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爲“華夏文明搖籃”。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篇1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幷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爲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爲“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爲能源基地,山西爲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爲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爲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地形較爲複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間。最高點爲五臺山的北臺葉鬥峯,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於東經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人口3000餘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119個縣(市、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府東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也叫“煤炭之鄉”。

山西表裏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嶽恆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嶽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爲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爲“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2—28℃之間。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篇2

大寨位於山西省昔陽縣,解放前,這裏窮山惡水,七溝八樑一面坡,自然環境惡劣,羣衆生活十分艱苦。

解放後,當地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爲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後的面貌,敢於戰天鬥地,艱苦奮鬥,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樑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並通過艱鉅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1964年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爲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發揚,大寨經驗得到推廣。

現在大寨已經成爲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

大寨相繼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 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爲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開放以來,大寨人把大寨精神發揚光大,利用優勢,發揚長處,創造條件,開始建立基礎工業,建成水泥廠、襯衫廠、羊毛衫廠、地方特產製品廠等,還通過生產原煤等,打開了致富門路,大寨人正用雙手建設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現在大寨已經成爲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篇3

山西省,簡稱“晉”,位於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爲幷州地,春秋時爲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爲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幹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於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於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後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蹟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雕刻遍佈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築佔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恆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遊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遊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雲風石窟,已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蹟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恆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峯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爲中外遊客嚮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遊的積極性高漲,旅遊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遊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xx年來,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遊區,即,以大同雲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爲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遊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爲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爲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