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25K

蒙山導遊詞 篇1

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爲地質座標的地理區域,這裏不僅是革命老區,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

蒙山導遊詞(精選19篇)

沂蒙山同時也是一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區、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天蒙景區四個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沂山、蒙山、北大山、蘆山、孟良崮等高山攜帶無數丘陵組成。沂山、蒙山、魯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險嶺峻,峯巒連綿,山崮層疊,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沂河、沭河縈繞如帶。文峯山、浮來山、羽山、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風光旖旎。

沂山東部的日照市面靠黃海,碧海與山色相映成趣。

沂源縣的魯山溶洞羣,由大小數十個溶洞組成,洞內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另外,沂源燕崖山織女洞、平邑縣趙莊溶洞和蒙山頂溶洞、費縣小樑莊溶洞等也各具特色。

臨沂、沂南等地有溫泉噴涌,既可觀賞,又能療養。蘭山區的湯頭溫泉屬全國甲等溫泉,現已成爲著名的療養勝地。

沂蒙大地上多古樹名木。浮來山上的一棵銀杏樹,樹齡近4020xx年,乃春秋時期魯國國君與莒子會盟處,有“天下第一銀杏樹”之稱。日照城北李家莊子的一棵大金桂樹,距今340餘年,被譽爲“北方桂花王”。日照、郯城、沂源等市縣的厚殼樹、雪蘿樹、五角楓樹、白果樹、黑彈樹等稀有古樹名木,樹齡均在320xx年以上。平邑縣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

現存的沂蒙文物古蹟近千處。主要有古人類遺址、古文化遺址、古代建築、古代石刻、名人故居等。

蒙山,古稱“東蒙”,又名“雲蒙”,是沂蒙山區最高大的山脈。它橫跨費縣、平邑、沂南、蒙陰四縣,東西長約150華里,南北寬30華里。蒙山有三主峯:東面海拔1001米的叫望海樓,舊稱東蒙;中間海拔1026米的叫掛心橛子,又叫雲蒙;最爲險峻的是西邊海拔1156米的龜蒙頂。

在龜蒙頂的南山根,有顓臾國遺址。據史書記載,周王封伏羲氏的後裔在此建國,負責祭禮蒙山,叫做顓臾,附屬於魯國。傳說顓臾王在蒙山下的萬壽宮舉行過祭禮蒙山的典禮,後來,人們就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廟宇,叫做謁蒙祠,這就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上所說的“蒙祠”。

從萬壽宮起步,穿過一片茂密的樹林,走約二里,有一小河,河上有斷橋,橋頭石碑上刻着“迎仙橋”三個大字,相傳朝氣隆皇帝就是跨過此橋登上龜蒙頂的。

從迎仙橋上行三裏到桃花峪。傳說戰國時代的軍事家孫臏就是在這裏跟鬼谷子學習軍事的,鬼谷子見孫臏爲人忠厚,辦事牢靠,曾讓他在此處看管過桃園。穿越桃花峪,過了紅門,就到了行宮。這裏避風向陽,幽靜雅緻。踏着石階,步上平臺,平臺上有行宮廟宇。出了行宮往上走,山勢越來越陡峭,使人一步三喘,名回馬嶺,因爲無論多矯健的馬,到此也必須折回。登上回馬嶺行不多遠,便聽得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只見前面一塊黑黝黝的巨石,象一隻張牙舞爪的怪獸擋住去路,這就是有名的黑風口。

在黑風口北望,通過一道山豁可看到下面的萬丈深谷。再向上經過小風門、大風門等隘口,腳下的山徑就完全掩蓋在松柏荒草之中了。撥開荒草,走出地形複雜的十八拐,令人豁然開朗的南天門便呈現在眼前。南天門上面的九龍宮觀音殿,是一幢五間房的石頭廟,石牆、石柱、石樑、石檁,連屋頂也是石板鋪的。

蒙山導遊詞 篇2

雲夢山風景區位於殷商故都朝歌西部的太行山中,因戰國時期世外高人鬼谷子在此隱居授徒,被稱爲“中華第一古軍校”。景區現有水簾洞、龍泉、鬼谷祠、鐵索吊橋、環山棧道等自然、人文景觀30餘處,設有遊客活動中心、醫療救援中心、購物中心、景點介紹觸摸屏、音像宣傳系統、特色茶莊、公用電話、IC卡電話等服務設施。景區還經常有各類民間雜技、雜耍等表演活動,爲您的旅遊活動助興,您在旅遊過程中有什麼要求,請告訴我們工作人員,我們將謁誠爲您服務,使您在雲夢山風景區遊得快樂,玩得開心。

雲夢山周圍爲懸崖峭壁,地勢極爲險要,旅遊公路開通前,僅有小峯門、手扒窩兩處隘口能夠通人,幾乎與外界隔絕,自古就是奇人異士隱居之所,堪稱世外桃園。自鬼谷子在此隱居授徒之後,歷代皆有名人雅士在此隱居。祭奠參拜者千百年來絡繹不絕。鬼谷子的學術思想也逐漸傳播開來。1994年,全國首屆鬼谷子學術研討會召開,全國史學界、文學界、外交界、軍事界專家學者及部分海外學者雲集雲夢山,對鬼谷子學術思想、鬼谷子隱居地進行了廣泛的探討研究。20__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將雲夢山定爲“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20__年四月,又在這裏召開了“全國鬼谷子與縱橫家文化研討會”。雲夢山風景區以她豐富的人文內涵、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

來到景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全石結構仿漢闕式建築,上面題書的“雲夢山”三字,爲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先生手跡。

進入山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巨型雕塑——軍壇,它與其東邊另一雕塑——將壇,一併成爲雲夢山古軍校的象徵。雕塑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軍壇整體造型是由“軍”字的大篆體抽象演化而成,構思巧妙奇特。一部戰車,兩名全副武裝的戰士,彷彿把我們帶進了“烽煙四起,諸侯紛爭,戰鼓聲聲,金戈鐵馬”的戰國時代。臨戰的凝重、從容,必勝的自信、凜然,從戰士的臉上得以充分的流露。將壇由一位將軍和戰馬組成,線條粗獷、表情豪放,充分體現了“運籌帷幄”的鎮定自若,一派大將風度。軍壇、將壇完美的突出了古軍校的特點。

過將壇,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城堡式建築,石砌圓拱上部有“迎霞聚瑞”四個大字,這就是“映瑞門”,爲紀念鬼谷子的母親王霞瑞而修。映瑞門內側有映瑞池,池雖不大,卻是九龍聚匯之處,碧波盪漾,朝映霞瑞,慕銜星月,水色天光,令人陶醉。池中紅魚嬉水,更添靈氣與生機。

映瑞池中有鬼谷井,由青石砌成,井水清澈,可鑑人影。相傳,鬼谷子母親謝世,曾囑咐兒子在池中鑿井,鬼谷子謹遵母囑,率弟子用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的時間鑿成一井。在井中取水時,恍恍惚惚從水中看到了母親的面容,後來,鬼谷先生通過井水的水位變化可以預測天氣的陰晴變化,所以這口井又被稱爲“井底洞天”。這口井又被稱爲“好運井”,遊客朋友下山的時候可在井口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據說可以保佑您身體健康、好運常在。

雲夢景區主景區可以分爲南北兩部分,南山爲古軍校遺址,北山爲“上聖古廟”,爲豫北著名的朝拜聖地。沿南山登臺階而上,有蘇秦洞、張儀洞,傳說是二人當年在雲夢山隨鬼谷子學習時的遺蹟。蘇秦是戰國時洛陽人,曾在雲夢山拜鬼谷子爲師,學習縱橫術。藝成下山後,幫助燕昭王謀劃“合縱”之術,被奉命遊說於齊、趙、韓、魏、楚之間,憑三寸不爛之舌,促成六國合縱共同抗擊秦國,他身配六國相印,顯赫一時。

張儀是戰國時魏人,與蘇秦同師學藝,主張連橫之術。他憑藉其雄辯的口才和連橫之術,攻破了蘇秦的合縱戰略,毀掉了六國對秦的合縱之圍,被升爲相位。

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之術,給後世的.軍事、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蘇秦洞、張儀洞的上方,有一天然石窟,約20平方米,洞頂由鐘乳石構成,狀若盤龍,洞前有抱殿三楹,雕樑畫棟,玲瓏剔透,這就是毛遂洞。

毛遂,戰國時趙人,今河南原陽人。趙平原君門下食客,曾於雲夢山拜鬼谷子爲師,是鬼谷子關門弟子,有膽略,善言辯,是我國曆史上卓越的外交家,公元前257年,秦國圍困趙國,平原君到楚國求助,缺一謀臣,毛遂自薦同往。平原君與楚王商議,半日沒有結果,毛遂按劍上前,直陳厲害,最終說服楚王同意,出兵救趙。平原君後來稱讚毛遂:“毛先生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秦百萬之師。”“毛遂自薦”的故事就由此而來,至今還廣爲流傳。

與毛隧洞遙遙相對的北山半山腰處,有一小洞,傳說爲龐涓縮居之洞。洞口雜草叢生,人跡罕至。龐涓曾與孫臏一同拜鬼谷子爲師在雲夢學藝,藝滿下山後,到魏國做官,因龐涓自感纔不如孫臏,便將孫臏騙到魏國,處以臏刑。最後龐涓被孫臏設計射死在馬陵道,終得報應。龐涓死後,陰魂不散,到雲夢山苦苦祈求鬼谷子重新收他爲徒。鬼谷子厭惡龐涓的爲人,就在北山給他找了個居所,以其安頓,並且爲防止龐涓再爲惡人間,就派毛遂晝夜監視其行蹤。時至今日,龐涓洞依然很少有人光顧,足見人心向背。後人有詩嘆曰:“求學同窗手足情,貪心一動起紛爭。縱使地府重言好,人間千古定罵名。”

登臺而上,有一三門四柱石坊,這便是古軍校的大門——鬼谷牌坊。牌坊左門橫額“古軍校址”由國防大學原副校長張霖將軍題寫,中門橫額“鬼谷祠”三字爲我國著名書法家張海先生書寫,牌坊兩側有兩副對聯。一是:鬼谷三卷隱匡天下,兵家七國纔出一門。一是:隱匡天下創序育人功垂萬世,心懷國是著書立說名播千秋。分別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張重梅先生和周鴻俊先生書寫。這兩副對聯對鬼谷先生一生功績進行了高度評價。牌坊背面另有一副對聯“數學、兵學、遊學、出世學,學之不盡,兵力戰、心戰、謀戰、縱橫戰,戰無不勝”,是對其一生學術成就的褒獎。

越過鬼谷石坊,登臺而上,迎面可看到鬼谷亭,鬼谷先生立於亭中,他鬢須蒼白,面容慈祥和藹,右手執書簡,左手安然置於背後,彷彿要開學授課一般。鬼谷先生精通揣摩、術數、臆測、權謀之道,雖身居深山,卻能通宵天下之事,瞭解世間情緣。兩側對聯就是對他才志的高度評價。在他悉心培育下,造就出了毛遂、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一批影響天下局勢的曠古奇才,上演了一幕幕膾炙人口,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鬼谷先生的曠世傑作《鬼谷子》是留給後人的一部寶貴的文化遺產,時至今日,鬼谷先生的學術思想在政治、軍事、外交、商業、公關等領域還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鬼谷亭東側爲孫臏洞。孫臏洞又稱洗塵洞,爲一天然石洞,內奉孫臏像。洞內外有旗杆,石門,楹聯,爲明代作品。洞內刻有41副圖,共有19齣戲劇劇目,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戲劇藝術的輝煌成就,對研究我國戲劇歷史的發展,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孫臏是鬼谷子的得意門生,是戰國時齊國人,孫子的後裔,與龐涓同拜鬼谷子爲師,下山後,被龐涓陷害,處以臏刑。孫臏流亡至齊國,被封爲軍師,先後設計大敗魏軍於桂陵和馬陵道,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著有《孫臏兵法》流傳於世。

鬼谷亭西側有鬼谷洞,因鬼谷子在這裏講學而名之。洞內有仙泉,每到夏秋季節,泉水溢出,在洞外形成一道飛瀑,狀若水簾,而又名“水簾洞”。鬼谷洞是一天然石洞,高10米,寬6米,深80餘米,洞頂鍾乳千姿百態,洞內冬暖夏涼,景緻奇特,有水珠滴滴落地叮咚有聲,猶如仙人撫琴弄箏,是一天然避暑勝地。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此刻石作詩留念。洞口現存元、明、清各代石刻數十塊,藝術價值極高。

鬼谷洞是鬼谷先生起居授徒之所。傳說,當年鬼谷子架牛車經常出入其間,至今,在洞內還留有兩道深深的牛轍印。洞內有一仙泉清澈透底,泉水在汛期溢涌而出,在洞外形成一道飛瀑,地涌天懸,嘯聲充谷,異常壯觀。正是:“乘雲願灑泉爲雨,飛潤閆浮四百州。”洞內供奉鬼谷子像和其母王霞瑞像兩尊,向世人講述鬼谷子身世:即誤食奇谷而孕,又於蟬噪時降生,故名鬼谷王禪。

在鬼谷洞至劍繡峯之間,有一道綿延起伏的山脊,因其宛如巨龍橫臥而得名青龍背。青龍背之首,立一巨碑,上刻“龍吟”並刻“青龍賦”,爲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方毅書寫。沿青龍背,可到劍繡峯夜觀星象,到太陽洞看雲夢日出,又可到桃園領略大漠風光,到演兵院領略古兵陣圖的奧祕。從山門口的盤山公路,遙望青龍背,就像一條青色巨龍一樣,極爲壯觀。

青龍背下有一奇泉,人稱龍泉。泉深3米,清澈見底,四季不涸,甘甜舒口,含硒、砷等多種微量元素。泉水受山間磁場磁化可清脾潤肺,藥物價值極高。凡到雲夢山遊覽的人都要細品龍泉水,走時還要帶上一壺讓家人品嚐。龍泉井每到夏秋季節,泉水漫溢,與水簾瀑布合而爲一,注入映瑞池,井旁原有一副對聯,“仙泉通四海,奇峯連九天”。又有詩嘆龍泉,“神州糧取之不盡,龍泉水飲用不幹”。

龍泉井東南側,一道南北長80米,高13米的懸崖峭壁,上書“捨身臺”三字,由我國著名女書法家周昭怡書寫。相傳,捨身臺是鬼谷子舉行收徒儀式的場所。凡願拜鬼谷子爲師的都要從臺上跳下,藉此來測試他們的勇氣,捨身臺是收徒處。,青龍背北側的“鬼谷墟”則爲出師之所,藝滿之時,要在此進行現場考試。收徒、教育、畢業從某種意義上正符合現代“入學考試”、學習、畢業論文答辯的學校教育規律。

捨身臺南側,有一方巨型摩崖石刻《鬼谷子》,鬼谷先生學識淵博,著有《鬼谷子》一書,《鬼谷子》是一部近萬字曠世奇書,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全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海先生花費數月的心血,將其全文抄錄並刻於石上,端莊流暢的漢隸,銀鉤鐵劃,剛柔相濟,筆筆入神,是當代中國的書法珍品。

沿青龍背爬坡而上是一處中原地區罕見的山頂大草原,駿馬秋風,草原茫茫,一派大漠風光。桃園風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天池、天壇、雲夢觀日、桃園石屋、鬼谷生平展、大道通天、軍營帥府、瑤池宮殿、太陽洞看日、劍繡峯觀天、月亮洞賞月、石鍾洞探險,相傳,當年孫臏在雲夢山學藝,每逢春季,日日早出晚歸,登山植樹,久而久之,桃林佈滿山頂,陽春三月,桃花盛開,雲夢山頂象披上了粉紅的柔紗,蝶飛蜂舞,馨香漫溢,令人陶醉。桃園外側峭壁上有一奇洞,置身洞中,遠望天曠地闊,俯瞰雲霧繚繞。令人飄飄欲仙。據說鬼谷子在雲夢山聚徒講學,常率弟子到此觀景象,看日出,研究天文。

蒙山導遊詞 篇3

謝謝大家,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包括對人的稱呼。就山東來說,在青島稱呼小姑娘叫“小嫚兒”,稱呼小夥子叫“小哥”。大家知道在我們臨沂地區怎麼稱呼小姑娘和小夥子吧?還是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我們這裏,稱呼小姑娘叫“識字班”。爲什麼叫識字班呢?因爲大家都知道,臨沂地區是革命老區。在戰爭年代,農村裏青年小夥子都參軍或着支前去了,年紀大一些的婦女也在家裏忙農活。只有小姑娘在家裏。我們黨爲了組織這些年輕的姑娘學習進步。於是在晚上的時候組織她們上夜班教她們識字。就這樣,“識字班”成了沂蒙山區年輕姑娘的特殊稱謂。雖然幾十年過去了,在沂蒙山區的田間地頭仍然有“識字班”這個稱謂。我看到有的男士開始着急了,對呀女士稱呼有了,怎麼稱呼咱們車上的男同胞啊。大家再猜猜我們這裏對男士的稱呼吧。還是讓我來告訴大家吧!我們這裏稱呼男士叫“三哥”爲什麼叫三哥呢?原來在廣大的沂蒙山區農村流行這麼一種說法“大哥王八二哥賊,唯有三哥是好人”。

好了,各位三哥和識字班們,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這幾天的行程安排。在沒有到達我們第一個景點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臨沂及其主要的旅遊景點。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是山東省17地市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人口1020萬。面積17184平方千米。20__年全市GDP1660億元,排在全省第7位。經濟上已經在全國5大革命老區中率先脫貧。並在山東這樣一個經濟強省中躍居經濟發展的“第二世界”臨沂目前下轄3區9縣(各縣區名稱)。由於各縣區經濟發展水平及旅遊資源不同,目前臨沂市開發比較好的旅遊景區主要分佈在市區及北部的幾個縣臨沂市旅遊局根據各個景區不同的特點把其分爲四大類,用16各字概括就是“紅色風情、綠色沂蒙、文韜武略、地質奇觀。”

先說“紅色沂蒙”大家都知道,沂蒙山區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元帥指導下,帶領八路軍115師東進山東,轉戰沂蒙。開闢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最終發展成爲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首府。臨沂由此有了“華東小延安”之稱,留下了“八路軍115師及山東省政府舊址”等革命遺址,“沂蒙紅嫂”故事家喻戶曉;解放戰爭時期,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在這裏打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不僅僅體現粟裕大將傑出的才能,更體現出老區人民對親人子弟兵無私的愛。“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線的故事在沂蒙大地代代相傳。目前,開發比較好的紅色旅遊景區有蒙陰的孟良崮景區以及莒南縣的八路軍115師及山東省政府舊址景區。

再說,“綠色風情”。“八百里沂蒙風光秀麗五百里沂河景色宜人”蒙山是山東省第二高峯,因森林覆蓋率極高。因而有天然氧吧之稱。沂蒙山區“三十六主峯,七十二崮”,以紀王崮爲依託的“天上王城”景區充,充分體現了“崮”這種沂蒙山特有地形的風貌。山是臨沂的脊樑,而水則是臨沂的血脈。沂河支流汶河上的汶河漂流景區讓您充分體驗親水樂趣,不到西雙版納體會天天潑水節的刺激。雪山彩虹谷中“晴天見彩虹”滑草、野戰讓您彷彿又回到童年!

“文韜武略”裏的景區主要體現了臨沂深厚的文化底蘊。臨沂是書聖王羲之、智聖諸葛亮、算聖劉洪以及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到20__年臨沂城建城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在王羲之故里您能體會到書聖著作《蘭亭序》帶給您的震撼。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出土的《孫子兵法》和《孫子兵法》讓世界知道孫子和孫臏不是同一個人,成爲新中國的十大考古發現。沂南北寨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美輪美奐。每年舉辦的“書聖文化”節已經成爲臨沂市民的一道文化大餐。

最後說“地質奇觀”20__年以來,在中國旅遊界的“沂水旅遊現象”一度使沂水這個臨沂最北面的縣成爲全省及至華東地區的旅遊熱點地區。現在沂水已經取代青島及曲阜、泰安等,成爲省內旅遊者最佳的旅遊目的地。而引起這股熱潮的正是以“地下大峽谷、地下畫廊、地下螢光湖”等衆多卡斯特溶洞景觀羣。所謂,“地質奇觀”正是這些鬼穀神功的大自然傑作。“地下大峽谷”的地下暗河漂流,地下畫廊的精美鐘乳石,地下螢光湖閃爍的點點螢光,一樣的喀斯特地貌,不一樣的特色風味。地下奇觀只有當您親身走入其中,才能體味其中樂趣。

蒙山導遊詞 篇4

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爲地質座標的地理區域,這裏不僅是革命老區,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

沂蒙山同時也是一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區、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天蒙景區四個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沂山、蒙山、北大山、蘆山、孟良崮等高山攜帶無數丘陵組成。沂山、蒙山、魯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險嶺峻,峯巒連綿,山崮層疊,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沂河、沭河縈繞如帶。文峯山、浮來山、羽山、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風光旖旎。

沂山東部的日照市面靠黃海,碧海與山色相映成趣。

沂源縣的魯山溶洞羣,由大小數十個溶洞組成,洞內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另外,沂源燕崖山織女洞、平邑縣趙莊溶洞和蒙山頂溶洞、費縣小樑莊溶洞等也各具特色。

臨沂、沂南等地有溫泉噴涌,既可觀賞,又能療養。蘭山區的湯頭溫泉屬全國甲等溫泉,現已成爲著名的療養勝地。

沂蒙大地上多古樹名木。浮來山上的一棵銀杏樹,樹齡近4020_年,乃春秋時期魯國國君與莒子會盟處,有“天下第一銀杏樹”之稱。日照城北李家莊子的一棵大金桂樹,距今340餘年,被譽爲“北方桂花王”。日照、郯城、沂源等市縣的厚殼樹、雪蘿樹、五角楓樹、白果樹、黑彈樹等稀有古樹名木,樹齡均在320_年以上。平邑縣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

現存的沂蒙文物古蹟近千處。主要有古人類遺址、古文化遺址、古代建築、古代石刻、名人故居等。

蒙山導遊詞 篇5

現存的沂蒙文物古蹟近千處。主要有古人類遺址、古文化遺址、古代建築、古代石刻、名人故居等。

蒙山,古稱“東蒙”,又名“雲蒙”,是沂蒙山區最高大的山脈。它橫跨費縣、平邑、沂南、蒙陰四縣,東西長約150華里,南北寬30華里。蒙山有三主峯:東面海拔1001米的叫望海樓,舊稱東蒙;中間海拔1026米的叫掛心橛子,又叫雲蒙;最爲險峻的是西邊海拔1156米的龜蒙頂。

在龜蒙頂的南山根,有顓臾國遺址。據史書記載,周王封伏羲氏的後裔在此建國,負責祭禮蒙山,叫做顓臾,附屬於魯國。傳說顓臾王在蒙山下的萬壽宮舉行過祭禮蒙山的典禮,後來,人們就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廟宇,叫做謁蒙祠,這就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上所說的“蒙祠”。

從萬壽宮起步,穿過一片茂密的樹林,走約二里,有一小河,河上有斷橋,橋頭石碑上刻着“迎仙橋”三個大字,相傳朝氣隆皇帝就是跨過此橋登上龜蒙頂的。

從迎仙橋上行三裏到桃花峪。傳說戰國時代的軍事家孫臏就是在這裏跟鬼谷子學習軍事的,鬼谷子見孫臏爲人忠厚,辦事牢靠,曾讓他在此處看管過桃園。穿越桃花峪,過了紅門,就到了行宮。這裏避風向陽,幽靜雅緻。踏着石階,步上平臺,平臺上有行宮廟宇。出了行宮往上走,山勢越來越陡峭,使人一步三喘,名回馬嶺,因爲無論多矯健的馬,到此也必須折回。登上回馬嶺行不多遠,便聽得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只見前面一塊黑黝黝的巨石,象一隻張牙舞爪的怪獸擋住去路,這就是有名的黑風口。

在黑風口北望,通過一道山豁可看到下面的萬丈深谷。再向上經過小風門、大風門等隘口,腳下的山徑就完全掩蓋在松柏荒草之中了。撥開荒草,走出地形複雜的十八拐,令人豁然開朗的南天門便呈現在眼前。南天門上面的九龍宮觀音殿,是一幢五間房的石頭廟,石牆、石柱、石樑、石檁,連屋頂也是石板鋪的。

蒙山導遊詞 篇6

蒙山是沂蒙山的主體,綿延近百公里,羣峯嵯峨,重巒疊嶂,氣勢恢宏,主峯龜蒙頂海撥1156m爲山東第二高峯,被稱爲“岱宗之亞”。

蒙山是一座古老的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地學史書”,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它記錄了大地28億年以來的滄桑鉅變。28億年前,蒙山地區爲一個穩定的陸塊。距今28—27.5億年間,受大地裂谷作用形成面積廣泛的海盆,岩漿沿裂谷噴發噴溢並接受沉積,形成火山沉積岩系,這就是齊魯大地最爲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羣。之後的2.5億年間,蒙山地區經受兩期大規模岩漿侵入,“吞噬”了泰山岩羣,形成阜平期蒙山巖套、五臺期嶧山岩套花崗岩類;距今25—23億年間,蒙山地區又經受第三次大規模岩漿侵入,形成呂梁期傲徠山岩套二長花崗岩,交代或捕虜了泰山岩羣和前兩期岩漿岩。距今23—8億年間,蒙山陸塊經歷了構造運動的擠壓和小規模的岩漿活動,處於隆升剝蝕時期。8億年以來,蒙山地區又經歷了海進海退的變遷及陸相火山活動。直到距今3000萬年以來,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蒙山斷裂再次活動,蒙山主體不斷隆升剝蝕,終於雄踞齊魯大地。

在億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大自然的力量是人們難以想象的,它斷山裂海,造就了沂蒙山區異彩紛呈的地質遺蹟。

沿蒙山山脈廣泛分佈着三期大規模岩漿侵入活動形成的岩石:片麻狀英雲閃長巖、片麻狀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岩,共同構成了蒙山的主體。蒙山並由此成爲蒙山巖套的命名地,是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太古代TTG質花崗岩系出露最好的地區之一。形成於距今17—15億年間的中元古代四堡期牛嵐輝綠岩脈,命名地也在蒙山,是我國本期岩漿侵入最爲典型的地區。這裏有我國規模巨大的古構造帶,形成於距今26億年前後,經歷長期多次岩漿活動和構造擠壓作用,北西—南東方向延伸達上百公里,寬2到9公里。

沂沭斷裂帶及其東臨的中生代潛火山岩和侵入岩遺蹟,沿線的溫泉地熱遺蹟等,是研究華北板塊東南緣構造運動、板塊俯衝碰撞造山過程的重要證據。

莒南恐龍足跡化石形成於距今1.2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形態保存完好、數量衆多、種類齊全,爲世界少有、國內罕見。來這裏還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隕石,重達4噸,是研究天體演化不可多得的實證。

沂蒙山是一座富饒的山。蒙山金剛石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原生金剛石礦,其顆粒之大、品位之高,均居全國首位,蒙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鑽石之鄉。距今5到4.5億年間,蒙山地區沿近南北向斷裂帶有幔源岩漿侵入,形成金剛石礦母巖——常馬莊金伯利岩。1983年發現的“蒙山1號鑽石”,重達119.01克拉,是國內原生礦中最大的一顆鑽石。

沂蒙山鍾靈毓秀,自然風光壯美。千峯萬壑,林海花潮,奇嶂絕壁,山巒縹緲,泉飛瀑鳴,湖光灩瀲,兼北國山水之雄奇,繼江南水鄉之靈秀。

蒙山山體巍峨高聳,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形成的花崗岩奇峯隨處可觀,海拔高度多在500米之上。龜蒙頂、天蒙頂、雲蒙峯等山峯,溝谷深邃、山勢雄奇。鷹窩峯、刀山、大汪等懸崖絕壁,相對高差達百米以上。

馬鬐山是沂蒙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雲騰霧涌,羣巒疊翠,飛瀑高懸,俊秀挺拔,三面環水,水天一色。馬鬐山主體岩石爲中生代正長花崗岩類,由於斷裂活動形成峽谷及懸崖峭壁。山之雄,石之奇,峯之峭,景之秀,有四奇、四怪、四險、四秀之說。馬口石,高達百米,絕壁如削,巨石形如馬口仰天長嘯,山風吹過,巨石上茂密的蘆葦,迎風抖動,如列馬的鬃鬐,馬鬐山由此得名。

莒南天佛長=3800米,頭枕青山,腳抵明湖,神采奕奕,懾人心魄。天佛額頭飽滿方正,五官清晰,是由形成於九千萬年前的潛火山岩體,經長期風化侵蝕作用“雕琢”而成。

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各類象形石,怪石嶙峋,惟妙惟肖,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公園內,令人歎爲觀止。花崗岩崩塌和風化作用形成的指動石及石陣景觀,乃世界之稀有。古生代碳酸鹽巖地表岩溶形成的園林石,造型奇特、規模巨大,爲我國北方地區所罕見。

沂水地下溶洞羣,發育在距今億年間形成的新元古代土門羣藻灰巖,以及億年以來形成的古生代寒武系灰巖中。溶洞洞體規模之大,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之全、數量之多,地下暗河流量之大,在江北地區實屬罕見。

溪水淙淙,泉瀑轟鳴,沂蒙山水體景觀豐富多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清爽甜美的泉水由花崗岩裂隙水彙集而成,在林木草叢間迂迴流淌。碧水幽谷,顯示了高山林野的靈性和無限生機。因斷崖巖壁酷似中國版圖而得名的中國瀑布,水韻三疊,雨簾霧幕。三面羣山環峙的雲蒙湖,煙波浩渺,鷗翔魚躍,使人心曠神怡。馬鬐山下的天湖,水質純美甘冽,棲息着天鵝、大雁、鴛鴦、鸕鶿等珍貴鳥禽,是一個天然野生動物保護區。

沂蒙山是一座物華天寶的山,是植物的王國,動物的天堂,人類迴歸自然的勝地。這裏有植物餘種,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產地。有鳥類69種,陸棲獸類15種,蝴蝶及觀賞昆蟲40餘種,雀鷹、白頭鷂爲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來過蒙山的人,無不感嘆這裏清新宜人的大氣環境,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20萬個,蒙山被喻爲“天然氧吧、養生聖地、長壽搖籃”。蒙山腳下已建成開放的自然博物館,地質礦產、古生物化石收藏種類齊全,規模巨大,世界罕見。

這是一座名人輩出、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山。孔子著名弟子子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大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等均出生在這裏。沂蒙山是中華歷史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生活在這裏的先民們就創造着遠古文明。萬壽宮、白雲岩、明廣寺、臥佛寺等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佛、道寺觀。

蒙山爲歷代名人登臨勝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東山即指蒙山。李白、杜甫結伴登蒙山,留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不朽詩篇。蘇軾也曾來蒙山觀光並賦詩稱頌。康熙、乾隆二帝曾遊歷蒙山,留下了“奄有海邦爲魯鎮”,“敦俗戶多淳樸風”的讚頌。

這是一座英雄的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戰鬥工作過。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使華東戰局發生了根本變化,加快了全國大反攻的進程。樸實的沂蒙人民,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這裏是著名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著名電影《紅日》的誕生地。

沂蒙山美,美在山和水。天然的地質地貌,造就了沂蒙山綺麗無比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給沂蒙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古蹟和美好的傳說。

臨沂蒙山導遊詞3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西北、沂蒙山區腹地,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峯龜蒙頂海拔1156米,爲山東第二高峯,素稱“亞岱”,現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蒙山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是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一直爲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這裏留下了孔子、莊周、老萊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蘇軾、康熙、乾隆等帝王聖賢足跡。

1999年中科院在蒙山監測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個,居全國第一,被譽爲超潔淨地區。蒙山棧道、蒙山壽星、蒙山索橋等設施創下數項世界之最。

20__年蒙山評獲全國首座“中國生態名山”稱號,入選“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名錄”。20__年國土部推薦蒙山作爲世界地質公園20__候選單位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

蒙山,又名東山、東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亞”的稱號,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而聞名遐邇。

蒙山導遊詞 篇7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於94年12月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設立,95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5.5萬畝,自然資源豐富多采。擁有野生動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8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課堂”之稱。99年經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爲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爲北京地區195倍,居全國之首, 景區奇峯聳立,氣勢雄渾,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峯,三十六洞天”之勝景,尤以巍峨俊秀的山嶽景觀和原始森林風貌爲世人稱頌。她是道教文化的聖地,是鬼谷子王禪老祖修煉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魯”的記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蘇軾、公鼐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曾遊歷蒙山,留下千古絕唱。公園包括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峯、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開發出中國瀑布、雨王廟、大小云蒙峯、棲鳳山、邵家寨、等180餘個景點。四季景色:春季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秋季紅葉映照,冬季玉琢冰雕。

蒙山導遊詞 篇8

各人好!接待各人來惠臨沂蒙山,下面我來爲各人先容臨沂蒙山景緻!

山東臨沂蒙陰縣蒙山,古稱東蒙、東山,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156米,爲山東省第二岑嶺,素稱亞岱。蒙山國度叢林公園於94年12月被原國度林業部覈准設立,95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當局列爲省級風光勝景區,現爲國度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5.5萬畝,天然資源富厚多采。擁有野活躍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8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叢林包圍率達96%以上。有百里林海、自然教室之稱。99 年經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氛圍中負離子含量爲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爲北京地域195倍,居世界之首,爲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爲自然氧吧、超清潔地域、成爲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景區奇峯矗立,氣魄雄渾,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峯,三十六洞天之名勝,尤以巍峨俊秀的山嶽景觀和原始叢林風采爲衆人稱頌。她是玄門文化的聖地,是鬼谷子王禪老祖修煉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魯的記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蘇軾、公鼐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書生都曾遊歷蒙山,留下千古絕唱。公園包羅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峯、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開拓出中國瀑布、雨王廟、鉅細雲蒙峯、棲鳳山、邵家寨、等180餘個景點。四序景緻:春季林海花潮,夏日飛瀑流水,秋季紅葉映照,冬季玉琢冰雕。 蒙山旅遊交通便利,京滬高速、205國道、兗石公路、鐵路、沂蒙公路均經山腳穿越;基本辦法和處事辦法完整,吃、住、行、遊、娛、購要素俱全,爲旅客提供全方位優質處事。

蒙山導遊詞 篇9

今天是五?一節,微風輕拂,陽光明媚。我和爸爸高高興興地去雲蒙山遊玩。

雲蒙山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孫伯鎮境內,是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上植被豐富,清泉長流,是有名的“天然氧吧”。這可真是一個旅遊勝地,前來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山腳下搭起了高高的戲臺,臺下的廣場上人山人海,歡聲雷動,彩旗飄飄。八點剛過,泰安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急匆匆地走上戲臺,莊嚴宣佈:“中國第三屆雲蒙山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臺下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山東梆子劇團粉墨登場,表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有東北二人轉,東北大秧歌、趙本山和宋丹丹合說的相聲、小品……精彩的表演吸引着衆多的遊客,就連黃頭髮、高鼻樑、藍眼睛的老外也不停地豎起大拇指一個勁地說:“OK!”

隆重的歡迎儀式結束後,我們踏上了登山的旅程。穿過一座青石雕刻的雲蒙山巨大牌坊,我們開始爬山。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有頭髮花白、談笑風生的爺爺、奶奶,也有身強體壯、歡歌笑語的叔叔、阿姨,還有躺在光滑的石凳上游戲玩耍、天真可愛的娃娃們,真是一幅美妙無比的春景遊樂圖。越望上走,山路越來越窄,也越來越陡,我們的額頭上也掛滿了亮晶晶的汗珠。忽然,爸爸指着山路左邊大石上鐫刻的“風月無邊”告訴我:“人生如登山,只有肯登攀,無限風光才能盡收眼底。無限風光在險峯。”我讚許地點點頭,和爸爸繼續向上爬。

伴隨着枝頭鳥兒的歡唱,耳聽着山澗泉水的叮咚,我們來到了古寨門。站在古老的城門樓上,任涼風習習吹過面頰,聽松濤陣陣撞擊耳鼓,優美風光一覽無餘,真愜意啊!經過短暫的停留,我們進入了一大片茂密的叢林,披荊斬棘,繼續前進。猛然間,我的眼前一亮,原來前面光光的大石樑上銘刻着中國知名學者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北方植物王國”六個紅色大字,每個字足有一米多高,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發光。在光石樑的前面矗立着一個高高的大土堆,上面豎起一塊古老的青石碑。碑的正面刻着“齊軍師孫臏之墓”,背面的小字記載着這位軍事家的赫赫戰績。凝望着碑上班駁淋漓、殘缺不全的字跡,腦海裏浮現出這位“武聖”的悲壯經歷,憑弔齊長城、古兵營的歷史遺蹟,在場的人無不愴然淚下。

“看,那是什麼?”有人驚奇地喊道。循聲望去,左前方的石崖上刻着“血箭崖”三個大字。在崖頂上的石縫裏,生長着一株像人大腿一樣粗的萬年紫藤,盛開着紫紅色的花,特別鮮豔。崖下的導遊興致勃勃地介紹:“這片懸崖頂上生長的紫藤,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秋天,這兒的紫藤樹葉全都變成血紅色,把整個山崖都染紅了,當地的人們都叫它“血箭崖”。我爲紫藤頑強的生命力而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穿過密密的叢林,我們來到了青檀溝。站在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青檀樹下,讓春風輕吻我的臉頰,一路的煩躁和疲倦一掃而光。有一棵千年青檀非常惹人喜愛,上面系滿了人們祈福的紅絲帶,在微風中輕輕飛舞。我伸出雙臂想和這棵千年青檀來個熱烈的擁抱,結果怎麼也摟不過來。我遺憾地向它揮揮手,艱難地向山頂攀登。

又經過一番艱苦的跋涉,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我忍不住振臂高呼,聲音在崇山峻嶺間迴盪。極目遠眺,羣山連綿,江山如畫。那漫山遍野都是綠啊,綠得逼你的眼,綠得讓你感覺到生命的鮮活、春意的生機盎然。我完全陶醉在這如畫的風景中了。我愛美麗的雲蒙山,更愛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

蒙山導遊詞 篇10

平邑蒙山位於沂蒙山區,屬於臨沂市,海拔1100米,圖爲龜蒙頂,謝謝大家支持,

蒙山是我國4A級風景區,而且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有天然氧吧,九龍潭,等著名景點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其中平邑龜蒙景區爲625平方公里,主峯龜蒙頂海拔1156米,因其狀如神龜伏臥雲端而得名,爲山東第二高峯,被譽爲“岱宗之亞”,圍繞主峯60%的山峯均在平邑龜蒙景區,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東方養生長壽聖地、山東省十大最美的地方、十佳山嶽旅遊區和十佳自駕車旅遊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中的東山即指平邑龜蒙景區。

巍巍蒙山,氣勢磅礴,風光秀麗,集衆多名山優勢於一身,雄、奇、險、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峯,三十六洞天”之說,龜蒙景區以東魯在望、古道奇觀、玉泉枕流、鷹峯奇觀、一徑通天等十大景觀著稱。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來蒙山,百花盛開,彩蝶飛舞;盛夏之時,雲蒸霞蔚,瀑流懸空;金秋時節,紅葉如醉,碩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樹瓊枝,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不論何時登臨蒙山,都會讓人領略以清新、愜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閒適與曠達。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植被茂密。現有各類植物1200多種,古、珍、特樹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高達90%,1998年3月,經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測定,蒙山平邑龜蒙景區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爲220萬上/立方米,被譽爲“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場”,爲休閒、療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平邑縣委、縣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格局開發,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促銷,按照國家4A級旅遊區標準,累計投入2.2億元,用於完善蒙山景區水、電、路等服務配套設施和景點建設,建成了高218米、寬198米的標誌性景點----蒙山壽星,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蒙山旅遊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蒙山導遊詞 篇11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20公里處,始鑿於北齊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開鑿時間比四川樂山大佛早162年,可謂歷史久遠;蒙山大佛鑿刻時,“夜則以火照作,寒則以湯爲泥”,費時25載,佛像高63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10米,可謂規模宏偉,堪稱天下第一佛。

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便開始在此建立寺院。南北朝隋唐時期,淨土宗始祖曇鸞、高僧慧瓚、以及淨土宗開宗三祖師之一的道綽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在那很長一段時期,晉陽地區高僧雲集,是中國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則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在海外,特別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將蒙山大佛稱爲“交城蒙山大佛”,因爲位於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就是佛教淨土宗心目中公認的祖庭。其實,佛教淨土宗的早期道場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因爲年代久遠,纔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稱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誤說。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爲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

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東魏所建的大莊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名 “開化”,又稱“開化寺”,並依山鑿寺後大巖爲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大佛經過五個皇帝,歷時20xx年終於鑿成。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淨明”寺。傳說,隋末李淵做太原留守時,參拜蒙山大佛的當晚夢見“化佛滿空,毫光數丈”,以爲祥瑞,從而堅定了起兵反隋的決心。李淵當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複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攜皇后武則天巡幸幷州,瞻仰開化寺及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並令幷州官長“速莊嚴備飾聖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後,用了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特製袈裟兩件,派專使馳快馬飛送幷州,給大佛披上袈裟。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巖,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衆”,轟動天下。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大佛閣。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知遠留守晉陽,再次重修佛閣。這次重修的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於內,可見閣之大。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爲光鮮靈異!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倍受皇家關寵,僧衆喜愛,爲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着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後,終於在元朝之末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爲後人所知。顯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從此埋沒六百餘年。史籍中曾記載蒙山大佛便已 “蕩然無存”。

上世紀80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館工作的王劍霓參加地名普查時刻意尋找失蹤多年的大佛。王劍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戰時期山西佛教會會長,是山西佛協會創始人。王劍霓從小就從祖父那裏聽過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爲尋找蒙山大佛,王劍霓踏遍了整個晉源的西山地區,甚至差點失足掉落懸崖,終於在蒙山發現了五代後晉北平王劉知遠《重修蒙山開化莊嚴閣記》的殘碑。而他最終認定當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1983年,王劍霓在《地名知識》雜誌上發表文章《“晉陽西山大佛”遺蹟找到了》,引起了中國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轟動。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並通過各種渠道呼籲對大佛進行修復保護和開發。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蹟,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湮沒在塵土中的大佛端坐於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間。寬大的胸肩、修長的雙臂從兩側石崖中呼之欲出,殘破的半截佛身仍然傳達着令人震撼的莊嚴使命。

蒙山導遊詞 篇12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西北、沂蒙山區腹地,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峯龜蒙頂海拔1156米,爲山東第二高峯,素稱“亞岱”,現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蒙山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是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一直爲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這裏留下了孔子、莊周、老萊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蘇軾、康熙、乾隆等帝王聖賢足跡。

1999年中科院在蒙山監測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個,居全國第一,被譽爲超潔淨地區。蒙山棧道、蒙山壽星、蒙山索橋等設施創下數項世界之最。

20xx年蒙山評獲全國首座“中國生態名山”稱號,入選“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名錄”。20xx年國土部推薦蒙山作爲世界地質公園20xx年度候選單位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

蒙山,又名東山、東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亞”的稱號,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而聞名遐邇。

大凡山川的得名,多由來於本身的主要特徵,如東嶽泰山,古時作“大山”,“大”字讀“太”音,即大山的意思;西嶽華山,因其形似蓮花,華與花通;東北的長白山,因石色多白;新疆的火焰山,因石爲紅色;黃河因其水濁色黃;長江因其源遠流長等等。也有因歷史人物或物產得名的。或象形,或狀體,或表色,或傳史,莫不名實相符。那麼蒙山的“蒙”字,其確切的涵義是什麼呢?這在我國古典名著稱爲羣經之首的《易經》中可以找到答案。《易經》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體符號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徵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徵兇險,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釋蒙卦卦象和卦義的彖辭說:“山下有險,險而止,蒙。”“山下出泉,蒙。”對此,三國魏王弼註解說:“退則困險,進則閡(阻隔之意)山,不知所適,蒙之義也。”又說:“山下出泉,未知所適,蒙之象也。”再看蒙山的形勢,它綿亙於魯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陰、費縣、沂南等縣,層巒疊嶂,雲霧瀰漫,給人以深邃莫測、晦冥難辨之感;千峯聳峙,萬壑爭流,常陷人于山重水復、進退無路之境地。蒙山的形勢,不正是蒙卦卦象的標本嗎?反過來,蒙卦卦義也正是蒙山形勢的寫照。再者,上古時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圍着(《尚書·夏書》:“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當比以後的蒙山險惡得多。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連,形峻勢險,深邃莫測,使人迷茫之義,簡言之,蒙山即險峻莫測之山。

八卦符號“是先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抽象,是先人們關於自然界中各種認識對象其中包括事物發生發展規律的概括抽象”。(周山《易經新論》1992年遼寧出版社)八卦符號的抽象過程,戰國時期的學者有此描述:“古者包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後來重疊推演成六十四卦,其表現內容更爲豐富多彩。六十四卦卦名的產生也是先人望形生義,寓意於形,取諸自然的結果。由此推知,蒙卦或因蒙山而得名,蒙山則因蒙卦而名義得彰。

蒙山與蒙卦的關係,前人已經有所論及。光緒《費縣誌》載,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在蒙山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玉虛觀(今萬壽宮)石碑碑文《蒙山祈雨記》中,引道書《靈寶經》、《嶽瀆洞天圖》描述蒙山形勢說:“東蒙,靖廬福地,東浮雲氣口接於蓬萊,西根連於三宮空洞之天,南隸衡嶽爲佐命,北重艮坎爲蒙卦,中有靖廬仙宮,神仙僚佐萬衆,主校罪福生死之籍……”。這裏談到“北重艮坎爲蒙卦”,按文王后天八卦圖。坎代表北方,艮代表東北方,如果登上龜蒙頂,放眼向北及東北方望去,陵谷千重,一望無際,正是蒙卦卦象的實際反映。

其後,清乾隆皇帝在詩中也談到蒙山與蒙卦的關係。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視途中,有六次駐蹕於蒙山腳下,寫了多首詠蒙山的詩,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寫的《望蒙山雪色》:“崇巒積雪昔年同,聖祖巡蹤景仰中。奄有海邦爲魯鎮,果然山下出泉蒙。逢年民鮮飢寒色,敦俗戶多淳樸風。百歲熙和九州晏,自維奚以繼鴻功。”其中第四句,用“果然”二字肯定了蒙山真是像蒙卦彖辭說的那樣“山下出泉蒙”。

蒙山見於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書經》和《詩經》,《書·禹貢》載“淮沂其乂,蒙羽其藝”,意思是說淮沂二水經過大禹的治理,蒙山和羽山地區已能種植作物了。但據考據家考證,《書經》內容多系後人僞託,《禹貢》一篇也是後人追述之作,成書時間不能肯定。《詩經·魯頌·閟宮》有“奄有龜蒙,遂荒大東”的詩句。據袁梅《詩經譯註引言》,《詩》的創作年代基本在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閟宮》一詩是歌頌魯僖公(公元前659年~前627年)政績的,其創作時間當在公元前七世紀或者更晚一些。由此知道,蒙山之名見於《詩經》迄今至少已有2600多年了。

東蒙一名,見於《論語·季氏》孔子和學生冉有的一段對話:“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論語·邢疏》:“蒙山在東,故曰東蒙”。蒙山在東的“東”字,當指魯國國境的東部,魯國境內只有一個蒙山,且顓臾城就在蒙山腳下,毫無疑義,孔子說的東蒙,就是《詩經》上說的“蒙”,在“蒙”字上加一“東”字,意在指明其方位,因此說“東蒙”不過是當時的俗稱而已。

至於“東山”的稱呼。見諸《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記載。孟子說的這個東山指的是哪個山呢?據《孟子·孫奭疏》載:“孟子言孔子登魯國之東山而覽者大,故小其魯國,以魯國莫大於東山也。”這裏孫奭雖未明指“東山”即蒙山,但已圈定是魯國之東山,非他國之東山,進而推之,魯國東境有龜山和蒙山,但龜山高度面積與蒙山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聯繫孔子說的“東蒙”可以斷定孟子說的“東山”,即今臨沂市境內之蒙山,“東山”只是蒙山當時的俗稱而已。這猶如過去的城門,都有一個雅名。可是人們在交談中,往往不呼其名,而以“東門”、“西門”稱之,聽者不會誤解。蒙山西麓的人們,還經常以“東山”代稱蒙山,此種情況恐怕是古今相通的。楊伯峻《孟子譯註》(1960年中華書局版)註釋:“東出――當即蒙山,在今山東平邑縣北。”這是很有見地的。平邑縣境內有傳爲孔子登東山途中住過宿的“子宿村”,紀念孔子與老萊子門徒相迂的“迂聖橋”,以及龜蒙頂上“孔子小魯處”、“聖憩石”等遺蹟,可謂事出有據,不爲無因。

蒙山舊稱有七十二峯,三十六洞之勝景。有名的山頭就有1076座,他們的名號有的俗,有的雅;有的載入地方誌書,有的僅流傳於羣衆口碑。就其大者,俗分在東者稱東蒙,中間者稱雲蒙,在西者稱龜蒙。清《一統志》:“蒙山高峯數處,雲蒙,龜蒙,東蒙,其實一山,未嘗中斷。”由此得知,俗分的“龜蒙”、“東蒙”等,只是蒙山山脈某一山峯的稱呼。

蒙山導遊詞 篇13

各人好!接待各人來惠臨沂蒙山,下面我來爲各人先容臨沂蒙山景緻!

山東臨沂蒙陰縣蒙山,古稱“東蒙”、“東山”,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156米,爲山東省第二岑嶺,素稱“亞岱”。蒙山國度叢林公園於94年12月被原國度林業部覈准設立,95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當局列爲“省級風光勝景區”,現爲國度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5.5萬畝,天然資源富厚多采。擁有野活躍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8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叢林包圍率達96%以上。有“百里林海、自然教室”之稱。99 年經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氛圍中負離子含量爲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爲北京地域195倍,居世界之首,爲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爲“自然氧吧”、“超清潔地域”、成爲“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景區奇峯矗立,氣魄雄渾,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峯,三十六洞天”之名勝,尤以巍峨俊秀的山嶽景觀和原始叢林風采爲衆人稱頌。她是玄門文化的聖地,是鬼谷子王禪老祖修煉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魯”的記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蘇軾、公鼐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書生都曾遊歷蒙山,留下千古絕唱。公園包羅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峯、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開拓出中國瀑布、雨王廟、鉅細雲蒙峯、棲鳳山、邵家寨、等180餘個景點。四序景緻:春季林海花潮,夏日飛瀑流水,秋季紅葉映照,冬季玉琢冰雕。 蒙山旅遊交通便利,京滬高速、205國道、兗石公路、鐵路、沂蒙公路均經山腳穿越;基本辦法和處事辦法完整,吃、住、行、遊、娛、購要素俱全,爲旅客提供全方位優質處事。

蒙山導遊詞 篇14

具有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於 四川省的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那如果問你,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稱的佛像在哪裏,恐怕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這尊佛像位於 山西省 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爲蒙山大佛(也叫 西山大佛),它雖然比四川樂山大佛矮8米,但建造時間卻早了162年,建成於北齊時的公元551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455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露天 摩崖石刻大佛。

歷經五代皇帝建成大佛

公元551年,歷史上有個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 河南 安陽市北當時叫做鄴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還把當時的 晉陽城作爲別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市 晉源鎮 古城營村。高洋爲人驕傲、奢侈,大修宮苑,把遠離鄴城的晉陽城修得富麗堂皇,而且在西山的開化寺後,依山開鑿一尊大佛像。他徵集天下的農夫,動工開鑿大佛,日夜不休息。晚上的時候,就拿油燈照明,整個山上,有萬盞油燈被點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晉陽宮。到了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燒開水來和泥,大規模地動工,讓老百姓的生活窮困不堪,死傷無數。高洋死後,他的兒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577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孫高緯執政時,大佛才得以完成。

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 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 建始成。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餘年,緯時造成”。

蒙山導遊詞 篇15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自1993年開發以來,先後投資近十億元,本着先保護後開發,邊保護邊開發的原則,憑藉典型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資源,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青年文明號等近百項行業認證和榮譽稱號,現已成爲沂蒙山旅遊的核心主景區,沂蒙山區好風光的典型代表。沂蒙山旅遊區雲蒙景區總面積5.5萬畝,自然資源豐富多彩。

擁有野生動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6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課堂"之稱。1999年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爲北京地區的195倍,居全國之首,爲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爲“天然氧吧”、"超潔淨地區",成爲"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蒙山豐富的自然資源,蘊育了渾厚的文化內涵,曾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駐留蒙山,吟誦蒙山。

孔子"登東山(蒙山,古時稱東山、東蒙)而小魯",李白、杜甫同遊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等佳句,蘇軾遊蒙山詩曰:“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雲蒙漏澤春”;明代文字家公鼐作<<蒙山賦>>誦嘆蒙山;還有民間典故、流傳不勝枚舉,秦磚漢瓦、古剎廟宇、碑碣石刻等遺存悠悠林立。

沂蒙山旅遊區雲蒙景區以自然資源爲依託,以生態旅遊爲主題,逐步開發爲全省乃至全國休閒度假、健身康體綠色旅遊勝地。景區累計投資3.2億元,開發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 景點。景區道路總長40餘公里,形成了三縱二橫的循環線路,建設公路10公里,石質臺階路320xx多級,木質步遊道3990米(已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爲天下第一步道),建在了20xx0平方米的停車場,配備了20部觀光旅遊車,建設了長1200米的客運索道。

景區建有三星級賓館2處,建設了旅遊購物市場,開發了鹿苑、藥園、鳥園、竹園、花園、大型石質牌樓等新景點,配套了森林沖鋒車、森林漂流、森林索道、採摘園、藥園、雨王廟、金剛門廣場等民俗風情娛樂項目,完善了通訊、衛生、安全等設施。景區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全方位爲遊客提供優質服務。

蒙山導遊詞 篇16

山東臨沂蒙陰縣蒙山,古稱“東蒙”、“東山”,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156米,爲山東省第二高峯,素稱“亞岱”。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於94年12月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設立,95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5.5萬畝,自然資源豐富多采。擁有野生動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8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課堂”之稱。99 年經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爲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爲北京地區195倍,居全國之首,爲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爲“天然氧吧”、“超潔淨地區”、成爲“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景區奇峯聳立,氣勢雄渾,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峯,三十六洞天”之勝景,尤以巍峨俊秀的山嶽景觀和原始森林風貌爲世人稱頌。她是道教文化的聖地,薯穀子王禪老祖修煉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魯”的記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蘇軾、公鼐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曾遊歷蒙山,留下千古絕唱。公園包括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峯、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開發出中國瀑布、雨王廟、大小云蒙峯、棲鳳山、邵家寨、等180餘個景點。四季景色:春季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秋季紅葉映照,冬季玉琢冰雕。 蒙山旅遊交通便利,京滬高速、205國道、兗石公路、鐵路、沂蒙公路均經山腳穿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備,吃、住、行、遊、娛、購要素俱全,爲遊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蒙山導遊詞 篇17

“人人都說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風光”,蒙山自然、人文景觀數不勝數。在這裏,我給大家簡要介紹幾個蒙山極具特色的代表景點:

1、顓臾古國 顓臾國都城舊址位於萬壽宮古建築羣正南4公里,城牆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顓臾是夏商方國,傳爲太昊後裔,西周初年建顓臾國,附庸於魯國,代表周天子主祭蒙山,要比秦始皇泰山封禪至少早820xx年。

2、萬壽宮 原名古蒙祠,宋代改爲道觀,名玉虛觀、顓臾王廟,後易名萬壽宮。明朝詩人王世貞寫詩稱讚萬壽宮:“霞矗黃金界,虹飛白玉橋”。清康熙年間萬壽宮達到鼎盛時期,道衆達300多人,說明在當時萬壽宮在全國道教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壽星巨雕 位於蒙山主峯龜蒙頂西北,是蒙山作爲東方養生長壽聖地的標誌性景點。壽星巨雕依花崗岩山體雕刻而成,高218米,寬200米,是樂山大佛的3倍。20xx年,壽星巨雕作爲世界上現有的最大山體雕刻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4、沂蒙山天然氧吧 位於蒙山中路與東路交匯處,下方峽谷長10餘公里,縱貫蒙山核心,該峽谷林木茂盛,棧壁險絕,空氣清新,吐吶風雲,雲氣自谷底而出,慢慢升騰,到達此處。據1998年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測定,該處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20萬個單位,是北京生態中心的176倍,是大氣平均值的4400倍,爲全國之最,因此蒙山很早就被譽爲“天然氧吧”、“森林浴場”、“超潔淨地區”,是人們健體、療養、養生的最佳去處。

5、鷹窩峯 位於蒙山步遊中路,於深壑峽谷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因只有蒼鷹飛臨其上築巢,無人能登攀,而得名“鷹窩峯”。該峯絕壁如削,峻巖森森;峯頂蒼松如蓋,峭壁之鬆千姿百態,或樹冠扁平開張,或枝幹旁倚斜出,繞有情趣。整個山峯宛如一個巨大的盆景,令人歎爲觀止。每當夕陽西下,雲歸鳥還,奇峯與落日相應生輝,斑斕瑰麗,形成了“暮色蒼茫千嶂暗,萬山叢中一片霞”的奇絕景觀,實乃山水畫屏,人間奇觀。固此自古就有“不到鷹窩峯,枉爲蒙山行”之說。

6、偉人峯 自主峯龜蒙頂向西北舉目遠眺,林海環抱之中有一崮,宛若一巨人仰臥,眉目清晰,神態安詳。其形態與一代偉人毛澤東極爲神似,其上松林恰好一面黨旗覆蓋,黨徽栩栩如生。更爲奇巧的是該石崮腳下有一村莊名“毛家崮”,全村村民均爲“毛”姓後代,幾百年來一脈相承。無數的巧合堆積成曠世奇觀,見者無不稱絕,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連北京毛主席紀念堂,主要負責人見此都稱之形神俱兼,非常逼真。

7、蒙山主峯龜蒙頂 龜蒙頂爲蒙山主峯,海拔1156米,是山東省第二高峯。峯體呈穹隆形,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伏臥於雲端天際而得名。《孟子》中記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東山”即指蒙山。一年四季登上蒙頂,會在你眼前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如蒙頂日出、蒙山雲海、蒙頂佛光、蒙頂霧鬆等奇妙景觀,特別是秋季天高雲淡之時,登上龜蒙頂,“風在身邊走,雲從足下生”,給人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山下美景,盡收眼底。

8、福壽康寧寶鼎 位於蒙山文化廣場中心,整個寶鼎採用純天然青石製作。鼎高9.99米,直徑6.19米,周身鐫有“福、壽、康、寧”四個大字和999個壽字,重606噸,是目前我國最大、最高的的石制盛鼎。寶鼎與蒙山壽星遙相呼應,其主題象徵着中華民族國運昌盛,中國人民萬壽無疆,蒙山旅遊事業蒸蒸日上。

除以上主要景點外,羣龜探海、百壽摩崖石刻、蒙山文化廣場、翠竹園、九龍潭、白雲岩道士林、高山溼地景觀、讀景壁、攬勝亭、蒙山吊索橋、瞻魯臺等景點60餘處都各具特色,觀後回味無窮。

遊客雲集“天然福地”蒙山,見識蒙山壽星的真容,探尋養生祕訣,是蒙山龜蒙景區的主打品牌。今年我們推出了“祝壽之旅”、“吃長壽宴”兩個特色旅遊項目。在蒙山壽星懷抱之中的拜壽臺舉行“祝壽儀式”,其中包括了“祈壽、頌壽、拜壽、祝壽、贈壽”五項內容,寓意“祈福增壽”,滿足遊客祝壽到蒙山,一生保平安。

目前,平邑蒙山風景旅遊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齊備,吃、住、行、遊、購、娛要素俱全。景區內現有星級以上賓館3家,距日東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另外今年我們投資建設了三處新景點:一是萬壽宮古建築羣已全面竣工,向遊人開放。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佔地300畝,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包括玉皇殿、三清殿、鐘鼓樓、宮門、配殿、重陽閣、素膳堂等設施,是江北最大的道觀。二是沂蒙山拓展培訓基地.位於蒙山景區翠竹園西,是山東省建設最爲標準、配備最爲齊全的拓展訓練基地。佔地40餘畝,總投資260萬元,主要包括:高空抓槓、高空斷橋、巨人梯等高空項目及信任背摔、齊心協力、攀巖、cs野戰等場地項目。歡迎各地遊人來此體驗。三是蒙山森林漂流。位於龜蒙景區九龍潭至勝景坊之間,路線長度3000餘米,總投資600萬元,是目前山東最長的森林漂流。漂流路線沿途景觀多變,時而在森林中迂迴,時而在水旁嬉戲,讓遊客盡情享受漂流帶來的樂趣。景區內遊客參與性項目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爲快速提升景區綜合接待設施建設和綜合服務水平,蒙山龜蒙景區計劃明年初開工建設遊客中心、蒙山生態園及蒙陽社區沿街開發工程。其中:遊客中心建設總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是按照國家旅遊局5A景區標準建設的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大型遊客服務設施;蒙山生態園總投資3000萬元,是集餐飲、住宿於一體,帶有沂蒙風情的大型旅遊接待設施,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擁有牀位280張,可同時容納3000人就餐;蒙陽社區沿街開發建設工程,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在蒙陽社區主要道路兩側,建設綜合商業服務設施,造型古樸,與周邊環境融爲一體。該商業街經營以蒙山景區居民爲經營主體,是蒙山龜蒙景區以服務旅遊爲中心,進行農村產業調整的有力舉措。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蒙山旅遊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你們的關心、支持和厚愛,我們真誠地希望蒙山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憶,並通過你們使更多的人瞭解蒙山,走進蒙山,品味蒙山風情,感受紅色沂蒙。同時,不斷增近我們旅遊界朋友的相互瞭解和友誼,進一步推動雙方旅遊事業的友好合作和共同發展,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創旅遊事業輝煌的明天。

蒙山導遊詞 篇18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做下自我介紹。我叫__,歡迎來美麗的沂蒙山區。

我們沂蒙人民向來十分好客。初次見面沒有什麼好送給大家的,那就送給大家我們最喜歡的《沂蒙山小調》,希望能給帶走大家旅途的疲勞,讓大家有一個愉快的心情開始我們沂蒙山之旅 (唱歌)。

在沒有到達我們第一個景點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臨沂及其主要的旅遊景點。臨沂市旅遊局根據各個景區不同的特點把其分爲四大類,用16各字概括就是“紅色風情、綠色沂蒙、文韜武略、地質奇觀。”

先說“紅色沂蒙”.大家都知道,沂蒙山區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元帥帶領八路軍東進山東,轉戰沂蒙。開闢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臨沂由此有了“華東小延安”之稱,“沂蒙紅嫂”故事家喻戶曉;解放戰爭時期,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在這裏打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不僅僅體現粟裕大將傑出的才能,更體現出老區人民對親人子弟兵無私的愛。“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線的故事在沂蒙大地代代相傳。

再說,“綠色風情”。“八百里沂蒙風光秀麗五百里沂河景色宜人”蒙山是山東省第二高峯,因森林覆蓋率極高。因而有天然氧吧之稱。沂蒙山區“三十六主峯,七十二崮”,以紀王崮爲依託的“天上王城”景區,充分體現了“崮”這種沂蒙山特有地形的風貌。山是臨沂的脊樑,而水則是臨沂的血脈。沂河支流汶河上的汶河漂流景區讓您充分體驗親水樂趣。雪山彩虹谷中“晴天見彩虹”滑草、讓您彷彿又回到童年!

“文韜武略”裏的景區主要體現了臨沂深厚的文化底蘊。臨沂是書聖王羲之、智聖諸葛亮、算聖劉洪以及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在王羲之故里您能體會到書聖著作《蘭亭序》帶給您的震撼。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出土的《孫子兵法》和《孫子兵法》讓世界知道孫子和孫臏不是同一個人,成爲新中國的十大考古發現。每年舉辦的“書聖文化”節已經成爲臨沂市民的一道文化大餐。

最後說“地質奇觀’’。爲而引起這股熱潮的正是以“地下大峽谷、地下畫廊、地下螢光湖”等衆多卡斯特溶洞景觀羣。所謂,“地質奇觀”正是這些鬼穀神功的大自然傑作。“地下大峽谷”的地下暗河漂流,地下畫廊的精美鐘乳石,地下螢光湖閃爍的點點螢光,一樣的喀斯特地貌,不一樣的特色風味。地下奇觀只有當您親身走入其中,才能體味其中樂趣。大家好,歡迎來美麗的沂蒙山區旅遊。首先請允許我做下自我介紹。我是臨沂國旅的一名專職導遊員我姓00,名00.我代表1000多萬臨沂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並代表臨沂國旅及本人感謝大家選擇臨沂國旅作爲您沂蒙之旅的服務對象。

我們沂蒙人民向來十分好客。初次見面沒有什麼好送給大家的,那就送給大家我們最喜歡的《沂蒙山小調》,希望能給帶走大家旅途的疲勞,讓大家有一個愉快的心情開始我們沂蒙山之旅(唱歌)。

蒙山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光臨國家AAAA級景區雲夢山。我是景區講解員小鶴,衷心的祝願您能夠在我的講解中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同時,講解過程中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或者不滿意的地方,歡迎多提寶貴建議。

大家擡頭看,“雲夢山”三個大字,是由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老先生1998年遊覽過雲夢山之後留下的墨寶。請大家隨我來。

“軍”字在大篆中是“馬拉戰車”的形符,軍壇雕塑的寓意就是“軍”。它是雲夢山的的象徵性標誌之一。但爲什麼這麼說呢?

一直以來,雲夢山被譽爲“中華第一古軍校”,因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裏隱居着一位匡世奇才鬼谷子,鬼谷子晚年曾經在此隱居,著書立說,寫出了《鬼谷子》兵書十四篇,並且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將相之才,像我們所熟悉的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龐涓,縱橫家蘇秦、張儀,外交家毛遂,仙道家茅蒙等等也都是出自鬼谷門下,所以雲夢山也被後人譽爲是“中華第一古軍校”。

史料上記載,鬼谷子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同時在數學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大家擡頭向左側看,山壁上所刻的就是鬼谷先生留下的一道算術題《鬼谷算》:“今有物,不知數,三三數之勝二,五五數之勝三,七七數之勝二,問物幾何?”左邊則是明代萬曆年間數學家程大位以一首詩的形式對這道題的解答,“賓渠”是程大位的號。“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這一問一答,可謂珠聯璧合,妙趣橫生,大家不妨動動腦筋,看看這個數到底是多少。

接下來,再向大家介紹一下雲夢山的概況。雲夢山,又名青巖山,位於淇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東麓,這裏山勢險峻,氣象萬千,雲蒸霞蔚,素有“雲夢仙境”之稱,景區遊覽面積26平方公里,主要分爲主景區戰國軍庠、五里鬼谷、山頂草原三部分,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主景區,遊覽時間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雲夢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所軍政學校--戰國軍庠所在地。曠世奇人、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是戰國時期衛國(淇縣)人,原名叫“王蟬”,取“王”姓是隨母親王霞瑞的姓氏,叫“蟬”,是因爲他在夏天蟬鳴季節出生,但後有“禪宗”之說,所以世人也稱其爲“王禪”;得號“鬼谷子”,是因爲他出生於雲夢山五里鬼谷,“鬼谷”是地名,“子”字則是後人爲了表示對他的敬意,像“孔子、孟子”一樣後來加上的後綴。鬼谷子在這裏寫出了一部曠世奇書《鬼谷子》,其思想體系以實用主義爲核心,採諸家學派而形成,不象諸子百家那樣具有獨創性,但卻包容了軍事學、外交學、語言學、運籌學等方面的內容。戰國時期,雖戰事頻繁,但文化市場繁榮昌盛,諸子百家在此時百花齊放、各抒已見,鬼谷子----王禪的縱橫術在戰國時期這一特殊的歷史環境中,也得到了發揚和光大。可隨着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之後,漢武帝時期經學家董促舒提出過“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國歷史上,雖又曾經有過幾次文化的融化,但鬼谷文化以無助於教化而被儒家所排斥,以嚮慕勢利而被道家所鄙視,以利口亂法而被法家所棄絕。就是因爲這一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鬼谷文化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優秀而又寶貴的一部分,但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卻沒有得到發揚和繼承,直至現在改革開放之後,鬼谷文化大放異彩,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國際社會中得到極度的推崇。自魏晉以來,文人墨客也紛紛慕名前來,憑弔遊覽,唐代甄濟、柳宗元,明代的于謙、孫徵蘭、李東陽都曾到此遊覽,並留下了華美的詩篇和墨寶。1984年,淇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保護、開發雲夢山,景區的面貌也日新月異。尤其是1994年10月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將軍任名譽會長的全國首屆鬼谷子學術研討會在這裏召開後,許多知名人士紛紛前來觀光遊覽。我們看到左側崖壁上刻的“雲夢鬼谷,中華瑰寶”八個字就是李德生將軍留下的墨寶。“威靈顯應”這四大字是明代萬曆年間竇文留下的。

爲更好地弘揚鬼谷文化,加大對雲夢山的宣傳,20__年拍攝了十六集電視連續劇《鬼谷子》,右側就是其部分劇照,電視劇的外景全部是在淇縣境內拍攝的,該劇以戰國七雄爲歷史背景,展現了鬼谷子精彩傳奇的一生。

鬼谷子在這裏培養出來了一大批將相之才,真可謂“英雄出少林,將相出雲夢”,左前方我們特塑“將壇”以此來紀念鬼谷先生。

繼續前邊請,我們看到這座城堡式的建築叫“映瑞門”,上面刻有“迎霞聚瑞”四個字,暗嵌着鬼谷子母親“王霞瑞”的名字。在映瑞門上有一幅對聯“九霄雲夢遍山映瑞呈祥,千里太行獨此處臥虎藏龍。”雲夢山是九龍聚匯的地方,是藏龍臥虎之地,大家請隨我一同到這裏邊看看到底藏的是什麼龍,臥的是什麼虎。

看到這一雕塑,是鬼谷子騎青牛像。我們看到這個水池叫映瑞池,又叫“井中洞天”。相傳,此井是鬼谷子爲懷念其母而鑿,所以叫鬼谷井。鬼谷子遵照母親去逝前的囑咐,率弟子在此整整挖了也九九八十一天,挖成了這口井。他當時每天都來此打水,井水中果然能映出母親容顏,並且是“朝觀母親十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天長日久,鬼谷子還發現了另一個奧祕,根據井水的升降,可以洞察天氣的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叫“水底洞天”。後人也稱這口井爲“轉運井”。說如果運氣不好,可以繞着此井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把運氣轉過來,運氣好的越轉越好。我們下山的時候也可以入鄉隨俗,轉轉轉運井,把好運帶回去。

從這裏拾級而上,在此也祝大家步步登高。臺階比較陡,請注意安全。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景區的中心廣場,以廣場爲界,主景區分爲南山和北山,南山是中華第一古軍校--戰國軍庠的遺址,北山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上聖廟。我們大家先到古軍校內去拜拜老校長鬼谷先生。

在拜鬼谷先生之前,我們先看看他的幾個弟子,這裏是蘇秦洞,此洞爲一天然洞窟。蘇秦當年隨鬼谷子學習縱橫術時住在這裏,也可以說是他的單身宿舍。蘇秦,戰國時洛陽人,曾拜鬼谷先生爲師,倡導合縱之術,主張聯合六國即齊、楚、燕、趙、魏、韓一起來抗秦,並身偑六國相印,顯赫一時。史料上記載,蘇秦出生於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從這裏學滿畢業之後他首先來到了秦國,想謀求個一官半職,但秦王沒有給他發展的機會,一身落魄的蘇秦回到家鄉,但“妻不以其爲夫、嫂不以其爲叔、母不以其爲子”,可以說倍受奚落,但蘇秦並沒有因此而頹廢,他反而發奮圖強,拿出鬼谷子臨下山時送給他的《陰符》一書刻苦攻讀,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骨,我們所熟悉的“頭懸樑,錐刺骨”,其中“錐刺骨”描述的就是蘇秦。

接下來我們要去拜訪的是蘇秦的鄰居茅蒙,據史料記載,茅蒙生於戰國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因爲當時諸候爭霸,戰禍連綿,出於對世道的不滿,所以隱居雲夢山隨鬼谷子學習養生之術。所以在歷史上關於茅蒙的記載並不是很多。拜過茅蒙之後,我們再去看看蘇秦的老對手張儀。

張儀,戰國時魏人,曾爲秦相數年,他雖和蘇秦一塊兒拜鬼谷子爲師,但他專攻連橫術,倡導“事一強而攻衆弱”,蘇秦主張把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而張儀主張採用“遠交近攻”戰略,逐步瓦解六國的合縱盟約,而最後事實證明,張儀計高一籌,戰勝了蘇秦,爲後來秦國統一六國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戰國軍校”四個字是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拿相機的朋友可以在此照像留影。

好,大家隨我一同到上邊看看鬼谷先生的關門弟子毛遂。這就是毛遂洞,是一天然洞窟,約20平方米,洞頂由鐘乳石構成。毛遂,河南原陽人,有膽略,善言辯,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看到門口這幅對聯“活人妙術千秋重,濟世靈丹萬古揚”是明代留下來的,是後人對毛遂濟世救人的功德的高度讚揚。“毛遂自薦”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當時是趙孝成王九年,秦攻趙都邯鄲,平原君受命向楚國求援,約文武兼備者二十人同往。已經有十九人,還有一個人未定,毛遂自己推薦自己,願與平原君一道同往,平原君與楚王談論半日不決,毛遂按劍而上,直陳利害,終於說服楚王出兵救趙。後來平原君稱讚毛遂:“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師。”毛遂他爲什麼會住在這兒?我們轉過身來看對面的山洞,那是龐涓洞,(手勢),說到這兒,各位可能會想,爲什麼鬼谷子的衆多弟子都住在南山,唯獨龐涓住在北山,而且又是一個不顯眼的地方呢?各位都知道龐涓心胸狹窄,嫉妒孫臏的才能,處以臏刑加害孫臏,後被孫臏用計射死在馬陵道。傳說龐涓死後陰魂不散,跑回雲夢山,鬼谷子惡其爲人,不讓他進住南山,礙於他苦苦哀求,就說你到北山去和衆神仙一起享受人間煙火吧。於是龐涓就選擇在這裏居住,而毛遂洞與龐涓洞遙遙相對,據說是鬼谷子特意安排毛遂住在這裏晝夜監視龐涓的行蹤的。不過很顯然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事實上現在人們研究鬼谷文化,也是綜合了歷史、宗教和傳說三個方面的。

雲夢山現在被軍事科學院指定爲“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看對面的題詞,“神人斯在”就是原軍科院副院長戴怡芳題寫的。“聽濤”二字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劉炳森留下的墨寶。大家可以看到右側山谷有水流的痕跡,每年七八月份,水簾洞裏涌出的水,在這個地方會形成一道瀑布,我們從這經過的時候也可以來到水濤的 聲音。

繼續上邊請。看,這就是鬼谷祠牌坊,“鬼谷祠”三個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書寫的。“鬼谷三卷隱匡天下,兵家七國纔出一門”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張重梅先生書寫的,講述了鬼谷子及其弟子在七國爭雄的年代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諸多歷史奇聞。中間的對聯“志匡天下創序育人功垂萬世,心懷國是著書立說名播千秋”是由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周鴻俊先生書寫的。我們再到背面看看,中間這副對聯“數學、兵學、遊學、出世學、學之不盡,軍戰、心戰、謀戰、縱橫戰、戰之必勝”,也是由張海先生書寫的,是對鬼谷子學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讚揚。

在鬼谷祠旁邊,有一青牛洞,這是當年鬼谷子飼養青牛的地方。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淇縣風光展廳,裏面共有照片56幅,是系統介紹我縣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家可隨意看一下。

(手勢往上指)各位看到的高高的塑像就是鬼谷先生,好,讓我們到上面拜訪一下這位曠世奇人,上去時大家可留心查一下這裏的臺階,共有3層26步,是後人爲紀念鬼谷先生在農曆3月26日仙逝而特意設計修建的。上來之後,看到這幅對聯“出水簾跨扶青牛,執柺杖駕起祥雲”是明代留下來的。現在已經被載入了《中國楹聯大觀》,“威鎮山東”則是說鬼谷子和他最得意的弟子孫臏在太行山以東這一帶地區威望極高,可以氣鎮風雲。

看到這一尊高3.5米的塑像,就是鬼谷子王禪,他一手握竹簡,一手放背後,好像還在爲衆弟子授書講課,兩側的對聯“心向鬼谷通臆測權謀解世上情故,身居雲夢精揣摩術數曉天下事緣”說的是鬼谷先生雖然深居雲夢山,但由於他精通揣摩、術數、臆測、權謀之道,所以依然能夠通曉天下大事,瞭解世上情緣,這幅對聯是對鬼谷子才智的高度讚譽。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就是古軍校的自然大教室--水簾洞。在水簾洞口有明代留下來的一首詩:《詣水簾洞有感》。內容是:天開玄竅授名賢,地涌靈泉在裏邊,萬古水甘簾不卷,有誰讀易絕韋編。意思是說,大自然形成了如此神奇玄妙的鬼谷洞,讓鬼谷子在這裏教出了一大批高徒。洞裏邊的泉水香甜爽口常年流淌,山頂上流下的水像簾子一樣懸掛在洞口,當今世上又有誰能比得上鬼谷先生這樣高深莫測的學問呢?這是明代竇文書寫的。我們看“水簾洞”三個大字,右邊的六個小字“鬼谷先生隱處”,也竇文寫的。(水簾洞口)我們看到的這些碑文都是元、明、清留下來的摩崖石刻,在20__年6月份,這方摩崖石刻還被國務院公佈爲了“國家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都是無價之寶。大家看這兩首詩,是明代御史孫徵蘭留下來的:《仙洞偶筆》,“盤古誰施開混針,斜穿山腹作仙心。我來洞代仙開口,心似山空古在今。”第二首“洞爲仙人萬古留,泉滃仙髓帶雲流,乘雲願灑泉爲雨,飛潤閆浮四百州。”這兩首詩是讚美鬼谷洞的。接下來我們看的這塊石碑是目前雲夢山保存最古老的碑,刻於大元大德三年,由曾任翰林學士、中奉大夫也就是負責爲皇帝起草詔書、負責編撰國史的王惲書寫的。王惲在遊覽了雲夢山後還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徘徊讀盡摩崖記,卻笑無能繼後蹤。”一方面說明當時雲夢山的碑刻、摩崖非常多,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對鬼谷子的敬仰。這塊碑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下邊這個贔屓了。傳說贔屓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贔屓也是龍的一種,它長有龜殼、龍頭、膺爪、兔尾。但你仔細觀察雲夢山的贔屓,卻可以發現,它是與衆不同的。爲什麼呢?順着龍頭指向的地方,裏面是教室,當年鬼谷先生講課有聲有色,非常精彩,贔屓頭向裏歪,也聽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日久天長,就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古軍校最專心的旁聽生了。另外它還相當於路標,爲大家指路呢,裏邊請吧。大家再看這一塊碑,是大明嘉靖四十六年留下的。上有這樣一句話:“雖齊魯燕趙三晉之民(這三個地方分別指山東、河北、山西),慕其威靈,躋躋蹌蹌伏首於祠下者,日以萬計”。這個“祠”就是“鬼谷祠”,這句話說明了當時雲夢山在周圍省份的影響之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