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65K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1

人間仙境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市北瀕海的丹崖山上,它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爲“中國四大名樓”,我們早已把它列爲煙臺之行必到的景點,當我們登上這千年名閣,在享受仙風海韻的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神祕和神勇。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2篇)

說到它的神奇,總是讓人讚不絕口。在山腳下欣賞蓬萊閣,丹崖山拔海而起,與浩茫的碧水相映,閣樓高居頂峯,彷彿鑲嵌在綠蔭叢中一顆璨燦的明珠,旁邊的燈塔居高臨下,雄偉壯觀,就好象是守護蓬萊閣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圍有一道城牆雄踞峻嶺,氣勢磅礴,真是一幅絕美的仙閣凌空圖。從蓬萊閣向下望,山崖下波濤澎湃,驚濤拍岸,極目遠眺,煙波浩渺,不僅能讓人深感大海浩瀚,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海市蜃樓的天下奇觀。

導遊告訴我們,蓬萊海市蜃樓大多出現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有時也出現在夏秋之交,持續的時間長則幾個小時,短則幾分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遺憾的是我們沒能目睹到這樣的奇景。讓人稱奇的還有避風亭,它在蓬萊閣西側,三面無窗、臨海一面大門敞開。導遊告訴我們,外面海風再大,室內也是紋風不動,因爲它的北面是的城牆高至亭的半腰,城牆的外壁呈弧形,當北風吹到弧形牆壁時便會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同樣遺憾地是我們沒有事先準備一盒火柴來試試。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2

蓬萊閣有着許多的動人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後來人們又流傳着八仙的故事,以蓬萊爲八仙過海處,使人感到蓬萊閣的奇幻與奧妙。

一進門,便看見一道大門,上面題着“人間蓬萊”四個大字,兩旁是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 楹聯。聽人們說,只要進入了這個大門,就是神仙之旅了。一條條用石頭鋪成的林蔭小道,兩旁是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古木,給人一種古樸氣息。

我首先進入了彌陀寺,彌陀,是號稱西方三聖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聖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參觀過了彌陀寺,又到了龍王廟,在龍王正殿,一尊龍王像端端正正的擺在大殿上面,十分威嚴。龍王兩旁是雷公電母、巡海夜叉、千里眼、順風耳、趕魚郎和風婆雨神,他們一是保護龍王的安全,二是幫助龍王施雨。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爲襯托,以田橫峻嶺爲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別具一格,生動傳神。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閣上原有一幅楹聯:“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萬裏海,破浪乘風”,道盡了高閣之氣勢。閣四周環以明廊,是觀海賞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場所。在這裏舉目遠望,可謂海闊天空,一片蒼茫。人們常說江海的寬廣,可以滌俗慮,洗肺腸,在這裏你纔會深信不疑。這蓬萊閣二樓長度爲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迴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遊人憑欄觀海。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境”。閣內北側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室內木質樑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遊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遊覽蓬萊閣,題聯於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3

首先我們來到了“人間蓬萊”坊,它位於蓬萊閣景區入口處,中間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閃閃發光的鎏金大字,此爲宋代文人蘇軾手 跡。經過“人間蓬萊”坊,徑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輝煌,巍峨壯麗,聽導遊說,“丹崖仙境” 坊是“仙境”之門,遊人若是一步跨過去,就立即成了仙, 若是二步跨過去就成了半仙。 一步成仙后,我們又參觀了富麗堂皇的龍王宮,古樸典雅的天后宮,最後來到了“”。據說八仙曾在這裏醉後各顯神通渡海遨遊的,蓬 萊閣即此緣而建。

“蓬萊閣”一層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萬里澄波” 、“神山現市”、“漏天滴潤”等10處景物的壁雕,二層則是根據“八仙醉酒”的圖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閣頂,讓人有一種心境開闊、舒暢的超世脫俗之感。居身閣上,眼望蔚藍的天空,白雲朵朵, 眺望海面上波濤萬頃,海鷗在海上翱翔,遠處,時而有幾隻漁船打魚歸來,在海上乘風破浪。來到水城欣賞“蓬萊閣”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與浩茫的碧水相映,閣樓高居頂峯,彷彿鑲嵌在綠蔭叢中一顆璨燦的明珠,旁邊的燈塔居高臨下,雄偉壯觀,恰如守護蓬萊閣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圍有一道城牆雄踞峻嶺,氣勢磅礴,好一幅“仙閣竣空”圖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發出感嘆,“人間蓬萊”真是勝過仙境啊!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4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說。據說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爲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於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後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祕、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說也爲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說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爲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柺李乘葫蘆,漢鍾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雲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於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煙臺蓬萊閣建築面積爲32800平方米,分佈在丹崖山上。閣建於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裏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遊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明萬曆17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築物,統稱爲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模。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築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築以高閣爲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築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於北宋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隻,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並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爲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後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爲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後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屍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峯,突然仙樂齊鳴,彩雲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後,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並能在海上狂風中爲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爲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爲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閣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爲他們長的醜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爲“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後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範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於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築圍繞着它,又成衆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爲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築,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雲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遊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緻,佈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着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後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爲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後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牆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得不令人叫絕。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5

在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有32800平方米。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築羣,這一切統稱爲蓬萊閣。自從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成於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於丹崖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的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景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

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形奇特,傳說爲“八仙”過海的地方。蓬萊閣自古爲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牆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琅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爲仙閣增色不少。

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雲海空覆空,羣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一詩,這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蓬萊閣下,還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絕壁向南築起,爲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爲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築城牆,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米,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隻出入;南門爲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爲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築史佔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6

煙臺蓬萊閣導遊詞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說。據說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爲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於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後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 -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祕、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說也爲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說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爲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柺李乘葫蘆,漢鍾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雲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於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萊閣建築面積爲32800平方米,分佈在丹崖山上。閣建於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裏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遊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明萬曆2019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築物,統稱爲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模。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築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築以高閣爲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築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於北宋 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隻,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並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爲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後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爲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後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屍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峯,突然仙樂齊鳴,彩雲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後,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並能在海上狂風中爲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爲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爲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爲他們長的醜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爲“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後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範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於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築圍繞着它,又成衆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爲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築,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雲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遊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緻,佈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着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後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爲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後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牆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能不令人叫絕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7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蓬萊閣古建築羣佔地32800平方米,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面積1.89萬平方公里。

這裏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整個古建築羣亭臺樓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佈景,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爲避風亭、天后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

蓬萊閣下,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絕壁向南築起,爲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爲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築城牆,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蓬萊閣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這裏度過美好時光。

從東而來,這是“人間仙境”的大匾,是蘇東坡的手跡。這裏是隱仙洞。相傳這裏是呂洞賓精心修煉的山洞。

這兒是天橋。能從瞭望口瞭望大海。現在我們所處於戚繼光雕像範圍內。戚繼光是著名的大將軍,蓬萊是他的故里。他死後,人們爲了紀念他,便在此處雕刻了他的雕像。

現在我們在古船博物館。這兒有着古代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們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們來到了避風亭,這兒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風猛烈,亭裏卻依舊燭火旺盛。雖然它表面看起來很奇異,可其中也有科學道理。因爲亭內無窗,空氣不能對流,就形成了這種景象。

這兒是八仙殿,殿裏充盈着神祕。八仙有呂洞賓,張果老,荷仙姑------他們爲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主體建築蓬萊閣爲雙層歇山並繞以迴廊,上懸書法家鐵保手書的匾額,給人渾重而不失亮麗的感覺。這裏自古就是名人學士的雅集之地。

蓬萊,是有靈氣的地方。今天感謝大家前來遊賞。祝你們事業發達,學業有成!歡迎各位下一次再來旅遊!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9

這次,我們去了蓬萊閣,那裏好玩極了。 蓬萊閣位於蓬萊縣西北一點五公里臨海的丹崖上,佔地三點二八公頃。層樓重閣,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海水浩淼,雲霧變幻,素有“人間仙境”之稱。蓬萊閣創建於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它主要由呂祖殿、蓬萊閣、三清殿、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等建築組成。主體建築蓬萊閣雄居丹崖之頂,處在衆星拱月的位置上。

蓬萊閣有着許多的動人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後來人們又流傳着八仙的故事,以蓬萊爲八仙過海處,使人感到蓬萊閣的奇幻與奧妙。

一進門,便看見一道大門,上面題着“人間蓬萊”四個大字,兩旁是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 楹聯。聽人們說,只要進入了這個大門,就是神仙之旅了。一條條用石頭鋪成的林蔭小道,兩旁是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古木,給人一種古樸氣息。

我首先進入了彌陀寺,彌陀,是號稱西方三聖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聖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參觀過了彌陀寺,又到了龍王廟,在龍王正殿,一尊龍王像端端正正的擺在大殿上面,十分威嚴。龍王兩旁是雷公電母、巡海夜叉、千里眼、順風耳、趕魚郎和風婆雨神,他們一是保護龍王的安全,二是幫助龍王施雨。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爲襯托,以田橫峻嶺爲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別具一格,生動傳神。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閣上原有一幅楹聯:“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萬裏海,破浪乘風”,道盡了高閣之氣勢。閣四周環以明廊,是觀海賞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場所。在這裏舉目遠望,可謂海闊天空,一片蒼茫。人們常說江海的寬廣,可以滌俗慮,洗肺腸,在這裏你纔會深信不疑。這蓬萊閣二樓長度爲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迴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遊人憑欄觀海。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境”。閣內北側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室內木質樑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遊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遊覽蓬萊閣,題聯於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在山東煙臺,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爲什麼稱它爲仙境呢?因爲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裏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着,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遊,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臺,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着人流進入景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說八仙就是在這裏昇天的。橋頭上有一隻巨大的石龜,欄杆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着柺杖的鐵柺李——過了橋之後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着名的蓬萊閣,也稱爲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裏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遊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塗。

當然,這裏最着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築·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後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個擁有衆多美麗傳說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來到了讓我久仰大名的四大樓之一——蓬萊閣,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的大樓之一,這裏人山人海,又風水好,可比世界四大樓。這讓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真想快點看到這奇特的景觀,我立刻買了票,往蓬萊閣直衝過去,那時,我似乎用飛一樣的速度在跑步。

到了裏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媽祖,門前有幾個侍女在伺候媽祖,我眯了一下媽祖,就奇怪了,爲什麼是蒙面的,於是,我問了一下講解員,她說:“因爲,以前的人沒出嫁之前,是不能讓其他人看長什麼樣,媽祖去世那年,她才28歲,所以我們是不能看到她的真面目。”傳說,媽祖有一天在海邊散步,剛纔還是風平浪靜,突然,狂風大作,眼看海面上一個漁民就要被巨大的海浪吞噬了,媽祖奮不顧身,往漁船游去,媽祖救了別人,卻獻出了她寶貴的生命。人們爲了紀念媽祖就在蓬萊閣塑了一尊媽祖像供後人朝拜。

接着我們來到了東海龍王的寺廟,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三海各首——西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南海龍王敖潤,他們各各身強力壯,手持法器。我然後走進了四海之首—東海龍王敖廣的寶殿,裏面壯觀無比,只見龍王皺着眉頭,好像發生了大事自己也解決不了似的。

再然後,我們來到了觀音菩薩的面前,只見觀音菩薩拿着一個淨水瓶,用沾了淨水的綠竹灑向大地普渡重生。

蓬萊閣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大家好!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蓬萊市的基本情況:蓬萊位於膠東半島北端,瀕臨黃、渤兩海,海岸線長59.2公里,面積1128.5平方公里,人口45萬,是一座美麗的海濱風景旅遊城市,八仙過海的傳說膾炙人口,海市蜃樓奇觀名揚天下,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蓬萊還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從唐貞觀年間至民國初年,一直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文物古蹟衆多,境內有三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加強發展獨具特色的旅遊業,我們把蓬萊旅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定位在度假旅遊上。目前,全市旅遊景點由1990年的3處增加到了40多處,景區面積由0.8平方公里發展爲10.8平方公里,並以蓬萊閣爲中心,依託東西30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整體開發了15.8平方公里的旅遊度假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綜合性旅遊體系。近年來,我市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200萬人次。20__年榮獲“中國旅遊城市”稱號,蓬萊閣景區被評爲全國首批4A級景區。

此外,蓬萊還是我國重要的新興港口城市,目前已建成港口3處,萬噸級以上的泊位4個,年吞吐量1000萬噸以上。擁有兩處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至日本、韓國、朝鮮、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蓬萊的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也非常豐富,黃金年產量15.6萬兩,居全國第三位,水產品總量36.1萬噸,居山東省第二位。目前我市已把旅遊業、臨港工業、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黃金業定爲全市四大支柱產業。

吳佩孚公館:東邊的登州賓館所在地,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洋軍閥首領吳佩孚的公館舊址。吳佩孚是蓬萊人,在人們心目中,對他恐怕有一個突出的印象就是窮兵黷武,鎮壓工人運動。其實,作爲一個軍閥人物,他固然有背離人民的一面,卻也有值得肯定和讚揚的地方。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地區淪陷,日軍多次利誘吳佩孚出任北平維持會長,吳佩孚卻堅決拒絕,致使日軍以治病爲由將其害死。他的民族氣節是值得肯定的。

宋慶祠堂:路東邊文化局機關所在地是清末將領宋慶祠堂舊址。宋慶是蓬萊泊子宋家村人,官至四川提督,加封太子少保和尚書銜。作爲朝廷命官,宋慶有其鎮壓義和團運動一面,也有抗擊日軍保衛國家的一面。甲午戰爭爆發後,宋慶被清廷派往遼東抗擊日軍。他當時已經75歲高齡,在諸將領中,被稱爲“白髮將軍”,卻身臨前敵,馳驅指揮,在遼東、遼南的歷次戰役,他所率領的部隊幾乎都參加,屢創強虜,爲日軍所畏懼,在清代對外作戰史上留下了值得稱道的一頁。

鐘樓:現在我們的電瓶車平穩的行駛在鐘樓北路,大家請看,我們前方十字路口處,便是古代登州城內鐘樓所在地。古代,凡是重鎮都置鐘樓與鼓樓,主要作用是以鐘聲和鼓聲通報信息。後來,鐘鼓樓漸漸失去了原來的作用,有的以它的建造之美來供人欣賞,也有的以它的麗譙之華來粉飾太平。蓬萊城的這座鐘樓,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毀於抗日戰爭時期。

鼓樓:前面我們所見的一座樓宇就是鼓樓。原來是舊州治的東門。相傳當年漢武帝就是在這裏拜望海中神山的,所以一度被稱爲望仙門。樓上匾額題有“望仙舊跡”四個字,可視爲憑證。明朝初年城基東拓,望仙門便改成了鼓樓。

接下來,我們就要到達目的地-戚繼光故里景區,請大家下車後自行瀏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