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字的導遊詞(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4W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

尊敬的各位遊客:

二百字的導遊詞(精選15篇)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莊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莊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莊之行的地接導遊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着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經驗,由他爲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爲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莊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臺兒莊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莊的基本情況。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溼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爲“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臺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莊”。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澱,又爲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臺兒莊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爲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說,“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臺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裏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所以,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說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臺兒莊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繫,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臺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后宮、翠屏學館、臺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爲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爲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爲“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爲臺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爲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爲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爲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爲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爲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臺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臺兒莊,看到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裏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爲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爲臺兒莊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爲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爲“可意樓”,通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爲“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是廣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爲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臺兒莊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臺兒莊,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爲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爲臺兒莊之最。臺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爲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爲“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xx年來未曾斷流。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爲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爲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爲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爲見證“活着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爲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爲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爲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衆的慈善之情,稱其爲“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爲魯南風格的民居,是臺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爲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稅務官。陳家在臺兒莊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爲運河稅史館。

這座建築爲臺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臺莊驛爲水驛,是伴隨着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臺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臺兒莊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爲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爲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爲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爲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爲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爲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臺兒莊,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爲各路商賈辦理匯兌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臺兒莊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爲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鑑、戥(deng)秤、稅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臺兒莊商貿文化,講述臺兒莊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臺兒莊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巖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爲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臺參將趙登高陪同他遊覽了臺兒莊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說:“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說:“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說法啊?”

女子脫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說:“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爲“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爲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臺兒莊商運興盛來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爲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爲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爲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爲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臺兒莊大戰勝利後,更名爲文匯酒樓,現爲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製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隻野獸,大草原要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精通漢、滿、達斡爾語言,並懂得俄、英、日、蒙古文,潛心研究蒙古和達斡爾族歷史的蒙古人阿勒坦噶塔,在其所著的《達斡爾蒙古考》載道:“餐品至尊,未有過於烏查(烤全羊)者”。烤全羊蒙語稱“昭木”,據史料記載,它是成吉思汗最喜愛吃的一道宮廷名菜,也是元朝宮廷御宴“詐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宮貴族,犒賞凱旋將士的頂級大餐。

內蒙烤全羊,以前只供蒙古貴族享用,是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餚,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如今,隨着旅遊業、交通業、商業的發展,人們的交往更加便捷,烤全羊已成爲內蒙人民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已成爲內蒙古草原飲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絢爛的明珠。

內蒙烤全羊外焦裏嫩,皮脆肉滑,色澤金黃,鮮香異常,吃起來肥而不膩,穌脆香美,與平時吃到的本地羊肉有很大的不同。內蒙古自治區山脈蜿蜒數千裏,河流湖泊星羅棋佈,有著名的沙漠旅遊風景和平原美景。到內蒙古旅遊的人們不僅隨處可以欣賞到如畫的美景,感受少數民族不一樣的風情,更可以隨處品嚐到當地特色的美食。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內蒙烤全羊。內蒙古有廣闊的草原,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聞名於世,赤峯市(原昭烏達盟)、通遼市(原哲裏木盟)、興安盟等,都是盛產優質羔羊肉的產地。

烤全羊要選擇膘肥體壯的1~2週歲左右的綿羊作原料,製作出來的烤全羊是公認的味道最美的,肉不僅嫩而且營養價值高,嚼在嘴裏滿口香,用較老的羊做材料是不適合的。近些年來,內蒙推行小尾寒羊與大尾羊(烏珠穆沁大尾羊、阿勒泰大尾羊)進行雜交,肉質肥瘦適宜(小尾寒羊肉質瘦,大尾羊肉質肥,雜交後肥瘦合適),是製作烤羊肉的好原料。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3

1、中國原生藏獒文化園

獒犬世界級珍稀犬種之一,根據地域分佈不同,中國獒犬分爲西藏獒、青海獒、西夏獒、蒙古獒、甘肅獒,獒的壽命一般爲15—20xx年,是雜食性動物。

獒主經過十多年的艱辛尋覓,將正瀕臨滅絕的原生獒犬彙集至寧夏黃沙古渡原生態旅遊景區,建成了千畝地域的中國原生獒展示基地,供人們瞭解觀賞原生獒,使中國獒犬的珍貴品種得到保護。

2、康熙渡黃河

黃沙古渡自古以來是寧夏水運的重要港口。清代康熙皇帝於1697年親征葛爾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龍在寧夏調運軍糧,徵集船隻103艘,康熙及隨從從陸路來寧夏,返京時則從黃沙古渡走水路,共用船隻101艘,其中還有一艘“樓船”,康熙途中作詩《渡黃河》:

歷盡邊山再渡河,沙平岸闊水無波。

湯湯南去勞疏築,唯此分渠利賴多。

以此描述黃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3、黃河漁村

黃河漁村是黃河邊上最古老的一處民居,已存在了上千年。相傳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慶靖王朱栴鎮守寧夏期間,清朝康熙皇帝來寧夏渡黃河時曾在此小憩。景區現存的黃河漁村是寧夏黃沙古渡生態建設有限公司20xx年重建。

4、黃沙古渡黃河樓

黃沙古渡黃河樓位於景區黃河邊,是黃河邊上一處古老的建築。相傳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慶靖王朱栴鎮守寧夏時期,清朝康熙皇帝來寧夏在此渡黃河時都曾經登樓品茶觀黃河。

5、黃河祭臺

明末清初,由於黃河堤防失修,決溢頻繁,運河航運也常受阻塞。康熙皇帝除加緊治河外,他自己也親自鑽研水利理論,並從事廣泛的實地調查。爲了掌握黃河的第一手情況,他曾幾次親赴現場考察。他乘船調查過下游的孟津、徐州、宿遷、邳州、桃源和清口等地,又親自到中游的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等地視察。還從黃沙古渡揚帆黃河中游,歷時二十二天,航程數千裏。“所至之處,無不詳視”。後人將他的治水言論彙編成書,定名爲《康熙帝治河方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丁丑) 二月, 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時來到寧夏黃沙古渡,舉行了大型的祭祀黃河儀式。傳說這裏就是康熙帝當年祭祀黃河時的祭臺所在地。

6、寧河臺

寧河臺是明代爲了保護這個渡口(黃沙古渡)暢通無阻而修築的戍臺。臺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廂房。臺外有一道城牆, 周長90餘丈,高2.4丈,城牆四面各有重門。管理渡口的官員和保衛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寧河臺上。當時寧夏地處邊防前沿,屬明代“九邊”之一,《中路寧河臺記》指出:“橫城之津危,則靈州之道梗。靈州之道梗,則內郡之輸挽不得方軌而北上,而寧夏急矣!”這說明了黃沙古渡在軍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對黃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東下自崑崙,濁流排山曉拍津。來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閒身。” 黃沙古渡周圍的黃沙與綠野,烽火臺與萬里長城,黃河與渡船,灘渚與芳草,戍卒與渡客,構成了一幅獨特景色的塞外風光。朱元漳第16子,慶靖王朱栴,曾作《黃沙古渡》描述這裏的塞外景色:

黃沙漠漠浩無垠,古渡年來客問津。

萬里邊夷朝帝闕,一方冠蓋接鹹秦。

風生灘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際遠,濁流滾滾自崑崙。

詩中“帝闕”指明都北京;“鹹秦”即咸陽、秦中,也是陝西的關中。這首詩不僅描繪黃沙古渡的壯麗景色,而且還闡述了黃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7、月牙湖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和親,在黃沙古渡,望着滾滾而去的黃河水,心中不勝淒涼。渡過黃河,感覺離長安更遠了。臨行前,昭君下定決心,一路上絕不回頭,可剛一渡過黃河,心中對遠方父母的思念猛然涌上心頭。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回頭望着家鄉的方向癡癡發呆,不知不覺淚水滑過臉寵,滴落在河岸的沙地上。昭君走後,她的淚水化作一汪湖水,形似月牙,人們稱之爲“月牙湖”。寧夏月牙湖鄉的地名便由此而來。月牙湖不僅孕育了昭君留下的樹種茁壯成長,還爲周邊的動物提供了飲用水源,由於風沙的侵襲和人爲的破壞,月牙湖邊昭君種下的樹也被砍伐一空,月牙湖水已接近枯竭,只剩下一片月牙狀的輪廓和兩棵相依爲命的枯樹,爲了紀念這兩棵枯樹在惡劣環境下還能長相思守的堅強精神,我們把這兩棵樹稱之爲“愛情樹”。以警示後人,保護環境,愛護自然是多麼重要!大家看到月牙湖旁邊還有烽火臺、昭君出塞和親雕塑和昭君紀念館、塞外渾懷障、情人廊等景觀供大家參觀遊覽。

8、渾懷障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佔領"河南地",並以黃河爲國防線,"因菏爲塞",修長城、築亭障,以防匈奴南犯。其間在今黃沙古渡築有一座城障,名爲渾懷障。

9、老河灘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河灘是黃河改道所形成的千年河灘,景區現在將此處已經打造成爲供遊客遊憩的生態休閒體驗區。

10、古渡口

黃沙古渡地處寧蒙交界之處,這一帶在秦漢時期是邊關重鎮,曾建有秦長城和漢峯火臺,是明代寧夏八景之一。是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官渡,西夏時期叫順化渡口,所以它已是千年古渡了。相傳,秦蒙恬北擊兇奴,張騫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和親,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清康熙微服私訪及親征噶爾丹,皆由此渡河。建國初期,寧夏黃河水運一度鼎盛,黃沙古渡商貿、軍旅往返不絕,是寧夏最繁忙的渡口之一。青銅峽大壩建成後,由於沒有設計船閘,寧夏水運逐步衰落,黃沙古渡也逐漸失去了昔日馬嘶人語夕陽殘的繁榮景象,成了千古遺憾,不過有些歷史遺蹟還依然可見。

11、寧夏民俗博物館

黃沙古渡民俗博物館是以搶救、保護、收藏、展示西北地區以及黃河流域具有代表性民間民俗物品爲主要內容的綜合型博物館。坐落在黃沙古渡旅遊景區內,佔地面積120xx㎡,其中展廳面積2300㎡,共計26個展廳。館內共分幸福年代、生產、生活、農具、石器、銅器、燈具、木雕、工匠製造、皮影、年畫、剪紙、繡品、泥塑、毛文化等展廳。館內藏品資源豐富,特色鮮明。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4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成爲諸位此次牯牛降之行的導遊,我衷心的祝願大家能有一次愉快的旅行。接下來,請各位聽我介紹一下牯牛降景區。

牯牛降坐落於安徽省境內,地跨石臺、祁門兩縣,是一片風景怡人的寶地。從石臺縣進入牯牛降,我們就感受到了漫山遍野的參天古樹和濃綠的茶樹,二者高低錯落,相映成趣。

走過此處平坦的石路,就到了四疊瀑。一股急流從天而降,在懸岸上折爲四段,然後注入深潭。一株不屈的樹木劈開岩石,在峭壁中生長,體現了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各位遊客請注意,前方是一段天梯,它帶我們躍過深澗,到達另一座山頭,在這天梯上,我們可以看到碧綠的溪水中樹影搖曳,怪石嶙峋,水流拍打岩石,飛濺起一顆顆水珠。

朋友們請大家放慢腳步,前方就是密林一片了,想知道牯牛降的由來嗎,向右邊看,那邊有一塊巨石,相傳爲老君栓柱青牛之所,千百年來,這個神話傳說在此廣爲流傳,被當地人記在心中。

走過栓牛石,我們走在山腰的石路中,兩邊高大的古樹遮陰,溪水伴在腳下,蟬鳴鳥語花香,薄霧清風陣雨,是不是似神仙的意境呢。

我們可以沿着山路盤山而下,也可以坐滑道直衝山底,我們的旅程就在歡快的節奏下結束了,我再次祝各位能在次放鬆心情,留下美好的記憶。

祝朋友們,旅遊快樂。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5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爲“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爲“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爲“後三遊”。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6

歡迎朋友們來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十佳景區雞冠洞觀光遊覽。雞冠洞洞長4600米,現已開發1800米,觀賞面積23000餘平方米。整個遊覽過程需60多分鐘,雞冠洞坐落於雞冠山半山腰,因而得名——雞冠洞。

雞冠洞爲石灰岩溶洞,地質學上稱它爲“喀斯特岩溶地貌”。該地形常發育在碳酸岩山體當中,在溶洞內常伴有地下暗河,由於碳酸岩長時間的被雨水所侵蝕而形成了諸如石筍、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態的洞穴景觀。

雞冠洞發現於清朝乾隆年間,1992年9月開發,1993年月10日對外開放。目前全洞已開發8個景區,依次爲“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閣”、“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八大景區連綴而成,全洞大小景點188個;尤其以“衆仙迎客”、“金龜渡仙翁”、“玉兔望月”、“海豚戲珠”、“疊幃宮”、“鯉魚戲水”、“八仙拜壽”、“西天取經”、“小人王國”等80餘個景點,景觀姿態奇異,形象逼真而備受廣大遊人青睞。

北國第一洞——雞冠洞,它爲什麼稱爲北國第一洞,因它是長江以北形成的一個最大的溶岩洞穴。洞內二廳是國內洞穴生成最早的一個大廳,時間達6億年之久,三廳一組石筍生長奇特,被世人稱爲中華龍宮,雞冠洞爲此根石筍投保5000萬。六廳石盾遍佈,目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20xx多個溶洞,共發現石盾10面,雞冠洞內就有6面,大的石盾直徑達3米,而小的石盾直徑不到10釐米,其形狀各具特色。另外一大特色是六廳的九龍玉柱,又稱中華第一柱,由九條石龍攀附其柱身,直徑達20餘米,支撐着6000餘平方米的遊覽大廳。雞冠洞中的四大特色將給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帶來驚和實實在在的收穫。

玉柱潭主要行特點是:它是由高低粗細不等的石筍組成。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第一景區景觀最爲集中的地方,前面突出的景觀叫“金龜渡仙翁”。這個景觀由三塊平放的石塊組成,上面的石筍形象仙翁。你們看它伸着長長的脖子,彷彿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畏艱險,乘風破浪。因金龜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進洞的方向,所以這個景觀也叫“金龜指路”。

我手燈指引的方向,是一個自然通風孔;直徑不大高達38米直通山頂。我國有大大小小溶洞兩千多個,惟有雞冠洞有一個自然通風口。所以洞內空氣清新。紅光照亮的地方,景觀取名叫“玉兔望月”。

請看綠燈打亮的石龕裏,站着一位小仙人,你看他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神情悠悠自得,在他們旁邊掛着剛洗過的一件短袖衫,衣衫隨風飄蕩,景觀取名“仙人晾衣”。

在仙人晾衣的右邊,還有一種什麼動物?請大家猜一下,對,它是一隻雪白的山羊,兩隻羊角高高聳起,你們細看,就連眼睛裏的黑眼珠也顯得特別有神,這個景觀名叫“雪羊奮蹄”,展示着它們不畏艱辛,不屈不撓的精神。

隨手電照射的方向,大家看到這片三角形的壁流石,它像不像一座陡峭的山峯?整座山峯上有五個仙人分佈不同位置,故名“五佛畫山”。你們看最上面的一尊是觀世音菩薩,正雙手合攏,向今天到來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新世紀新千年裏事事如意,財源連年。中間是如來佛,下面是阿彌陀佛,左邊還有兩尊佛。

請回過身來順着我手電指的方向向上看,這一景觀名叫“山澗層樓”。你看兩山對峙,山澗流水,峽谷水中有一頭海獅穩坐,它瞪着機警的眼睛,生怕有什麼不祥之物驚擾他們的安寧生活。背後遠處兩山之間層層高樓高聳雲端,雄偉壯觀。大家看它像不像現代化小康村的建設風格。讓我們回過頭,看下屹立在路邊的這根石筍。據洞穴專家考察,這根石筍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筍,大約生長時間在5。4萬年。現在經過頂端修飾,便妙趣橫生。

正前方洞頂紅光照射的地方,名叫“八卦溢金”。相傳是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年久失修,從爐底溢出一片丹液,像一塊紅色的寶石鑲在洞壁上。從這裏看溢彩殿整個谷底全貌,還有不少精彩的地方。你看那山坡上有一位老人披着斗篷,戴着風雪帽,冒着漫天大雪正向上奮力攀登,連一身厚厚的積雪也來不及抖落,簡直成了一個雪人,有位朋友給他取名“風雪夜歸人”。

在那谷底的山崖下拔地而起的一根石筍,有人說它是一個玉米穗,更有人說它是長征三號火箭,玉米也好,火箭也好,都寄託和承載着人們的期盼,希望新世紀新千年我們祖國繁榮昌盛!

第三景區是雞冠洞景區最精彩的景點,它不僅景觀秀麗、壯觀,而且還有8根向上生長的石筍,錯落有致,別開生面。第三景區正面爲疊幃宮,你從下向上看,千層飛瀑,萬道流泉,寶蓋羅帳,重重疊疊,活像現代化劇場懸掛的帳幕一般。眼前這根龐大的石筍最爲漂亮、壯觀,它像一座千年寶塔,玲瓏剔透,潔白如玉,塔上三個石筍不偏不斜,像三位老仙翁久座塔上,樣子巍峨端莊,這此景觀真如神功鬼斧鑿一樣。這根石筍生長獨特,國內溶洞罕見,爲雞冠洞重點保護景觀雞冠洞景區管理處投保5000萬元,列爲雞冠洞重點保護觀之一。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有道是:四廊石階小橋頭,花紅柳綠春意稠,景現形成千般秀,更有美景在前頭。

這裏是疊幃宮的正殿,剛纔大家看到的寶塔,到了這裏頃刻間變成了斜塔,故名斜塔殿。你看它層次清楚,依坡傾斜,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相比美!

這個斜塔是怎麼生成的呢?這座斜塔是洞頂滴水位置的時期不同變化而形成的。滴水位置不同,滴水量大小不等,就連這個塔上生成的三個尖頂也不同,你看中間那個尖頂像不像一位慈眉善眼的老翁?確實很像!你們看他一副鶴髮童顏,道風仙骨般的模樣,頭上還挽着高高的髮髻。

我們面前站立的這根石筍,像一位詩人、作家,他高高的鼻樑,一副搜腸刮肚的模樣。有朋友說他是古代的杜甫、李白,還有朋友說他是現代作家,國外的莎士比亞。朋友們您說他到底象誰呢?

朋友們,因洞頂滴水位置變化,這根石筍的形狀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對了,粗大的石筍上還有一根小石筍生長,這真是雞冠洞內天造地設的奇秀特點之一。這根小石筍大家看她像不像一位長髮披肩的少女,有位朋友還風趣地說應是望夫石,一位少婦站高遠眺,盼望外出打工的郎君早日迴歸,恩恩愛愛白頭到老,永不分離。這根石筍很像一位將領,你看他身披戰袍,頭戴尖盔,威武不可侵犯的樣子。

雞冠洞景區是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佳景區,它是以奇、麗、幽、深四絕的四大優勢並舉。所有前來參觀的朋友均稱名不虛傳。原新華社社長穆青看後題詞:“北國第一洞”。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碧玉螺人工通道,這裏是一個大泥洞,因爲要去第四景區,需用籮筐上下,爲方便朋友們,人工修造了螺旋形人工洞。以前進入碧玉螺中,伸手不見五指,現在依靠這根定海神針日夜放光芒,才使我們順利達到下一景區。

請朋友們繼續往前行。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雞冠洞的海拔最低點,雞冠洞最大的特點就是進出口基本水平,洞內落差大,臺階多,我們目前己下了臺階586個。

聽到洞天河嘩嘩流水聲了嗎?它是雞冠洞的地下暗河。你們看燈光照射的地方,從石縫中奔涌而出的泉水,它不受季節,旱澇影響,日流量600餘噸,經化驗,泉水中含鐵、鉀、鈣、鎂、磷、鉬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種優質的礦泉水。這正是:

洞中有河不知源,埋沒山下千萬年,瓊漿玉液礦泉水。要爲人類獻甘甜。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個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會帶大家遊覽三個景點,柳浪聞鶯,長橋公園和花港觀魚。

現在,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聞鶯。爲什麼要叫它柳浪聞鶯呢?等到了景點,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你瞧,這裏是柳浪聞鶯,岸兩邊種滿了楊柳,一陣風吹過,那些楊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麗。你們聽,“嘰嘰喳喳”的聲音,是小鳥歡樂的樂曲,它們就像柳姑娘的樂師,爲楊柳伴奏。如果你想放鬆一下,只要在這湖岸邊走一走,一定會陶醉其中。

現在讓我們繼續往南走,來到的是長橋公園。它雖名爲長橋,實際上它的橋並不長。長橋公園裏的小橋流水分外幽靜。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鬧,聽着鳥兒的叫聲,聞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愜意。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萬不可以掉隊哦!

我們現在離開了長橋,繼續向前進,來到了著名的花港觀魚。現在正是金秋時節,也是菊花開放的時候,走進公園,大家可以盡情觀賞,可是千萬不要踩壞了花草。花港觀魚不光只有花兒美,魚兒更美,還可以去那邊買一些魚飼料喂喂這些可愛的魚。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下午三點準時在大門口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興大家都能準時回到這裏集合,我們今天的遊覽已經結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數不過去,歡迎你們再來遊玩。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武隆觀光遊覽,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務中心的專職導遊,今天由我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讓您在在此玩得開心愉快!

早在10多年前,科學家就對武隆喀斯特景區進行了不斷的系統的深入研究,到20--年6月27日,由重慶武隆、雲南石林和貴州荔波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而武隆也是重慶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天生三橋,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其核心景觀就是世界規模最大且獨一無二的天生三橋。

天龍橋

現在我們來到天龍橋下,天龍橋似三座橋中最形象的,橋高235米,厚150米,寬,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點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經有一位橋樑專家參觀後說:“我造了一輩子的橋,都沒有造出這麼雄壯美觀的橋來!”可以說我們的天生三橋的魅力絕不亞於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沒有看過張藝謀的大片《滿城盡帶進帶黃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攝基地——天福官驛。,就是在咋們的天生三橋。由於在這裏拍攝了武打戲,整個峽谷平添了幾分俠氣。

青龍橋

第二座橋是青龍橋。又名中龍橋,是天生三橋中最宏偉險峻的一座。因雨後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日照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而得名。橋面高度爲281m,是三座天生橋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橋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橋面寬124m。爲世界喀斯特天生橋高度之最。從橋下仰視,拱孔高曠,壁立千仞;洞頂逐次崩塌斷面呈弧形平行分佈,展示着天坑、天生橋的形成、演化過程。

黑龍橋

之後,我們將穿過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所構成的“神鷹天坑”。就來到我們的第三座橋——黑龍橋。關於黑龍橋,有一首詩寫道:“無限風光處,景緻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龍橋面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爲三橋中最高者;橋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橋面寬達193m,亦爲三橋中寬度最大者。黑龍橋爲羊水河峽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橋,橋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條黑龍蜿蜒於洞頂而得名。

黑龍橋洞道的側壁及頂部窩穴、溶孔、天鍋、流痕等溶蝕形態十分普遍,反映了古伏流的水流特徵。洞壁北側發育有霧泉、珍珠泉、一線泉、三疊泉等4處懸掛泉,風格迥異。據當地老年人講,解放前,有山民曾經藏在那裏面躲避過土匪。

好了,前方還有一段路程,我們將要結束我們的此次的短暫的旅程,不知道我爲大家講解得是否清楚呢,在此,謝謝大家的配合!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9

花果山古稱羽山、鬱洲山、鬱郁山、鬱林山、東海山、蒼梧山、雲臺山等,一直被人們視爲古代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尚書·禹貢》上,就有關於這裏人類活動的記載,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遺蹟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聖湖底,就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大村遺址。隋唐以來的古遺址、古建築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吳承恩、吳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則徐的遊蹤手跡更是遍佈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海內四大靈山”的美譽。明嘉靖年間道教復興,又被譽爲“七十一福地”。萬曆三十年(1620xx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宮爲“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爲它親題“遙鎮洪流”匾額,以表示對花果山神靈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懸海上,迷濛飄渺,海市蜃樓屢屢出現,所以被視爲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20xx年)後,海漲沙淤,遊人才能“騎馬上雲臺”了。

花果山氣候溼潤,土壤肥沃,山裏林木蔥蘢、澗水潺潺、花果飄香、獼猴嘻鬧、奇峯異石、怪石雲海、景色神奇秀麗。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計有植物種類1700餘種,其中中草藥就佔了1190餘種,衆多的金鑲玉竹、千年銀杏,又是國內罕見的古樹名木,因此成爲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每年吸引了國內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

名著爲仙山揚名,仙山爲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因美猴王的神話故事而家喻戶曉,名聞海內外。現實生活中的花果山與《西遊記》裏的花果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部西遊未出此山半步”,與《西遊記》故事相關聯的水簾洞、媧遺石、南天門、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點,都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濃郁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揚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揚州個園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的北段,是中國園林中以疊石見長的著名園林景觀,亦是全國的四大名園之一。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裏各色竹子。個園的疊石藝術,採用分峯用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達出“春景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和“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江蘇揚州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興建起來的。當時園中遍植翠竹,蓋取東坡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葉形狀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

個園以四季假山的堆疊精巧而著名。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此即個園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陰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面前,這就是“夏山”。過石橋,進石洞,只覺得藕荷飄香,蒼翠生涼。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樓,循樓而去,“秋從夏雨聲中入”,長廊盡繃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爲大畫家石濤傑作。看此山,山勢巍峨,峯巒起伏,又見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氣象果然不同一般。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出。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廳”迎面是一組由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隻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有一堵白圍牆,牆上開了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1

夏季是旅遊的季節,誰也不想錯過這個旅遊的大好機會,我也不例外。20xx年7月31星期三的的一大早,我們準備好東西,出門聞着新鮮的空氣,聽着小鳥的歌聲,到了集合處,做上長途旅遊車,開始了我的長島之旅。

在坐汽車的這一路上,雖然是三個多小的時間,導遊在車上組織玩“吃雞”的遊戲,每說雞的一器官就發一頂帽子,當然每人只有一頂,如果沒拿到帽子就表演節目。隨後導遊給我們介紹了長島,一路上,我們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非常充實,非常快樂。

長島是中國的一個邊界,四面環海,它離韓國和日本很近,所以,那裏只有中國人才可以去。我們要從蓬萊坐船到長島。聽了這句放,我如果不是在車上,而是在陸地上,那我高興得會蹦到天上去。常聽人說“蓬萊仙境”這次我一定瞪大眼睛好好看看這個“仙境”。

下了車,我們坐上了船,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坐船,所以興奮得不得了,在甲板上看風景。

船靠岸時,向海水那一邊看,船是在動的,而向岸看時船又是不動的,船先行駛到海中間時,風景是最美的,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向一面看,真是天連碧水碧連天,水的盡頭和天相交際,好美!而側身向另一邊看,一些黑乎乎的東西高低起伏,和雲彩混合在了一起,我想那就是山吧,或者那就是岸邊。海風拂在臉上,讓人心曠神怡。天上的雲,談不上形態各異,不過非常奇特,有的環繞在一起而中間卻有一個大洞;而有的似山非山高低起伏;有的卻像霧一樣環繞在羣山周圍。

出神入化的海平面,形狀奇特的雲,我彷彿進入了一個仙境般的圖畫。

是的,在船上看大海,它並不像平時我們所說的那樣洶涌澎湃,它很柔和,像春風拂面,雖然有時大浪撲到甲板上,可是那是很少的情況。

夏季是海蜇和海帶的繁殖季節,所以它們是順着海水飄的,每當發現一個海蜇我都很高興,因爲海蜇的顏色跟水差不多。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個大海蜇,如果把它撈上來,大概有30多斤重吧!

海里的景色使我喜歡上了海,它真得好美麗!

上了岸,我們到了“漁家樂”,分配房間後,漁家大嫂便把香噴噴的飯菜擺到了桌子上,一共三桌,每桌10人,大家圍在一起吃飯,像家人團聚一樣,有說有笑,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我到家了,今天所有的家人在這裏團聚。

下午,我們開始了長島的旅程。首先我們來到了九丈崖,在這裏,我看到了不少非常好看的景物。

走進景區,一直向前走,一座高大的懸崖清晰可見——那就是——九丈崖。九丈崖是在海邊,非常高。聽導遊解說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懸崖並不只有九丈高,而是在以前九是數位字中的最高位。

雖然這個景區的名字是“九丈崖”,可是在這個景區中,還有很多在其它地方看不到景物,比如說:八仙過海中唯一的女神仙——何仙姑的神像、幸運石等,非常好,真的好美。走時我們走得是一個隧道,它是由防空洞改建而成,有時牆壁上還有很多圖案。

九丈崖真的好美,可是時間是短暫的,因爲我們向下一個景點——“月牙灣”出發,我想那裏一定有更美的景色在等着我們!

在去月牙灣的這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風車,它們是用來發電的。在路上羣山環繞,偶而也看到一些小村莊。羣山環繞着我們,而云彩又像一層薄霧一樣環繞着羣山。長島好美!

到了目的地我們便開始了我們的自由活動。月牙灣是因爲它的海水和海攤交接的地方像一個月牙而得名,它的鵝卵石非常漂亮。我在海灘上撿石頭,它的石頭實在是太漂亮了。我撿了這個又認爲那更好看,撿了那個又認爲另一個更好看,因爲導遊說過不讓撿太多的石頭,所以我是黑盲人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它們哪一個都很好看,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最後留下了幾個最如意的,去看海豹表演了。

海豹表演很有趣,撿球、跳圈等樣樣精彩,比起海豚表演一點也不遜色。

看完海豹表演,我們回到我們的住所——“漁家樂”,黃昏籠罩着大地,夜幕漸漸降臨,美好的一天即將結束,它是那麼的充實和快樂。而讓我們嚮往的明天是不是會更加快樂呢?

今天是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了另一個景點,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望夫礁,對於這個大石頭的名字,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男人都是靠打魚維持自己的家,有一對母子,每天丈夫出去打魚,母親就抱着自己的孩子,到一塊岩石看着海,等着自己的丈夫打魚回來。有一次她的丈夫遇難了,可是,她們母子倆還在等,最後,她們變成了這一塊石頭,就是現在的“望夫礁”。遠遠望去,看見一個女人抱着自己的孩子眺望着茫茫的大海,很逼真。

長島的許多景物,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獨一無二的景物與色彩斑讕的傳說相互映,讓人感覺美上加美。

時間總是這樣無情,一轉眼,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來到我們的住所——漁家樂,吃完飯,休息了一會兒,我們踏上了迴歸的旅程。

長島,美麗的長島,可愛的長島,我要跟你說再見了,我會記住你的,我還會再來看你!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和大三峽國旅)歡迎您的到來,感謝您對三峽工程的關心和支持。(自我介紹和司機介紹略)相逢就是有緣,我覺得非常高興能陪同大家參觀。如果您在旅遊過程中有什麼意見,建議和要求,我們將盡力爲您服務。

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總有關係國計民生的骨幹工程,影響深遠,澤被後世。宜昌市是中國有名的水電之城,七十年代破土動工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給宜昌市的經濟帶來了第一次騰飛,而在新千年到來之際,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更是成爲世人注目的焦點,所以各位在世際之交參觀世紀工程一定會成爲你一生中最難忘的旅程。

今天,我們將經過享有“公路橋樑隧道博物館”之美譽的三峽專用公路進入封閉式管理的壩區,一睹現代工程的壯觀場面,同時可享受幽靜的峽谷風光。

我們的車現在正行駛在三峽專用公路上,三峽專用公路是三峽工程的配套工程之一,目前已成爲連接宜昌市與封閉性壩區的唯一干道,屬於準一級限速公路,全長28.64公里。三峽工程的對外交通運輸是以公路爲主,水路爲輔。三峽工程的人員,設備物質正是通過這條公路源源不斷地運往位於崇山峻嶺中的三峽工程工地的。由於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三峽工程建設者不怕困難,大膽採用了先進技術,歷時兩年,耗資14億,三峽專用公路終於在1995年竣工通車。三峽專用公路上的橋樑、隧洞的長度比例佔了40%,而且橋樑設計各異,充分體現了現代橋樑的施工藝術,這也許正是它被稱爲“公路工程博物館”的由來吧。

所有駛入三峽專用公路的車輛,必須裝有“黑匣子”,此黑匣子實際上是行車記錄儀,它能有效地控制駕駛員超速行駛、疲勞駕駛、突然加速減速等不良駕駛行爲,對車輛技術狀況分析、交通事故鑑定分析、保證遊客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很好的幫助。沒有“黑匣子”的車輛,一經查出,將沒收其專用公路車輛行使證。

現在,我們將通過黃柏河特大橋,它是三峽專用公路上四座特大橋之一,橋身長280M,跨度160米,爲上承式橋樑。橋身下的黃柏河是長江葛洲壩水利工程上游的一條小支流,河水非常清澈,而珍稀魚類“中華鱘”便在黃柏河江心小島上中華鱘研究所找到了安居立命之地。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古老物種,距今已有1千4百萬年了,被科學家譽爲“活化石”,列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生活於東海,軟骨硬鱗,成魚可長達4米,壽命長達60歲。每年9至11月間,便由長江口溯江而上,經3000多公里長途跋涉,回到四川宜賓市以上的金沙江江段產卵,待幼鱘長到15CM左右,又順江而下,但由於葛洲壩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壩阻隔中華鱘迴游路線,爲了保護中華鱘以及其它魚類,經科學家考察,在宜昌縣曉溪塔黃柏河的河心島上,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這是我國長江第一個中華鱘人工繁殖基地。各位遊客若有雅興,可以去觀賞一下國寶中華鱘,它是一種十分紳士的魚類……(介紹葛洲壩水利工程的情況)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公路兩邊的地形地貌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由河口平原過渡到丘陵山地和高山峽谷。正是這種劇烈的海拔高度的變化形成了河流的水位落差,使得宜昌成爲世界上少有的水電資源最爲富集的地區。(講述宜昌的水電資源分佈和三峽的形成)公路兩邊的石壁看得出明顯的層次,這就是破碎的石灰岩。(講述喀斯特地貌和溶洞)

各位朋友,下牢溪特大橋已經出現在前方了。這是我們今天經過的第二座特大橋。下牢溪位於宜昌縣境內,長35公里。溪兩岸峯巒橫峙,上合下開,河牀由下向上逐漸變窄。溪水清澈碧透,曲折奔流,溪邊有公路延伸,遊人可在此避暑消夏。葛洲壩竣工以後,回水使下牢溪水位提高20米,所以每當夏天,許多朋友總愛來這裏游泳健身,而關於下牢溪的種種傳說更爲下牢溪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愛情的傳說。據說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到此遊玩,不慎將其表妹唐婉送他的定情之物一個玉鐲落到了溪流之中,陸游十分着急,忙請人下去打撈,結果一無所獲,而陸游與唐婉之間的一段情也終沒有結局,江水的溪水卻從此清澈碧綠,爲人之所神往。下牢溪匯入長江的地方,就是長江三峽之西陵峽的入口——南津關峽口風景區。巖壁有著名的三遊洞,白馬洞,龍泉洞風景區。三遊洞得名於唐代3個大文豪白居易、白行簡、元稹。唐元的14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馬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經邊夷陵(今宜昌),在這裏巧遇另一位大詩人元稹,3人遂結伴到西陵山一遊,他們先在下牢溪盪舟飲酒,忽然聽見山崖上石間有泉聲,就棄舟登岸,到山腰時,發現這“天生一洞”。三位詩人興奮之中在洞中竟玩了三個通宵,他們讚不絕口“斯景勝地,天地間其有幾乎?”於是各自賦詩一首,書於崖壁,並由白居易作序以記之,因此洞因三人始遊而得名“三遊洞”。距此,137年後的北宋年間,又有三位大文豪同遊此洞,他們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三遊洞同樣使蘇氏父子靈感頓生,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從此“三遊洞”名聲大振。白氏兄弟與元稹史稱“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史稱“後三遊”,對此,後人有詩詠之“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遊最著名,喧傳自唐宋”。 三遊洞附近開展了一項適用於勇敢者的項目—蹦極跳,引得無數少男少女在這裏挑戰自我。

大家右手方向的盤山公路是宜蓮公路,通向三峽中的秭歸縣。從這條老公路走到三峽壩區內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間,從我們這條三峽專用公路走只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中間時間差是一個多小時,修建三峽工程需要17年的時間,那麼這十幾年來可以爲國家節約多少時間,所謂時間就是金錢,也就是說可以爲國家節約多少金錢呢?

前方的仙女索道由一位福建投資商興建,索道長888米、吉利的8字或許表達了這位老闆想“發”的願望,索道上有64把雙人座椅,乘坐索道可以體會一下有驚無險的感覺。

各位朋友,馬上我們將穿過五條雙管式隧道。

現在經過的爲仙人溪1號隧道,僅長175米,一眨眼的功夫,車便將進入第二條隧洞——仙人溪2號隧道,這條隧道長1442米,高7.5米,寬7.5米,隧道洞壁邊有大、小兩種拱門,小拱門爲裝置設備而建,而大拱門則有左右遂道的邊通道,以防出現緊急情況。洞頂部還裝有管狀的設備,爲通風所用,第三條隧道爲碴鹽山隧道,全長880米。我們所建的五條隧道均以隧道所在山體命名。不知大家有沒有記住這幾條隧道的長度,它們分別爲175米,1442米,880米,現在請大家感受一下時間的長短,因爲馬上我們將進入中國公路上最長的一條隧道,各位能不能估計一下它的到底有多長?(木魚槽隧道單線造價5600萬人民幣)。

第四條隧道長3610米,名爲木魚槽隧道,至於木魚槽名稱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但是我現在不忙告訴大家,待會兒我會順帶告訴大家,不過大家可要注意留心了。最後一條隧洞爲長1100米的天柱山隧洞,在黑暗之中穿越這麼久,在出了天柱山隧洞之後,想念大家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三峽地區氣候變化大,“十里不同天”,經常是在未進隧道前,,這一邊是陽光燦爛,等出了隧道後,那一邊是細雨迷朦,真可謂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現在我們在隧道里要穿行三、四分鐘,這兒的照明設備所用的電全部是來自葛洲壩。葛洲壩共擁有21臺機組,年發電量度157億度,21臺機組中的一臺便專門供應三峽壩區。現在我們就過最後一個隧道了,這便是天柱山隧道,全長1170米,這個隧道與剛纔過的隧道相比,兩邊的洞表面要顯得凹凸不平些,爲什麼路修到這裏,牆面未整理得那麼光滑呢?當年修這兩個連續隧道時,山高施工難度相當大,並且這邊的岩石從鬆軟破碎的石灰岩逐漸過渡到堅硬的花崗岩成分。所以完工後,就儘量讓隧道保持原狀。朋友們,不知不覺五個連續隧道就走完了,我們現在可謂是又一次重見天日了,因而我們可以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各位朋友,我們現處於長江北岸,西陵峽的中段。從車窗左側,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河流向我們奔涌而來,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長江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峯各拉丹冬南側的沱沱河,全長6300米,是世界第三大河,全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自治區,可與黃河齊名,均爲中華古老文明的發祥地。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都爲之自豪。現在你所看到的是長江三峽之西陵峽中段的風光,長江三峽以其雄偉壯麗而吸引了衆多遊客,它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由西至東依次爲矍塘峽、巫峽、西陵峽。而西陵峽爲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谷,113公里,以“險”著稱。現在大家看到江水平緩,是因爲長江經過了多次治理並且由葛洲壩水利工程水位提高20米的緣故。可能大家都聽過“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這樣一句民謠,那麼青灘、泄灘、崆嶺正處於西陵峽江段。

前方的蓮沱特大橋猶如一道彩虹鑲嵌在峽谷之中,造型十分優美,橋邊有人家居住,這個鎮也就是蓮沱鎮。“蓮沱”字中蓮字意爲蓮花,沱意爲漩渦,以前這個地方的水流因爲碰到暗礁常形成三個蓮花狀的漩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蓮沱三漩”。那麼大家不僅爲問爲什麼會有三個漩渦,而且只有三個漩渦呢?其實這裏也有一個神奇的傳說。話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被濤濤江水所攔住,正愁無法過河,這時江中的一隻千年老龜爬過來,主動馱唐僧師徒過江,過江之後老龜就說,我有一事相求,等你功德圓滿面見西天佛祖之時,幫我問一下我還要修煉多久才能成仙。唐僧滿口應答。之後老龜就一直在這裏守候,等他們師徒返回。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僧師徒取到真經,沿途返回,老龜又馱他們過江,在江中心老龜問唐僧他要多久才能成仙,唐僧一拍腦門說“哎呀,我忘記問了!”孫悟空忙給師傅使眼神,但爲時已晚。老龜一聽大怒,心想我辛辛苦苦馱你們過江,又苦苦地在此等候,沒想到你們竟全不放在心上,故連打了三個滾,形成了“蓮沱三漩”,將唐僧四人及經書打入水中,並想將四人沉入江水才甘心。情急之中孫悟空撥下自己身上一根汗毛,吹一口氣讓它變成了他們師徒四人,並把他們放在對面山尖上(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燈影峽),老龜上當了,直奔對面的山上。唐僧師徒慌忙搶起經書,並在江岸選了一塊平地,曬乾經書,後人就把那塊地方稱爲曬經坪,那個村子也被稱爲曬經坪村。檢查經書時,他們發現少了一本《起死回生經》,一定是被老龜偷走了,孫悟空把老龜抓到,但老龜躲到龜殼中就是不出來,無法孫悟空只好出拿他的棒子敲它,老龜無法逃走,就變了成了一個木魚,我們前面見到的木魚山就是偷經書的老龜的化身。這就是後來爲什麼和尚要敲木魚並唸經了。大家以後注意聽和尚唸經時,還可以聽到“老龜還我經書來”的聲音。同時這也是爲什麼烏龜能長壽的祕密。漩渦的響聲極大,幾裏之外讓人聽了仍膽顫心驚,許多人稱此水爲“笑水”。笑水在千百年來不知使多少人在這兒葬身江底,而現在人戰勝了自然,由於葛洲壩的修建擡高了水位,許多暗礁已沉入了江底,江面平緩,人們可以乘船遊覽三峽(可講旅遊線路及行程安排)。三峽的雄偉壯觀如果要淋漓盡致地體會,那麼您就得坐船了,這正是陳毅元帥所說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長江三峽畫廊上鐫刻出了許多奇峯秀巒,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黃牛巖。相傳黃牛曾助大禹開江,爲紀念開山不止的黃牛,當地老百姓便稱這座山爲黃牛巖,並在附近建有黃牛廟。黃牛巖高聳入雲,長江水路在這一帶九曲迴環,而古代西陵峽這一帶灘險水急,航行緩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幾天,似乎還在黃牛巖跟前徘徊,走不出這頭神奇的老黃牛的牽絆。因而唐代大詩人李白路過此地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請大家仔細觀察位於長江南岸黃牛巖山頂起伏的輪廓線,好象一個人仰臥在高山之巔。由銀白色山石組成,頭東腳西,安詳仰臥,其頭髮、額頭、眉眼、鼻嘴、中山裝衣領、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見。他究竟是誰呢?(具體指出毛公山的方位)對!一代偉人毛主席。而我們的車現在正在經過樂天溪特大橋,是觀看毛主席仰臥全身像的最佳觀景點,各位朋友可以仔細看一看。1956年毛主席橫渡長江之後,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游泳》(可朗誦)其中一句“高峽出平湖”表現了主席想在這建一個大壩的豪情壯志,而三峽工程歷經七、八十年的論證研究,終於將壩址選在了處於黃牛巖山腳的三鬥坪鎮,正巧,在毛主席誕辰100週年之際的1993年,毛公山被發現,無論是天意還是人爲附會,都反映了興建三峽工程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利國利民的大業。在“一江萬里獨當險,三峽千山無比奇”的黃牛山頂的毛主席安臥像,如此巧合令人拍案稱奇。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叫樂天溪特大橋,橋下的小溪就是樂天溪。據傳在唐元和14年春三月的一天,大詩人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任刺史,曾與其弟白行簡乘木船經過這裏。當時正值黃昏,加上灘險水急,只好進溪泊舟過渡。詩人上岸,或沿溪而行,或登高遠眺,面對美好江山,眼看蜀道之艱難,回顧仕途風波,不由感慨萬端,大爲詠歎,在此泊舟夜。白居易字“樂天”,所以地名樂天溪便應運而生。

一晃,28.64公里的三峽專用公路又快到了盡頭,我們將通過公路上的出口大象溪檢查站,而置於三峽專用公路兩端的兩個檢查站與普通檢查站作用是不相同的,它專門用來檢查通行證,車輛是不能任意進出的,這是三峽壩區施工期間封閉式管理的體現。整個三峽壩區封閉式管理紅線區域爲15.28平方公里,它的業主爲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爲李永安,著名水電專家。壩區綠化非常漂亮,昔日荒僻的西陵峽各變成了規劃整齊,清潔安靜的三峽壩區,沿壩區主幹道江峽大道,我們可以觀賞到長江三峽線上的最大古建築——黃陵廟,可以看到壩區內的管理中心、接待中心、環保公園,親臨施工現場,遊覽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3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要參觀的是景山公園,如果有什麼問題,請朋友們提出來,也希望我的講解能帶給你美好的時光。景山公園佔地32.3公頃,原爲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聳峻拔,樹木蓊鬱,風光壯麗,爲北京城內登高遠眺,觀覽全城景緻的最佳之處。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該處是個小山丘,名"青山"。據傳明代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明朝永樂年間,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 稱的。山上的五座亭子,爲乾隆年間興建。當時山上叢林蔽日,鹿鶴成羣,生機盎然,極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後果園"之 稱。封建帝王常來此賞花,習箭、飲宴,登山觀景,是一座優美的皇家花園。

我們現在所處位置是綺望樓,坐落於南門內,依山而築,樓閣三楹,建造華美。此處原是清代乾隆年間辦官學時,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該樓東南側,清代時曾建有八旗子弟學校,今已無存。

這類似小山坡的是山脊五亭,景山由五座山峯組成,高43米,爲舊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東、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頂五亭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造型優美,秀麗壯觀。居於中峯的叫萬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攢尖式的黃琉璃瓦亭,宏偉壯觀。其兩側是兩座雙重檐、八角形、綠琉璃瓦亭,東側的名叫" 周賞",西側的稱爲"富覽"。兩亭外側還有兩座圓形、重檐藍琉璃瓦亭,東?quot;觀妙",西爲"輯芳"。舊時,每座亭內均設有銅鑄佛像一尊,統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鹹的"五味神"之稱。1920xx年被八國聯軍掠走四 尊、砸毀一尊(萬春亭中的毗盧遮那佛)。五亭矗立山脊,中高側低,主從分明,左右對稱。更兼樑柱飛金,頂瓦映彩,綠樹環合,藍天相襯,構成一幅壯闊、精美的畫圖。遊人至此,必奮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壯麗迷人的無限風光爲快慰!

前面就是壽皇殿,位於中峯後的正北面,明代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又進行重修,仿太廟建造,不僅規模宏 偉,輝煌肅穆,而且自成一個完整的建築格局。原爲清代的祭祖處,過去殿內供奉有清朝歷代祖先神像。解放後,該殿被闢爲北京市少年宮。

左邊就是永恩殿、觀德殿了,位於壽皇殿東,明代時是帝王的習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爲停放帝后的靈柩之 處。觀德殿現爲少年宮圖書館。明末崇禎帝吊死之處在景山東麓,原有一棵老槐樹,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的自縊處。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黑暗,豺狼當道,民不聊生,從而導致人民揭竿而起。 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城時,崇禎見大勢已去,在走投無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殺昭仁公主等,然後倉皇逃到景山,以發遮臉,吊死在駝背的老槐樹下,從此明王朝滅亡。陪同崇禎自盡的還有他的御前太監王承恩。原樹早已枯死伐除,現存槐樹爲重新栽種的,並掛有說明牌,記述了這一歷史事實。也希望有更多的遊客能到此來參觀,屆時我也希望能再次爲大家服務!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旅程的導遊傅__,今天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位於世界屋脊上的一條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位於世界最高河流的雅魯藏布江邊,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的雅魯藏布江圍着喜馬拉雅山,形成了一幅奇特的馬蹄形圖案,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條長50千米的巨大峽谷,峽谷最深處有60009米,平均深度爲2268米。雅魯藏布大峽谷既有成片成片的雪山冰川,也有鬱鬱蔥蔥的原始林海,交相輝映。水在大峽谷裏千變萬化,既有固態萬年的冰川,又有沸騰的溫泉。既有涓涓細流,又有簾簾飛瀑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多樣性上。在同一個坡面上形成了九個自然帶,從冰天雪地的北極到烈日炎炎的赤道,分佈着各種動植物,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博物館。

我們這一次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探索之旅也接近尾聲了,大家覺得我們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險不險,奇不奇,給你的印像深不深,有沒有爲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通過這次探險之旅,我們一定會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的大好河山。

本次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之旅到此結束,歡迎大家下次光臨!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來到鐵塔公園參觀遊覽,希望通過我的導遊講解能使大家更多的瞭解開封、瞭解鐵塔。

開封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並且市區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素有“北方水城”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使得開封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在衆多的文物古蹟中,鐵塔作爲開封的象徵展示着古城人民的睿智和堅強,開封人都以擁有鐵塔而感到自豪。

鐵塔公園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百家名園之一,坐落在開封城的東北隅,總面積爲37.24公頃。園內的主要景點有:“天下第一塔”石碑、盆景苑、靈感院、接引殿、鐵塔、鐵塔文物陳列館、何公軒、開封古城牆,以及月季園、上方苑、竹園、鐵塔湖等等,鐵塔公園集文物古蹟、園林藝術爲一體,一展風姿,廣迎四方遊客。

鐵塔一帶古時是一座佛教寺院,最初建於北齊天寶十年〈559年〉,名獨居寺。唐代,開元十七年〈720xx年〉唐玄宗東封泰山歸來,途經汴洲,在獨居寺旁設行宮作短暫休息時,遊幸獨居寺,下詔改獨居寺爲封禪寺。到了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三年〈970年〉以北宋開寶年號,改其名爲開寶寺。在此前後,北宋朝廷連年撥款擴建開寶寺寺院,使開寶寺規模宏偉 ,殿堂壯麗,齋舍完備,僧侶衆多。內部劃分爲二百八十區,設有福勝院,上方院,等覺院,永安院,雙林院,仁王院等二十四禪院,成爲京城最大寺院之一,和大相國寺共同分轄東京各寺院僧侶,當時京師立左右街僧錄,左街相國寺,右街開寶寺,同爲首都佛教寺院領袖,加之北宋歷代皇帝時常到寺院內遊幸,祈禱和宴享,並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寺內設禮部貢院,考試全國舉子,故而寺院名聲大噪,成爲宋代聞名遐邇的皇家寺院,在國際佛教界影響巨大,同國際間的佛事活動往來很多,開寶寺進入歷史上鼎盛時期。其規模宏闊、巍峨壯麗,加之北宋歷代皇帝時常遊幸、祈禱,故而寺院名聲大噪,成爲宋代聞名遐邇的巨剎。但因歷代戰亂和黃河多次衝淹,開寶巨剎如同當時的氤氳煙火一樣,早已蕩然無存,當我們登鐵塔觀行雲之際,不能不激起對往夕開寶寺盛觀的遐想。

鐵塔始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原名開寶寺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層,因其通體鑲嵌褐色琉璃磚,顏色近似鐵色,從元代起,民間俗稱爲“鐵塔”。鐵塔以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是目前我國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磚塔,1961年我國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1994年12月15日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四張的中國古塔特種郵票,分別爲:“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開元寺鎮國塔”、“杭州開化寺六和塔”、“開封佑國寺塔”。其中面值最高(2元)的開封佑國寺塔就是鐵塔。

鐵塔原建於夷山之上,後來由於黃河泥沙沉積,將夷山及塔基淤沒。據《如夢錄》載,基座闢有南北二門,向南一門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背面有小橋跨池而過,由小橋進北門入塔。由此可以想見,當年鐵塔如同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立,更使塔身外觀出落得挺拔靈秀,瑞麗舒展。如果大家仔細地觀察鐵塔會發現,鐵塔並非是垂直於地面而建,而是微向東南方向傾斜,這就要追朔到鐵塔的前身。鐵塔未建之前,在開寶寺福勝院內,曾仿照天宮的形狀,建有一座純木結構的佛塔—靈感木塔。後人視它爲鐵塔的前身,也有人稱它爲鐵塔的母塔。爲供奉從吳越國領地杭州迎取的佛舍利,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開始籌建開寶寺木塔,籌建的木塔決定建於開寶寺的福勝院內,負責設計和監造的是當時著名的木工喻浩。喻浩:浙東人,虛心善學,技藝超羣曾任杭州都料匠,史書上稱他“有巧思,超流輩”著有《木經》三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木工專著,惜其散失,今已不存。喻浩督造的開寶寺塔,八角十三層,高360尺,上安千佛萬菩薩塔下作天宮奉安佛舍利,歷時八年,終於端拱二年〈989年〉竣工落成。據記載:“塔初成,望其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多西北風,吹之不過百年當正也”。由此可見他的用意精細,謀籌深遠。此塔極其偉麗,在京師諸塔中最高,且制度甚精。“其土木之宏偉,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國,未之有也”,被贊爲“一時之盛觀”、“天下之冠”、“鉅細精巧,近代所無”,喻浩也因此被喻爲“造塔魯班”之稱。後人對建造開寶寺木塔作出重大貢獻的喻浩和郭忠恕多有讚歎曰:“郭家畫本千秋重,喻皓神功一代殊”。開寶寺木塔因建造在開寶寺的福勝院內,故初名“福勝塔”,宋真宗天寶祥符六年〈1020xx年〉,“有金光出相〈即塔頂銅寶珠放光〉車駕臨幸,舍利乃現,固賜名靈感塔”。可惜喻浩設計建造的這座華美絕倫的靈感木塔僅存世56年,就於宋仁宗慶曆四 年〈1049年〉六月遭雷擊而焚燬了。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詔在距此不遠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樣式,改用琉璃磚,建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座鐵色琉璃磚塔。

鐵塔塔身挺拔,裝飾華麗,層層開設明窗,其餘皆爲盲窗。明窗取向不同,一層北,二層南,三層西,四層東,依此類推。設計明窗,除有采光、通風、瞭望之用,還能減緩強風對塔身的衝擊力。遠看近觀,鐵塔彷彿是一座木塔,玲瓏剔透,精湛絕妙。塔磚以許多形狀大小各異的“結構磚”相組合。這些結構磚,就像經過斧鑿的木料一樣,有榫、有眼,組裝起來,嚴密合縫。鐵塔外壁鑲嵌的花紋磚有五十餘種,花紋圖案包括飛天、降龍、麒麟、坐佛、玉佛、菩薩、獅子、伎樂、花卉等,造型優美,精妙生動,具有鮮明的宋代藝術風格,這些磚是研究北宋雕刻藝術和塑造藝術的精品。鐵塔內有磚砌登道,繞塔心柱盤旋而上,歷一百六十八層臺階可至塔頂。登到第五層,可以看到城內景色;登到第七層,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層,可以看到浩瀚奔騰的黃河,領略到黃河號稱“天河”的含義;登到第十二層,則祥雲纏繞,雲霧撲面,似入太空幻景。此即著名的古開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鐵塔行雲”。詩曰:“浮圖千尺十三層,高插雲霄客倦登。潤彩氤氳疑錦繡,行人迢遞見觚棱。半空鐵馬風搖鐸,萬朵蓮花夜放燈。我昔憑高穿七級,此身煙際欲飛騰。”每當風度雲穿時,環掛在塔身檐下的每層八個共一百零四個鐵鈴悠然而動,叮噹作響,更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粗壯的塔心柱是支撐塔壁,抵禦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種不同用途的外壁磚瓦構件通過登道與塔心柱緊密銜接,異常堅牢,渾然一體,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來,鐵塔歷經地震、暴風、水患,特別是1938年5月,日本用大炮對鐵塔進行轟炸,北面從第四層至十三層的各級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仍巍然屹立。1952年10月30日,來汴視察黃河時,順便遊覽了鐵塔和龍亭。陪同遊覽的原河南省委書記吳芝圃,在塔側向毛主席介紹說:“塔上的大窟窿是1938年日軍侵佔開封時,用大炮打的。”毛主席回答說:“這個鐵塔名不虛傳,代表我們中國人民是打不倒的,他們把它打不倒,我們把它修起來。”領袖的一番讚揚,是對鐵塔精神品質的高度概括。在1956年和1957年對鐵塔進行了一次全面最大的修復。

參觀完鐵塔,請大家跟隨我參觀公園的另一處文物景點:接引殿。接引殿建於1985年,裏面供奉着宋金時期的珍貴文物:接引佛。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尊高大慈悲的站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俗稱“接引佛”。這尊高大的接引佛像,是北宋開寶寺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全銅鑄造,身高5.14米,重12噸,赤足站立,胸前鑄有象徵吉祥的萬字符號。穿有山水雲朵花紋的袈裟法衣。左手橫胸是將佛教徒送往西方極樂世界,右手下垂是以此寶手接引衆生。最上方有一“光明無量”的匾額。周圍四根柱子上寫有兩副楹聯:一爲“諸惡莫做,衆善奉行,已瞭如來真實意。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是爲波羅密多心。”一爲“四十八願普被羣機,凍定萬修萬人去。二十五有同生正信,合當一念一如來。”佛像周圍的殿壁上繪製有大型壁畫“西方淨土變”,上有佛像七十多尊,圖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薩,婀娜多姿的綵女,手託花盤的仙娥,舞姿輕盈的飛天等,錦衣廣帶,彩滌飄飛,笙簫婉轉,鶴舞鹿鳴,一派溫馨和諧的天國景象。

除了文物古蹟,園內還有盆景苑、靈感院、竹園、上方苑、賞心園、梅園等多處景點,把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中國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的風格巧妙的融爲一體,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草樹木相映成趣,一步一景,步移景變,美不勝收,構成了意境深遠的遊覽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