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精選5篇)

你們好!非常高興與大家相距、相知在美麗的烏魯木齊,這裏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們可愛的故鄉。俗話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爲地主的我,代表__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熱烈的歡迎大家來大到美麗的烏魯木齊,希望大家在這裏能夠吃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的新疆之行已經開始了,首先請容許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侯蕾是你們這次烏魯木齊之行的導遊旁邊是司機胡師傅,在這幾天裏各位有什麼困難和疑問請及時提出,我和胡師傅會盡力解決和安排,同時預祝我們的新疆之行圓滿、順利!

現在大家看到的烏魯木齊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的確如此。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着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往日閉塞落後的絲路重鎮,正在經濟改革中飛速前進。烏魯木齊位於亞歐大陸的腹地,爲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世界是裏海洋最遠的城市,他位於天山中斷山脈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端環山帶水,水土肥沃。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穿過,城東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峯,城南是雄偉壯麗的南天山山脈,城西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積,積雲即雨,城正中的紅山,小巧而陡峭,如飛來之物,山頂是聳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級鎮龍寶塔,它是烏魯木齊的標誌和象徵!

首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烏魯木齊的這個名字的由來吧!“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思是“優美的牧場”,在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也許就是着美麗地方的由來,但清朝乾隆年間,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

在市區中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又有歷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着時髦前衛的青年也有蒙着神祕面紗的伊斯蘭婦女:既有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商場,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車小地攤。着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新興城市。

其次,烏魯木齊的歷史可謂久遠,20__多年前,這裏曾是遊牧民族聲息之地。公元1世紀以後,漢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時,這裏設立了最早的貿易互市。在後來的唐朝,明朝時期,都不斷地對這裏進行開發和建設,越來越具規模,爲形成一個集中統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在烏魯木齊河以東修建了土城,作爲駐軍營地,這就是烏魯木齊的雛形。在之後的五年,又在北側建築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啓迪教化”之意改用烏魯木齊原稱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彈指一揮間,烏魯木齊就發展到了今天的的規模!

今天的烏魯木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民族衆多。乾淨而有整齊的街道四通八達,到處可見綠樹成蔭,美麗的紅山公園,古蹟衆多的人民公園,熱鬧有趣的動物圓,都爲這個城市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和情趣。烏魯木齊是連接內地,通向中亞的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同時,烏魯木齊機場也是我五大門戶機場之一,具有疆內、國內、國際航線近百餘條。從這裏出發,可以到伊斯坦布爾,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直飛香港的.航線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還沒有鐵路,短短的幾十年來,已建成了以烏魯木齊爲中心發達的鐵路線網絡,這其中就有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的蘭新鐵路,是新疆最早肩負着通向內地貨物、客運任務的一條鐵路線。還有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有一條國際鐵路幹線,由於他橫跨亞、歐兩大陸,故有亞歐第二大陸橋之稱,而烏魯木齊在這歐亞大陸橋上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不言而逾的。以通過烏魯木齊的216,217,312,314等國道,成爲公路運輸中的樞紐。

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場,那充滿神祕色彩的雪蓮花、絢麗多彩的艾得來絲綢,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製作的地毯、掛毯以及令人垂簾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瑩溫潤的羊脂玉雕,無不深深的吸引着來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戀忘返於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作爲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著名的貨物集散地物產豐富的烏魯木齊一定讓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好了希望大家在烏魯木齊玩的開心,玩的充實,謝謝大家!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着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裏,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遊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祕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歎不已。

一、地理概況

遊客們,新疆神奇在哪裏?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爲南疆,天山以北爲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佈着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與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與崑崙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爲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面積的總與。

二、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於地域遼闊,交通發達,歷史上曾是衆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着遠親關係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與內地關係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又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並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後的1500多年時間裏,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着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通道。伴隨着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製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與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爲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後,絲路交通維續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後平定北疆準噶爾部與南疆大小與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一。

三、旅遊資源

各位遊客,在初步瞭解了新疆的地理與歷史後,我們再來談談新疆的旅遊資源。新疆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色分類,可有以下五種遊法:

1、絲路古道遊

絲綢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名揚四海,成爲新疆旅遊業的一張王牌。在新疆境內,絲綢之路被分爲南、中、北三條道路。三條道路中最具魅力的當數吐魯番、樓蘭、庫車、喀什等地,它們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樞紐。

2、沙漠探險遊

新疆擁有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遊成了新疆的特色旅遊項目。沙漠旅遊的升溫與沙漠探險及其人文色彩不無關係。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過着原始淳樸、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的純淨笑容與柳條夯成的簡易居室,給乾旱的沙漠帶來了人性的美麗光芒。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沙漠旅遊的文化內涵,也使我們有了造訪與體驗的理由。

3、草原遊牧遊

新疆的天然草原約爲8000萬公頃(合12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爲5000餘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6%,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居全國第二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爲新疆發展草原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草原上生長着早熟禾、紫孤茅、看麥娘、鵝冠草,曠野萬里,碧草連天。草原之旅,還可欣賞馬術表演、叼羊表演、江格爾表演等,可參加騎駱駝比賽,讓人充分領略草原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4、原始生態遊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已建立了16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2450多平方公里。計劃建立的尚有12個,其數目之多,面積之廣,居全國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犁,現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其數量約佔新疆自然保護區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納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鍾林組織的新疆浪漫六日遊(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絕仙境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峯巒疊峙,鬆樺蔥鬱,果樹叢生,被稱爲伊犁第一景。位於鞏留縣城外的恰西風景區被譽爲人間天堂,那裏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5、民俗風情遊

新疆的民族風情是奇異誘人的,13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競技與遊戲活動。賽馬是哈薩克、蒙古、等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叼羊也是這些民族熱愛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姑娘追是哈薩克人特有的民間馬上活動,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們精湛的騎術與健壯的體魄,又抒發與傳遞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饢、抓飯、烤羊肉等更是成爲新疆食品的精華與標誌,它們與新疆許多名勝古蹟一樣吸引着中外遊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藝品也不下百餘種,其中寶石首飾、玉石雕飾、地毯、民族樂器、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遊客青睞。

今日交通

今天的新疆,交通十分便捷。航空方面,新疆目前是中國航線最長、航站最多的一個省區。以烏魯木齊爲中心的航空運輸網,連接天山南北十餘座重要城鎮。快捷便利的航班,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完成古人數月乃至一年的艱苦旅程。鐵路方面,40年來新疆已建成三條鐵路。它們是:蘭新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1962年通車,全長1892公里;南疆鐵路(吐魯番經庫爾勒至喀什),分兩段實施通車,全長1446。37公里;蘭新鐵路西段(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全長460公里,1991年2月通車。公路方面,新疆已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以烏魯木齊爲起點的主幹公路達數十條之多。

各位遊客,聽了我以上的介紹,想必您對新疆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吧。這僅僅是新疆的過去與現在。未來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目標實施中,還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到那時大家再踏上這片廣衰的土地,與這裏的各族人民歡聚一堂,一定會由衷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時代新曲。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 篇3

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天池了。相信各位定不需此行。

昌吉位於烏魯木齊西北35公里處,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北疆重鎮,它著名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有天池、五彩灣、巖畫。

這是一座在兩百餘萬年以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海撥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池古稱“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作詩曰:“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傳說天地是西王母梳妝檯上的銀鏡,又說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絛繞的雲霧,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腳盆……,這些美妙的神話傳說,給優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夏季,這裏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絕佳的避暑盛地。遊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覽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橫渡,飽覽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湖上堅冰如玉,是全國少有的高山滑冰場。世人將天地的自然風光概括爲“石門一線”、“龍潭碧月”、“頂天三石”、“定海神針”、“南山望雪”、“西山現鬆”、“海峯展“懸泉飛瀑”八大景觀。每年,天地都吸引着大批中外遊客。

龍潭是指位於天池下方約2千米,海拔1660米,盤山公路西側的“西小天池”。傳說是西王母當年用的洗腳盆,實則它是天池湖水透過地下湖壩粗大的冰漬物滲漏下來的泉水,在山嘴交匯的低窪處形成的一個積水深潭。池周塔鬆競秀,滿山蒼翠,每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山峯樹影和碧月一器倒映潭中,靜影沉壁,月影微顫,有詩讚曰“一弘碧流成龍潭,青松白雪鑲翠盤,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廣寒。”

傳說天池之中有一個水怪,經常亂施淫威,興風作浪。攪的天池之水瀑漲,淹沒左右居民,百姓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宮舉行盛大的蟠桃會。會上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忘記邀請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悅,發威泄私憤。頃刻之間濁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稟報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頭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頓時風平浪靜,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變成了一棵榆樹。從此生長在天池水邊,成爲鎮水之寶。這棵由王母娘娘頭上的碧玉簪變成的榆樹就被後人稱爲“定海神針”。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烏魯木齊(Urumqi)簡稱“烏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橋頭堡和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全市轄七區一縣,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91.2平方公里,20__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6萬人,居住着漢族,維吾爾、哈薩克、回,錫伯等52個民族。

烏魯木齊是中國大陸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新興城市,高度集中的政治地位,宗教地位,資源地位,交通樞紐地位,超廣的地域輻射面積,這些都促使烏魯木齊擁有強大綜合實力,成爲西部核心城市。烏魯木齊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西部和東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鄰,東南部與吐魯番地區交界,是歐亞大陸中部重要城市。

烏魯木齊爲準噶爾語,意爲“優美的牧場”。

烏魯木齊東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準東油田,西有克拉瑪依油田。地下煤炭儲量在百億噸以上,可採煤層總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稱。市區有著名的紅山、鑑湖、閱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風景區等旅遊勝地。

烏魯木齊風光導遊詞 篇5

貴陽東門的文昌閣,是我國千百年來實行科舉制度的產物,它建於十六世紀末(公元1596年、明萬曆20_年),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

文昌閣造型獨特,其結構爲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底層爲四方,二、三層爲九方。頂角的劃分是將四周等分後,再將正面(西面)一條弧三等分,其餘三條二等分。據考證,這種造型的閣樓爲目前國內僅存。近日,文昌閣被國家文物局評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人爲什麼要修建文昌閣並供奉文昌爲神?文昌是什麼樣的神?它與科舉文化有什麼關係?

文昌神的由來

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不免產生宿命論和迷信思想,認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都由神在操縱。我國是多神教的國家,讀書人供奉的神就是文昌。

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天文學家就發現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以之作爲夜間辨別方向的標誌。七顆星中有四顆(第一至第四顆)排列成長方形,古人稱之爲斗魁,第五至第七顆排列成一條線,稱之爲斗柄(半杓),總稱北斗七星或文曲星。

漢代,實行開科取士,設博學鴻詞科、經濟特科等,選拔有學問的人,授予官職。有的人被選中,有的人沒選中,於是,就有人把讀書人的命運與北斗星聯繫起來,說什麼七顆星中的第一顆叫“奎”,“奎主文章”(《孝經·授神契》)。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天官書》說:“斗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官(即七顆星中除一顆奎星外,其餘六顆合稱文昌宮)。六顆星分別主宰人間的功名祿位,並各有名稱:“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唐宋時,讀書人爲了追求功名,大都供奉組成文昌宮的六顆星。元代仁宗延佑3年(公元1320_年),詔封文昌宮六顆星爲文昌帝君,於是開始有人立廟祀之,並把它塑成帝王之像。

貴州地處西南,元代尚未正式建省,亦未在貴州舉行鄉試(舉人考試),故貴州境內立廟供祀文昌帝君者極少,僅有烏撒衛(轄今威寧、赫章縣地)有文昌廟一座,建於公元1324-1320_年間,是省內最早的一座文昌廟。

明代永樂20_年(1420_年),貴州正式建省後,由於科舉制度的推行,考生增多,信奉文昌者衆,於是,貴州各地相繼出現供奉文昌的神廟,有稱文昌祠、文昌宮、文昌閣的。

貴陽最早出現的文昌祠。在貴州宣慰司文廟左,建於明洪武初。

明嘉靖20_年(1535年),朝廷批准貴州在本省舉行鄉試後(在此之前,貴州生員須到湖廣、雲南參加鄉試),貴州省內相繼出現不少文昌廟。到了萬曆20_年(1596年)貴陽新修一座文昌閣,屹立於東門月城上,閣爲三層,規模最大,爲全省之冠,並以其結構奇特著名全國(以上見明萬曆貴州巡撫郭子章著《黔記》及萬曆《貴州通志》)。

我國閣樓的傳統模式,一般都是四角、六角、八角。而貴陽文昌閣卻是九角。除閣的頂層表現爲九角外,還有各層樑柱中處處表現九或九的倍數,如樑爲81根,柱爲54根,樓楞木二、三層各9根。

這是因爲我國古人認爲“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清人汪中《釋三九》雲:“凡一二之不能盡者,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如九重天、九霄雲外、一言九鼎等,皆是以九形容極多、極高。文昌閣所以建爲九角,楞木均爲九的倍數,顯然含有極高、極多之義,除顯示文昌神地位最高外,也含有祝願貴州考生在科舉考試中名列最高、人數最多之義。

魁(奎)星神的來歷

明末清初,戰亂頻仍,各省舉人進京考試,途中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往往連進士也考不上,爭取考上前三名一甲進士(狀元、榜眼、探花)更是難上加難。於是,有人編造說:考生試卷經主考官評出前三名,送請皇帝作最後圈點,才能定出誰是狀元、誰是榜眼、誰是探花。有的皇帝不懂文章,甚至不看內容,隨意圈點,這當中就有神在操縱皇帝的御筆,這個神就是主宰文章的奎星。於是,考生們不僅供奉文昌,還要供奉奎星。

但奎星塑成什麼形象來供奉,卻是問題。奎字的解釋,據《廣雅·釋言》載:“奎,胯也。”引申爲兩足張開之義。但不可能將兩足張開塑爲神像。明清之際出了一位著名學者顧炎武,他在晚年所著《日知錄·魁》中,提出解決的辦法說:“(神像)不能像奎,可改奎爲魁,又不能像魁,而取字形爲鬼,舉足而起其鬥。”道教中人根據他的這一說法,遂將魁星塑爲一個鬼的形狀,魁字的大彎鉤,作爲魁的左足向後翹起踢着一斗,鬼用左手捧卷,右手執筆作點定試卷的姿態。於是魁星塑像設計成功,各地文昌閣中都按此式樣,加塑了魁星神像。貴陽文昌閣的魁星神像是康熙31年(1692年)貴州巡撫衛既齊主持重修文昌閣時增塑的。

人才蔚起

清代建立政權之後,遵循“古開創之世,類以文教爲治”的經驗,大力提倡尊奉文昌,因而對省城的文昌閣積極加以維修。僅康熙年間就大修兩次;一次是康熙8年貴州巡撫佟鳳彩主持;一次是康熙31年貴州巡撫衛既齊主持。現文昌閣仍保存有兩次《重修文昌閣碑記》。

也許是種巧合,就在上述官方大修文昌閣之後不久,康熙33年貴陽人周起渭(漁璜)考起了進士,其人才華出衆,名噪一起,曾典試浙江,擢侍讀學士(給皇帝講學),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42年又有貴陽曹維城考取武進士第一,成爲貴州第一個武狀元。這就大大鼓舞了貴州文武生員的學習情緒,出現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追求科舉功名的熱潮。其間曾出現一些傳爲佳話的科名盛事:如嘉慶時廣順州金殿行有四子鼎壽、鼎梅、鼎銘、鼎年皆中舉,被譽爲一門四舉人。麻江縣周泰等舉人,其祖父之翰舉人,父周誠舉人,一門三代舉人。同治8年貴陽人陳燦、陳田兄弟同榜舉人,後來又都考取進士。

考文狀元最不容易,但到了光緒20_年貴陽人趙以炯終於考取了一甲進士第一名,成爲貴州第一個文狀元。若從明嘉靖20_年貴州開科鄉試算起,那就是經過351年,貴州纔算出了一個文狀元。當時貴州籍的省內外學者、生員聞之,無不引爲榮幸。在京的貴陽人曾任禮部尚書的李端棻賀以聯雲:“沐熙朝未有殊恩,聽鴻臚初唱一聲,九十人中先將姓名宣闕下;啓吾黔久鍾間氣,憶神仙流傳數語,五百年後果然文揚勝江南。”

在趙以炯考取文狀元之後僅隔20_年,即光緒20_年,貴州麻哈(今麻江)縣人夏同和又考取了文狀元,這對貴州考生是一次極大的鼓舞。但就在這時,清朝統治發生巨大變化,出現了戊戌變法高潮。光緒30年宣佈停止科舉考試。

貴州兩狀元

清代貴州一共出了兩個狀元,據清朱彭壽著《舊典備徵》載:清朝自順治3年開科起,至光緒甲辰停止科舉止,這258年間,共舉行殿試112科(次),錄取狀元人數114名(其中貴州2名),按112科計應爲112名,多兩名是因順治壬辰、乙未兩科滿漢分榜,各取狀元一名,故多2名。

明清兩朝貴州產生了多少舉人進士?據民國《貴州通志·選舉志》載:

貴州自明代開科鄉試以來至清末,共有文舉人約6千名(包括明代舉人1145名),清代舉人4800餘名);共有文進士714名(包括明代進士105名,清代進士609人)。故有6000舉人,700進士的總稱。

另有武進士134名(包括明代武進士32名,清代武進士102名)。

這些舉人、進士,除一部分擔任文武官吏外,大部分從事教育工作,擔任府學教授、州學學正、縣學教諭及各級訓導、書院院長、山長,或私人開講授徒等,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對貴州文化、教育的奠基、開拓、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文昌神廟的興衰

貴州舉人、進士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的同時,作爲科舉制度產物的文昌閣神廟也隨之興旺起來,認爲人才蔚起與文昌庇佑有關。如雍正時任貴州巡撫的張廣泗重修貴陽文昌閣後,題一聯雲:“盛世車書環斗極,遐方文物應奎垣。”

明代貴陽城區只有文昌閣兩座,鄉間無文昌閣。清代貴陽城區發展爲9座,各鄉發展爲25座,城鄉共計34座。數量之多,居各種神廟之冠。與民間較爲流行的關帝廟和觀音寺相比較,明清兩代貴陽城鄉共有關帝廟24座、觀音寺19座,遠不如文昌閣之盛(《貴陽市志·宗教志》)。

1920_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朝統治結束,千百年來的科舉制度隨之告終,文昌神也漸失去信衆。民國成立,各種神廟漸被打倒。貴陽境內的文昌神廟有的改辦學校,有的改作公房,有的變爲民宅,陸續消失,貴州各縣情況也大致相同。貴陽惟東門月城上的文昌閣,民國時期常被軍隊駐紮,並一度改作監獄。解放初期曾設文昌國小於內,因此,神像等雖被拆除,房屋舊貌基本保存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