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7W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即將到達的是八達嶺景區!我是孟導遊,今天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在八達嶺上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16篇)

你們知道嗎?從北京出發,行車一百多裏就能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好似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型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型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各位遊客,現在你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不知是否能想起古代的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築長城的。看,單是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要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關於長城。

關於長城,還有一段有名的傳說。傳說孟姜女丈夫成親的當晚,官兵她丈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姜女始終沒有等到自己的夫君。於是,孟姜女萬里尋夫,來到了長城邊。不料,夫君早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傷之下,晝夜不停地哭泣,哭倒了長城。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遊客們,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長城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大家自由觀賞,同時提醒各位在長城上不要亂刻亂畫,亂丟垃圾,請大家做一個文明遊客。

我們的此趟旅行即將結束了。回頭看看那雄偉的長城,這麼快我們就要說再見了,真有點依依不捨!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再來遊覽,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遊!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你們的導遊——廖璐瑤。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解放碑。解放碑是重慶的標誌。解放碑雖然面積不廣,但是它是重慶最繁華的地方:商品琳琅滿目、小吃樣樣俱全、樓房高聳入雲……至於人呢,大街上、商場裏、書店裏、廣場上、小吃屋裏……到處都是人,成千上萬、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若你站在“摩天大樓”向下望:無論是人還是車,都像是小螞蟻!但還是川流不息……

逛了繁華的解放碑,我們再去看看朝天門。朝天門是兩江交匯的地方,兩江是指——嘉陵江和長江,一座大城市裏有兩江交匯的地方是特別稀少的喲!黃、藍色的江水交匯在一起,可真壯觀啊!在江上架着一座座雄偉的大橋,因此,重慶也好稱橋都。

重慶的夜景是公認的,比上海和香港還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兩江夜景,也可以遊江觀夜景。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爲瑰麗。登上著名的“一棵樹”觀景臺,或者乘坐重慶著名的滿江紅遊船,環遊重慶市區,都別有一番風味……夜幕中的重慶,江中點點燈光,猶如閃爍的星星掉在水裏,亦真亦幻!

重慶,還有很多與衆不同的地方。重慶的山、重慶的火鍋、重慶的人,重慶的美女等等,來了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3

西遞位於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里處,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宏村位於黟縣城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築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

西遞的明清古建築羣是我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羣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於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誌。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鉅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爲“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爲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爲“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爲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爲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爲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爲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4

海口開心農場坐落於火山口地質公園南麓儒黃村村口,距離海口市區僅16公里,面朝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背倚生態文明示範村美社村,由三亞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有限公司投資,是海口及周邊地區唯一一家集菜地採摘、休閒度假、手工體驗爲一體的精品農家樂。

開心農場以火山口地區奇特的建築文化爲載體,以火山岩村落豐富的民俗文化爲精髓,提供既生態又現代,既淳樸又精緻的休閒生活。

開心農場佔地約50畝,擁有雙標客房16間、複式0套房16間,農家小院15棟。所有客房均嚴格按照五星級標準建設,並結合農場優美的自然環境,帶給您別樣的居住享受。15棟農家小院擁有各自獨立的主題風格,每棟小院都有兩到三間客房,有客廳、廚房、餐廳及超大陽臺和種滿果蔬的菜園,在統一的標準建設的基礎上,依據主題進行裝潢佈置。

開心農場目前擁有的體驗式設施包括:花石間休閒會所、“路過咖啡”吧、開心餐廳(餐位300個,獨立包廂8個)、農家有機菜地、手工體驗作坊、會議室、游泳池、兒童遊樂設施、停車場,可爲您提供家庭聚餐、休閒下午茶、菜地採摘、手工制豆腐、自行車騎行、游泳、騎馬等互動體驗項目,是您週末休閒、公司拓展、家庭聚會的最佳選擇。

20xx年,開心農場先後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農莊”評定、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設計創意銀獎”、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中南賽區“園區創意優秀獎”,並被海南省農業廳評爲農業重點項目和休閒農業示範點。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5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爲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爲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峯,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爲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彙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爲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xx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佈;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併爲黔金絲猴的唯一分佈區。梵淨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蹟保存較多,爲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6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位於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館內除了展示李鄭屋漢墓外,旁邊還有兩個展覽廳,介紹漢墓的歷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該墓穴是香港政府於1955年興建李鄭屋邨時發現的,從中共發掘出58件文物。從墓磚銘文的字體、內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斷,墓穴建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xx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貴胄。李鄭屋漢墓於1988年被列爲受保護的法定古蹟。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除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通過文字、圖像、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0xx年至220xx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爲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爲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溼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衆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歷史

1955年於李鄭屋邨發現的漢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爲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築工人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892-1974)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香港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香港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衆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爲香港法定古蹟。

由20xx年1月起,爲紀念漢墓出土50週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製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采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到1990年代後期,前市政局纔在外加建保護設施,並在墓內裝設控制溼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穴。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7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羣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爲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爲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爲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爲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爲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爲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爲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佔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爲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白馬寺的山門爲明代所重建,爲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爲涅盤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爲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着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佛教的護法神,昂然佇立,顯示着佛法的威嚴)。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爲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燬。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白馬寺建築規模雄偉,現在的佈局爲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門東西兩側有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後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蹟,所傳唐經幢(讀牀)、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原來還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彌勒佛像,已被盜往美國。各殿內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乾漆製成的,特別是大雄寶殿的佛像,是洛陽現存最好的塑像。據記載,三國魏時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說:“白馬甜榴,一石如牛。”寺東還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齊雲塔。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8

香港圓玄學院由該院的董事會主席趙鎮東的叔叔趙聿修等人於1946年創建,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三疊潭。因趙鎮東的父親曾在廣東道教羅浮山入道,所以圓玄學院從道脈上來講與羅浮山有聯繫。該院以道、儒、釋三教合一爲特色,院名稱“圓玄學”:“圓”意指佛教,“玄”指道教,“學”指儒學。圓玄學院崇奉儒釋道三教聖神,以“弘揚三教、倡行八德”爲宗旨,於1956年註冊成爲慈善組織,積極推動社會慈善公益及興學育才事業。

圓玄學院爲靜修之地,經幾代主席的領導籌劃,道務不斷髮展,院內建設亦日見規模,明性堂、三教牌坊、知止樂閒亭、報本堂、愛日亭、三教大殿、八德碑、龍華樓、藏經閣、元辰殿、雅石館、道德經碑一一落成,廟宇殿堂、寶塔經壇莊嚴宏偉,亭臺樓閣、圓池花圃清幽古雅,既爲善信祭禱祈禳的宗教場所,也是坊衆旅客遊覽的勝地。

1957年,趙聿修道長接任董事會主席。趙道長力倡三教同源,認爲“道之大源出於天,天理之賦於人心者爲同然之善……明心見性之學,以儒釋道三教感人至深”。1967年,三教大殿開建,1971年建成,殿內供奉釋迦牟尼、老子道君、孔子先師。三教大殿的落成,標誌着圓玄學院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圓玄學院主要建築三教大殿,分上下二層,上層供奉太上道德天尊、大成至聖;先師、釋迦牟尼,下層供奉六十甲子神像。三教大殿前兩側建有鍾;樓、鼓樓,另有關帝殿、呂祖殿及丹房。前有石牌樓,院內還有雕塑、池塘、花園,辦有素食館,設有骨灰堂等,是港九最大的道場之一。圓玄學院爲董事會制。圓玄學院不僅建築日趨規模,並在計劃進一步擴建,還建有圖書館,藏有三教經典和有關書籍。1985年12月曾組織召開“道教科儀傳統音樂國際研究會議”。對內地辦學和道教宮觀維修極爲支持和關心,並在廣州花縣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圓玄福利中心。

圓玄學院內明性堂供奉有關聖帝君、呂祖先師、觀音菩薩、濟聖-(濟公),大殿樓下元辰殿供奉鬥姥元君及太歲列聖。每逢諸神誕期,例行朝賀,禮神祈福。殿內香火鼎盛,善衆參神祝祉,消災延壽,絡繹不絕。院內駐有三教經生,專責打齋建醮、壇場道務。院內還設有靈位及骨灰盦堂。他們每年均舉辦上元燈會、盂蘭法會、下元祈福等法會,禮佛薦祖,消災解厄,禱願和平。

圓玄學院以“道化教育”爲方針,發揚祖國傳統,致力於樹德之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他們先後開辦了3所中學、一所國小、5個幼兒園,爲適齡學生及兒童提供完善的教育。並經常與國內及海外同道學者,舉行道教學術、科儀、音樂研討會,又與四川大學合辦“中國道教科技史”研究項目,並資助出版《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等三教書刊,發揚國粹。而院內的藏經閣及雅石館,則蒐集歷代古典經書、藝術文物,以永留史冊。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9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裏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爲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爲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爲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爲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爲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着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爲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爲,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爲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餘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爲“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並稱名樓題詠三傑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雲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裏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築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0xx年)黃鵠磯頭築軍事瞭望臺以降,千餘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爲登臨遊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製,故屢造屢毀,最後一座木結構古樓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後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爲今人交相讚歎的“黃鶴百年歸”。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0

神龍峽位於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爲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峯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遊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聖境裏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爲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峯豹子嶺爲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裏隱壩。從裏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爲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爲金佛山的第一臺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溫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爲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爲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爲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爲10米。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1

文廟,坐落在文廟路215號,是上海中心城區唯一的儒學聖地,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

元代始建的文廟,位於學宮街,1853年(清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在文廟設指揮部,清軍攻陷上海縣城,文廟被炮火所毀。1855年(清咸豐五年)文廟在現址重建,佔地17畝。內有櫺星門、泮池、三頂橋、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建築;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點;隙地遍種花木。當時已初具規模,但以後漸趨式微,猶如一顆明珠沉落於灰土之中。

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並列爲文物保護單位。在“文革”期間,又遭到嚴重破壞。但改革開放以後,政府撥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築和景點,使文廟初步恢復原貌。

1995年根據“以舊區改造爲重點,以道路建設和旅遊爲先導”的發展戰略,南市區制定了文廟修繕、開發的方案,決定採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爭取三年內完成。

文廟修繕開發總體格局分爲祭祀線、休閒線和市場線。祭祀線從櫺星門、大成門、東西廡房;大成殿及其殿前石平臺至崇聖祠,全部按明、清風格原貌修復。休閒線主要修復魁星閣、明倫堂、放生池、儒學署,新建文曲門、大中門、增設綠地、移植樹木,並在遊廊等處設“上海文化名人碑林”,弘揚上海建城700多年來文化名人的業績。市場線:重修尊經閣,開闢花圃、花壇,植樹栽花,並在尊經閣東西新建一條長約70米,高低起伏、寬窄相間的明清建築風格的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街市。另外,文廟沿老道前街、夢花街、學宮街三側破牆建造1-3層與文廟建築風格一致,且高低錯落有致的用房,開設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古玩、書畫軒、古錢幣、郵品等商店。屆時文廟及周圍將充滿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成爲人們遊覽的好去處。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2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彙集贛江、修水、鄱江、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50~70公里,北部狹窄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爲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爲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使數百萬畝湖灘地不能大量耕種,還易孳生草灘釘螺。

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鬆門山爲界,分爲南北(或東西)兩湖。鬆門山西北爲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爲一狹長通江港道。鬆門山東南爲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經鄱陽湖調節,贛江等河流的洪峯可減弱15~30%,減輕了長江洪峯對沿岸的威脅。鄱陽湖及其周圍的青山湖、象湖、軍山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湖水溫暖,水草豐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產魚類100餘種,以鯉魚爲主,其次爲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貝、螺產量也較豐。濱湖平原盛產水稻、黃麻、大豆、小麥,是江西省主要農業區。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該湖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枯水期水落灘出,形成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湖泊;豐水期9個湖泊融爲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0。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溼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爲珍稀候鳥及溼地生態系統。

鄱湖水清、龍蝦飄香,20xx年7月,“鄱陽湖印象”採風活動在江西瑞昌舉行,首屆鄱陽湖龍蝦節持續升溫。本屆龍蝦節以“節慶創品牌、產業謀發展”爲主題,旨在將自然生態的鄱陽湖小龍蝦品牌打響,推向全國。一直以來,鄱陽湖就是我國小龍蝦高產地,鄱陽湖以其清新的水質、豐美的水草締造出肚白、殼紅、原生態的鄱陽湖小龍蝦,贏得“一湖清水出好蝦”的美名。

鄱陽湖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並保存了一定數目,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方。保護區最爲人們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鳥類。

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白鶴是我國I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大約爲3,000只。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白枕鶴爲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約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陽湖越冬。珍貴、瀕危鳥類還有白鸛、黑鸛、白鶴、大鴇等國家I級保護動物;斑嘴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黑冠鵑隼、鳶、黑翅鳶、烏雕、鳳頭鷹、蒼鷹、雀鷹、白尾鷂、草原鷂、白頭鷂、遊隼、紅腳隼、燕隼、灰背隼、灰鶴、白枕鶴、花田雞、小杓鷸、小鴉鵑、藍翅八色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浩渺的鄱陽湖在豐水季節,河湖一體,水天一色,一望無際,人在其中,猶如置身-;枯水季節,水落灘出,形成了廣袤的溼地草洲,構成了美麗的江南大草原;區內的沙山,高低起伏,延綿十餘里,構成了壯觀的水鄉大沙漠。保護區所在的吳城鎮,曾與景德鎮、樟樹、河口並列爲江西四大名鎮。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3

虎跳峽,納西語稱“撫魯阿倉過”,撫魯爲銀石山,阿倉過爲阿倉峽,全稱爲銀石阿倉峽。它位於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銜接部及滇西北橫斷山和滇東高原區兩個地貌形態組合區域交界地帶。

虎跳峽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谷。峽長17公里,谷地海拔1800米,江面落差200多米。有18個險灘,兩岸雪山峭壁筆立於江面之上3000多米。整個阿倉虎跳峽分爲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迴道路25公里。各段江面奇窄,北岸只容一個單行的山道旁,飛瀑直瀉,巨石橫生。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4

南寧南湖:在廣西南寧市東南。湖面積1900畝。上世紀50年代初在邕江古河牀遺址築堤蓄水而成。湖邊修有涼亭、長廊。湖畔有竹林、果園、花圃,景色優美怡人。

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位於南寧市東南部,1972年正式闢爲公園,總面積爲191.9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爲

90.12公頃,水域面積爲101.8公頃,是一座水體景觀與亞熱帶園林風光相結合,便於開展水上游樂活動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設有李明瑞韋拔羣百色起義陳列館、盆景園、蘭花圃、花圃、兒童樂園、水上游樂城等遊樂設施。南湖周圍建設有南湖廣場、名樹博覽園等景點,是廣大遊客遊覽觀光、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也是重大節日舉行遊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景區概況  南湖公園位於南寧市東南部,是一座以觀賞園林植物爲主的具有廣西民族特色和亞熱帶風光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公園位於南寧市琅(lǎng)東開發區,東至茅橋防洪大堤、琅東村和琅西村,南連濱湖路、雙擁路,西接桃源路,北鄰廣西藝術學院、-村和小麻村,總面積爲191.9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爲90.12公頃,水域面積爲101.8公頃。公園的前身爲南湖苗圃和南湖魚場,20世紀60年代中期合併爲南湖風景區,1973年7月定名爲南湖公園。20xx年10月1日免費開放,每年接待遊客量在500萬人次以上。

遊玩南湖,一是在湖中泛舟,或在湖岸垂釣;一是觀賞富於亞熱帶特色的花卉草木。沿湖綠化區,有棕櫚、蒲葵、假檳榔等熱帶樹木;道路兩旁,種有蝴蝶果、白千層、銀樺等風景樹,百花園培植有金花茶等上百種名貴花卉,還有佛肚竹、南洋衫、中國臺灣相思等名貴竹木。

南湖公園地理位置優越,地城廣闊,主要開展遊覽娛樂服務、園林花卉生產和水產養殖等項目。公園內設有李明瑞韋拔羣百色起義陳列館、檳園、盆景園、蘭花圃、兒童樂園等園中園及遊樂設施,南湖周圍建設有南湖廣場、名樹博覽園等景點。園內湖光水色,碧波盪漾,泛舟湖面漂玉帶;陸地花木交融,四季飄香,綠草如茵,是廣大遊客遊覽觀光、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也是重大節日舉行遊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重要景點南湖

南湖是南寧市城區內最大的內湖。古時,它是茅橋江(邕溪水)舊河道,每 南湖

逢邕江水漲,洪水倒灌進來,使城南受淹。唐景雲年間(720xx年~720xx年)邕州司馬呂仁徵集民工,在此興建分流蓄洪工程,聚水成湖,以減輕洪水災害。湖水淺幹之處,又成了農田。新中國成立後,幾經疏浚,並沿湖植樹種花,逐漸建設成爲風景區。

南湖水體爲東西走向,分爲上湖、中湖、下湖三個區域,總體呈帶狀水系特徵,總體地域跨度較大,南湖駁岸線全長約7975米,其中北岸岸線長3560米,東岸長330米,南岸長3685米,西岸長400米。現建有跨湖長堤和七孔拱橋,以及長達8.17公里的環湖遊道,還有寬約三四十米的環湖綠化帶。人們既可以漫步觀光,也可以乘舟遊湖。

南湖公園由於水面寬闊,樹木翠茂,位置靠近城市中心,遊人比較集中,節日裏的許多文藝活動常在這裏舉行。

李明瑞韋拔羣百色起義陳列館

1984年11月建成。陳列館建築仿照烈士當年活動地區東蘭一帶的壯族民居風格構成,樸實大方,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莫文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老紅軍多次到該館視察工作並題詞。陳列館展廳內陳列了李明瑞、韋拔羣烈土以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的文物52件、圖 學生正在參觀百色起義陣列館

片140多幅、史料42篇(冊)等資料,生動形象地記載了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動領導人韋拔羣兩位革命先烈的革命歷程和光輝業績,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1920xx年到1931年間,由-、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以及紅七軍、紅八軍、左右江革0據地的建立和鬥爭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5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爲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羣。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羣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爲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爲“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爲“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爲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爲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峯一天峯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爲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羣峯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峯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6

風情浪漫,椰風海韻醉遊人。景色如畫,溫泉奇特,在興隆華僑旅遊度假城,利用自然景觀興建亞洲風情園,遊客可以在園內瞭解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及印度等國家建築風格。 興隆華僑農場,曾經接待安置過來自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國華僑,雖然歸國華僑在這裏已經居住20至50年,但他們仍然記得原僑的各種文化,大部分人會說純正的馬來西亞,印泥,泰國及越南等國的語言,保留着東南亞各國的生活方式,習俗。太陽河畔歌聲發,物內桃園在此中。在風情園遊客可以領略東南亞的文化,禮儀和飲食文化。欣賞那由印泥歸國華僑及其後裔表演的含有濃郁印泥民族風情的歌舞。遊客可以虔誠祭拜泰國的“四面佛”,並有機會品嚐東南亞風味的各種飲食。無論是輕歌慢舞或是狂舞勁歌都可享盡人生。與椰數相映,晶瑩剔透,在燈朦朧夜融融時分更顯醉人魅力。也是椰島東海旅遊風景線一顆璀璨的新星。興隆亞洲風情園可說是綠的世界,歌的海洋,美的環境。在那裏定會給您的浪漫之旅留下經典回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