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晉商文化遊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4.06K

在老包頭的發展過程中,晉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央視一套播出的《喬家大院》,重新引起了大家對於晉商的興趣,劇中曾多次提到“包頭”。清代的包頭村、包頭鎮,民國的包頭縣,新中國建國初的包頭市,都是以現在的東河區爲根據地的。一、艱苦創業的喬貴發從明朝開始,晉商在中國歷史上輝煌了500年,喬家起家比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躍了200多年,只有一半的時間。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發家很快,而且衰落也比較晚,這是喬家與其他商幫不一樣的地方。喬家發展中有三個起到劃時代作用的人:喬貴發、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他們三個在喬家歷史上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喬貴發,是喬家商業的創始人。他從小沒有父母,在舅舅家長大,但他舅媽對他不太好,別人也瞧不起他;因爲他說話不是很利索,就是非常老實,很能幹活。大概在他青年時期,清乾隆六年(1741年),他從山西祁縣老家去綏遠、包頭一帶做小買賣。剛出去的時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溝人合夥先開草料鋪並經營豆腐、豆芽、燒餅、切面以及零星雜貨,後來又經營銀爐,打造婦女頭上戴的頭飾,兩個人同心協力,省吃儉用,苦心經營,加上待人接物態度好,生意才日見起色,慢慢就起家了。 當時並沒有正式字號,兩人覺得應該起個名字,商量以後起名爲“廣盛公”。這是喬家第一個有名稱的商號。乾隆後期,喬、秦兩家把“廣盛公”改爲“復盛公”,以經營油、糧、米、面爲主。後又開設了當鋪、估衣鋪、錢鋪,逐漸向外拓展。當時包頭就是個農村,是內蒙古遊牧地區和中原漢族地區交界的地方。當時包頭的商會很大,代替了政府的職能。這個地方勢力最強的就是喬家,一直壟斷着這裏的貿易,勢力越來越大,買賣越做越發達,財力越來越雄厚。後來,復盛公繁衍出許多子公司,最多時有14家,但許多財東抽大煙,逐漸撤走了資金,有人賣,喬家就買下來,到最後,秦家也撤資了,復盛公漸漸成爲喬家的獨門生意。現在喬家的店面已不復存在,但東河區將修建仿古一條街,同時房地產開發商看到了晉商文化的無限商機,開發了以房地產爲主的貴發山莊。二、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復盛公是包頭最古老的商號之一,早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據考證,乾隆二年(1737年),有山西祁縣和徐溝的喬姓、秦姓二人到薩拉齊老官村謀生。他們二人後來遷到包頭村,含辛茹苦經營草料、豆芽等產品,賺得一份產業,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式開設了廣盛公貨鋪,經營糧食、雜貨等。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廣盛公買賣因變欠債爲盈餘,從而把鋪名改爲復盛公。 電視劇《喬家大院》中的主人公喬致庸是喬貴發第三子全美的次子,也是喬家經商第三代人,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享年89歲。喬家商業從第一代喬貴發起家,到第三代由喬致庸大手筆經營,使喬家成爲商業巨族,故致庸可謂喬家殷實家財的奠基人,人稱他爲“亮財主”。 喬致庸幼年讀書很用功,中秀才後,曾雄心勃勃要走舉人、進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難違,不久長兄致廣夭亡,父親也相繼去世,他便成了喬氏家族中三門的大梁,於是棄儒從商,走上了經商之路。喬致庸經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謀善斷,是位商場高手。喬家在包頭開辦的復盛公商號,在他的策劃下發展爲復盛公、復盛西、復盛全、復盛協、復盛錦、復盛興、復盛和等龐大的復字號商業網絡,基本上壟斷着包頭商業市場。光緒十年(1884年),致庸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立了匯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在喬致庸的經營下,喬氏商業遍及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業務繁榮,財多勢旺,成爲商場巨賈。當時在包頭經商的各地商人很多,大的商號也很多,如“永合成”、“如月號”、“廣恆西”等,但從規模、實力、影響上看,山西喬家還是最大的。 喬家曾在包頭城內共開設復盛公、復盛西、復盛全等有19個店鋪,有四五百名夥計,是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爲雄厚的商號,在包頭的發展過程中,喬家作爲晉商的代表,發揮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才形成了“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包頭有着悠久的商業傳統,現在的東河區仍然商貿繁榮,現有各類市場40多處,商業網點6000多個,在自治區乃至我國西部地區的商業流通中佔有重要地位。

東河區晉商文化遊導遊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