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5W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大觀樓位於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爲“萬里雲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   進園門,穿過近華浦,攬勝閣壯麗崇宏,樓檻軒敞;新修的懷古廊縈紆迴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觀稼堂邊花壇裏,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爭芳吐豔。彩雲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洄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於前,更有那古今傳頌的“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清乾隆年間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孫髯翁所撰180字長聯,一掃世人俗唱,蘊涵了深厚的社會歷史內容,驚動一時。今存大觀樓長聯有兩幅。一幅是與孫髯翁同時的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體書寫刊刻,掛在大觀樓二樓。另一幅則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雲貴總督岑毓英託趙藩書寫,請工匠刊刻後掛於樓下,即今藍底金字聯,長聯繫木製,爲覆瓦形。上下聯各90字,字系顏體楷書,剛勁圓潤,頗具功力。

長聯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赴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楝,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於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寫登大觀樓抒懷,所見到滇池的四周風光。下聯歷數雲南數千年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觀樓現已列爲雲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2

昆明大觀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6千米。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園後可遊覽涌月亭,凝碧堂,攬勝閣,觀稼堂等樓臺亭榭。園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大觀樓臨水而建,樓高三層,其中題匾楹聯佳作頗多。由清代名士孫翁所作180字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 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描寫滇池風光,下聯寫出雲南歷史,寓情於景,情景交隔,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大觀樓公園,古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明初沐英在此建“西園”,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週五裏,蒲藻常青,爲遊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週四裏,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爲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於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週五裏,蒲藻常青,爲遊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週四裏,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爲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爲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於會城小西門外裏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爲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於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遊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爲滇池巨流,是爲草海。”

關於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於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雲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裏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誌》載:“近華浦爲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爲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於哪年?一說爲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餘嘉華先生主編的《雲南風物誌》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裏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臺樓閣……因取名大觀樓。”經考證,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

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爲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爲“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清道光八年(1820xx年),雲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爲三層,觀音寺僧淨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淨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淨樂長聯”:

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峯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叶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

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鉢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淨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爲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爲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雲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臺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菸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遊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清咸豐六年(1856年)雲南回民起義反清,大觀樓、華嚴閣等皆毀於戰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雲南署提督馬如龍操兵演練,“舟過近華浦,見島嶼蔓草荒煙,一片淒涼,垂詢海濱父老,答以大觀樓被毀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資構材飭工重建。經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於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僅及年餘,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仍復省城第一名勝,此馬公之重建大觀樓也。”(舒藻《碑記》)馬如龍重建大觀樓後,在近華浦門樓撰有楹聯:“曾經滄海難爲水;欲上高樓且泊舟”。

清光緒二年(1876年)近華浦“大水,兩廊皆圮,樓亦傾斜,光緒九年(1883年),總督岑毓英重修。”(《光緒志》),重修大觀樓時,“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續修東西廂房十六間”。(見《新纂雲南通志》),光緒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請趙藩楷體重書孫髯翁的長聯,刊刻懸掛。

民國三年(1920xx年)雲南省“民政長李公鴻祥創建馬路,增修亭榭。”(見趙鶴清《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可見,篆塘沿大觀河至近華浦的馬路,系1920xx年修築。

民國八年(1920xx年)唐繼堯修葺大觀樓及公園券拱牌坊式大門,將孫鑄(字鐵舟)同治年間榜書“大觀樓”三字的石刻板,嵌於園門,併爲孫鑄所書題寫了跋識,敘述了馬如龍請孫鑄楷書樓匾之經過。(見《會澤唐繼堯識》)

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修葺近華浦,庾恩錫聘請造園大師趙鶴清協助。“仿西湖之白堤、蘇堤,則三橋鼎峙”,修築長堤,環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觀樓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見庾恩錫《鼎建大觀公園碑記》)

同年,龍雲“囑鶴清壘石爲山,名曰彩雲崖,因彩雲見於白崖爲雲南得名之始,故以顏之,爰於崖頂建石廠(音“罕”,石窟),祀奉觀音大士”。(見趙鶴請《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庾恩錫1930年主持修建大觀公園,以“西湖十景”爲藍本,近華浦形成現在所見的主要景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雲南省政府在意大利爲唐繼堯鑄戎裝騎洋馬銅像,海運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裝安置在近華浦廣場中央,1959年拆除銅像。

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0xx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觀樓,即興題詩一首:

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

睡佛雲中逸,滇池海樣寬。

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兩間。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5

昆明湖簡稱滇池,位於雲南昆明市西南,周遭300平方公里,,海拔在1800多米,均勻水深5米閣下。周圍名山、名寺、名園無數,池上煙波浩淼,湖水碧綠,景色極佳。因此,被譽爲雲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滇池的形成是滇中的底層因爲斷層的淪陷,形成湖泊。附近羣山升沉,綿延不絕。地下溶洞不行勝數,遼寧的本溪水洞和桓仁的望天洞,瀋陽的藏軍洞與其對比,猶如蝸牛和大象。作文網

美不勝收的大觀樓,就在湖畔。中國汗青上最聞名的一幅長聯出自於此,受到毛主席的推許。附近的西山險而壯觀,海埂公園、鄭和公園有名於世,聶耳墓讓人肅然起敬,石寨山、白魚口、觀音山奇麗多姿,古墓羣遺址讓人遐想這裏古時的繁榮。

登高一望,湖光山色,一清二楚,那份神色極爽。湖上帆影點點,養殖業也成長很快。連年來,修了山路和旅遊處事辦法,遊人如雲。碧雞山和金馬山很形象,在湖的兩岸夾侍,樹茂林密。隱現的古寺一座又一座,尤其是嚴華寺和尚唸佛嘹亮的聲音和着晨鐘暮鼓,迴盪在山野,是一幅怡人的圖畫。

內地少數民族許多,如白族、傣族、撒尼族,衣飾精細。攤牀前是不貴的民族工藝品,如蠟染的打扮和裝首飾。風味小吃許多,我索性午餐和晚餐不回集會會議吃,一樣嚐點就飽了。

明代墨客楊滇有詩曰:氣候常如二三月,花枝不絕四時春。就是歌詠這裏的天氣和美景,看來又補充了遊山玩水的一處空缺。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6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緯24度23分至26度22分,東西最大橫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0千米,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線),南達中越邊境515千米,西抵中緬邊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景觀:西依西山之畔,是遊覽觀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圍,東有二碑,千佛塔,阿廬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撫仙湖,星雲湖,九龍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寧溫泉,祿豐古生物化石遺址;北有武定獅子山,祿勸彝文摩岩石刻。可爲景點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行政區劃】

昆明市下轄6區、4縣、3自治縣、1市:【主城區: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官渡區、呈貢區、】、【副城區:富民縣、嵩明縣、宜良縣、安寧市、晉寧縣】、【遠郊區縣:東川區、尋甸縣、石林縣、祿勸縣】。(數據:20xx年)

①主城區

五華區,總面積397.86k㎡,總人口85552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華山街道。

盤龍區,總面積345.83k㎡,總人口80988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拓東街道。

官渡區,總面積634.96k㎡,總人口85337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關上街道辦事處。

西山區,總面積791.14k㎡,總人口753813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西苑街道。

呈貢區,總面積461.00k㎡,總人口310813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龍城街道。

以上五個市轄區爲昆明市的主城區,即市內五區。

以下是四個行政轄區範圍:

五華區轄北門、虹山、西站、華山、武成、西壩、大觀、崇仁、蓮華、新村、長春、小南、南強、黑林鋪14個街道辦事處和廠口鄉、沙朗白族鄉。

盤龍區轄環城、珠璣、東華、董家灣、拓東、聯盟、茨壩、龍泉8個街道辦事處和小河、雙龍、雙哨3個鄉。

官渡區轄關上、金馬、東站、太和4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小板橋、官渡3個鎮,小哨、矣六、六甲3個鄉和阿拉彝族鄉。

西山區轄棕樹營、馬街、金碧、土橋、永昌、福海、前衛7個街道辦事處,碧雞、海口2個鎮,團結彝族白族鄉、谷律彝族白族鄉。

②副城區

富民縣,總面積993k㎡,總人口145554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縣人民政府駐永定街道。

嵩明縣,總面積1357.29k㎡,總人口287095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嵩陽街道。

宜良縣,總面積1873k㎡,總人口419400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匡遠街道。

安寧市,總面積1313k㎡,總人口341341人,20xx年GDP120.62億元。下轄9個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駐連然街道。

晉寧縣,總面積1236.37k㎡,總人口283784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昆陽街道。

③遠郊區縣

東川區,總面積1858.79k㎡,總人口271917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1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銅都街道。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總面積3598k㎡,總人口457068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4個鄉,縣人民政府駐仁德街道。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4234.78k㎡,總人口39萬人。下轄1個街道,9個鎮,6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屏山街道。

石林彝族自治縣,總面積1725k㎡,總人口24萬6220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1個鄉,縣人民政府駐鹿阜街道。

④託管區域

下列區域不由所屬行政區域直接管理,而直接由市政府派出機構管理,級別與區縣同級,並建有公安局,環保局等行政機構。

國家級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1992年8月成立,管理呈貢新區馬金鋪街道辦事處75%的區域及五華區人民西路以北,昌源路以東,海屯路以南,二環快速以西的八個社區。

國家級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5月成立,管理官渡區小板橋街道經濟園社區、阿拉街道辦事處及呈貢新區洛羊街道辦事處。

國家級滇池旅遊度假區,1992年10月成立,管理西山區盤龍江以西,廣福路以南,船房河以東前衛街道辦事處的4個社區,福海街道辦事處的4個社區的部分區域,以及呈貢新區的大漁街道辦事處。

空港經濟區,20xx年成立,管理官渡區大板橋街道辦事處。

倘甸產業園區轎子雪山開發區,20xx年成立,管理東川區紅土地鎮、舍塊鄉,祿勸縣的轉龍鎮、雪山鄉、烏蒙鄉,以及尋甸縣的倘甸鎮、鳳合鎮、聯合鄉、金源鄉等共9個鄉鎮地區,轄下94個村民委員會,面積1837.54k㎡,人口約22.3萬人。

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20xx年7月成立,管理陽宗海周邊的呈貢區七甸街道、宜良縣湯池街道、澄江縣陽宗鎮共38個村委會(社區),總面積546k㎡,人口9.5萬人。

海口新區,20xx年2月28日成立,管理西山區海口街道。

泛亞科技新區,20xx年4月15日成立,管理五華區黑林鋪街道、普吉街道。市行政中心駐呈貢區吳家營街道。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昆明(kūn míng),括號中爲漢語拼音;昆明(ㄎㄨㄣˉㄇㄧㄥˊ),括號中爲注音符號或注音字母。

“昆明”一詞作爲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爲,“昆明”最初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爲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裏。”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爲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爲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爲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爲“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爲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佑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 “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爲地名出現,延續至今。“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琚解釋說:“夷人大種日昆,小種日叟。”這句話可解釋爲人口衆多的昆明族。

【歷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 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20xx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20xx年,西漢設益州郡,將滇池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公元765 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爲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爲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1276年,昆明設中慶城,首次成爲省會。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曆帝、吳三桂先後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1920xx年的“重九起義” ,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1920xx年,昆明自闢爲商埠及1920xx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爲一個開放城市。1920xx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 ,全國響應。1920xx年,設雲南市政公所,爲昆明設市的發端。1920xx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0xx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爲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爲著名的“民主堡壘”。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建制沿革】

遠古: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着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狩獵、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

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各氏族部落,以叟族爲主,屬氐羌族語系。氐羌,是中國古代分佈在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到雲南北部一帶的古老遊牧民族。其中一部分從越西(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進入滇池地區,與當地傣僮語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公元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莊蹻率衆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的叟族部落聯盟,建立了以叟族爲主的“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莊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爲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西漢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公元前120xx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徵發巴蜀地區士卒,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爲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爲谷昌縣,昆陽爲建伶縣,晉寧爲滇池縣,安寧爲連然縣,富民爲秦臧縣,宜良爲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誌着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益州郡爲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爲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爲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後,“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爲滇中地區的統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爲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爲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樑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戶口殷衆,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爲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爲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公元620xx年唐王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爲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公元620xx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爲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公元765年,蒙氏閣邏風(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於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並令其駐守。拓東城就成爲了當時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闢,爲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發展成爲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雲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爲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於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爲滇中一座“商工頗衆”的繁華城市。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爲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爲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爲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後,逐漸代之以定賦稅和改善民族關係的政策,並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餘頃,皆爲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並脩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於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爲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

到了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1920xx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闢爲商埠。1920xx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爲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爲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1920xx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1920xx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到1920xx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麪粉、玻璃、香菸、五金、製茶、皮貨加工、西藥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爲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採。1937年抗日軍興,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材流入昆明,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短暫繁榮。國民黨中央和雲南地方的官僚資本紛紛在昆明設置和開辦工廠企業,如中央機器廠、鍊銅廠、電工廠、發電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菸廠等相繼建立。

1950年2月24日,雲南和平解放。

昆明市氣候概況

昆明地處低緯高原,屬亞熱帶溼潤氣候, 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春季溫暖,乾燥少雨,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

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澇災害;

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秋季降溫快,天氣乾燥,多數地區氣溫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減少一半多,但多於冬、春兩季,故秋旱較少見;

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5.幹、溼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時間分佈上,明顯地分爲幹、溼兩季。5~10月爲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爲乾季,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5%左右。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7

普者黑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由普者黑、猴爬巖、革雷、六郎洞4個片區的109個景點組成。其中,普者黑片區是整個風景名勝區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開發較好的部分。普者黑風景區以喀斯特湖羣、洞羣、峯羣以及峽谷景觀爲主,少數民族風情、古崖畫、革命紀念地等人文景觀相輔助,是個充滿神奇、美麗的喀斯特秀美之境。今天,就請各位朋友和我一起到這個享有“雲南小桂林”之稱的秀美之境,去探訪普者黑的美麗和熱情。

或許朋友們會有這樣的疑惑,“普者黑,好奇怪的名字~怎麼一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會起這樣奇怪的名字?”其實,“普者黑”是當地彝語,即“魚蝦多的池塘”之意。普者黑魚蝦之多,味道之鮮,在當地已是盛譽廣傳了。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普者黑景區門口,請各位順序下車,各位請隨我來。各位遊客看,那門前頂上的牛頭象徵了這一民族的尊嚴,穿過踏青石板路,來到碼頭,開始我們今天的快樂之旅~

各位遊客,站在碼頭邊舉目四望,映入眼簾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蔥翠的孤峯、峯林和峯叢。事實上,普者黑景區的湖不止一個,孤峯也不止這些。在這裏,湖泊羣、孤峯羣、溶洞羣“三羣”密集。據統計,普者黑景區裏孤峯有三百餘座,高低錯落、形態各異。而普者黑的“湖”是以普者黑湖、落水洞湖、仙人洞湖相連貫通長達21公里的水域。由於湖羣主要受地下水補給,且四周無任何工業設施的污染,所以水色清爽、水質清純。線條柔和圓潤的孤峯與峯叢相間有致,與水體構成了絢麗的山水美景,山連山,水饒水,湖光山色渾爲一體,姿態萬千,真可謂“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不愧有“雲南小桂林”之譽。

所以,來到這山水勝景,若不乘船遊覽,豈不是人生一大憾事麼?船是彝家世代相傳的獨木小舟,寬不過三尺,僅容5人。駛入湖中,如離弦之箭,輕快如風。若逢盛夏初秋,可以停棹湖上對弈垂釣,好不暢快。好了,大家請隨着我順序上船。一起去領略普者黑的迷人風光吧~

盪舟湖中,我們的小船移步換景,和我們擦肩而過的青翠的山峯不停的換着造型,大家是否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感慨呢?:“橫看成嶺側成峯,遠低高低各不同,不識“普者”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湖中。”啊~

盪舟湖中,迎面而來的小小浪花是否激起了大家更進一步親近大自然的心呢?那就讓我們隨着這搖曳的水浪來一次“水狂歡”吧。看!那邊的遊客們已經開始了呢~如果在座的朋友想要加入“水狂歡”的話,就請划船的師傅吧船搖過去,不過在此提醒下朋友們,可一定要確保自己的安全設施準備好了才行哦~

現在我們的小船駛入了寬闊的仙人湖中。順湖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放眼望去,數千畝湖面,荷葉團團、荷花處處,隨風搖曳,嬌媚無限。微風吹過,荷香四溢,正所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啊。

隨着小船前行,大家看,遠處有一山峯三面環水,如一條青龍浮游於水面,這就是景區中的一大主要景觀--青龍山了。山上蒼翠綠蔭,渾如“桃園勝境”。但是,更爲吸引人的是山裏有著名的月亮洞和火把洞兩大溶洞景觀。溶洞中,洞廳寬敞,景物迷人,鐘乳石千姿百態,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力。事實上,普者黑的溶洞也是景區一絕。可以這樣說,普者黑“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景區內共有具有觀賞價值的大溶洞83個,可使大家流連忘返。除了我剛纔所提到的月亮洞、火把洞外,現已開放的溶洞還有仙人洞、彩雲洞、遠望洞等。很快,我們的小舟到岸了,現在請大家離船上岸,隨我一起登上青龍山,遊覽青山內外的別樣洞天。

看過了鐘乳石的神奇,登上山頂,連綿起伏的山巒,山環水繞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這正是“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普者黑的玲瓏秀美,“湖深游魚淺,野沃盆地寬”,這是一幅何等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啊!

普者黑不僅有秀美的嬌山柔水,而且有古樸多姿的民族風情,特別是生活在仙人洞村的彝家撒尼人,定會讓大家體會到熱情似火的彝家真情。現在就請遠方的客人們隨我前往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一起感受彝家撒尼人的熱情吧~

在仙人洞村,最有趣的民俗遊戲就是“抹花臉”。它是撒尼人擇偶交友、表達情意的有趣活動呢~在一年一度的“花臉節”裏,姑娘小夥用豬油拌鍋煙灰盡情地相互塗抹,抹得越黑越過癮,抹的越黑越開心。凡是來到村裏的人,無論您來自何方,何種民族,也不論您是高官還是百姓,全是他們尊貴的客人和朋友。他們會用特有的方式向您表達友情,會趁您不注意時悄悄地、輕輕的抹您一個大花臉,越黑越受歡迎呢~

來到普者黑,不僅可以欣賞她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而且很多民間小吃也讓遊人津津樂道。如果夏季到普者黑旅遊,朋友們還可以吃上撒尼人特有--消暑、解乏的荷葉粥呢。此外,普者黑的“彝家醉蝦”和“清湯魚”,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菜餚,歡迎大家品嚐呢~

各位朋友,今天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個“魚米之鄉”能和朋友們一起“蕩柳葉輕舟,賞荷花秀色;遊地下暗河,觀洞裏乾坤;登青龍寶頂,攬山水田園;進民族村寨,品民俗風情”。希望這次旅程能給各位朋友帶來美好的回憶!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裏,原城牆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麼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裏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遊,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9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位於滇西北“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由國際重要溼地碧塔海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紅山片區之屬都湖景區兩部分構成,距香格裏拉縣城22公里,公園處於滇西北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植被帶,最高點在彌裏塘北部山頂,海拔4159米;最低點在碧塔海東部金子溝,海拔3200米,相對高差959米。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它集環境保護、生態文化旅遊、環境教育和社區受益功能爲一體,在保護國家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前提下,爲國內外遊客提供觀光機會。

“普達措”的“普達”爲梵文音譯,譯爲舟船,“措”是藏語,譯爲海、湖。“普達措”意爲普度衆生到達理想彼岸的舟湖。最早文字記載於藏傳佛教噶瑪巴活佛第十世法王(1604—1674年)《曲英多傑傳記》。書中曾這樣記載:法王往姜人轄下的聖地以及山川遊歷觀賞,在建塘邊上有一具“八種德”的名叫普達的湖泊。尤如衛地觀音淨土(布達拉)之特徵。此地僻靜無喧囂,湖水明眼淨心。湖中有一型如珍珠裝點之曼佗羅的小島聳立其間,周圍環繞普達措湖水,周邊是無限豔麗的草甸,由各種藥草和鮮花點綴。山上森林茂

密,樹種繁多。堪稱建塘天生之“普達勝境”。

普達措國家公園的旅遊資源由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兩部分構成。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分地質地貌景觀資源、湖泊溼地生態旅遊資源、森林草甸生態旅遊資源、河谷溪流旅遊資源、珍稀動植物和觀賞植物資源五大部分。人文景觀資源是爲普達措國家公園自然生態景觀注入活的靈魂的藏族傳統文化,包括宗教文化、農牧文化、民俗風情以及房屋建築等等。

普達措國家公園一期工程主要由“兩湖一壩”三個景點構成:“高原仙子”屬都胡、“佛眼狀的草甸”彌裏塘和“高原明珠”碧塔海。公園現已開通一條貫穿“兩湖一壩”的“8”字形觀光車道。

普達措國家公園帶給你的將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滿足,而且,這裏是個無任何污染的童話世界,水質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湖清清,天湛藍,林濤載水聲,鳥語伴花香,是遊客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淨域。漫步其中,你將心曠神怡,流連往返,忘卻世間煩惱。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束河,一個距離麗江古城僅僅有七公里的古城。她是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歷史甚至比麗江還要久遠。風景名勝束河古鎮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面臨田園阡陌;北瞰玉龍,東 南瞻象山、文筆,四時風光變幻,尤其村頭兩處泉源,其中一潭水,稱爲"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潭周綠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魚可數。從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於村中道旁,遠近汩汩有聲,滋潤街頭巷尾,清洌甘爽,涌流不絕,使百姓受惠無窮。

歷史上以"束河八景"而著名,它們是"煙柳平橋、夜市螢火、斷碑敲音、西山紅葉、魚水親人、龍門望月、雪山倒映、石蓮夜讀"。九鼎龍潭邊有清代建築"三聖宮",綠樹掩映、花木扶疏、飛檐翹角,登臨其上,令人心曠神怡。青龍橋畔,河水喧譁,煙柳拂波,更有古樸民居,粉牆青瓦,高低錯落,依山而築,臨水而居,一派"小橋流水"情調。最佳旅遊時間束河茶馬古道地處雲南麗江,麗江的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在12.6℃~19.8℃,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爲18.1℃~25.7℃,最冷月平均氣溫爲4℃~11.7℃,四季皆宜旅遊。

歷史文化束河茶馬古道歷史: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麗江設立"神川都督府",茶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進藏;宋王朝的軍事需要,刺激"茶馬互市的繁榮";於是,從元、明以來到近代,茶馬古道成爲滇、藏、川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茶馬古道起於滇南,經過大理、麗江、迪慶、拉薩,止於印度,貫穿中國西部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最具魅力的"三江並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關注。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源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爲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爲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怒江州蘭坪白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羣山的最高峯,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州內湖盆衆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71.49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爲線形盆地,呈帶狀分佈,從西向東排列爲6個帶。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佈於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我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佈全州。州境內分佈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洱海位於大理市境東部,是雲南省第二大內陸淡水湖泊,風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主要自然風光旅遊景點/景區:雞足山 ·南詔風情島 ·劍川石寶山 ·大理雲景 ·鳥道雄關 ·洱源 ·劍川滿賢林·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龍洞·百鳥朝鳳 ·雲龍天池·天池 ·雲弄峯

大理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衆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圍分佈甚廣,它們以古城爲中心,沿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呈線狀分佈。大理市現已確定不同級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並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鏡水環境優美,古樸典雅生意盎然,併成爲當地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聖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含南詔德化碑),省級元世祖平雲南碑、蒼山神祠、佛圖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羣……等文物古蹟,縱貫了唐(南詔)、宋(大理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

大理主要人文古蹟旅遊景點:崇聖寺三塔 ·雲南驛古鎮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鄉) ·嚴家院 ·劍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雲龍太極圖·大慈寺火葬墓羣·虎頭山古建築羣規範化富貴花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爲主的多民族地區。境內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民情,絢麗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禮,風趣的掐新娘活動,意味無窮的取乳名和搶名習俗,一馱穀子換一馱梨的古樸交易,簡樸的回族葬禮,組成了特有的民族風俗“大觀園”。雲南白族有140多萬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繼電影《五朵金花》蟄聲中外之後,白族姑娘個個被中外友人統稱爲“金花”,白族小夥則被稱作“阿鵬”。金花、阿鵬們流傳着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從白文“山花碑”到現在還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調和大本曲;有着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集市,如:繞三靈、栽秧會、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大理作爲數百年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爲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薈集,史籍文獻甚豐。加之,在當地佔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養歷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以來人才輩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悠久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化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族人民從服飾、住居、婚嫁、信仰、習俗以及慶典節日,都充滿着獨特的民族情趣,這些濃郁的民族風情,增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榮戴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雙重桂冠。大理風景名勝區主要含蒼山、洱海、白族風情以及大理、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共鳴的震撼。峽谷內上虎跳一帶的氣候與下虎跳的氣候有明顯的差別。上虎跳一喧降水量853.4毫米,比較溼潤,下虎跳則爲586.4毫米,較爲乾燥。虎跳峽雨季在5-11月,最大隆雨量集中在7-8月間。峽谷盛行西南風,2-4月爲最強。

從峽口下行兩公里,兩岸險峯聳天,江面奇窄,一?巨石兀立江心。相傳猛虎曾憑此石一躍過峽,因而取名虎跳峽。

本世紀30年代,著名地理學家美國人洛克曾三遊虎跳峽,流連忘返,直到租用飛機拍下虎跳峽全景而後罷。1986年9月10日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用無動力漂浮工具首次漂流虎跳峽全程成功,隊員孫志嶺和四川省《青年世界》雜誌記者萬明爲這次漂流探險獻出了生命之壯舉,更爲該峽增添了幾分豪氣。

過上虎跳沿江向北,經永勝村便到中虎跳,“滿天星”礁石區是這裏最險的地方,這裏離上虎跳約5公里,江面落差甚大。百米峽谷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捲起無數雪浪蒼煙。兩岸的懸巖怪石間,生長着闊葉灌木叢,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使驚險中又生幽趣。

從中虎跳過險境“滑石板”,即到下舊金山跳。這裏地勢寬闊,近可看峽,遠可觀山,駐足於此,回眺玉龍、哈巴,只見山勢險峻,峯頂雲霧縹渺,時隱時現;俯視下虎跳則急流奔涌,江水喧騰如雷鳴。

下虎跳有縱深1公里的巨大深壑,這裏接近虎跳峽的出口外,是欣賞虎跳峽最好的地方。

佇立虎跳峽邊,震耳欲聾的咆哮,那吞天吐地的氣度,完全成了一種雄性威力的宣泄。衆多潛伏江底的虎跳石,阻攔激流涌瀉的巨流,噴濺一道一道如翻江倒海般的巨浪,形成白浪衝天的雄奇景觀。

作爲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不測的峽谷包潛着神奇和奧祕的景觀。1996年9月,洛陽長江漂流隊首漂虎跳峽成功,虎跳峽不再是包藏殺機、不可征服的激流險灘。1996年10月28日虎跳峽轟然一聲巨響,峽內出現“高峽出平湖”新景觀。過去只可遠觀的神祕虎跳峽,如今已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更是增添了對遊客引跳心脈的魅力。

虎跳峽所在的虎跳峽鎮是滇藏公路的樞紐。這裏旅館林立,交通方便,上可到中甸,下則達麗江、下關、昆明等地。遊客可從不同的方向到達虎跳峽觀賞。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溼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三月的一個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鶿;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棱棱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溼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盛產的屬都裂腹魚、碧塔重脣魚,味鮮物美;漫步在林間的牧場上,馬兒叮咚的脖鈴聲、遠處牧棚裏悠悠冒起的炊煙,顯得與周圍的自然是那麼的和諧;原始森林裏的各種林木,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景區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有時雲天飄渺,時隱時現,宛如仙境;有時則雲海茫茫,有如騰雲駕霧...一般,情趣異常。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此外,還有多處斷層崖、林間小澗、深溝峽谷等一些獨特小景交錯分佈,具有極高的地理科學價值與旅遊觀賞價值。普達措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爲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拉姆撒國際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景絕美。普達措國家公園位於香格里拉東22公里處,公園的大門設在“香格里拉第一村”霞給村的村頭,由碧塔海與屬都湖生態旅遊區組成。

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溼地、茂密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每年夏季,這裏滿山的杜鵑花競相開放;秋冬季節大量的黃鴨等飛禽在湖邊嬉戲,天然成趣。公園邊上的霞給村裏有土陶坊、唐卡坊、木器坊、牛角雕刻坊、藏香坊、民居博物館、藏銀坊等各式各樣的民間作坊,擺滿了製作精美的各式各樣藏族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普達措國家公園不同季節景緻不同,最美應該是夏、秋兩季。

六月花開,十月樹黃。但是這裏因爲海拔較高,溫度偏低,要注意防寒。普達措國家公園風光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一個無任何污染的童話世界,水質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湖清清,天湛藍,林濤載水聲,鳥語伴花香,是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淨域。這裏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都能出很好的片子。景區門票:190元/人,其中包含了普達措景區門票(110元)、霞給溫泉藏族文化生態村門票(10元)、觀光遊覽車(80元)。以上門票價格不含保險費。1米以下的兒童、持離休證的離休人員、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軍人、學生、殘疾人門票半價優惠。開放時間:8:00-17:00從香格裏拉縣城去普達措沒有班車,需要自己包車,路況良好,普通出租車即可,參考價位180元/天。因爲普達措距離縣城不太遠,直接打車也可,參考價位單程80元、往返150元,但需注意去時最好和司機約定來接的時間,並留下司機電話,以免回程時打不到車。

介紹雲南大觀樓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朋友:

大家好!遊覽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觀的深邃;現在我們去觀賞蒼山洱海,領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們乘遊艇去洱海公園。洱海公園又名團山公園,位於下關城區東北2公里處的團山。它北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與蒼山南端的斜陽峯相對。南詔國時,這裏是國王的鹿苑。1976年這裏新闢爲公園,佔地1600餘畝。山上有動物園和苗圃花壇,廣植大理地區的各種名花異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遊覽之地。

現在遊船已到洱海公園臨海長堤,我們離船上岸,這是團山腳下的濱海遊覽區沿着270多級石階拾級而上,我們到達山頂。大家看,這翹角飛檐的樓閣是望海樓,檐下懸匾,上書:玉洱銀蒼”,黑底金字,蒼勁古雅,它是中國慕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望海樓是領略“玉洱銀蒼”的佳境,憑欄遠眺:東邊洱海浩瀚,一碧萬頃,西邊蒼山綿延,莽莽蒼蒼。

各位朋友,讓我們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遊。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紹是卻是蒼山。先前,我們在大理城,在蒼山腳下的公路上,沒能很好地端詳蒼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園望海樓,視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蒼山末端。現在,隨着遊船不斷前行,我們眼中的蒼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說,橫斷山脈像一隻巨臂,從“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向南伸到了雲南西部,蒼山就是這支世界著名山脈中雲嶺的一個分支。

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蒼山共有十九峯。這十九峯從北至南的順序是:雲弄、滄浪、五臺、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峯、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十九峯中,馬龍峯最高,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兩峯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爲:霞移、萬花、陽溪、芒涌、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蓂、陽南。

蒼山景色以雪、雲、泉石而著稱。我先向大家介紹蒼山的雪。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皚皚蒼山雪,歷代文墨客讚辭頗多, 民間傳說也不少。明代文學家李元陽曾讚美:“日麗蒼山雪,瑤臺十九峯”。

蒼山的雲更是名傳遐邇。雲聚雲散,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在變幻多姿的雲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雲”和“玉帶雲”。所謂“望夫雲”是指每當冬春時節,蒼山玉局峯頂常會出現一朵孤單的雲,忽志忽落,上下飄動,若盼若顧。奇特之處在於它一出現,點蒼山便驟起暴風,刮向洱海。所謂“玉帶雲”,是指每當夏末秋初,雨後初晴,蒼山十九峯半山間往往會出現白雲朵朵,雲朵聚匯,慢慢拉開,宛若潔白的玉帶橫束蒼翠的山腰。綿延數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帶雲”會預兆農業豐收:它出現次數多,當年就風調雨順。當地白族有農諺:“蒼山系玉帶,餓狗吃白米”。

蒼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峯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峯頂有不少高山冰磧湖泊,這是第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瀉,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冰磧湖畔,密佈着原始森林和許多珍奇林木、奇異花卉,特別應告訴大家的是,蒼山的花卉早就芳名遠播,而且它還使蒼山名揚四海。美國教授羅·蘭開斯特曾說:“在美國有100多萬知道中國雲南的大理蒼山,因爲他們都種有許多美麗的大理蒼山的杜鵑花。”

蒼山的石,馳名中外。郭沫若有《詠大理石》詩:“三塔矜高古,順思貞觀年。蒼山韻風月,奇石吐雲煙。相在心胸外,涼生肘腋間。天功人力代,海外競珍傳。”

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爲“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正在前行,現在應該向大家介紹這碧波萬頃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湖岸線長117公里,面積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雲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彌苴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經漾濞紅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爲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無瑕的美玉,秀麗無比,它正以廣闊的胸懷歡迎各位來自遠方的賓朋。洱海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從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昇天。洱海月爲什麼如此明亮?科學的結論是:一、洱海水質特別純淨,透明度相當高,其反光極強;二、洱海海面塵埃較少,空氣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於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

與蒼山雪、洱海月相連的大理四大名景還有上關花、下關風。洱海和蒼山之間的壩子,是一個狹長形的沖積平原。南詔國時,在這一狹長地帶北南兩邊各築一座小城,扼守要衝,保衛王都的安全。北邊的稱龍首關,又稱上關;南邊的稱龍尾關,即今下關。所謂上關花,是指上關“十里香奇樹”,此花原在上關沙坪街的和山寺內,其花大如蓮,年開數百朵,香氣溢四方,花開時節,觀者如雲。又因此樹結果殼堅,可做朝珠,故花又稱“朝珠花”。後來,此花絕跡了。前些年,據說有人在蒼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關風指西洱河谷吹入下關的風,終年不止,尤以冬春爲盛,你一進入下關就可以感到下關風的存在。它幾乎每天都以怒號,掃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關了得到了“風城”的雅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