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1W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

西昌螺髻九十九里 邀享世界最大溫泉瀑布

螺髻·九十九里位於涼山州首府西昌市以南39公里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4A級旅遊景區。螺髻九十九里是螺髻山景點最爲集中的區域,是螺髻山的核心景區,與邛海溼地、瀘沽湖並稱爲涼山州三大必遊景點。核心景區縱長九十九里,一里一個景,故名螺髻·九十九里。螺髻·九十九里由百瀑谷、螺髻第一峯、雲端之上、原始森林四大景觀羣組成。百瀑谷自然天成、林木蔥鬱、花木俊秀、靈崖異石、飛瀑流泉,這裏瀑布成羣,且形態各異,如彩虹瀑布、孔雀瀑布等。螺髻九十九里溫泉瀑布集觀賞、養生、娛樂於一體,是螺髻山五絕之一。

古冰川遺蹟

螺髻山是我國已知山地中罕見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紀古冰川天然博物館 。古冰川遺蹟中的角峯、刃脊、圍谷、冰斗、冰蝕窪地、冰蝕冰磧湖、冰坎、冰階、冰溜面、冰川刻槽、羊背石、盤谷、冰原石山、側磧壠等古冰川風貌,具有很高的旅遊、探險、科考等價值。其中冰蝕冰磧湖最爲壯觀,螺髻山冰蝕冰磧湖分佈於海拔3650米以上的各期冰圍和冰斗中。據不完全統計,終年積水的大小湖泊有50餘下,多呈圓形或橢圓形,水面寬度多數爲二三百米,湖水深度一般爲七八米。冰蝕湖的湖底湖畔多爲巨大的石條、石板平鋪,部分爲裸露基石。冰磧湖的湖底湖畔則以巖塊、砂屑爲主。部分湖泊有伸入的半島或湖心島。所有湖泊的湖周都保存有大量的冰蝕現象和各種冰磧物。湖水則由於基岩顏色、湖周植被或腐植質、湖中水草等的不同而顯現翠藍、棕紅、棕黃、草綠、墨綠等顏色。具有考察意義和觀光旅遊的主要湖景有珍珠湖羣、五彩湖羣、疊翠湖、姐妹湖、幹海子、黃龍潭、黑龍潭、溫泉瀑布等。

螺髻山

螺髻山地勢高聳,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加上人跡罕至,獨特封閉的地理環境,原始森林和各種珍稀動物以及野生花卉、菌類品種十分繁多。原始森林面積30餘萬畝,植物種類包括南亞熱帶植被,亞熱帶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高山針葉林等共有180餘科、20xx餘種,其中屬國家第一批保護的珍稀植物就有30餘種。野生花卉以杜鵑(彝語稱“索瑪花”)爲最,計有30餘種,每年3至7月,繁花似錦,鋪天蓋地。並且,不少杜鵑由於生長上千年而未受到砍伐,已長成須一至二人才能圍住的大樹,奇特無比。再加上有的杜鵑開花時能同時開出多種不同顏色的花朵,更是引人入勝,爭芳鬥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菌類方面,已知大型直菌150多種,80%可以食用、藥用。有高等動物近400種,其中獸類60餘種、鳥類252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6種,屬珍稀和國家重點保護的,如短尾猴、小熊貓、金貓、林麝、斑羚、赤鹿、穿山甲、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灰頭鸚鵡、圓朧齒類蟾、寶興樹娃、大涼蠑螈、東坡墨魚等就有30餘種。螺髻山以保存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成爲我國少有的生物資源“基因庫”,不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科學考察研究基地。

螺髻山歷史上曾是我國較早的佛家聖地。自漢代開劈,唐代佛事已經盛行(鼎盛時期僅螺髻寺就養僧三千餘人),建造了許多廟宇,現遺址尚存。唐末以後由於戰亂和其他原因佛事日衰,於是有“隱去螺髻,始現峨眉”、“螺髻山開,峨眉山閉”之說。佛家稱螺髻山爲“紫微”。自清初至道鹹年間,寺廟又逐漸興起。據記載,僅螺髻山西麓就有曹峒派較大的廟宇兩閣十三寺。螺髻山碧水幽谷,煙雲飄渺,景觀無窮,佛家稱爲仙境。

螺髻山氣候差異大,“十里不同天”,原始森林保存完好,不僅存留着世界上某些頻於絕滅的奇異生物,而且保存着完整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原始古冰川刻槽遺址,有“西子濃汝,峨眉淡抹,螺髻天生”的美譽,萬千景象吸引了不少遊人去萬途跋涉,登臨瀏覽,以探尋其無窮奧妙。螺髻山定會同祖國其它名川大山一樣放出異彩。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螺髻山旅遊,祝您們在這裏玩得開心、愉快,我叫,很榮幸爲大家講解,希望我的講解會使您們滿意,如果您們有什麼要求或問題,請及時告訴我,我將盡力滿足大家。

巴山蜀水自古著稱於世,主要景色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雄、天峽天下險。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螺髻天下野。螺髻山是一個以地質和生物爲基調的大規模高山旅遊區,素有"古冰川博物館"和"生物基因庫"之稱,它融瀘山、華山、黃山、張家界、九寨溝、峨眉山等古、奇、峻、險、秀特色爲一體。古人將這裏的名勝景點歸爲:12佛洞、18頂、24坪、108景。

螺髻山彝語爲艾峨安罕,意爲山巒疊障而雄偉壯麗的五百里山峯(包括北枕邛海,南抵金沙江、東鄰黑水河、西毗安寧壩),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中國西昌航天城之南。

螺髻山主峯海拔4359米,是第四紀古冰川運動時期形成典型的山嶽型冰川角峯,主峯附近南北長80餘公里,東西寬35公里,面積2240平方公里,其中旅遊區爲1160平方公里,在我們國家不勝枚舉的風勝地。往往都蒙着一層神祕的色彩。當大自然的美使人心醉神祕的時候,人們常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創造一個神奇的故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山林河流的寄託,道德的昇華和正義的伸張,螺髻山當然不能例外。

相傳在遠古洪水滔天的時候,天王恩梯古子派其天兵天將放天海淹沒地國及人類,唯有地王阿普都木獨自一人乘着木舟隨着洪海漂去而得以倖存。當他漂至這一帶的時候,見已是一片汪洋的大海,之中還隱約可見一處小小黑點,見有一對野鴨站立於上面,這就是今天螺髻主峯之巔。

後來,正是這對仙鴨和其它被它搭救的蜜蜂、青蛙、花蛇等仙物們,不僅幫助孤王都木生存了下來,並相繼數次飛上天大鬧天宮,終於逼得天王恩梯古子同意將其三個公主同時嫁給地王都木,過了數年之後,三房各有二子,方纔使人類又得以聚衍,爲報仙物的相助之恩,地王都木就請其患難與共的好友,分別回到洪水滔一時各自得以倖免於難的大山峯成爲仙靈,並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了各大山之名,所以安罕(螺髻)主峯也就命名爲艾峨安罕,意爲仙鴨峯。

螺髻山自然風光有八絕:

1、世界級古冰川刻槽,古冰川刻槽共有4處,最大的一處刻槽長30米,寬3.5米,深2米。

2、36天池,在螺髻山冰川地貌和浩瀚的原始森林中,鑲嵌着36個面積大小、海拔高低、形狀和顏色各異的高山湖泊。

3、七十二角峯,螺髻山每一座角峯都不一樣,奇形怪狀,在海拔4000米以上就有58座。

4、杜鵑花海,杜鵑花彝族稱爲索瑪花,螺髻山上面積在萬畝以上,品種30餘種,杜鵑花分佈在海拔1500-4000米之間,每年陽春三月至初秋8月相繼開放,把螺髻山妝扮成花的山、花的海、花的世界。

5、溫泉瀑布,世界上溫泉不稀有,瀑布也長見,但溫泉和瀑布融爲一體,則世所罕見。在大槽河畔,海拔1800米的峽谷懸崖峭壁中,溢出一股流量大於100升/秒,無色無味無毒的碳酸鎂溫泉,從林間陡崖上跌下,高20多米,寬10多米,遠看形如銀河簾幕,近看宛如玉珠飛濺。在螺髻山腳下還有一處神祕的溫泉--普格溫泉,此溫泉水溫42-44度,含有鐵、錳、鈦、銅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具有治療皮膚病、風溼病、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溫泉,現有這處溫泉已經被開發,建成了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三星級溫泉度假賓館。

6、博肯高原,在遼闊的博肯高原中間有大小兩個高山湖泊,在草原上有三子遵母留下的尊母石,現有三千年歷史。

7、螺髻山仙人洞,溶洞內的暗河、深潭、石柱、石帽、石蘑菇、石鐘乳等形態各異,有分有合,千姿百態。

8、黃聯土林,黃聯土林是黃土風化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

我們現在看到是亞州第一索道,它是用15座高大的鋼鐵支架連接起的索道,上下循環的空中纜車,尤如那連接天邊的天梯,索道從下站底品哈(2536米)至3588米的上站,兩站平距2.29公里,斜長2.54公里,高差1081.5米,它的高差爲亞州之最,單程時間爲45分鐘,其中有142個吊箱。

遊客朋友,現在到達了上站,這裏的海拔是3588米,開始進入螺髻山風景區,大家在遊覽中一定要"平心靜氣",緩步而行,我相信沿途的美景會讓您留戀忘返,不知道您們是否留意周邊植物的變化,在下站灌木叢生,上站杉樹成林,索瑪花樹茂盛,景區植物的生長也反映着氣溫的垂直變化,古老而神奇的螺髻山終年常青,有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三氣候的氣候特徵,山峯一年四季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積雪,是珍奇異獸的樂園,因此螺髻山又有天然動物樂園之稱,區內有高等植物180餘科,20xx餘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30餘種,中草藥約680餘種;高等動物400多種,獸類60餘種,鳥類252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0餘種。

莽莽的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鬱鬱蔥蔥,枝葉一塵不染,蒼翠欲滴,華貴又典雅,自然又神祕,迎面送來高山的涼風,使人心曠神怡,螺髻山各景區特色不同,請隨我逐一遊覽。

各位朋友不知道您們是否注意到,奇特的螺髻山森林中有一大奇觀,乃是樹與石的結合,大家請看這是石山迎客杉,禿禿岩石之上巨樹挺立,羣樹並生,沒有多少泥土,僅靠樹根的力量撐起一片生命,是岩石多情還是樹木有意,誰也說不清,這種奇景在螺髻山到底有多少,我們無法一一細算,也無法一一考察,朋友不仿在遊覽中細細觀察一番,一定會發現更多的景緻,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樹石合成景,獨樹也成景,擡眼就能發現,有的樹滿身掛滿藤子像一位長滿鬍鬚的老人,有的樹上又長出另一種大樹,樹中樹在螺髻山並不少見。

現在我們進入珍珠湖景區:珍珠湖,系彝語沭火竹的意譯,位於螺髻山主脊東側,清水溝源頭的寬坦圍谷中,因在約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散佈着十餘個高山湖泊羣而命名,海拔都在3800-3900米之間,圍谷後緣脊頂均在4000米以上,諸多角峯在4100-4207米之間,該圍谷是由規模宏大的晚更新冰川所造,又被後來的兩期冰川再次掘蝕、改造、拓置而成的圍椅狀盆地,圍緣高處多爲懸崖陡壁,成六七十度陡坡。下面坡度逐漸變緩,寬坦的谷底是低緣走伏的冰蝕、冰磧、冰斗、丘陵成疊層起落的地形,這裏有冰原石山、大型冰川刻槽、冰壩、冰斗、冰蝕湖、冰留面和擦痕,大山脊頂上成薄成厚的起伏連綿的刀脊,圍椅式的刀脊或脊背上還有東南面三處深30-60米的溢口,被人稱作爲東天門、南天門和西天門,大家看路兩邊的原始森林主要由冷杉、杜鵑混合而成,其中有木耳、香菇、雪茶,陡坡以上則以逐漸低矮的毛脈杜鵑和青海杜鵑爲主的杜鵑林所取代,毛脈杜鵑是杜鵑林的主弦律,數量多、生長茂、花期長,春夏之交,花開螺髻,把景區打扮得萬紫千紅,光彩明媚。大葉杜鵑,花朵碩大,紅白色爲主,小葉杜鵑常寄生在高大的雜林杉樹上,靠主人供養,這裏的杜鵑花千姿百態,豔麗多彩,有的樹高達數丈,尤如臨空欲飛的散花仙女,有的矮不及尺,恰如鋪展的繡花裙;有的高居山崖,迎風搖動,頻頻向來賓致意;有的豎立溝谷亭亭玉立;有的花大如拳頭,有的小如鈕釦,一團團一簇簇;滿山都是花的世界。螺髻山杜鵑共計30餘種,花期達半年之久。

珍珠湖羣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遠古人類還處於原始社會時期,有一個叫什祿窩特的少年,去找自己的父親,什祿窩特就請神兔和仙狐一道馱着金銀走遍天涯海角去"買父",當沒有買到父親而喪失信心的他,在往回去的路上經過地國和天國交界處,在草坪上紡織的天女紫麗施色起身熱情的問他,還用動聽詩詞和歌謠挽留他,在他們對詩對歌的過程中產生了愛慕之情,歷經千辛萬苦買不到父親,會祿窩特在天女那裏得到了"生兒見父"的天機,他們衝破了許多阻礙結成了第一對"一夫一妻"制家庭,過着美滿、幸福的生活。螺髻山美麗的珍珠湖羣,就是當年天女紫麗施色和地神什祿窩特騰雲駕霧,來到仙境般的螺髻山對詩、對歌嬉戲過程中,天女紫麗施色不小心將什祿窩特給他的珍珠散落在這裏,變成了散佈在珍珠湖景區內的湖泊。

大家向我的右手看去,那是飛來石,其呈圓柱形,高約30餘米,放眼望去像一枝火箭,但遠古彝族先民們則認爲其形是被幾個小孩子簇擁着的一個女子,因爲那大巖柱旁的確有樁小巖柱簇擁。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三位東方的仙女姐妹抱着好奇心想去看看太陽落山的地方,於是就隨着太陽從遙遠的東方飛來,當飛行在前面的大姐到螺髻山時,被螺髻山的仙境般景色迷戀,遲遲不願離去,太陽也落山而去,天也漸漸的黑了下來,在無奈之下,她只好在這裏露宿一夜,等到第二天再去找兩個妹妹,仙女在這裏被幾個山童迎接和簇擁,並親切叫她"阿莫"(媽媽),到了第二天仙女準備離去時,被那幾個可愛的仙童死死的抱着腳,仙女的腳被牢牢的粘在地上飛不動了,仙童請求她別離開,慢慢地他們就一起化爲朝東方屹立的巖柱了。

各位旅客朋友,對面的山峯叫神鷹峯,彝語地名赳諾檗的意譯,是螺髻風光八絕中72角峯之一,海拔4207米,它背靠主脊又高於主脊,成爲一座獨立的角峯,峯下是水草湖,東面是若干天池如明珠般鑲嵌於浩瀚的原始森林中的珍珠湖圍谷,水面是大小情人湖和索瑪林中的疊翠湖圍谷,西面是面積僅有0.5畝的石環湖,峯腰是陡壁懸崖,又有生命力極強的冷杉林,神鷹峯生長着川貝、雪上一枝蒿、木香等名貴中草藥和高山雪茶等,峯頂全由岩石柱和冰緣巖柱構成。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阿魯崖,其下方是黑龍潭,自古以生父是空中神鷹,生母是人間美女浦嫫娌伊,養父是一對神龍的創世英雄支格阿魯而名命,相傳在很久以前,人間有個浦嫫娌伊的美女,在草坪上織布時,八隻神鷹成對的分別從四面飛來,在上方徘徊,當她起身觀看這一異常情況時,忽見三滴鷹血分別滴在自己的頭、腰、臂部,她請當地著名的畢摩占卜,畢摩說到,若招一次魂就生一個神兒子,她照畢摩說的做過後,早上起白雲,晚上生神兒,所生的嬰兒取名爲支格阿魯,該嬰兒不管怎麼精心養育,老是哭鬧不停,即不吃母奶,也不和母睡,更不願蓋母親的牀被,連連幾天後,氣得浦嫫娌伊抱着小怪物到此崖上,棄下嬰兒十分傷心的揮淚而去,阿魯崖正是當年支格阿魯被其生母從該崖上丟棄下來,卻被棲息於黑龍潭中那對神龍接住的地方。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到了珍珠景區的第一個湖。彝語叫"艾峨術",意爲仙鴨湖,因每年春末秋末時節有艾峨棲息於此而得名。仙鴨湖系珍珠湖羣之一,位於珍珠湖圍谷兩側筧線和冷杉、杜鵑等樹木相間的原始森林之中,海拔約3820米,相傳阿普都木在滔天洪水時乘坐木舟,發現幾乎被淹沒了的螺髻山只剩了夠一對仙鴨站立的地方,於是,他把這座大山命名爲"艾峨安罕",即有仙鴨屹立在主峯的意思。此湖就是後來仙鴨常來的地方,直到現在還有艾峨來這裏過夏,若是誰有幸看到艾峨則是個人和全家永遠孜莫格尼(吉祥如意)的好兆,大家稍稍休息一下,雖然是路漫漫,但漫漫路上有美景。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湖叫牽手湖,彝稱弄摯術,位於珍珠湖圍谷平坦的丘陵中心,周邊是冷杉、索瑪等針葉和闊葉樹混交的原始森林及嵌於其中的十餘個大小天池之一,海拔3840餘米。牽手湖從表面上看是一個湖,其實爲東面較大和西面較小的兩個湖組成。牽手湖豐水期時是一個湖,枯水期才顯爲兩個湖,故被稱爲牽手湖,相傳在遠古時期,窩特和施色在找父買父過程中相識、相愛而結成了人類第一對"一夫一妻"制家庭,窩特和施色經常牽手在這裏漫遊而終形成了這兩個湖,遊客朋友們,如果您帶着自己心愛的人來的話,就一定要在這裏牽着手留一張影,你們的愛情會更加堅固。

遊客朋友們,在離牽手湖約走四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美麗的湖--大水草湖,大水草湖是個十分典型的冰蝕年湖,位於珍珠湖圍谷中心北側,海拔3820米,各先生、女士,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就是水草湖,湖中有一種似韭菜而葉略寬、略長的水草捕繪出一幅浪漫的圖畫。水草湖中的水草夏天呈嫩綠色,深秋呈綠黃色,而且湖的顏色會隨天氣氣候而變成各種顏色,到了五六月,水草湖邊上的索瑪花開時,美麗索瑪花與湖相映,更增添嬌柔美豔,此景只應天堂有,人間難得幾回看,水草湖是一個相當值得留意的地方,大家請看,湖的正對面是情人島,彝稱古格屯的意譯,海拔3860米,周邊是鑲嵌於冷杉和杜鵑爲主的原始森林中,以大小高低不一,形狀各異而又是星羅棋佈的天池,它是第四紀古冰川作用形成的一個典型冰坎。在情人島後面我們看到的山峯叫蓓蕾峯,遠看就像一個含苞未放的花朵。大家請看我的右手方角峯,這片角峯由東、西、西、北四個大門和十二生肖峯組成,您看那裏立着兩個大大的耳朵不就是一隻兔子在趴着吃草嗎?好了,現在大家找一下屬於自己的生肖,我們看誰找得快。要是誰找到了自己的生肖就會給他帶來好運。現在大家可以看我身後的這座山峯,這就是前面跟大家提過的神鷹峯,大小草湖是螺髻山景點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其中就包含了螺髻山八絕中的四絕。我相信如此美麗的景色定會讓你減少一半的疲倦,帶相機的朋友可以好好照照,這是出作品的地方。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湖就是黑龍潭,彝稱沭火阿諾,意爲有一種叫沭諾瑪呷的黑龍棲息的天池,位於彝髻山主脊東側清水溝槽谷和珍珠湖圍谷之間,在衆湖中其規模最大,冰蝕作用最強烈,冰磧物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冰頭湖,屬於該區內最低也最大的冰斗湖,海拔調和爲3650米,豐水期湖面面積近500畝,枯水期湖面面積約360畝。黑龍潭深不可測,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神奇而又美麗的螺髻山既有仙鴨屹立其主峯之巔而名,又有神龍棲息於其天池而靈,大家看黑龍潭上方是臥虎峯,相傳是一條神虎爲抵擋洪水而變成的,在這裏印證了一句成語,有誰知道是那句成語?對,就是藏龍臥虎。黑龍潭上方是珍珠湖景區,往下走到清水溝可以看世界級古冰川刻槽,後有疊翠湖和五彩湖,有神鷹峯和阿魯崖,故黑龍潭是到達螺髻山風景點的中樞,所以我們在黑龍潭前緣的大冰坎臺地上修建而成了1號大本營。

各位遊客,螺髻山的古冰川刻槽,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是世界所罕見的。大家請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號刻槽,三號刻槽海拔爲3670米。整個巖壁爲一冰溜面,大約100米,冰溜面上可見四道大型冰川刻槽。長度10-20餘米3條,寬1-2米以上,深50-60釐米,雖然規模不及一、二號刻槽,它位於整個螺髻山風景名勝區旅遊的主出入口和一號大本營,各類花卉、灰白的崖壁、橙色臺蘚、綠色森林融爲一體,所以是四個大型刻槽中位置最優越,景色最優美的一個,冰川,在自然界中獨特而神祕,從南極到北極,甚至赤道高山都有它的蹤跡。冰川是怎樣形成的呢?冰川大都在雪線以上,海拔高度至少4000米,這些地區積雪越厚,下層的積雪接受的壓力就越大,變得密實。上層受太陽輻射,溶化後,雪水向下滲透,過冷時已凍結起來,天長日久,下層積雪在壓力和凍結雙重作用下,形成巨大冰體,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沿坡向下移動與周邊的岩石發生磨擦、擠壓逐漸形成刻槽。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四大刻槽中的二號刻槽,它的海拔爲3580米,刻槽出現處高出現在約60餘米,至少可以見到六道刻槽,其長度10-30米,寬度1-3米,深約1米,均略向下遊傾斜,其形態、外貌和三號刻槽相似,特點是巖壁和刻槽比其它三處高。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它的海拔爲3520米,由於南北兩端被覆蓋,但所見長度仍然達到35米,寬3.5米,深達2米。從其規模推測,其長度至少在50米以上,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是規模最大的巨型刻槽。1964年任中國地質部長、世界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先生親自組織和指導,經多次考察論證得出這個世界之最的結論,1984年由曾多次參加考察的李洪雲、黃思晃兩位專家在巨型刻槽上端用紅油漆書寫上了迄今隱約可認出的"世界最大古冰川刻槽"一行字。大家可想象在上億年前古冰川運動力量是何等巨大。

各位朋友,今天的遊覽即將結束,螺髻山如詩如畫的景色,帶給諸位美好回憶,也請帶起我們真誠的祝願-孜莫格尼,螺髻山景點衆多,有的正在規劃開發之中,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請提出來,讓我們以後的工作更加完善,而我們風景區的服務質量和配套設施也會更加提高,逐步的完善,到那時,歡迎大家再次來來遊覽,相信會有更好更不同的感覺和收穫。謝謝大家!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3

螺髻山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德昌、普格三縣(市)交界處,距西昌城區30公里。螺髻山主峯海拔4359米,南北綿延100公里,因山形似青螺 髻影而得名。它奇峯如林,湖海棋佈,最受人稱道的高山景觀有七十二峯、五彩海子、杜鵑花林、溫泉瀑布和古冰川遺蹟,被稱爲螺髻山“七絕”。七十二峯中,獅 子峯、九里峯、雙駝峯、玉筍峯和達達覺古峭壁,以雄渾險峻取勝;書童石、蒼鷹石、武士石等以形態多姿稱奇;而玉峯巖、青寶山等處則以雲海最爲壯觀。螺髻山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高山海子36個。這些海子因土質、水質、巖質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不少海子背靠奇峯、峭壁,山水交融,景觀奇絕。螺髻山的杜鵑花有三十多個品種,花期從4月一直開到深秋,其中以大葉杜鵑、黃花杜鵑最爲珍貴。螺髻山的溫泉瀑布集中在東側蕎窩大槽河境內。其中高橋瀑布高 20餘米,分三臺飛流而下,形成兩個天然溫泉水池。瀑布四周,峽谷幽深,羣猴嬉戲,猶如《西遊記》中的水簾洞。螺髻山的古冰川遺蹟保存清晰完整,冰蝕、冰積、冰斗、冰川槽谷等地貌齊全,規模宏大,全國罕見。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4

螺髻山,在邛海南岸,距西昌市區3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山中有36個色彩各異的深潭秀湖,豐富的亞熱帶植物,完整的古冰川的遺蹟,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以及溶洞、瀑布等豐富多彩的奇特景觀。

螺髻山山體由北向南逶迤百餘公里,主峯海拔4359米。螺髻山稱得上山中的“偉丈夫”,整個山體雄渾聳翠,重巒迭嶂,氣勢磅礴。世有“峨眉天下秀,螺髻天下奇”、“螺髻山開,峨眉山閉”之說,可見一斑。進山攀援,簡直是一生的享受,一路勞頓,瞬時無影無蹤。山上可以觀賞神奇美妙的佛光,瞬息萬變的雲海,波瀾壯闊的林海,瑰麗壯觀的日出,銀光閃閃的雪山,雄渾陡峭的絕壁,千姿百態的怪石,清沏透明的海子。尤其那狀態千異的嶙峋怪石和錯落有致、五彩斑斕的海子,使人過目難忘,拍案叫絕。螺髻山的怪石,如奔馬駝峯,如玉女仙童,如石筍石柱,真是鬼斧神工。螺髻山的五彩海子,有如九寨溝見到的“童話世界”,湖水在湖邊景色映襯之下,或紅、或黃、或墨綠、或紫紅,五顏六色,豔麗絕倫。

螺髻山仙人洞彝語稱“斯居色居”,是一處長達10公里,規模宏大的岩漿溶洞。洞中鐘乳石千奇古怪,有的如宮殿庭院;有的似山川河流,有的像花草樹木,有的若人獸鳥禽;有的顏色鮮豔欲滴;有的碧綠透明;有的五色俱全,繽紛絢麗,宛若仙境。洞中還有溪水從鐘乳石縫中流過,人稱“陰河”,清光緒二十三年春,立有石碑一座,上刻“深幽奇險”故人稱“仙人洞。洞中有六個大廳一個連着一個直往深處而去。

有暗河、深潭、豎井、落水洞、天生橋、跌水等;亦有溶溝、石芽、石筍、石柱、石幔、石蘑菇、鐘乳石等千姿百態,有瓜果仙桃之景,亦有游魚入晶洞之神韻,有蓬萊仙境之微靜,亦有徑流急湍之聲響,可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遊人到此無不爲之叫絕。

當地村民介紹,仙人洞第6廳既不是盡頭也不能通行。但另有一通道繞過此處穿山而過,到達南坡,長數公里。由此說來,仙人洞的秀麗景色,形態多姿的岩溶景象並未到頭,其中奧祕令人神往,有待進一步探索。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人們很難想像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身旁會有杳無人煙的原始林海。而距成都市區僅95公里的大邑西嶺雪山恰是這樣一處自然風景名勝區。她是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鑲嵌在“天府之國”的西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5364米。自1987年開放以來,就以她嶄新的丰姿問世,人們傾心於她的天生麗質,古樸原始,神祕莫測,濃郁野趣和往來便捷。1989年9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爲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10日,又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由於景區地域寬廣,地勢高差大,氣溫迥異,因而有“寶地佔四時之”的優勢。從低山區到高山區,在同一時間不同的高差地帶,可以觀賞到四季風光。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絢爛多彩,氣象萬千。那終年積雪的羣峯,雲蒸霞蔚的雲海日出,變幻莫測的高山氣景,月宮播下的千畝古桂,神工鬼斧的元古谷,莽莽蒼蒼的原始林,多姿多采的飛流瀑布,翩翩飛舞的各色彩蝶,以及那熊貓的家,金猴的峯,天然石門,怪百迷宮……套萃此間,組成了一幅福雄奇壯麗的風景畫。特別是那海拔5364米的大雪山,令人神往。那裏常年積雪,雪峯綿延起伏,恰似一條遊行天際的玉龍。每當晴空萬里,成都市區內即可看到那橫直西天潔白晶瑩的大雪山,好像就近在咫尺。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寓居草堂時,觀此美景,留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千古名句。

從成都乘車到景區,只需三個小時。境內遊山道、休息亭和食宿站已具規模,是身居鬧市的人們旅遊的理想去處。

今天朋友們有幸登臨,我相信你們將要得到的美好感受,會是久久難忘的。

現在我們在景區口的茶地坪下車,莽莽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鬱鬱蔥蔥,枝葉一塵不染,蒼翠欲滴,好似一幅極大的綠色錦鍛披風,華貴又典雅,自然又神祕。迎面送來高山的涼風,夾雜着野花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這裏分五大景區,各有特色。請隨我逐一遊覽。

花石峪春天的詩

從茶地坪至兩溪口,是低山區的“花石峪景區”。這是一條縱貫3.7公里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是一幅山水畫廊,一首春天的詩。看,兩岸青山,峭壁對峙,這一帶有成片的翠竹、山楊、野葡萄、山核桃、七里香、迎春花、映山紅和無數不知名的奇葩異草,交替怒放,奼紫嫣紅,香氣襲人,沁人心脾。秋來紅葉滿山,層林盡染,疑是“春風二月人畫圖”。你沿溪慢行,跨越十多道小橋,山溪淙淙,泉水叮咚,送你一路歡歌。這一帶集上游數十個泉源,順無數山岩而下,形成50餘處跌水、飛泉和深潭。溪中遍佈五彩石,光豔晶瑩。遊人至此,宛如穿行於詩畫之中。

來到茶地坪右側的巖縫溝,這裏溝深谷狹,有“雨洗青山鳥猿啼”的意境。舉目仰望,天開一線,九道飛瀑從天而降,飄然若仙姬下凡,這裏叫“九瀑一線天”。

旁邊這條山溪叫做花石溪,往上約半公里,便是“雨絲巖”。巖腔深約丈餘,寬九尺許,可容數十人避雨。若遇雨天在此觀景,但見山上濃雲滾滾,林濤陣陣,山風隨雷電呼嘯而來,把山雨撒在你的眼前,雨腳雖然密集,卻如線如絲,別有情趣。

離開雨絲巖上行、是三磊關和蛙潭。溪水在此被巨石所阻,怒不可遏,使出渾身解數,咆哮着衝越巨石陡跌下來,激起朵朵白蓮,形成一個深潭,潭邊屹立着“品”字形的三塊巨石,其一形似青蛙,雄踞二石之上,面對深潭,躍躍欲跳。這就是有趣的“蛙潭”。下邊二石間,有一縫隙,能容一人擦身而過。登上蛙石,巖邊翠竹、綠樹、野花、怪石、潭中清流,盡收眼底。傳說,在那深潭的水晶宮裏,住着美麗的蛙女,每當月色朦朧之時,她會浮出水面,跳在蛙百上載歌載舞。蛙潭不遠處的下游,卻是一片淺水灘,水清見底,彩石粒粒,玲瓏剔透,惹人喜愛,青年男女到此,禁不住要脫鞋淌水、採石、擊水、嬉戲,給出一幅青春戲水圖。看到這裏。各位朋友不要認爲景區的瀑布不過如此。不是的,更奇趣、壯觀的瀑布還在前面,讓我們繼續遊覽吧。

多姿多彩瀑布羣

我們由兩溪口沿竹溪登獐子崖,一路上就進入了“瀑布羣景區”。這裏“千峯疊翠,萬水競流。”溪流源頭十餘支,形成重疊的跌瀑流泉30處,瀑布高30至70餘米,大都隱藏在夏雲繚繞的幽谷密林之中,遠觀山有色,近聽水有聲,組成了山水林泉的優美圖畫,譜寫了扣人心絃的交響樂曲。

請先欣賞“豹嘯泉”。它形如雪豹,飛吼而下。一里之外,就能聽見它的吼聲,在山谷中迴盪;近看恰是一條銀龍,帶着野性,從78米高的山凹處飛撲下來,氣勢洶洶,望而生畏。飛泉跌下山澗,捲起朵朵雪花,寒氣襲人,不敢在此久留。

披竹覓路,行至竹溪盡頭,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麗多姿的 “鳳尾瀑”。如果說豹嘯泉是一頭兇猛的野獸,那鳳尾瀑卻是一個溫柔的姑娘了。她身高35米餘,從弧形的花崗岩絕壁上姍娜而下,上小下大,婀娜輕盈,如穿白色披風,又似鳳尾開屏。更有一叢鳳尾竹巧生懸崖,飛瀑飄過,瀟灑搖曳,真是“水漂漂,竹搖搖,一泓碧水似春潮。”沿鳳尾瀑上行,可見“七疊飛瀑,如七幅白綾,或橫或豎,飄飄揚揚。啊,莫不是七仙女飄然下界,這麼白皙,這麼俊俏!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沿着岷江,我們且行且看。讓我們先將都江堰鬼斧神工、動人心魄的偉大,封存在記憶中,一起來揭開天府之國目前還鮮爲人知的又一層面紗,可好? 多少次我們帶着旅行團沿着這條深溝直奔主題,從奔騰咆哮的岷江中游開始我們的逆流而上,岷江就這樣在我們的眼前,時而溫存,時而暴躁,直到我們衝上貢槓嶺,捏住它的源頭。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我們着實難以將那源泉與眼前的江濤混爲一談,就着眼前這股雄渾的江水,你能設想出那源頭纖細、柔弱的曲線嗎? 多少次我們帶着旅行團就從這條公路上飛奔而過,我們追隨着美,遵循着廣告的宣傳,飛奔九寨溝、黃龍,去品賞那令人暈眩的景緻。在綠影、青山、碧水、藍天的仙境裏面,我們常常以" 朝聞道,夕死可矣" 的滿足感,發出極限的讚歎。直到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帶團去四姑娘山以後,才漸漸品出了山水之美的多元性。美的層次感是如此的鮮明和不可比擬。拿九寨溝和四姑娘山相比是不明智的。就像不能將維納斯與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相比一樣。美是美人們的共性,而韻味則蘊含着太大的學問了。 你看,我這張嘴,這真叫環顧左右而言他。好了,話分兩頭,我們現在走進了我國最大的大熊貓保護區臥龍溝。羣山涌翠,一路清新,優美的風光想是已讓各位感到了大自然魅力的吸引,急於觀賞這夢寐以求的大熊貓家園。很抱歉,在我們的行程計劃中,臥龍保護區的參觀遊覽是安排在返程的時候,今天只停車進餐,餐後繼續向四姑娘山景區迸發。這裏還是讓我來給大家講講四姑娘山,至於臥龍的情況也就只好容當後表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四姑娘山奇特的山形地勢。在中國" 三級臺地" 的地理構造上,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峙西方。當它急劇下行邁向第二臺地的時候,在其東南邊緣劇烈沉降,形成了罕見的深切峽谷地帶。美麗的四姑娘山就位於這種大起大落的峽谷之中。她的峯谷落差多數在3000米以上,從終年積雪的冰川奇峯,到森林草甸湖泊溪流,奇特的地質構造,使這裏成了山峯的博覽會,溝壑的陳列館。 今天我們不再放棄多數遊客與之擦肩而過的機會,我也有機會陪同大家去品味這一方奇異的風光。 女士們、先生們,在我們國家不勝枚舉的風光勝地,往往都蒙着一層神祕的色彩。當大自然的美使人心醉神迷的時候,人們常會展開想像的翅膀去創造一個個神奇的故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山林河流美的寄託、道德的昇華和正義的伸張。四姑娘山當然也不能例外。 相傳很久以前,西方一位山神有四個美麗的女兒,人們俗稱" 四姑娘" 。鄰近有個惡魔想霸佔四位姑娘爲妻妾。山神與惡魔展開了生死搏鬥,不幸被惡魔殺死。含恨的姑娘們不甘屈辱,連夜逃走。那天夜裏風雪交加,可憐的姑娘們被凍死在逃亡途中小金縣日隆關外的長坪溝裏。當地的鄉親們感動於姑娘們的堅貞,深情地掩埋了四位姑娘。爲了報答鄉親們的情義,姑娘們的墳塋化成了四座山峯。她們的英靈時常顯化,保佑着一方平安。四姑娘山從此成了當地的神山。姑娘堅貞不屈的性格和血肉鑄造的風光,既含有女性的陰柔之美,又具有男兒的陽剛之氣。她們剪下長髮育成了山林,扯下衣裙化成了鮮花,摘下了項鍊變成了貝母,用動情的歌聲喚來了百鳥啼鳴。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導遊馬某某,我將和大家一起完成一段快樂的旅程,走進劍門關,劍門雄關,史稱天劍,東抵嘉陵,西至涪江,遠屬荊衡,近接岷山番,北望秦川八百里,系巴蜀門戶;南控天府第一關,乃四川咽喉,羣峯插漢,如劍之置,如門之劈,兩崖相向,其狀若門,史稱劍門。

劍門關南距成都304公里,北距廣元58公里,東臨嘉陵江20公里,西接五指山50公里,東經109度,緯度31度,海拔最高峯1260米,關口海拔750米,森林覆蓋率70%。她以山險,石怪,景奇,柏翠,峽幽,歷史悠久,文物衆多而聞名於世,換句話說,劍門之精神在於險峻,劍門之骨氣在於崔嵬,劍門之風姿在於細雨,文物歷史是劍門的靈魂,古柏是劍門的精髓。

我們已經到達劍門關關口,現在我們將進入景區,一覽其美景。

我們看到公路旁右側崖壁上有三個字“直、方、大”的碑刻。其手跡出自當代傑出學者劉鹹火斤(四川省雙流人,1896年-1932年,學貫四部,兼及西學,先後受聘爲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成都大學及四川大學教授),1932年農曆六月二十日出發,經綿陽、江油、梓潼於七月七年級到劍門,陪同的劍門鄉紳史宗魚便乘興請其爲劍門關題字,因爲不能當場想好,答應寫好後郵來,後經反覆思考決定題寫“直、方、大”三字,並附以詩,“舟車東達市朝遷,此地如今不用關,留見方與真魄力,教人立懦與廉頑。”返蓉後因這次出遊冒暑染疾,於八月安九咯血而歿。直到52年後的1984年,劍閣縣建委爲發展劍門旅遊事業,向全國徵集與劍門相關的古今名人詩文題詠,當年陪伴劉鹹火斤遊覽劍門關並相送返蓉的門人、時任劍閣縣政協副主席的賴子疇,想起了當年爲劍門關題詞之事。查其《壬申北遊日記》證實,後在其爲李紹巖書寫的墓誌銘散存有“真、方、大”三字,便將“真”字去掉了一撇一點,由其侄外孫武侯祠技工楊代欣放大處理爲80釐米見方三字,其引用《周易.坤卦.六二》爻辭,讚美劍門關的形勢,一切生物都按其自然規律發展運動就叫做“直”大地山川安靜沉穩,不爲外物所動,就叫做“方”,沒有什麼事物不能負載,沒有什麼事物不能包容,就叫做“大”。

我們現在看到兩塊石頭,一塊叫做蟾蜍石,一塊叫蛇石。相傳在戰國後期,秦國日益強大,南攻蜀國,東擊巴國,出三峽以圖楚國,但蜀有劍門之陝,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嶇,運輸艱難,征伐不易,秦惠文王採用大將司馬錯之計,詐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糞金,秦王寫信給蜀王願與蜀國友鄰,饋贈寶物石牛並獻美女給蜀王,請開道迎接回去。蜀王開明氏素性貪慾,便派五丁力士在大、小劍山、五丁峽一帶峭壁處,日夜劈山破石鑿險開路,入秦迎美女運石牛。在行之劍門關時因劍門道不能通,五丁力士用寶劍將劍山劈開,但是白天劈開晚上就合攏,一連三天都是如此,第三天晚上半夜子時,五丁力士在峽谷中看見燈火通明,一邊是一條大蛇、一邊是一隻蟾蜍,馱着兩山往攏互相擠壓,五丁力士情急之下,把手中的寶劍扔向空中,發出一道金光,把兩個怪物就此鎮住,化作了現在看見的兩塊石頭。公元前320xx年,秦惠文王派遣司馬錯、張儀、都尉墨前送美女、石牛,後伏大軍一舉滅掉蜀國。

往前行就是劍門關人文景觀--劍門石刻碑林。

一、《劍閣銘》作者張載,字孟陽,湖北人,父張收在蜀郡任太守,張載於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到蜀中看望父親,途經劍門,因感慨劍門雄險,而蜀人常恃險作亂,而作《劍閣銘》該詩四字成韻,共184字,它開創了第一個以詩文的形式贊劍門之險,第一個記劍門之史,第一個敘劍門之事。同時在詩中提出了“興實在德、險亦難恃”的觀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要以德治國,益州刺史張敏讀後,認爲是天下奇文,上表晉武帝司馬炎推薦,被銘刻於劍門山東向石壁上。

二、李白《蜀道難》(公元701-762年)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生於吉爾吉斯坦共和國,長於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鎮)於十九歲遊覽劍門關,公元720xx年出蜀漫遊,遊遍了祖國名川大山,於公元730年在京都長安寫下了《蜀道難》,現被譯爲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爲流傳。

三、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公元1172年,陸游應四川宣撫史王炎邀請,入其幕僚爲其抗金,後因朝庭調其任臨安(浙江抗州市)樞密院,幕府解散,陸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十一月他離開南鄭,踏上西去成都的旅程。陸游當年曾四次在劍門蜀道,因辦公務而往返,陸游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可是有志不能伸,象一個大病的人,在細雨中騎着一匹毛驢,穿着一襲青衫,借酒澆愁,衣衫上征塵酒痕歷歷在目,因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四、杜甫的《劍門詩》杜甫(公元720xx年-770年)字子美,號少陵,生於河南鞏縣,卒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政治上不受重用,生活在社會下層,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千四百多首憂國憂民的詩歌,公元759年12月1日爲避安史之亂,帶領全家入蜀,途經劍門因而寫了《劍門詩》。

自蜀王開明氏五丁開道,諸葛亮於公元231年建關設尉以來,劍門關就是一個非常雄險的古戰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經歷了大規模的戰爭100多餘次,平均不到20xx年就有一場戰爭)凡有志稱王蜀中者,必須攻下的天險,所以有“攻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的說法,縱觀劍門戰爭史,只有三次從小路迂迴攻破劍門,於是守關者說:“一關失,半川沒”。

對面就是解放軍總政後勤部《中華雄關》攝製組說的“潼關有土無石,劍門有石無土,山是一塊巨石,石是一座大山”的雄關天塹了。西邊是金城山(上有一道觀臨絕壁而建名仙峯觀),東向是營盤嘴又名姜維城,兩崖相向,構成劍門關的關口。古之關口,上寬150米左右,底寬50米。中建一座關樓。滄桑鉅變,一千七百年前,諸葛亮當年立石爲門的“門”歷代相繼設關的“關”,均以化爲戰火塵煙。清代最後一次修建築的關樓(由當時的四川總督陳謨回京述職時倡儀於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初十動工,次年三月九年級完工),老人們記憶猶新:過往人馬,從北而來,必闖關而過,踏步步石階而上,始至關樓前沿,石砌樓座正中,有拱券門洞,開木門兩扇。門扉護以鐵皮,乳釘突起,各九九八十一顆,置劍樓兩層於樓座之上,重檐歇山造,翼角凌空,氣宇軒昂,檐下匾題“天下雄關”四個金色大字,無不令人嗟嘆汗顏!可惜於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毀。

也是在這裏,歷史上五位大詩人以同一首《蜀道難》謳歌劍門。最早的是距今1400多年“南樑”的張忄宗“梁山鎮地險,積石阻雲端。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鬱盤。飛樑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第二首是公元550年簡文帝簫綱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第三首是南朝陳代的陰鏗的“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高眠長有雪,陰棧屢經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如此險,功名詎可要!”第四首就是最有名,影響最深遠的唐朝詩仙李白的“噫籲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五首是清朝初蜀詩人費錫璜的“金牛開九阪,陳寶出三秦。道絕惟通鳥,橋危不渡人。陰巖春積雪,虛壑夜疑神。故國終難到,題詩淚滿巾。”

現在我們已來到劍門的標性建築仿古關樓前了。這座關樓自1983年-1990年先後邀請重慶建工學院,南京工學院,省建設局三次選址五套方案。最後於1992年9月1日動工,次年6月28日建成,當時張中偉副省長在鞭炮聲中剪斷了綵綢。這座仿古關樓是原關樓平線東移80米,中軸線北偏東20度。其基礎隱在12米深的地下,經過仿礫岩工藝處理,使之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露人造痕跡。關樓主體,兩層一底,樓高17.1米,底層用長80釐米,寬高各30釐米的細清石條一丁一順,水泥座漿,錯縫修築,構成四面牆體。牆外用黃泥勾縫,泥中混合草籽,待到山花爛漫時,其綠草如茵,舊貌依稀,儼然久經風霜,石砌拱券門洞,拱高4.5米,寬3.06米,進深14米,南北貫通。上用三國時官方通用漢隸書體刻,“劍閣”二字(因諸葛亮在此修30裏閣道,故稱爲劍閣,古之劍閣即今之劍門)。南向門聯是流沙河先生一九九七年題寫的“劍鑄耕鏵,戾氣低沉祥氣起;門迎覽客,殺聲遠去笑聲來”。二層橫匾爲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劍門天險”頂層由邑人題寫的“眼底長安”。北向門聯是古關樓遺聯:首當要地,是爲雙劍之門;體若大邦,或應三刀夜夢。二層橫匾是丹陽吳文華題的“天下雄關”、頂層橫匾是邵宇題的“雄關天成”。關樓東側制高點,築7.8米高的烽火臺,四周有堞垛射孔,平戰兩用:平時可登臺瞭望,觀山賞景:戰時可燃狼煙烽火,乃古代敵情聯絡信號,臺與樓之間以城牆相連,有斷有續,石級踏道,通達其間,成爲關樓、城牆、烽火臺、梯道爲一體的古建築羣,總面積443.56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了“殘、斷、缺、舊”的仿古手法,使之新建如舊,斷牆、殘垣,爲人們留下了對歷史深沉的回顧,1966年4月20日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遊覽劍門時,當時既無古關樓,也無今古關樓,只有108國道穿關而過(路比關樓低7米),所以郭老題寫了地名碑後賦詩說: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

站在關樓上遠眺七十二峯,共東向38峯,西向36峯,可欣賞“羣峯齒盡黑,萬礫色皆紅”的美景了。

我們腳下的遊山道是1985年由縣風景局修建,全長6公里,鋪石階7000餘級,寬1-1.5米,我們將沿石階而上,坡陡路險,請大家小心,注意安全。

劍門關有一位不可不說的歷史人物--姜維。我們右側頭頂就是他當年駐軍的姜維城。姜維,字伯約(公元220xx年-公元264年),甘肅天水人,羌族,是魏天水中郎將,於公元220xx年歸漢,孔明說“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涼州上士也”。(他和孔明成爲蜀漢歷史上上兩段佳話:孔明27歲時一《隆中對》定蜀漢,六出祁山恢復漢室;姜維27歲歸漢,九伐中原。成爲孔明之後蜀國又一忠臣良將,公元263年由於漢中陽平關、文縣陰平橋頭失守,姜維會合張翼、廖化退保劍閣(今劍門關)十月派田章助守江油關。以不足3萬人馬抵鍾會、鄧艾、諸葛緒18萬大軍。姜維首仗用5000人馬殺得魏兵大敗,後退十餘里下寨。後因田章疏於警戒,被鄧艾設計偷渡陰平,自摩天嶺裹氈而下,破江油關、綿竹關直抵成都。劉禪聽信讒言,不戰而降,形成了“成都後主已亡國,此地姜維尚守城”。姜維聞成都有失,分兵回救,兵至梓州(今三臺),太僕蔣顯已持後主詔書令姜維投降。帳下將士聞之,無不眥牙裂目,氣憤填膺,拔刀斫石,哭聲震野,拒絕投降,誓與劍門關共存亡。有一員將士化作一巨石站在關口,千百年來守着劍門關(今石胄)。公元264年蜀漢滅亡。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維示意殺北來諸將,不幸事泄軍亂,北來諸將欲成都殺鍾會、姜維於亂軍之中,享年62歲。後人有一付對聯作了中肯的評價:生活讓強敵西來,嘆!表繕譙周乞降後主,錦官城到處烽煙,籲冠深矣,可奈何?縱有劍門一木洵難支大廈:死好見先皇地下,悲。計誅鄧艾、志偃武鄉,孤忠臣應昭河嶽,唯斯勝者,必多負,緣茲斗膽千秋遺恨在陰平。另一付對聯是這樣寫的:“雄關高閣壯英風,捧出丹心披開大膽:剩水殘山餘落日,虛懷遠志空寄當歸。”歷代墨客騷人對姜維盛讚有加。

李隆基詩作的歷史,天寶20xx年(公元756年)正月中原大地爆發了“安史之亂”1月18日洛陽陷落,7月10日潼關失守,大將哥舒翰被俘,震動長安,7月14日72歲高齡的唐玄宗出延秋門西逃,避亂四川,15日楊貴妃兵諫被縊,楊國忠被擊殺,玄宗一直愁悵滿懷,於8月11日達到劍門,當地官員給他獻上一碗酸菜豆花飯,吃後胃口大開,精神大振,看劍門關關山雄險,景色秀麗,安下心來細思平定安史之亂良策,於是下了7道勤王詔書,封太子李亨爲天下兵馬大元帥。12日李亨即位於靈武(寧夏武夷縣)。

現在我們眼看見的劍門又一奇觀--石筍。它高60米左右,底寬27米左右,前後左右四面臨空,而又穩若泰山。相傳爲韓湘子做笛子所遺留的一截竹子所化。相傳石筍上蓋了一座小廟,廟旁有一棵大樹。據說是魯班用去梯蓋上去的,它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事清雍正年間,各地反清復明的浪潮尚未停息。劍門關設把總,派五十兵卒駐紮,並有權直接向軍機處或總理衙門呈遞奏摺,不需經過州、府、藩臺轉呈。(古稱作爲專湊事)一天晚上,石筍峯上大樹和小廟突然着火,火勢通天透明,數裏外熱氣襲人。守關頭目驚慌失措,飛奔劍門鎮(相距關口約一里許)向把總報告“石筍起火”,由於當地方言“筍”和“省”同音,把總誤“石筍”聽爲“十省”立即寫了“十省起火”的加急奏摺派快馬飛報朝庭。一面整頓軍馬到關口設防,趕到關口一看,見是石筍起火,猛然一驚,跌下馬背。趕緊書寫“石筍起火”的奏摺派心腹快馬呈報真實情況。孰料“十省起火”的軍報,象離弦的箭一樣,早一步呈報了皇上,雍正一看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御覽到“十省起火”時,心中大急,天下共有十七省,已有十省起火。正在千鈞一髮之際,“火燒石筍”文書又到。雍正轉憂爲喜,但此番折騰,使他大傷腦筋,大罵軍機處把軍報當兒戲。當即降諭:把總撤職,士卒鞭撻。石筍被火燒後,廟塌樹焦,但被燒焦的大樹幾百年來並不朽濫,枝桿直刺藍天。

經過大小穿洞,我們來到梁山寺。相傳這裏曾是梁武帝簫衍於公元551年出家修行之處。興盛於唐貞觀年間,南宋時期修葺,明朝毀於火災,清雍正20xx年恢復。門上有一幅對聯:古寺聳雲端,看仙女橋橫、雷神峽吼、金光洞邃、石筍峯奇、風景縱清幽,脫不開貪、嗔、癡、愛終是累:雄關排眼底,想孟陽銘刻、伯約祠堂、鈴聲夜雨、紅樹珊瑚。興亡徒慷慨,說到那功、名、富、貴總成空。站在這裏,劍門千山萬壑盡收眼底,這對聯是對劍門雄關景色的高度總結和慨括。

我們飽覽了劍門雄、險、幽、奇,那麼,劍門是怎樣形成的呢?在侏羅紀時期,大約二億年前,這裏是一片汪洋大海,揚子海內海,由於海底火山爆發,岩漿和卵石沉積形成了劍門關的礫岩體,後來盆地中部隆起,把大湖一分爲二,南爲巴湖,北爲蜀湖,到白堊紀時期,距今一億年左右,劍門關正處蜀湖湖盆邊緣,緊靠龍門山、米倉山,兩山的泥沙礫石堆積湖盆,同時龍門、米倉兩山劇烈上升,逐漸形成了劍門關礫岩。礫岩系堅實岩石,抗風化侵蝕力強,透水性也強,長期經過垂直節理髮育,在單層厚度大的地區,溼熱氣侯相宜的條件下,經特殊風化與沖刷作用,形成了懸崖峭壁。其地貌屬丹霞地貌。

經過鍾會故壘,我們眼前就是劍溪橋,他建於東漢,最初是一座木橋,在明弘治年間被利州指揮彭山改爲一座三拱相連的石拱橋,全長18米,寬4米,夭高6米。兩側有14根望柱,柱頂雕石獅,柱間沒石攔板。距今有500餘年歷史。這座古橋和我們平常所見的現代拱 橋有何不同之處?此橋最爲特別地方在於它的橋拱,現代橋的 般都是一個標準的園弧,即是一個圓心的圓弧,拱的頂端只有一塊上大下小的鎖石,而這座橋的拱是由兩個不同圓心的圓弧所組成的尖拱,拱的頂端有兩塊鎖石,中縫用桐油石灰填滿。這種拱在橋樑建造史上被稱爲蓮花瓣形拱。這種拱只有明代纔有,到了清代已不再有了。所以說這座古橋是研究明代古橋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劍溪橋不僅本身是個重要的景觀,爲劍門景區增色不少,而且還是一個眺望劍門石壁奇峯的最佳觀景橋。當你踏上此橋仰望劍門羣峯時,就會發現那綿延百里的石壁恰似銅牆鐵壁般的天然城郭,如此壯觀的景象就在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吧!1992年3月在大劍溪底出土古石碑,上刻明正德丁丑冬,劍州知州李壁《過劍溪橋》詩一首:“看山曉渡劍溪橋,踏霧衝雲馬蹄遙。見說金牛經歷處,欲將興廢問漁樵。”過橋就是當年詩聖杜甫的吟詩臺,在這裏寫下了“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川嶽儲精英,天府興寶藏。珠玉走中原,岷峨氣悽愴。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併吞與割據,極力不相讓。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朋友,我相信劍門雄關將永遠銘記在你生命的深處,給你以力量,伴你在人生征程中奮勇搏擊。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8

關於“蜀”名稱的來歷,史書記載中有兩種說法:一說蜀就是蠶,是因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蠶,使四川成爲中國最早養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統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巴族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約生活在今陝西省漢水流域,以後逐漸向東南方向遷移,進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東部(大部分在今重慶市境)。關於“巴”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有說是因川東兩條河流的形狀而得名;有說是川東盛產的一種植物“巴茅”而得名;還有以蟲、蛇之屬來解釋的。另有一種說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東人稱石爲巴,因此得名。巴國建國的時間不詳,春秋戰國時期經常與楚國發生戰爭,因此都城不斷遷徒,合川、豐都、閬中、重慶都作過都城,以重慶的時間最長。

秦滅巴、蜀後,在四川推行郡縣制,在原巴蜀地區設置了巴郡和蜀郡。漢初增設了廣漢郡,·漢武帝元封5年(前120xx年),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爲益州部。三國末年,魏滅蜀後,分割益州,另置梁州。兩晉和南北朝時期一直沿用樑、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0xx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爲劍南道,梁州爲山南道。唐玄宗開元20xx年(公元735年),劍南道又分爲劍南西川節度和劍南東川節度,“川”字開始在四川地區區劃名稱中出現。

宋朝爲加強中央集權,對州縣大加減並,宋軍滅掉後蜀政權後設置西川路,開寶6年(公元973年),又分設峽西路;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又將西川路和峽西路合併爲川峽路;宋真宗鹹平4年(公元l020xx年),將川峽路一分爲四,目p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後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廣元)、夔州路(州治奉節),合稱爲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元朝在各地設置行中書省,川峽四路全併成四川行中書省,“四川時名自此問世。

明、清時期,四川省建制未變,疆域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

民-國時期,四川形成軍閥割據局面,行政建制極不統一。1935年,蔣介石勢力進人四川后,把四川劃分爲18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1939年,又將西康督察區和四川的17、18督察區合併爲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銷西康省,將金沙江以東地區劃歸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後確定下來。1997年3月,重慶市升格爲中央直轄市,並將涪陵、萬縣二市和黔江地區劃歸重慶。劃歸重慶市的土地面積共8.2萬平方公里,人口3002萬。

現在的四川省共有21個地區(市、州)轄縣(縣級市、區)128個。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9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臥於瀘山東北麓,螺髻山北側,山光雲影,一碧千傾,是四川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邛海水質清澈透明,面積約31平方公里。

邛海如同我國一些高源湖景一樣,以恬靜著稱,景色四季各異,春日天光水鈀,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岸邊柳眉桃腮,燕語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漁村,相映生輝。秋日天高氣爽,落霞孤鶩,秋水天長,使人留連忘返。冬季天淨水明,紅楓翠柏,倒映湖面。午後起風,海浪奔涌,似白鵝嬙戲于波濤上。誘人的邛海景色,與西昌晚間皎潔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詩意情懷。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瀏覽邛海後對其景色大加讚歎,興奮不已,並在其遊記《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碧水秀色,草茂魚豐,珍珠碩大,美不勝收,其氣候與恬靜遠勝地中海,真是東方之珠啊。”再如原中央大學教授朱契遊邛海後也寫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橫絕太湖、登臨鄱陽,覺得洞庭雄闊,鄱陽奇偉,太湖深秀,西子濃妝,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靜見勝。”邛海景色由此可見一般。

邛海不僅景色秀美,還有許多美妙的民間傳說,更烘托出它的神祕和美麗,如李膺《蓋州記》和《太平御覽》等著述中均有記載。

邛海湖內有40多種魚類,其中有特有的白魚、鯉魚、大蝦、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種候鳥攜家眷來此過冬。湖畔現有邛海公園、邛海賓館 、新沙灘漁村、蓮池、月亮灣、陽光度假村、蘿莎玫瑰園、青龍寺、老海亭遺址、核桃村觀賞園和省體委水上運動學校等景點。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到中國黃龍風景名勝區旅遊。希望我的講解能使您滿意,如果您有什麼要求,請隨時向我反映。我將盡力爲您服務,盡力滿足您的要求。

黃龍風景區由黃龍景區、丹雲峽景區、雪山樑景區、雪寶頂景區、牟尼溝景區等五大景區組成,總面積達700平方公里。人們稱黃龍爲"人間瑤池"。1993年黃龍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我們今天只能遊黃龍景區中的主景區——黃龍。黃龍是因流水中岩溶沉澱的堆積,形成相連成串的8個主要羣體,共計3400餘個高山彩池,加上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的鈣華流灘"金沙鋪地",5 個岩溶瀑布,4個鐘乳石溶洞,造就出舉世無雙的露天喀斯特奇觀。什麼叫喀斯特?一會兒到了迎賓池我們再說。

本次遊程是不很輕鬆的。理論上我們將從海拔3199米爬到海拔3853米,垂直高差達659米。雖說實際上只到3569米,也直上了370米。因此大家在遊覽中一定要"平心靜氣",緩步而行,普通話說的"悠着點"。我相信沿途的妙景,會讓你忘掉上山的艱辛。我們四川人形容上山下山有兩句押韻的話,上旬是 "上山腳杆軟",下旬呢?等下再說給大家聽。

您現在看到的就是黃龍的第一個彩池——迎賓彩池。這個彩池的水一般要在農曆6月15前後纔有。大家看彩池的池埂,這就是喀斯特。大家知道這個水,如果一加熱(比如茶壺),或者是熱水在溫水瓶裏,常常會形成一層水垢,其實這水垢就是碳酸鈣沉積。因爲一般水中,特別是硬水中,都富含鈣鎂離子,當有了一定溫度,鈣鎂離子就從水中析出附着在壺壁或瓶膽壁上。九寨溝的翠海有些也是這個原理形成的。那麼什麼叫喀斯特呢?在我國就叫岩溶,或稱爲鈣華堆積。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境內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一個山地的地名。19世紀末,南斯拉夫地理學家司威治首先將那裏的地貌命名爲喀斯特。喀斯特成爲國際上對岩溶地貌的通稱。19歷年,我們國家的一次岩溶學術會議決定,在我國將"喀斯特"一詞改爲岩溶。岩溶地貌在貴州、雲南的地下很多,那是溶洞爲主的地下景觀,桂林山水也是岩溶地貌。但黃龍這樣大型的、美麗非凡的露天岩溶地貌景觀,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大家看,這是飛瀑流輝,從這裏到後寺也就是景觀的尾聲部分,共有3.5公里的路程,屈原說"路迢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果不走到底的話你會終身遺憾。旅遊的求索是精神需求的滿足和知識的積累,到了後寺你會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留下幾個題目給大家:一是黃龍形成的時間。你可以從一把新茶壺到積上半釐米水垢的時間去推算。二是黃龍彩池形成的原因。第三是黃龍後寺負離子的濃度多少。

我們現在的高度是3233米,腳下是鈣華沉積,當夕陽斜照時,可以看見金黃的鈣華在水的映照下閃光。

大家看那一道鈣華堤埂,中間那個溶洞叫洗身洞,民間傳說洞中沐浴,就可以懷上孩子,過去還真有不少人想懷孕就鑽進去蹲一會兒,洗了身子,把內衣換下掛在洞外樹上。有效沒有效,只有天知道了。

先生們,女士們,您現在直面的正是壯麗的金沙鋪地。這是一個大規模的鈣華流,它長750米,最寬處122米,最窄處40 米,面積8萬平方米,相對高差116米,海拔爲3281米至3397 米。大家仔細看,水在斜坡上跳躍的時候又生下鈣華沉積,片狀的鈣華層層搭疊,好象龍的鱗甲,所以有人把這稱爲黃龍的背,到了冬天,片狀鈣華結爲冰,冰上覆蓋着雪,那真?"戰罷玉龍千百萬"。明代有一位不見經傳的詩人偶然來到這裏,寫了一首詩:"碧野兩岸是綠洲,垂地金沙莽莽流。珍珠浪落玉倒碎,雪嶺深處是源頭。"

清代有一位學者曾寫了一幅對聯,上聯"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下聯的開頭四個字就是這個灘的名字:"金沙鋪地",怎麼樣,誰來說出後幾個字?對"千層碧水走黃龍"。

大家稍稍休息一下,"勞其筋骨者"感受最多。雖然是路漫漫,但漫漫路上有景觀。

您現在站在了500彩池的邊上,請大家愛護景觀,因爲鈣華是十分酥脆的,輕輕一摁可能就會破壞它自然的美。這裏最大的彩池可以用畝來計算,最小的呢?有句話說"小可藏袖",就是說小巧的可以裝在袖子裏,當然請您別把彩池裝在衣袖裏。您看,彩池的形狀有的與地勢有關,有的與枯枝敗葉有關,還有的和動物踏踩有關。至於色彩就更豐富了,這池是藍色,那池是黛綠,這池蔚藍,那池紫紅,真是五光十色、絢麗出奇。古人有詩讚嘆這裏,說"溢出紅藍青橙紫,彩池彩波同爭豔 "。這片池羣也得名於此詩,叫爭豔池。而每一個彩池也應有名字,您也可以給它們取些名字:荷花池,龍嘴含珠池……。

看到這裏,人們總是想起一句形容美的音樂時說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如此美好的景色勻灰彩此景只應天堂有,人間那得幾回看"。所以人們稱黃龍景觀爲人間瑤池。帶相機的朋友可不要吝嗇膠捲。

怎麼樣,再前行吧,大家齊努力,"無限風光在險峯"。請看棧道兩邊的杜鵑林,當地人叫"姿蘿"。"婆蘿"是杜鵑的別名。您別小看這一大片杜鵑林,它有16個品種,有凝毛杜鵑,櫻草杜鵑、紅背杜鵑、皺皮杜鵑等等。品種不同,花期也不同,從春到夏,陸續綻放,杜鵑花與彩池相映,更增添嬌柔美豔。因而這個景點叫做 "姿蘿映彩"。現在已到"中寺",是登山的中途休息站,請大家稍事休息。

我們現在走上了後寺。這裏是黃龍洞,這個洞也叫佛爺洞,三佛洞,尋真洞。請大家慢慢下到洞裏,有帶手電筒的嗎?請走前面。這個洞也就是一般的溶洞。溶洞裏面形成的主要有石筍、石鐘乳,也是由於水的作用形成各式的鈣華沉積,但與露天岩溶的差別很大。看見這三尊被碳酸鈣沉澱物覆蓋的雕塑嗎?這就是三佛像,中間的那一尊就是黃龍。古人有詩說:"石牀與古佛,構造知何年?天漿滴出石鐘乳,洞底應有龍潛淵"。這洞裏的水最後在百里之外的松潘縣岷江鄉觀音巖魚洞口流出,而且還產一種頭上有紅星的魚,據說是當年專供黃龍食用的。

現在我們返回地面。"洞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再不出去您可能不認得一切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後寺。看門上的匾額:正看是什麼:"黃龍古寺",右看:"飛閣流丹",左看:"山空水碧"。其實這一匾額啓示我們一個道理:無論什麼景觀,您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狀,都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凡事都要多方面瞭解,不能大而化之。否則,就象一首打油詩所說的: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除了石頭,什麼也沒看出來。

現在出寺到寺後去看五彩池羣。"飛來玉璋疊蘢蔥,雪嶺晶寒峙碧空。谷口雲霞香絢爛,溢水彩池信玲瓏。天開圖畫芳池裏,水漾琉璃夕照紅。層層仙池參芳豔,鎮海玉池精華中。"寫這首詩的人早已魂歸天外,也沒留下名字,但是他卻眼光獨到地描繪出五彩池的絕妙景觀。

這裏海拔3522至3569米,形成有400多個彩池,面積達 1056平方米。請大家一直保持深呼吸。

看見池中的百塔和石碑了麼?相傳唐代開國元勳程咬金的孫兒夫婦,也就是程世昌夫婦,在這裏修煉,羽化後葬在池邊,日積月累,鈣華沉積掩蓋了碑和塔。唐朝至今有千多年,那麼千年的鈣華這麼高,黃龍的歲數有多大?清末有個叫祈鼎求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前幾句說:"君不見,程生訪道居此間,洞中七日證仙緣,渴飲玉泉食石髓,夫妻羽化上池?"好了。如果有力氣的朋友願意,可以跟我去"喊泉"看看,不願走的可以在這裏照像休息,等會兒回來的人給你們談談觀感。

這是"喊泉"。大家輕點。一齊來大喊一聲"達美溪修"。看,泉水出來了。"達美溪修"是賜聖水的意思。其實這是聲場不同引起的現象。距地表一定的高處的水同一定的地面空氣壓強處於相持平衡狀態時,水不流動,當喊叫聲使空氣震動,壓強超過一定限度時,地下水就被壓迫而出。

傳說,黃龍真人在這裏修煉時,附近三寨十八堡山民生了一種怪瘡,夏天一到更是蛆涌膿流,痛不欲生。黃龍就叫義女達美去拯救山民。達美目睹慘景,忍不住熱淚奔涌,鄉民們就捧淚點瘡,全都好了。後來達美就摘了一隻眼放在這裏讓人們喊她的名字來祈水。少了一隻眼的達美也就化爲玉翠山。大家看,那就是黃龍睡美人,達美變的。

現在我們又回到後寺,讓我們來想想上山前的幾個問題。請大家深呼吸。爲什麼?大家知道當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達到 11104個/立方厘米時,人們的學習、工作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免疫力得以增強,這裏的負離子濃度爲18400個/立方厘米,比大連海濱還高三倍。所以我剛纔叫大家深呼吸。

現在我們來談談黃龍形成的時間。

相傳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不歸,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就騎馬往這溝裏跑,天兵天馬亂踏在溝裏就鑄成了彩池。

還有一個傳說是黃龍真人的弟子磨豆腐,因貪玩忘記鍋中煮沸了的豆漿,豆漿溢出來順溝而下,變成彩池和金沙灘。

傳說畢竟是傳說,那麼黃龍究竟形成於何時呢?大家猜猜, 1萬年,不對,10萬年,太多。我們現在站的腳下是一條完整的第四紀古冰川底磧。大約距今3萬年前,當冰川退縮後,地下泉水開始重新塑造這一古冰川遺蹟 ——底磧,讓它披上五彩繽紛的外衣,科學上稱爲"冰川型鈣華"。具體說來是這樣一個演變過程,冰川退縮後,森林茂密地生長起來,那時鬆、柳叢生,根系交錯。這時上游,也就是我們站的這地方往上一帶淺層中富含重碳酸鈣的潛水出露地層後,呈片狀流撒向整個溝牀,在那些杉樹、柳樹和其它樹中穿行。因爲氣溫、水溫、潛水承壓力等多種因素條件的驟然變化,水中富含的碳酸鹽紛紛析出着於這些冰川底磧橫七豎八的斷枝殘根上,慢慢就形成一個個彩池。由於地貌的凸凹不平,加之樹根的盤曲,枯枝、敗葉、石塊、局部阻塞和受熱不均,使水的蒸發量速度不一,造成鈣華堆砌上差異很大,塑造出千姿百態的彩池和灘流。

那麼誰知道彩池爲什麼色凋不一呢?是光線嗎還是礦物質? 都有原因。科學考證,首先是硬水型鈣華池透明度高的基礎,再加上大氣輻射損失小(空氣潔淨),使池中水體顏色又有藍色的基調。在這個基調上,影響人們對湖泊色彩的感知,因此有什麼?大家仔細看,是不是有樹葉的色彩——橙黃、紅色、橙紅。水底有什麼?附生藻類的淡黃、黃褐色、綠色,流水附近岩石中所含鈣、鎂、硫、磷、鋇、鍶、鐵、鈦等多種礦物質,而礦物質有其獨特顏色,使池底呈現出顏色。我們讀中學時老師說水是什麼?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所以水的顏色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且黃龍彩池的水很少超過兩米深,如果池底的鈣華在沉積中混入了粘土、有機質及金屬離子,就便鈣華的色彩向棕黃、黃色或者灰黑色變化。底色一固定又加上鈣離子富於吸收藍、綠光,當然水的顏色就更豐富了。所以有詩人寫詩說:"山溪澎湃欲渲天,流入池中色色鮮。漾出丹青誰點綴,滴來蒼翠更芳妍。"

好了,遊程將盡,讓我們一齊高歌下山。還記得上山時我說的一句四川話嗎?"上山腳杆軟。"現在你可體會到下山的滋味了:"下山打閃閃"。就是這腳好象支不起力似的。可你一想到您又遊覽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你就會非常非常高興的。

在遊程結束的時候,請大家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不久的將來黃龍可能會架設索道,到那時歡迎您再來與黃龍相會,因爲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爲清代刻建,一通爲明代刻建,一通爲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狀況;明碑着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

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爲“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後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認爲他是歷史上唯一兼有開國之才、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的歷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爲“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着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冕冠,身着黃袍,手捧玉圭,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羽、張飛等人蔘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之後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於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後依附於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爲軍師,赤壁大戰後,勢力纔得到發展。

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最後佔據益州,於公元220xx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爲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果,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病死於白帝城(奉節)。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託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託孤”。

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後,先殺妻子,而後自殺。他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後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於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魏國,當上安樂公後“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正殿的兩壁,懸掛着木刻的《先主傳》、《後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志》。蜀漢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瞭解始末。東偏殿內是關羽及其子關平、關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白麪,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眯半閉,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執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關羽(?—219),字雲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關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後委任關羽鎮守。在荊州,他曾發動攻勢,水淹襄陽,活捉曹軍大將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後,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呂蒙偷襲,與關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

陳壽《三國志》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治者對關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爲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爲關聖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那裏的關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歡迎您光臨規模宏大、結構奇特的黃龍風景名勝區,黃龍導遊詞。我是這裏的導遊,將陪伴您度過一個愉快、難忘的黃龍一日遊。

在自然遺產——黃龍景區裏,您會飽覽到它獨特的魅力和優美的風景,小學生作文《黃龍導遊詞》。來到這兒,您會感到好象與神仙一起到了神奇的瑤池和別具一格的樹叢。好了,讓我們登上大巴車,歡度這五彩之旅吧!

現在,我們所在的山叫做藏龍山。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一共有多少個呢?大家肯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告訴大家吧,彩池一共有3400多個。

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左邊,這就是有名的黃龍溝。它的色彩爲深淺不一的黃色,呈現中國傳說中龍的形狀,故此得名黃龍溝。順着黃龍溝,我們開始走向另一個自然奇觀——五彩瑤池。

來到五彩瑤池,看着五光十色的池水,您是否感到神清氣爽呢?

大家會驚奇地發現,瑤池中的水明明是清水,可在五彩瑤池裏就變成了三至四種顏色!這就是五彩瑤池的神奇所在。水底高低不平,有的地兒像起伏的山丘,有的像凹進去的峽谷。陽光照射在水面上,加上水底的凹凸不平,才形成這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

游完五彩瑤池,我們來到黃龍寺。大家注意,不是因爲這個景區叫黃龍,這座寺就叫黃龍寺。那爲什麼叫黃龍寺呢?相傳有一位黃龍真人在此遊玩過,因此,明代1368年建起這座寺院。

讓我們再次登上大巴車,我希望您能在結束我們的遊覽之前關注一下這裏的樹木,能發現品種非常多。看右邊小溪旁還長着那麼多的蘆葦,太不可思議了!大家都知道,高原上是沒有蘆葦的,而這點,誰也解釋不清楚。

終點站到了,我們結束了黃龍景區一日遊!我相信這寶貴的世界遺產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有什麼不足之處,請您諒解,並指出。最後,我歡迎您下次光臨,再見!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蹟衆多而聞名於世。“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爲“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爲7區4市(縣級市)、8縣。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溫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一般說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爲“五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爲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臺。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裏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古蜀文明。大約2520xx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爲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公元前320xx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後,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爲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成都曾前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後的“前蜀”和“後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有着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爲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爲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這也是成都又稱爲“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爲“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爲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敘述可見當時盛況。他說“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雲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說她的繁華僅次於江南的揚州。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爲僅次於汴京的大都會。這時的成都,由於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於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後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爲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並無變化。

成都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之鄉。蜀繡、蜀錦名滿天下,列入中華四大名繡、四大名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製作精美、工藝獨特,爲歷代傳世名品,近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許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證;唐代成都出產的“雷琴”,載譽全國,被聲樂界視同珍寶;成都的印刷業在宋代是全國三大印刷業基地之一,有“宋時蜀刻甲天下 ”的讚譽,倫敦博物館所藏敦煌文書中有五代時期成都的木刻“曆書”,爲世界最早的木刻曆書印本;成都的造紙業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紙”是官方規定的詔書、冊令用紙;女詩人薛濤製作的“薛濤箋”被文人詩客視爲上品。成都的金銀絲製品、竹編、草編、也都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

成都是燦爛的蜀漢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擁有輝煌的文明歷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學,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官辦學堂、爲四川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漢賦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馬相如、揚雄兩位,晉代史學家《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詩人薛濤、音樂家段安節、五代詞人歐陽炯、繪畫大師黃筌、宋代學者《資治通鑑》副主編範祖禹、理學家魏了翁、醫學家唐慎微、明代文學家楊長庵、清代著名的“儒將”嶽鍾祺,加上現代文學鉅子巴金、艾蕪、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當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還有歷史上衆多的外來名臣、文士的巨大貢獻,成都是歷史上文化名流彙集之地。大詩人李白、杜甫、岑參、高適、韋莊、陸游、大文豪蘇軾等人都曾寓居這裏,爲後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遺產,使成都的發達文化享譽國內外。

有關成都的歷史和發展的史話,我們就說到這裏。讓我再爲大家說說今日成都的現狀。

漢文化

作爲第一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成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突出的是“蜀漢文化”、“熊貓故鄉”、“天府風光”三大特色。

下面,請讓我分別簡述一下:

成都是蜀漢文化的發源地。蜀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溫江縣魚鳧城、郫縣三道堰、新津龍馬古城和附近的廣漢三星堆等遺址說明,蜀漢文化有悠久的歷史。

成都作爲數代古蜀王朝的都城和四川地區的首府,孕育了歷代多少風流人物,擁有許多的歷史遺蹟和文化瑰寶,僅以各級政府明令公佈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全市就有11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3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構思之巧妙,計算之精確,手段之高明,工程之宏偉,功能之完善,管理之科學,效益之長遠,無不讓到此的中外遊客爲之傾倒,她使成都平原成爲“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給四川帶來了富裕和繁榮,被譽爲“獨奇千古的天府銀河”和“鎮川之寶”,是人類文明的不朽傑作。

武侯祠座落在成都市南郊的一片森森翠柏之中,公元五世紀,爲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這是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侯祠,是中國衆多三國遺蹟中唯一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的單位。館藏極其豐富的成都武侯祠,與周邊其他州、市、縣豐富的蜀漢文化景觀構成的“三國遺蹟尋蹤”黃金旅遊者的歡迎。

杜甫草堂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在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上建成的紀念性古典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甫的詩歌,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被後人譽爲“詩史”,他本人被尊爲“詩聖”。草堂現存各種杜詩版本、多種文字譯本、杜詩書法作品及其他有關資料3000餘冊,文物20xx 餘件。杜甫草堂不僅爲人們研究杜甫、杜詩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也是中外人士瞻仰杜甫遺容的勝地。

成都市的宗教文物也很豐富。全市現有佛寺、道觀、教堂近百處。大邑縣的鶴鳴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並以“青城天下幽”的景觀名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市區內的青羊宮規模宏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爲“太上老君”(即老子)坐檯傳授道法之處。成都佛寺衆多,其中最負盛名的有寶光寺、石經寺、大慈寺、昭覺寺、文殊院等。寶光寺相傳建於東漢,被譽爲長江流域四大叢林之一。其他的文物古蹟,諸如望叢祠、望江樓、明僖王陵、永陵、東漢墓、觀音寺壁畫、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等,就不再一一列述了。

今日成都

今日成都,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寧又繁榮,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大好形勢下,正揚起風帆,向着現代化的大都市目標邁進。

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成都煥發了青春。工農業生產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60年代前期,國家大力進行的“三線”建設,使成都基本上形成以機械、電子、冶金、化工和輕紡工業爲主體的工業體系,成爲四川和中國西部新興的工業基地。

1978年以來,成都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地處中西部結合處的區位優勢,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間,已進一步發展成爲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

今日的成都,幹道縱橫、街市寬整、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市容美麗,商業服務行業網點遍佈全市,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繞城而過的府南河,經過全市人民的五年奮鬥,全面整治告捷,如今的府南河水質變得清亮,兩岸的花木、草坪、雕塑、亭榭與櫛比鱗次的現代化民居高樓相映爭輝,猶如在城市的脖子上繫了一條 “翡翠項鍊”,它不僅具有防洪、環保和交通運輸的功能,還成了市民和遊人最喜愛的休閒觀光好去處。

成都作爲西南地區的交通通信樞紐,鐵路有成渝、寶成、成昆和達成鐵路交匯於此;公路除成渝、成綿、成樂、成雅、成灌高速公路外,還有3條國道通過,形成了以川陝、川藏、川甘和成渝、成阿等23條省級以上公路爲骨幹的放射型公路網絡,成都市是全國公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雙流國際機場是全國四大空港之一,現已開通了國際國內航線170多條。成都又是西南地區郵電通訊交換中心之一,並先後與16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信聯繫。便捷的交通,發達的通訊,把成都與全國各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架起了成都通向世界各地的橋樑。

熊貓故鄉

成都是大熊貓的故鄉。

成都近郊有國家森林公園4處,大熊貓生態自然保護區3處。全世界僅存的一千餘隻大熊貓,80%左右分佈在成都及其鄰近地區。

全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也建在成都。

成都動物園是世界上大熊貓最多的城市動物園。到成都旅遊您不但可以瞭解到大熊貓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與大熊貓有關的背景和文化。

您還可以去成都鞍子河、大邑黑水河、都江堰市虹口,以及寶興蜂桶寨、臥龍保護區等大熊貓棲息地和生態自然保護區,領略大自然的風光,追尋大熊貓的蹤跡。

天府風光

天府風光是吸引大量中外遊人來成都觀光遊覽的又一大特色資源。天府樂土,成都寶地,獨特的地型地貌,造就了成都多姿多彩,獨特有序的天府風光:田園、丘陵、河渠、湖泊、峽谷、奇峯各具魅力,而且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融爲一體,秀色美景,匯成大觀。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讚美成都,真是個“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繁華盛麗天下無。”

除開剛纔已說過的都江堰——青城山景區之外,還有以原始森林、飛瀑流泉、高山天景和雪山草場爲特色的大邑西嶺雪山;奇險深幽,生態原始的彭州九峯山景區;凝幽滴翠,美自天然的崇州九龍溝;湖山澄碧、曲折幽靜的蒲江朝陽湖;丹霞山景、世外仙原般的邛崍天台山,以及金堂的沱江風光、龍池的山林奇觀等等,都是愛好遊山玩水的旅遊者觀光遊覽,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成都平原的農村田園風光富饒美麗,民俗民風,遺存豐富,別真情趣,是天府風光中令人矚目的一大勝景。大邑縣的劉氏莊原,郫縣的友愛鄉,龍泉的書房村,是開展“農家樂”和田園風光遊的好去處。

親愛的朋友,不管您喜歡什麼,在成都您都可以找到滿意的去處。想觀花,這裏有龍泉驛的桃花節、彭州的牡丹節、新都的桂花節;想遊湖,這裏有風景秀麗的朝陽湖、龍泉湖、桂湖和白塔湖;要登山,這裏有奇峯怪石的龍門山,險峻雄奇的天台山、花果飄香的龍泉山;要遊園,這裏有濃縮世界主要景觀的世界樂園,望江公園和人民公園;想感受成都傳流的民居文化的韻味,您可以走進一條條由無數四合院連接起來的大街小巷;想領略鄉間小鎮質樸、寧靜的自然風光,您可以到雙流黃龍溪古鎮、那裏古街、古樹、古廟、古水陸碼頭、古戰場、古建築、古文化融爲一體,還是“中國火龍之鄉”;想觀戲,您可以步入戲院欣賞川戲、聽那委婉動聽的高腔,看那變幻莫測的“變臉”、“吐火”等川劇絕技表演;想品茶,您可以到一間間各具風格的茶館、茶樓。四川茶館的特殊氛圍,蓋碗茶具和高超的摻茶技藝,會使您感受到濃濃的成都茶文化的氣息;想吃川菜,成都是正宗川菜發祥地,川菜館遍佈全市,名師薈萃,品味正宗;想吃小吃,成都小吃“馳名中外,品種繁多。色鮮味佳,物美價廉,擔擔麪、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園、韓包子、夫妻肺片等都是成都“小吃”的傳統名品,而近年崛起的“火鍋”正後來居上,風靡一時。總之一句話,“吃在成都、玩在成都、遊在成都”已成爲旅遊愛好者的共識。

朋友們,近幾年來,成都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大開發,使成都旅遊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成都將以更豐富的旅遊產品,更良好的旅遊環境,更優質的旅遊服務,迎接祖國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的到來,我們相信大家的成都之旅一定能獲得圓滿和愉快的感受。

謝謝大家。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圖”之稱的錦里民俗一條街。這條街與三國文化聖地武侯祠相連,武侯祠英雄衆多、高手雲集,旁邊的這一位也不甘勢弱呀。大家請看,大門上“錦裏”二字就是裏面這一位“英雄”的名號。那爲什麼他要叫“錦裏”呢?大家不禁要問了,不要急,請聽我細細道來。所謂“錦裏”,有人說是“錦上添花,裏有乾坤”之意,其實大謬不然。《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濯它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裏也”。口說無憑、耳聽爲虛,現在我們來看看這裏貨真價實的解釋吧,牆上這一塊石碑,寫了錦裏得名的由來。 好了,明白了錦裏的得名,我們就開始打探打探這位英雄的內功修煉如何吧。順便提一下,我們的這位英雄是有潔癖的喔,請大家尊重一下英雄的癖好,愛護環境哈

“錦裏”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創建,投入資金上千萬、耗時三年。錦裏”所處位置上原來是一排破爛的舊民房,影響觀瞻,還給僅一牆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館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由於武侯祠作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只能向遊客作靜態展示的弱勢,難以滿足現代遊客體驗式、休閒式、互動式的旅遊方式。於是以蜀文化爲內涵的錦裏一條街應運而生。 20xx年10月31日,成都“錦裏”民俗一條街正式開市,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棧、商鋪、萬年臺坐落其間,青瓦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讓人恍若時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戲和蜀錦等古蜀文化如清風撲面而來。這條在武侯祠東側出現的老街,全長350米,採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鎮建築風格,與武侯祠博物館現存清代建築的風格相融,二者之間又以水爲隔。遊人在短短350米的距離內,就能享盡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如果遊人在“錦裏”的古色中流連忘返,還可以住進高掛着絲綢燈籠的客棧,在徹夜輝煌的燈火中感受時空變換的神奇。在錦裏,川西好吃的、好玩的都爲您一網打盡。

我們先看一下錦裏的住宿, 錦裏客棧以清末民初建築爲主,有客棧、隱廬、芙蓉三座風格各異的建築羣組成。庭院內有廊坊、天井、花園,房前屋後,假山聳立,綠樹成蔭,流水潺潺,環境清幽,結構完整,佈局合理。客房內部裝修古樸典雅,配套仿古紅木傢俱,現代高級衛浴,網絡光纖,中央空調。 客棧不僅裝修經典,服務更是細微體貼,讓您享受到安逸、閒適、幽靜之感,體驗到濃郁的川西民俗文化特色。

住的問題得到答案了,接下來見識錦裏的“玩”。古戲臺將定期上演川戲的經典劇目,戲臺前會定期放映壩壩電影、以特色小攤的方式舉行民間藝人的展演(如糖畫、捏泥人、剪紙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鏡等);趣味十足的民間婚禮展示,遊人可參與其中,樂在其中,而情侶們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搬來錦裏舉行,體會一種獨特的、傳統的婚慶方式;民間音樂及戲劇表演、民俗服裝秀更是常年不斷,花樣百出。其他諸如夜晚打更、採用花轎和滑竿等傳統交通工具等多種古韻十足的特色項目,讓錦裏重現昔日川西古鎮的生活原茂雖然錦裏是一條仿古風格的街道,但是裏面也不失時尚,咖啡屋、酒吧、皮影表演等頗具吸引力。可以說錦裏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繼續往前走,街道左右兩邊的商店也頗具特色:三國文化紀念品、地方特產等風格迥異。前面是錦裏的“好吃街”,錦裏“好吃街”其實是成都市民間小吃的縮影。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小吃講究調味,常見味型有麻辣、紅油、椒麻、家常、鹹鮮、蒜泥、芥末、糖醋、鹹甜、香甜、怪味等味型。這裏有許多在成都市區很難買到的附近郊縣的特產。張飛牛肉,產於四川閬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內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製香料製成,味道獨特。湯麻餅,產於四川崇州。

好了,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請大家自行遊玩,再次提醒一下,注意安全、愛護環境、保護好隨身攜帶物品。謝謝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大家好!歡迎來到劍門關。我是爲大家的景點講解的導遊員小*。接下來的愉快時光由我和大家一同度過,希望大家在遊覽過程中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我也將竭盡所能爲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

“天下山水在蜀”。古人把四川的風光歸納爲四個天下:“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門天下險、劍門天下雄”,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比古羅馬大道還早四年的七條古蜀道之一的劍門蜀道的中心景區,被史學家稱之爲金牛道的景點——劍門關。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劍門關的概況:

劍門關位於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它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峯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俗稱“天下第一關”。1982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劍門關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爲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纔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爲“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羣峯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樑,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爲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 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劍門關集雄、險、幽、秀、奇於一體。險者,千仞峭壁拔地而起,綿亙如城,無二徑上山。奇者,七十二峯層巒聳翠,姜維天然頭像惟妙惟肖,大劍、二劍關隘氣勢雷同,仙女橋有橋難渡,雷神峽無雷自鳴。秀者,翠雲廊千年古柏,蜿蜒古道三百里,梁山寺十萬蒼松,堪稱鬆海;翠屏峯四季如春,淡淡含笑。幽者,後關門綠色墜道,苦竹蔥鬱,芳草靡靡,野香掩掩,如虛幻之境。除了山雄關險之外,劍門關還以山險,石怪,景奇,柏翠,峽幽,歷史悠久,文物衆多而聞名於世。換句話說:劍門之精神在於險峻,劍門之骨氣在於崔嵬,劍門之風姿在於細雨,文物歷史是劍門的靈魂,古柏是劍門的精髓。劍門關還有清代炮臺遺址,右側石崖上還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親筆書寫的“第一關”三個字。這些勝蹟和傳說,給秀麗的自然風景增添了幾分風采,更讓遊人流連忘返。在劍門關遊覽,能充分領略唐朝大詩人李白《蜀道難》的詩句中所描寫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神韻。

好啦,劍門關的講解就暫時告一段落。現在我們正位於劍門關的關口,讓我們一起進入,一覽劍門關的美景吧!大家請這邊走,注意安全。謝謝!

常言道:“天下山水在蜀”。古人把四川的風光歸納爲四個天下“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門天下險、劍門天下雄”,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比古羅馬大道還早四年的七條古蜀道之一的劍門蜀道的中心景區,被史學家稱之爲金牛道的中景點--劍門關,我將和各位朋友一起渡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劍門風光集險、奇、秀、幽於一體。

險者,千仞峭壁拔地而起,綿亙如城,無二徑上山。

奇者,七十二峯層巒聳翠,如城郭劍戟,至於石筍、石虎、姜維天然頭像......惟妙惟肖;大劍、二劍關隘,(自第一劍門關和第二劍門關)氣勢雷同。又如仙女橋有橋難渡,雷神峽無雷自鳴。 秀者,翠雲廊千年古柏,蜿蜒古道三百里,梁山寺十萬蒼松,堪稱鬆海與去山;翠屏峯四季如春,淡淡含笑;金光洞世外仙境,溪水桃源。

幽者,後關門綠色墜道,苦竹蔥鬱,芳草靡靡,野香掩掩,如入虛幻之境;金牛峽曲徑漫衍,縱橫相錯,雀鳥陣陣,鳴聲喈喈,勝似洞天幽雅。

劍門雄關,史稱天劍,東抵嘉陵,西至涪江,遠屬荊衡,近接岷山番,北望秦川八百里,系巴蜀門戶;南控天府第一關,乃四川咽喉,羣峯插漢,如劍之置,如門之劈,兩崖相向,其狀若門,史稱劍門,劍門關南距成都304公里,北距廣元58公里,東臨嘉陵江20公里,西接五指山50公里,東京109度,緯度31度,海拔最高峯1260米,關口海拔750米,森林覆蓋率70%。它以山險,石怪,景奇,柏翠,峽幽,歷史悠久,文物衆多而聞名於世,換句話說:劍門之精神在於險峻,劍門之骨氣在於崔嵬,劍門之風姿在於細雨,文物歷史是劍門的靈魂,古柏是劍門的精髓。

我們已經到達劍門關關口,現在我們將進入景區,一覽其美景。

我們看到公路旁右側崖壁上有三個字“直、方、大”的碑刻。其手跡出自當代傑出學者劉鹹火斤(四川省雙流人)1896年-1932年結,學貫四部,兼及西學,先後受聘爲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成都大學及四川大學教授,1932年農曆六月二十日出發,經綿陽、江油、梓潼於七月七年級到劍門,陪同的劍門鄉紳史宗魚便乘興請其爲劍門關題字,因爲能當場想好,大應寫好後郵來,後經反覆思考決定題寫“直、方、大”三字,並附以詩,“舟車東達市朝遷,此地如今不用關,留見方與真魄力,教人立懦與廉頑。”返蓉後因這次出遊冒暑染疾,於八月安九咯血而歿。直到52年後的1984年,劍閣縣建委爲發展劍門旅遊事業,向全國徵集與劍門相關的古今名人詩文題詠,當年陪伴劉鹹火斤 遊覽劍門關並相送返蓉的門人、時任劍閣縣政協副主席的賴子疇,想起了當年爲劍門關題詞之事。查其《壬申北遊日記》證實,後在其爲李紹巖書寫的墓誌銘散存有“真、方、大”三字,便將“真”字去掉了一撇一點,由其侄外孫武侯祠技工楊代欣放大處理爲80釐米見方三字,其引用《周易.坤卦.六二》爻辭,讚美劍門關的形勢,一切生物都按其自然規律發展運動就叫做“直”大地山川安靜沉穩,不爲外物所動,就叫做“方”,沒有什麼事物不能負載,沒有什麼事物不能包容,就叫做“大”。

我們現在看到兩塊石頭,一塊叫做蟾蜍石,一塊叫蛇石。相關在戰國後期,秦國日益強大,南攻蜀國,東擊巴國,出三峽以圖楚國,但蜀有劍門之陝,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嶇,運輸艱難,征伐不易,秦惠文王採用大將司馬錯之計,詐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糞金,秦王寫信給蜀王願與蜀國友鄰,饋贈寶物石牛並獻美女給蜀王,請開道迎接回去。蜀王開明氏素性貪慾,便派五丁力士在大、小劍門山、五丁峽一帶峭壁處,日夜劈山破石鑿險開路,人秦迎美女運石牛。在行之劍門關時因劍門道不能通,五丁力士用寶劍將劍山劈開,但是白天劈開晚上就合攏,一連三天都是如此,第三天晚上半夜子時,五丁力士在峽谷中看見燈火通明,一邊是一條大蛇、一邊是一隻蟾蜍,馱着兩山往攏互相擠壓,五丁力士情急之下,把手中的寶劍扔向空中,發出一道金光,把兩個怪物就此鎮住,化作了現在看見的兩塊石頭。公元前320xx年,秦惠文王派遣司馬錯、張儀、都尉墨前送美女、石牛,後伏大軍一舉滅掉蜀國。

往前行就是劍門關人文景觀--劍門石刻碑林。

一、《劍閣銘》作者張載,字孟陽,湖北人,父張收在蜀郡任太守,張載於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到蜀中看望父親,途經劍門,因感慨劍門雄險,而蜀人常恃險作亂,而作《劍閣銘》該詩四字成韻,共184字,它開創了第一以詩文的形式贊劍門之險,第一個記劍門之史,第一個敘劍門之事。同時在詩中提出了“興實在德、險亦難恃”的觀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要以德治國,益州刺史張敏讀後,認爲是天下奇文,上表晉武帝司馬炎推薦,被銘刻於劍門山東向石壁上。

二、李白《蜀道難》(公元701-762年)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生於吉爾吉斯坦共和國,長於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鎮)於十九歲遊覽劍門關,公元720xx年出蜀漫遊,遊遍了祖國名川大山,於公元730年在京都長安寫下了《蜀道難》現被譯爲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爲流傳。

三、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公元1172年,陸游應四川宣撫史王炎邀請,入其幕僚爲其抗金,後因朝庭調其任臨安(浙江抗州市)樞密院,幕府解散,陸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十一月他離開南鄭,踏上西去成都的旅程。陸游當年曾四次在劍門蜀道,因幹辦公務而往返,陸游先生一界書生投筆從 ,有志不能伸,象一個大病的人,在細雨中騎着一匹毛驢,穿着一襲青衫,借酒澆愁,衣衫上征塵酒痕歷歷在目,因而寫下了這首快灸人口的佳作。

四、杜甫的《劍門詩》杜甫(公元720xx年-770年)字子美,號少陵,生於河南鞏縣,卒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政治上不受重用,生活在社會下層,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千四百多首憂國憂民的詩歌,公元759年12月1日爲避安史之亂,帶領全家入蜀,途經劍門因而寫了《劍門詩》。

自蜀王開明氏五丁開道,諸葛亮於公元231年建關設尉以來,劍門關就是一個非常雄險的古戰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經歷了大規模的戰爭100多餘次,平均不到20xx年就有一場戰爭)凡有志稱王蜀中者,必須攻下的天險,所以有“攻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的說法,縱觀劍門戰爭史,只有三次從小路迂迴攻破劍門,於是守關者說:“一關失,半川沒”。

對面就是解放軍總政後勤部《中華雄關》攝製組說的“潼關有土無石,劍門有石無土,山是一塊巨石,石是一座大山”的雄關天塹了。西邊是金城山(上有一道觀臨絕壁而建名仙峯觀),東向是營盤嘴又名姜

維城,兩崖相向,構成劍門關的關口。古之關口,上寬150米左右,底寬50米。中建一座關樓。滄桑鉅變,一千七百年前,諸葛亮當年立石爲門的“門”歷代相繼設關的“關”,均以化爲戰火塵煙。清代最後一次修建築的關樓(由當時的四川總督陳謨回京述職時倡儀於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初十動工,次年三月九年級完工)老人們記憶猶新:過往人馬,從北而來,必闖關而過,踏步步石階而上,始至關樓前沿,石砌樓座正中,有拱券門洞,開木門兩扇。門扉護以鐵皮,乳釘突起,各九九八十一顆,置劍樓兩層於樓座之上,重檐歇山造,翼角凌空,氣宇軒昂,檐下匾題“天下雄關”四個金色大字,無不令人嗟嘆汗顏!可惜於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毀。也是是在這裏,歷史上五位大詩人以同一首《蜀道難》謳歌劍門。最早的是距今1400多年“南樑”的張忄宗“梁山鎮地險,積石阻雲端。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鬱盤。飛樑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第二首是公元550年簡文帝簫綱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第三首是南朝陳代的陰鏗的“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高眠長有雪,陰棧屢經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如此險,功名詎可要!”第四首就是最有名,影響最深遠的唐朝詩仙李白的“噫籲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五首是清朝初蜀詩人費錫璜的“金牛開九阪,陳寶出三秦。道絕惟通鳥,橋危不渡人。陰巖春積雪,虛壑夜疑神。故國終難到,題詩淚滿巾。”

現在我們已來到劍門的標性建築仿古關樓前了。這座關樓自1983年-1990年先後邀請重慶建工學院,南京工學院,省建設局三次選址五套方案。最後於1992年9月1日動工,次年6月28日建成,當時張中偉副省長在鞭炮聲中剪斷了綵綢。這座仿古關樓是原關樓平線東移80米,中軸線北偏東20度。其基礎隱在12米深的地下,經過仿礫岩工藝處理,使之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露人造痕跡。關樓主體,兩層一底,樓高17.1米,底層用長80釐米,寬高各30釐米的細清石條一丁一順,水泥座漿,錯縫修築,構成四面牆體。牆外用黃泥勾縫,泥中混合草籽,待到山花爛漫時,其綠草如茵,舊貌依稀,儼然久經風霜,石砌拱券門洞,拱高4.5米,寬3.06米,進深14米,南北貫通。上用三國時官方通用漢隸書體刻,“劍閣”二字(因諸葛亮在此修30裏閣道,故稱爲劍閣,古之劍閣即今之劍門)。南向門聯是流沙河先生一九九七年題寫的“劍鑄耕鏵,戾氣低沉祥氣起;門迎覽客,殺聲遠去笑聲來”。二層橫匾爲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劍門天險”頂層由邑人題寫的“眼底長安”。北向門聯是古關樓遺聯:首當要地,是爲雙劍之門;體若大邦,或應三刀夜夢。二層橫匾是丹陽吳文華題的“天下雄關”、頂層橫匾是邵宇題的“雄關天成”。關樓東側

制高點,築7.8米高的烽火臺,四周有堞垛射孔,平戰兩用:平時可登臺瞭望,觀山賞景:戰時可燃狼煙烽火,乃古代敵情聯絡信號,臺與樓之間以城牆相連,有斷有續,石級踏道,通達其間,成爲關樓、城牆、烽火臺、梯道爲一體的古建築羣,總面積443.56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了“殘、斷、缺、舊”的仿古手法,使之新建如舊,斷牆、殘垣,爲人們留下了對歷史深沉的回顧,1966年4月20日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遊覽劍門時,當時既無古關樓,也無今古關樓,只有108國道穿關而過(路比關樓低7米),所以郭老題寫了地名碑後賦詩說: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

站在關樓上遠眺七十二峯,共東向38峯,西向36峯,可欣賞“羣峯齒盡黑,萬礫色皆紅”的美景了。 我們腳下的遊山道是1985年由縣風景局修建,全長6公里,鋪石階7000餘級,寬1-1.5米,我們將沿石階而上,坡陡路險,請大家小心,注意安全。

劍門關有一位不可不說的歷史人物--姜維。我們右側頭頂就是他當年駐軍的姜維城。姜維,字伯約(公元220xx年-公元264年),甘肅天水人,羌族,是魏天水中郎將,於公元220xx年歸漢,孔明說“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涼州上士也”。(他和孔明成爲蜀漢歷史上上兩段佳話:孔明27歲時一對<隆中對>定蜀漢,六出祁山恢復漢室;姜維27歲歸漢九伐中原=成爲孔明之後蜀國又一忠臣良將,公元263年由於漢中陽平關、文縣陰平橋頭失守,姜維會合張翼、廖化退保劍閣(今劍門關)十月派田章助守江油關。以不足3萬人馬抵鍾會、鄧艾、諸葛緒18萬大軍。姜維首仗用5000人馬殺得魏兵大敗,後退十餘里下寨。後因田章疏於警戒,被鄧艾設計偷渡陰平,自摩天嶺裹氈而下,破江油關、綿竹關直抵成都。劉禪聽信讒言,不戰而降,形成了“成都後主已亡國,此地姜維尚守城”。姜維聞成都有失,分兵回救,兵至梓州(今三臺),太僕蔣顯已持後主詔書令姜維投降。帳下將士聞之,無不眥牙裂目,氣憤填膺,拔刀斫石,哭聲震野,拒絕投降,誓與劍門關共存亡。有一員將士化作一巨石站在關口,千百年來守着劍門關(今石胄)。公元264年蜀漢滅亡。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維示意殺北來諸將,不幸事泄軍亂,北來諸將欲成都殺鍾會、姜維於亂軍之中,享年62歲。後人有一付對聯作了中肯的評價:生活讓強敵西來,嘆!表繕譙周乞降後主,錦官城到處烽煙,籲冠深矣,可奈何?縱有劍門一木洵難支大廈:死好見先皇地下,悲。計誅鄧艾、志偃武鄉,孤忠臣應昭河嶽,唯斯勝者,必多負,緣茲斗膽千秋遺恨在陰平。另一付對聯是這樣寫的:“雄關高閣壯英風,捧出丹心披開大膽:剩水殘山餘落日,虛懷遠志空寄當歸。”歷代墨客騷人對姜維盛讚有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各位女士、先生,您們好!歡迎家遊覽蜀南竹海。相信各位在這廣闊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綠色海洋裏,一定會被她那幽深、清麗、秀雅的自然之美所吸引,留下難忘的深刻印象。現在,我們就乘車啓程,請允許我先介紹一下蜀南竹海的簡況。

蜀南竹海位於宜賓市管轄的長寧、江安兩縣相連的連天山餘脈,距宜賓市區60公里,是一個以竹景爲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蹟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竹林密佈,碧浪接天,1986年列爲四川省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選爲"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近20xx年來,蜀南竹海的開發建設有了很的進步,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已經成爲國家和省上重點推出的旅遊線路之一,並列爲四川省4個優先開發的旅遊景區之一。

蜀南竹海又名萬嶺箐。萬嶺形容山鄉之廣闊,箐就是巨的竹林。相傳北宋詩人黃庭堅被貶官到戎州(今宜賓)時,來此尋幽訪古,面對翠秀無邊的竹海,連聲讚歎:"壯哉,竹波萬里,峨眉姊妹耳!"鄉人敬酒請題辭,黃推開酒碗說:"秀色使吾醉矣",就用竹掃帚作筆在百壁上書"萬嶺箐"三個巨字。而今字跡雖已風化,萬嶺箐之名卻洞用至今。

竹海怎樣形成呢?說法很多,有說太古時候女媧煉五色百補天,將剩下的紅石堆放於此,成了萬山紅嶺。後來,仙女瑤箐因犯天條被玉帝貶下凡間,來到這裏,見一片赤土實在可惜,就營造了萬頃竹海。又一種傳說是:諸葛亮南征班師回朝經過這裏,當時萬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煙,熔了蜀軍的馬蹄,20萬戰馬倒斃,戰士們狼狽退走,棄于山壑的馬鞭意長成了成片竹林。如今,竹海內溪河很多馬蹄形的水幽,就因河溝正是當年的石路,是馬走過留下的痕跡。這些傳說,不過是人們臆造的神話,反映了人們對竹海美得神奇超凡的一種讚譽。其實,竹海的來歷,應該是由於這裏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太好。家知道嗎?這裏雖然山巒起伏,海拔只有400—1180米,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5.5度,無霜期345天,常年降雨量有1250毫米,空氣溼度常正85%左右,肥沃的土壤,暖溼的氣候,十分適合竹的生長。再加上歷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培植和茨呵護,才造就和保留下今天這浩淼萬頃的竹的海洋。所以應當說蜀南竹海既是自然的賜予,也是竹鄉人民世代勞動的成果。一句話:竹海是天人結合的產物。

竹海風光,四季不同,晴晦各異。春天,新筍齊發,花開鳥鳴,處處生機一片;盛夏,新竹添翠,林風送爽,滿目清涼世界;金秋,修篁如黛,紅葉逞嬌;隆冬,峯巒鋪銀,翡翠披紗。晴天,萬頃竹浪篩金溢彩,令人心神如醉;霧,竹海籠煙,景物迷離,如人夢幻仙境。總之,無論何時,只要您展開想象的翅膀,你就會在這景象萬千的竹海領略到無窮的妙趣。

現在,我們從宜賓驅車過金沙江橋,出陳塘關,經長寧縣城,就到了清澈的清江。秀麗的清江爲竹海的外圍景區,象一條玉帶,連繫着長寧、江安、興文、珙縣的一座座城鎮山村。清澈的江水,夾岸的竹林,富繞的田野,點綴些村舍人家,你們如果乘船或竹排而下,真的會有"人在畫遊"的感受。

現在我們已到達蜀南竹海的西門,門外石刻的"竹海" 兩個字是張愛萍將軍的手筆。西門是一座用楠竹建造的碑坊,巧妙的設計,突顯出這裏是竹的天下。過牌坊行一公里,豁然開朗,橋到了。

橋是長寧萬嶺鎮政府和竹海管理的所在地,也是蜀南竹海西景區的食宿娛樂和購物心。鎮上有西結合、古典幽雅的二星級酒店、竹海賓館,現代建築的蜀南賓館,以及巧、別緻的農家樓。

請隨我進入景區! 博物館墨溪河忘憂谷

從橋河上行,過了龍潭,一條用整石鋪成的石板橋,橋長 5米,寬1米,石板厚0.75米。這麼沉重的石板如何運來了可見竹鄉人民對力學早有研究,此橋原是兩塊石板,現已斷了一塊在溝裏。傳說是清軍被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領軍擊敗,追逃至此,想斷橋阻擋追兵,石板太厚打不斷,就用桐油硫磺來燒,右邊一塊石板剛炸裂,太平軍已經追來,清軍望風而逃,石達開的隊伍撲滅火焰,救下半邊石橋,又用條石補好斷橋,竹農感激,稱它爲翼王橋。

翼王橋旁,是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長寧竹海博物館",以陳列展出竹類資源、竹文化發展,以及竹類工藝品爲主,現已徵集實物資料800多件,內容豐富,很長見識,請家進去參觀(博物館有專門解說)。

過橋左走,一條溪流黝黑如墨,就是墨溪河。傳說這溪水泛黑的原因,是當年黃庭堅題罷"萬嶺箐"三字筆一甩,落入溪,染黑了一溪山水,染黑兩岸蘭花,連溪的動物也染黑了。其實,捧起溪水,清亮透明,那來黑色?原來是因爲溪流的百河牀長滿深綠的青苔,在兩岸竹林密擁、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這眼前奇景。溪上幾座竹橋、石板橋樸素無華,把墨溪裝點得更幽深了。上一里處是九疊泉,每疊一米左右,從山頂疊瀉而下,半掩於竹林,很有韻味,由於水巖高,撒落成一片煙雨,籠罩在山壁之上,又因壁石像一個龍頭,人們稱這一景叫"煙雨龍宮"。峭壁右邊有一山洞叫"猴子洞",原來水簾掛在洞口,也算一景,曾有詩人詠它 "洞門開鑿自何年?深谷高陵江變遷。唯有水簾流不去,至今常掛翠巖邊。"可惜而今也?"常掛"了。

在墨溪門右側有竹海索道,全長2700餘米,乘索道纜車而上,可達竹海心景區的觀海樓、翡翠長廊等景點。從索道上看竹海,眼界更寬,景觀更壯,另有一番情趣。

過翼王橋向右,穿慈竹林,走綿竹溪,前面竹林密,光線隱暗,林風拂來,涼意浸人,溪亂石雜陳,有的長滿青苔,有的披着汀蘭,有的卻長出樹,偶爾會看見在溪面上跳躍的水鳥,使人頓生遠離紅塵的寧靜感覺,這就是忘憂谷。說起忘憂谷,還有一段美的故事呢?相傳當年竹海外面居住着曾姓和杜姓的家族,兩家因山林地界之爭而世代爲仇。後來曾家有一子叫曾男,而杜家有一女名杜鵑。曾男自幼聰明能千,杜鵑心靈手巧,他倆深深愛戀着世代相仇的對方,這就遭到雙方家族的反對,軟禁嚴守,棍棒相逼,但二人矢志不移,毫不屈服。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支白額猛虎咆哮着衝進曾家院,嚇退家丁,抓破牢門,馱起曾男越牆而去。也在同一夜晚,杜家也發現軟禁在秀樓上的杜鵑突然失蹤。據說是兩人的苦戀,感動了瑤箐仙子,派使者把他們接到竹海里來了。多年以後,人們發現這條谷長出一種高偉岸的常青樹,與之相依的是一種開着一簇簇粉紅花的清豔嬌柔的灌木,人們都說那就是他二人的化身。於是就叫樹爲楨楠,稱這種花樹爲杜鵑。這谷還常有翠色鳥兒唱着歌兒讚美這一對永世相伴的情侶,仔細聽來彷彿是叫"忘憂忘憂,有情人終成眷屬"。按這個故事的說法,這忘憂谷的得名原來是鳥兒叫出來的。

天生橋是忘憂谷的主要景點,它是水力的傑作,溪水從巨石猛擠出來,飛衝直下,衝出一個天然拱洞,正像一座橋。請看橋旁這個高4米,寬5米,長6米的巨石,刀斬斧劈般切開一道約60公分寬的石縫,周身掛滿藤蘿,卻從石縫衝出一排玉柱似的楠竹,好象是竹子鑿開石崖,刺向天空,故名"石破天驚"。啊,是什麼雷聲貫耳!請擡頭看,原來此地三面高峯聳峙,迎面一條高瀑布從雲霧墜落,就地濺起一片濛濛水霧,直奔谷口而去。瀑布裏那個凹進的巖腔被水簾掩蔭,顯得有些神祕,人?"飛簾瓊宮"。觀雲亭翡翠長廊觀海樓

沿橋公路上行三公里,觀雲亭高聳于山丘之上。這裏原名轎子石,傳說清同治元年,翼王石達開在山下的官興敗清兵,清兵主將唐友耕重傷無法騎馬,坐轎到此,聽說追兵來了,嚇得丟下轎子跑了。路的石就是當年的轎子。觀雲亭臨巖而立,遠山隱隱,涼風習習,山下塊塊梯田,秋後像重重排列的明鏡,入夏似層層疊放的綠毯,一派恬靜的山鄉秀色。若遇陰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見滿壑雲霧滾滾,遠山近景變得若有若無,自身也似乎化於雲霧之了。

從觀雲亭前行,地勢逐漸平緩,竹林更顯得蒼鬱和幽深,這裏兩旁綠竹齊向路擁來,遮天蔽日,人們穿行於林紅砂路上,就象走進碧紅相間的玉石隧道一般,但覺林風陣陣,竹濤蕭蕭,身心一片清涼,此處就是著名的翡翠長廊了。今天正好天晴,請看這一道道的陽光,透過枝間葉縫,篩下點點金色光斑,這時的長廊色澤多而明快,簡直變成了一條美麗的畫廊了,家慢步走着,一定會對"心曠神怡"四個字有更深的體會。

介紹四川螺髻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一路辛苦了,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歡迎你們來到咱們魅力廣元劍門關做客,很榮幸能夠認識大家,更榮幸做大家的導遊。正好我也是廣元本地人,姓徐名姣,大家可以叫我小徐,來到小徐的家鄉做客,那小徐更得竭誠爲大家服務,以盡我的地主之誼,讓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們正處在劍門關的關口,位於正上方的就是天下第一雄關的劍門關了。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是我國著名的天然關口之一,素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險要的地勢使劍門關名揚海內外,現在就請大家跟小徐一起去看看劍門關究竟有多險吧~ 走過劍門關口,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大小劍山,可以看到這兩座山像兩把利劍直插雲天,形成了一扇天然的門,中間是一條細小的通道,難怪李白會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難怪這裏成了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穿過大小劍山,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劍門蜀道中最典型的金牛道。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想吞併蜀國,但苦於無路進入蜀國,就謊稱贈5頭金牛和五個美女個蜀王,蜀王信以爲真,就派出身邊的5個大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接美女運金牛,這纔開通了這條蜀道,所以也命名爲金牛道。事實上據專家考證它的確是先秦戰國時期開鑿的,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蜀道都是在懸崖上懸空的,就是在科學技術這麼發達的今天,恐怕都有點難度吧,可見古人的智慧和技術還真是令人佩服啊~來到蜀道上,就請大家儘量靠裏邊走,注意安全,但不過也不要過於擔心,我們的蜀道還是挺堅固的,絕對不會輕易掉下去的。走過這驚險的蜀道待會我們就到了幽靜脫俗的綠色長廊——翠雲廊了。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被稱爲 三百里程十萬樹 的翠雲廊,翠雲廊是劍門蜀道中的一段,民間又叫“皇柏”,也稱爲張飛柏,傳說是當年三國名將張飛駐守蜀國閬中時號召人民所植。但據史料及民間傳說,古柏是歷代開成的羣體,其栽植時間,上起秦漢,下至明朝中葉,歷時201X餘年。隨着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

的行道樹,逐漸形成數百里的林蔭大道。其中最大的柏樹須7-8人合圍,小的也要3-4人才可抱攏,是當之無愧的蜀道明珠!翠雲廊分爲南段、西段、北段,現在我們正漫步在大柏灣段,近距離的接觸上千

年的古柏,感受歷史車轍的深厚積澱。下面小徐將帶領大家依次觀看

姿態萬千的夫妻柏、鳳凰柏、鴛鴦柏、天橋柏,阿斗柏等等。還請大

家跟上小徐的步伐,不要因爲太留戀美景而掉隊了喲~ 走了大半天,想必大家的肚子都餓了吧,來到劍門關,不得不品嚐的一樣特產就是當地的劍門豆腐了。說到豆腐,想必大家都吃過的,但您知道劍門

關的豆腐的絕妙之處嗎, 劍門豆腐早在三國時期就很有名了,素有“劍門天下險”“雄關豆腐絕”的美譽。這裏的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所以做出的豆腐柔滑水嫩,吃起來特別有感覺。這潔白細膩

的豆腐通過川菜的製作方法,可謂是麻辣鮮香,五味俱全啊。劍門豆

腐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創新,已經形成了200多個豆腐菜品了。如懷胎豆腐、豆腐肘子、鍋巴豆腐、口袋豆腐、燈籠豆腐等等,小徐是說也說不完啊。好啦,不說了,再說大家口水都留下來了。看,這裏的

大夥們吃得多香啊,走,咱們也去吃劍門豆腐吧。“說走咱就走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