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寧夏的導遊詞(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通用15篇)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西距銀川市區約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環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鍾內懸掛着的鐘錘,人稱“鍾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

滾鐘口山巒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於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模宏大的避暑宮苑。現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築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裏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鬥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築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山內的三座山峯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美、小巧別緻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賀蘭廟,廟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爲上中下三層臺院,三座殿宇連成一體。主殿泥塑彩像,兩側繪有滾鐘口全景圖和賀蘭廟全景圖,殿宇雕樑畫棟,蔚爲壯觀。據史料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城鎮村堡的善男信女多進香山寺,輪騎絡繹不絕,名曰“朝山”,亦藉以遊覽滌暑。景區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節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朝拜,以示紀念。?

小滾鐘口經過歷代修葺建設,成爲一處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蔥蘢的古槐和勃勃生機的長青松柏。進入景區,漫步于山道上,只見滿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楊綠陰遮蓋溝坡,鬱鬱蔥蔥。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裏一縷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絢麗多彩。?

南望羣山,有三峯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爲“筆架山”。山下有人採佳石爲硯,因而又稱曰“硯石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向西遠眺,但見峯巒起伏,勢若奔浪;極目東望,又見千里平疇,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天地相間處,雲煙浩渺渾然融爲一體。在這裏還可觀賞到“日出筆架”、“月光別鍾鈴”、“石嶂穿白雲”等自然景觀。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

在景區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各異,令人歎爲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於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裏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2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爲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爲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爲主。境內有較爲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臺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xx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臺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爲1090-20xx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峯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爲5℃~9℃,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爲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開始修築聞名世界的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這裏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爲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爲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爲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撤銷寧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爲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xx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羣衆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爲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羣衆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羣衆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羣衆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羣衆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回族在衣着、飲食、起居衛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衛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竈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菸,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爲“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衆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創建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3

古城中衛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築——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後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後,改稱“高廟”,建築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築羣。

高廟坐北朝南。前院爲保安寺,進入山門,耀眼的單檐歇山頂大雄寶殿正面屹立;兩側廂房、地藏宮、三霄宮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後就是高廟主體建築。沿24級青磚鋪砌的臺階而上,高廟磚雕牌坊聳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對聯十分有趣。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裏;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過南天門,達中樓。

中樓靈巧別緻,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途中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砌天池,分別有飛橋同南天門相連,渾然一體。中樓上層塑的太白金星像,肅穆尊嚴;中層塑的觀音像,寧靜慈善;下層繪的二十八宿,各展風采。最後,是分上中下三層而設的五嶽玉皇、聖母寶殿。下層正面是五嶽廟,東有三宮殿,西有祖師殿;中層正中塑有玉皇像,後樓爲大成殿,祀孔子;上層正面爲瑤池宮,東西兩側爲三教宮。三殿底層東西兩側的文武樓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各異,功力超羣,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豔,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盪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

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在僅

20xx餘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築羣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迴環曲折,緊湊而富於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歡迎大家到寧夏來觀光旅遊。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寧夏概況。

寧夏位於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黃河中上游,全區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區,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15各縣。全區人口536萬。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約佔全區總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蘭教,全自治區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爲中國的“穆斯林之鄉”。

(歷史文化)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爲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1世紀初,党項族以寧夏爲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並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於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清屬甘肅省。1920xx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爲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蹟和探尋不盡的奧祕。

(地形和氣候)

遊客們,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佔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佔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佈來看,自北向南爲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爲鬱鬱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餘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旅遊景觀)

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兼收幷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帶給了寧夏豐富的旅遊資源。作爲“中國旅遊最後的處女地”,近幾年來,寧夏備受海內外遊客的青睞。來寧夏旅遊,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祕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這裏有被譽爲“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築羣“一百零八塔”,有人類原始造型藝術“賀蘭山岩畫”,有沙海明珠“沙坡頭”,以及被國家旅遊局評爲中國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的沙湖等。現已開發坐羊皮筏子常有黃河,騎駱駝穿越騰格裏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農業觀光等特殊旅遊項目。寧夏之旅,點多、面廣、線長,如歌、如詩、如畫,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回族風情)

遊客們,來到寧夏,特別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風情,因爲寧夏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區(回族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數僅次於壯族,位居第二)。我們還是從回族的信仰、節目、習俗、緊急、服飾來談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因此,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十分密切。明清時期,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介紹伊斯蘭教義,會用“清淨污染”、“真乃獨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古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教禮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製作的食品稱作“清真食品”,穆斯林開設的飯店和食品店習慣用“情真”二字作爲標記。寧夏現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佈山川城鄉。回族穆斯林按《古x經》的要求要遵守五項功課,即念(祈禱)、禮(禮拜)、齋(齋戒)、課(捐贈)、朝(朝覲)五功。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日。開齋節,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後的第一天。古爾邦節在開齋後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聖紀節,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爲紀念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誕生而舉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喪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回族的小孩出生後,要阿訇命名,謂之“經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續後,由阿訇主持儀式,誦讀《古x經》,爲其證婚。三天後,新郎新娘回孃家,叫做“回門”。回族喪葬爲土葬,主張素葬,不用棺木,遺體淨洗後以白布包裹,埋於土穴中。親人先逢七、後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禮拜前要進行沐浴,“小淨”用湯瓶洗頭、手、腳等處,“大淨”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齊乾淨,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從井裏提水用的桶掛在牆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回族以習武健身爲美德,故多高壽者。

在服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無沿小白帽或黑帽,稱爲禮拜帽。女的一般戴無沿撮口白帽或蓋頭,將頭髮遮掩起來。蓋頭,少女一般帶綠色,已婚婦女則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婦女喜歡佩戴耳環、戒指、手鐲和頭飾。

(特產和風味)

遊客們,寧夏的特產和風味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吳寶耀花遊人眼,長思長想不思歸。”

想爲世人稱道的寧夏特產當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髮菜,因其顏色分別爲紅、黃、藍、白、黑而被稱爲五寶。枸杞及時中藥精品,優勢益腎健體的食品。甘草被贊爲“中藥之王”。用賀蘭石製作的硯臺,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寧夏灘羊是我國優良裘用綿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二毛皮”,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海內外。髮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用價值,但採挖髮菜會嚴重破壞環境,導致土地沙化,因此髮菜已被列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採集和銷售。

寧夏的地方風味因兼有中國傳統風味而獨樹一幟。其清真風味小吃不僅爲廣大穆斯林所珍愛,各族人民也無不願一嘗爲快,有外焦裏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饊子,還有最具特色的飲料蓋碗茶。清真廚師們還創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頭、煨牛筋、紅燒羊肉、鍋燒填鴨、鴿蛋蒸菜、糖醋黃河鯉魚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燴爲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則是回民喜慶宴請的主菜。寧夏小吃還有牛羊雜碎、團饃、釀皮子、回族油菜、牛乾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銀川市中心地段設有小吃一條街,遊客們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嚐,一飽口福。

各位遊客,寧夏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遊罷寧夏,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後,您會發出和我同樣的感嘆:遊遍千山萬水,還是寧夏最美!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最早開發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党項族在這裏創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裏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遊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爲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新城區、郊區三個縣級區和永寧、賀蘭兩縣。據統計,20xx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着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後來爲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後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爲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賀蘭爲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徵。銀川地形分爲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峯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爲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爲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佈着數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

銀川位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爲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乾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統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爲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易於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高出15%—20%。據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早在1520xx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爲“果城”。這裏盛產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豔。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爲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爲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着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准賀蘭山爲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雲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輝綠岩、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裏就是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着引黃灌區的開發,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爲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xx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遷居於此,改爲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後歷經王朝更迭,又改稱爲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形容爲“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爲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爲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爲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遊客們,銀川城區分爲老城、新城和新市區三部分,老城前身爲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裏,又爲商業區。新城位於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以後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築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着那些古老的建築,一幢幢現代化的建築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於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着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歡迎大家到寧夏來觀光旅遊。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寧夏概況。

寧夏位於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黃河中上游,全區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區,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15各縣。全區人口536萬。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約佔全區總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蘭教,全自治區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爲中國的“穆斯林之鄉”。

(歷史文化)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爲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1世紀初,党項族以寧夏爲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並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於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清屬甘肅省。1920__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爲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蹟和探尋不盡的奧祕。

(地形和氣候)

遊客們,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佔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佔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佈來看,自北向南爲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爲鬱鬱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餘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旅遊景觀)

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兼收幷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帶給了寧夏豐富的旅遊資源。作爲“中國旅遊最後的處女地”,近幾年來,寧夏備受海內外遊客的青睞。來寧夏旅遊,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祕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這裏有被譽爲“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築羣“一百零八塔”,有人類原始造型藝術“賀蘭山岩畫”,有沙海明珠“沙坡頭”,以及被國家旅遊局評爲中國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的沙湖等。現已開發坐羊皮筏子常有黃河,騎駱駝穿越騰格裏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農業觀光等特殊旅遊項目。寧夏之旅,點多、面廣、線長,如歌、如詩、如畫,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回族風情)

遊客們,來到寧夏,特別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風情,因爲寧夏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區(回族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數僅次於壯族,位居第二)。我們還是從回族的信仰、節目、習俗、緊急、服飾來談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因此,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十分密切。明清時期,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介紹伊斯蘭教義,會用“清淨污染”、“真乃獨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古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教禮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製作的食品稱作“清真食品”,穆斯林開設的飯店和食品店習慣用“情真”二字作爲標記。寧夏現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佈山川城鄉。回族穆斯林按《古蘭經》的要求要遵守五項功課,即念(祈禱)、禮(禮拜)、齋(齋戒)、課(捐贈)、朝(朝覲)五功。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日。開齋節,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後的第一天。古爾邦節在開齋後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聖紀節,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爲紀念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而舉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喪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回族的小孩出生後,要阿訇命名,謂之“經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續後,由阿訇主持儀式,誦讀《古蘭經》,爲其證婚。三天後,新郎新娘回孃家,叫做“回門”。回族喪葬爲土葬,主張素葬,不用棺木,遺體淨洗後以白布包裹,埋於土穴中。親人先逢七、後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禮拜前要進行沐浴,“小淨”用湯瓶洗頭、手、腳等處,“大淨”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齊乾淨,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從井裏提水用的桶掛在牆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回族以習武健身爲美德,故多高壽者。

在服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無沿小白帽或黑帽,稱爲禮拜帽。女的一般戴無沿撮口白帽或蓋頭,將頭髮遮掩起來。蓋頭,少女一般帶綠色,已婚婦女則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婦女喜歡佩戴耳環、戒指、手鐲和頭飾。

(特產和風味)

遊客們,寧夏的特產和風味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吳寶耀花遊人眼,長思長想不思歸。”

想爲世人稱道的寧夏特產當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髮菜,因其顏色分別爲紅、黃、藍、白、黑而被稱爲五寶。枸杞及時中藥精品,優勢益腎健體的食品。甘草被贊爲“中藥之王”。用賀蘭石製作的硯臺,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寧夏灘羊是我國優良裘用綿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二毛皮”,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海內外。髮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用價值,但採挖髮菜會嚴重破壞環境,導致土地沙化,因此髮菜已被列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採集和銷售。

寧夏的地方風味因兼有中國傳統風味而獨樹一幟。其清真風味小吃不僅爲廣大穆斯林所珍愛,各族人民也無不願一嘗爲快,有外焦裏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饊子,還有最具特色的飲料蓋碗茶。清真廚師們還創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頭、煨牛筋、紅燒羊肉、鍋燒填鴨、鴿蛋蒸菜、糖醋黃河鯉魚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燴爲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則是回民喜慶宴請的主菜。寧夏小吃還有牛羊雜碎、團饃、釀皮子、回族油菜、牛乾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銀川市中心地段設有小吃一條街,遊客們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嚐,一飽口福。

各位遊客,寧夏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遊罷寧夏,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後,您會發出和我同樣的感嘆:遊遍千山萬水,還是寧夏最美!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最早開發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党項族在這裏創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裏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遊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爲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新城區、郊區三個縣級區和永寧、賀蘭兩縣。據統計,20__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着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後來爲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後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爲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賀蘭爲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徵。銀川地形分爲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__—2500米,主峯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爲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爲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佈着數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

銀川位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爲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乾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統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爲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易於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高出15%—20%。據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早在1500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爲“果城”。這裏盛產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豔。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爲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爲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着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准賀蘭山爲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雲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輝綠岩、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__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裏就是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着引黃灌區的開發,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爲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遷居於此,改爲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一百八十九年。之後歷經王朝更迭,又改稱爲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形容爲“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爲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爲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爲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遊客們,銀川城區分爲老城、新城和新市區三部分,老城前身爲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裏,又爲商業區。新城位於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以後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築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着那些古老的建築,一幢幢現代化的建築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

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於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着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各位遊客,銀川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遊罷寧夏銀川,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後,您會發出和我同樣的感嘆:遊遍千山萬水,還是銀川最美!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8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裏就有我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爲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裏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爲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裏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爲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成爲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裏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爲是南部的‘油盆’現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着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爲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爲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着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爲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爲‘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爲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着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爲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裏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裏穿過、隨着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裏又被譽爲‘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着沙漠之舟、聽着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9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東鄰陝西省,西部與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自北向南爲賀蘭山地、寧夏平原、六盤山地。寧夏南北相距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爲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爲主。境內有較爲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臺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據20xx年初統計資料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臺地佔17.6%,沙漠佔1.8%。平均海拔爲1090-20xx米。賀蘭山是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峯敖包圪墶海拔3556米。黃河從中北部穿越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

寧夏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跨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匯、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爲5℃~9℃,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一般爲200~600毫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遺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開始修築聞名世界的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這裏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爲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爲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爲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撤銷寧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能源和旅遊優勢突出。全區有耕地128.8萬公頃。其中水澆地33.3萬多公頃。有待開發的宜農荒地66萬餘公頃,其中可開發水產養殖的荒灘13.3萬公頃、荒水面積5.6萬公頃,有草場300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爲全國平均價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區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300多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僅靈武煤田探明儲量就達270多億噸,相當於中國東北地區探明儲量的總和。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9種。世界著名的優質無煙煤太西煤,年出口量達100萬噸。地跨寧夏的陝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特級大氣田。

自治區下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地級市,興慶、金鳳、西夏、大武口、惠農、原州6個市轄區,靈武、青銅峽2個縣級市,永寧、賀蘭、平羅、同心、鹽池、中寧、海原、涇源、西吉、隆德、彭陽11個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有回、漢等35個民族,20xx年末總人口603.73萬人,其中漢族377.42萬人、回族206.49萬人。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羣衆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回族形成於元代。關於回族的來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那時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國經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由於通婚和社會經濟關係,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徵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迴回人以“歸附土達”身份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回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里,盡系回莊”,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迴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作爲寧夏主體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寧夏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築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約4000名。回族穆斯林羣衆一般信奉五項“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和各市、縣建有各級宗教社會團體即伊斯蘭教協會,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了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在同心縣開辦了同心阿拉伯語專修學校,幫助穆斯林羣衆培養了大批有宗教學識的人才。除伊斯蘭教外,寧夏還有羣衆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羣衆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各種宗教人士在寧夏長期和睦相處。

寧夏回族在衣着、飲食、起居衛生、婚嫁、喪葬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回族男性都喜歡戴白色的小圓帽,穿黑色的馬甲。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戴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特別講究衛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竈具潔淨。平時洗手、洗臉多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歡吃牛、羊、駱駝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須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菸,不喝酒,男女老少都愛喝泡有冰糖、茶葉、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佐料的“八寶”蓋碗茶。喜慶節日,回族多製作油香、饊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貴客人時,會以豐盛的“全羊席”和各種回族小吃熱情接待。婚姻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禮很隆重,且有許多宗教和民族的特點。如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經文進行證婚和祝賀。回族喪葬簡易,實行土葬、薄葬。葬禮包括清潔埋體、白布裹屍、阿訇主持舉行宗教祈禱儀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爲“麥斯吉德”,意即叩頭的地方。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衆禮拜的場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寧夏清真寺的創建從元代開始,經明、清兩代,清真寺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相當的發展。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傑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築集中反映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並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0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的獨特魅力每年都吸引着無數的遊客來這裏旅遊參觀。

在寧夏銀川市,這裏曾是古西夏的王朝心臟所在地。在這座古城中,如今還保留有兩座古代城堡的遺址。這兩座古代城堡的遺址就是文明全國的鎮北堡古城。這些古城堡現在已經成爲了銀川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經成爲了非常著名和非常受當今電影製作人喜愛的影視城了,着鎮北堡影視城已經被人們與爲樂中國影視界的中國一絕。

特有的西域大漠風光,加上有着厚重歷史感的古城堡,使得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有着不同於國內其他影視基地的特點

這種特有的西部沙場味使得這座影視基地頗受國內外導演的喜愛。如果想要派展示勾陳,英雄建工建功類的電影,這裏將是首要拍攝基地。這座應是幾點透露着姑婆,原始,粗獷,荒涼,和民間化的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一座影視城。很多優秀的影片在這裏拍攝,這裏也成就了很多的影視明星,在國內國際上獲得了很多的大獎。真的爲我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當然,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的美麗不僅僅是隻有影視基地這麼簡單而已。這裏現在還建有很多的娛樂設施,旅遊配套資源已經頗具規模。涵蓋着餐飲,購物,陶藝和騎射等娛樂型旅遊區。這裏還有一項很有趣的服務就是讓遊客當做明星自由表演,路程影片給顧客觀看,十分有趣。寧夏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導遊詞

出銀川南門廣場西行二里許,一座具有鮮明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物--銀川南關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禮拜大殿上一組渾厚飽滿的綠色穹窿圓頂,宛若披着綠色蓋頭的五姐妹,丰姿綽綽,亭亭玉立。

仔細分辨,個個以寶瓶裝飾,渾圓光潔。中間的穹項高22米,頂端懸掛一彎月形燈,四個小穹項分別立於東南西北四角,玲瓏別緻。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拱門向東方敞開--中國的清真寺門都向東開,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聖地麥加的方位。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迴廊相連,寬敞明亮。

沿着弧形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臺。月臺圍繞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侷促,節日期間也可供禮拜用,是禮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與月臺之間事實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禮拜出人大殿時脫鞋穿鞋的地方。穿過柱廊進入大殿,寬敞聖潔的大殿一派肅穆的氣氛。殿堂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可容千人禮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綠色瓷磚飾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頂。方柱與穹頂底部銜接的一段圓柱體稱鼓座,鼓座上方開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兩側各開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來風,四面進光,清爽明亮。向外張望,視野開闊,彷彿矗立於寬廣舒展的綠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牆中間,設置"米哈拉布"窯(禮拜者面向的地方),裝飾莊重而精巧,採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構成多圓心的複葉形壁龕圖案,其上鐫刻經文,簡潔舒暢。整個大殿的牆面用穆斯林喜愛的綠色塗飾,與漢白玉券柱深淺對比,濃淡映襯,給人以典雅、舒適、和諧、明潔之感。

作爲銀川城區的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南關,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於1920_年,解放後於1953年擴建修葺,成爲一個大殿63間、佔地20餘畝的大寺,其規模居當時銀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動亂年代被當作"四舊"滌盪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關寺得以重建。這座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從設計、施工到竣工,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設計之巧,建造之快,質量之好,實屬罕見。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裏就有我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爲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裏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爲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裏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爲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成爲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裏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爲是南部的‘油盆’現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着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爲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爲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着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爲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爲‘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爲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着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爲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裏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裏穿過、隨着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裏又被譽爲‘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着沙漠之舟、聽着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2

中衛高廟位於中衛縣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0xx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爲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羣,表現出寧夏古建築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裏”;“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中國奇特女子風情錄 直通財富,一鍵直達 旅途權益,攜手關注 旅途安全應急小手冊 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裏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爲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後爲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三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因,逐步增高,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築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

在僅20xx餘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築羣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迴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築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那簡直是一幅壯麗而又清淡的巨幅國畫。極目雲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雲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雲、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於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麼深沉悅耳,遊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3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the Yellow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35 ° 14 '- 39 ° 23' n and 104 ° 17'- 107 ° 39' E. It is adjacent to Shaanxi Province in the East, Inner Mongolia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West and North, and Gansu Province in the south, with atotal area of 664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terrain is long and narrow from northto south,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 From north to south, there areHelan Mountain, Ningxia plain and Liupan Mountain. Ningxia is 456 km from northto South and 250 km from east to west. Ningxia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between the Loess Plateau and Inner Mongolia Plateau. In terms ofgeomorphological types, the loess landform eroded by flowing water is dominantin the south, and the arid denudation and wind erosion landform is dominant inthe middle and North. There are relatively high mountains and widely distributedhills, alluvial plain formed by fault subsidence and alluvial of the YellowRiver, platform and sand dune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is complex and 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early 20__, hilly area accounts for 38%,plain area 26.8%, mountain area 15.8%, platform 17.6% and desert 1.8%. Theaverage altitude is 1090-20__m. Helan Mountain is the natural barrier of Ningxiaplain. The main peak, Aobao Geda, is 3556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YellowRiver passes through 12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with a flowof 397 km.

Ningxia is located in the inland, belongs to temperate continentalsemi-arid climate. It straddles the East Monsoon Region and the northwest aridregion, and the southwest is close to the Qinghai Tibet alpine region, which isroughly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and transition zone of the three naturalregions in China.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s 5 ℃~ 9 ℃, and the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s larg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is generally 200-600 mm. With 3000 hours of sunshine and 170 days of frost freeperiod, it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abundant sunshine and solarradiation in China.

Ningxia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latePaleolithic human activity site and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in Shuidonggou,Lingwu County, Ningxia Province show that human beings have been living andreproducing here as early as 30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world-famous Great Wall began to be built in the territory. After the firstemperor of Qin unified China, he sent troops to settle down in Ningxia and beganthe history of diverting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for irrigation. By the HanDynasty (206-220 BC), the farming economy here had been quite prosperous. In the14th year of Tianbao in the Tang Dynasty (755), the "an Shi rebellion" brokeout. Prince Li Heng entered Ningxia and became emperor in Lingwu. At that time,Ningxia ha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of East-West transportation andtrade in China. In the first year of Baoyuan (1038)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Yuanhao, the leader of Dangxiang nationality, established Daxia state withNingxia as the center, which was called Xixia in history, and its capital wasXingqing prefecture (now Yinchuan City). After Mongolia exterminated Xixia,Ningxia Fu Road was set up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Yuan Dynasty (1287). NingxiaWei was set up in Ming Dynasty. Ningxia government was set up in Q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ingxia government was changed toshuofangdao, and Ningxia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in 1929. After the founding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Ningxia Province was abolished in 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as established on October 25, 1958.

Ningxia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with prominent advantages inagriculture, energy and tourism. There are 1.288 million hectares of cultivatedland in the region. Among them, more than 333000 hectares are irrigated. Thereare more than 660000 hectares of wasteland 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to bedeveloped, including 133000 hectares of wasteland for aquaculture, 56000hectares of wastewater and 3 million hectares of grassland. More than 50 kinds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the per capita potential value ofnatural resources is 163.5%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value, ranking fifth in thecountry. In particular,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mainly coal,gypsum, oil, natural gas and so on. Gypsum reserves rank first in China. Nearlyone third of the land in the region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with provenreserves of more than 30 billion tons, ranking fifth in the country. The provenreserves of Lingwu coalfield alone reach more than 27 billion tons, equivalentto the total proven reserves in Northeast China. Among the top ten coal types inChina, there are nine in Ningxia. Taixi Coal, the world famous high qualityanthracite, has an annual export volume of 1 million tons. The Shaanxi GansuNingxia basin natural gas field across Ningxia has proved reserves of more than200 billion cubic meters. It is a world-class large gas field.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s fiv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of Yinchuan,Shizuishan, Wuzhong, Guyuan and Zhongwei, six municipal districts of Xingqing,Jinfeng, Xixia, Dawukou, Huinong and Yuanzhou, two county-level cities of Lingwuand Qingtongxia, 11 counties of Yongning, Helan, Pingluo, Tongxin, Yanchi,Zhongning, Haiyuan, Jingyuan, Xiji, Longde and Pengyang, and HongsibaoDevelopment Zone (county-level immigration Development Zone), with Yinchuan asits capital.

Ningxia has 35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Hui and Han, with a totalpopulation of 6.0373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__, including 3.7742 million Hanand 2.0649 million Hui. Ningxia is the largest Hui inhabited area in China. Huipeople believe in Islam.

The Hui nationality in China was formed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origin ofthe Hui national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h century,when Arab and Persian merchants came to China to do business and stay. In the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Central Asian, Persian and Arab came to to intermarriage and socio-economic relations, they formed Hui nationality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Han, Uygur, Mongolian and othernationalities. As early as the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Persians who believed inIslam and settled down in Ningxia. In the 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ArabMuslims from Central Asia, together with the Mongols, moved to Ningxia tocultivate and defend the frontier.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of Ming Dynasty, the Hui nationality gradually formed, and Ningxia Huinationality entered a relatively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

Hui people's living in Ningxi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nd of TangDynast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Xixia period, most of the Muslims fromthe east came to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Yumen and Jiuquan via Xixia. By theYuan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Arabs, Persians and Central Asians wererecruited or migrated to live in the form of semi military and semi nomadic. Inthe early Ming Dynasty, a large number of Hui people were placed in Lingzhou(now Lingwu City) and Guyuan counties as "attached to Tuda". In addition, theHui people who constantly migrated to Ningxia for development and reclamationformed many Hui settlements.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Dynasty, the popul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Ningxia increased ng the Tongzhi period (1862-1874), the anti Qing uprising of the NorthwestHui people was brutally suppressed, and the volunteer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moved to remote areas. Some of them migrated to Lingzhou, Huaping (now JingyuanCounty of Ningxia), Longde, Haiyuan and other counties.

As the main ethnic group in Ningxia Hui people believe in Islam. In NingxiaHui inhabited areas, there are more than 3000 mosques with differentarchitectural forms and scales, and about 4000 imams. The Muslim people of Huinationality generally believe in five "lessons", namely: recitation, ceremony,fasting, lesson and pilgrimage. There are thre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Huipeople: Eid al Fitr, guerbang (also known as Eid al AdhA) and Shengji autonomous region, cities and counties have established religious social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namely Islamic Associations, to manage their ownreligious life.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s set up Ningxia Islamic school inYinchuan city and Tongxin Arabic school in Tongxin County, helping the Muslimpeople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with religious knowledge. Inaddition to Islam, there are mass beliefs, Buddhism, Catholicism, Christianityand Taoism in Ningxia.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treatsall kinds of religions equally, protects the normal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themasses, and all kinds of religious people live in harmony for a long time inNingxia.

Ningxia Hui people have formed unique customs in clothing, diet, dailyhygiene, marriage, funeral and so on. Hui men like to wear small white caps andblack waistcoats. Hui women also like to wear headsets, gold and silverearrings, rings and bracelets. Hui peopl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hygiene,clean and tidy indoor and outdoor, clean stove. Usually wash hands and face withsoup bottle, bath with hanging pot.

Hui people like to eat the meat of cattle, sheep, camels and otherruminants, but also eat chicken, duck, goose and fish. They don't eat pork,animal blood and dead livestock. Animals eaten by devout believers must beslaughtered by imams. Hui people generally don't smoke or drink. Men, women andchildren all like to drink "Babao" cup tea with nutritional condiments such asrock sugar, tea, medlar, walnut kernel, sesame, longan, jujube and preservedfruit. During the festive Festival, the Hui people mostly make fried food suchas fragrant oil, Sanzi and Yaguo. When there are distinguished guests, they willbe warmly received by the rich "Quanyang banquet" and various Hui snacks. Inmarriage, monogamy is practiced. The wedding ceremony of Hui nationality is verygrand and has many religious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when awedding is held, the Imam should be asked to read "nikaha", that is, to testifyand congratulate with Arabic scriptures. The funeral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ssimple and easy, with the practice of earth burial and thin burial. The funeralincludes four procedures: cleaning the burial body, wrapping the body with whitecloth, holding religious prayer ceremon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Imam, andentering the burial.

Mosque, also known as the mosque. Arabic is "mesgid", which means the placeto kowtow. It is not only a place for Islamic believers to worship, but also acenter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a center of social activities in somepla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sques in Ningxia started from Yuan Dynasty, andthe number and scale of mosques have developed considerably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Gongbei is the mausoleum of an outstanding figure in a certain regionof Islam. Daotang is a place where religious leaders of a certain branch ofIslam worship, chant scriptures, give lectures and live. Islamic architecture inNingxia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Islamic culture with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distinctiv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national personality.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瞭解多少呢?不瞭解沒關係、這裏就有我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於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被稱爲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裏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裏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祕的西夏曆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後慢慢的被世人所瞭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爲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於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佔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裏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於賀蘭山、因爲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成爲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裏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爲是南部的‘油盆’現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着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爲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於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佔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爲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於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着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0xx年、党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爲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曆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爲‘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爲發生了什麼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於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位於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遊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着中外遊客到此觀光遊覽、併爲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遊人每每的讚歎、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裏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裏穿過、隨着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裏又被譽爲‘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着沙漠之舟、聽着駝鈴叮噹、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 篇15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的獨特魅力每年都吸引着無數的遊客來這裏旅遊參觀。

在寧夏銀川市,這裏曾是古西夏的王朝心臟所在地。在這座古城中,如今還保留有兩座古代城堡的遺址。這兩座古代城堡的遺址就是文明全國的鎮北堡古城。這些古城堡現在已經成爲了銀川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經成爲了非常著名和非常受當今電影製作人喜愛的影視城了,着鎮北堡影視城已經被人們與爲樂中國影視界的中國一絕。

特有的西域大漠風光,加上有着厚重歷史感的古城堡,使得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有着不同於國內其他影視基地的特點。

這種特有的西部沙場味使得這座影視基地頗受國內外導演的喜愛。如果想要派展示勾陳,英雄建工建功類的電影,這裏將是首要拍攝基地。這座應是幾點透露着姑婆,原始,粗獷,荒涼,和民間化的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一座影視城。很多優秀的影片在這裏拍攝,這裏也成就了很多的影視明星,在國內國際上獲得了很多的大獎。真的爲我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當然,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的美麗不僅僅是隻有影視基地這麼簡單而已。這裏現在還建有很多的娛樂設施,旅遊配套資源已經頗具規模。涵蓋着餐飲,購物,陶藝和騎射等娛樂型旅遊區。這裏還有一項很有趣的服務就是讓遊客當做明星自由表演,路程影片給顧客觀看,十分有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