴文的主持下,將這些僧人驅逐出寺,使碧山寺十方叢林的性質得到了延續。另外,當年閻錫山的第七軍團兼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也是槐蔭人。

(東冶鎮)

順着這條路(東冶至紅表公路)往北走7.5公里,就可到達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南禪寺,南禪寺和佛光寺是中國古建築的驕傲。趙樸初老先生曾經讚道:

二唐寺,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海慶昭蘇。

南禪寺佔地4158平方米,寺中的大佛殿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殿內佛壇上有大小塑像17尊,這組塑像人體造型豐滿、姿勢優美,服飾新穎瀟灑、衣紋流暢,彩繪渾厚古樸、藝術精湛,是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比南禪寺更古老的是日本古都奈良建於天平十九年(公元747年)的法隆寺。但不幸的是,1949年1月26日,這裏發生火災,金堂被毀,金堂及殿內的12幅壁畫均是日本的國寶。法隆寺火災是日本歷史上損失最爲慘重的火災,日本舉國上下痛心疾首,爲了讓日本人民記住這一歷史教訓,日本政府從1955年起,規定每年的1月26日爲文物防火節。有人說,法隆寺金堂的燒燬使得南禪寺大殿得以取而代之成爲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事實並非如此,除金堂外,法隆寺仍然保存着好幾座建於8世紀的古老建築,而且已經作爲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在1993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其實,就是法隆寺真的全被燒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幸災樂禍,近些年,廣靈文廟被燒、臨汾堯廟廣運殿被燒、寧武小懸空寺被燒……,只要我們一時疏忽,同樣的災難就會降臨在我們頭上。南禪寺的大殿內幾年前還保存着17尊價值連城的唐代彩塑,但是就在1999年的11月24日,一夥蓄謀已久的文物盜竊團伙,將文物看管員裝進麻袋中,盜走了3尊珍貴唐代塑像,在搶劫的過程中還對其它一些塑像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壞,讓人慾哭無淚。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東冶鎮,東冶位於滹沱河岸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經濟非常繁榮,過去有“小北京”之稱,和槐蔭一樣,東冶也出過一文一武兩位名人,他們就是清代被稱爲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徐繼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徐向前。

徐繼畲(yu?)曾任清代福建巡府和閩浙總督,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年來中國訪問時,在北京大學的講臺上,就提到過他的大名。爲什麼中國這麼多名人,克林頓單單關注徐繼畲呢?因爲徐繼畲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爲他的《瀛寰志略》是中國第一本全國介紹世界各國地理文化、政治和風俗的專著,更因爲在這本書裏,他盛讚了美國國父華盛頓,認爲他是西方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他說:華盛頓是個非同尋常的人。他帶兵起義比陳勝、吳廣更加勇猛果敢,封疆割據比曹操、劉備更加廣闊強盛,但是他卻不稱帝、不稱霸,不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而開創民主選舉的制度,幾乎做到了天下爲公,可以說是堯舜再世。他治理國家崇尚和善,不搞專制暴力,和西方其他國家大不一樣。我曾經見過他的畫像,氣度相貌雄毅絕倫,是真正的英雄豪傑!西洋古今人物,華盛頓當爲第一!這段話後來被一些在華的傳教士送到了美國,美國人把它刻到華盛頓紀念碑上,徐繼畲因此被美國人所認識,但他本人也因爲“稱頌夷人”而被罷官。XX年後的1862年,一位美國傳教士將碑文譯成英文發表,美國人聽說在遙遠的大清帝國,有一個官員因歌頌國父華盛頓而被免職!因此通過外交交涉使徐繼畲復職,美國總統還特命美國駐華公使向徐繼畲贈送華盛頓畫像,並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儀式,七十多歲的徐繼畲欣然參加儀式接受贈送,留下了中美交流史上最早的佳話。

(布衣元帥——徐向前)

這條路通向徐向前元帥的故里永安村,路口這塊碑上寫着《歷史的回憶》幾個大。《歷史的回憶》是徐帥的一本自傳。永安徐帥故居隔着滹沱河和河邊的閻錫山舊居相望,徐向前和閻錫山,一位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一位是國民黨的高級統帥、山西省的土皇帝,同飲滹沱河水,同居五臺山下,操着同樣的口音,但他們卻是如此的不同,就拿一河之隔的兩座故居來說,閻府高樓峻宇、院落參差,佔地3萬3千平方米,而徐宅則只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佔地僅216平方米,但就是在這座毫不起眼的院落中,徐向前元帥生活了整整十三年,後來他離開五臺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學院,還做過閻錫山的學生,到1924年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他在家鄉生活了24年之久。山西人在評價閻錫山和徐向前時,總是說徐帥對家鄉沒有感情,不如閻錫山爲山西、爲五臺辦的實事多。此言差矣!相反,徐帥在家鄉生活了24年之久,對家鄉的感情是非常深摯的,只不過他和閻錫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着根本的不同,閻錫山大半輩子守着山西,把山西、把五臺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而徐帥走出了五臺、走出了山西,他心裏裝的是全國人民,天下爲公,以國爲家,他們的精神情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徐帥最喜歡的兩首詩最可以說明他的高風亮節。一首是明代名臣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首是元代畫家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經常書寫這兩首詩,以墨梅和石灰的節操來要求自己。的確,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徐帥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鞠躬盡瘁,正如xx同志在紀念徐帥誕辰100週年時所說的那樣:“徐向前同志清正廉潔,作風民主,堪稱全黨全軍的表率,他一貫艱苦樸素,勤儉辦事,家風清廉。他保持普通勞動者和人民公僕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謙虛謹慎,從善如流,對同志溫暖如春,對羣衆感情深厚,人民羣衆親切地稱他爲‘布衣元帥’”。

徐向前元帥一生的功績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指揮創建了鄂豫皖根據地,使紅四方面軍發展成爲擁有4萬5千人的英勇善戰的主力紅軍,並在長征路上堅決抵制張國燾的分裂活動,仗義執言“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維護了紅軍的團結;二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和劉伯承、鄧小平一起開闢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鞏固和發展冀南抗日根據地和山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以後由於健康狀況不佳而返回延安,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爲保衛陝甘寧邊區、培養抗日軍政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三是解放戰爭時期,返回山西,指揮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四大戰役,解放了全山西;四是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xx,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xx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0年去世,爲祖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偉大貢獻。在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徐向前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十大元帥中去世最晚的一位。XX是徐帥誕辰100週年,國家撥款對他的故居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修通了公路,塑造了銅像,增添了布展,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xx同志親自題詞:“功勳垂青史,楷模昭後人”。XX年這裏被列爲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XX年升格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大縣五臺縣)

車過東冶盆地,翻越狐峪嶺,我們已經進入了五臺縣第二大盆地——溝南盆地。溝南盆地的西北角就是五臺縣城,“山城夜月”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五臺縣北起峨嶺,與繁峙、代縣爲鄰;南至牛道嶺,與盂縣爲界;東鄰長城嶺,與河北省的阜平、平山毗連;西至濟勝橋,與定襄、原平接壤,全縣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地域較大、地形複雜,是忻州市面積最大的縣,也是山西省第三版圖大縣,全縣總人口約31萬。五臺縣是聞名全國的文物大縣,尤其是木結構古建築年代跨度之全、留存數量之大、保存質量之高均居全國各縣前列,其中有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亞洲第一古建築佛光寺,五臺山古建築羣,近代古剎延慶寺,元代建築廣濟寺,近代革命史蹟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和徐向前元帥故居。因此,趙樸初先生讚道:

五臺縣,名始盛隋唐。

文物允爲天下重,事功爭做國中光。

鵬翼海天長。

我這裏給大家重點說一說五臺縣城中的廣濟寺。廣濟寺位於五臺縣城西街縣文化局的院內,廣濟寺之所以被列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價值主要在於元至正年間(1341-1345)建造的大雄寶殿和殿內28尊元代彩塑珍品,廣濟寺是五臺山現存最完整的元代古建築,體現了元代建築結構靈活、粗獷自然的特點。

(翻越閣子嶺)

大家已經知道,五臺山有四道關門,而我們走的南關門又分三層關口,第一層是濟勝橋,第三層是虒陽嶺,第二層就是前面的閣子嶺。閣子嶺因過去山上有高聳入雲的真武閣而得名,“閣道穿雲”是五臺縣的古八景之一。由於閣子嶺山勢高峻,而真武閣建在最低的山口上,因此雨過之後,山間雲霧便從真武閣的門洞中穿行而過,形成了“閣道穿雲”的景象。

(進入茹湖盆地)

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五臺山四大盆地之一的茹湖盆地,這裏原先是一處碧波盪漾的湖泊,“茹湖落雁”曾是五臺縣古八景之一。茹湖盆地的南端就是南茹村。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懷率領剛剛組建的八路軍司令部進駐五臺山,南茹村成爲八路軍出師抗戰第一村。短短的36天內,我黨我軍實現了歷史性的四大轉變:

一是實現了抗日戰爭由政府片面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的轉變。盧溝橋打響了中國政府抗戰的第一槍,而共產黨主張的全民抗戰則是在五臺山首先實現的;二是實現了我軍從集中配置到分兵發動羣衆的戰略部署變更。隨着忻口戰役的失利,八路軍總部做出了由“北上”恆山改“南移”太行的重大戰略轉變,同時描繪完成了以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三大根據地爲主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藍圖,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地位,這就是八路軍抗戰史上著名的“五臺分兵”;三是實現了我黨第二次軍事戰略的轉變,把過去的正規軍和運動戰轉變成了遊擊軍和游擊戰。這次戰略轉變的直接成果是,八路軍總部在五臺山發佈號令並指揮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機場和雁門關伏戰三個“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八路軍的威名傳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四是實現了國共兩軍由對抗內戰到並肩抗戰的轉變。國共兩黨的精誠合作,使得忻口會戰成爲抗戰前期中日兩軍對峙時間最長、作戰規模最大、雙方付出代價最高、國共兩軍協同作戰最爲成功的一個戰例,粉碎了日軍“三十天拿下山西,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八路軍總部在五臺山期間,還恢復了紅軍改編爲八路軍時受國民黨干涉而中斷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發佈了對日戰俘政策的首告文件,打破了日軍“寧死不降”的傳聞。

(南茹村去清水河谷的路上說說五臺山輝煌的革命史)

八路軍爲什麼要把出師抗戰的第一站設在五臺山?這是因爲,早在八路軍開赴華北戰場的途中,毛主席就以戰略家的眼光率先指出:“五臺山脈應使之成爲重要的游擊區域之一,現在就加緊準備”,“山西地方黨組織應以全力部署恆山、五臺山、管涔山三大山脈之遊擊戰爭,而重點於五台山脈”。後來,根據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把第一個抗日根據地確立在“以五臺山地區爲中心的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的決定,聶榮臻元帥臨危受命,和五臺山人民一起,依託五臺山有利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區位優勢、紮實的羣衆基礎,於1937年11月7日,創建了被毛主席稱爲“五臺山根據地”的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革命根據地,軍區司令部設在五臺縣金剛庫。不到一年的時間,紅色的旗幟就插遍了五臺山的崇山峻嶺,連平時“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彌陀佛”的五臺山僧人也成立了“僧人抗日救國會”,打出了“我們出了家,但我們沒有出國”的抗戰口號。這使得侵華日軍深感恐懼。1938年9月20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根據大本營“南取廣州,中奪武漢,北圍五臺”的作戰方針,認爲:“五臺山嶽地帶爲共產軍在山西蠢動之策源地,更爲山西、綏遠、京、津諸地方實行赤化工作之根源”。於是調集5萬精兵,分25路“進剿”五臺山。聶榮臻率領晉察冀軍民經過一個多月艱苦戰鬥,粉碎了日寇一輪又一輪的瘋狂圍攻,保衛了五臺山,守住了晉察冀。“五臺山根據地”作爲“敵後模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模範區”,有如刺入敵人腹背的一把鋼刀,被毛主席盛讚爲“華北抗日堡壘”。一度時期,毛主席乾脆將“五臺山”作爲革命根據地的代名詞,號召“從建立山西的五臺山,到建立全中國的五臺山,爭取最後的勝利”。以五臺山爲中心的晉察冀還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制度最早實施的地區之一,邊區政府、邊區銀行、邊區法院、邊區黨校、邊區行政幹部學校、抗日報社及邊區印刷廠等等機構的設立,構成了新中國政權機構的雛形。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大聲疾呼讚美道:“晉察冀邊區象徵着中華民族解放的勝利,象徵着新中國光明燦爛的前景。”“是新中國的雛形!”

1948年,在解放全中國的前夕,毛主席率領黨中央東渡黃河,橫穿忻州,於4月8日登上了五臺山,在臺懷中心塔院寺度過一個寧靜的夜晚後,翻越龍泉關,坐鎮西柏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三大戰役,進駐首都北京,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踏出了一條走向勝利的征程。這一條長長的紅線,以延安爲起始,以五臺山和西柏坡爲中心,以北京爲終點,已經成爲全國重點紅色旅遊線路。?

(順清水河而上)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清水河谷地,清水河發源於五台山北臺頂和東臺頂南麓,是五臺山的母親河,五臺山重要的名寺古剎幾乎都分佈在清水河流域。這條河全長113公里,是滹沱河在山西境內各條支流中水量最大、水力資源最爲豐富的一條。清水河流域不僅古蹟衆多,還分佈着許多奇山秀景,前面我們已經欣賞了五臺古八景中的六景,剩下的兩景一個是尊勝寺附近的“龍灣煙雨”,一個就是清水河下游陳家莊的“石窟躍魚”。陳家莊村旁有座魚洞山,山腳下有一個周長六十公分的小石窟,常年流水不斷。據《五臺縣志》記載,每年清明節前後,石窟裏面便有魚順水流出,一直到五六月才停止。這些魚,大的超過1斤,小的也有幾兩重,大多數都是鯉魚和鯽魚,味道特別的鮮美。石窟撈魚都是當地羣衆一件十分熱鬧的風俗,凡在場的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可惜的是,近些年來由於石窟中水量減少,石窟中的魚也越來越少了。

我們都知道長江三峽、江西龍虎山、福建武夷山有一種的奇特的葬喪習慣,就是懸棺葬,90年代,我們又在寧武縣管涔山發現了中國北方第一處懸棺羣落。其實,就在我們正在經過的高洪口一帶的懸崖絕壁上,就分佈着爲數不少的懸棺葬,這些懸棺都放置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懸崖絕壁上。懸棺葬有樁崖式、洞穴式、懸吊式、崖縫式、棧道式等多種類型,高洪口的懸棺基本都是放置在懸崖洞穴裏,屬於洞穴式。

這座寺院叫做嵌巖寺,像一顆明珠鑲嵌壁立的羣山之中。在當地村民的努力下,這座古剎已經在XX年修復並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不過,嵌巖寺最吸引人的並不是他的建築和歷史,而在於它頗具喜劇色彩的“一千一百鬆”。一千一百鬆是不是說嵌巖寺的周圍有一千一百顆松樹呢?非也!其實嵌巖寺內只有兩棵樹,一顆杄樹(杄樹是雲杉和華北落葉松的俗稱),一棵柏樹,而不管是杄樹還是柏樹,老百姓都統稱爲松樹,所以這兩棵樹加起來就成了“一千一百鬆”。另外,嵌巖寺當年還是當年晉察冀邊區的的抗日紅色交通站。

過了耿鎮,我們就要到達聞名遐邇的鬆巖口了。從1938年6月開始,國際著名的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在這裏工作了100多天的時間,他當年親手創建的模範病室已經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讚道:“鬆巖口,紀念白求恩。衆藝兼精心力瘁,虯枝連理情誼深。萬古共山靈。”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那會兒,白求恩已經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專家之一,也是全加拿大年薪最高的醫生之一。但是他毅然放棄了安逸體面的生活,懷着一顆赤誠善良的心,抱着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人民最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主動找到“中國援助會”和“保衛中國同盟”,組織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帶着一批醫療器材來到了中國,直奔抗日最前線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延安。毛主席熱烈地歡迎了他,並請他主持延安的邊區醫院。可是沒過多久,白求恩就堅決要求到抗敵戰火最激烈的地方去搶救傷員,毛主席推薦他到晉察冀邊區。毛主席對他說:“中國有一部名著叫做《水滸傳》,《水滸傳》中描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晉察冀就在五臺山,五臺山古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現代的魯智深。不過,從前的魯智深醉打山門破壞文物,而這位魯智深卻保護了五臺山的寺廟”。聽了主席生動風趣地介紹,白求恩大夫開心地笑了,五臺山這個名從此刻進了他的心靈深處。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大夫來到了當時幾乎與外部隔絕的晉察冀邊區。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他利用當地一座龍王廟建起了醫院,院內設有手術室、醫務室、消毒室、洗滌室和8間病房,這座醫院後來被聶榮臻元帥授予晉察冀邊區“模範病室”的稱號。100多天後,日軍開始向五臺山掃蕩,白求恩大夫隨軍撤離五臺山,“模範醫院”也被日軍炸燬。在一次手術時,因爲沒有手術用的手套保護,白求恩意外地割破了手指,血液被病毒感染而無法醫治。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爲中國人民反法西斯的鬥爭獻出了生命,這一年他49歲。白求恩的名和他的事蹟很快傳遍了八路軍的各個戰場,戰士以他爲榜樣奮勇殺敵。中國人反法西斯的鬥爭精神也感染了白求恩,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到,“我的確非常疲倦,但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愉快,因爲人們需要我。”

白求恩去世一個月後,毛主席同志在悼念白求恩的追悼會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就是著名的《紀念白求恩》。在六七十年代,《紀念白求恩》是每一箇中國人必須反覆學習的經典篇章,白求恩、張思德和愚公是“老三篇”裏提到的三位英雄,是當時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爲了緬懷白求恩爲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1969年,五臺縣委、縣政府建起了這座白求恩紀念館。並在1974年對“模範病室”進行了修復,有三間手術室、兩間醫務室、兩間消毒室、一間洗滌室、八間病房和一座舞臺。1982年,模範病室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鬆巖口不僅是一座有着光榮革命傳統歷史的紀念地,還是一座山青水秀的村莊,清水河從村前流過,河的北岸奇峯屏立。大家看,這座山的頂部羣峯並立、犬牙交錯,好似一列長途跋涉的隊伍,因此叫做人馬山;這座山的頂部的石灰岩山體由於長年的侵蝕風化而前後貫通,形成了一個圓形的窟窿,所以叫做窟窿山。

清水河對面那座山叫七級嶺,四面懸崖壁立,頂部卻是坦坦蕩蕩,著名的“天鵝吸水”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傳說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張皇都帶領一支反清義勇軍退到了鬆巖口對面的七級嶺上。清兵從東、西、南三面將七級嶺團團圍住,七級嶺的四面都是陡峭的懸崖,上山又沒有水源,清軍本打算圍上個十天半月,把義軍活活渴死。但是張皇都想了個好辦法來,他找來一些棉花,把棉花紮成天鵝的形狀,再用細繩把這些棉花天鵝拴住,從七級嶺北面通過滑輪送到清水河裏,吸足水分後,再通過滑輪絞上來,將水擰在缸裏,義軍於是有了救命水。雖然張皇都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但是“天鵝吸水”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

(到石嘴的路上講五臺山概況)

過了鬆巖口,我們離五臺佛國越來越近了,利用這些時間,咱們先來對五臺山做一個大概的瞭解。

靈聖祥瑞、水青山碧的五臺山雄盤踞五臺縣東北部,磅礴五百里,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地理最高點,是大智文殊菩薩的根本道場,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XX年被評爲中華十大名山之一。

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在《清涼寺碑記》中盛讚:“夫清涼之爲狀也,壯矣,麗矣,高矣,博矣,靡可得而祥矣!”華嚴四祖澄觀國師則說:五臺山“山有五頂,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臺山的美是燦爛佛香和如意清涼融而爲一的美,在中國成百上千座名山中,五臺山氣魄之雄、規模之大、內涵之豐罕以倫比,早在唐代的《敦煌石室遺書》中,古人就由衷讚道:“昔人謂宇內靈奇之境,恆言五嶽之外,復有三山,蓋謂五臺、峨嵋、普陀也,而五臺尤以山闢最早,靈貺最赫,境地最幽,故得名獨勝。”說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五臺山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直到如今,臺內臺外涵蓋五臺、繁峙、定襄、代縣、原平、忻州、盂縣、阜平八縣的遼闊土地上,還有禪、淨、密、律、天台、華嚴等各大宗派192座輝煌燦爛的古代佛寺,縱跨漢、魏、唐、宋、元、明、清、民上下XX年曆史煙雲,以寺、廟、頂、庵、池、堂、洞、窟等各種形態,坐落在上下高差達2400多米的峯頂、山麓、草原、河畔,真可謂“星樓月殿,憑林跨谷。香窟花堂,枕蜂臥嶺。”不愧爲:中國古建藝術的寶庫(唐至民國曆代寺院192座,其中國保級7座)、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北魏-民國曆代佛像30000餘尊)、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北魏-民國各種類型古塔150餘座)。

除此之外,五臺山也是一處滄桑古老的華北地質博覽館:五臺山地質結構相當古老,絕對年齡在25億歲之上,是中國地層表中早前寒武紀代表性地層單位“五臺羣”和“滹沱羣”的命名地;是中國早前寒武紀(寒武紀是距今5億7千萬年前-5億1千萬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重大地質時間鐵堡運動和五臺運動的命名地;是我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距今1.5—1萬年)垂直冰緣帶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山頂區強烈的寒凍作用和凍融交替頻繁,發育了15種類型冰緣地貌,如凍融剝蝕面、冰緣巖柱、石海、石河、凍融湖塘、冰緣寬谷等,堪稱冰緣地貌的自然博物館;另外,五臺山範圍達310平方公里的五座臺頂,尤其是是北臺頂,因爲保存着最爲典型、規模巨大、保存完好古夷平面,因此成爲地文學上北臺期夷平面的命名地。

五臺山還是一座風光壯美的高山生態公園:五臺山地理最高點北臺頂海拔高度3061米(XX年4月27日,國家測繪局和國家建設部聯合公佈了我國19座名山的高程數據,五臺山海拔最高點被確定爲3061米),而最低點坪上村只有624米,相對勢差2434米,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44.8℃,相對溫差79.8℃,造成了“臺頂八月雪紛飛,台山南邊禾正麗。南北相差月有餘,春夏秋冬各有異”的獨特氣候條件,形成了多樣豐富的植被垂直帶譜,是亞洲大陸東部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植被生態景觀區。山地草甸植被類型多樣,山頂的亞高山草甸景觀與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景觀相似,是華北山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類型,是中國同緯度植被類型最豐富和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是許多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五臺山又是一處氣候宜人的清涼避暑勝境:“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無炎暑”,五臺山年平均氣溫只有-4℃,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2℃,全年降水達800-900毫米,氣候清涼溼潤,有“千年冰,萬年雪”和“六月解凍,九月飛雪”,是一處“三伏已如秋”,“清意共雲浮”的避暑勝地。尤其是清涼絕塵、碧草連天的五大臺頂,猶如五方如來摩霄接雲的聖潔蓮臺,迎接着四方信徒的頂禮膜拜,素有東臺迎日出、南臺看山花、西臺賞明月、北臺觀冰雪、中臺瞰佛光之美譽。

當然,五臺山更是一處閃耀着紅色光輝的革命聖地,前面已經作過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狐峪口以東的深山中隱藏着太行山的綠寶石——駝樑)

誰都認爲,五臺山的景觀以人文見長,自然風光則平淡無奇,其實五臺山除了五座臺頂有着雄奇壯麗的高山草甸風光,還有一處絕佳的風景勝地,這就是駝樑。說到駝樑,河北和北京的客人可能會有所耳聞,那不是河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嗎,怎麼跑到五臺山來了?其實駝樑風景區爲河北和山西兩省共有,距石家莊市150公里,距臺懷鎮則只有30多公里。過了門限石,我們來到的這個村子叫狐峪口,從這裏向東走15公里,就可以到達駝樑,沒想到河北省名聞遐邇的駝樑就在五臺山腳下吧!駝樑景區總面積22平方公里,主峯海拔2281米,爲五臺、阜平、平山三縣界峯,也是河北省五大高峯之一。駝樑是河的源頭,林的海洋,花的世界,雲的故鄉,以綠、涼、幽、野著稱,有“太行綠寶石”之稱。尤其是在海拔2200多米的駝樑頂部,有一片近千畝的亞高山草甸,由於這裏的海拔低於五座臺頂,氣候相對溫暖,而且周圍羣山簇擁、森林環繞,所以景色比五座臺頂的高山草甸更加豐富絢爛,鮮花遍野、綠意盈盈、雲蒸霞蔚、猶如仙境。

(石嘴一帶是當年晉察冀邊區的政治中心)

就要到石嘴鎮了,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將成爲五臺山最重要的旅遊服務中心,正在建設的北京至五臺山和五臺山至保德高速公路的五臺山出入口就將設在這裏,這裏將成爲五臺山的大山門和最重的交通樞紐。另外石嘴還是風景名勝的薈萃之地,從這裏往東20多公里內,我們可以看到:寫崖堪稱五臺山一大奇景,石崖上跡斑斑,卻不知是人爲書就還是天然生成,更爲奇特的是剝掉外面的石層,裏面的石層上仍然有,據說還有人讀出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之類的句子;佛林寺原名龍泉寺、涌泉寺,菩薩頂的大銅鍋就是從這裏搬過去的,寺外的兩座古塔造型奇特,近幾年整座寺院已經修復一新;長城嶺上明代的內長城蜿蜒起伏;長城嶺下就是五臺山的東大門龍泉關,當年徐霞客遊五臺,康熙、乾隆朝五臺,毛主席出五臺前往西柏坡,都從這裏經過;另外,石嘴還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曾經是晉察冀邊區的中心,附近的奶奶廟是當年邊區的法院所在地,普濟寺是邊區的銀行所在地,臺麓寺則是邊區的政府所在地。

說到臺麓寺,這裏曾經是清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重要行宮,是五臺山地位僅次於菩薩頂的第二大喇嘛廟,五臺山藏傳佛教的領袖札薩克大喇嘛住在菩薩頂,而地位僅次於他的二喇嘛則住在臺麓寺。從歷史的記載和現存的老照片看,一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時,這裏保存都相當完整。臺麓寺歷史上有兩件事情值得稱道,一是當年康熙皇帝朝拜五臺山,曾經在這裏射殺一隻猛虎,但後來發覺是自己錯殺無辜,因爲從種種跡象看,這隻虎是來保駕而不是要來傷人的,後來康熙皇帝爲了表示懺悔,就命人將這隻虎立在臺麓寺的天王殿裏當了站殿虎,和四大天王一起享受護法神的香火,這一帶也從此更名爲射虎川;更值得驕傲的是,一九三八年二月,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從河北省阜平縣移到射虎川,臺麓寺成爲了邊區政府的所在地,成爲了整個晉察冀邊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九三八年秋季,敵人調集了五萬鬼子,向我晉察冀邊區發動了十六路大圍攻,邊區行政委員會被迫從臺麓寺轉移到河北阜平一帶,臺麓寺也被日本侵略者一把火燒掉了。

射虎川的臺麓寺被燒燬了,但石嘴鎮的普濟寺還在,晉察冀軍區就是1937年11月7日在這裏成立的,後來這裏成爲了晉察冀邊區銀行的所在地,邊區銀行的“金庫”至今保存完好。一九三八年秋天“金庫”建成後,曾放過元寶、白洋和邊區銀行的鈔票。那時它是晉察冀邊區的經濟支柱。另外還需要告訴大家的是,解放後中國人民銀行就是在晉察冀邊區銀行的基礎上組建的,這樣說來,普濟寺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鄉下老祖宗呢。

晉察冀邊區不僅有自己的銀行,還有自己的印鈔廠。過了石嘴,我們看到清水河對岸那個村子叫蛤蟆石,當年晉察冀邊區的印鈔廠就設在村後彌勒佛山下的古佛寺中。古佛寺另外一個看點在於寺前著名的石牌樓,在龍泉寺牌樓沒有建起來以前,它是五臺山最精美的石牌樓,“古佛牌樓”曾經列爲清代“五臺山十景”之一。如今,古佛寺的標誌是前面那座新建的千佛寶塔,塔爲七層八角密檐結構,高達30米,塔底建有地宮,地宮內存有正圓法師的舍利,塔上有趙樸老的親筆題“五臺千佛塔”。

過了石嘴就是金崗庫,如果說石嘴是晉察冀邊區的政治文化中心,那麼金崗庫就是晉察冀邊區的軍事指揮中心。一九三八年二月,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遷到這裏。當時晉察冀邊區處於日寇的四面包圍中,但軍民們在司令部的領導下,堅持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破壞交通,疲睏敵人,廣泛開展游擊戰,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使後來進入根據地的五萬多名敵人陷於寸步難移的困境。軍區司令部的舊址至今保存完好,已經開闢成爲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紀念館,XX年這裏被定爲全國一百處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院子位於村西南山腳下,坐西面東,佔地面積720平方米,共計30間磚瓦房屋。

大家看,清水河對岸那座寺院就是晉察冀邊區當年的農村幹部學校和黨校所在地——海慧庵,當時的學員來自邊區各地,都是共產黨員,有些學員在入學前已經任過縣委書記等職務,大部分學員是從農民中吸收的新的脫產幹部。在這裏,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同志經常給大家作抗日形勢報告;晉察冀邊區黨委書記彭真同志作過黨的建設的報告;邊區抗敵報社負責人鄧拓同志講過中國近代史;萬達同志講過政治經濟學。海慧庵雖然坐落在河道中央的灘地上,但多少年來,清水河暴漲過不知多少次,這一古寺卻安穩如磐。傳說是寺裏埋着一顆閃閃發光的逼水珠,把水給逼住了。

(大甘河以東是南樑溝自然風景區)

五臺山的自然生態是獨特的,尤其以五座臺頂的亞高山草甸最爲典型,但如果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講,五臺山自然生態最完整、最豐富的區域還要數南樑溝。從大甘河這條山谷往東走10多公里處就可以到達南樑溝景區,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將成爲五臺山十大景區之一的青崖九隱景區。整條溝深約20多公里,總面積4.5萬畝。由於地勢偏遠,無路可通,形成了自然封閉區域,生態環境近似原始,一直未遭破壞。尤其是這裏的植物從五月杜鵑花盛開到九月秋菊綻放,可謂是花團錦簇,百花齊放,宛如一座五彩繽紛的山中植物園。

(白雲佛母連錦繡)

五臺山的範圍有臺內和臺外之分,五座臺頂以內稱爲臺內,五座臺頂以外稱爲臺外,前面山腳下那座修葺一新的寺院是白雲寺,過了白雲寺我們就算是進入五臺山佛教文化的中心區域——臺內了,在新的規劃中,這裏屬於五臺山十大景區中的棲賢鎮海景區。白雲寺始建於唐代,但在文革時候被徹底毀壞,近些年,在昌隆法師的努力下,白雲寺已經基本恢復了歷史上的盛況,成爲了五臺山著名的尼衆淨土道場。

從白雲寺上行5華里,就可以到達五臺山另一處盛景——佛母洞。這座寺院始建於北魏,因爲當時有一位高僧在在這裏見到了千佛顯聖,所以也叫千佛洞。洞總深15米,高4米,寬5米,分爲裏外兩個洞,奇特的是,兩洞之間由一個寬30釐米,長30-40釐米的小洞相連,這個洞只能勉強容一個人側身通過。進入洞裏面,您可以看到洞的四壁佈滿了奇形怪狀的石鐘乳,就好象人體的五臟六腑一樣,而剛纔進來的那個小孔則好比我們出生時的子宮頸口,由小孔進入洞裏面,就好比從俗世投入了佛母文殊菩薩的胎內,如果返身出洞就好比重新轉世投胎,可以消盡前世今世的一切苦難,算是獲得了一次新生,所以有“佛母重生”的說法。爲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佛母呢?佛教界的認識是:《金剛經》中說“般若(可以理解爲智慧)爲三世一切諸佛之母”。而文殊菩薩則是三大千世界公認的智慧第一的大菩薩,因此有“佛母”之稱。文殊菩薩號稱“七佛之祖,五臺教主”,五臺山是她普度衆生的根本道場,而五座臺頂則是她演教說法的清靜蓮臺。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最大的願望就是朝拜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我們稱之爲大朝臺。大朝臺在歷史上有固定的線路,那就是由白雲寺入山,經佛母洞和金燈寺上南臺錦繡峯,晚上住在金閣寺;第二天經清涼寺、獅子窩、清涼橋登西臺掛月峯,登中臺翠巖峯朝拜說法臺等勝蹟後住在演教寺;第三天經澡浴池和萬年冰登北臺葉鬥峯,再經華嚴嶺、鴻門巖登東臺望海峯,住在望海寺;第四天早起觀日出,結束朝臺。當年徐霞客考察五座臺頂就是從白雲寺、佛母洞這裏開始的。

(明月清泉洗凡心)

大家看山上這座塔,這是一座金剛塔,傳說明代時月舟禪師曾在這裏看到文殊菩薩化現的九頭十八臂黑金剛在這裏顯聖,所以建塔紀念,並在塔下的明月池中專門修建了一座金剛殿,裏面專門供奉着這尊九頭十八臂黑金剛的的塑像。從這條山谷往裏走1公里,就可以到達著名的明月池,這是一座清靜脫俗的深山古剎,松風泉韻、塔影溪聲、幽靜無比,清代大詩人吳梅村曾讚道:“西北有高山,名曰文殊臺。臺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明月池之所以聞名,是因爲寺中有一眼直徑20多釐米的泉眼,明代的《清涼山志》中記載:“昔人晦夜,見皎月澄池。”說得具體點,就是農曆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的夜晚,我們都可以在明月池中見到皎潔的明月,因此,被稱爲五臺山一大奇景。

明月池又叫觀海寺,是說明月池是一個海眼,通着東海,所以每到夏季蛟龍出沒之時就會造成洪水,站在明月池就可以到波濤洶涌、水鄉澤國的景象。其實,這洪水是由於五臺山夏季降雨量多而造成的,明月池上游的鎮海寺、下游的海會庵,寺名中都帶一個“海”,都和當時的洪水有一定關係。

(鎮海松濤迎客來)

到鎮海寺了,鎮海寺是五臺山風景最秀麗的寺院,松風泉韻、宛若畫境,連乾隆皇帝都留下了“除卻雲棲上天竺,世間何處更堪齊”的感嘆,是一處天人合一的風景佳境、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鎮海寺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前這漫山遍野的古松樹,這是五臺山最大的一片面積達300多畝、樹林在300-4XX年間的古油松林,每當風起時,我們就可以聽到此漲彼落、洶涌深沉的松濤聲。這松濤宛如佛國衆僧日夜不息的誦經聲,震撼大千宇宙、掃蕩世間煩惱,這松濤恰似文殊菩薩神聖的召喚聲,迎你在3000裏以外,願你得三世福報。

好,五臺佛國到了,祝您暢遊聖境、平安吉祥!

西柏坡沿途導遊詞沿途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要想高興,出門旅行。來自——的各位朋友,你們好!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一定很累吧?旅途辛苦了,這裏首先我代表石家莊960萬父老鄉親和各大旅行社全體“社員”歡迎大家光臨“天下第一莊”!我是石家莊­國際旅行社的導遊員,很高興由我陪同各位共度今天的美好時光,希望大家對我的工作給予支持與配合,同時我也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您的批評。中國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家千里迢迢來到我們石家莊,自然都是我的客人和朋友,做爲東道主我將力盡“莊”主之宜——全心全意爲您服務!不用問我也能猜得出,各位到石家莊參觀遊覽一定是衝着“新中國從這裏走來”的金招牌慕名而來,所以我首先爲大家安排了一次絕對不虛此行的“西柏坡紅色之旅”!雖說此次行程註定比較勞累,但我相信在旅遊結束後,您將得到沉甸甸的收穫,那就是——累並快樂着!西柏坡曾留下了一代偉人的足跡,今天也將留下您的足跡!讓我們搭乘“紅色之旅”,去緬懷一代偉人的功績,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

走馬觀花——天下第一莊

火車拉來的城市

或許您是第一次來石家莊,或許您對石家莊還不太熟悉,當您一踏上這塊土地時,一定想通過自己的耳聞目睹儘快瞭解這座年輕的省會城市吧?,彆着急,土生土長的周導將逐漸滿足大家的願望,讓你一次聽個夠。各位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又剛走出火車站,對石家莊的第一印象大概是石家莊火車站了,那麼我對石家莊的介紹就從這火車站談起吧!您千萬別小瞧了石家莊火車站,它不僅是全國三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還是石家莊這座城市萌芽的發源地呢。如果我說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您聽了可能會感到奇怪,那麼我們就不妨追溯一下石家莊的歷史。一個世紀前的石家莊,還只是一個隸屬於正定府獲鹿縣管轄、僅有二百餘戶人家的小村莊,只有六條小街、六座小廟和四眼水井,面積才0.1平方公里。伴隨着鐵路的修建,這個鮮爲人知的小村莊才逐漸發展爲城鎮,所以人們形象地比喻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話說19XX年京漢鐵路帶着新世紀的文明延伸到石家莊村並建立車站;時隔幾年後也就是19XX年,軌距只有一米的正太鐵路開通了,始發站原本是石家莊村北、滹沱河畔的正定,只是爲了節省建橋費用纔將始發站遠離河道、一再南移到了石家莊。於是石家莊這個小村莊不僅成了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匯處,而且擁有兩座火車站。鐵路交通樞紐吸引工業企業在此發展,鐵路、礦山的興起和大企業的開辦,進而帶動中小企業,大批勞工開始彙集石家莊;由於當時兩條鐵路軌距寬窄不同,貨物轉運業應運而生。伴隨着交通和工礦企業的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等也開始出現,從而產生了近代城市的萌芽。20年代以後,石家莊逐步取代了獲鹿城的經濟地位,成爲晉冀兩省之間重要的物資集散地;40年代又逐步取代正定城的地位,成爲方圓數百里的政治經濟中心。1939年10月7日,僞河北省政府設置石門市;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同年12月26日將石門市改名爲石家莊市;1968年河北省省會遷至石家莊。現在的石家莊市轄6個區、5個縣級市、12個縣,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小一點),市區面積455.8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960萬,市區人口也有230萬。——現在大家明白了石家莊爲什麼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吧?

全國解放的第一個大城市

石家莊不僅是“火車拉來的城市”,而且還是全國解放的第一個大城市。1947年11月12日,在朱德、聶榮臻的親自指揮下,僅用了六天六夜的時間,就攻下了石家莊這座被國民黨吹噓爲“固若金湯、可坐守三年的堅固堡壘”。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石家莊戰役,曾被朱德總司令譽爲“解放大城市之創例”,它以攻克火車站旁邊的正太飯店做爲取得最後勝利的標誌,如今在石家莊火車站附近、始建19XX年的大石橋就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者。作爲大反攻以來全國解放的第一個城市和當時全國的政治中心,石家莊在解放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不僅成爲支援全國戰場的後方基地和保障中央生活的後勤基地,而且成爲探索城市建設的試驗田,爲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從而成就了石家莊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第一套人民幣在石家莊發行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汽車已離開火車站,正由南向北行駛在中華大街上。也許您在別的城市中有過迷路的經歷,不過這種現象在石家莊是很少發生的。因爲石家莊的街道基本都是筆直的,東西爲路,南北叫街。外地旅遊車來石家莊,如果不熟悉本地交通規則和路線而出現違章情況,司機大可不必擔心,因爲我們的交警不但不罰款,還會熱情指路給予幫助。因爲您到了這座城市,就是我們尊貴的客人,況且您是來這消費的,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到這兒花錢了,我們能不歡迎嗎?。記得我曾聽過這樣一段趣聞:30多年前一位來華訪問的外國總統曾有意考考周恩來總理,他問中國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周總理非常幽默地說:18元8角8分。當然現在的人民幣已遠遠不是“18元8角8分”所能概括得了的,不過提起人民幣我將要告訴各位一個您可能不相信但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套人民幣就是在石家莊發行的。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宣告成立,同時開始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人民幣,當時擔任華北財經委員會主任的董必武還親自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這六個,當年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的中國人民銀行舊址就是在這條中華北大街上。

人氣最旺的商業金街——中山路

坐在車前面的朋友要問了,怎麼這個路口的紅綠燈竟長達90多秒呢?……因爲我們已來到了省會最繁華的街道——中山路,肯得基餐廳、五星級酒店、廣告鋪天蓋地的商場、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車輛……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這兒肯定是鬧市中心。您所看到的中山路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上海的南京路,是橫穿石家莊城區的三條東西向主幹道之一,用“黃金路段”來形容絕不爲過。您來石家莊要是不到中山路走一走、逛一逛,絕對是個遺撼。因爲省城人氣最旺的兩大商場“東方購物中心”和“北國商城”都位於中山路上,此外位居全國十大集貿市場的新華集貿中心和南三條小商品批發市場同樣可以在中山路找到它們的身影。中山路代表了什麼?一句話形容它吧:中山路代表了石家莊市消費的方方面面,至少50年之內中山路的人氣指數、商業價值應該無街可替。60多年前,中山路還僅是一條長350米的小巷;1939侵華日軍將此路取名爲朝陽路,意思是讓中國人永遠朝拜太陽,在太陽旗下充當順民。抗戰勝利後人們強烈要求更改這個帶屈辱性的街名,並提議以 孫中心先生的名命名,於是在1946年初取消朝陽路的名,正式定名爲中山路並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說,看石家莊的變化應從中山路開始,這條承載着石家莊巨大變化的“樣板路”既是歷史滄桑的見證者,也成爲我們這個城市越變越美麗的歷史縮影。

文明使者——我爲你驕傲

雖說石家莊是全國除海口之外最年輕的省會城市,但咱莊裏的出租車卻是清一色兒的中檔車。大家從窗外看到滿街跑的桑塔那、富康和捷達就是石家莊的出租車,而且每輛車的後車窗都貼有這樣的口號“我就是省會,我就是河北,我就是文明使者”。石家莊的出租車行業是全國文明窗口行業,服務態度好,價格也很便宜,起步價才五元。1997年分別被中宣部和交通部樹立爲全國“爲人民服務、樹行業新風”示範窗口和“出租汽車文明行業”,曾與濟南交警相齊名,並蜚聲全國。“的哥”們忙碌的身影方便了你我的生活,他們也是我們這個城市的驕傲,他們讓每個外來的客人最先感受到“天下第一莊”的包容和文明。如果有機會,大家不妨感受一下石家莊“文明使者”的風采。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司機師傅,請您開慢點!各位朋友,請安靜一下,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車窗右側,並懷着敬仰的心情致以崇高的注目禮,因爲汽車現在緩緩經過的地方,是石家莊唯一以烈士名義建造的精神家園——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它是對戰爭的一種紀念,是和平必須付出的代價。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始建於1949年,1954年8月1日正式開放。園內安葬着在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中犧牲在華北地區的300多名團級以上幹部和英模人物,此外,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華、愛德華作爲全世界敬仰的國際主義戰士,他們的靈魂也棲居在這裏。XX年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被中宣部確定爲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記得學生時代,每逢清明節學校都要組織我們到陵園掃墓,同學們總是爭相恐後地到自己熟悉的人物象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爆破英雄李混子等烈士墓前獻花駐留,白求恩墓前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掃墓者……這些革命烈士和國際友人的英雄事蹟曾感動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建園50週年之際,一位大學生參觀後留言說:“烈士陵園是珍貴的精神寶庫,它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先輩遺物和烈士英跡,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革命傳統,什麼叫革命精神,這正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最缺少而又急需補充的營養”。現在的孩子知道周杰倫愛吃什麼水果,卻不清楚白求恩是哪國人,其實不光是孩子們,我們做家長的也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您多久沒去過烈士陵園了?您是否還能親自爲孩子講述那些英雄的故事……也許是因爲那抹保家衛國的硝煙消散太久了,當年鼓舞人心的英雄精神早已躲進了圖書館成了發黃的史料。對於本民族的歷史,他人的有意篡改固然可恥,但自己的無意忘卻也是莫大的悲哀。希望您有機會到烈士陵園看一看,聽一聽,好讓心靈再一次得到久違的洗禮。朱德總司令在祭奠爲了民族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時說過:“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裏,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說到這讓我想起了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爲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的題詞“爲國犧牲,永垂不朽”,想起了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更是矗立在人們心中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讓我們永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做好藥、爲中國——未來的中國藥都

爲了搞活經濟招商引資,提高城市知名度,如今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舉辦各種節事的熱潮,名稱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知在座的各位您是否聽說過“健康節”,其實別說您沒聽過,就是做夢恐怕也不會想到,然而這個似乎不可思議的事偏偏就在我們石家莊出現了。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曾在每天的黃金時間段播出過這樣一條公益廣告:“做好藥,爲中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這足以振奮民族精神的劃時代強音,卻深深地印在了億萬觀衆的心中,而這條氣勢磅礴獨具匠心的現代企業理念就出自石家莊製藥集團,大家現在從窗外看到的這座造型別具一格的白色大樓就是石藥集團總部。石家莊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工業重鎮,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棉糧生產基地決定了石家莊市的工業以輕紡、醫藥爲主;如今莊裏人驚喜地發現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卻成了改革開放後石家莊的支柱產業,比如紡織、醫藥等,而這兩大行業的崛起,又帶動了石家莊的城市發展。1959年投資興建(前蘇聯援建)的華北製藥廠就座落在石家莊,是我國規模最大、建成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藥聯合企業,今天的華藥已進入中國醫藥製造業的龍頭老大行列;而石藥集團則是我國醫藥工業的後起之秀,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五強,頭孢系列抗生素生產能力全國第一。XX年石家莊市醫藥工業總產值達337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對於生活在一座城市中的人來說,城市的夢想就是這座城市裏每個人的夢想,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品牌,那麼石家莊的品牌(或者叫夢想)是什麼呢?XX年已明確定位,那就是要把石家莊建成中國的“藥都”。儘管把醫藥作爲石家莊的第一支柱產業在全國各省市中尚未有先例,但市場經濟本來就是特色經濟、互補經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人們提起石家莊時都會說“知道,那裏是中國的藥都”。爲打造“中國藥都”的構想,讓它成爲石家莊的城市名片,XX年12月石家莊市舉辦了中國首屆健康節。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前面又到了十路口,很快汽車就要右轉拐向友誼大街。噢,那位朋友您問我左前方那一組現代化的白色建築是什麼?您還真問着了,那就是我們莊裏人引以爲榮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光聽這個名也讓人肅然起敬。提起白求恩,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我一樣,腦海裏會情不自禁浮現出毛澤東那篇著名的文章……讓我們大聲說出來——《紀念白求恩》。在中國,白求恩的名可謂家喻戶曉,已成爲中國人民心目中一座永遠的豐碑。白求恩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爲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毅然告別親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在抗日前線他冒着生命危險爲軍民醫傷治病。在一次搶救傷員的手術中左手中毒感染,當他被從前線擡下來時,還在一封信中寫到:“我十分憂慮的是前方流血的戰士,假使我還有一點支持的力量,我一定留在前方”。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爲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9歲,40天后毛澤東揮筆寫下了著名的文章《紀念白求恩》號召全黨向他學習。爲了永遠紀念白求恩,1940年將當時的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命名爲“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這也是我軍唯一一所以人名命名的醫院。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白求恩的光輝形象依然活在我們心中,白求恩精神更是代代發揚!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第一任院長同樣是一位國際友人,他就是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柯棣華醫生,1942年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不幸病逝,毛澤東親自題寫輓詞:“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在延安華北等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如今當您走進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廣場中央高高豎立的一尊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白求恩大夫全身雕像。雕像背後的建築物頂部樹立着xx同志在1997年爲醫院60年院慶的題詞“繼承和發揚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雕像西側不遠就是白求恩紀念館和柯棣華紀念館,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賓客前去參觀。

年輕的城市,古老的土地

白求恩、柯棣華的英名成爲了國際友誼的象徵,而我們的汽車也正行駛在友誼大街上,很快就要離開市區,趁此機會我抓緊時間繼續把石家莊的有關情況介紹給各位。做爲上世紀初“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不過百年的歷史,然而它所轄的區域卻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無論是浩如煙海的文獻記載,還是輝煌璀璨的大量文物,都向世界展示着這塊土地上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五萬多年前,石家莊西部太行山區已有人類祖先居住在洞穴中漁獵爲生;公元前50XX年,石家莊平原地區出現多處人類定居點,並掌握了養蠶、製陶和磨製石器、骨器的技術;石家莊一帶是商朝貴族奴隸主集中居住地區之一,這裏商代的遺蹟、文物非常豐富,幾乎遍佈各縣(市)區,其中以藁城臺西和正定新城鋪遺址最爲著名;考古證明,石家莊一帶是中國最早冶煉青銅的地區之一,也是目前可以確認的世界冶鐵業的發祥地,還是中國蠶桑絲織業的發祥地之一,當時這裏的冶金、製陶、釀酒、紡織、醫療技術居世界前列……總之,石家莊可以說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紮根於古老的土地,悠久的歷史、卓越的成就、珍貴的文物,凝匯成石家莊歷史文化的不朽篇章。

石家莊的優勢與不斷跨越的歷史

作爲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地理位置優越,素有“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稱,它地處華北平原、河北腹地,東臨渤海,西依太行山與山西接壤,北靠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其次是交通便利發達,石家莊是全國三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京深、石太、石黃、石濟四條高速公路(穿越石家莊的青銀高速正在修建中)及107、207、307、308等國道均交匯於此,石家莊是目前全國公路網絡交通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海陸空客貨運輸中轉擴散地。此外,石家莊還是全國四大郵件處理中心之一、全國農副產品高產區之一和全國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在石家莊的城市名片上有着這樣的榮耀:國家衛生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興市重點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目前,石家莊市已經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吳橋雜技藝術節定期在此舉辦;石家莊市還同日本長野、美國德梅因、加拿大薩斯卡通、意大利巴馬、英國考比市等8個城市結爲友好城市,與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利用外資合作伙伴發展到52個國家和地區。

縱觀石家莊的城市發展曾有過幾次大的跨越:第一次是隨着石太鐵路的興建,石家莊由一個鮮爲人知的小村莊發展成爲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第二次是解放戰爭後期,石家莊作爲全國第一個解放的較大城市,充當了新中國建設的試驗田,這是一次載入了中國革命史史冊的跨越;第三次跨越是1968年成爲河北省省會和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給城市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第四次跨越是改革開放後,石家莊從一個經濟文化在本省都算不上發達的城市成爲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大都市;第五次跨越,從一個相對閉塞的內陸城市向一個面向世界的現代化開放城市的跨越,包括大力實施打造中國藥都、建設全國紡織基地和華北重要商埠、構建北方特色農業區的四大主體發展戰略,這是一次更爲重要更爲艱鉅的跨越。不錯,石家莊只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化的歷史不足百年,真正崛起也僅僅是近五十年的事,但做爲全國37個特大城市之一和國務院批准的甲類開放城市,石家莊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和雄厚的基礎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難怪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女作家鐵凝在《我的城市》一文中這樣說道:“當我有機會再身處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都市時,也許有人會問我:你的城市在哪兒?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的城市在石家莊。也許不會有人這樣問我,那我就會向他發問並且自己作答:知道石家莊這個地方麼?她就是我的城市,石家莊永遠是我可資驕傲的家!”。

移民城市的包容性格與純樸民風

如果你有機會和當地人聊聊天,你會驚奇的發現石家莊市民竟操着南腔北調,原來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經歷了幾次規模較大的人口遷入,如今已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移民城市。歷史決定了石家莊是個年輕的移民城市,但卻不是自我封閉的城市,這個城市特有的“包容精神”,讓任何一個初到這兒的人,都不會受排斥,都能找到家的感覺。正是因爲這種包容精神,所有到石家莊尋求發展的外鄉人,最終融入這個城市,他們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發展了這個城市,活躍在石家莊的十幾萬溫州人就是最好的佐證。同這座城市的性格一樣,石家莊人的最大特點也是“容納”,不管您來自何方,只要到了這兒就會被石家莊人的真誠、厚道感染和打動;即使您是匆匆過客,石家莊人也能敞開胸懷接納您,讓您沒有“獨在異鄉爲異客”的孤獨感。人過百歲就衰老了,而一座百年之城卻還很年輕。因爲城市的年輕,所以前進中才少受束縛,也正因爲是移民城市,這意味着我們更加開放、更具活力。今天的石家莊既有革命聖地的光榮傳統,又有新興工業城市的產業文明積澱;既有交通樞紐城市的開放心態,又有開拓奮進的堅定決心;彷彿充滿朝氣的二八妙齡青春少女,正努力學着裝扮自己,以期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

石家莊的綠色項鍊——民心河

好,關於石家莊的情況我就簡單介紹到這兒,下面我將換個輕鬆點的話題。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只有水可以賦予城市以靈性和秀美。然而“缺水少綠”曾經是石家莊的一大地方特色,清清河水、綠綠草坪成了幾代莊裏人的夢想,不過夢想終於化爲現實,大家現在從窗外看到的這條河就是石家莊市著名的民心河。民心河作爲石家莊歷史上最大的公益工程耗時兩年於1999年9月建成,環繞城區全長57公里,沿線還修建了20多座規模不同、風格各異的公園。20世紀末誕生的人工生態民心河,不但圓了石家莊這座內陸城市幾代莊裏人的夢想,而且使省會人均綠地面積增加了三平方米,進而調節氣候、美化市容、改善市區環境和生態平衡。如果從空中俯瞰,民心河就好像一條綠色項鍊鑲嵌在大地上,成爲石家莊這座城市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50多年前,毛澤東這位富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巨人的浪漫“構想”如今正在變成現實,XX年底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乾渴的石家莊有幸成爲這一浩大工程的受益地之一。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工程將穿越石家莊的七個市縣,全長123公里,預計XX年竣工後,每年能給石家莊送來7億多立方米的優質水,到那時石家莊的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紅色之旅 —— 西柏坡

話說“紅色旅遊”

如果把剛纔的石家莊概況介紹比作本次行程序幕的話,那麼隨着汽車逐漸遠離市區,我們的“西柏坡紅色之旅”將正式拉開帷幕。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位於老區平山縣的革命聖地西柏坡,距省會石家莊80多公里,行程大約二個小時。西柏坡是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譽爲“新中國從這裏走來”的革命聖地,所以一路上我要給各位聊的話題當然離不開“紅色旅遊”。所謂紅色旅遊,是以各個歷史時期我黨建樹豐功偉績而形成的紀念地、標誌物爲吸引物,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爲內涵開展的旅遊活動,是紅色文化(即革命傳統教育)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其主旨是推動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滿懷理想和信仰者,到革命聖地能尋找到堅定理想和信仰的理由;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只有親臨紅色之旅,才能理解泱泱大國爲何在彈指一揮間抹去沉痛的回憶,迸發出勃勃生機。您可能還不知道吧?是平山西柏坡率先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紅色旅遊”風潮,進而席捲祖國大江南北而且大有日漸升溫之勢。可能有的朋友要問了:爲什麼把西柏坡之行稱爲“紅色之旅”呢?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西柏坡曾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小山村,毛主席和黨中央在那裏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國的命運由此而改寫,西柏坡這個平凡的小山村就因爲這一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而名垂青史,成爲中國革命的一處紅色標誌;而如今對共產主義信仰和艱苦奮鬥精神的呼喚更使西柏坡聞名遐邇,越來越多的人把它做爲心中的紅色聖地。當您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已經存在了八十多年的政黨在西柏坡走過的特殊歷程時,纔會真正感受到紅色的魅力。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石家莊

各位到石家莊幹嘛來了?觀光旅遊呀!那麼我想您最感興趣的內容一定是石家莊的旅遊資源吧?好,現在就請大家不妨張開想像的翅膀,隨我神遊天下第一莊。地處太行山麓、華北平原的石家莊市,既有名山勝水,又有文物古蹟,旅遊資源不僅非常豐厚,而且一些旅遊品牌極具文化底蘊。作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石家莊市的旅遊名片有着這樣的自豪: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柏坡、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巖山、國家級地質公園——璋石巖、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嶽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毗盧寺、中國民俗文化村——井陘於家石頭村……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蒼巖山、嶂石巖、西柏坡---天桂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正定),國家aaaa級景區8處(西柏坡、天桂山、抱犢寨、蒼巖山、隆興寺、五嶽寨、駝樑、天山海世界)。對於石家莊這座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來說,包括食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在內的旅遊產品服務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形成了四大旅遊特色——以西柏坡爲代表的“紅”(聖地之旅)、以蒼巖山、璋石巖等爲代表的“綠”(綠滿家園)、以正定古城和趙州橋等爲代表的“古”(古蹟神遊)、以都市觀光和會展等爲特色的“新”(新城詩韻)。怎麼樣?這麼多值得轉的景點,夠您看得吧?您恐怕只恨自己的時間有限不能盡興了,沒關係,留點遺憾以後有機會再來彌補嘛!

遍佈紅色旅遊資源的英雄城市

說到旅遊,讓我們還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到“紅色旅遊”上。河北向來被稱爲紅色大地,是紅色旅遊資源大省,共擁有除長征外的七大類紅色旅遊資源(即建黨建軍、土地革命、抗日戰爭、統一戰線、解放戰爭、革命家和革命烈士)、118處紅色旅遊資源單體,而西柏坡革命文化對石家莊這座城市的滋養和薰陶更是我們這塊土地所獨有的。石家莊可以說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爲它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是全國第一個解放的大城市,“新中國從這裏走來”已成爲我們莊裏人的驕傲;“燕趙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爲人們所稱頌的燕趙優秀兒女象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爆破英雄李混子、“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小英雄王二小、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平山團”等等都出自石家莊這片熱土。除了已被列爲“河北省十大紅色旅遊地”的平山西柏坡、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外,石家莊還擁有一些不爲人們所熟悉的紅色旅遊資源,比如正定的高平地道戰遺址、靈壽的抗大二分校紀念館和陳莊殲滅戰紀念碑、井陘的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平山的氵勿氵勿水水電站等等。爲了使今天的“紅色之旅”更加豐富多彩、真正不虛之行,下面我就將有關的紅色旅遊資源做一簡單介紹。

正定高平地道戰遺址——提起電影《地道戰》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清苑縣的冉莊,其實在抗戰時期位於正定縣城16公里處的高平村,同樣是一座遠近聞名利用地道戰抗擊日寇的抗日名村。據電影《地道戰》導演任旭東介紹說:“電影裏的高家莊其實就是高平村,電影裏的故事和人物大部分都是從高平當地的人物和事蹟演變而來的。像高傳寶就是根據當地民兵隊長劉傻子的事蹟改編而來的;敲鐘的老支書高老鍾,則是根據高平的老支書周老南的事蹟改編而來的。由於當時高平的地道戰遺址已經遭到破壞,而且村裏的建築已經不適合拍電影,所以電影大部分是在清苑縣的冉莊拍攝的”。其實電影《地道戰》記錄和描繪的是整個華北地區利用地道戰打擊日寇的情況,雖然高平地道戰遺址遠不如冉莊聞名天下,但保留的同樣是一段難忘的歷史。

抗大二分校紀念館——在省會中山西路上,座落着一所著名的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軍事指揮學院,但很多人卻不清楚它的前身竟是60多年前創建的抗大二分校。抗戰時期爲了給華北戰場上的八路軍培訓軍政幹部,xx於1938年12月創建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1939年至1944年3月,在靈壽縣陳莊一帶辦學五載,先後培養出幹部二萬多人,從中走出了76名共和國的將軍,聶榮臻元帥稱抗大二分校是“敵後辦學的先創,培養人才的基地”。爲銘記抗大精神,發揚革命傳統,1997年靈壽縣建成抗大二分校紀念館,原校長孫毅將軍題寫館名。抗大二分校歷經華北軍政大學、石家莊高級步校、軍事教育學院、陸軍參謀學院、石家莊軍事指揮學院等名稱的變更。

陳莊殲滅戰紀念碑­——提起平型關大捷或許很多人都知道,但還有一個能與之媲美的陳莊大捷卻少有人知了。距靈壽縣城50公里處的陳莊,因其扼四方交通之咽喉,曾經是河北山西的山貨集散地。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進駐陳莊,晉察冀邊區政府機關就設在這裏;1939年,抗大總校、二分校也先後遷到這裏,陳莊成了晉察冀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39年9月,日僞軍兩千餘人對陳莊一帶掃蕩,八路軍120師在師長賀龍率領下,與敵激戰六天五夜,殲敵1200餘人,擊斃日軍水原旅團長和田中大隊長,繳獲大量武器。當時蔣介石曾致電賀龍:“陳莊血戰,盡殲敵人,予敵重大打擊,樹華北抗戰之楷模,振軍威於冀晉,特傳令嘉獎。”陳莊殲滅戰是八路軍抗日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重大勝利,爲了紀念這次戰役,1959年靈壽縣於在當年戰場上修建了一座漢白玉的“陳莊殲滅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指揮所舊址——已載入中國革命史史冊的“百團大戰”就發生在石家莊西部的井陘。1948年8月,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發動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重大戰役。這場戰役中,聶榮臻司令員的指揮所就設在井陘縣西部。戰役開始後,部隊戰士把從戰火中搶救出來的兩個日本小姑娘(大的五歲,小的只有七個月)送到前線指揮部,聶司令員親自安排給日本小姑娘找奶媽,檢查身體,派警衛員買水果、餅乾,還親自餵飯。第二天,聶司令員給日軍司令官寫了一封親筆信,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並派人將兩名孤兒送到日本軍營。時隔40年後,當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爲感謝聶司令員的救命之恩和中國人民的情意專程訪華,併到北京探望了聶帥,表達了日本人民的祝福和懺悔。如今井陘老區人民在聶帥指揮部舊址建起了百團大戰井陘指揮所展室,陳列着當年的重要文物。

以古代壁畫著稱於世的毗盧寺

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石閻路上(石閻路東起石家莊,西止於山西省盂縣閻莊)。我想冒昧地問一下坐在前面的這位朋友,您能告訴我甘肅敦煌最有名的是什麼嗎?——對,壁畫。其實除了敦煌以外,與它相齊名的還有幾處。請大家向車窗的右前方望去,那一組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古建築叫毗盧寺,始建於唐朝天寶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毗盧寺留給後人最精彩的佛教文化是寺內保存完好、繪製精湛的明代壁畫,歷經六個世紀的滄桑鉅變,依舊是色彩鮮明、豐富和諧,與甘肅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樂宮的壁畫並稱中國壁畫四大家。毗盧寺壁畫內容包涵了佛道儒三教人物故事,既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又反映了宗教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在宗教繪畫上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極爲少見,毗盧寺壁畫在規模和內容上稱得上是全國第一家。有專家評論,毗盧殿壁畫在其藝術刻畫細節和保存程度上甚至超過敦煌。大量做工精美的瀝粉粘金技巧的運用,在國內也是首家,使人物形象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達到了形神兼備、傳神而逼真的藝術效果,堪稱我國壁畫中的精品之作。1996年毗盧寺被列爲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一絕——百尺杆水餃

說話間眼下已到中午時分,我估計各位肚子也該餓了,今天我特意爲大家選擇了一個極具北方特色又不乏文化品味的飯店——中國百尺杆餃子店。別以爲只有參觀景點纔是旅遊,瞭解異域他鄉的風土人情同樣也是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鄉隨俗品嚐當地風味正好了此心願。瞧,一說吃飯我發現不少人立刻來了精神,先擦一下口水好嗎?再堅持一下,車前方那塊巨大的廣告牌告訴我們,今天用中餐的地方就要到了。爲什麼飯店起個這麼怪怪的名?我想大家在用餐前一定會帶着這樣的疑問。此地村名叫百尺杆,屬鹿泉市李村鎮。雖說飯店地處僻壤,但店名在石家莊幾乎是家喻戶曉。據說在清朝嘉慶年間,本村一姓楊的廚子(號稱北宋楊家將的後代)在京城皇宮做飯,他做出的大肚牛肉水餃深受皇帝喜愛,皇帝還爲此親自題詞“北宋揚門業輝煌,水餃美名天下揚”,並立下百尺高杆予以嘉獎,村名由此而得。楊家後代楊福瑞先生繼承老輩傳統,於1986年創建百尺杆水餃店。百尺杆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大,一個頂倆,清香四溢,香飄萬里”。許多遊客前來此店,在品嚐百尺杆餃子獨特的風味同時,又可以感受一下餐廳內四處洋溢、別具一格的餃子文化,另外還能圖個吉利: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韓信射鹿得泉的故事發生地——鹿泉

眼下我們的汽車已進入了鹿泉市境內。鹿泉市原爲獲鹿縣,前幾年才升格爲縣級市,但當地人還是習慣叫獲鹿。鹿泉在歷史上乃冀晉之咽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僅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而且自古就是河北、山西、陝西的貨物集散地。鹿泉西依太行山,東鄰省會。全國首家山頂園林、有“天下奇寨”之美稱的抱犢寨就座落在鹿泉市境內,被譽爲“天堂之幻覺、人間之福地、山川之風光、世外之桃源”。在當地流傳着許多優美的故事,其中以韓信射鹿得泉的故事流傳最廣。話說二千多年前,韓信背水之戰前曾率軍駐紮此地,由於缺水導致兵困馬乏。一天韓信忽見一頭白鹿便發箭將其射傷,帶傷的白鹿跑到山根下用雙蹄拼命刨地,頓時一股清泉涌出,而白鹿卻不見了。韓信的兵馬靠此泉水養精蓄銳,終於打了勝仗。爲了紀念此事,後來人們稱此泉爲“鹿泉”,這縣城也因此得名獲鹿。

著名的革命老區——平山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著名的革命老區、白毛女的故鄉——平山縣,老區就是老區,就連這迎賓路兩旁的宣傳標語都與衆不同頗有特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這分明是老區平山45萬兒女發自肺腑的心聲。平山人是光榮的、幸福的,因爲平山有個西柏坡。平山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東麓,西與山西接壤,東距省會石家莊30公里(指縣城)。平山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河湖,地勢西高東低。當地的志書是這樣描述平山的:“萬山峨峨,皆金石寶藏;百川浩浩,人傑地靈,盡魚米之鄉”。全縣水域面積46萬畝,是河北省淡水水面最多的縣份;平山還是石家莊市第一礦產資源大縣,現已探明境內各種優質石材51種,儲量59億立方米。21世紀平山縣因地制宜地將旅遊業、礦產業和綠色食品業列爲平山縣的三大主導產業。歷史在這塊古老的土地留下了衆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在26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形成了以溫泉度假村爲中心,以國家4a景區天桂山、革命聖地西柏坡、避暑勝地駝梁山、中山國古都遺址及東方巨龜苑等景區爲骨幹、呈放射狀分佈的大旅遊格局。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觀、豐厚獨特的人文歷史、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旅遊業成爲平山縣三大主導產業之首。

平山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幾乎村村都有一本光榮的革命史,處處都有傳奇的革命故事。抗戰時期,平山是全國第一個敵後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的核心地帶,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爲“晉察冀的烏克蘭”,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等衆多黨政領導機關在平山駐紮有三年多的時間,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就發生這裏;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先後進駐平山西柏坡及周邊各個村莊,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新中國政權的雛形——華北人民政府也成立於平山縣……紅色的沃土孕育着紅色的文化:《人民日報》創刊於平山,平山人民的優秀兒子曹火星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遍大江南北,60年來經久不衰;白毛女的故事發生在平山,電影《白毛女》就拍攝於天桂山景區……整個平山縣猶如屹立於天地之間的巨型中國革命展覽館。

新中國第一個紅色水電站——氵勿氵勿水水電站

一進入平山境內,首先映入眼簾便是車前方那幾個好像煙囪一樣的巨大建築物,氣勢之恢宏簡直令人震憾,它就是我國八五重點工程之一的西柏坡電廠,廠名由彭真題寫,佔地1200畝,總投資45億元,裝機總容量240萬千瓦,是華北地區較大的火力發電廠。每次經過這裏總令我想起始建於半個世紀前的新中國第一個紅色水電站——同樣位於老區平山的氵勿氵勿水水電站。如果有機會您到那去看一看,就會發現與眼前規模龐大的現代化發電廠形成巨大的反差,由幾間石頭房組成、面積同藍球場差不多的氵勿氵勿水水電站實在是簡陋寒酸。1947年中央工委進駐平山西柏坡後,爲了使兵工廠製造更多的槍炮子彈,同時改善西柏坡的工作環境,決定修建一座水力發電站。在當時那樣的戰爭年代艱苦環境條件下,建座水電站可不是容易的事:一缺資金,二無圖紙,三沒設備,四少材料——困難之大令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電站所用的德國發電機是從敵人手裏繳獲的,運輸路程雖僅有30多公里,但前有崎嶇陡峭的山路,下有寬窄不一的河溝,上有盤旋轟炸的敵機,運輸者逢山修路,遇水塔橋,邊運邊戰,整整七天七夜才運到現場,而且爲此付出了三名同志犧牲的慘重代價。當時輸電沒有電纜,就靠撿來的廢舊銅、鋁電線以及從敵人鐵絲網上拆下的鐵絲拼湊;關鍵設備水輪機既無成品又無處購買,設計人員僅憑一本日文版的技術書籍,因陋就簡反覆琢磨試製成功。在朱德總司令的親自親懷下,歷時七個月於1948年1月水電站終於峻工。電站雖小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爲西柏坡送去了光明,爲解放戰爭補充了槍支彈藥,爲新中國的創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當我們在心中默唸着“新中國從這裏走來”前往西柏坡時,不要忘了軍功章上也有它的一半——新中國第一個紅色發電廠“氵勿氵勿水水電站”。

養鱉大王的愛國創舉——東方巨龜苑

行走在平山縣城的外環路上,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沿途許多廣告牌上都宣傳着同一個內容:東方巨龜苑。有好奇者要問了:這東方巨龜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景點呢?要不要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呢?不過在介紹之前我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等我講完便動了立刻前往的念頭,因爲時間有限此景點沒在我們的今天安排之內。東方巨龜苑——一個雅俗共賞、大氣十足的名,它是中國第一家由農民投資興建的佔地千餘畝集生態農業觀光、民俗休閒度假、愛國科普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旅遊區,也是石家莊唯一的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巨龜苑就座落在平山縣城西南六公里的東冶村,景區濃縮了兩個世界之最、六個中國第一共81處景觀。其實光聽這些名稱就足以讓人勾魂攝魄按捺不住了:萬噸巨龜、千米畫廊、海底世界、世紀牌樓、華夏曆史園林、甲魚養殖基地、稀特蔬菜園、名貴花卉園……簡直就是一個品種繁多、老少皆宜的旅遊大超市,會讓每一位參觀者爲之驚歎、爲之動容,彷彿看進口大片一般高潮迭起精彩不斷,不管您出於什麼目的總會在那裏找到您感興趣的內容。巨龜苑最大的亮點也最吸引遊人的當然便是那個已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的萬噸巨龜:它長39米、寬36米、用水泥雕成,靜靜臥在太陽湖上,頭部距水面永遠保持9.7米。之所以建此巨龜不光是爲了紀念九七香港迴歸祖國,也是告慰幾代偉人未竟的心願今朝終於實現,因爲這隻巨龜將是一個歷史的見證。除了巨龜外,景區內還有一個同樣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的便是爲紀念澳門迴歸所建、雕有1999只吉祥龜、號稱中國第一牌樓的跨世紀獻禮牌樓。巨龜苑的第二大亮點,就是爲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週年所建、佔地400畝的華夏曆史園林,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一座農民私營建造的園林。

許多遊客在結束參觀後竟不約而同地萌生了一個心願:一定要見見東方巨龜苑的主人。他就是通過養殖甲魚走過富裕之路的全國勞模,名叫範海庭。衣着樸實的平山縣農民範海庭如今有着上億元的資產,但就像他永遠也改不了的濃濃的平山口音一樣,範海庭致富不忘回報國家和社會,先後投資數千萬元興建了好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拳拳報國之心讓人敬佩,也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老區農民的偉大人格。總結中華民族的歷史,唯有中國共產黨才使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又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億萬農民過上了富裕生活,所以範海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認識,就是不忘歷史,不忘報恩,不失本色,東方巨龜苑的每一處景觀都能體現出這一情感。他說:錢財這東西花也就花了,不如把它變成永久的紀念來教育子孫後代,我們能留給子孫後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歷史了——於是就有了萬噸巨龜和跨世紀獻禮牌樓,也就有了華夏曆史園林。爲什麼參觀者一定要見見範海庭,去了您就會找到答案的。也許你會說沒見着,那多是你見了也不知道。看似平凡其實不平凡的人很多,他就是其中一個。範海庭,這位五十多歲看上去“最多有三間瓦房”的農民,這位什麼時候都拿不出多少現金的億萬富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創意和靈感建造了巨龜苑,目的卻主要是想寓教於樂,使每個參觀者在放鬆的時候有所收穫。作爲一個農民,範誨庭在做着常人眼裏並不是農民該做的事情,也就造就了一段中國農民的傳奇。如果你想見到他也並不難,因爲他“無非還是個農民”。

古老的河流——冶河

眼下我們汽車經過的這座大橋叫冶河橋,橋下的這條河自然就是冶河了。冶河發源于山西昔陽縣,冬日不凍,常年不竭,不僅灌溉了大量的農田、美化了環境,還留下了大面積的溼地吸引了一些白天鵝、黑鸛、白鷺等珍貴鳥類前來棲息,是北方地區不可多得的生態景觀。爲什麼叫冶河呢?原來在漢朝時,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平山縣境內是漢代官營冶鐵作坊所在地,由於這裏冶鐵業的繁盛,流經這裏的古老的綿蔓水就俗稱冶河了。

神祕王國——戰國中山國古都遺址

提起戰國時代,人們馬上會想到“戰國七雄”,不過今天我要給各位介紹的卻是當時地位僅次於戰國七雄卻舉足輕重的一個小國“中山國”。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狄族建立的王國,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由於史料記載缺項,數千年來鮮爲人知,人稱“神祕王國”,20世紀七十年的考古發掘終於揭開了中山千古之謎。路旁的這塊標識牌告訴我們,由此向北15公里便是位於平山縣三汲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國古都遺址旅遊區。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中令世界矚目的又一輝煌時期,當年挖掘的出土文物,是北方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結晶,中山人在原有地方文化積澱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多項世界文化之最和中國文化之最。刻立於公元前四世紀的中山守丘石碣,是中國碑碣文化的開山鼻祖,在中國金石史上佔在特殊地位;錯金銅版“兆域圖”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建築平面設計圖;陵墓出土的在地下塵封2300多年的兩壺古酒,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的古酒;更令世界驚歎的是中山國精美絕倫的絲麻織品,在中國先秦遺址考古發掘史上首屈一指;還有出土的山形銅器、錯金銀龍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雙翼神獸等等,充分顯示了戰國中山國手工業生產高度發展的水平……還是那句老話,各位聽了我的介紹千萬別躍躍欲試動了凡心,因爲此景點同樣沒在我們行程之內。

“子弟兵”與戎冠秀

我們常把人民解放軍稱爲“子弟兵”,不過您是否知道“子弟兵”這個詞就誕生在我們腳下這片熱土。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南泥灣》這首歌吧?歌中所讚揚的是王震將軍領導的359旅,而由1500名平山兒女集體參軍組成的平山團,正是359旅主力團718團,是南泥灣墾荒模範中的模範。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八路軍120師的先遣部隊開進了太行山深處的平山縣,建立抗日根據地。1937年9月爲壯大抗日隊伍,平山人民掀起了參軍熱潮,僅用了一個月零三天就有1500多名優秀青年入伍,組建成完整的平山團,編爲王震率領的八路軍359旅718團。由同一地方的農民一次性組成整團建制,在中國戰爭史上是個奇蹟,而且這支隊伍在抗日前線英勇善戰、屢建功勳。1939年5月20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發佈命令嘉勉平山團,嘉勉令說:“平山團歷來作戰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優秀武裝,是邊區人民的優秀武裝,是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從那一天開始,“子弟兵”就成了八路軍乃至解放軍的代名詞,一直沿用到今天,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平山團是第一享有“子弟兵”這個稱呼的。

說到子弟兵,大家一定會想到平山縣的一個名人,她就是被譽爲“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1941年到1943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蕩,在反掃蕩中身爲下盤松村婦救會會長的戎媽媽帶領婦女給前線戰士送水送飯慰勞軍隊。爲了及時把重傷員送到醫院,她擡着擔架,顛着小腳,奔跑在崎嶇的山路上。許多傷員在轉危爲安後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跪拜大禮,發自內心地稱戎冠秀爲“媽媽”。1944年晉察冀邊區召開羣英會,戎冠秀被授予“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授旗。戎冠秀對奔赴前線的傷員永遠惦念不忘,有一次在北京開會,戎媽媽聽說一個歸隊傷員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便放聲大哭,引得許多代表都哭起來,這就是戰爭年代形成的那種至真至純的軍民感情、母子深情。新中國成立後戎冠秀作爲華北地區人民代表出席了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參加了開國大典,還受到過毛主席的13次接見。1989年告別人世,享年93歲。

華北最大的溫泉度假中心——溫塘鎮

順着這個三岔路口繼續向西前行幾公里,平山縣最豪華的小鎮——溫塘鎮將矗立在您的眼前,與平山縣其它村鎮不同的是,那裏盛產溫泉;隨便擰開一個水龍頭,感受到嘩嘩流淌的竟是有點燙手的熱水,您纔會真切地感覺到,溫塘鎮的確與衆不同,座落在那裏的溫泉度假村是華北最大的溫泉度假中心。平山溫泉是全國十三大溫泉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漢武帝當年曾用平山溫泉治癒膚疾。據測定平山溫泉是我國少有的高溫弱鹼氯化物硫酸鹽氡泉,水溫高達69度,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對各種風溼、類風溼、皮膚病、關節炎、神經痛、高血壓、婦科病等有顯著療效;對沐浴者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體、潤膚養顏、安神清腦、抵抗衰老等保健作用,堪與“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西安華清池相媲美。

平山與白毛女的故事

剛纔汽車一進入平山境內,我介紹說大家來到了“白毛女的故鄉”,這並非我的創意,不過是引用了當年毛澤東說的話。雖然黨中央進駐西柏坡前毛澤東並未到過平山,但是他很早就在關注平山了。“平山團”調延安擔任保衛任務後,毛澤東曾多次親自接見過他們,從他們那裏瞭解到不少平山縣的事情,後來平山涌現出“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這一切都給毛澤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偏偏平山又出了《白毛女》這樣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故事。1943年歌劇《白毛女》在延安公演,毛澤東同其他觀衆一樣,一會熱烈鼓掌,一會淚流滿面。演出結束後,毛澤東走上臺去同劇組人員見面並一一握手,輪到扮演黃世仁的演員時,毛澤東皺了一下眉,終於沒有同這名演員握手,他仍然沉浸在剛纔的劇情中,這個場景多少年來一直傳爲佳話,成了革命領袖愛憎分明、立場鮮明的有力佐證。1947年3月31日,當劉少奇和朱德離開陝北帶領中央工委去尋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腳點的時候,毛澤東說了一句話:“你們到白毛女的故鄉去吧!”

白毛女的故事最早流傳於平山一帶的河北西部山區,創作者及演員都與平山老區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緣。《白毛女》一改中國幾千年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戲劇舞臺的局面,再現了勞苦大衆的真實生活;《白毛女》歷經半個多世紀常演不衰,先後被改編爲長詩、話劇、歌劇、電影、京劇、芭蕾舞以及衆多地方劇種,生命力之強、涵蓋面之廣世間罕見;《白毛女》影響教育了幾代人,在革命戰爭時期,是革命戰士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巨大精神動力,今天仍然是年輕一代瞭解中國革命、瞭解中國社會最生動的教材。說到這兒了,我想在座的朋友們腦海裏或許會浮現出大雪紛飛的年夜喜兒等爹回家的場景,耳邊似乎又傳來那優美動人的歌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桂山

喜歡抱根問底的朋友接着恐怕又要說了:電影《白毛女》是在哪兒拍的?下面我將要介紹的正是電影《白毛女》的外影拍攝地——天桂山。天桂山位於平山縣境內,距西柏坡只有50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洞幽、石奇、林密、泉多而著稱,屬於典型的暖溫帶喀斯特地貌景觀。天桂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家聖地,主要人文景觀——青龍觀道院是我國唯一政教合一的皇家道觀,原爲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後改爲道院,因此天桂山既有皇家園林的高貴氣韻,又有道家仙山的神祕色彩,所以又有“北武當”之稱。白毛女的故事就發生在天桂山一帶,電影《白毛女》的外景在此拍攝,山上有白毛女洞(大春與喜兒相逢的鏡頭在此拍攝)。天桂山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已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堪稱“天下第一摩岩石刻”的漢“歸”。1997年爲慶祝香港迴歸,表達45萬老區兒女強烈的盼歸之情,天桂山景區歷時七個月將巨刻在山體上,“歸”高97.71米,象徵香港迴歸之日;寬49.10米,寓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時;此用繁體書寫,很象母子團圓。這個天下第一歸,鐫刻在天桂山百丈危崖上,展現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期盼迴歸及洗刷百年恥辱的豪情氣質。爲山增色,山爲添彩,名山巨用自己最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香港,終於回來了!

平山縣三大名人

現在汽車經過的這個村莊叫崗南村,您別看它不起眼,卻從這裏走出了抗戰以來平山的三大文化名人之一——曹火星,對這個名您可能很陌生,但他的作品您一定非常熟悉。由他作詞、田漢譜曲的一首歌從平山唱起,紅遍全國,直到半個多世紀的今天,人們每逢高唱革命歌曲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首歌,而且已成爲紅色歌曲的經典代表作,這首歌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抗戰以來平山的三大文化名人除了曹火星外,還有兩個人分別叫楊潤身和閻濤,他倆的作品同樣爲大家所熟悉。剛纔我給大家講述了關於白毛女的事情,那麼現在可以告訴您,電影《白毛女》的編劇就是平山籍作家楊潤身。去過西柏坡的人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並理解了這樣一句話:“新中國從這裏走來”,這句話的原創者正是生於西柏坡長於西柏坡、寫了一輩子西柏坡的老作家閻濤,是他在創作紀實文學《東行漫記》時概括出的點睛之筆,並作爲這本書的副題,1999年該書再版時以此作爲書名。爲了給今天的“紅色之旅”添點彩兒,我提議我們大家同唱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好不好?我起個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

崗南水庫

馬上汽車將要經過一個絕對讓各位精神爲之一振的地方,年輕的朋友說不定還會脫口而出:哇噻!……怎麼樣,我沒誇口吧?你們的表情分明寫着兩個:驚訝!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便是平山的崗南水庫。說到崗南水庫則不能不提“滹沱河”,滹沱河發源于山西繁峙縣,穿過太行山進入河北,最後歸入渤海。滹沱河河水爲平山縣提供了13萬畝可耕水澆地,這裏土地肥沃,良田萬頃,每年稻麥兩熟,莊稼一望無邊;當年黨中央進駐西柏坡,也是看中從村前流過的這條河。滹沱河造福過兩岸人民,但也帶來過無數災難,因此根治滹沱河便成了河岸人民渴望已久的事情。1957年全國人大正式審議了在滹沱河修建大型水庫之事,但在何處挖河築壩卻有兩種不同議案:一是在現在的西崗南村,雖然比較理想,但會把西柏坡淹沒;二是在別處築壩,可庫容量太小,最後毛主席在報告批示“就在平山縣西崗南村築壩建水庫”。1958年3月河北省最大的一座水利工程崗南水庫在滹沱河上動工興建,這也是根治海河的重點工程之一,到1969年基本完成,共投資1.57億元,水庫總容量15.71億立方米,歷史證明崗南水庫在幾次特大洪災時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老區人民的風采

由崗南水庫我又想到了平山人的性格:平山人民憨厚朴實,追求真理,持守正義,富有光榮革命傳統,造就“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實事求是”的平山精神。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老區人民爲了新中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建設以及和平時期的生態環境,都是那樣無怨無悔做出過巨大的犧牲。下面我將要講述的實例,或許會加深大家對“老區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抗戰時期,平山人民組成“平山團”,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三大戰役期間當地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最後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1958年爲修建崗南水庫,平山共有幾萬村民響應國家號召,離開了這個土地肥沃、稻麥兩熟的魚米之鄉,犧牲了13萬畝良田,拆掉了祖祖輩輩生活的房屋5萬間…… “誰讓咱們是老區、是毛主席呆過的地方呢”­——這就是老區人民的回答;199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圍困了西柏坡地區,崗南水庫告急!老區人民再次響應政府號召“一保京津、二保鐵路、三保油田”,以國家利益爲重,舍小家而顧大家,導致幾十萬畝良田被淹,他們忘了自己卻不忘那句老話“誰讓咱們是老區呢!”。自XX年開始,崗南水庫成爲省會二百萬市民的生活用水水源地,爲了改善庫區生態環境,保證水庫水質,庫區村民賴以生存的的水產養殖被取締,山場禁伐禁牧,平山人民又一次做出了貢獻——這就是老區人民的風采。

西柏坡牡丹園

如果我說現在送給大家一個景點,你們一定會很興奮,耳聽是虛眼見爲實,那就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左前方——遠眺西柏坡牡丹園。位於西柏坡森林公園的西柏坡牡丹園,始建於1997年,面積達三百多畝,由河南洛陽和山東荷澤引進牡丹共計110個品種、3萬多株,在每年四月中旬爭奇鬥豔,形成“南有洛陽荷澤,北有聖地柏坡”,成爲我國北方繼山東荷澤、河南洛陽之後的又一牡丹觀賞地。怎麼樣?還不錯吧?回家後您就可以非常驕傲地告拆您的親朋好友,在前往西柏坡的途中還看到“國色天香”的牡丹了。

選址西柏坡的原因

盤山越嶺的汽車很快就要把我們載到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透過車窗望去,映入眼簾的似乎有些荒涼,然而誰能想到新中國竟是從這窮山溝裏走出來的。大家或許要問了,爲什麼當年黨中央選擇平山西柏坡作爲大決戰的總指揮部呢?這其中原因有三:首先是西柏坡戰略位置重要,它位於河北山西之間,處在太行山與大平原的交接處,又處於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適中位置,西柏坡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能進能退,能攻能守,地形對我方非常有利;戰局順利可往華北大平原,如有不測可固守太行山;其次是西柏坡比較富足,滹沱河兩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曾被聶榮臻譽爲“晉察冀的烏克蘭”;三是平山縣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和良好的羣衆基礎,抗戰時期這裏是晉察冀著名的抗日模範縣,曾被譽爲“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的“平山團”便出自這裏,譽滿全軍的“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更是平山人民的優秀代表。這就難怪1948年當毛澤東最後來到西柏坡的時候,對來迎接他的朱德和周恩來說:“你們選擇的這個西柏坡,是個理想的總指揮部”。

西柏坡的歷史

關於半個世紀前西柏坡的那段歷史,幾乎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說上一些,但又不太全面,爲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用三個概括一下就是“黨(七屆二中全會)、政(全國土地會議)、軍(指揮三大戰役)”。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爲首的中央工委先期進駐西柏坡,不久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九月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後有一億多農民得到了土地。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也到達西柏坡,西柏坡成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自1948年9月12日始,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裏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四個月零19天,大大加速瞭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49年3月又召開了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後不久黨中央便遷往北京籌備建國之事。1991年 9 月21 日,xx參觀西柏坡後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XX年12月5日,xx率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西柏坡,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帶領全國人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這場“考試”中經受考驗,爲實現黨的xx大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開拓進取、團結奮鬥。

西柏坡景區概況

半個多世紀前,西柏坡曾先後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73年周恩來總理曾作過這樣一個評價:“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 1988年黃鎮將軍參觀西柏坡時題詞“新中國從這裏走來”,朱穆之同志題詞:“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當年中央進駐西柏坡後,借用了一些民房,又蓋了部分房子,並陸續圈起了一道土坯圍牆,自然形成了一個院落。1957年黨中央決定在西柏坡村下游6公里處攔滹沱河水築壩修建崗南水庫;1959年大院舊址被拆除,文物及房屋木料編號登記保存;1971年開始在原址北移500米、海拔提高57米的地方劈山復原建設,每處舊居都是按1:1比例復建,小院內的樹種也是按原樣栽種,基本恢復了歷史風貌。不止一個人這樣發問:一個在中國版圖上很難找到準確位置的小山村,何以使一個泱泱大國的命運獲得新生?當您參觀完這個大院後,答案也就在您心中了。無論誰到那參觀,都會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因爲歷史的功勳是不會泯滅的;無論你承認與否,新中國確確實實是從西柏坡走出來的!

西柏坡的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根據xx“與時俱進”的精神,歷時一年五個月、投資4200萬元改建後於XX年6月重新開放的西柏坡紀念館,在保持原來回廊式結構風格的前提下,陳展面積由2200平方米增加到4400平方米;注重以人爲本,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和景觀、雕塑、油畫等藝術表現手法,增強展覽的教育性、觀賞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紀念館由序廳和11個展室組成,圍繞“新中國從這裏走來”的主題,重點展示了全國土地會議、三大戰役和七屆二中全會等重大歷史事件,介紹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時期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

與時俱進的西柏坡精神

隨着近年來“紅色旅遊”風潮的日漸升溫,有關“西柏坡精神”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新聞媒體中,何謂“西柏坡精神”?當年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不是用口,而是用心來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是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風。”——這就是著名的“兩個務必”,也是西柏坡精神的靈魂和核心。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位偉大戰略家的深情囑咐。這是毛澤東站在馬列主義學說的高度,也是站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吏治經驗教訓的高度提出來的,它關係到將來一個執政黨的形象和作爲,關係到一個新政權壽命的長短。在革命黨即將成爲執政黨之時,突出強調兩個務必就顯得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重要,甚至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今天的西柏坡之行讓我們重溫歷史,而歷史又引導我們思考,天不變道亦不變,西柏坡精神永遠不變,它具有強大的與時俱進的力量,將永遠是一代代後人的精神食糧!

尾 聲

不知不覺中汽車已到達了西柏坡,今天我們的參觀共三個內容: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紀念館和西柏坡石刻園,參觀時間爲兩個半小時。雖然一代偉人早已逝去,但西柏坡還在這裏,這裏還有偉人留下的足跡和思想,今天就請大家伴隨着我的導遊講解重溫歷史、感受昨天,回憶當年那段有聲有色的動人故事……

鞍鋼沿途導遊詞沿途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鞍鋼—— 提到鞍鋼,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的基地。有人說:鞍山是一塊寶地,因爲它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特別是鐵礦石資源非常豐富,它是練出鋼材的最基本的原料,沒有礦石就冶煉不出鐵,沒有鐵也就沒有鋼和鋼材。現鞍山地區已探明鐵礦石的儲量達 93億噸,約佔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按現有生產規模還可開採兩個世紀。此外,鞍山地區周圍還蘊藏着豐富的菱美石礦、石灰石礦、粘土礦、錳礦等,這些爲黑色冶金提供了難得的輔助原料。遼寧省內的煤礦和油田,爲爲鞍鋼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1、(鞍山的冶鐵歷史):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鞍山的冶鐵歷史。鞍山的冶鐵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時鞍山地區就已具有冶鐵技術,在鞍山周邊地區不斷髮現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葬,考古發現還有當時大批鑄鐵刀和鋤、鐮、鍤、錛、鏟等農具以及鐵鍋、鐵鏃等鐵器。這說明了這一地區的冶鐵技術已有一定的發展。秦漢時期,鞍山冶鐵施行官營。據《漢書》記載,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在全國設立了49個鐵官,下設手工鐵廠。當時鞍山一帶屬遼東郡,在鞍山一帶設有官辦鐵場—百戶所。1974年在鞍山東北牌路溝,鞍鋼地質勘探隊和當地採礦隊共同發現漢代鐵礦遺址。牌路溝古鐵礦洞就在鞍山東北遼陽縣河蘭鎮亮甲村後100米高的漫山坡上,太平溝古礦洞在亮甲村西北方向 2.5公里處。在這些漢代鐵礦遺址古洞中遺貿的礦石均屬熔點低、易冶煉的褐鐵礦、含鐵量在40%左右;洞內發現有鐵器、木炭和成堆的燒石。這說明當時的鞍山地區的採礦業已有一定規模,生鐵冶煉鑄造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魏晉時期,仍屬遼東郡,從這一時期的冶鐵發展上看,採礦和鐵器仍在發展中。1928年在鞍山考古發掘高句麗古墓葬文物時發現有冶鐵礦渣和高句麗式鐵鏃,到唐宋時期,連年征戰,鞍山冶鐵業仍然不衰。兩宋時期鞍山屬遼、金的東平縣,其冶鐵業相當興盛。據《遼史》載:“坑冶,則自太祖始並室韋,其地產銅、鐵、金、銀、其人善作銅鐵器。又有曷術部者多鐵,東平縣本漢襄平縣故地,產鐵礦、置採練者三百戶,隨賦供納。”“室韋”是契丹、指東北一帶。“曷術部”就指鞍山一帶。元代統治對內強壓對外掠奪,開始使用鐵炮,故元代鐵生產非常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有鐵業專門機構。據《元史》載:“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五月庚午、置遼陽金銀鐵冶提舉詞,秩從五品。”同年又設鐵冶提督司,進一步強化鞍山一帶冶鐵業的發展。明清時期遼東鞍山一帶由盛轉衰。明朝對礦業開始禁止開採政策的推行,致使冶鐵業衰落。到清王朝的無知更禁止採礦冶鐵。後因中日甲午之戰後,開始放開採礦業,但出鐵太少,說明冶鐵技術落後所至。 在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鞍山地區的冶鐵業時盛時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後簽定了《朴茨茅斯和約》,日本奪取了俄國在中國控制的長春到大連的南滿鐵路和旅大租借地。1906年,日本在大連設立聞南滿鐵道株式會(簡稱滿鐵),爲經濟侵略中國的大本營。1909年8月,滿鐵派人到鞍山進行長期非法祕密探礦,先後調查了鐵石山、西鞍山、東鞍山、大孤山、櫻桃園、關門山、小嶺子、弓長嶺等十餘座鐵礦山,並發現了大石橋菱鎂礦、煙臺粘土礦等資源。發現鞍山地區是採礦建廠冶煉鋼鐵的寶地。於是滿鐵總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奪鞍山地區鋼鐵資源的計劃。由漢*於衝汗和日本人鐮田彌助出面,組建了中日合辦的振興鐵礦無限公司。1916年7月中日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總局在奉天成立,資本14萬日元,名義上中日投資各半,實則由滿鐵全額初資。在千山設採礦總局,兩年後總局遷鞍山。1917年獲得了大孤山、櫻桃園、東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對面山、關門山、小嶺子、鐵石山等8個礦區的開採權。其總面積達14578畝。1921年又獲得的白家堡子、一擔山、新關 門山等3個礦區的開採權。僅在1926年—1933 年採量480萬噸。該總局經營到1940年宣佈解散,併入昭和制鋼所。 1916年滿鐵在辦公司的同時開始鞍山制鐵所的建廠工作。1917年初開工興建到1918年初制鐵所宣佈成立。八田鬱太郎任鞍山制鐵所所長,建廠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初焦廠開始生產焦碳。接着1號高爐點火,標誌着鞍山制鐵所正式投產。1933年日本將原定在朝鮮新義州建昭和制鋼所改遷鞍山,由滿鐵出資在鞍山制鐵所已有的基礎上,興建了制鋼廠、軋鋼廠,成爲鋼鐵聯合企業,全稱叫株式會社鞍山昭和制鋼所。法人代表是日本人,社長叫任堂桌雄。1940年昭和制鋼所出資兼併了原振興鐵礦無限公司,而形成了採礦、選礦、鍊鐵、軋鋼的連續生產作業系統。1943年開始,昭和制鋼所生產也一蹶不振,第二年又遭飛機空襲,生產處於混亂癱瘓狀態,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後,僅在1945年9月到11月的40多天裏,鞍鋼的機械設備被卸運達出2/3,連同其他一些被運走的物資共達七萬餘噸,廠區破壞極其嚴重,其中各種關鍵性設備的損失、破壞更爲嚴重。因此,日本人揚言:“這裏種高粱也不能長了”。這裏成了殘垣斷壁,一片廢墟。三年解放戰爭期間,基本是停止生產。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11月2日瀋陽解放,東北全境解放。1948年12月26日成立鞍山鋼鐵公司。翌年7月9日在廢墟上開工,迅速恢復了生產,並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基本建設。 鞍鋼成立後組建了機構:設4處、9部,29個廠礦。(即:祕書處、計劃處、人事處、經理處、制鐵部、運輸部、煉焦、化工、鍊鐵、選礦、鍊鋼、耐火、軋鋼、中型、鋼管、薄板、氧氣、發電、給水、燃氣、製造一廠、製造二廠、制釘、鋼繩、機修、電修、裝配、造廠及弓長嶺礦、小房身礦、櫻桃園礦、雙廟子礦等。此處設置了職工醫院,工業學校等。公司職工有10512人,其中有職員486人,技術人員418人,工人 9608人。) 爲了儘快恢復生產,鞍鋼從瀋陽、丹東等地接回保護下來的1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量才任用。成立了專家組,起草修復鞍鋼計劃方案。並做好遺留下的日本技術人員的工作,發揮這些人的技術特長,使鞍鋼生產能力到1949年底達到產礦石51萬噸,生鐵及鋼分別爲20萬噸位,鋼坯50萬噸,鋼材30萬噸。爲了解決設備緊缺問題,鞍山市發動了全市人民獻器材活動。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獻交器材1123種21萬件。1948年12月到949年 1月,鞍鋼職工4255名獻出器材62400件,從而解決了鞍鋼修復設備急需。接着又展開了生產立功競賽等活動,促進修復進度加快。1949年3、4月間有部分廠先後復工。4月5日煉出第一爐鋼。5月1日中央派賀龍出席鍊鋼廠復工典禮。6月又煉出第一爐鐵水。年底基本恢復生產。孟泰就是這時期出現的勞動英雄。1950年從全國各地調來500多縣地級以上幹部支援鞍鋼,從中南、華南招500多名文化素質高、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這時期一邊堅持生產,一邊修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鞍鋼支援前線,堅持生產,多鍊鋼鐵。1951—1952年間開展增產節約和技術革新運動。促進生產發展,鋼鐵生產局面大有改觀。到1952年殘存在鞍鋼的設備全部恢復生產。鍊鋼鍊鐵、焦爐、礦山、平爐、高爐、選礦及其他廠礦都已生產。這時期國家總投資達2.32億元。這時期總人數爲6.76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629人。鞍鋼累計生產鐵211.95萬噸,鋼191.9萬噸,鋼材109.93萬噸。固定資產原值 72661萬元,淨值47607萬元,上繳利潤4.22億元。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擴大鞍鋼生產規模,建設大型國有聯合生產企業,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完成48項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擴建;達到生產鐵250萬噸,鋼320萬噸,鋼材250萬噸。一五期間實現37項重點工程。其中包括大型軋鋼、無縫鋼管、鍊鐵高爐三大工程。到195 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鋼全面得到改造和擴建生產能力超過原計劃指標。這一時期出現了王崇倫,被譽爲“走在時間前面的人”1957生鐵產量達336.1萬噸,鋼291.07萬噸,鋼材192.39萬噸。國家投資17.59億元,上繳利潤 22.4億元。爲此,鞍鋼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爲祖國的鋼都。 1960年3月“鞍鋼憲法”誕生了。毛澤東主席在批覆鞍鋼“雙革”活動的報告上批示並提出五項原則。其核心是“兩參一改三結合”和“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這爲探索中國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向有着指導意義。鞍鋼一直得到中央的關注,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都曾來鞍鋼視察參觀。鞍鋼的發展道路一直是沿着毛澤東的鞍鋼憲法的方向向前發展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一場文化大革命,鞍鋼是重災區。1977年中央工作組到鞍鋼重新組建領導班子,對基層進行了整頓,掀起了挖潛、革新、改造和落實政策等工作。到1978年 12月鞍鋼完成鐵640萬噸,鋼686萬噸,鋼材385萬噸。六五期間,完成了改造規劃。實現重大科技成果532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24項,國內首創 56項,有4項獲得國家發明獎。9項國家進步獎。並實現了現代科學管理手段,生產、技術、質量及系統工程實現了自動化計算機網絡化。 2(21世紀鞍鋼): 進入21世紀,鞍鋼經過“三年脫困”逐漸走出底谷,以全新的姿態闊步前進。目前,鞍鋼生產700多個品種,25000多個規格的鋼材產品,用於冶金、石化、國防等行業。現已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船用鋼通過七國船級認證,石油管通過api認證,鋼材產品按國際先進水平標準組織生產有了保證。鞍鋼按國際市場要求組織出口產品量佔全國冶金企業第二位於。鞍鋼向國家繳稅居全國冶金企業第一位。鞍鋼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爲職創造了優美整潔的工作條件,被遼寧省政府授予“花園式工廠”。 礦山系統:鞍鋼集團轄3個礦山企業:鞍山礦業公司:東鞍山礦、大孤山礦、眼前山礦;弓長嶺礦業公司:井下礦、露 天礦;新鋼鐵公司齊大山礦。共六座大型鐵礦山,年產鐵礦石3500萬噸,鐵精礦1300萬噸。鋪料礦山5座,提供石灰石、消石灰、錳鐵和錳礦石。其中齊大山鐵礦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鐵礦。採用“懸、磁、浮”聯合選礦新工藝,精礦品位平均可達64%,紅礦選礦工藝達世界先進水平。 鍊鐵系統:鞍鋼擁有4個燒結車間和一個年產200萬噸的球團車間。燒結總面積爲1490平方米,人造富礦總能力爲年產 1723萬噸;大型焦爐17座及相應化工產品回收、精製裝置,具備年產焦炭480萬,有633立方米到2580立方米高爐10座,總有效容積14072立方米,具備年產生鐵1000萬噸能力。在煤粉噴吹技術上居全國領先地位,達世界冉健?鍊鋼系統:鞍鋼擁有3個全轉爐鍊鋼廠,9座轉爐。其中,第一鍊鋼廠隸屬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第三鍊鋼 石隸屬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3個鍊鋼廠具備年產鋼1000萬噸能力;有大板壞連鑄機2臺,年生產能力400萬噸;薄板坯連鑄機1臺,年生產能力150萬噸;超低頭板坯連鑄機1臺,年生產能力50萬噸;厚板坯連鑄機1臺,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小方坯連鑄機2臺,年生產能力150萬噸;大方坯連鑄機1臺,年生產能力80萬噸。目前已實現全部加鑄。轉爐採用鐵水預處理和頂底複合吹燃新工藝,爐外精煉的手段有吹氬、喂熱和鋼包鑄機,其鋼水處理設施(ans- ob),主機系統,自控系統等主體設備,實現了鍊鋼、連鑄、連軋三爲一體新工藝。 軋鋼系統:熱軋帶鋼廠目前有兩套熱軋帶鋼生產線即1780生產線是鞍鋼投資最多,技術最先進,工程最大的工程。主要 設備有步進式加熱爐、調寬機、4輥可逆粗軋機、切頭飛剪、7架4輥精軋機組、液壓卷取機及分卷機組等,年產量爲350萬噸。1780工程採用了板壞熱裝熱送工藝,板坯調寬技術,板形與板厚控制技術、在線磨輥和自 由軋製技術、層流冷卻裝置、熱軋潤滑工藝、帶跳步控制的全液壓卷取機等十多項當代最先進的熱軋板帶鋼技術、工藝和設備、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熱軋帶鋼生產線。該生產線可生產1.2-19mm、800-1630mm寬的熱軋板卷,產品質量、成材率、環保等各項指標可達到國家先進水平,能夠滿足汽車、造船、管道運輸及建築等行業的需求。 1700連鑄連軋線,是由薄板坯連鑄機,兩座步進式加熱爐和 2架粗軋機6架精軋機組成短流程熱軋帶鋼生產線。採用了世界先進串輥和閉環控制技術,短流程緊湊合佈置,熱裝直送技術等。軋鋼部分的液壓厚度控制,串輥板型控制、層流冷卻、三級計算機控制、熱裝送工藝等達到目前國內先進水平,年產量爲270萬噸,是我國一條自行設計、自行施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熱軋生產線。 中型軋鋼廠,是我國中型鋼材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年生產能力爲50萬噸。產品分爲8大系列,22個品種,130多個規格,用於汽車、造船、煤炭、鐵路、農業、林業、軍工、建築等領域,其中鏟刃鋼、犁鏵鋼、u型鋼、異型槽鋼、軍用球扁鋼均爲國內獨家產品。船用型鋼通過了英國、美國、德國、挪威和中國五國船級社的國際產品認證。 小型型材廠,主要生產線軋等邊角鋼、熱軋帶肋鋼盤、熱軋圓鋼等小型材和棒材,年產量爲40萬噸。產品用於三峽、秦山核電站、國家863核反應堆等國家重點工程。生產的二級熱軋帶肋鋼筋獲國家質量銀獎,高強度精軋螺紋鋼筋獲部級科技進步獎,直徑12-20mm二級帶肋鋼筋實物質量達到國際篝水平。並可爲用戶開發生產特殊斷面型材和專用鋼材,如高強度標準件用20mntib系列產品;用於建造跨海、跨江和錨固基礎的40-45rmo石油工業用抽抽杆等。 無縫鋼管廠,是我國第一座無縫鋼管廠,其主導產品有高、中、低壓鍋爐管、廠油管、地質管、合金管、汽車半軸套管、廠油裂化管、化肥管和結構管等,應用於冶金、化工、機械、石油、電力、航天、船舶、軍工等行業。目前,以三套熱軋無縫鋼管機組爲“龍頭”,以石油管加工生產線和冷拔(冷軋、旋壓)生產線爲“兩翼”,具有年產40萬噸能力的大型無縫鋼管生產基地。 中板廠,是國內最早生產中板的廠家之一。目前已形成粗軋、四輥軋工藝佈局,並應用電動位置控制、液壓厚度控制、激光測厚、激光劃線剪切、自動輥縫儀等高新技術成果。現年生產能力爲50萬噸,主要品種有鍋爐板、容器板、造船板、刃具板、橋樑板、耐侯板、裝甲板、搪瓷板、工程機械用鋼板、農機用板、低合金板、優碳板、汽車大梁板等50多個品種,近80個規格。 冷軋薄板廠,是我國第一家冷軋薄板廠。1999年該廠對原有設備進行了整體改造。 年產150萬噸優質冷軋板的冷軋酸洗—軋機聯合機組投產。主體設備包括:具有液壓閉環自動厚度控制的5機架連軋機,高效全氫罩式退火爐,平整、橫切機組和新增加的出口雙卷取及飛剪設備,並對原連軋機電控系統、冷卻系統等進行配套改造。採用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淺槽紊流鹽酸洗工藝,運用先進的板型控制技術,高精度的厚度控制技術等,厚度精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主要產品有普通碳結構鋼、優質碳素結構鋼、低合金鋼、含磷高強度冷軋薄弱板、鐵路客車耐侯鋼、烘烤硬件化鋼。 厚板廠,是國內最大的寬厚板生產廠,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主體設備4.3米四輥軋機是從國外引進的先進設備,產品廣泛用於造船、橋樑、機械結構、鍋爐壓力容器、電站、海洋採油與天然氣輸送和軍工等行業。目前,可生產厚度8—200mm寬1.5—4米的各種類型鋼板。生產鋼種40多個,品種規格1000多種,還可按日、美、德、歐標準組織生產各種規格產品。1999年底獲得美、中、挪、德、英、法、意、韓8國船級社造船用鋼的質量認證。 大型軋鋼廠,是我國重軋生產基地之一,年生產能力100萬噸。產品有26個品種,138個型 號,227個規格。主要有鐵路用43kg/m,50kg/m,60kg/m軋鋼,b2型電車用鋼軌 ,導電鋼軌,80kg/m---120kg/m起重機鋼軌,各種規格的大型槽鋼、工鋼、角鋼、方鋼、圓鋼及203履帶板、150球磨機用襯板、船用球扁鋼等。其中軍工用24#、27#單球扁鋼和30號雙球扁鋼爲國內獨家產品,60kg/m重軋獲國家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盃獎。 線材廠,是1987年 6月建成並投產,目前生產能力90萬噸。主導產品爲高速線材。品種有低碳鋼無樞控冷軋盤條,優質碳素鋼熱軋盤條和焊接用盤條等。該廠全套設備繫於1986 年從國外引進的磨根高速線材軋機,並於速度又50m/s提高到75m/s,產品尺寸精度、表右質量、組量性能等比改造前有明顯提高。爲適應市場需要,該廠還開發了預應力用鋼、彈簧鋼、冷鐓鋼、簾線用鋼等新產品。 總之,鞍鋼新世紀裏無論是主體廠礦還是運輸、科技都有新的突破新的姿態。回顧往昔,在鞍山恢復建設時期,毛澤東主席關心鞍鋼生產建設,並於二十書記六十年代誕生了“鞍鋼憲法”,這是中國工業發展的戰略方針和管理大法。還有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陳雲、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蒞臨視察;新時期裏第二代共和國領袖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朱容基、李瑞環等都來鞍鋼視察和指導工作。國家一直重視鞍鋼每一步發展建設。因此,鞍鋼在新世紀裏更以飽滿精神再鑄輝煌。鞍鋼無愧是共和國的驕子,21世紀中國鋼鐵生產的基地。 3(鞍鋼工業之旅) : 各位朋友,前面介紹的是鞍鋼的總體情況,想讓大家對鞍鋼有一個全面完整的瞭解,那麼許多不熟悉鋼鐵生產和不瞭解鞍鋼的人總會這樣的發問“鞍鋼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鞍鋼生產的礦石從哪裏來?都說鞍鋼大,到底有多大?通過我們的鞍鋼之旅,讓您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我一起去感受鞍鋼,認識鞍鋼,瞭解鞍鋼吧!” 現在我把鞍鋼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介紹給您,讓您領略鞍鋼的勃勃生機,感受現代企業蒸蒸日上的濃烈氣息,盡享受鞍鋼之旅的文化內涵,圓您一個鋼鐵之旅的夢想。 鞍鋼佔地面積17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29.19平方公里。底,集團公司直屬單位33個;控股和全資子公司30個,擁有6座大型鐵礦山、4個選礦廠、1個鍊鐵廠、3個鍊鋼廠、13個軋鋼廠以及焦化、耐火、機械、動力、運輸、建設、綜合利用等輔助配套單位和技術中心、設計研究院、自動化公司等科研、設計單位。現有在崗職工13.9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萬餘人,從事鋼鐵生產職工3.96萬人。具有年產生鐵1000萬噸、鋼1000噸、鋼材 950萬噸的綜合能力。 建國以來,鞍鋼爲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共和國長子的稱號。1949年至,鞍鋼累計生產鋼2.90億噸、生鐵2.84億噸、鋼材 1.92億噸。累計實現利稅800億元,上繳利稅698.75億元,約相當於國家同期對鞍鋼投資的13倍,並向全國冶金行業輸送技術人才5萬餘人。鞍鋼目前能夠生產700多個品種、25000多個規格的鋼材產品,用於冶金、石油、化工、國防等行業。現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船用鋼通過九國船級社認證,石油管通過api認證,使鋼材產品按國際和國際先進水平標準組織生產有了可靠保證。從95年以來,鞍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改革、改組、改造、加強企業管理”的要求,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爲方向,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形成母子公司體制框架,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不斷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成立了鞍鋼集團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了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和深圳上市。通過大規模技術改造,鍊鋼系統全部淘汰平爐,實現全轉爐鍊鋼加爐外精煉;淘汰鍊鋼模鑄工藝,實現全連鑄;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1780、1700和酸洗一軋機聯合機組三條生產線,使主體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老 企業技術改造新路。通過堅持以市場爲導向組織生產經營,大力提高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拓市場,生產經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職工收入增加,非鋼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鞍鋼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爲職工創造優美整潔的工作條件,被遼寧省政府命名爲“花園式工廠”。 鋼鐵生產主體廠均通過iso14000認證。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鞍鋼正以全新的姿態創造21世紀的輝煌。 (大白樓)大家請看,前方這座白樓就是鞍鋼集團公司的所在地,也是鞍鋼生產的指揮中心。白樓正中上方有“鞍鋼”兩,上方標誌是鞍鋼產品的標誌符號,其實這符號就是鞍鋼的徽記,,也是鞍鋼的象徵。它是由重軌截面和銑鐵組成圖形,成爲一種符號和徽記。這徽記是重工業的象徵,銑鐵好象兩支翅膀,寓意着鞍鋼正在展翅騰飛。請看。白樓左側的草坪上,那尊塑像,就是鞍鋼老英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孟泰。塑像底座上有胡耀邦同志題詞:“孟泰精神永放光芒”八個金光閃爍的大。老英雄孟泰的精神就是鞍鋼人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出現了“走在時間前的人”王崇倫,鍊鋼能手李紹奎、陳效法,鋼鐵專家雷天壯、宋學文,以及新時期涌現出的孟泰精神傳人李宴家等。孟泰、王崇倫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的接見,這是鞍鋼人的驕傲和自豪。 (鍊鐵廠)離開大白樓,我們乘車駛向鍊鐵廠,這是我們鞍鋼之旅的第一觀光點。鍊鐵廠始建於1917年,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共有十座高爐,目前已具有年生產合格生鐵1000萬噸。是我國鋼鐵企業中最大鍊鐵廠,也是世界大型鍊鐵廠之一。我們來到鍊鐵廠,主是要參觀十號高爐。看,這宏偉壯觀的十號高爐,您可以親眼目睹鍊鐵高爐出鐵的過程。十號高爐每爐從冶煉到出鐵時間大約是90分鐘。冶煉過程主要是把一定量的化工焦炭和燒結礦輸送到爐內,再用發電廠輸送的1000多度的高溫熱風吹送助燃,使爐內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礦石熔化成鐵水,再貯存到一定時間,最終達到出鐵的目的。這就是從輸送原料到出鐵的全過程。請注意,這就是出鐵了,那火紅火紅的鐵不流出來了,大家請注意安全。十號高爐採用了多種國內外先進設備和技術。鍊鐵廠不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整體設備,每年爲國家輸送着優質合格生鐵1000萬噸。而且,自建廠以來英雄人物不斷涌現,老英雄孟泰就是鍊鐵的代表和廠魂。這裏有孟泰紀念館,有孟泰倉庫、孟泰爐、孟泰公園等。孟泰之後又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進模範人物,在各自的崗位上爲鋼鐵事業作出不平凡的業績和貢獻。 (鍊鋼廠)大家觀看了出鐵的全過程,這時會有許多感受和聯想?現在我們去第二觀光點第二鍊鋼廠。這時我們從車裏向外看鞍鋼廠區綠化環境是很清潔,綠樹成蔭,一行一行排列在廠區內,讓你感受到鞍鋼在環境美化上是下一番大功夫的。爲了綠化廠區多年來投入了近萬人的力量,整治莩玻袒闌肪常鐗轎拿魃拿鞽諶康纜罰油夤凵弦豢淳褪且恢治拿魃拿婷病?現在我門已經來到第二鍊鋼廠內,在這裏你會看到鋼花飛舞的美不勝收的全過程和場面。請看,那裏是一座光榮退役的老式平爐,這座飽經滄桑的老式平爐是1998年7月25日正式完成使命,退出它的歷史舞臺,這標誌着鞍鋼64年的平爐鍊鋼史已經結束。二鍊鋼廠始建於1938年,新中國成立後不斷改建擴建,尤其在20世紀八十年代把原10座普通平爐改造爲7座氧氣頂吹平爐,1998年將平爐改爲轉爐相繼有3座轉爐投入生產,每座轉爐出鋼量爲100噸。每爐熔鍊時間爲45分中, 45分鐘過後出鋼,這是鍊鋼鐵的又一道工序,出鋼過程,請看,那出鋼水的場面是熱烈而又激動人心的,也是讓人回味無窮的。當然這是觀光者的心情,然而鍊鋼工那全神貫注的精神,注目着奔瀉而出的鋼水, 飛舞鋼花,高溫和汗水,化作勞動的碩果後的喜悅。現在第二鍊鋼廠年生產能力300萬噸,還生產普通碳鋼,低合金鋼和特殊用途鋼等120多個鋼種。 (熱軋帶鋼廠)我們飽覽了冶煉出鐵,轉爐出鋼這一系列的工藝流程之後,現在前往鋼鐵煉成的最後一道環節-軋鋼成材的熱軋帶鋼廠。廠位於鞍鋼北部廠區,是由原鞍鋼半連軋廠和第二初軋廠合併而成,是鞍鋼產品結構重大調整的產物。1997年5月進行總體改造並建成了 1780和1700兩條熱軋卷板生產線。1780是國家“九五”重點工程之一,被譽爲鞍鋼的希望工程。其工程是在原半連軋廠的基礎上所建,佔地面積 41.8平方公里,生產線全廠800米。設計生產能力爲年350萬噸。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品種包括碳素結構卷板及橫切板。1780工程堅持“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方針,走出一條技改新路。1780生產線的設備是世界一流的,能否生產出世界一留的產品,關鍵是人,提高人的素質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也是新世紀的大工程。面對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請看,那軋機在運行着,工人門都在全神貫注地工作着,在各自的崗位上嚴於職守。我們軋機旁走過,成材的卷板,在流水作業下產出成品並被運出。看到這裏,我想我門走出鞍鋼時,不禁會發出一種感慨吧:——鞍鋼之旅,不虛此行! 好了,整個生產過程我們就參觀結束了,相信這次鞍鋼之旅,會讓各位朋友身臨其境地體會到“點石成金,百鍊成鋼”的世間真諦,也能使大家進一步瞭解到我們中國大工業的風貌,從此,您不會再發問“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了?! 希望鞍鋼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也希望每位朋友都能記得它爐前飛舞的鋼花,更記住我們鞍山人的自信和微笑!

沙漠沿途導遊詞沿途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比起草原給予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般生機盎然的感覺,沙漠帶給人們更多的則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淒涼之情。同樣天地一線、同樣廣闊無垠,卻帶給人不同的視覺衝擊。印象中的沙漠,沙海滾滾,與西方、北方溝通的商貿之路橫穿沙海,駝隊商隊穿行於沙丘之上,爲東西南北進行物品、文化之交流。也許不遠處、一家大漠小棧門前的幌子在風中獵獵作響,風韻十足的老闆娘招呼着來自五湖四海卻都彙集到這大漠的客人,頗有些《龍門客棧》的意味。只是,在我們內蒙古,招待大家的是美味的全羊,香醇的奶酒!在內蒙古,這個以參與體驗爲主要旅遊方式的旅遊地區,以上種種情感、恐怕只有深入其中、參與其中才能更深的體會吧。我喜歡一首歌,《駝鈴》“攀登高峯望故鄉,風沙萬里長,遠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駝鈴聲聲,乘駝漫遊沙海,別有一番意境!

有人說這個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沙漠的美,在於她的浩瀚無垠,荒蕪有荒蕪的韻味。但是,當我們在欣賞沙漠美景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沙漠是自然界平衡被破壞的結果,它吞食草地,危機人類生存,是十分可怕的。全世界陸地面積爲1.62億平方公里,佔地球總面積的30%,其中約1/3(4800萬平方千米)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區,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着。我們熟知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而分佈在我國境內的知名沙漠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沙漠,面積33。76平方公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於新疆準格爾盆地中部,面積4.88平方公里;庫姆達格沙漠,位於新疆南部東段,面積1.95萬平方公里;柴達木沙漠,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面積3,49萬平方公里。而分佈在內蒙古境內的著名沙漠及沙地有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錫林郭勒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呼倫貝爾沙地。受海陸位置和水熱光照溫度等條件的影響,我區的沙漠地區由東向西,乾旱程度愈趨曾加,裸露流沙面積也越來越大,植被也越來越稀疏,動植物種類也越顯稀少。

沙漠的成因爲沙漠化。就是植被破壞之後,地面失去覆蓋,在乾旱氣候和大風的作用下,綠色原野逐步變成沙漠景觀的過程。

土地沙漠化主要出現在乾旱區和半乾旱區,形成沙漠的關鍵因素是氣候,但是在沙漠邊緣地帶,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於人爲原因沙化了,這些人爲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合理的農墾。無論在沙漠地區或原生草原地區,一經開墾,土地即沙化。在1958到1962年間,片面地理解大辦農業,在牧區、半農牧區及農區不加選擇,亂加開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強調以糧爲綱,說什麼“牧民不吃虧心糧”,於是在牧區出現了濫墾草場的現象,致使草場沙化急劇發展。由於風蝕嚴重,沙荒地區開墾後,最初l-2年單產尚可維持二三十千克,以後連種籽都難以收回,只有棄耕,加開一片新地,這樣導致“開荒一畝,沙化三畝”。據統計,僅鄂爾多斯地區開墾面積就達120萬公頃,造成120萬公頃草場不同程度地沙化。

2.過度放牧。由於牲畜過多,草原產草量供應不足,使很多優質草種長不到結種或種子成熟就被吃掉了。另外,像佔牲畜總數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動很快,善於剝食沙生灌木莖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踐踏,使草原產草量越來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惡性循環。牧民用“一條舌頭一把鍬,四個蹄子四把刀”,來形容山羊對草場的破壞能力。

3.不合理的樵採。從歷史上來講,樵採是造成我國灌溉綠洲和旱地農業區流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沙漠是可怕的,改變了當地的氣候、不斷侵蝕着有機土壤、伴隨着沙塵暴等自然災害,不斷吞噬各類生靈。但沙漠並非絕對的死神,浩瀚無垠的沙漠爲內蒙古地區平添了許多遼闊和蒼涼,也造就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沙漠上仍有頑強的生命,無窮的寶藏。

譬如,肉蓯蓉,別名大芸、寸芸、蓯蓉、地精。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素有“沙漠人蔘”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是中國所發現的60多種補益中藥中品位最高的藥物,含有大量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珍稀營養滋補成份,能補腎陽、益精血,能抑制“陽虛”症狀的出現,防止體重減輕。可有效地預防、治療男子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女子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本草拾遺》中曾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百姓稱爲“活黃金”,民間也流傳着“寧要蓯蓉一筐,不要金玉滿牀”的諺語。

沙漠中常見的還有我們熟知的“沙漠之舟”駱駝,在沙漠中的貿易線路上,離不開駱駝的身影,它們超強的耐飢渴能力以及韌性,爲東西南北的物資、文化之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駱駝從外觀上可以分爲兩種:單峯駱駝,雙峯駱駝。而今天我們在沙漠中將要騎乘的,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阿拉善雙峯駱駝。除了特殊的體質可以爲貿易運輸提供保障之外,駱駝的身上還有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當地人也稱它爲“軟黃金”、“天然蛋白質纖維”,它就是駝絨。駝絨是駱駝絨的簡稱,取自駱駝腹部的絨毛,色澤杏黃、柔軟蓬鬆,是製作高檔毛紡織品的重要原料之一。駝製品有輕、柔、暖的特點,一峯駱駝只能產0.3公斤的淨絨,相對要比山羊絨更爲珍貴。駝絨纖維爲中空狀結構,有利於空氣的儲存,是動物絨中耐寒最強的,是很理想的天然禦寒保健品。駝絨的整體穩性較強,經久耐用,還有細柔輕滑保暖性強等優良特性。駝絨含有天然蛋白質成分,不易產生靜電,不易吸灰塵,對皮膚無刺激過敏現象。內蒙古阿拉善盟生產的駝絨產量大、質量好、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駝絨有很多的有點,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第一,環保。駱駝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的環保型動物,駱駝的蓄養過程對沙漠生態環境的維護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有效的保護了沙漠植被及沙漠地區生物鏈的發展,爲解決中國所面臨的沙漠化問題,維持我國西部的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第二,耐磨。駝絨本身因爲其纖維細長、拉力大、彈性強、光澤好,再通過先進的加工工藝更可使它具有了超強耐磨的特點。第三,保暖。駝絨在顯微鏡下可見其表面呈鱗片結構,表層有高密度的膠質保護層,絨質本身不吸收水分,因而具有極好的隔潮性。駝絨纖維爲多孔、中空竹節結構極利於空氣的儲存,纖維細度高,有極強的保暖性。天冷時能降低熱傳導率,保暖性要勝過皮、棉;天熱時又能排出多餘的熱量,使絨內溫度保持舒適。千百年來,蒙古族牧民都是憑藉駝絨衣褲度過寒冷而漫長的冬季,它不但有最好的保暖性能而且能夠有效的防禦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腰腿痛等頑疾。

除了珍奇的動植物,在大漠戈壁深處,還藏有珍貴的礦物質。比如內蒙古地區的阿拉善奇石。阿拉善位於祖國北疆沙漠腹地,境內有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布林三大沙漠。特別是阿拉善北部靠近外蒙的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風勢極強,這裏有遠古形成的火成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近20億年的地質滄桑鉅變和風沙磨礪,造就了極富觀賞價值的珍珠瑪瑙、碧玉和獨具“形”“色”的風礪奇石、集骨石、千層石、硅化木、水晶石等。石質堅硬、姿態怪異的戈壁奇石,它們是中華奇石瑰寶。阿拉善奇石它的最大特徵就是奇,一是形奇;它“克隆”世間萬物,驚世駭俗,絕妙無比,充分表現出自然界造化之奇。二是質奇;經受了沙漠戈壁惡劣自然環境的侵蝕,留下了千錘百煉品質卓越的奇石精華。三是色奇;色澤之美似乎汲取了自然界所有的自然色彩,奇石本身形成的固有的自然本色,不浮不飄,凝重渾厚;在是風雨侵蝕,寒暑薰染,潑灑着色,天染彩石。四是稀奇;物以稀爲貴,罕見難得,無法再造,才稱之爲奇,阿拉善的石頭一個小雞出殼創石界之最!五是神奇;大漠的雄渾,戈壁的坦蕩,環境的殘酷創造了阿拉善奇石獨特的神韻,不飾雕琢展現了返璞歸真,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內涵;豪放凝重大雅大俗昭示出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意境廣闊,寓意深邃引人看之神往,品之神思,如夢如幻,神韻無窮。

對旅遊者來說,沙漠還有可驚可嘆的種種奇觀。沙海、響沙、海市蜃樓、都是充滿神祕詭異色彩的特殊風景。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就是沙漠奇觀之一的----響沙。響沙並不是我國獨有,日本橫濱,美國夏威夷羣島也有響沙,我國迄今發現的大規模響沙也很多。共有五大響沙區。它們是:內蒙古庫不其沙漠的銀肯響沙灣,寧夏中衛縣的沙坡頭。甘肅敦煌的鳴沙山,還有新疆的巴里坤響沙埃森庫木響沙。

銀肯響沙灣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旅遊景區,1991年,響沙灣旅遊區被國家旅遊局公佈爲全國第一批國線旅遊景點,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委aaaa級旅遊景區,XX年被列爲aaaaa級旅遊景區,居中國各響沙之首,被稱爲“響沙之王”。它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南部,庫不其沙漠的東端,北距草原鋼城包頭市50公里,經過黃河大橋很快就映入我們眼簾了,所以被稱爲是黃河金腰帶上的金鈕釦。

“銀肯”是蒙古語,漢語意思是“永久”,銀肯響沙灣陡立於罕臺河谷西岸。響沙灣沙高110米,寬400米,面積約有1.6萬平方公里,地形呈月牙形分佈,坡度爲45度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迴音壁。在氣候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遊客從沙丘頂往下滑,沙丘會發出轟隆聲,輕則如青蛙“呱呱”的叫聲,重則像汽車、飛機轟鳴,又如驚雷貫耳。而沙子因何會響,至今也是個無法解開的迷。

國內學者提出了不少響沙成因的學說,諸如“地形說”、“共鳴箱原理”、“靜電學說”等,都試圖科學的解釋響沙的成因。不過百家爭鳴,並沒有確定的解釋。而關於響沙的研究最有貢獻的內蒙古農業大學的馬玉明教授經過研究發現,響沙首先應具備特殊的地質、地形和氣候條件,那樣纔會發出聲響。

在歷史上,由於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對許多自然現象不能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於是幻化出許多和神鬼有關的傳說故事。關於響沙的成因,在當地老百姓中,就流傳着這樣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響沙灣這個地方,有個召廟名叫“展旦召”,當時的規模很大,有喇嘛XX多人,一天神仙張果老騎着毛驢從天上經過這裏,聽見下面人聲鼎沸,低頭一看,原來是召廟裏面的喇嘛造反。張果老冷笑一聲,把這兩天灌進鞋裏的沙子往外一撒,轉瞬間形成了一條長達八百里的庫不其沙帶,那座古老的展旦召也遭到了飛來的橫禍,一下子被淹沒在黃沙之中,然而,喇嘛畢竟是佛祖的弟子,還有些法術,他們雖不見天日,可並沒有死去,因而經常在下面擂鼓吹號,於是沙丘頂上發出陣陣音響。

當我們站在沙丘的高出放眼望去,茫茫大漠沙丘滾滾,如金波盪漾,十分壯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