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導遊詞作文(精選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3W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爲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爲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爲“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爲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爲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爲山西。

歷史導遊詞作文(精選24篇)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爲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爲“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爲“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爲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爲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爲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同市、平遙縣、代縣、祁縣、新絳縣都是山西曆史名城。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爲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爲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爲“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爲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爲山西。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爲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爲“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爲“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爲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爲“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爲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爲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爲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衆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製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爲“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牆、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爲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牆,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後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禦設施。

西安作爲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牆。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牆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陝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爲西安,意爲“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築城牆的序幕。歷時8年修築完的城牆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牆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乾燥之後,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城牆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牆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牆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啓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爲堅固封閉的戰鬥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禦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採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釐米的木板製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着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爲了提高城門防禦的保險係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牆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裏,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築,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牆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於城牆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牆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築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爲60米,爲“一箭之遙”。這樣的佈局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人,臺又所以衛城也。”。城牆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牆稱爲“女兒牆”,是爲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牆下。在西安城牆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於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裏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異常嚴格。

隨着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牆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牆就參觀到這裏,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築。鍾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20__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爲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於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築城牆,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築鐘鼓樓作爲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啓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禦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峯。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就是鐘樓,位於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於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於西大街的迎祥觀,隨着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曆20__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爲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迴廊環繞,裏面爲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裏,陳列着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傢俱,四面門上佈滿浮雕畫,風格厚朴生動。樓頂爲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着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着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在這口鐘收藏於西安碑林。據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但景雲鍾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爲了將景雲鍾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雲鍾運到了鐘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牆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陝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讚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後,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築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爲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爲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爲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築爲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爲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爲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於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迴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雲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裏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4

長春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萬多年前這裏就有了人類,考古學者先後在榆樹市和農安縣地區發現了早期人類在此生活的遺址。

夏、商、周時期,這裏地屬肅慎,在進入兩漢時期,這裏出現了最早的城市——“夫餘王城”,而夫餘王國則一直持續到西晉,後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夫餘王被驅逐後,逃往高句麗,後高句麗逐漸強盛起來,東晉之後,長春併入高句麗的版圖,而夫餘故都變成了高句麗的夫餘府。

公元668年。唐聯手新羅滅掉了高句麗後,渤海人興起,並建立渤海國,長春便納入其轄地,爲扶余府所轄,府治在今長春市以南。

北宋時期開始,長春之地先後有遼國在此設立了黃龍府(即今農安縣),女真族建立金國後,攻破黃龍府,並於公元1140年改黃龍府爲濟州,這一時期,是長春古代歷史上最爲繁榮的時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蒙古建立元朝之後,將此地作爲其遊牧之地,屬開元路轄。明朝時期,這裏先後屬於奴爾幹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領地。

之後,這裏的滿族逐漸興起,這裏的人口皆爲八旗編制,後滿人入關,建立清王朝,對這裏實行封禁政策(即保護皇家圍場,保證江北貢品人蔘、貂皮、東珠、鹿茸等資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動遷徒,防止漢人進入開發並保護滿族騎射尚武的風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廢除,毀於公元920xx年的長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慶五年(公元1800)爲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漢人,在此設立了“長春廳”,後於光緒十五年升爲“長春府”,但此後不久,這裏便淪爲沙皇俄國的附屬地,到日俄戰爭之後,長春便成了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劃分勢力範圍的分界點,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車站(今長春火車站)。

民國時期,長春的經濟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爲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民國政府將長春府改爲長春縣,可由於軍閥林立,不久,長春就成爲了軍閥張作霖的勢力範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並開始了長達20xx年的僞滿國曆史,長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條件,成爲了僞滿國的國都,表面看來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此“登極稱帝”,實則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此掌權,進行殖民統治和掠奪。

1945年,由蘇聯紅軍替中國收復了東北失地,並於後不久,就將長春移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4月蘇軍離開長春回國之後,中央紅軍和國民黨就在此進行了拉鋸戰,後於1948年10月19日,在駐城國民黨軍投誠情況下,長春和平解放!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5

長沙歷史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約公元公元前2520xx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傳說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 長沙,夏代屬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諸侯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一種,這是“長沙”一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

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爲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 秦國滅掉楚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長沙郡”,長沙爲秦代36郡之一。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一的政治版圖。公元前220xx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爲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爲國都,也標誌着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國,長沙成爲王國都城。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爲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公元20xx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爲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三國時期,220xx年孫權奪取長沙至279年西晉滅吳,長沙屬於孫吳之地。257年,長沙東部爲衡東郡(治所翻縣,今衡陽市)。265年,長沙郡的安成縣(今屬江西省)和豫章、廬陵兩郡幾縣設立安成郡,長沙郡瞎地進一步縮小。280年(太康十年),晉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馬×爲長沙王,以郡爲國。

西晉初期,長沙郡仍隸屬荊州。589年(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正月),隋軍渡過長江,攻克建康。隋煬帝時,潭州又改爲長沙郡。620xx年,唐王朝在長沙設立潭州總管府,620xx年總管府改爲都督府。五代十國時期,此時的湖湘地區出現了一個由馬殷建立的楚國。963年宋朝佔領長沙。南宋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長沙,屠城而去。南宋中後期,長沙時局相對穩定,有重臣名將劉鎬、張孝祥、辛棄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職長沙。清軍入關後,明將何騰蛟總督湖廣、四川、雲貴軍務,駐節長沙。雲集湖南並肩抗擊南下清兵。

後何騰蛟兵敗被俘,嚴詞拒降,絕食七日後被殺。直至清順治四年,長沙才歸入清朝。李錦、李來亨等率部轉入四川繼續抗清。 清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領袖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率軍攻打長沙,因長沙城垣高厚久攻未下。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根據《中日通商行船續約》第十款規定,開放長沙爲通商口岸。1898年2月21日,由譚嗣同、皮錫瑞、唐才常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維新派政治團體“南學會”。譚嗣同、皮錫瑞任學會會長,長沙設總會,各縣設分會。戊戌政變後解散。由譚嗣同等發起,於1897年10月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教學內容包括經、史、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與自然科學。戊戌政變後改爲求是書院。1920xx年2月15日華興會成立在長沙成立。黃興爲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爲副會長。

武昌起義後,湖南革命黨人首先響應。1920xx年10月22日焦達峯、陳作新等率新軍革命士兵和會黨舉義,佔領長沙城。1920xx年5月21日,國民黨何鍵所部第35軍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叛亂,襲擊湖南省工會、農會及各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員和工農羣衆100餘人。21日電報代日韻目是“馬”字,故這一事件稱“馬日事變”。1930年8月在瀏陽永和由紅軍第一、第三兩軍團組成,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亦稱“中央紅軍”或“紅一方面軍”。 1949年8月5日,駐守長沙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程潛、陳明仁起義,長沙和平解放。長沙市人民政府成立。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鐘鼓樓及城牆沿途講解的導遊__鐘樓的鐘聲詮釋了西安古城的古樸和這座歷史古城的渾厚。那麼接下來的時間裏大家會在欣賞鐘鼓樓城牆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西安這座古城風韻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飲食文化,說起西安的飲食,大家能否說出西安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嗎?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鍾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邊有兩幢仿明清的建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建築上很醒目的一句話“千古風味餃子香,傳奇品質德髮長”,對,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德髮長,德髮長是以餃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嚐的話可以在我們旅行完之後互相結伴去感受一下德髮長的非同尋常之處,同時也告訴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沒品嚐過這裏的餃子!不過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風味這一名號,想必一定實至名歸吧!說完了餃子那麼有的人就要問了羊肉泡饃在哪個地方有賣的?那麼請大家隨我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德髮長隔壁有個同樣建築風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門口我們會不經意留意到一個雕塑,那麼大家能說出這個雕塑展示了陝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來)同盛祥主營牛羊肉泡饃、各種特色小吃,而且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時尚融爲一體,所以來這個地方來就餐的話我想大家會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過鐘鼓樓廣場,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麼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麼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遊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爲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麼爲什麼這麼說?我想不光是因爲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爲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

成蔭,路的兩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築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陝西特色的飾品爲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遊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於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說,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着忍飲捱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掌櫃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後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裏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後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讚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嚐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其實在回民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飾品供大家選購,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飾品可謂是琳琅滿目,種類多樣,比如這裏還擺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飾品,那麼大家可以買上一兩個作爲來西安的紀念。於此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這裏的有很多有賣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紅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紅代表吉祥與如意,所以我想大家還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選購一些紀念品的。

剛纔我們說到回民小吃一條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那麼大家誰知道它的來源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回民街曾經就作爲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那麼這些人也就是後來的回民。據歷史記載,許多人沿着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這裏成爲6萬多回族穆斯林羣衆的聚居區。作爲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羣、衆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臺、喇嘛教廣元寺等衆多文化遺蹟。街區內衆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7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爲新、舊兩城。舊城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相傳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領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時謂之庫庫和屯,明廷命名爲“歸化”。新城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爲歸綏縣。民國十七年(1920xx年)建綏遠省,設歸綏市。1954年,撤銷綏遠省建制,歸綏市改名爲呼和浩特市,成爲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語,意爲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稱。因其歷史上召廟較多,又稱“召城”。

三娘子是我國曆史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遠見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創建者,祁孝龍則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創建者。三娘子名叫鍾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領、傑出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妻子。生於1550年,卒於1620xx年。

三娘子首先就是一位民族英雄。她不僅容貌非凡,性格豪放不羈,擅長歌舞騎射,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指揮才能。她所處的年代,正是明朝與蒙古族戰爭頻繁的時代。三娘子執掌軍政實權達四十年,始終堅持和平互利的政治原則,既粉碎了明廷的經濟封鎖,又使蒙古各部統一起來,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極高的威望,受到蒙漢人民的敬重。三娘子收納並重用漢人,引進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手工業,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娘子又是一個維護民族團結的巾幗英雄。她維護民族利益,處處顧全大局,妥善地處理了許多邊事糾紛。1585年的青海之亂,十萬蒙軍既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衝突,又與明軍發生衝突,三娘子臨危不懼解除了戰爭危機,恢復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1581年,三娘子親自主持監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遷徙”進而定居下來。這是三娘子對蒙古社會的又一貢獻。人們對三娘子的懷念是長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廟”(即三娘子廟),每年農曆正月九年級設供祭祀,這種紀念活動,一直延續到1933年。在民間,直到今天,人們還在追憶、傳頌她的許多生動貽聞,懷念她的英雄業績。

作爲封建時代的女性,三娘子以難以想像的毅力,堅定地執行了俺答汗的各項政策,使俺答汗的事業得以延續,維護了土默特部的統一和繁榮。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爲安定的30多年,是長期戰亂後人民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的寶貴30多年。正因爲如此,她的名字,她的業績在蒙、藏、漢各民族中久久傳誦,人們敬仰她,懷念她。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8

這一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

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這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着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夫餘王城”是長春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

渤海國和遼、金繁榮地區

自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之後渤海人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長春地區屬西京夫餘府和莫頁頡府夫餘府,府治在長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14年9月,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1115年攻破黃龍府。阿骨打稱帝,國號金,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公元1126年,金兵掠宋朝徽欽二帝北走,曾把他們囚禁於此。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說“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指的就是這個黃龍府。

幾度滄桑,這裏的歷史和遺蹟,訴說着當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滅,這一帶成爲蒙古遊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關時,長春地區的蒙古族與滿族人口皆爲八旗編制。

1896年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

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俄權益爲日所取代。

1908年日爲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爲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爲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爲傀儡政權—“僞滿州國”,將長春定爲“國都”,改名“新京”,成爲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爲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爲特別市。

1953年改爲中央直轄市。

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爲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5年定爲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

1979年列爲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9

50多年前,年輕的長春因承載起新中國汽車夢想而一躍成爲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砥礪、拼搏奮進,今天的長春已經成長爲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長春是我國最著名的汽車城,應該說中國的汽車工業就是在50多年前的長春開始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長春已經有10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長春汽車工業產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七成,僅此一點,長春從產業本質上講就是汽車城。”長春市市長崔傑在今年3月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長春市的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周朝以前屬肅慎;秦漢時期,挹婁族居於此;西漢、三國、西晉時屬扶余;東晉南北朝及隋唐爲高句麗境地;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國;北宋時期,建立了遼帝國,並設遼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國,黃龍府改爲隆安府;明初屬三萬衛;清初爲郭而羅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遊牧區域;清雍正末年,寬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

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7月)正式建治,設長春廳,治所設在長春堡境內的新立城,長春之名由此而來。1825年(道光四年)治所遷至寬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長春廳升爲長春府。1913年(民國2年)改爲長春縣,1925年(民國14年),設立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爲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成立傀儡政權“僞滿洲國”,將長春定爲國都,改名爲“新京”。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被中央人民政府定爲特別市。1953年劃爲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同年6月改爲省轄市,爲吉林省省會。1955年市政府稱長春市人民政府,並定爲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68年改爲長春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列爲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複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89年2月11被國務院列爲國家計劃單列市。1992年列爲國家沿邊開放的中心城市。1994年列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的試點城市。1994年列爲副省級城市。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0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爲其創作原則,藉以激發信衆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佈局、排水、採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於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着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南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通編爲15號,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區。

位天金刀峽上峽口右側日照壁,山崖崴峨,筆直衝天。一股銀白色的飛泉傍着雄偉的山勢從天而降,瀑高約150米,寬10米左右。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何人何時何因鑿之無從考證。據當地一百歲老翁講,曾有一遠方老道在此修煉多年,後得道成仙,在某個久雨初晴的正午,駕一道彩虹而去。並說當年白蓮教亦在此活動。

如果您白天乘船溯江而上進入朝天門港區,遠遠望見朝天門廣場尤如一艘蓄勢待發即將啓航的巨輪。而夜間乘船遊覽朝天門,觀兩江夜景則又是另一番情景。但見廣場華燈齊放,如繁星閃爍,流光溢彩,形如一艘即將揚帆遠航的豪華遊輪。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1

一走進瓦屋山,大家就進入了雙洞溪,它長約2公里,由綠葉潭、小綠潭、珍珠瀑布、雙龍瀑布、月亮潭等景點組成。因溪水來自山上的大法洞和三星洞兩個大溶洞而得名。這裏是瓦屋山"水的世界"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很多遊客都被它那種幽邃深遠、清新古樸的氣息所感染,不忍離去。

踏過顫顫悠悠的木橋,你就走進一個綠色的童話世界。突兀的蒼巖、千年的古藤、厚綿的苔葬、粗獷的木棧橋,完全沒有紅塵的喧囂,彷彿讓人回到了遠古時代。在這裏,潺潺水聲和幾聲鳥鳴,讓你感到一種深深的幽靜;曲折的木棧橋往深處延伸,讓你不由自主地沿着走進去,走進這陌生而又親切的綠色世界。

綠葉潭因潭形如一片樹葉,水色碧綠而得名。你看,潭中的水纖塵不染,清而碧,純而靜,讓人感到一種清新,一種洗練。不遠處是小綠葉潭。前面巖壁上常年滴落不息的水如一串串水晶項鍊,晶瑩剔透,當陽光照射時,珠簾閃閃發光,可是名符其實的珍珠瀑布了。月亮巖上?"雙龍瀑布"如兩條飛騰的白龍盤旋而下,氣勢磅薄,在這古樹參天的原始森林中,臨巖望瀑,沐雨聽泉,一汪清澈的溪水盪滌身心,別是一番誘人的滋味。這裏的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天然的礦泉水,以前山上修煉的道士都要到這兒打水喝。據說喝了這兒的水,女士會更漂亮,男士更清酒,老人可延年益壽,兒童更聰明可愛,你不妨試一試。

過去上山沒有架空纜車,全靠步行攀登,人們征服了十八盤,經過觀瀑亭、望鄉臺、穿過長崗子就到達了瓦屋山半山腰的洗腳溝。洗腳溝是上山的必經之地,古往今來的朝山者都要在這裏歇歇腳,再作下段行程的跋涉。他們到了這裏以後就要整理衣衫,用山間的清泉把腳洗乾淨,然後才登上聖地,不帶進入世間的一絲塵埃,以示虔誠,洗腳溝也因此而得名。據說洗腳溝的水可治腳臭、腳氣,到底有沒有這個效果,試一試才知道。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2

瓦屋山屬高山溼潤氣候,季節分明,景色隨季節而變化.春天的瓦屋山芳草萋萋,山花爛漫,是奼紫嫣紅的大自然百花園;夏天的瓦屋山涼爽清幽,觀飛瀑流泉,濯山澗清溪,是絕佳的避暑聖地;秋天的瓦屋山風和日麗,紅葉滿山,不是香山勝似香山;冬天的瓦屋山銀裝素裹,冰清玉潔,讓你置身於浪漫的童話世界.

各位遊客,瓦屋山景區主要由雅女湖庫區和瓦屋山核心景區構成.登瓦屋山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由瓦屋山大酒店出發步行4公里抵達雙洞溪,綠葉潭,雙龍瀑布;二是從瓦屋山大酒店到珙桐山莊,乘索道至象爾山莊,然後觀蘭溪瀑布,鴛鴦池等景點.瓦屋山處處是風景,定讓你慕名而至,乘興而歸.

[雅女湖]常言道,青山綠水養美女.雅女之美,揚名巴蜀.雅女湖系瓦屋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是瓦屋山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一個水域面積達13.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湖長19.04公里,湖寬13.31公里,水均深16米,蓄水量達5.9億立方米.高峽出平湖,湖平如鏡,倒映着天光雲影,猶如雅女之溫婉嫺靜,雅女湖因此得名.雅女湖有7個峽谷,18個半島,24個大小碼頭,四面青山宛若畫屏,湖面綠波浩淼,這是山與水絕美的交響.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3

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乾燒魚、脆皮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等

護岸梯道是朝天門觀景廣場的基礎部分,呈圓弧形狀,瀕臨長江、嘉陵江,寬48米,外弧長度400米,高18米,由4萬塊梯道板砌築而成。整個梯道如江邊長城,既護衛着朝天門廣場,又爲廣場平添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是目前國內最壯觀和最大規模的江岸大梯道。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朝天門廣場出現的一個新的亮點。那就是一個35000平方米的重慶規劃陳列館落。館內除了將陳列重慶的遠景規劃外,還有大量的諸如重慶特有的吊角樓之類的民俗名居展示,給你一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完整的巴渝概念。

現在讓我們站在廣場前端的護欄極目遠眺。您可以看到,奔騰的長江與滔滔的嘉陵江在這裏交匯以後,形成一股更強大的洪流,浩浩蕩蕩朝天邊奔去。朝天門也得水而優。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去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的首發站。遙想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從這裏出發,他順江而下,寫出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古佳句。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4

50多年前,年輕的長春因承載起新中國汽車夢想而一躍成爲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砥礪、拼搏奮進,今天的長春已經成長爲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長春是我國最著名的汽車城,應該說中國的汽車工業就是在50多年前的長春開始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長春已經有10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長春汽車工業產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七成,僅此一點,長春從產業本質上講就是汽車城。”長春市市長崔傑在今年3月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長春市的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周朝以前屬肅慎;秦漢時期,挹婁族居於此;西漢、三國、西晉時屬扶余;東晉南北朝及隋唐爲高句麗境地;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國;北宋時期,建立了遼帝國,並設遼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國,黃龍府改爲隆安府;明初屬三萬衛;清初爲郭而羅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遊牧區域;清雍正末年,寬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

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7月)正式建治,設長春廳,治所設在長春堡境內的新立城,長春之名由此而來。1820xx年(道光四年)治所遷至寬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長春廳升爲長春府。1920xx年(民國2年)改爲長春縣,1920xx年(民國20xx年),設立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爲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成立傀儡政權“僞滿洲國”,將長春定爲國都,改名爲“新京”。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被中央人民政府定爲特別市。1953年劃爲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同年6月改爲省轄市,爲吉林省省會。1955年市政府稱長春市人民政府,並定爲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68年改爲長春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列爲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複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89年2月11被國務院列爲國家計劃單列市。1992年列爲國家沿邊開放的中心城市。1994年列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的試點城市。1994年列爲副省級城市。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5

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衆多,文化積澱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爲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

境內文物古蹟衆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蹟,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爲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

歷史人物衆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說等爲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爲天然良港已成爲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爲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爲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6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跨度最長的古都,跨度長約1820xx年。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樑、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羣臣皆議以建康爲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爲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爲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爲動員基礎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視爲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爲最。"

嘗以爲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蹟衆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爲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蹟不過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臨安,一開都於五代,繼於北宋;一肇建於吳越,偏安於南宋,其爲時較短,而歷史遺蹟,亦不若長安、洛陽、金陵、北京之衆。而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與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爲最。--《金陵古蹟圖考·序》……論者每謂金陵形勢,偏於東南,都其地者,往往爲南北對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國,統一宇內。故三山駐師,終鼎足割據之勢。五馬渡江,開南朝偏安之局。

實則金陵一隅,實中國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說》所謂“過江諸人,暇日輒至新亭,周覬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對泣耶?”其民族意識之濃厚,可以想象。自後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終成一統之業;太平天國雖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號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國軍北伐,皆莫不以南京爲策源地。金陵之於中國,亦猶Frankfurt a.M.之於德,Orleans之於法,Moscow之於俄;雖未必盡爲全國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響應。此鄭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慟哭孝陵,以圖恢復也。況時移勢異,古今未必盡同;昔日中原羣雄角逐之場,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皆化爲貧瘠,全國財賦之匯,趨於東南,經濟重心,厥在江浙。

長安形勢雖佳,終不過位列陪都而已。至於北京,固爲千餘年來帝王之都,且與東北邊防,關係尤重,然形格勢禁,殊難恢復首都地位。誠能以金陵爲國都,長安爲西京,北平爲北京,番禺爲南京,勵精圖治,不遑寧處,據龍蟠虎踞之雄,依負山帶江之勝,則中興我民族,發揚我國光,其在茲乎!--《金陵古蹟圖考·金陵之形勢》南京爲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爲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扼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燕薊。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爲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會,爲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薊者也。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五城記--南京》我第一次來南京,就尋尋覓覓,走過了太多古蹟。我去尋找烏衣巷、朱雀橋、我走過胭脂井想起張麗華,秦淮煙波那麼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滾滾長江淘盡千古英雄……我們生活在南京這個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滌盪還少嗎?這座城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國前一千年的歷史你看西安,後一千年的歷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國歷史中的血脈滄桑變化也就都瞭解了。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7

這一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

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這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着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夫餘王城”是長春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

渤海國和遼、金繁榮地區

自唐玄宗開元元年(720xx年)之後渤海人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長春地區屬西京夫餘府和莫頁頡府夫餘府,府治在長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20xx年9月,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1120xx年攻破黃龍府。阿骨打稱帝,國號金,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公元1120xx年,金兵掠宋朝徽欽二帝北走,曾把他們囚禁於此。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說“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指的就是這個黃龍府。

幾度滄桑,這裏的歷史和遺蹟,訴說着當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滅,這一帶成爲蒙古遊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關時,長春地區的蒙古族與滿族人口皆爲八旗編制。

1896年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

1920xx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俄權益爲日所取代。

1920xx年日爲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爲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爲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爲傀儡政權—“僞滿州國”,將長春定爲“國都”,改名“新京”,成爲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爲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爲特別市。

1953年改爲中央直轄市。

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爲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5年定爲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

1979年列爲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8

重慶的夜景是公認的,比上海和香港還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兩江夜景,也可以遊江觀夜景。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爲瑰麗。登上著名的“一棵樹”觀景臺,或者乘坐重慶著名的滿江紅遊船,環遊重慶市區,都別有一番風味……夜幕中的重慶,江中點點燈光,猶如閃爍的星星掉在水裏,亦真亦幻!

朝天門廣場工程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觀景廣場、護岸梯道、交通廣場和周邊環境配套四大部分組成。觀景廣場是朝天門廣場核心部分,面積1.7萬平方米,以壯觀、亮麗、偉岸立意,取兩江環抱、自然地形之勢。廣場地面典雅大方,植物四季常青,燈飾噴泉動如流雲,藝術小品形態各異,並建置有殘疾人通道和旅遊停車場;整個廣場造型如一艘已經啓航的巨輪,蘊含着具有3000年悠久歷史文化、孕育巨大生機活力的新重慶,滿載3100萬各族人民的希望,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9

長春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萬多年前這裏就有了人類,考古學者先後在榆樹市和農安縣地區發現了早期人類在此生活的遺址。

夏、商、周時期,這裏地屬肅慎,在進入兩漢時期,這裏出現了最早的城市——“夫餘王城”,而夫餘王國則一直持續到西晉,後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夫餘王被驅逐後,逃往高句麗,後高句麗逐漸強盛起來,東晉之後,長春併入高句麗的版圖,而夫餘故都變成了高句麗的夫餘府。

公元668年。唐聯手新羅滅掉了高句麗後,渤海人興起,並建立渤海國,長春便納入其轄地,爲扶余府所轄,府治在今長春市以南。

北宋時期開始,長春之地先後有遼國在此設立了黃龍府(即今農安縣),女真族建立金國後,攻破黃龍府,並於公元1140年改黃龍府爲濟州,這一時期,是長春古代歷史上最爲繁榮的時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蒙古建立元朝之後,將此地作爲其遊牧之地,屬開元路轄。明朝時期,這裏先後屬於奴爾幹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領地。

之後,這裏的滿族逐漸興起,這裏的人口皆爲八旗編制,後滿人入關,建立清王朝,對這裏實行封禁政策(即保護皇家圍場,保證江北貢品人蔘、貂皮、東珠、鹿茸等資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動遷徒,防止漢人進入開發並保護滿族騎射尚武的風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廢除,毀於公元926年的長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慶五年(公元1800)爲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漢人,在此設立了“長春廳”,後於光緒十五年升爲“長春府”,但此後不久,這裏便淪爲沙皇俄國的附屬地,到日俄戰爭之後,長春便成了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劃分勢力範圍的分界點,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車站(今長春火車站)。

民國時期,長春的經濟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爲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民國政府將長春府改爲長春縣,可由於軍閥林立,不久,長春就成爲了軍閥張作霖的勢力範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並開始了長達14年的僞滿國曆史,長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條件,成爲了僞滿國的國都,表面看來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此“登極稱帝”,實則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此掌權,進行殖民統治和掠奪。

1945年,由蘇聯紅軍替中國收復了東北失地,並於後不久,就將長春移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4月蘇軍離開長春回國之後,中央紅軍和國民黨就在此進行了拉鋸戰,後於1948年10月19日,在駐城國民黨軍投誠情況下,長春和平解放!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0

[雙洞溪]雙洞溪位於瓦屋山東北部,全長兩公里,是由半山大法洞、三星洞的溪水彙集而成,林壑幽美,山泉潺潺.從金花橋西南行4公里即達雙洞溪.綠葉潭、月亮潭、珍珠瀑布、雙龍瀑布、月亮潭瀑布組成的一幅天然畫廊.溪溝上木棧搖搖,纖塵不染,溪畔奇樹滿山、藤蔓勾連、覆滿青苔,彷彿步入“武陵仙境”.月亮潭水是經千層巖跌下來的珍珠水,清醇甘美,飲此水能清心明目,長壽駐顏.左邊巖上突然出現兩條大瀑布,如兩區白紗在玉壁上飄灑,兩瀑相距不到五十米,高約百多米,互相呼應,這就是有名的“飛紗雙瀑”——雙洞溪的源頭.

[錢窩子]由觀瀑亭往上走600米,就到了錢窩子.傳說這是漢文帝賜鄧通鑄銅錢的地方.《史記》、《洪雅縣誌》均有記載.該處有七個巨型天坑,每個三、四畝地寬,到處是鍊銅的礦渣.周圍山上長滿珙桐樹,每到三月漫山開遍珙桐花.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1

朝天門廣場匠心獨具的造型,清新優美的環境,以及歷史的沿革因素,更增添了它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已成爲一個旅客每到必看的都市旅遊觀光景區,慕名前來觀光的國內外旅客逐日增多。每年來廣場參觀的遊人約在200萬以上,每年接待國內外重要來賓在數十次以上。“巍巍乎!形若巨輪鯨吸,御長風而破巨浪;雕以揚帆鼓翼,跨世紀而迎曙光!”《朝天門廣場賦》在豐富廣場的文化內涵的同時,又抒發出了新重慶直轄飛天的浩氣。

風景區山、林、水、瀑、洞、石、泉等構成姿態各異的自然景觀。山有著名的黑山、小尖峯、天王峯、獅子槽、令牌山等,羣山逶邐,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林有鬱鬱蔥蔥,綿延幾十公里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望無際,波瀾壯闊,蒼翠浩翰。洞內有大佛洞、仙女洞等,洞中有洞,氣象萬千,各具特色;石則是出露年代古老的寒武系、奧陶系及志留系時期的各種石林、怪石,婀娜多姿,千姿百態,如詩如畫,其形成年代古老;泉是滿山遍野流淌的各種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泉水。黑山風景區的景觀特點可概括爲"幽"、"險"、 "奇"、"秀"四個字。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2

洗腳溝以上就開始進入杜鵑林,從這裏一直到正覺寺的道路兩側,以及山頂蘭溪、鴛溪和鴦溪溪流兩畔,長寬3一5公里處,杜鵑林面積達3萬多畝。其種類有美容杜鵑,皺皮杜鵑、喇叭杜鵑等30餘種,從早春開始次第綻蕾,一直延續到初夏,長達1仍天左右,形成壯麗的杜鵑花海景觀。高低競豔,燦若紅霞。即使花期已過,那碧玉般的樹叢,簇擁着鐵幹銅枝,千姿百態,也十分清麗壯觀。堪稱瓦屋山之瑰寶。

沿着朝山古道,走過道遙坪,孔雀石、蟠桃石,征服了鑽天坡之後,就慢慢地到達了象爾巖。象爾巖是瓦屋山頂東巖,這裏視野開闊,一應景物,盡收眼底,是觀日出、雲海、佛光、神燈的最佳位置。佛光出現時,人影映入光環,舉手投足,影皆隨形,"光環隨影動,人影在環中",象爾巖(爾就是你的意思)因此得名。瓦屋山沉寂千年後重新被人所識,遊人對象爾巖又賦予了新的解釋,他們說站在巖上往蘭溪方向看另一半瓦屋山,象一隻正在吸水的大象,而此處正好位於大象的耳朵位置,所以應叫象耳巖。晴朗的夜空,登象爾巖觀景,秀麗的峨眉山山色如黛,近在咫尺,連山上發射塔的燈光也清晰可見。巖前的雲海涌起時,時而煙波浩渺,時而怒濤澎湃,遠山近樹宛如沉浮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東巖20__米長的巖邊都是觀日出的理想場所。才見曙色初露,忽而滿天雲霓鍍上金紅的彩邊,東方天際涌出一輪絢麗的紅龍整個天地頓時一片輝煌,萬物生輝,令你豪氣頓生,真是禁不住要歡呼雀躍呢!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四川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西沿洪雅縣境,由瓦屋山原始山林景區、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區、八面山尋古攬勝景區等組成。

瓦屋山就是我國最早的地理書《山海經》上記載的居山,因山形酷似民居瓦屋而得名,早年就以著名的道教聖地而與相鄰的佛教名山峨眉山齊名。"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山橫瓦屋破雲出,水自戕可裂地來",便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陸游對瓦屋山的讚譽。

瓦屋山海拔2830米,平橫天際,氣勢雄偉,尤其山頂上廣達1500畝的高臺平原上,冷鐵杉林莽莽蒼蒼,林間杜鵑聳翠,充滿超凡脫俗的原始氣息,令人稱奇叫絕。山高水也高,山頂上80多處泉眼,涌流不息。全山有72條瀑布,各具風采,其中東巖的蘭溪瀑布高達1040米,氣勢磅礴。山岩上衆多的溶洞,深邃莫測,景觀各異,其中燕子洞最大、景觀最佳,洞高近20米,洞內遍佈鍾乳,千姿百態。還有"野牛街"和號稱"陸上二百幕大"的"迷魂函"等景點。據考證,瓦屋山有植物3500多種,其中被子植物的種類佔世界總科數的的60%以上,冷鐵杉林、杜鵑林、紅葉林、珙桐林呈帶狀分佈。植被林型完整,垂直帶譜分明,尤其是珍稀植物珙桐(又叫中國鴿子花)在瓦屋山是成片成帶地保存下來,實屬難得。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瓦屋量山是我國爲數不多的未被污染破壞的自然風景區之一。

金花橋是瓦屋山的門戶,山門由原木裝飾修建而成,莊重古樸,門坊上蒼勁有力的"瓦屋山"三個大字是由已故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金花橋是瓦屋山原始森林獵奇探險景區的第一接待站,這裏羣山掩映,深坑河環繞而過,流水淙淙,空氣清新,在炎炎的夏季,這裏卻是涼風習習,且無蚊蟲叮咬,是避暑消夏之佳境。

爲什麼這裏叫金花橋呢?來源於一個"官帽插金花"的傳說。在一千多年前瓦屋山是個香火很旺盛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瓦屋山來朝山敬神。可是後來有一段時間,山上接連發生香客失蹤的事件,朝山者畏而卻步,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於是,一位大臣奉命到瓦屋山調查,結果發現是一條巨蟒作怪,吞食了這些香客。在跋山涉水,歷盡艱辛後,這位大臣找到了巨蟒的藏身之處,於是揮劍與巨蟒大戰起來。巨蟒捱了兒劍以後,作垂死掙扎時,它的尾巴把大臣的帽子打飛了。巨蟒被除掉了。大臣的帽子落在深坑河邊,化成了一座小山,帽子上插的金花翎掉到河裏,變成了兩座橋,於是人們就把那座小山稱作官帽山,橋叫金花橋。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潔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託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爲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里,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爲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城爲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爾縣境。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領主阿勒坦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

萬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裏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爲“歸化”。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爲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爲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燬。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爲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準噶爾部隊,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對準噶爾部戰爭勝利後,距舊城2.5公里處又增建一駐防城即新城,並命名爲“綏遠城”。清朝末年,將舊城(歸化城)和新城(綏遠城)合併,稱“歸綏”。1920xx年,綏遠建省,將歸綏縣城區設爲歸綏市,作爲省會。日寇佔領期間,曾改稱爲“厚和特別市”。1954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爲“呼和浩特”,作爲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之一,現已成爲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除傳統的民族用品工業、輕紡工業外,製糖、捲菸、乳品、醫藥、化工、冶金、電力、建築材料等工業都已形成較大規模。涌現出了仕奇集團、伊利乳業、蒙牛乳業、呼和浩特市捲菸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呼和浩特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乳業發展迅速,已成爲文明遐邇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還是內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現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內蒙古醫學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還有中央、內蒙古直屬和市屬的多家科研機構,學科遍及農、林、畜牧科學、社會科學、草原科學、水利科學等。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大量文化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呼和浩特市( 蒙語爲"青色的城市"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綏遠省軍政委員會歸綏市工作團進入歸綏。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稱爲"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和郊區。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71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5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6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20個街道辦事處,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 095個村委會,土地面積17 224千方公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