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湖南的導遊詞500字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簡稱湘。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們喜歡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導遊詞,感謝支持。

關於湖南的導遊詞500字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歡迎各位來賓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參觀。這裏原系民國7年(公元1920xx年)芬蘭牧士建的天主堂,3棟共15間木結構平房,四周有磚牆環護。1934年11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任弼時、賀龍、肖克、王震等領導下,一舉解放大庸縣城,於26日成立臨時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內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領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31個縣的反圍剿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封建勢力,爲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爲緬懷先烈功績,弘揚革命精神,中共張家界市永定區委和區政府於91年夏發動募捐修復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並新建紀念館,於1993年12月26日落成開館。

紀念館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東頭是三堵矮牆圍着的一棟木平房,三間小屋曾住過任弼時、賀龍、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燈作證,一代英傑曾在這裏徹夜運籌。西頭是可容納200餘人的省委禮堂,當時省委擴大會和省直各部門的會議均在此召開,現已闢爲將軍館,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留下英雄足跡的新中國將帥的照片掛滿牆壁。紀念館大門左右,一字排開11間辦公室,當年3大機關13個直屬部門均在此辦公。庭院正中是根據我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艱苦歲月》鑿制而成的一尊雙人石像,小紅軍抱着高過頭頂的步槍,依偎在橫吹短笛的老紅軍膝頭,似在入神地傾聽。雕像後面是紀念館主樓,內設三個展室,陳列着223幅大型圖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現了根據地的光輝鬥爭史,反映了根據地軍民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將軍爲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初創

193年11月,由於王明左”傾路線錯誤和敵人的大舉進攻,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全部喪失,紅三軍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賀龍、關嚮應的領導下不得不轉戰鄂川邊。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聽湖北咸豐大村召開會議,決定創建湘鄂川黔邊新蘇區”。此後,紅三軍在湘鄂川黔邊轉戰,尋找立足點。

1934年5月,紅三軍西渡烏江,進入貴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貴州沿河楓香溪召開會議,決定在黔東創建根據地。7月21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黔東根據地的建立,爲紅二、六軍團會師和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紅六軍團經過艱苦轉戰,進入黔東,24日,與紅三軍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會師後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兩軍團聯合行動,由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統一指揮。

紅二、六軍團會師後,爲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與建立湘鄂川黔邊根據地,決定發動湘西攻勢。

1934年10月28日,紅二、六軍團從四川南腰出發,向湘西挺進。11月7日,攻克永順縣城,湘敵何鍵急令湘西軍閥陳渠珍派兵堵剿,陳糾集三個旅,約一萬人的兵力向永順撲來。紅軍決定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作戰方針,主動放棄永順縣城,退至城北90裏的十萬坪地區設伏。16日黃昏,尾追之敵進入伏擊圈,我軍奮起痛擊,殲、俘敵3000餘人。我軍乘勝追擊,24日佔領大庸、桑植。12月7日,進擊沅陵,17日包圍常德,攻下桃源。

由於湘西攻勢的勝利,促進了新區工作的發展,紅二、六軍團控制了永順、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龍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縣的一部,並佔有大庸、桑植、永順等縣城,開闢了湘鄂川黔邊根據地。

第三部分 根據地省委的成立並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電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時爲省委書記,賀龍、關嚮應、夏曦、王震、肖克及張子意、劉士傑(後叛變)、周玉珠爲省委委員,同時成立省軍區,賀龍爲軍區司令員,任弼時爲政委。還成立了省革命委員會,賀龍爲主席,夏曦、朱長清爲副主席。至此,以大庸爲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蘇區省委成立之後,即着手領導開展建黨建政、土地革命和擴紅等項工作,同時還進行了必要的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動了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第四部分 反圍剿的激烈戰鬥

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紅軍的主動出擊,給國民黨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脅,蔣介石驚恐萬分,下令調集湘鄂兩省的軍隊,集中了11個師又4個旅,共40多個團,約11萬人的兵力,編成6個縱隊,在地方保安團的配合下,對根據地發動圍剿”。

針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我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嚴陣以待。1935年1月,敵軍向根據地進攻,我紅軍主力班師大庸休整。2月上旬,紅軍在慈利設防正面阻擊郭汝棟縱隊失利,在大庸被李覺部乘機侵佔。紅軍回師在大庸後坪雞公埡設伏再打李覺部縱隊失利,郭汝棟縱隊乘機佔領桑植。兩個月的反圍剿”作戰,由於對xx指示的實行運動戰,選擇敵人弱點,在運動中各個擊破之”的作戰方針理解不深,而是從正面迎擊敵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據地不斷縮小,紅軍處境日益困難,二、六軍團領導決定向北轉移。4月12日,紅軍從塔臥、龍家寨向北撤退。這時,鄂軍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旅進駐陳家河與我軍遭遇,該敵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紅軍抓住戰機,於14日予以全殲。敵師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竄。次日紅軍又在桃子溪地區,將南逃之敵第五十八師師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殲,乘勝收復了桑植縣城。紅二、六軍團因形勢二轉,決定放棄北撤計劃,仍留原地堅持鬥爭。4月下旬紅軍主力東進,攻佔江埡,紅軍主力又西雲湖北,在咸豐忠堡殲敵第四十一師,活捉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8月3日,紅軍設伏於板栗園殲敵八十五師師部和兩個團,擊斃敵師長謝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舉擊潰陶廣縱隊10個團。至此,湘鄂敵軍被迫轉入防禦,敵軍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圍剿”遂以失敗告終。8月下旬,紅二、六軍團主動出擊,先後佔領石門、澧州、津市、臨澧等縣城,根據地和紅軍進一步擴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據地中心區域和游擊區已擴大到東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陽,西北至湖北咸豐、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鶴峯,加上黔東和鄂川邊兩個游擊區,人口約200萬。紅二、六軍團發展到4個師12個團,約2萬人。

第五部分

勝利實現戰略轉移

我紅二、六軍團的節節勝利,宣告了蔣介石利用湘鄂兩省敵軍圍剿”紅軍的計劃已經失敗。蔣介石氣急敗壞,以更加狠毒的手段佈置新的圍剿”,於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轅,派陳誠任行轅參謀長,代行他的職權,以便統一指揮。宜昌行轅所轄兵力,達22個師又5個旅,130個團,20餘萬人,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30萬之衆。

當時,我紅二、六軍團主力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總兵力也只有兩萬多人。在敵我力量相當懸殊的情況下,爲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退出根據地,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直插湘中,突破敵人的圍攻線後,再轉移至敵人力量較薄弱的湘黔邊,爭取在貴州的石阡、鎮遠、黃平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和瑞塔鋪舉行了紅軍突圍誓師大會,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紅十八師堅持根據地的鬥爭,牽制敵人之外,主力部隊於當晚開始了突圍行動。經過一個多月的轉戰,我紅二、六軍團於1936年1月進入貴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紅十八師,經過浴血奮戰,完成了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後,也突破重圍,於1月9日到貴州江口與六軍團主力會合。一月下旬,二、六軍主力繼續西征,二月初,佔領了黔西、大定、畢節地區,併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從此,結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史。

第六部分

先烈們的豐碑永存

在創建、發展、捍衛根據地和突圍轉戰鬥爭中,我紅二、六軍團指戰員捨生忘死,前仆後繼與敵人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紅軍撤離根據地後,國民黨反動派捲土重來,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鎮壓。面對敵人的血腥屠殺,我革命幹部、羣衆英勇頑強、寧死不屈,表現出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貞,其英名永垂青史,風範長勵後人。犧牲在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部隊團級、地方縣級的幹部烈士就有53名,這就是他們的英名錄(介紹圖片)。

第七部分

老區大庸在中央領導和革命前輩關懷下的巨大變化

60多年過去了,昔日蘇區省府大庸,自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全會以來,舊貌換新顏,尤其是開發旅遊,張家界奇山異水大放光彩,使這裏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央領導頻頻蒞臨視察,革命前輩紛紛故地重遊,表達了對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無限深情和建設事業的密切關注。

湖南張家界普光禪寺導遊詞

(白羊古剎)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景點叫普光禪寺。請大家擡頭看,這座大門上方的匾額爲何寫着白羊古剎”呢?相傳500多年前,這一帶森林繁茂,古木參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貞觀,但規模很小,不成氣候。到了明代永樂年間的一天,駐永定衛指揮使雍簡在這山坡上看見一羣白羊,便騎馬追趕,不料白羊一下鑽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他把這件事奏明當時的永樂皇帝,皇帝大悅,敕命就地取材建寺,並賜名普光禪寺。後來,一些官宦豪紳藉此風水寶地,紛紛仿效,先後在這一帶建起了嵩梁書院、城隍廟和文廟等古建築,統稱爲白羊古剎。剎”是梵文音譯,指佛塔、佛寺。普光禪寺屬於白羊古剎建築羣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普光禪寺古建築羣在1959年被省人民政府頒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禪寺)普光禪寺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20xx年),據考證,該寺比北京故宮早建7年,比武當山金頂早建3年。普光禪寺屬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原管轄本境80餘座佛寺200餘僧侶,常住僧侶達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後六次在這裏舉行龍華大會,湘、鄂、川、黔數省近千名教徒在這裏摩頂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譽。全寺佔地面積1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傳統斗拱和藻井結構,設計精巧、宏偉壯觀,由大門山、二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武廟、牌坊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羣。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同時,集結構學、力 學、文學、美學、風水術、建築學之大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於一體,是古代勞動人民超凡智慧的結晶,在建築和宗教方面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大山門)這大山門上有四個燙金大字普光禪寺”,據說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左右兩邊耳門分別題着慈雲普護”、覺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無邊,庇護衆生;慈悲爲懷,普渡衆生,一旦覺悟便前途光明。寺門爲什麼又叫山門呢?歷代名寺古剎,大都藏於深山之中,天下名山僧佔多”,進了山就等於進了寺,所以寺門又叫山門。這大山門裏面站立着兩個守門神,稱爲哼、哈二將,閉口者爲哼,張口者爲哈。

(二山門)在二山門裏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祖釋迦弁尼的外將,又稱四大金剛。手持琵琶者是東方持國天王,持劍者是南方增長天王,手纏蛟龍者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持寶傘者爲北方多聞天王。四員護法神將,威風凜凜,恪盡職守。請大家仔細瞧瞧,值得稱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寶,琵琶無弦,寶劍無鞘,蛟龍無鱗,寶傘無骨,是什麼原因呢?按照佛經解釋,琵琶上弦會地動山搖,寶劍入鞘會盜賊四起,蛟龍有鱗會興風作浪,寶傘上骨會天昏地暗。反之,則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種說法是寶劍有鋒、琵琶有調、傘能遮雨、龍蛇有鱗,隱喻風調雨調”,國泰民安。

女士們、先生們,有了哼哈二將門,四在天王把關,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信步在這佛門淨地,去感受漸離塵世的超脫了。

(大雄寶殿)正殿大門上有楣有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巨匾。大雄”是佛祖的德號和尊稱。殿前檐柱上雕有兩條金色盤龍,張牙舞爪,叱吒風雲。據《永定鄉土志》載,清雍正年間,寺內一僧人被派往對面的天門山執事,兩地路途較遠,且崎嶇難走,可他很快辦完事回來了,衆僧都覺得奇怪,問其原因,他說是騎這條龍往返的。傳說信不信由你,這兩條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卻是不假。大家再仔細看這門扇上刻着許多人物故事,是佛教裏的一些典故,如唐僧取經、鑑真東渡、順治皇帝出家、李自成愛將野佛到天門山修行、懷素寫蕉等。還有門上的浮雕把釋迦弁尼從出生到成佛的全過程描繪得淋漓盡致,是其它寺院能比擬的。大雄寶殿供奉着三尊金佛像,叫三世佛。正中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弁尼,又稱佛祖;東側藥師佛,西側阿彌陀佛。

在大雄寶殿東西牆壁原有兩塊水磨石碑,磨製精細,光滑如鏡,每當明月當寶,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銀輝,故有月點燈”之說。又因設計詭奇,常有清風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乾乾淨淨,風掃地”由此得名。月點燈”與風掃地”是普光禪寺引人入勝的奇景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工匠對光學、建築學的深刻領悟和科學應用。可惜月點燈”因石碑丟失而不復存在。大雄寶殿是普光禪寺的核心建築,單檐歇山頂,通寬26.5米,進12米,高9米,全殿5間共365平方米。不知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大殿內外爲何這般寬敞明亮,這多虧頭上的六架樑和斗拱。斗拱是我國建築傳統建築造型的主要特徵,它有逐層挑出支承荷載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較大,既易於採光,又有裝飾功能。在大雄寶殿背面有三個菩薩,中間有觀音菩薩男身像,在過亭兩側有水、火二池。無論大旱乾渴,水池四時不涸;火池雖大雨滂沱,池中滴水無存,與水池相得益彰,成爲普光禪寺又一奇觀。

(羅漢殿)大家看,殿兩側十八羅漢有的滿臉慈祥,有的呲牙裂嘴,有的張口大笑,有的雙目怒視,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羅漢是古印度語,指已滅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供養者,永遠不再輪迴,並弘揚佛法,他是佛教修行的一種低於菩薩的果位,佛、菩薩、羅漢三者之間的果位雖有區別,但同是修成正果的衆生。

羅漢殿的建築有其獨到之處,它保存的一斗三升貳斗拱爲明代原始風格的斗拱,最大特點是曲柱彎樑屋不斜”。傳說這是白羊入土化身的地方,建正殿的木材取自這裏,而時隔43年之後建此羅漢殿的時候,白羊山已無粗大直木,工匠們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則,以歪就斜,殿堂的立柱、橫樑等43個主要構件全用歪材。在工藝上斗拱全由木鉚銜接,不用一顆鐵釘,而且牢固非常,天衣無縫,實爲建築中一大奇觀。羅漢殿的上層是圓音樓”,正北面塑有韋馱菩薩像,手持金剛杵,氣勢威儀。圓音樓曾經是存放經書的地方,並供有佛像。樓中藻井與羅漢殿相通,信徒在殿內焚香燒紙的煙氣裊裊上升,飄散樓上,既防蟲蛀又防潮氣。保護經書真是別出心裁。圓音樓實爲羅漢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廈,純木結構,其造型精美,結構複雜,與羅漢殿構成兩層重檐歇山頂,正視一頂,斜看則出現三層飛檐。上層瓦面水匯流二層山尖,在交接處各設計一個開口木龍頭,龍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時,吊珠前後自然彈動,如同真龍戲水,既調節了注水流連,起一定緩衝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沖洗,其欣賞價值與實用價值兼備,堪稱一絕。《湖南省建築志》曾把這裏的歪材、斗拱、樑柱、駝峯、工藝等作爲古代建築成就的範例進行了介紹;著名古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稱讚普光禪寺是中國古代第一流的建築。

(觀音殿)觀音殿是普光寺內佛教建築中軸線上最後的一幢建築。殿內供奉着女身觀音。她端坐蓮臺,左脅侍是善才童子,右脅侍是龍女菩薩,據說觀音慈悲爲懷,隨緣而化,可變男變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化身。

(龍眼井)這口井叫龍眼井”,它與東200米處原城隍廟裏的另一口井,並稱龍的兩隻眼睛。據說兩井相通,一井打水,另一井裏水波盪漾。

朋友們,剛纔遊覽了普光寺裏的佛教建築,頂禮膜拜瞭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脫和昇華,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相鄰的道教場所。道教是我國漢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學派創始人李耳爲教祖,以《道德經》爲主要經典,認爲道”是萬物之母”,是無所不在的力量,神異之的,實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長生不老,成仙歸正果。自金元以爲至今,全國道教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

請大家隨我上玉皇閣一同參拜玉皇大帝吧。

(玉皇閣)玉皇閣建於明朝晚期,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20xx年)重修。三層重檐歇山頂,高14.6米。下層供奉的是五嶽神和道德祖師,上層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你看那玉帝老兒,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唯我獨尊的模樣。過去曾有文人登樓遠眺,面對腳下的古城和天門山的雄姿,即興吟誦出萬千戶盡收眼底,十六峯宛並肩頭”的佳句,不知您此刻的感覺如何。

(高貞觀)高貞觀是普光禪寺最早的建築,建於宋末元初,它的特點是單檐歇山頂,全用大斗拱托樑,枋下墊特大雕花角背,殿內有兩根象徵方土方術的全栓;殿後兩根檐柱與柱礎之間承墊了一塊厚約3公分的餅狀木質,它可以散發上升的潮氣,降低木樁直接受潮的係數,沿襲了唐宋建築的特徵,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高貞觀很早以前就沒有道士,香火由和尚代管,這是因爲道教中分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個主要派別。全真道以觀爲家,不能結婚,常煉丹習武,而正一道平時在家,常操民間祈禱、禳解、葬儀之事,可以婚配,不必長住道觀,高貞觀屬正一道。所以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聖節日,集中到觀禮拜一次,平日裏佛門弟子不忍道觀殿堂冷落,便一視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門僧衆相沿成習。普光禪寺是江南名剎,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無事,和睦共處,成了一大特色。

高貞觀所供奉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正中間是玉清元始天尊,東側上清靈寶天尊,西側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傳說這三位神主三天、三仙境,故又稱三洞教主”。凝望三清”平和、安祥而又睿智的神態,您是否會生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武廟)武廟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20xx年),又叫關廟,它主要由寢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門構成。正殿端坐着被稱爲武聖”的關公,兩邊站立的是關平和周倉,威武肅穆。四周封火高牆,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門內有戲臺,正殿前四合院兩側是鐘樓和鼓樓,按八角攢尖設計,巧妙地附角於牆。乍看像完整的樓,其實只有半邊,這種破中見整,虛實結合突出正殿的設計造型,與普光寺內的鐘鼓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殿外空坪是過去習武、看戲、祭祀的場所。空地兩邊的偏殿陳列着永定區的部分出土文物和民間收藏的古代傢俱以及木雕花板。

(石牌坊)這裏有兩座牌坊,分別爲嘉慶道光年間建造。牌坊上刻着朱買臣負薪讀書”、李密牛角掛書”、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奮讀”等我國古代聖賢勤奮攻讀的故事,時隔80多年後宣統元年修文昌祠,這個道教建築又巧妙地將牌坊空隙作大門,牌坊空門填石後作前牆,於是整個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觀、祠、坊、閣爲一體和格局,這在國內實不多見。1990年,毛澤東主席的祕書李銳參觀普光寺後即興題寫了一幅對聯:寺、觀、閣、祠、坊一體,儒、釋、道、文、武合流”。十幾個字對普光寺的個性特點作了最好的總結。

湖南任弼時故居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任弼時同志故居參觀。

很高興有機會給大家講解。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任弼時同志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您現在所看到的這棟民宅,便是任弼時同志的故居,1920xx年任弼時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棟民軋建於清代,系土木結構,上下分爲三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史。任家老宅原在河西冷水井,到了任弼時同志曾祖這一輩的時候,開始在這個地方營造新屋。當時這房子就叫作任家新屋”,一直到現在,仍然叫新屋”,也就是說,這是一棟有三百年曆史的老新屋”了。根據這棟房子的結構,我們不難想象,當年任家曾有過的輝煌和殷實。這是因爲任弼時同志的曾祖父是清朝的朝儀大夫,而且他從曾祖父以上酒代,都是朝廷命官,不過到他父輩的時候,家道開始衰落下來。這邊七間房子是祖上分給他們家的房子。

我們現在所在的房間是任弼時父母的住房,1920xx年4月30日,任弼時同志就是誕生在這間房子裏。牆上的兩張畫就是他的父親任裕道和母親朱宜的像,父親裕道,生於1870年,卒於1920xx年,享年54歲,是一位具有愛國熱心的鄉村教師,1899年的時候,他曾到維新派所班的湘陰師範讀書,結業後任國小的國文老師。他性情溫和,慈祥和藹,而且在書法、繪畫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造詣。任弼時同志從三、四歲開始,就由他父親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因此任弼時同志在這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功底。他父親的這張畫像,就是任弼時同志國小畢業是給父親畫的,相當不錯吧!母親朱宜是長沙唐田人,生於1877年,卒於1938年,想念61歲,她勤儉持家,忠厚賢道。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現在我們來到任弼時同志夫人陳琮英同志的住房。陳琮英同志系長沙新橋人,生於1920xx年1月,曾任中共中央機要局長等職務,是爲數不多的參加了紅軍長征的女紅軍之一。

這是廚房和吃飯的房間,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另外一間就是任弼時同志小時候讀書的房子。牆上的照片是他在蘇聯時所照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該名叫弼時”,他的原名叫二南”,因爲排行老二,學名是培國”,父親取這個名字,就是要他愛國、強國、衛國”。朋友們,前面向您們簡要介紹了任弼時同志家庭背景的一些情況,那麼任弼時同志是怎麼樣從這裏走上中國政治大舞臺的呢?請大家隨我到陳列室,我將配合照片向您做詳細的介紹。1920xx年,七歲的任弼時進入作民國小讀書,兩年後轉入序賢學校,當時教授國文的剛好是他的父親裕道先生。在課堂上,父親經常講授一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火難的社會現狀。由於目睹了風雨飄搖中的祖國和人民大衆的痛苦生活,幼小的任弼時作文中寫道世界之人皆以自立爲要,吾國四萬萬同胞,欲保國家非自立不可”。1920xx年到1920xx年,任弼時先後考入湖南一師附小和長郡聯立中學,在長沙求學期間,他結識了同在長沙求學的毛澤東。他聽過毛澤東的演講,也看過《新青年》雜誌,受到很到的啓示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積極投身毛澤東同志所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並且利用暑假,回到家鄉演出文明戲,向當地羣衆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0xx年春天,任弼時由船山中學校長賀明範介紹,加入了由毛澤東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同年秋天,進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學習俄語,作赴蘇留學的準備,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xx年5月,任弼時和宵勁光、劉少奇等離上海赴蘇聯留學,成爲十月革命後我國最早赴蘇留學的先進青年中的一員。同年秋季,他進入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0xx年1月,他轉爲中國共產黨黨員,並且參加了遠東各國及民族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第四次少年共產國際大會。1920xx年秋天,任弼時同志結束了莫斯科東方的學習生活,回到了上海。第二年,便擔任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xx。此時的中國,租界林立,帝國主義列強恣意橫行,軍閥混亂,黎民塗炭,人民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任弼時同志領導青年不畏艱險,英勇鬥爭,積極參加了著名的五四”運動。1920xx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委員會,任弼時同志是全黨的第一個軍委的三名委員之一。此後各地軍委陸續建立起來,團中央又動員了500多名青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爲北伐積蓄了力量。1920xx年初春,夫人陳琮英由家鄉來到上海。從此,這一對革命伴侶共同走過了幾十年烽火歲月。正當北伐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時候,蔣介石背叛了革命。當時但任中央xx的陳獨秀卻放棄革命的領導權,爲此,黨中央及時召開五大”,會上,任弼時與瞿秋白、毛澤東、蔡和森等一起批判了陳獨秀的錯誤,他還代表共青團中央宣讀了《致黨中央意見書》,向陳獨秀展開了堅決的鬥爭。1920xx年8月7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在這次大會上,任弼時同志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

1920xx年秋天,毛澤東同志領導和發動了秋收起義,黨中央派任弼時回湖南進行考察。利用這次機會,他回了一次老家。這也是他參加革命30年唯一的一次回老家。從1920xx年到1920xx年,一別七年,門庭依舊,但人事已非。家裏只剩下年過半百的老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培辰。父親已於三年前過世,大妹培月在蘇聯工讀,二妹培星在上海一家醫院擔任護士。作爲父母唯一的兒子,任弼時同志爲自己沒有盡到孝心而深感不安,所以一有時間,他就陪母親聊天,或者儘量分擔一些家務。大概住了一星期之後,他說他要走了,母親沉思良久,說了一句話:我知道留不住你”!這一走,竟成了他們母子的永別!20xx年後的1938年,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任弼時同志剛好在赴蘇聯擔任共產國際代表處負責人的路上,得到噩耗,他悲痛萬分,但關山裏,而且革命重任在身,他不可能到母親的靈前磕上一頭,敬上幾柱香,只能是對天搖拜,治喪的事兒也只有電請堂叔料理了。

1920xx年與1920xx年,任弼時同志兩次被捕,敵人對他施用了最殘酷的電刑。後經過黨的積極營救和陳琮英同志四處奔走,任弼時同志才得以出獄。但在營救過程當中,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卻被嚴寒和病魔奪去了幼小的生命。在此後革命歷程中,他們又相繼失去了四個心愛的兒女!1931年,任弼時同志赴上海蔘加了黨的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然後受黨中央派遣,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在瑞金參與籌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工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任弼時又到達湘贛蘇區,擔任省委書記、軍區政治委員。在鬥爭、經濟鬥爭、肅反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系統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方針政策。1934年7月,爲實現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黨中央命令任弼時以紅六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與蕭克、王震率部西征,爲長征先遣探路,他們機動靈活、避實就虛、英勇頑強、行動神速,經過87天艱難的鬥爭,跨越白區幾千裏,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終於與賀龍的紅三軍會師貴州。兩軍會師後,在任弼時同志等人的領導下,創建了擁有百萬人口的湘、鄂、川、黔革命根地,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圍剿,保存了紅軍的有聲力量。中央紅軍北上之後,作爲中國唯一紅色根據地的湘、鄂、川、黔根據地,有力地鉗制和分散了敵人對中央紅軍的進攻。

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西康甘玫會合後,任弼時與朱德、劉伯承、賀龍等人一道,爲維護遵義會議以後以毛澤東同志爲代表的黨中央正確路線,和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終於推動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實現了一、二、四方面軍勝利大會師,這對於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高潮的到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蘆溝橋的聲,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1937年4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同志和彭懷、朱德同志一道率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參與了平型關戰役等抗日戰爭的重大決策,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938年2月,任弼時同志由山西前線回到延安,黨中央決定派他接替王明赴蘇聯擔任共產國際代表處負責人,因爲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給共產國際留下了不良的現象,所以在這段時間裏,任弼時同志以他卓有成效的工作,改變了共產國際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而產生的對中國共產黨的不良看法,爲在中國共產黨內進一步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0年,任弼時同志回到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祕書長,不久,黨中央決定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人組成中央書記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任弼時同志組合和發動幹部、戰士、羣衆,根據毛澤東同志自己動手”的方針,在陝甘寧邊區開展經濟建設和民主建設,不但克服了敵人對解放區的經濟封鎖,而且逐步實現了完全的自給自足。毛澤東同志讚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根據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的決定,由任弼時同志起草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春,任弼時同志主持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並且再次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1947年3月,蔣介石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三人組成前敵工作委員會,轉戰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鬥爭。後來,毛澤東回憶那段輝煌歲月說: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兩個窯洞裏指揮了全國的解放鬥爭”。任弼時同志忘我地工作着,但三十年艱苦的鬥爭生活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加以兩次被捕,遭受敵人的拷打和電刑,他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在病中,他還代表中共中央參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親自爲大會做了政治報告,他語重心強地對青年們說:我們已經把一箇舊中國打垮,那麼,你們呢?”,由於病情惡化,他不得不中斷報告,由別的同志代讀。當收音機傳來毛澤東莊嚴的宣告,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病中的任弼時同志笑了,雖然他本應站在天安門城樓,去檢閱那滾滾的鐵流,去傾聽人民那如潮涌般的歡呼,可是病魔無情地擊倒了他。着不能不說是一件千古憾事。這年冬天,黨中央考慮到任弼時同志的身體況,派他到蘇聯治病療養。一直到1950年5月,身體稍微好轉了,他纔回到祖國。

1950年9月15日,美國侵略軍悍然在仁川登陸,美軍的竟然闖入我東北地區領空,我們年輕共和國的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10月24日深夜,任弼時同志從毛主席那裏開完會回到家中,有繼續在燈下閱讀關於增派志願軍出國作戰”地電文,他沉思着,用那支粗大的紅藍鉛筆在圖上重重地劃上了最後一個紅圈,把日曆翻向了新的一頁——10月25日。此時,東方以及是朝霞滿天,埋頭工作的任弼時同志沒有想到,這竟是他生命中所看到的最後一個黎明。10月27日,任弼時同志去世,象無數革命先烈一樣倒在自己戰鬥的崗位上。一個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的言行所凝鑄成的革命精神,卻是與他爲之奮鬥的共產主事業共存的,正如葉劍英同志所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着沉重的擔子,走着漫長而有艱辛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我們學習和紀念任弼時同志,就是要發揚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把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大大地推向前進!

講解就到這兒了,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