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

孤山是西湖中一座美麗的島嶼,景區內風景優美,唐代詩人白居易稱之爲“蓬萊宮在水中央”。孤山古蹟衆多,著名的西泠印社就位於孤山南側面,是一處融江南園林藝術和金石篆刻藝術爲一體的藝術殿堂。 我們由孤山南面拾級而上,來到了西泠印社,首先印入眼簾 的是“高風震千古,印學畫西泠” 的一副對聯,這幾個字蒼勁有力。

到了西泠印社也就到了山上的景區:有漢三老石室、華嚴經塔、四照閣、觀樂樓。華嚴經塔爲白石砌造,石座邊篆刻者十八羅漢像,底層刻有佛經《華嚴經》經文。大概這就是華嚴經塔名字的由來吧。我們又看了漢三老石室,它有一塊“三老諱字忌日碑”被譽爲“東南第一碑”。出了景點,我們穿過長廊來到了中國印學博物館。 中國印學博物館分爲兩層:第一層收藏着好多古代印章,有大清龍印、壽山石、昌化雞血石、豬肝石、竹葉青等。

第二層收藏着書畫篆刻。參觀完印學博物館,我們到了秋瑾墓。 秋瑾墓以花崗石砌築,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個大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身着長裙,雙手拄劍,背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我仰望着秋瑾像聽着老師講解:她於1920xx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外,鼓吹革命,組織軍隊。1920xx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最敬慕民族英雄岳飛。親友爲達成她的遺願葬於孤山。

聽完講解,我們大家集體默哀一分鐘,手拿小百花繞着墓像走了一圈。我再次仰望秋瑾像一種感情油然而生:都說孤山孤零零,您臥依在西湖有無數人憑弔,身在孤山也不顧了。 掃完墓我們開始自由活動,我們在大草坪上跑來跑去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鹿,蹦蹦跳跳,歡笑聲灑滿了西湖邊。 春遊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走上了會校的路,我回頭望着孤山,真不知道人們爲什麼給她取了這個名字,我喜歡孤山,因爲孤山有西湖的陪伴,有花的點綴,還擁有着我們的歡笑,我們的笑臉,孤山不孤。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2

孤山是西湖中一座美麗的島嶼,景區內風景優美,唐代詩人白居易稱之爲“蓬萊宮在水中央”。孤山古蹟衆多,著名的西泠印社就位於孤山南側面,是一處融江南園林藝術和金石篆刻藝術爲一體的藝術殿堂。我們由孤山南面拾級而上,來到了西泠印社,首先印入眼簾 的是“高風震千古,印學畫西泠” 的一副對聯,這幾個字蒼勁有力。

到了西泠印社也就到了山上的景區:有漢三老石室、華嚴經塔、四照閣、觀樂樓。華嚴經塔爲白石砌造,石座邊篆刻者十八羅漢像,底層刻有佛經《華嚴經》經文。大概這就是華嚴經塔名字的由來吧。我們又看了漢三老石室,它有一塊“三老諱字忌日碑”被譽爲“東南第一碑”。出了景點,我們穿過長廊來到了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分爲兩層:第一層收藏着好多古代印章,有大清龍印、壽山石、昌化雞血石、豬肝石、竹葉青等。

第二層收藏着書畫篆刻。參觀完印學博物館,我們到了秋瑾墓。秋瑾墓以花崗石砌築,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個大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身着長裙,雙手拄劍,背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我仰望着秋瑾像聽着老師講解:她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外,鼓吹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最敬慕民族英雄岳飛。親友爲達成她的遺願葬於孤山。

聽完講解,我們大家集體默哀一分鐘,手拿小百花繞着墓像走了一圈。我再次仰望秋瑾像一種感情油然而生:都說孤山孤零零,您臥依在西湖有無數人憑弔,身在孤山也不顧了。掃完墓我們開始自由活動,我們在大草坪上跑來跑去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鹿,蹦蹦跳跳,歡笑聲灑滿了西湖邊。春遊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走上了會校的路,我回頭望着孤山,真不知道人們爲什麼給她取了這個名字,我喜歡孤山,因爲孤山有西湖的陪伴,有花的點綴,還擁有着我們的歡笑,我們的笑臉,孤山不孤。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孤山景區遊覽。那我們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孤山的概況:孤山山高38米,爲西湖羣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它東連白堤,南臨外西湖,西接西冷橋,北瀕裏西湖。因爲孤山在西湖碧波環繞中,風景優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詞有云:蓬萊閣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堊紀地質年代火山噴發的流紋岩而成,爲棲霞嶺的餘脈,佔地300畝左右。孤山景區中景色美倫美奐,人文景觀衆多,因此我們可以概括一句話來形容孤山:風景絕佳處,人文匯萃地。

首先我們先看到的是被譽爲西湖十景之一的麴院風荷。麴院風荷在南宋時被稱爲麴院荷風。因此地廣種荷花,花香醉人,爲西湖賞荷最佳之處,故名。後來康熙皇帝遊湖時,把它改成麴院風荷,書麴院風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無底座的塑像是中國著名畫家,原中國美院華東分院院長黃賓鴻先生。爲什麼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沒有那種居高臨下,非常雄偉的氣勢呢?那是黃老先生他覺得自己是來自於民間的畫家,他與平民親密無間,活於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的,與我們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這座亭是南朝齊國錢塘人蘇小小墓。蘇小小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歌妓,爲當時一位叫鮑仁的人爲蘇小小所建。讚美蘇小小身雖在風月煙花之地,但是潔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聯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爲我國文學巨匠茅盾先生所題。茅盾是浙江桐鄉烏鎮人,著有《子夜》,《林家鋪子》。

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作西泠橋,西泠橋與長橋、斷橋並稱爲西湖三大情人橋。冷字是清涼的意思。古時此橋未建之時,人們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遊賞,是那個時候的一個渡口。

這是我們著名的中國民主革命,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爲浙江紹興人,別號鏡湖(鑑湖)女俠,別號競雄。墓高2.1米,漢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孫中山的題字巾幗英雄。幗是女中豪傑的意思。墓後面有秋瑾胡芝瑛爲她所寫的紀念文章。這位女英雄死後,遺體先是草葬於紹興臥龍山,後來移到嚴家潭,後來又移到西泠橋北部,既香格里拉對面,後來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變遷埋葬。總之是幾經波折,英雄終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遺願願與岳飛爲鄰,因此後人就遂她心願就將她遺骨葬於此。

這座樓叫作俞樓,是清末著名樸學大師俞樾的住宅。俞越號曲園,浙江德清人,著書衆多,著名學者吳昌碩、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給靈隱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幾時冷起?峯從何處飛來?作答聯峯從有時冷起,峯從無處飛來。其妻曾作答聯:泉自冷時冷起,峯從飛處飛來。其女曾作答:泉從禹時冷起,峯從項處飛來。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樓旁邊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蘇東坡來杭州作通判的時候,由歐陽修介紹認識了西湖高僧惠勤,成爲好朋友,爲莫逆之交。蘇東坡離開杭州後幾年,又來到杭州任知州,此時歐陽修和惠勤皆已死去,東坡爲紀念這段友誼,在此名此泉爲六一泉。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歐陽修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書畫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人一個。六一因此而來。

六一泉旁邊的這個塑像是潘天壽的像,他是美院院長,著名的畫家。擅長寫意花鳥畫。此像是爲了紀念潘天壽誕辰100週年所建。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瀾閣同爲孤山景區內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是20xx年由省級文保單位上升到國家級文保單位的。西泠印社是一個民間學術團體,籌建於1920xx年,正式成立於1920xx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爲宗旨。那由於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個風景名勝之地。形成了印學與庭園藝術相結合的古雅、清幽的環境。內有三大建築:柏堂、竹閣、四照閣。柏堂二字爲清末俞樾所題。現在的四照閣是20xx年新建的,原址現建有華嚴經塔。說起華嚴經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級,用白石徹造。上面刻有華嚴經,下面飾有十八應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漢三老石室,裏面陳列了三老碑記有一些諱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隸書的重要材料,並且年代久遠,至今有1920xx年的歷史,被譽爲華東第一石。西泠印社內有一個洞,叫作小龍泓洞,是爲了紀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號龍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龍泓前有皖派篆刻藝術創始人鄧石如像。小龍泓洞前有泉閒泉。社內另有觀樂樓,現在闢爲吳昌碩紀念館。西泠社員衆多,影響廣大。除了弘一法師這樣的名人是社員外,還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國際友人是社員。足見西泠印社社員發展之廣,影響力之大現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長,第一任是吳昌碩,第二任是馬橫,第三任是張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趙樸初。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文瀾閣,它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之一。建築仿寧波天一閣而建,是重檐歇山頂式的建築。初建於1782年,重建於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館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爲珍藏四庫全書(經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著名的《四庫全書》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瀾閣是由雍正年間的聖因寺的玉蘭堂舊址所建。瀾之三點水取以水克火之含義。請大家擡頭看,文瀾閣的題字的漢字和滿文,是清光緒皇帝所題。

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樓外樓餐館。樓外樓餐館素有佳餚與美景共餐之譽,是杭幫菜的代表菜館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創辦於清光緒20xx年(1848年)是來自於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的詩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在重建的樓外樓是按照1973年間周總理說的要照顧整個西湖風景和孤山的環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設計的。樓外樓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但凡來過此餐館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嚐這幾道由以西湖醋魚爲首的名菜。而周總理本人則曾有9次來樓外樓用餐。

請大家來看中山公園,它是爲了紀念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園在南宋時就存在了,當時叫作西太乙行宮,清康熙時成爲了皇帝行宮。到了雍正年間改名爲聖因寺,1920xx年時爲了紀念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改名爲中山公園。在清雍正年間時聖因寺與當時的昭慶寺、淨慈寺、靈隱寺並稱爲西湖四大叢林。中山公園門口有兩座漢白玉大獅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漢白玉作品。公園是規則式園林與自然式園林的結合體,完美的結合體。表現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創作。孤山裏面有一副題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爲題。亭上有詩山山水水處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區裏面還有兩座亭子是30年代東南亞華僑捐獻浙江災區款中多餘的錢款所建,爲了是紀念東南亞華僑。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館。浙江博物館是1920xx年初建的,當時名爲西湖博物館,現在是90擴建的,擁有7500平方米的面積,爲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館。館名是中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歷史文化的經典窗口。這個博物館建築結構爲:大屋單體曲線聯廊式的,形成了一種園中有館,館中有園的格局。在博物館的門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築,叫作玉琮。而圍牆上的雙鳳朝陽是河姆渡文化的圖騰的圖案。非常地具有浙江歷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館的東面是浙江西湖美術館。館門口有韋天瑜作品《蔡元培與林風眠》。蔡元培先生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學者,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先生則是今天中國美院的前身 國立藝術院的創立者和首任院長。

在浙江西湖美術館對面,南面的是西泠書畫院,院名爲沙孟海所題。畫院是在原哈同花園的舊址所修建,現是西泠書畫院研究印學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們所來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東臨錦帶橋,西臨西泠書畫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時候是叫個望湖亭,明代叫作龍王祠,清康熙年間改爲御書樓,並在樓前水面鋪築平臺,構圍欄,構水軒,形成三面臨水的景觀,幾乎與湖面持平,並立碑題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義是一個非常好的賞月之地,它與杭州的三潭印月,鳳凰山睥的月岩並稱爲杭州三大賞月之地。

孤山中的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紹,應該好多遊客都認得出來,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魯迅先生。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1920xx年曾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帶領學生採集植物標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魯迅先生的後面的這座建築,叫作林社。即林啓紀念館籌備處。林啓(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間,創辦了三所新式學堂,分別是求是書院,爲浙江大學的前;養正書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蠶學館,即後來的蠶桑學校。林啓生前非常敬仰隱居孤山的北宋詩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補植梅樹百株。杭州人爲了紀念他,將他埋葬在孤山,並於50年代初在放鶴亭邊建林社。

我們現在經過的這個廊橋邊上有2只白鶴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我們接下來來到的景點就是放鶴亭了。放鶴亭是元代陳子安在北宋詩人林和靖隱居地巢居閣舊址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現亭爲1920xx年所重建。林和靖長期隱居孤山,終生不娶,平生喜愛作詩作畫,喜歡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相傳他死後,他養的白鶴也在此地悲鳴而死。每到梅花盛開的季節,我們總能在這裏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好意境。亭內有清康熙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書鮑明遠的作品《舞鶴賦》,亭前柱子上有林則徐撰林散之手書的世無遺草真能隱,山無名花轉不孤楹聯。放鶴亭中陳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較完整的乾隆手跡,亦是西湖風景區最大的碑刻。此碑還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在放鶴亭後面還有林和靖處士的墓。

我們繼續向西走。這座六角石亭叫作雲亭,爲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所題。亭後面叫作瑪瑙坡,相傳宋人常在此採石刻章,壁上記得有吳昌碩瑪瑙坡書法石刻。

離開雲亭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又有一個亭子,這個亭子叫作中山紀念亭,後面的樹木叫作中山紀念林。是1920xx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樹林四季常綠,和山上的梅花、杜鵑花構成孤山後坡的主要綠色園林景觀。孤山後坡的梅花,每到盛開時,是一美麗奇景。孤山訪梅,超山賞梅,靈峯探梅是舊時杭州的三大賞梅勝地。

空谷傳聲,是在中山紀念亭前這裏。此爲一虛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聲,可以聽到延時的迴響,雖具韻味。我們早上如果在這兒晨練的話,就可以在這裏練練聲,唱唱歌,抒發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據電影《雞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後山綠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兒童非常喜歡嬉戲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邊,有一個樹叢,這兒雖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個景點。這就是蘇曼殊的墓。他是第一個將法國作家的作品《悲慘世界》翻成譯中文帶給我們廣大的中國讀者的。後來他在惠州長壽寺出家爲僧。

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條石徑和一個牌坊,源泉於西泠印社古道,溝通了西泠印社南北瀏覽的路線,點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點。

在孤山公園的入口處,有一箇中國印學博物館。是國內唯一收藏、研究、展示爲一體的國家級園林式印學博物館。大家看,館的這個印章,大家說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譽,通體用漢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學博物館的館標。

各位遊客們,孤山景區到此就算是遊覽完畢了。我相信還有好多的遊客仍有意尤未盡的感覺。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麗景色的同時,下次還能有機會再來杭州遊玩,再來觀賞孤山。那麼謝謝大家的合作,使我們這次的遊覽活動非常順利地結束。再次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4

孤山不孤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旁邊,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山,那是孤山。它海拔不高,但很孤獨。那是爸爸告訴我的。

記得小時候曾經爬過這座山,很矮。但是,卻帶給了我無盡的歡樂:我和媽媽比賽跑,和爸爸看螞蟻搬家,和植物一起呼吸……爬到山頂,爸爸對我說:“你看,孤山的四周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所以,當人們發現它之後,給它取名爲‘孤山’。”我一看,確實如此,就相信了爸爸的話。可是現在,我卻有了不同的見解。

因爲我身在他鄉,所以有很深的感觸。像我們這樣來到他鄉的人,無時不刻地思念着自己的家鄉,像這座孤山一樣;我們的孩子就像這山上密密的樹林和草叢,也盼望着回到闊別久遠的家鄉。而現在,我們遇到了“遊客”們——所在地的好心人。還有“西湖”——熱心的政府。是他們幫助我們遠離了孤獨,就像孤山一樣,生活快樂而充實。

今年,我又回到了家鄉——杭州。看到了熟悉的西湖,熟悉的孤山,熟悉的面孔,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淚珠大滴大滴地滾落下來。我終於回到家鄉啦!

呆了兩天,我該回去了。再見了,美麗的西湖,好心的人們,不再孤獨的孤山!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5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和宋六陵景區組成。

吼山門口蕭牆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遊”就從這裏開始。整個遊程需要120分鐘,現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爲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爲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裏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消息後,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後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吹斷髮、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爲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爲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於是此寶劍就得名爲“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裏是“越宮神犬”景觀。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爲什麼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着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越宮”是越國王城的稱爲,明朝時,大文學家袁宏道來吼山時,就把這裏疑爲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因爲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羣山,幹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爲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爲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於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於越王勾踐曾在此養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各異的狗的形象。這裏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裏有五條並排的狗,我們稱它爲“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不清。到目前爲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現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採石後,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蹟,一大謎。

這裏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爲這裏曾經是歷代衆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宏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裏。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築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爲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這裏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地人稱爲水石宕,是千年採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乾,我們能看到像龍遊石窟一樣的奇蹟。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爲“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於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隻西瓜,浸入池內,一會兒一條大魚衝出水面,頂翻三隻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隻西瓜。放生池內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和雲石景區。在船上悠遊,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生遊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裏“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餘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會合。

這裏是桃園景區。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的,並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餘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嚐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雲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誌》裏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雲石”。雲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雲朵從天外飛來,故稱雲石。雲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徵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着越鄉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宏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裏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雲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借問,恐是越王城。”清代詩人平度也寫有《吼山雲石》一首:“獅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彷彿飛雲落九天。”既寫到對雲石形態的讚美,又描述了這裏曾經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爲“雲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說喝了雲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的小皋埠村親戚家裏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裏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雲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爲“萬寂庵”。

現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真可謂稽山鑑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峯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後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採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爲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三年,歷盡幹辛萬苦。回越國以後,又採用范蠡建設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羣——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中原後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爲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爲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遊開發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於1120xx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願:“一統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爲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寺爲1996年重建。

由於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墓全在吼山,所以陸游也經常從紹興鑑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後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祕的現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着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並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雲、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聖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後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真使當地鄉民輿論譁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藍天白雲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去遊覽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裏就是剩水蕩。“剩水”兩字出自張岱的詩句“誰雲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裏雖然是採石後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看水中獨立石筍,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裏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裏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裏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裏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遊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遊,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孤山!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爲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爲湖上賞梅勝地。

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臺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爲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啓塑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爲一體的立體園林。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1920xx年春天營造成的,林以落葉闊葉樹爲主,主要樹要有楓香,麻櫟,三角楓,烏桕,銀杏,楓楊,喜樹,泡桐,青桐,無患子,馬褂木,榔榆,楊樹,合歡,紫楠,香樟,石櫟,石楠,棕櫚,冬青等。它們茂密參天,鬱鬱蔥蔥。此外,在林區的低層還附有地衣,苔蘚,以及藤蔓植物,構成了立體式的樹木景觀。在孤山的巖坡上還種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析,夾竹桃,南天竺,廣玉錢鬆等各種花卉樹木。紀念亭掩映在一片綠樹繁花中,與西湖盈盈碧水相映,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遊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0xx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公園與白堤終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對,四開朱漆大門正對着秀麗的西湖。擡眼展眸,湖上風光應接不暇,畫船遊移,笙歌悠揚,水鳥振翅,花蝶蹁躚。公園佔地面積較大,內部佈置曲折而綺麗。跨進大門,寬闊筆直的園路灑滿了林蔭,花木掩映,直指聳峙的青山。路盡頭的石壁上鐫有“孤山”兩個丹書大字。石壁的兩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着石壁東側的臺階而上,則是一座寬大的平臺,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涌綠聳翠,飄香留芳。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1920xx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爲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佈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有“梅妻鶴子”之說。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爲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 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裏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20xx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爲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雲集於此,成爲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保存着歷代碑刻、貼石、墓誌、畫像石等250餘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1920xx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20xx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說,如不幸犧牲,願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爲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築,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着長裙,雙手拄劍,背山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7

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孤山!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爲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爲湖上賞梅勝地。

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臺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爲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啓塑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爲一體的立體園林。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1929年春天營造成的,林以落葉闊葉樹爲主,主要樹要有楓香,麻櫟,三角楓,烏桕,銀杏,楓楊,喜樹,泡桐,青桐,無患子,馬褂木,榔榆,楊樹,合歡,紫楠,香樟,石櫟,石楠,棕櫚,冬青等。它們茂密參天,鬱鬱蔥蔥。此外,在林區的低層還附有地衣,苔蘚,以及藤蔓植物,構成了立體式的樹木景觀。在孤山的巖坡上還種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析,夾竹桃,南天竺,廣玉錢鬆等各種花卉樹木。紀念亭掩映在一片綠樹繁花中,與西湖盈盈碧水相映,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遊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公園與白堤終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對,四開朱漆大門正對着秀麗的西湖。擡眼展眸,湖上風光應接不暇,畫船遊移,笙歌悠揚,水鳥振翅,花蝶蹁躚。公園佔地面積較大,內部佈置曲折而綺麗。跨進大門,寬闊筆直的園路灑滿了林蔭,花木掩映,直指聳峙的青山。路盡頭的石壁上鐫有“孤山”兩個丹書大字。石壁的兩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着石壁東側的臺階而上,則是一座寬大的平臺,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涌綠聳翠,飄香留芳。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1927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爲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佈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有“梅妻鶴子”之說。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爲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裏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爲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雲集於此,成爲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保存着歷代碑刻、貼石、墓誌、畫像石等250餘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說,如不幸犧牲,願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爲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築,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着長裙,雙手拄劍,背山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8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和宋六陵景區組成。

吼山門口蕭牆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遊”就從這裏開始。整個遊程需要120分鐘,現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爲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爲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裏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消息後,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後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吹斷髮、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爲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爲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於是此寶劍就得名爲“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裏是“越宮神犬”景觀。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爲什麼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着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越宮”是越國王城的稱爲,明朝時,大文學家袁宏道來吼山時,就把這裏疑爲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因爲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羣山,幹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爲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爲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於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於越王勾踐曾在此養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各異的狗的形象。這裏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裏有五條並排的狗,我們稱它爲“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不清。到目前爲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現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採石後,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蹟,一大謎。

這裏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爲這裏曾經是歷代衆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宏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裏。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築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爲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這裏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地人稱爲水石宕,是千年採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乾,我們能看到像龍遊石窟一樣的奇蹟。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爲“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於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隻西瓜,浸入池內,一會兒一條大魚衝出水面,頂翻三隻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隻西瓜。放生池內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和雲石景區。在船上悠遊,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生遊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裏“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餘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會合。

這裏是桃園景區。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的,並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餘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嚐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雲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誌》裏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雲石”。雲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雲朵從天外飛來,故稱雲石。雲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徵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着越鄉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宏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裏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雲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借問,恐是越王城。”清代詩人平度也寫有《吼山雲石》一首:“獅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彷彿飛雲落九天。”既寫到對雲石形態的讚美,又描述了這裏曾經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爲“雲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說喝了雲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的小皋埠村親戚家裏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裏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雲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爲“萬寂庵”。

現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真可謂稽山鑑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峯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後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採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爲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三年,歷盡幹辛萬苦。回越國以後,又採用范蠡建設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羣——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中原後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爲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爲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遊開發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於1123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願:“一統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爲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寺爲1996年重建。

由於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墓全在吼山,所以陸游也經常從紹興鑑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後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祕的現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着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並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雲、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聖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後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真使當地鄉民輿論譁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藍天白雲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去遊覽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裏就是剩水蕩。“剩水”兩字出自張岱的詩句“誰雲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裏雖然是採石後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看水中獨立石筍,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裏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裏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裏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裏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遊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遊,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9

其實,仙堤成爲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裏欣賞鼎湖峯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峯和練溪成爲婚照的背景,共同爲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峯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峯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裏看,岸上的鼎湖峯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峯又顯得婀娜多姿,隨波擺動。傍晚時,當夕陽照射的時候,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峯看起來更美了,就好像是天上的宮殿。

這裏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建國以後,也成爲中央、省、地方領導的必到之處。這裏還拍過《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

下面我們看的的就是晦翁閣了,傳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經在這裏休息,所以就用他的號晦翁來命名。晦翁閣是一處在巖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就是晦翁巖,山腳的溪很寬闊,水也深,人稱朱潭,這裏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巖高達幾十米,裏面有古洞。古樹長得很茂盛,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巖後的山嶴,有很多連理樹,所以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0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台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餘山,是天台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餘姚、鄞縣、奉化三縣(市),並與嵊縣、新昌、天台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峯,峯峯相次,中頂五峯,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這就是四明山名稱的來歷。天台山,主幹山脈在天台縣,寧波境內爲其餘脈,有4大分支從寧海縣西北、西南入境,經象山港延至鎮海、鄞縣東部諸山。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佈。全市海域總面積爲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爲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爲788公里,島嶼岸線爲774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兩灣一港,即三門灣、杭州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衆多溪河注入,夾帶着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爲灘塗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寧波沿海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期潮型,一天有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平均高潮爲吳淞零點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爲0.31米。三門灣、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遞減,甬江鎮海口外的潮流,每逢農曆七年級、十五朔望日漲於十一時一刻。市區"三江口"的潮汛則朔望日漲於一時。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縣樑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市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合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海。整個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

寧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爲28.8℃,一月份最低,爲-4.2℃。全市無霜期一般爲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長期爲300天,適宜於糧、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長。年平均降水量爲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

寧波歷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時期爲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郭、貿、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寧波在唐時與揚州、廣州並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列爲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闢爲"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1

秀麗的千島湖,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它坐落在浙江省淳安縣境內。凡來千島湖觀光過的人,都說千島湖美得像一幅多彩的山水畫。

千島湖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湖泊,是在1959年爲了修建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大型水利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的時候形成的一個水庫。1982年之前都被稱爲是新安江水庫。千島湖這個迷人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呢?據淳安縣地名委員會普查,新安江水庫在108米高程水位,面積在3.75畝以上的島嶼共有1078個,一直到1982年之後才正式更名爲千島湖。

但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湖泊,它兼有着大海的壯美和湖泊的秀美,我們說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千島湖有着57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和178億立方米的水庫區容量,就是說一個千島湖的水域面積就接近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那178億立方米的水庫區容量到底有多少呢?咱們可以和我們的杭州西湖做一個比較,據統計,咱們千島湖的水容量相當於杭州西湖水容量的3184倍,所以在1963年郭沫若陪同當時的尼泊爾議長來遊覽千島湖時就寫下了:"西子三千個,羣山已失高。峯巒成島嶼,平地卷波"的詩篇。

說千島湖有着大海的壯美,不光光是因爲他的水域面積如此之寬廣,還在於湖中那些星羅棋佈的島嶼,千島湖,顧名思義有一千個島嶼才叫千島湖,但是在湖中並不是露出水面就能成爲島嶼的,在千島湖能稱之爲島嶼的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首先要水位達到108米的高程水位,其次露出湖面的陸地面積要在3。75畝以上,只有符合這兩個標準才能在千島湖被稱之爲島嶼。那我們這符合這樣標準的島嶼一共有1078個,如果要把路出水面的土地全都叫做島嶼的話,那千島湖只好改名爲萬島湖嘍!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2

這尊高達20.8米的石佛,爲彌勒佛盤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譯爲漢語"佛陀"的簡稱。意譯,當爲"覺者"。彌勒佛是佛教創世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釋迦牟尼的轉世形象。以佛教的術語講,應叫它爲轉世佛。

柯巖彌勒佛,寬頰廣額,螺形髮髻;法相敦厚慈祥,儀態文靜端莊;左手撫膝,右手屈舉,正作闡經說法狀。在雕刻工藝上可謂造詣頗高。

柯山石佛景觀形成於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爲普照寺,則爲明萬曆年間。舊寺倒塌,副使黃猷吉發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國,至當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當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規模空前,內涵之豐富非舊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巖一景。

雲骨

"雲骨"景點,位於石佛景點之東首,與石佛東西相對。這天下奇觀的雲骨幾乎是在石佛問世的同時,脫胎而出。

據傳,柯氏父、子、孫三代石工在開鑿石佛之際,注意到鄰近有一處孤巖頗具靈氣,便就勢將它鑿成一尊香爐。

石香爐既已存在,圍繞着它採石的石工們哪有不避讓之理。就這樣,周圍的岩石被挖去後,被後人譽爲"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這奇石,高30餘米,底圍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處不足1米,當代徐金富先生爲證實此說,特親手作過測量。奇石之中、上部形豐而凹凸險峻。遠遠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煙靄,嫋嫋升騰。故文人墨客賜它一個雅號"爐柱睛煙"。在距地面20餘米處,刻有兩個隸書大字:雲骨。系清光緒年間所刻。巖頂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強令人驚歎。據當代一位專家測定,其壽命已逾千年。

相傳,北宋大書法家米芾訪越至此,見此奇石,欣喜若狂,繞石三日,搭棚觀賞,不忍離去。後人便在其搭棚拜石處築亭紀念,亭曰"拜石亭",奇石與亭之間的一座小石橋則名爲"繞石橋"。

拜石亭有一抱對:"萬匠削不盡,一柱空中全"。與"石魂"、"絕勝"、"天下第一石"一樣,表達了觀者對"雲骨"的讚美。

雲骨和大佛巖彼此出於同一座山岩,由於彼此所承載的文化不同,所擁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爲知識分子,後者知音多爲百姓大衆,當然也不乏專業佛教人士和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

絕勝亭

"絕勝亭"景點,位於柯巖風景區的入口處。據正史記載,晉永和年間會稽內史先後爲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於太原王氏,王羲之出於郎琊王氏,兩人之祖先同出於晉陽姬姓。前者屬典範的官場人物,說他主動向皇帝彙報,求得敕文而發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嘗不可。後者屬文人型良吏,初見會稽佳山水便有終焉之志,後來又與支遁和尚結爲良友。以此來看,說他有功於柯巖勝地的發展於理相通。當代重建之石構件仿唐式柯巖絕勝亭內,立有一碑,上書"柯巖絕勝"四字,所採用即是書聖王羲之的手跡。有些史書上隱露了兩人之間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現,但對柯巖來說,晉永和年間的發展,則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頁。一柱燭天、淨手池

"一柱燭天"和"淨手池"是圍繞"石佛"、"雲骨"的配套景點。自"絕勝亭"向右轉,有一座鐫刻着"一柱燭天"四字的照壁與雲骨遙遙相對。照壁前有一淨池,池水清澈。相傳,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淨手,表示虔誠,而求祈禱之靈驗。因當代所開掘的這座淨池,爲石砌池壁,石欄四圍,加之人們觀念更新,故淨手無須再直接與水接觸,只須往池中上空象徵性淨手即可,名雲:"空浴"。

蓮花聽音

"蓮花聽音"景點,位於"一柱燭天"與"雲骨"之間,其間,用形態各異的蓮花石鋪就的甬道,將"一柱燭天"與巨形蓮花坪連結在一起。這塊巨型蓮花坪半徑9.9米,由99塊巨石拼接組成,意取"九九歸一",象徵"萬衆一心"。

蓮花在佛教中代表純潔無瑕,觀世音菩薩的座椅即由蓮花承託。而無論人們是否信佛,對於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皆有認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樂於接受。

踏着蓮花甬道,輕鬆愉快地登上蓮花坪,觀望磚雕迴音壁,可領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剛經》之陣陣佛氣。伴侶同遊,分立蓮花兩端,可以竊竊私語而享受共鳴之趣。逢天朗氣清,在10時10分之際,獨立蓮心,人影與佛影合在一條直線上,可進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這就是當代柯巖景區的修造者,以佛教載體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而提供給遊人的一個放鬆身心的產品。

離開巨型蓮花坪,蓮花甬道延伸至拜臺。拜臺闊綽,隔池正對石佛。拜臺既是善男信女燒香點燭祭祀大佛的安全場所,亦是遊人休憩之好去處。

拜臺總長30米,寬20米,周邊由44塊大青石組成。每一石上刻有一佛像:十八羅漢,十二伽藍,十四仳盧,正好爲44佛。

臺上立有兩隻石香爐。每隻重萬斤,皆由4只龍頭作支撐,以示高貴。相傳,與石佛相配套,在同體岩石上還雕有香爐、蓮臺、石階,可惜已毀於戰火。

蠶花洞

"蠶花洞"景點,位於石佛池北岸,它是一個蠶形狀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巖壁鐫刻着兩行字,上行"化鶴飛?quot;,下行"蠶花洞"。右有邊款表明所刻日期爲"光緒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內容爲"光山熊先疇書,僧本源監製"。如果文中"光山"爲地名,那麼這書家熊先疇若非僑居紹興,就是僧本源雲遊光山時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爲"僧"所主持題刻,那麼這"化鶴飛來"民間傳說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傳,古代某一時期有石工在洞內採石時,渾然不知洞口高懸的一方巨石即將塌下。是時,有一仙神路過,爲救衆匠人而化爲一隻仙鶴,在洞口飛旋鳴叫。當石工們見異狀而出洞觀看時,才發現洞口之危險境況。於是趕忙撤離,而懸石轟然塌下。

至於蠶花洞的命名,有多說。一說幼蠶稱蠶花,其形如蟻,而該洞洞底形狀如蠶花;一說四月爲蠶月,蠶熟花香之際,遊洞之淑女如雲,故名。

不管怎麼說,洞名的溫和與其洞的奇險正好成爲兩個極端。進入蠶花洞,但見兩邊巖壁矗天,仰頭望天,洞頂只有"一線天"。洞深處一口深潭,清澄寒徹。如不是爲方便當代遊客而用青石鋪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巖,溯流而入洞,定爲產生一種探奇訪幽的感覺。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您們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大竹海景區,很榮幸能爲各位今天的導遊,希望大家能夠與我一起,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大竹海概況】

首先,我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大竹海的概況。“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中國大竹海就像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閃爍在安吉這片人間仙境中!它面積爲666,7萬平方米,約一萬畝左右,她是亞非拉十七國大毛竹科研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竹製品、原材料供應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奧斯卡金像獎影片《臥虎藏龍》、電視劇《像霧像雨有像風》影視劇的拍攝地。目前,本景區正由上海宏博集團對其進行二次開發,規劃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它將整合芙蓉谷、石佛寺、外碧湖等景區的資源優勢,形成中國大竹海旅遊區,建成後的中國大竹海將以全新的形象,豐富多姿的活動內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內涵,歡迎各位遊客的光臨。

【五女湖·五女船】

“竹唱江南情,舟泛碧波上,紫霧繚繞間,似曾畫中游”。各位遊客,在神奇的五女泉下,庸懶地倒臥着一片碧波盪漾的五女神湖,她們會乘座這艘神船劃破銀河、航向天界,面稟玉皇大帝一年來大竹海景區內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繁衍情況,祈求玉皇大帝的賜福與庇佑。下面,請大家跟我接着往下參觀。

【竹龍引泉】

各位團友,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竹龍引泉”長廊,竹廊的上方有一塊匾額,上面寫着竹源問泉四個字,不過細心地朋友有沒有發現,問和泉之間多了一點,這是爲什麼呢?是筆誤嗎?非也!這是因爲在我們這裏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五女泉,而這一點就代表了五女泉的泉眼了。如果大家從遠處看這座長廊彷彿是一條從“綠色大海”中甦醒過來的神龍,有竹龍出海之勢,同時這條“竹龍”受五女之託,守護在五女湖與五女泉之間,連接疏導着兩方的水系相接,保護並守衛在這片人間仙境中。進入竹龍體內,頓覺心神清爽,長廊分爲三段,我們現在走的就是第一段“四角廊”,寓意四季平安、祝福大家的事業四平八穩、節節高升,這邊有供大家休息的椅子,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一一美人靠,大家可以座下來靠一靠,男士靠了會越來越瀟灑,女士靠了會越來越洋亮!各位遊客,現在在我們的腳下是長廊的第二段“六角廊”,寓意風調雨順,在這裏我也祝願大家的心願都能順利圓滿。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第三段爲“懸空廊”,寓意一種輕鬆愉悅、從容自信的生活態度,它提倡的是一種虛中有實,虛實結合的中庸精神。

各位團友,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片草坪中間有—叢叢的竹子,你們知道這叫什麼竹子嗎?對了,叫“孝順竹”,我們也稱它爲“慈孝竹”,爲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爲它一年長兩次竹筍,冬天是長在母竹的外面一圈,爲了使母竹不受凍,夏天它是長在母竹的中間,爲了使母竹不被太陽曬,就像子女孝順父母一樣。大家請看竹廊邊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竹子,其實它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觀賞竹----紫竹,也有的地方稱它爲黑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紫竹中間,有些竹杆是紫色的,而有些是綠色的,綠色的那些是幼竹,紫竹剛剛長出來是綠色的,要經過第一年的霜打之後纔會逐漸變紫,三年之後完全變成紫色。紫竹的紫色不是紅的發紫,而是綠得發紫,所以比一般的紫色要更加好看,再加上它的韌性比較好,又可以做釣魚杆、手杖之類的。

【動感影視吧】

大家請看,對面那一排正在修建的房屋,那裏將來會是“動感影視吧”。到時您可以與許多明星的蠟像合影留念,也可以觀賞各類新奇刺激的動感電影,甚至可以參加到模擬角色扮演,真切體驗明星拍片的樂趣。接下來,讓我們前往投緣池去看看吧!

【投緣池】

“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大家現在可以相信在大竹海這片淨土上,既有神龍又有神明瞭。它們都在共同祝福着這片山水之地、同時也祝願着每一位來到這裏的遊客,讓我們一同來爲自己和自己的親朋好友祈福吧。

整個投緣池分爲福緣、財緣、姻緣、文緣、壽緣5位,請大家站到各自需要祈福的方位,站到投緣石上,向池中投幣,如果能投入竹管中,代表您的希望一定能夠實現!都過來試試吧!

好了,請大家跟隨我繼續往下參觀。其實之前已經跟大家說過,我們大竹海因爲有了五女泉而更加有它的神祕性,那五女泉的泉眼在哪裏呢?對了,這裏就是五女泉的源頭,而中間這一點就是五女泉的泉眼,你可別小看這水,這水冬暖夏涼,源源不斷,口感清甜,因爲這裏是人間仙境,龍脈所在,因此帶有仙氣,夠神奇吧!

【幽泉煮茶】

各位團友,現在大家請看這座古典建築,便是大竹海“幽泉煮茶”茶樓,“引仙泉神水,觀綠野蒼茫,滌城市喧囂,聞淡茶飄香”。如果你想靜靜感受竹海的從容寂靜,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如果你疲憊的步伐需要歇息,浪漫的音符亟待傳達,炙熱的激情迴歸理性;我覺得等會兒大家遊覽完畢整個景區後,一定要登樓親自感受一下,一定會給大家留下很美的感覺的。

【影視基地】

可能大家選擇來到我們大竹海旅遊,或多或少會受到美國奧斯卡大獎影片《臥虎臧龍》、影視劇《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影響吧!而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這兩部著名影片的拍攝地。在這裏吸引了大批著名影星如:周潤發、章子怡、楊紫瓊、周星馳、周迅、陸毅等等。

大家請看這塊“臥虎藏龍”形象石,曾幾何時,周潤發與章子怡在這片竹海之中穿梭打鬥,竹影風動、踏浪飛馳,何等英風颯颯。現在請大家輪流拍照留戀。

再往前走就到了“像霧像雨又像風”的拍攝現場,“青山滌我目,流水悅我耳,樹影引我思,馬語動我心。”這是對該片詩情畫意般生活的寫照。

山林野泉、鳥落花香、茅屋結舍、情意纏綿,這裏就是當初周迅、陳坤在此洞房花燭夜的茅草屋,那頂花轎就是當時拍戲時所用的道具,歡迎您與您的親友一起拍照留念。

【大竹海長壽林】

各位團友,前面便是大竹海長壽林了,“極目靈秀山巒,醉心田野牧歌,置身綿綿竹海,聆聽淙淙溪流。”這裏山連山,竹連竹,滿目碧綠,是一幅層層疊疊的竹畫長卷。進入長壽林,林廕庇日,寧靜幽遠;登上高山,只見清風過處,竹濤陣陣,頗爲壯觀。呼吸大竹海景區內高清新度的天然氧氣,滌盪埋藏內心久遠的隱逸情懷。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我們這裏的原住居民有80歲的平均壽命,不可思議吧!其實這於這裏的天然環境是分不開的,而高山大都市空氣負氧離子幾十倍的原始生態環境,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了。

【新竹王】

現在大家請往這邊的臺階往上走,而這臺階也是著名影星周星馳拍綠茶廣告時所走過路,順着這臺階我們可以來到大竹海的新竹王產地,它雖沒有老竹王的粗壯,卻包藏有更多的生命力與活力。在它周圍生長的“衛兵”,個個長得挺秀壯麗、虎虎坐威!

【老竹王】

由於大竹海景區內具有仙氣和靈氣,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這裏的毛竹普遍都比較粗,在這片竹林中,曾有一棵眉徑21寸全國最粗的大毛竹,現它已被光榮的送往北京博物館,而目前你所在的位置,就是它以前生長的地方。這裏之所以被稱爲中國大竹海,是因爲這裏整片連綿不斷的竹林面積是全國最大的,約有38萬畝。

【詠竹亭】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這眼前的這座亭子,我們稱它爲“詠竹亭”,而在這個位置建造這座亭子是爲了讓各位遊客能夠靜靜聆聽大竹海的心聲,也爲了把大竹海超凡的靈氣滲入遊客的身心中,讓來此地的賓客能夠有所啓示、有所淨化。當長風穿林、落日輝映、大地萬物、生生不息,頓感天寶物華盡收體內,各位團友,你們有這種感覺嗎?

【竹海大觀】

快看,我們已經來到了竹海大觀,這裏生長的竹子非常奇待,彷彿是一幕幕人間戲劇,又彷彿是人體行爲藝術的“竹語”表達,有的交互纏繞,有的眉來眼去,有的奇形怪狀,有的爛漫頑皮,歡迎大家與“他們”留影紀念。

【觀竹樓】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大竹海的最高點了,而這座坐落於竹海之巔的高樓,便是“大竹海觀竹樓”,現在請大家與我一同登上樓頂。大家可以看到,茫茫竹海、寬廣無垠;在山的那頭,是芙蓉谷,當您靜靜聆聽時,彷彿可以聽到山頂那千年古剎“石佛寺”肅穆莊重的誦經之音。

各位團友,這就是世界嬌子,江南翡翠中國大竹海,她正迎着國際旅遊風雲變幻的時代韻律,邁着堅定穩重的步伐,正在以更加深厚、豐富的品牌內涵走向世界!讓我們從此刻起沉醉的呼吸,快樂的享受吧!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4

遠望大孤山,氣勢磅礴。近看大孤山,怪石嶙峋,莊嚴險峻。它雖然沒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危險,黃山的氣勢,可是它卻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孤山植被很多,草把大地鋪上了綠色的毯子。這裏的松樹品種很多,有落葉松、柏鬆……每年秋天,松樹就會結出松果提供給可愛的小松鼠。楊樹雖然沒有新疆的白楊那麼直,但是哪個地方需要它,它就挺身而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災難,它總是那麼堅強,從不軟弱,也不動搖。

大孤山的廟宇吸引着許多遊客流連忘返。每年的陰曆四月十八是大孤山的廟會,到了這天,會有很多人到廟裏拜佛求好運。有的在地藏寺的佛像上香,有的在給孔子像上香,想讓自己家的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有的在求子娘娘像前上香,求早生貴子;還有的在海神娘娘像前上香,渴求在海上工作平安,同時提高經濟收入。大孤山——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爲你自豪,不管走到哪裏,我永遠不會忘記你,你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在我的心目中,大孤山卻是要更勝一籌。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5

柯巖位於浙江紹興城西八公里,是以古越文化爲內涵,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至清代,有著名 “柯巖八景” 之稱,爲越中名勝。

柯巖以雲骨最爲奇絕,號稱天下第一石,是隋唐以來採石而成的一大奇觀。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可稱奇觀。雲骨高30餘米,底圍僅4米。遠觀宛若一柱煙靄,嫋嫋升空,故又稱"爐柱晴煙"。上有光緒年間所刻"雲骨"兩字,字比人高。頂端古柏蒼翠,虯枝橫斜,據考證樹齡已逾千載。

柯巖風景區是以採石遺景爲特色的石文化景區,始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至清朝,形成了著名“柯巖八景”,爲越中勝景。經過現代別具匠心的園林營造,形成石佛景區,鏡水灣景區,越中名士苑和圓善園四大景區,遊程4-6小時,是近年來紹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風景旅遊景區,被授予“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建設景點”和“浙江省遊客喜愛美景樂園”。柯岩石景,堪與吼山相媲美,它被古人稱爲“絕勝”之地。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大家好!

雙溪竹海漂流,漂流雙溪竹海,歡迎大家來到雙溪感受自然的竹海風光。

我是景區導遊小_,希望我能成爲大家快樂的旅伴。

雙溪,顧名思義,由兩條溪流匯合於此。雙溪是個古老的小鎮,歷史悠久,餘杭建縣治便有雙溪,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

雙溪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有着極具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在漂流中我會向大家一一介紹。

前面大家所看到的是竹海長廊。竹海長廊總長130米,在我們杭州是絕無僅有的,木柱青瓦,古色古香,爲我們景區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長廊的正上方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同志題寫的江南第一漂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爲我們雙溪竹海漂流景區錦上添花。

前面有幾頭老牛,正在搖頭揮尾歡迎我們去坐牛車。雙溪水牛較多,因爲有着充足的水資源。水牛在以前只是作爲耕種勞力,隨着雙溪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水牛也就下崗了。現在雙溪發展生態旅遊,老牛重新上崗,和我們一樣成了一名旅遊工作者。在牛車道,大家看到的細沙是爲了減輕牛腳負擔,因爲牛的腳底板很軟,地面太硬牛會吃不消,所以這細沙是專門爲牛而鋪設的。

各位遊客,這裏是上竹筏的碼頭,雙溪老百姓都稱之爲老花園。首先我向大家講一下乘坐竹筏漂流的注意事項及安全須知

好,大家坐穩了。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老花園。古代這裏是一個很大的花園,花園內花香四溢,鳥語聲聲,盆景根雕千姿百態。宋代詞人李清照避難於此曾詞曰: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唐代徐文長(別名徐渭)留下詩句門滌當水盡,路曲入鬆移,過溪無虎嘯,枉送遠禪師;清代吳焯一首題爲《雙溪》詩曰:百里雙溪匯此方,修篁含澗鬱相望。雲生石腳水痕白,曰射山頭煙氣黃,不少游魚衝瀲灩,盡多啼鳥弄微茫。行人已入桃花路,何必前溪問棹郎,這些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大家看前面有兩條溪流在此匯合,這便是雙溪新十景中的第一景雙溪疊月。現在我們所處的是莫幹溪流,大家看到的另一條溪則是天目溪流。兩溪的交匯處,大家不妨把手伸入溪水中感覺一下,來自莫幹溪流水溫高,而一邊的天目溪流的水溫明顯低,這是爲什麼呢?(迄今仍是一個謎)其實雙溪頗有神奇色彩,以雙溪爲界線就有四個不同。一是天目溪流與莫幹溪流的水溫不一樣,相差水溫爲4-5℃;二是溪北竹林與溪南竹林的顏色也不一樣,溪北竹林呈黃色,溪南竹林呈青色;三是溪北的山各以動物名居多,如獅子山、鯉魚山、老虎山等,溪南的山帶有人文景觀居多,如將軍山、美女山、神童山等;四是溪北的村以山名居多,如竹山村、台山村、吳山村,而溪南6個村沒有一個帶山字村,不同也許不止這些吧?

爲滿足遊客自我參與、追求野外刺激的需求,我們公司不久前在天目溪上推出了皮筏漂流,從沙塘至雙溪疊月,全程三公里,沿途有九處激流險灘,相當刺激。

雙溪竹海漂流是近年來徑山鎮開發的一個新景點,環境優美,竹林綿綿,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堰壩險漂在江浙一帶的漂流項目中較具特色,因而深受上海、蘇南地區等地遊客的歡喜。

介紹浙江孤山的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我叫黃書琳,黃色的“黃”、書本的“書”、王旁雙木“琳”。

柯巖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距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毗鄰蕭山國際機場,宛臺一顆鑲嵌在江南水鄉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紹興柯巖風景區有三大特色景區:柯巖景區、鑑湖景區、魯鎮景區,遊玩這些景區要三至五小時的遊程。

現在大家跟我遊玩的是柯巖景區,它是柯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體現石文化,佛文化和名士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蓮花聽音,地上的石蓮花,半徑九點九米,由九十九塊巨石雕刻而成,喻意“九九歸一”。右側爲國內最大的磚雕迴音經壁,上刻金剛經,又名“蓮花聽音“。如果站在蓮花的中間說話,就會出現回聲,大家可以試一試。

再往前走幾步就來到拜臺,大家可以看見天工大佛。天工在佛開鑿於隋代,竣工於初唐,歷經石工三代鑿成,高二十點八米,兩耳可通人,爲浙江四大名佛之一,。佛前拜臺長二十三米,寬二十一米,高一點二米,刻有佛教萬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欄外雕刻有四十作尊佛像。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大家可以在拜臺上拜一拜天工大佛。

只要再走幾步,繞個彎,大家就可以看見天下第一石――柯巖雲骨。柯巖雲骨聳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猶如一支巨大無比的冰激凌。柯巖雲骨又名“爐柱晴煙”。爐柱即雲骨,爲隋唐以來採石遺蹟,高三十米,底寬六米,最薄處不足一米,遠觀如一柱煙藹,嫋嫋升空,故名“爐柱晴煙”。

大家繼續往前走,我們到達了百船碼頭,請大家和我一起上船。

現在我們到達碼頭了,走了幾分鐘後,我們到了五橋步月,走過五橋步月,再走過高橋,白玉長堤(古纖道)就映入眼簾,一邊走着白墳長堤一邊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鑑湖,鑑湖爲柯巖景區一個集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於一體的景區,面積一點四七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百分之四十八點七,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四大景點。

走了五分鐘左右,我們到了葫蘆醉島,亭子裏有一個大葫蘆,大葫蘆上還有兩個小葫蘆,大家可以和大葫蘆照相。不過,不要被咬成大熊噢,因爲這裏有許多小蚊子。

大家照完相,跟我往前參觀一下“投醪勞師”的雕像。故事講的是越王勾踐經過臥薪嚐膽,越國國力大增,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越王勾踐將父老贈送之黃酒投於江中,從將士沿流暢飲,勇氣百倍,所向披靡,逐滅吳,稱霸。

現在我們在鑑湖酒島碼頭,請大家上船。

我們大概要坐十幾分鐘的船,所以請大家聽我介紹一下魯鎮,魯鎮是我國首個魯迅文化主題景區,新世紀之初,柯巖風景區將魯迅小說中虛構的平面故事還原成建築實體,構成魯鎮景區。魯鎮包容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曲等諸多文化無素,再現紹興水鄉特有的民俗風情。“祥林嫂尋阿毛”、“阿Q造反”、“孔乙已逗小孩”、“楊二嫂賣豆腐”、等魯迅筆下人物的街景表演,讓遊客在遊覽中“讀點魯迅”。坐(拉)洋車、坐(擡)花轎、登臺唱戲、茶館點曲、竹廬品酒、坐盤稱人、押寶討彩等“銅錢系列遊戲”,更是讓遊客在體驗式活動是,玩出情趣,玩出刺激,玩出品位,玩出文化。

我們已經到達魯鎮了,大家可以隨便走走,半小時後我們在出品集合。

我們柯巖風景區的遊程已經結束了,大家這次玩的開心嗎?歡迎下次再來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