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海的導遊詞800字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K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上海的一些導遊詞,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關於上海的導遊詞800字

上海的橋樑及隧道介紹全文

上海的橋樑及隧道----橋,見證上海百年滄桑列強入侵,租界闢建,吳淞江成爲蘇州河

迄今有文字記載的屬於上海的第一座橋,是1700多年前現在的嘉定安亭鎮曾有過一座山門橋。今日上海現存歷史最長的,是700多年前的宋代石橋,保存較好的古代石橋大抵有300餘座,大多分佈在青浦、松江、嘉定和金山一帶。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列強入侵,租界闢建。東西方文化在這裏碰撞,中外金融力量在此地交鋒。各國列強爲自身利益,蘇州河成爲了他們在上海建造橋樑的主要戰場。西方國家先進的近代架橋技術,開始輸入中國。自此,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橋成了上海橋樑的主流。

蘇州河是由松江 吳淞江演變而來的。當年的吳淞江,源於太湖,從今日的北新涇到虹口一帶是其下游,人稱滬瀆。唐宋兩代,滬瀆流量豐沛,江面開闊,是所謂的太湖正脈。而當時沿松江而下每隔10裏開挖的疏通支流,只是一浦。因爲開墾過度以及水利失修,吳淞江淤積變得窄小,原爲支流的浦卻整治成了主流。

吳淞江改稱爲蘇州河的始作俑者,是外來的英國人。上海開埠之後,成了中國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國僑民大量涌入。吳淞江是當時將蘇州地區盛產的絲綢製品運往上海的大通道。外國商人從生意的角度出發,順着吳淞江即可到達江南絲織手工業中心蘇州的地理特徵而言,將吳淞江稱爲了蘇州河。1920xx年,人們將吳淞江在上海老市區境內的河段定名爲蘇州河。

吳淞江的更名,可以看作是上海近代手工業及商業發展的一個形象標誌。

120xx年的14座和50年的10座

明朝時候的1570年,海瑞對吳淞江進行疏浚,在今日的福建路附近建造了一座石閘。300多年前的這座老閘橋,就是吳淞江上最初的橋了。

隨着外國租界的出現和擴張,交通往來的需要,在道路和碼頭陸續闢建的同時,人們也在吳淞江上架設了一些木頭橋樑。有些橋以建造者的名字爲名,如英國人威爾斯建造的第一座洋橋,名曰威爾斯橋。美國傳教士蓬恩造的橋,即命名爲蓬恩橋。有的則是以附近的著名建築物或企業爲名。如四川路橋原來就叫郵政局橋,江寧路橋叫作造幣廠橋,在聖約翰大學校內的橋叫作學堂橋。有的是以功能爲名字的,如鐵路橋、自來水橋、垃圾橋。有些則以原來的擺渡口爲名,如三擺渡橋、曹家渡橋、裏擺渡橋等。由此伊始,蘇州河上架橋不止。

300多年來,蘇州河上建造的橋,有過300餘座。其中,開埠至1949年期間,歷經120xx年,建造的橋數量是14座,多爲木頭橋,極少爲鋼結構橋。自上海解放到20世紀的50年中,新建造橋樑10座,多爲鋼筋混凝土橋和預應力混凝土橋,並對全部舊橋樑進行了大修、改建和重建。如今蘇州河上共有橋樑25座。

蘇州河的橋中,第一座正規橋樑是威爾斯橋,即外擺渡橋。早在分割租界之前,蘇州河把上海隔成了浜南和浜北,南北交通全靠擺渡。小刀會起義之後,英國在蘇州河南岸劃定了租界,美國則在虹口一帶開闢了租界,兩岸的商務活動日益頻繁。這時,一位在英商怡和洋行供職的英國人威爾斯,集聚了20來個洋行經理或鴉片巨販,組成蘇州河橋樑公司。公司成立,首先於1856年投資120xx兩銀洋,在外擺渡口處建造了一座木頭橋,起名爲威爾斯橋。上海人過橋須交稅1個銅板,車馬加倍。

威爾斯橋對中國人的歧視,引起上海華人的公憤和抗爭。租界公部局在威爾斯橋旁另造一座木質浮橋,因不再要上海居民付錢過江,故得名爲外白(擺)渡橋。至1885年,租界公部局決定再造一座鋼質橋樑,以替代破舊的木質橋。1920xx年,新橋竣工,通航淨寬爲50米。

上世紀30年代始至70年代初,黃浦江上一片空白

人們在蘇州河上建橋時,黃浦江上卻一直沒有建橋的消息。

鮮爲人知的是,在現今的松江境內,曾經有過一座木石結構的跨江大橋,全長300多米,位於現在的黃浦江上游和泖河的水面之下。20世紀70年代,當地政府曾在這一帶打撈到100多立方米的木材和數百噸的石料。經有關方面考證,這座水下大橋爲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

除了這座無從查考又沉睡在水下的無名橋,黃浦江上迄今沒有發現第二座黃浦江古橋的遺存。但是,沒有橋,並不能說明上海人就沒有在黃浦江上建橋的期望和夢想。

1931年,上海的一些富商豪紳試圖將在黃浦江上造橋的夢想變成現實。他們籌組了建橋的機構,打算借洋人的力量籌措百萬元美金,在董家渡建造一座鋼質浮船橋。這些富商浮想聯翩,大橋上可通行電車、汽車、馬車和人力車,橋中央爲活動開口,可供大型船舶通航。事情甚至已經進行到了與德國商人草簽協定的地步。但是,政府腐敗,得不到當局的支持,到頭來也只能是扼腕長嘆而已。

1945年抗戰勝利,上海市越江工程委員會誕生。1946年6月,上海市越江工程委員會委託以茅以升爲總工程師的中國橋樑公司就越江工程辦理設計及鑽探等工作,並下撥鉅款作爲建橋方案規劃和設計的費用。年底,中國橋樑公司完成一期工作,向當時的市政府遞交了《上海市越江工程之研究》的報告。

這份《研究》提出了三個越江方案:一,在現在的延安東路外灘與浦東陸家嘴之間開鑿隧道;二,在十六鋪與浦東東昌路之間建造低架活動橋樑,定時起閉;三,在黃浦江上建可使用高桅杆船隻通過的高架固定橋樑。然而,數以百萬計的上海市民的殷切期望,再一次地淪爲了失望,技術精英們的心血也再次白白流淌,國民黨一手挑起的內戰的槍聲,將在黃浦江上建橋的美夢擊得粉碎。

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一直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初,上海政府對在黃浦江上建橋問題進行過多次構想性的研討。但是,因爲種種原因,這些研討還都侷限在口頭上,僅僅落實在字面上。

黃浦江無橋歷史一去不復返

黃浦江上的空白,是在70年代被上海建設者們填補的。1972年,國家重點工程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在金山地區動工。爲了承擔石化總廠的各類運輸任務,必須在附近建造一座越江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樑。這一經濟建設的動機,終於將在黃浦江上架橋擺上了上海的議事日程。1974年3月,方案確定。同年7月,大橋建築工程隊進入建橋現場。第二年,即1975年9月,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這座大橋的建造僅用了一年零一個半月。

時隔9個月,鐵路橋上層的公路橋也建造成功。1977年12月,驗收合格的大橋移交上海鐵路分局黃浦江大橋管理所接管。這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被命名爲松浦大橋。

上海很多人不知道這位南浦大橋的浦字輩兄長。當然,也有人是知道這座大橋的,但是他們說話了:這是一座郊區的橋,我們市區黃浦江上的橋又在哪裏?

這樣的問話是有理由的。千百年來,一條黃浦江把上海劃成爲幾乎隔絕的兩大塊 浦西和浦東。一江之隔,兩方天地,浦西的繁華和浦東的落寞形成強烈的對比。

1986年7月4日,以xx爲市長的上海市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出了建造黃浦江大橋的項目建議書,並很快獲得了批准。1987年,建造市區黃浦江大橋被正式列爲上海的五大市政工程。1988年3月,朱鎔基在接任上海市長前夕,國家計委委託中國國際諮詢公司聘請45名專家,對黃浦江大橋進行評估,獲得一致通過。

1991年11月,一座號稱中國第一的斜拉橋 南浦大橋終於在上海橫空出世。

南浦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國內第一座雙塔雙索麪鋼筋混凝土疊合樑結構斜拉橋。大橋位於市區董家渡與周家渡之間,這裏是黃浦江市區江面的最狹窄處,寬僅360餘米,且橋位附近地段及兩岸地形平坦。大橋全長8629米,其中主橋長846米,一跨過江,中孔徑爲423米。浦西與浦東的引橋均以復曲線成螺旋狀。南浦大橋所用的鋼索全部由上海浦江纜索廠加工特製。大橋抗震設計爲7度設防。

80年代,市區越江隧道和車渡均顯飽和狀態。打浦橋、延安東路隧道和南浦大橋都在蘇州河以南地區,而佔過江交通量34%以上的蘇州河以北地區,還沒有一處具有連續通行能力的越江工程。由此,在蘇州河以北地區建造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對於緩解過江難、早日形成完整的內環線和浦東、浦西融爲一體的市區立體交通新格局,是相當迫切的。市政府決定:在黃浦江上再建一座越江大橋,即楊浦大橋。跨度屬世界第一的楊浦大橋於1992年6月開工,1993年11月通車,歷時一年又4個月。

1995年10月,繼松浦、南浦、楊浦大橋之後,黃浦江上又架起了一座奉浦大橋。這座大橋建造在閔行至黃浦江西渡渡口1.5公里處。

1994年4月1日,在楊浦大橋合龍一年之際,黃浦江上的第三座斜拉橋徐浦大橋,又擂響了第一錘。1997年6月24日,徐浦大橋進行隆重簡樸的通車典禮。20xx年6月29日,盧浦大橋正式通車。如同彎月一般寧靜、美麗的盧浦大橋,是黃浦江上第一座通過向全社會公開招商方式投資建設的大橋,也是上海第一批進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這座大橋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南浦、楊浦、奉浦3座大橋投資的總和。

從1977年至20xx年,在短短的20幾年之內,,上海市在黃浦江上就建造起了6座越江大橋,從零的突破到世界第一,實現了歷史的一大跨越,創造了人類建橋歷史上的一大奇蹟。從松浦、南浦、楊浦、奉浦、徐浦到盧浦,一座大橋就是一座時代的豐碑。由於跨江大橋的橫空而起,黃浦江兩岸再不是浦西和浦東、城市與鄉村的隔離帶,更不是繁華與冷清的分界線。浦江大橋成爲了連接兩岸的紐帶,也成爲了浦東開發的支點。

上海東方明珠導遊詞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坐落於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與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羣隔江相望。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和左右兩側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成爲上海改革開放的象徵。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設計者富於幻想地將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空中串聯到如茵的綠色草地上,兩個巨大球體宛如兩顆紅寶石,晶瑩奪目,與塔下新落成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1999財富論壇上海年會主會場)的兩個地球球體,構成了充滿大珠小珠落玉盤”詩情畫意的壯美景觀。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由三根直徑爲9米的擎天立柱、太空艙、上球體、下球體、五個小球、塔座和廣場組成。可載50人的雙層電梯和每秒7米的高速電梯爲目前國內所僅有。立體照明系統絢麗多彩、美不勝收。光彩奪目的上球體觀光層直徑45米,高263米,是鳥瞰大上海的最佳場所。當風和日麗時,舉目遠望,佘山、崇明島都隱約可見,令人心曠神怡。上球體另有設在267米的旋轉餐廳(每小時轉一圈)、disco舞廳、鋼琴酒吧和設在271米的20間ktv包房向遊客開放。

高聳入雲的太空艙建在350米處,內有觀光層、會議廳和咖啡座,典雅豪華、得天獨厚。空中旅館設在五個小球中,有20套客房,環境舒適、別有情趣。東方明珠萬邦百貨有限公司商場面積18000平方米,經營服裝、工藝美術品、金銀飾品、皮具、食品等,使遊客在觀光之餘可享受到購物與美食的樂趣。

東方明珠科幻城位於塔底,有森林之旅、南極之旅、魔幻之旅、藏寶洞、迪尼劇場、歡樂廣場、激光影院、動感影院、探險列車等項目,精彩刺激、老少咸宜。還有獨一無二的太空熱氣球”將您送上天空,盡覽上海大都市美景,使您永生難忘。

東方明珠塔內的上海歷史博物館,是專門介紹上海近百年來發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館。通過珍貴的文物、文獻、檔案、圖片,以先進的影視和音響設備,形象生動地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館內陳列分國中之國的租界、舊上海市政建設和街景、近代城市經濟、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風雲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是一個形象生動的人文景點。

東方明珠塔下的國際遊船碼頭,有浦江遊覽”旅遊項目,登上鄧小平同志當年南巡視察上海時乘座的遊船,飽覽浦江兩岸美景,您將領略到火樹銀花不夜城”的意境。國際遊船碼頭裏的海鷗坊”,供應自助餐,您只需花費48元,就能無限暢飲美味和美景。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集觀光、會議、博覽、餐飲、購物、娛樂、住宿、廣播電視發射爲一體,已成爲21世紀上海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目前,東方明珠”年觀光人數和旅遊收入在世界各高塔中僅次於法國的艾菲爾鐵塔而位居第二,從而擠身世界著名旅遊景點行列。

七寶老街概況導遊詞

七寶古鎮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自古以來,這裏人文薈萃,商賈雲集。漫長的歲月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古鎮成爲了上海本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七寶老街位於古鎮上,因傳有金字蓮花經、神樹、氽來鍾、飛來佛、金雞、玉筷、玉斧“七寶”而得名。明清時以布、紗、酒、木器、水運而名重黃浦、吳凇兩江,老街經重新整修後,成爲滬上勝景。蒲匯、橫瀝二水交匯,三橋跨於清流之上。水中槳櫓聲聲,岸表柳絲嫋嫋。街分南北,巷串東西,呈現出“非”字形格局。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遺存的,亭臺樓閣是明清風格的,小橋流水是江南特色的,老街上的羊肉、糟肉、方糕、肉棕遠近聞名。漫步老街,感受到的是傳統文化的悠遠與凝重。

棉織坊

明清兩代,七寶因棉紡織業的發展而繁榮,所產棉布有“七寶尖”之稱,棉織坊以實物、操作表演、人物蠟像展示傳統的棉布製作工藝,讓人領略到當地的布文化及先人的智慧與勤勞。坊內還設傳統的“喜堂”,重現古代江南地區的民間婚俗場景。

酒坊

七寶地區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所產白酒“七寶大麴”曾風靡滬上。老酒坊集生產、觀賞、銷售於一體,一展釀酒工藝全過程。內設品酒小席、名酒陳列、歷代宴飲餐具等部分,讓人於休閒之中體味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行當

七寶自古爲滬西重鎮,商鋪林立,百業俱興。這裏將已消失的老行當——傳統行業濃縮、提煉、以街景、實物人物蠟像的形式再現昔日七寶百業興旺的景象。木匠、鐵匠、銀匠、竹匠、作坊、豆腐房、店鋪……讓人置身於數百年前的集鎮喧囂聲中,感受先人們的勞作與生存狀態。

蟋蟀草堂

七寶蟋蟀歷來名躁滬城、飲譽江南。草堂於典雅環境中,挖掘歷代蟋蟀文化,將捕捉、飼養、競鬥以及有關器具、方式一一展示,讓人充分玩賞這一饒有情趣的市井文化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每年秋天,草堂都要舉辦“蟋蟀節”。

當鋪

清道光年間,七寶設有當鋪,它成爲鬆郡之地金融活動的重要場所。現於原址建以傳統當鋪模擬景點,重現當年的場景和經營活動,反映古鎮的商業文化風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