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67K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

人們都說我一個幸福的孩子,因爲我攀登過那綠樹成蔭的文筆塔,我參觀過那風景壯麗的南寧,我還旅遊過荷葉飄香的普者黑,特別是那昆明的大觀樓令我難以忘記。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精選18篇)

暑假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昆明玩,最多要用四個小時才能到那裏,到了那裏爸爸就帶我去大觀樓裏,那裏的樹挺立在那清清的小河邊像一個個士兵站在那裏守護着小河,那裏的草,你踩上去你覺得好像是踩在牀上一樣,如果你睡在上面再好也不過了。記得,那裏面有一座蕭山你可以鑽進去,就像你在鑽時空隧道一樣,裏面還有一個遊樂場,遊樂場裏有許許多多的玩具,我跑進裏面就像進入了我的天堂一樣,我眼裏看見好玩的東西,我就想玩,其中我看到好玩的,連忙拉爸爸過來說:“我要玩,爸爸。”爸爸說:“好。”我們做了上去,我們玩完了以後。我看見了過山車,爸爸說:“不敢玩,以後你長大自己來玩。”後來我們就去找賓館,我們就睡覺了。

啊!難忘的大觀樓,在這裏我度過美好的時光,在這裏我知道昆明的發展,在這裏我知道了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將用文字記錄下來。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2

還在睡夢中,迷迷糊糊聽見媽媽在叫我,:“涵兒,涵兒!快起牀,今天我們到野生動物園去玩!”我還以爲自己在做夢,仔細一聽,是真的,便馬上從牀上跳下來,匆忙洗漱完畢,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催促媽媽快點,昆明野生動物園離市區只有幾公里,所以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

我們一進動物園大門,就看到了非洲黑熊,黑熊正懶洋洋地在地上休息,看見我們來了,就馬上立起身子,站起來,兩隻眼睛直直的望着我們,不知是向我們打招呼?還是向我們尋求食物,看見旁邊有賣食物的,我們就去買了兩包食物,黑熊看見有食物吃了,顯得很興奮,媽媽把食物扔到它們面前,一瞬間,食物就消失了,掉到了黑熊的肚子裏。

然後,我們又去看了駱駝、長頸鹿、斑馬、鴕鳥、獅子、老虎等等很多的動物,還有一個孔雀林,裏面有1800只孔雀,我從來也沒見過這麼多的孔雀,這些孔雀一點也不怕人,它們就在遊客中間走來走來走去,還到遊客手裏啄食物吃,太有趣了!

不過,使我最難忘的還是我們的“老鄉”來自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的三隻大熊貓,它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思嘉”、“美茜”和“芊芊”,由於受“汶川”大地震的影響,它們將在雲南野生動物園暫養兩年。我們到的時候,正好趕上它們吃“中午飯”的時候,只見工作人員從休閒欄上爬下來,抱着一捆竹子,它們三個看見了立即從休閒欄上爬下來,抱着竹子啃起來,媽媽看見它們已經逐漸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了,相機“咔嚓、咔嚓”記錄下了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的吃相。最後,我們還觀看了“大象表演”、“鳥藝表演”、“獅虎表演”看着那些動物精彩絕倫的表演,不由的感嘆“馴獸師”的偉大……

一晃下午了,肚子在鬧“空城計”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動物園。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怒江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怒江峽谷壁陡崖懸,壑深萬丈,滔滔江水如野馬奔騰於峽谷之中。傳說中,一對分別居住於怒江兩岸的傈僳族戀人,在無法相會的苦惱之中,受到彩虹的啓發,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條溜索。從此,這種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兩岸的人們廣泛運用。

怒江溜索有兩種--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兩頭一樣高,平越大江,來往都可過,但溜到江心後得雙臂用勁,攀到對岸。陡溜有一定的傾斜度,一頭高,一頭低,自然滑向對岸,十分輕快。陡溜一般都是兩根,傾斜方向相反,來回都很省力。爲了安全,溜的構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塊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間的麻繩。

過怒江溜索是需要勇氣的,當你把生命系在一根並不太粗的繩索之上,當你越過看一眼都頭暈目眩的峽谷,當你聽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聾的江水咆哮之聲時,心中會不由生出幾分怯意。當你看到那些男女老少在江面上自如地溜來飛去,特別是那些大媽帶着孩子,揹着山羊肥豬一起“從天而降”時,不能不爲他們的勇氣所折服。藤蔑做的怒江溜索很容易磨損,所以過一段時間(短則二三個月,長不超過一年)就得更換一次。換溜時,兩岸各選一個力氣大的人,先用釣魚線的一端拴一石子兩岸對丟,待兩個石子在江心鉤邊在一起時,便慢慢拉過對岸。而後把魚線換成較粗的麻繩,這時再將溜索一端固定於一岸的溜樁或大樹上,另一端則系在粗麻繩上拉過對岸,固定於彼岸的樹上或溜樁上,並用木棍逐段絞緊,換溜就完成了。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4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曆壬寅年(1620xx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於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峯之中峯修築紫禁城,冶銅爲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峯宮名也。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所供聖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爲滇南一勝境也。鄉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 [3]

這段碑文依據史料,敘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始人、冶銅爲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峯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曆甲辰年(1620xx年)正月太和宮創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敘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

舒藻碑文中所說:“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一段不準確。其實創建太和宮前七年,就已建“環翠宮”。陳用賓撰《環翠宮記》稱:“餘撫滇之三年,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爲閣,祀呂師(呂洞賓),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並祀閣上。” 陳用賓,福建晉江人,明進士,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僉都御使巡撫雲南。陳用賓“撫滇之三年”,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萬曆三十年(1620xx年)“叩請”陳用賓興建太和宮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環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用賓《鼎建太和宮記》所述:“及撫滇之九年”,即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陳用賓“偕卜勝東城,相度山原間幾一舍許無當者,延佇環望,真氣英英,連蜷環翠宮左,捫蘿視之,適彩雉從中盤起,玉局宛然,無亦光嶽之閟有待歟?” 陳用賓偕沐昌祚、沐睿、劉會等登相度山,卜勝選址,已見山勢“連蜷環翠宮左”。這清楚說明,明萬曆三十年陳用賓爲太和宮選址時,已有環翠宮。太和宮金殿、三元宮於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動工興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載而繕定”。“萬曆甲辰(1620xx年)歲春正月吉旦”,陳用賓撰立《鼎建太和宮記》。

民間傳說陳用賓曾在鳴鳳山“三遇呂洞賓”,是呂仙引示他鳴鳳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撫滇之三年”即“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爲閣祀呂師”。環翠宮建成後,陳用賓曾撰楹聯: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陳用賓身居雲南“軍門巡撫”,既迷戀官場“一品朝衣”,又嚮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海”飛來的呂仙人,他該“向那頭跳出”?

陳用賓《建太和宮記》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跡最著於太和,貞觀而還,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讓隆焉……”說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真武神蹟,太和山(即武當山)最著名。從唐貞觀年間以來,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當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當山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說,以後天下真武宮都按這“永樂像”塑真武。

明崇禎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史志碑記所載是一致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雲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峯。天柱峯爲此又稱“金頂”。雞足山銅殿毀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臺砂石浮雕欄杆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間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範銅至五百餘萬之多”(250噸)。1980年清洗銅殿煙塵污垢時,發現銅殿正樑上通體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樑中間的字被藻井遮蓋,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年)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餘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兵反清,故方誌碑記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迴避是吳三桂重鑄銅殿。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後,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雲貴總督王繼文書懸“南無無量壽佛”銅匾。“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雲貴總督,爲什麼在真武道宮掛佛教匾?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1420xx年)武當天柱峯頂建真武銅殿時,峯巔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佛道互不相讓。得知建銅殿是聖上旨意,佛家折中,“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匾,朝拜真武同時,也頌“南無無量壽佛”。鳴鳳山太和宮仿武當山中峯興建,王繼文依據武當山典故懸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門碑記》記載了清代昆明兩次地震的情況:“乾隆年間,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靈徵”。這次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搖摧壞。”太和宮更大的劫難是咸豐年間,太和宮毀於兵燹,三元宮化爲灰燼。每一次損壞後,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修繕。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20xx年)前後十五年間,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勸募“縉紳王熾、餘安轉稟督辦雲南礦物、前巡撫唐公炯,倡鑄銅一萬斤,並遍約同人,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並重修山門、牌坊、殿宇,衆作新之。”

太和宮金殿於1950年軍事接管,定爲“昆明市金殿名勝區”。先後隸屬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壞,殿宇坍塌,荒煙蔓草。1968年又將太和宮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四人幫”以後,逐年修復古建築,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翻修三座天門、櫺星門,新建長廊亭臺,局部維修明代城牆。1983年興建山巔鐘樓,保護原昆明城宣化樓之明代永樂大鐘。

1983年至1991年,在鳴鳳山東面、南面新徵土地273畝,興建佔地500畝規模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爲十二個專類花卉園區茶花園、溫室花卉區、杜鵑園、水景園、木蘭園、薔薇園、竹類植物園、裸籽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造園示範區、鸚鵡園(盆景區)和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後投資達800餘萬元。

爲迎接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後在鳴鳳山金殿投資20xx萬元,全面維修太和宮古建築羣,整修鐘樓,開闢鐘樓旅遊服務區,興建大型觀賞溫室,新建杜鵑精品園,開發蘭圃和蕨類植物園,重建秋園餐廳,改造旅遊招待所,重建園內旅遊廁所。在金殿自籌資金興建“中國金殿博覽苑”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金殿青銅文化旅遊景點……這次整治修建,爲太和宮金殿創建四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興建。金殿名勝區1999年躋身雲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理想之地。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5

大理古城的門面是不太好的——我是說,一下車,你就會遭遇鍥而不捨的中年“金花”“阿鵬”們。他們很有耐心,耐心得你都會沒了耐心。一些遊客常見的地方,比如車站、古城南門、博愛門外,都聚集着大批這樣拉客的人。對他們的建議最好保持冷靜,謹記天上沒有掉餡餅這回事。

進入大理古城,多一些瞭解之後,你就會喜歡上這個地方。

大理古城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東臨洱海,西望蒼山,城在山水之間。涓涓不斷的清澈泉水滋潤着這一方水土,仁者智者都沒了話說。從都市來到這裏,會明顯感覺到時間放慢了節奏——城牆環繞,青石板鋪地,屋瓦上長着青蔥的野草……傳統白族民居的建築形式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稱。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人們的表情安詳抉樂。

明清以來大行其道的棋盤式剛格狀結構的城市佈局,在大理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南北方向的中心線復興路貫穿了整個古城。現在,鱗次櫛比的特色旅遊店鋪使這條街變得令人眼花繚亂。由南城門起始的復興路串起了人民路、護國路(洋人街)和玉洱路等東西向主要幹道。

我常聽去過大理古城的人說,沒什麼意思。這也難怪,因爲大理是一個待得越長久,就越能覺出它的好處的地方。遊人匆匆而來,遭遇拉客人衆的圍追堵截之後,只探看一眼又匆匆離去,難免會覺得寡淡。也許不恰當,但在我看來,麗江如同滿頭珠翠的官家小姐,只有夜深人靜或絕早的清晨才卸下脂粉;大理則如同一個淳樸的農家少女,雖然也漸漸想趕時髦山花滿頭亂插一氣,但仍不失本來顏色。

到大理古城,建議只逛玉洱路以南這一部分。如果是走馬觀花的話,那麼逛一逛博愛路、護國路(洋人街)、復興路、人民路也就夠了。洋人街的酒吧名聲在外,不必多說。人民路是古城風貌保存最爲完好的一條街。上段開了若干家咖啡館和酒吧,氣氛輕鬆,可以結交到世界各地的揹包客。下段更爲幽靜,如果有心探訪,能夠發現不少漂亮的院落和裏面的隱士。

人民路下段,有一條僻靜的小巷子。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天主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1920xx年,由法籍主教葉美璋主持興建,融當地民族建築與西方建築特色於一身的獨特建築風格吸引了無數教友和遊客慕名而來。由於教堂位於學校內,上課時間不能參觀。(位於人民路下段一條偏僻的小巷內,有明顯路牌)順着復興路向南,第一座城樓是五華樓。樓裏有時會有一些免費的展覽,樓外新裝了一個液晶屏,每晚在此放映電影《五朵金花》。有空時不妨嘗試一下露天電影的滋味。五華樓再往南,就是古城南門了。城門巍峨壯麗,是拍照的好題材。第一次到這裏時我不禁在想,《天龍八部》中段譽回大理,是否從此門進入?

大理古城有四個城門,均可參觀,也可在城牆上散步。據文獻記載,古城城牆規模壯闊,方圓十二里,城牆高二史五尺,厚二丈。城牆之上俯瞰大理,既可發思古憂情,又可品風花雪月。情侶登臨城牆的最佳時間是晚土,面對月朗風清的大理古城,求婚成功率直線上升。

大理古城古稱葉榆,又稱南詔,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

背靠蒼山面臨洱海的大理古城位於下關以北13公里,又名葉榆城、紫禁城、中和鎮,始建於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古城城牆高8米,周長6公里,外有護城河,四角有角樓,東西南北四方原來都有城門,現存的僅有南北兩座城門。古城內建築佈局保持着明、清的棋盤式風格,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向,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

青瓦坡頂的白族民居遍佈大街小巷,白族民居多爲“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每戶院內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民居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街上,石板上淡淡地閃耀着青色的光芒。七八點鐘,晨霧還零散去,路邊的巷予口時不時有人擺着小攤子。賣花的大大都集中在大理博物館或者是文化館花園的門口,大理花多,馬蹄蓮、百合、玫瑰、野菊花……生活在古城裏的人們,早已經習慣了大理的一切,早餐時來上一碗豌豆粉再加上一塊餌塊,臉上帶着溫和的笑意,開始了這—#的生活。春天,蒼山積蓄融化,清洌的流求順着青石鋪就的街面緩緩流過;冬季,飄雪滿地,城牆磚縫中的衰草在肅殺的風中搖曳。這就是大理一年的人生。

古城又稱紫城,曾先後立國南詔與大理。唐大曆十四年(779),南詔王異牟尋從太和遷都羊苴咩城,當時的新都,便位於今日城西的三塔附近。當時的古城方圓十二里,城牆高二丈五尺,南北各設一門,四角還有角樓。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國時,仍然以羊苴咩城爲都城,並以大理爲國號。新中國成立初期,城牆被拆毀。1982年根據郭沫若手書集合成“大理”二字。

自大理園之後的520xx年,大理開始成爲雲南的一處新秀,什麼人都無法將它遺忘。元朝時,大理成爲雲南行省大理路總管府和太和縣治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理衛指揮使周能薰脩大理城,次年,措揮使鄭祥又將城的東南兩面加以拓寬。清代綠營時期,大理城是雲南提督衙門駐地。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6

滇池古稱滇南澤,又名昆明湖。關於滇池名稱的由來有四種說法。據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說:滇池因“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這是從地理形態上講。另一種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爲“滇者,顛也。”也有的認爲是彝語的“甸”,即大壩子之意。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證,《史記·西南夷列傳》載:“滇”,在古代是這一地區最大的部落名稱(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將莊蹻入滇後,變服隨俗稱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纔有滇池名。第四種說法認爲:“滇”是壯語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滇池地區歷史地理》載:古老羌族的的文化傳統是“屈肢葬”及火葬。滇池地區先秦、兩漢數百座墓葬的發掘,“屈肢葬”僅有一具,其餘均“仰身葬”,火葬的遺蹟沒有發現和報道。這證明先秦、兩漢時期滇池地區的居民與氐、羌關係不大。而世所公認的彝族先民——“昆明人”,最早來到滇池地區是在東漢以後。西漢的《史記》說:“楚威王時,將軍莊蹻……至滇池”,“滇池”地名就已載入史冊。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說:“池,……上源深廣,下流淺狹,但如倒流,故曰滇池。”所以,“水系顛倒說”,比較可信。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7

在雲南麗江,我和媽媽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名叫拉市海。

當我們剛來到拉市海,就被那裏的風景給迷住了,那裏有有遼闊的草原,草原上有綠油油的嫩草,草原上有數不清的馬,馬長得很健壯。草原的旁邊就是拉市海,四周有許多的山,圍繞着拉市海,山翠綠翠綠的。在那高山上,還住着許多彝族人呢!

拉市海很有名的,曾經有人在這裏拍過“一米陽光”電視劇。看到這麼美的山和草原,我玩興大發,於是我碰了碰媽媽說:“我想去騎馬和划船!”,媽媽同意了。我們一開始坐在馬上,腳都發抖了,後來,牽馬的爺爺說:“全身放鬆悠閒的樣子,就不怕了。”我照着做了,果然一點都不怕了,我身下的馬其實很矮,是那種小種馬,非常溫順。,看着藍天和大草原,我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放馬奔跑了一會,感覺自已也象個小騎手。後來我們又去划船了,划船的時候,我問了一下水底下爲啥這麼多草。船伕說:“近幾年臥虎山成了旅遊區後,把水引到這裏後,就變成了拉市海,所以水底還可以看到原來種的莊稼和水草。這裏的水特別的綠,特別的美。

不知不覺天黑下來了,公園要關門了,這時才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我和媽媽只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拉市海。但我想,等我長大我一定再來看看這個地方。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8

大家好,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佈着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羣。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佔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爲“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羣衆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杆、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絃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峯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週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爲開闊,遊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紅河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

元陽梯田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 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 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20xx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哈尼梯田被 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我國第45處世界遺產,使中國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遺產國,僅次於意大利。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位於哀牢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譽爲“哈尼人的天梯”的元陽梯田。每年晚冬是這裏農民最忙的季節,因蓄水養田所呈現的光影色彩,也成爲了看梯田最美的季節。元陽縣以梯田稻作爲主,被明代農學家徐光啓列爲中國農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早在1320xx年前的唐朝, 哈尼族就來到了哀牢山南部溝壑縱橫、“地無三分平”的山區定居,憑着堅忍不拔的毅力,利用這裏垂直氣候明顯、雨量充沛、適合稻種的特點,經過53代人的辛 勤勞作,在山間開墾出了梯田並沿用至今。元陽梯田有四絕:一是形式多,每片山坡上都佈滿了形狀各異的梯田,大的可達10多畝,小者僅有簸箕大。 二是地勢陡,我們知道,大於25度的耕地一般都要求 退耕還林,但在這裏,從15度的緩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見梯田,可謂巧奪天工。三是級數多,一面坡上竟能開墾3000多級階梯,極大地提高了耕地質量 和數量。四是海拔高, 山區地形呈“V”形分佈,海拔高度2795米,達到水稻種植的最高點。這裏的水稻品種上佳、不施農肥,爲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雲南連 續3年大旱,這裏的山裏看不到任何水源地,而梯田中的水是從何而來呢?哈尼人民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低緯度河谷常年高溫使江河的水大量蒸 發,到了高空受到冷氣團的冷卻,形成雲霧終年纏繞于山間,雲霧鑽入全縣6萬多公頃的森林中,形成水滴匯成小溪,形成骨幹溝渠4653條,提供了全縣所有梯 田和人畜用水。這一結構被生態學家盛讚爲“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良性農業生態循環系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位於哀牢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譽爲“哈尼人的天梯”的元陽梯田。每年晚冬是這裏農民最忙的季節,因蓄水養田所呈現的光影色彩,也成爲了看梯田最美的季節。

元陽縣以梯田稻作爲主,被明代農學家徐光啓列爲中國農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早在1320xx年前的唐朝, 哈尼族就來到了哀牢山南部溝壑縱橫、“地無三分平”的山區定居,憑着堅忍不拔的毅力,利用這裏垂直氣候明顯、雨量充沛、適合稻種的特點,經過53代人的辛 勤勞作,在山間開墾出了梯田並沿用至今。元陽梯田有四絕:一是形式多,每片山坡上都佈滿了形狀各異的梯田,大的可達10多畝,小者僅有簸箕大。 二是地勢陡,我們知道,大於25度的耕地一般都要求 退耕還林,但在這裏,從15度的緩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見梯田,可謂巧奪天工。三是級數多,一面坡上竟能開墾3000多級階梯,極大地提高了耕地質量 和數量。四是海拔高, 山區地形呈“V”形分佈,海拔高度2795米,達到水稻種植的最高點。這裏的水稻品種上佳、不施農肥,爲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雲南連 續3年大旱,這裏的山裏看不到任何水源地,而梯田中的水是從何而來呢?哈尼人民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低緯度河谷常年高溫使江河的水大量蒸 發,到了高空受到冷氣團的冷卻,形成雲霧終年纏繞于山間,雲霧鑽入全縣6萬多公頃的森林中,形成水滴匯成小溪,形成骨幹溝渠4653條,提供了全縣所有梯 田和人畜用水。這一結構被生態學家盛讚爲“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良性農業生態循環系統。

在這直上雲天的梯田裏,哈尼族廣種稻谷及各類雜糧瓜果。哈尼長街宴吃的東西全部都是來自梯田中的產品。每年10月10日左右的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 神、拜龍求雨的節日,婦女們準備近40種風味的菜餚,各家男主人將魚雀、竹筍、木耳、蘑菇等梯田中的特產和高粱燜鍋酒端到指定的街心,一家擺一至二桌,家 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百來張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條長龍,每年慕名而來看梯田美,吃哈尼菜的人絡繹不絕。不論誰,只要您願意都可以融入這浩浩龍宴之中,體 驗哈尼風情。哈尼族祖先把偉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鐫刻於大山,哈尼子孫讓幸福的長街宴、和睦親善的民族品格飄香四方。元陽梯田和哈尼長街宴是哈尼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縮影,是當地民族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家園。聽小夥們沿街吹起了牛角號,姑娘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長街宴開始了,咱們看看去!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0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首府大理市,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全州國土面積2.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8萬,有13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佔50%,白族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歷史悠久,山河壯麗。唐宋時期先後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延續520xx年,一度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州可供觀光旅遊景點達130多處。蒼山洱海珠聯璧合、相互輝映;劍川石寶山唐代石窟被譽爲“西南敦煌”;佛教聖地雞足山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齊名;巍寶山系南詔發祥地,有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觀宇建築羣;洱海源頭的茈碧湖、溫泉聞名中外。加之獨特的旅遊條件,海外媒介將大理譽爲 “東方日內瓦”。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佈着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羣。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佔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爲“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羣衆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杆、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絃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峯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週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爲開闊,遊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佔地5000多畝,新闢遊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裏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爲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

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位於路南縣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達。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氣勢磅礴,聲震山野,數裏之外可聞其聲。乾旱季節,飛瀑則分兩股下瀉,有如銀鏈垂空,纖秀柔美。

長湖

長湖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佈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裏,故又稱“藏湖”。

芝雲洞

芝雲洞位於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雲洞,由大,小芝雲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

奇風洞

奇風洞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於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釐米的噴風洞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兒響,塵土飛揚,並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後,一切復原,數分鐘後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2

野象谷野象谷坐落在景洪市勐養鎮以北一個叫三岔河的地方.位於勐養自然保護區南部,距州府景洪城區約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野象谷,是因野象經常出沒而得名,既然有野象出沒,此處的自然森源林資就不需作過多贅述了.

1990年開始投資興建以觀賞野象和遊賞熱帶雨林爲主要內容的森林公園.1996年正式開放接待國內外遊客.區內河谷縱橫,森林茂密,一片熱帶雨林風光,生長着亞洲野象、野牛、綠孔雀、獼猴等珍奇動物.由於景區處於勐養自然保護東西兩片區的結合部,森林茂密,鳥獸衆多,爲各種動物遊行的通道.到這帶活動的野象較爲頻繁,成爲西雙版納唯一可賞到野象的地方.

在這個森林公園內,建有動物觀賞區,原始森林探險區和接待中心,總面積約佔37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800餘平方米,水面8000平方米.目前正在實施續建工程,將續建觀象高架走廊2936米;修建高空索道1886米,新建步行遊道3380米.

遊客到野象谷,白天可觀賞訓練過的大象表演節目,夜晚可一睹從森林走到此地覓食的真正野象風姿.有時天還沒黑便有野象從高架長廊旁大搖大擺地走動,看到遊人還駐足片刻,打量這些“不速之客”幾眼.有時幾羣野象會同時出現於溝谷中,象羣相互驅趕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令初來剛到的遠方來客膽顫心驚.有些大象羣並不驚慌,當着遊人照樣悠閒地覓食.除此之外,在這裏還可到蛇園觀賞各種各樣的蛇,品嚐用蛇與烏雞烹製的“龍鳳湯”.同時還可以到蝴蝶養殖園觀賞絢麗多彩的彩蝶,購買用蝴蝶製作的工藝品,但您千萬別被這些人造景觀所迷惑.真正的自然風光在原始森林之中隱藏着呢,走進林間,只見清澈的溪水緩緩而流,溪邊樹木茂密生長.在這裏可觀賞到植物絞殺、植物板根及老莖生花等觀象和許多的珍稀植物,使你賞盡熱帶雨林風貌.

野象谷充滿神祕、奇異,它那優美的自然景色,驚心動魂的探險活動,一定會讓你賞心悅目,終生難忘,讓你了卻迴歸自然的夙願.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3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潑水節這個節日,卻不知道其來歷。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爲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傣家人說:“潑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聖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煩勞和雜念,帶來了無窮的歡樂,留下了對傣族文化的深刻體驗。各位朋友如果有興趣親身體驗這項特有的活動,就請到服裝出租處去租一套潑水的服裝。在這裏,你喜歡潑誰就潑誰,拋卻雜念,盡情感受這傣家獨有的風情氛圍。

關於傣族園的景點信息我就爲大家介紹這麼多,現在大家是不是對傣族這個少數民族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盡情去觀賞當地的歌舞表演,然後參與到潑水節的狂歡中吧。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來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區,橄欖壩,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頗具少數民族特色的着名旅遊景區——西雙版納傣族園,希望我能讓大家滿意。

傣族園並不是一個人造的景區,而是在原來的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噶5個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組成的基礎上,興建的人與自然文景區。景區面積339公頃,南臨瀾滄江,北依龍得湖。這5個村寨現有居民326戶1536人,他們世世代代都是以農耕爲業,創造和傳承了燦爛的本民族優秀文化。在這裏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接觸神祕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體驗濃郁的傣家生活習俗,觀賞傳統的手工藝製作、民間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也可以盡情去參與到歡樂的潑水節中。

曼將寨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村寨叫曼將。傣語曼,即寨子之意;將,是指篾圈或篾套,專用於搬擡大石頭,曼將即“篾套寨”。大家看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樓就是傳統的傣族民居,屬於幹欄式建築,分上下兩層,下層用於堆放雜物、停放車輛和關牲口,上層是住人的。從前這兒還是一片森林,常有野獸出沒,住在樓上可以防止野獸侵犯,並且可以防潮防震。

現在,我帶大家去傣家參觀做客,大家注意,進屋之前要脫鞋;傣家人行禮之後,各位要在胸前雙掌合十,微微彎腰,答禮致謝。

大家看着樓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房東地位的象徵,級數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樓梯一般在9級以上。樓上分爲三個部分:陽臺、客廳、和臥室。客廳和廚房是一個大的通間,這根柱子是吉祥柱,據說摸一下可以帶來好運!柱子加工成多面體,是爲了防止毒蛇順着柱子爬入房內。和客廳一牆之隔的就是臥室,這是不允許外人蔘觀的。因爲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靈魂,一家人的靈魂就關在臥室裏,如果外人打開了門,就驚動了靈魂。進入臥室有兩扇門,靠裏面的門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樓梯的門是供年輕人出入的。臥室裏面是一個通間,傣家人隔帳不隔牆,代表全家人的心永遠相通,沒有隔閡,只是以顏色來區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帳,新婚夫婦用紅色蚊帳,年輕人用白色蚊帳。臥室裏有根大柱是昇天柱,平時家裏人不得隨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掛雜物,只有當家中的老人死後才能將遺體靠在這根柱旁沐浴、更衣,讓死者的靈魂通過木柱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築,女善耕織”而聞名。各位現在看到這紡車和織機是傣族婦女用來織錦的,織出的錦叫“傣錦”,在歷史上是中國名錦之一,史稱“五彩娑羅布”。傣家的織錦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史料記載,唐代時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紡紗織布。傣家的女孩長到12歲時就開始學習織布繡花,她們織出來的圖案可分爲幾何圖形和花草樹木圖案,造型抽象、誇張、變形,十分神祕,尤其象徵吉祥和睦的圖案更加美妙。如織五顏六色的筒裙是爲了紀念祖先,織成孔雀圖案象徵吉祥,織成大象圖案象徵五穀豐登。

曼春滿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與寨之間,只有一條馬路和一道門就能隔開了。我們現在出了這道門,過了這條馬路,就屬於第二個村寨了,這個村寨叫做曼春滿。

春滿的意思是花沁園,曼春滿就是花沁園寨。西雙版納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緣。待會參觀佛寺時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拜佛一定要誠心。不能摸和尚的頭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畫腳,不能隨意敲打佛鼓、鋩鑼和其他樂器。

好了,大家現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滿佛寺,它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三年。1400多年來,佛寺經過了很多次修復、重建。這裏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裏的信徒和各個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裏的建築修復都是靠村民和虔誠的信徒捐錢捐物來完成。

佛寺中間的這四根很粗的圓柱,有200多年的歷史。大門裏面的兩座佛臺,專門用來擺放施捨給飛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標誌,對着金塔的樓閣稱爲誦經閣,是和尚傳授經文的地方,其他人員都不得出入。誦經閣四角的地上有幾個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標誌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內爲禁區,除佛爺、和尚以外,人們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較高的臺階叫僧侶臺,是佛滴水轉運、栓錢祝福的地方。寺廟內的高大塑像是佛教裏有重要意義,在佛像背後有一顆高大古老的聖樹——菩提樹。菩提樹在佛教裏有重要的意義,當初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佛寺內懸掛的長白布條,是傣家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佛像左邊的畫廊是曼春滿佛寺着名的20幅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講述的是“召爹米轉世”和“釋迦牟尼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景以及對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顆棕樹就是用來製作貝葉經的貝葉棕,這種樹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開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兒開放後就意味着將枯死。貝葉經是傣族園內7項國家級非文化遺產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個字母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用貝葉記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說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說等都是靠這一片片的貝葉流傳至今。據說曾經流傳過的傣族書籍有84000部,550部敘事長詩,現收集到的有3000餘冊。這對於一個總人口只有100多萬的少數民族來說,無疑是一座引以爲驕傲的豐碑。貝葉經可以保存上千年的歷史,時間越久,字跡越清晰,一直流傳至今。各位看到的這兩位刻貝葉經的老人是佛寺裏還俗的老佛爺。傣文字是傳男不傳女的,男子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們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到佛寺裏當和尚學習貝葉經。

路邊這一片奇形怪狀的樹林就是有名的鐵力木林。鐵力木俗稱“黑心樹”,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兩年,傣家人將樹枝砍下做柴薪,這些樹來年還會在發芽、抽枝。傣族種植柴薪林是值得稱讚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們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廚師寨,因爲這個寨子過去是專門爲土司衙門培養做飯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樹,就是傣家人的神樹,樹下草坪是深受歡迎的綠色舞臺,五個寨子的村民在農閒時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樂地表演民族藝術,既是演員,又是觀衆。

大家請注意聽,這是贊哈爲你們獻歌。傣語“贊哈”是歌手的意思,贊哈調較爲固定,歌詞即興編成。傣家人賀新房和舉辦婚禮時,都要請贊哈唱歌。她現在唱的大意是:歡迎遠方的貴客來到傣族園,你們的光臨,是我們傣家的榮幸,希望各位朋友在這裏玩得開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這位波濤吹奏的管樂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這種樂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贊哈演唱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樂器,沒有“必”,贊哈開不了口。老人們說:“歌聲離開了必,就像菜裏面沒有鹽巴。”再看那邊兩個傣族男子握着拳頭,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術?原來這是他們在表演傣族民間舞蹈——拳舞。傣族民間舞的特點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和手臂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型,柔中帶剛的動作韻律,小腿的敏捷運用,加上提氣、收腹、挺胸和頭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濃郁而獨特的民族風格。在這裏,民間藝人還給大家表演葫蘆絲演奏、紋身舞、象腳鼓等節目。

曼聽寨

傣族民間舞蹈豐富多彩,等一會到了歌舞劇場,我們可以盡情欣賞。現在請大家坐上電瓶車前往曼聽寨參觀。

曼聽譯成漢語是宮廷花園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戶,426人。曼聽寺內的釋迦牟尼塑像爲橄欖壩之最,院內富麗堂皇的誦經閣爲一位泰國華僑捐資修建。離白塔不遠處有一口不同尋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據說,興建白塔時,曾得到老撾公主南波罕的資助,公主親自到曼聽觀察,並挖掘了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過於短暫,白塔剛建造完畢,她也悄悄地告別了人世。村民們非常懷念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兒圓時,村民們都走近公主井,傳說從水裏可以看見公主洗臉、梳頭、照鏡子。

公主井旁邊有一處奇觀,那就是塔包樹。這棵菩提樹與靜靜流淌的瀾滄江緊緊相望,它與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樹奇觀,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視爲神聖之樹。其實這種景觀屬於一種植物寄生現象,它是先有塔,後有樹。據說有一位泰國老佛爺曾在曼聽講經,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圓寂後,傣家村民爲了紀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數年以後,塔的中間長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視爲神樹的菩提樹。據傣家老人說,這種景觀是一隻小鳥惹的禍,因爲它吃了菩提樹的果子後,沒有經過消化,把糞便排到了塔頂上,於是就形成了獨有的一種自然景觀。菩提樹是一種榕樹,它的根系比較發達,現在正由內向外曼延,如果數年以後,大家還有機會再來的話,說不定看到的就是樹包塔了。

勐巴拉納西劇場與潑水廣場

看完園內風物,請大家隨我到勐巴拉納西劇場,這是雲南省旅遊景區最大的露天劇場。在這裏,大家可以一邊休息,一邊觀賞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豐富的傣族民間舞蹈孔雀舞、蠟條舞、長甲舞、魚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蘭和楊麗萍,就是從西雙版納這塊土地上展翅高飛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們在下午的時候可以在傣族園親身體驗東方狂歡節——潑水節。潑水廣場是景區主要活動區,中心雕像的名稱叫做《王子出征》,講述的是傣家王子爲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騎着大象出征,虔誠的和尚、傣家人民爲他祈禱祝福,小卜哨們潑灑清水爲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歸來。

傣族是一個愛水的民族,潑水節就是東方的狂歡節,它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通常要過三天。第一天相當於除夕,一般舉行賽龍舟、放高升、丟包;第二天主要開展堆沙、鬥雞;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潑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這裏都是傣族人民舉行傣歷新年的潑水狂歡場地之一。在傣族園我們還可以不受季節時間的限制,隨時都能感受“天天潑水節”的歡樂氣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與遊客們共享潑水狂歡的喜慶,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5

騰衝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衝在西漢時稱滇越,東漢屬永昌郡,唐設羈靡州,南詔時設騰衝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爲“極邊第一城”。

騰衝與緬甸接壤的國境線長達148.7公里,從騰衝到克欽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特定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爲雲南省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

雲南騰衝翡翠介紹

從宋、元以來,就是珠寶玉石的聚散地,首開翡翠加工之先河。到了清代,翡翠的加工、銷售業已十分興盛,現在,翡翠的加工、交易空前活躍,商業貿易、旅遊等行業日益興盛,“翡翠城”正以嶄新的面貌吸引着海內外和客商。

騰衝的氣候與民族

騰衝屬熱帶季風氣候,所平均氣溫14.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適於旅遊觀光。騰衝森林密佈,到處青山綠水,景色秀麗迷人。

境內有傣、回、傈僳、佤、白、阿昌六種世居少數民族,民族風情豐富多彩。其中傈僳族在刀杆節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驚心動魄,令人歎爲觀止。

雲南騰衝動植物介紹

神祕雄奇的高黎貢山和怒江天險,從三江並流區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獨特而豐富的生物資源,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野生生物學會列爲具有重要要際意義的A級保護區。她壯麗而神奇,走進高黎貢山,就像走進了奇山異水的長軸畫卷之中。

在這個被譽爲“天然植物園”和“物種基因庫”的地方,你會看到撥地參天的大樹杜鵑之王、禿杉之王、銀杏之王;你會看到雲南山茶的始祖,看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禿杉林,還有很多稀世的珍禽異獸……

雲南騰衝火山溫泉介紹

在這裏有中國最密集的火山羣和地熱溫泉。90多座火山雄峙蒼穹,80餘處溫泉噴珠濺玉,溫泉泉眼數以萬計。壯觀的熱海大滾鍋、熱箭四射的萬年哈蟆嘴、令人浮想聯翩的醉鳥神泉、懷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種種奇觀妙景,展現出國家級火山熱海風景名勝區的百態千姿和無窮奧祕。

雲南騰衝歷史文化介紹

騰衝,這座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滄桑,積澱了豐實深厚的歷史文化,邊陲古道的馬鈴聲,記錄着中、緬、印的商貿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案、銅鼓凝集着兩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石雕佛像,閃爍着中原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光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民在這片縶土上抗擊日本侵略軍,首創全殲侵略者的戰例,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莊嚴肅穆的國殤墓園裏安息着爲國捐軀的抗日英烈,數千座墓碑向後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禦外辱的浩然正氣。

當你走進騰衝名人的故居,走進一座座明清古寺、古碉、古城,走進一座座清幽古老的院落和一道道石板小巷,你會在一種特別的文化氛圍中受到震撼。

在古老的僑鄉和順,還有一座建於1920xx年,至今仍然是全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各位朋友來騰衝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旅遊。我姓黎,是××旅行社的一名導遊,大家叫我“導”好了。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旅遊期間就由×師傅和我爲大家提供服務,我們十分榮幸!大家在此旅遊,可以把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師傅,因爲他的車技嫺熟,有20xx年的駕齡,從未出過任何事故;另一顆是“開心”,就交給黎導我好了。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請大家記清集中和遊覽時間,以免因一人遲到而影響大家的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住得舒適。謝謝!

首先和大家介紹一下騰衝!騰衝位於雲南西部邊陲,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衝歷史悠久,西漢時爲滇越國,東漢屬永昌郡,元明清時先後設署府、州、縣等。曾經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衝,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王朝都派重兵把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被稱爲“極邊第一城”。區內的火山和地熱景觀以其獨特的風采享譽海內外,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爲紀念滇西抗戰而建的“國殤墓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道教聖地——雲峯山、北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疊水河瀑布及大樹杜鵑王等景點;還有以“華僑之鄉”“書香名裏”“文化之津”“商賈重地”馳名中外著名的僑鄉——和順鄉。

今天我們第一個目的地是騰衝熱海,下午就是騰衝火山公園。

騰衝熱海位於騰衝縣城西南20公里處,面積約爲 9平方公里,較大的氣泉、溫泉羣共有80餘處,其中10個溫泉羣的水溫達90℃以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熱泉在呼呼噴涌。世界上有溫泉的地方很多,但像騰衝熱海這樣面積之廣、泉眼之多實屬罕見。

熱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滾鍋”。它的直徑是3米多,水深1.5米,水溫達97℃,晝夜翻滾沸騰,四季熱氣蒸騰。在澡塘河,有一個地質斷裂帶和一條大河交叉形成一個飛瀉轟鳴的瀑布,下面有十幾處熱泉、汽泉晝夜噴薄而出,水汽交融,蒸騰瀰漫,如煙如霧。現在熱海建有多家療養院、浴室,並建起了一些娛樂設施,前來旅遊、治療者每日不斷。

有關熱海,還有一個很美麗的神話傳說:在遠古的時候,這一帶天寒地冷,人民苦不堪言,有個善良的老人歷盡艱險,尋找辦法,決心使這裏變成溫暖豐腴的地方。後來,他的誠心感動了神仙,神仙賜他一寶珠讓他含在嘴裏,他頓感燥熱難耐,便一口氣喝乾了幾條河水,最後他變作了吐熱水的小龍。凡是他歇過腳的地方,就有了數不清的熱泉。從此,這裏便四季溫暖,牛羊肥壯,五穀豐登。

從地質構造來看,騰衝位於世界矚目的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構造帶,處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急劇聚斂的結合線上。特殊的構造,使得這一地區的地下斷層岩漿活動很劇烈,地熱溫泉中釋放出氦和甲烷氣體,說明地下岩漿活動一直未停止,並有源源不斷的火山供給源,這種現象,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標誌。所以,騰衝的地熱奇觀,是地層中心的熱流向地表上升,順着地殼斷裂處勃然噴發的結果。

騰衝熱海不僅具有獨特的景觀,而且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益。現在熱海周圍建有多家療養院、浴室、娛樂設施,前來旅遊、治療者每日不斷。景區有很多家溫泉浴服務,價格在3-20元不等,但是,不能在大滾鍋裏洗澡。 因爲太燙了。

騰衝小吃

民以食爲天。騰衝小吃風味獨特,各具千秋,然吃的時間地點有講究,否則很難吃到老闆最高水平。

餌絲,時間最好爲早上七點至十二點,早點鋪都有,據筆者多年觀察,人氣最旺的當所藥王宮三角地明記早點鋪。老闆用筒子骨熬湯,鮮肉羹作汁,碎酥肉加帽,滷水調味,再灑上蔥花、芫荽。

不用加佐料,看了聞了保管你流口水,要是放一小點老闆面前的蠟醃菜(在鍋裏用油湯熬過的),那就更加正宗。但是最地道最正宗最美味的餌絲不在城上,而是在農村裏農民討親嫁女、蓋大房子、過三十六、慶六十歲時帶正客(正餐)的頭天晚上。那是農民用自家餵養出來的原生態肥豬宰了用骨頭皮子鮮肉作的湯羹帽子,配與胡家灣鮮餌絲製成的。味道非常鮮美,堪稱騰衝一絕。當然這碗餌絲對來騰衝旅遊的朋友可是千載難逢,可遇而不可求。

擦粉,顧名思義就是用銅刷把蕎涼粉擦成細條,該小吃在雲南僅騰衝獨有,取材自高寒山地的苦蕎,而苦蕎又以古勇莽原上的爲佳。時間爲中午一點至五點左右,當然天氣要辣,吃的纔有味,地點爲新老百貨大樓旁。老闆擦好蕎粉,放上姜沫蒜泥鹽巴味精辣椒麻油。再配以特製的香料,自制的梅子醋,那個才叫人間美味。吃了能敗火祛溼除熱毒,實爲到騰旅遊不可錯過的特色小吃。 稀豆粉粑粑,與騰衝餌絲在早晚點的市場角逐中平分秋色,各佔半壁江山。早晚都有,但白天很難吃到。最有名的當屬疊水河邊寸麗萍家的早點,文星樓的晚點。原料爲胡家灣鮮風吹粑粑和騰衝境內土種植的碗豆。老闆將粑粑烤得脆香放在小盤裏,然後舀上熱氣騰騰的稀豆粉灑上燒花生在另一大碗裏遞過來,當然吃法有講究。客人須用手撕了粑粑蘸豆粉吃。一定要手撕粑粑,否則不好吃。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吃三分之一然後加辣椒油吃一小部分,吃完那小部分,又加麻油吃一小點,最後所剩不多依口味條理調料。當然有人習慣把所有佐料放進豆粉攪勻,然後再撕了粑粑蘸了吃,這樣味道就重。但稀豆粉會愈攪愈清,這樣吃反而達不到最高境界。

卷粉,最暢銷的爲跌水河邊寸麗萍家、中心國小附近明記家。時間最好是中午一點到五點左右。老闆家用上等大米磨好,過濾,然後在家現蒸現賣。卷粉剛出蒸籠,擡將出來,攤上特製醬汁,灑上燒花生,味精、芫荽芝麻,捲起後即食。夏天炎熱時遊客如想吃,但時間又緊,奉勸還是算了,那買卷粉的車排隊排得老長,爭卷粉的人讓老闆忙得頭暈眼花。當然如果有耐性可以克等,終會輪到自己的。

米線,以中心國小附近明記的草燒米線爲全城一絕,吃的最佳時間爲中午大熱天。老闆在米線上放現砌的脆黃瓜絲,灑上嫩豆芽菜,鮮炸瘦肉絲,酥肉面粒。顧客放上白糖醋,姜蒜汁,西紅柿,辣椒,麻油,黃筍,芝麻,芫荽即可。

撒撇,原爲德宏州傣族小吃。近幾年隨着騰衝旅遊業的飛躍發展,撒撇亦在騰安家落戶,併火了起來。中午十二點後到深夜都有,白天可到岔一街的小巷,或是三角地,或是植物園可吃到,晚上夜市裏讓燒烤老闆介紹都有。撒撇材料是細米線,乾巴絲,烤牛肝,鮮肉粒,小米辣,韭菜沫,味道有酸苦兩種,苦的放牛苦腸,酸的放檸檬汁。最好就是告訴老闆兩樣味道都要(反正不多收錢),看看自己喜歡蘸那種就蘸那種。很自由的,味道也不錯。

那麼大家就在這邊參觀參觀,泡一下溫泉,吃一下地道的小吃,吃飽喝足之後下午去宏偉壯觀的騰衝火山公園。

早上的大滾鍋是不是很“熱”呢,好了,現在在我們面前的是騰衝火山公園。它位於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的騰衝縣,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譽。這裏集中分佈在和順、馬站一帶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構成了一個龐大火山羣景觀,是典型的第四紀火山,也是我國最爲著名的火山密集區之一,規模與完整性都居全國之首。

騰衝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較完整的火山達23座。這些火山有穹狀火山、截頂圓錐狀火山、盾狀火山、低平馬爾式火山4種類型,其中有23座火山的火山口保存較完整,這使騰衝火山以類型齊全、規模宏大、分佈集中、保存較完整而著稱於世,騰衝也因此被譽爲“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同時,騰衝縣境內有80多個地熱顯露區域,數量之多堪稱國內第一,而且其種類之多亦爲國內少見。據地質界人士介紹,騰衝地熱按溫度高低來劃分有汽泉、沸泉、熱泉、溫泉;而按物質成分劃分則有碳酸泉、氡泉、硫磺泉、硫化氫泉、放射性氫泉等。

騰衝火山景區內的馬站火山羣有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樓山、大團山、小團山、長坡山、打鷹山以及距城4公里的馬鞍山、老龜坡火山等22座,像一個個精藝盆景,極爲壯觀。站在大空山頂,北面的黑空山,南面的小空山及周圍的火山羣,將隨遊人的視野無限展開,大面積勢若

奔騰的熔岩流凝成的石山以及巧奪天工的火山熔洞,幽靜神祕,千姿百態。如今,借大自然造化之功興建的騰衝火山羣國家公園已成爲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的必遊之所。

請大家在指定的遊覽範圍內活動,在這,我們可以看到火山爆發後留下的痕跡。請大家在 點在地方集中。

昨天晚上大家休息得好嗎?我想大家都有一個安穩,舒心的睡眠。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雲南省騰衝縣是翡翠加工業的發祥地,始於明代中期,興於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其內涵之豐富、功用之廣泛、工藝之精美,在全國玉雕行業中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爲中國翡翠第一城。

翡翠文化源於中原玉文化,但又有着獨特的傳承和發展,具有地域文化的色彩。不管是誰,在騰衝一段時間,你必定會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這種文化深深的、濃濃的地方氣息。 自古以來,騰越人便崇玉、愛玉。在家中、茶樓、酒館、茶餘飯後,翡翠是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無論大人、孩子,許多人都可以把一串串翡翠的傳奇故事講得出神入化。騰衝人祭掃、避邪用的是翡翠,手上戴的、身上掛的、家居裝點收藏的,大多是翡翠。會親訪友、談婚論嫁,送的禮物中最貴重的是翡翠。老祖母臨終時;鄭重交待的,必然是家傳數代的老玉鐲子。翡翠滲入了騰衝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

爲什麼翡翠在騰衝有這麼深的影響力。這得從歷史、地理的淵源說起:

五百多年前,騰越商人在緬甸的商務活動中,意外地發現了翡翠;成爲這一文化的起點。 清末;騰越著名學者尹子監《老困遊記·野人山調查記》一文雲:“野人山爲我孟養司及茶山裏麻兩地官司屬土。雖前代稱爲藩屏。”

光緒《騰越廳志》載:“玉石以紅白分明,透水者爲佳。翡翠爲上品,其名不一,均出勵拱。” 檀萃《滇海虞衡志》載:“至出南金沙江,昔爲騰越所屬。”這些史料說明:騰越人是翡翠的發現者,產翡翠的野人山地區,歷史上曾一度是我國的“藩屏”。是騰越的屬地。翡翠面世以後,騰衝人立即疏通了數條通往玉石場的道路。並把採掘、運輸、加工、集散,推到了一個極其輝煌的階段。從而奠定了騰越“翡翠城”在中國玉器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騰衝幾百年加工殘存下來的滿地碎玉便是歷史的明證。

走在騰衝街頭,你經常可以看到,在改建拆遷的廢墟中,許多人在地上細細地翻檢,找尋過去加工殘留的碎玉,歷年來,僅此收集的碎玉,就有上千噸之多;足見歷史上騰衝翡翠加工規模之浩大。

騰越人是幸運的,翡翠給他們帶來了福拉 一個原來山高路遙的偏夷之地,不久便發展成了滇西的商業重鎮。一時間,一些雄商大賈挾資雲集,人文菩革,各種商店鱗次偉比。成爲了遠近聞名的富庶之鄉。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說它是“迪西所無”。

翡翠寄託着人們各種美好的願望,如果一刀解漲;只要有種、有綠、有水,金錢便會滾滾而來。蓋高樓、細雕樑、存字畫、興教育、疏道路、辦學堂,富了的人們十分注重撿樸,急公好義,愛國愛鄉。哪一處沒有翡翠那清純的影姿。

翡翠業是個多風險的行業。從業者,必須與緬北惡劣的自然環境拼爭;得用經驗與運氣與自然賭,素有“十賭九輸之說”。就是在這種成敗之間,勤勞勇敢的騰越人,一代代、一批批,以堅韌不撥的精神,跋涉在這坎坎坷坷的翡翠路上,爲社會增添了財富,把真善美永留人間。

現在,中國已加入了世貿,隨着各地交流的增大,騰衝的旅遊事業蓬蓬勃勃開展起來,給翡翠業帶來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我們有5千多年的傳統翡翠文化,有400多年從事翡翠加工的悠久歷史,有壹萬多從事翡翠業的產業大軍,人才濟濟,新人倍出,加之與緬北玉石場僅距290公里的良好地理優勢及人們對於發展珠寶業的共同理念;騰衝“翡翠城”將更加輝煌。

大家可以在這逛逛,看到喜歡的玉石可以議價買下,這裏的玉石是很有名的哦。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壯觀的疊水河。疊水河瀑布發源於騰衝縣東北部的大盈江,屬於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衆流匯合,水量漸豐。它流經騰衝縣城西約二里的地面時,遇到一個巨大的斷層崖。崖旁三峯突起,比肩兀立,水從左峽中奪路而出,從46米高的崖頭跌下深潭,然後繼續奔涌向前。這裏,河水彷彿被疊爲二折,故俗稱“疊水河瀑布”,這裏響聲雷動,水花四濺,形成了“不用弓

彈花自散”的景觀。四周水汽蒸騰,在陽光下常現出七色彩虹,更使飛瀑增添了異彩。 這裏的溫度相對教低,大家要注意以下啊。

旁邊的那個臺叫龍光臺,是始建於明嘉靖六年(1520xx年)的一座古寺。後來,著名的守邊將領鄧子龍又重新修建,孤峯飛閣,風光絢麗。臺中有許多碑石題刻,其中清光緒時的進士寸開泰仿昆明大觀樓長聯而作的一長聯尤爲有名。聯雲;捷足上高臺,披襟遠眺,喜山川面面皆新。看:盈江飛瀑,鳳嶺晴嵐,籠聳朝雲晚照,筆峯並雪,大洞溫泉。勝景名區,一一奔來眼底。乘此氛消霧散,日暖氣清,安排美酒香茶,收拾新蔬佳果,招邀密友良朋,乘興快登臨,好細玩:兩廂歌賦,半壁詩文,雙塔煙霞,四周花木;回頭思往跡,拔劍狂呼,嘆豪傑紛紛誰在。想;丞相天威,尚書營壘,總戎露布,參府戰功,經略邊籌,將軍忠節,流風餘韻,重重觸到心間。迄今事過境遷,時殊勢異,指點荒榛敗梗,摩挲斷喝殘碑,搜訪故舊址,捐資宏建築,更永固:七司障屏,三宣門戶,八關鎖鑰,九隘藩籬。 上聯描繪了騰衝的壯麗河山、十二風景名勝區;下聯抒情懷古,讚揚了丞相諸葛亮、明代“兵部尚書”王驥以及“總戎”劉綖、“參府”鄧子龍等安邊保國的事蹟,情景交融,氣勢恢宏,堪稱楹聯之佳作。

和順古名陽溫暾,因有河流順村而過,更名爲“河順”。後借“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定名爲“和順”,寄託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和順位於騰衝城西3公里,它有3個行政村,佔地17平方公里。全鎮有l 300多戶,6 000多人,歷史文化悠久,以華僑出國歷史長、僑屬多而成爲我省著名的僑鄉。和順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花木茂盛,古建築保存較多,和順古老的民居建築和淳樸的民風、傳統民俗一起歷經了600多年風雨,世代文化的積澱和多元文化的薰陶,鑄就了邊遠古鎮的風采。

20xx年,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等聯合推薦爲“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20xx年和順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榜首,並奪得唯一的“中國魅力名鎮年度大獎”。20xx年被評爲中國最美的十個小鎮之一。

和順的魅力究竟何在呢?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去探個究竟吧。

據考古材料證實,新石器晚期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了。

明朝初期,今和順幾個大姓的始祖就以軍職屯守此地了,開創了和順新的歷史。

雨州亭

我們前方荷花池的雨州亭是鄉下人爲了紀念首任和順益羣中學校長,後任雲南大學副校長的寸樹聲先生而建的,表現了和順人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亭中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楚圖南提寫的亭名碑。進入主村落的道路,直穿壩子中間。入村道路的中段,建有一座造型古樸的亭子,四面有門洞,亭內設有長凳,這是供路人避雨和歇腳納涼的風雨亭。

繞村而過的小河上面這兩座石拱橋,因形如雙虹得名雙虹橋。橋下鴨鵝戲水,古樹橫臥,是人們春遊,賞月的好地方。遠遠看到的水邊的洗衣亭依然有居民在洗衣。

滇緬抗戰博物館

這裏是當年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滇緬抗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將日寇趕出國門的戰鬥。這是我國第一個民間出資建設、民間收藏、以抗戰爲主題的博物館。於20xx年7月7日建成開館,館藏6 000多件文物,l 000多幅老照片,再現了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與美、英盟軍殲滅日本侵略者的那段歷史。

雲峯山位於騰衝縣城西北50多公里的瑞滇鄉,遠看形如玉筍挺立,直插天際,因峯腰常常雲霧繚繞,故名“雲峯山”。

雲峯山以“山高谷深,陡峭險峻”而著稱。山上一千多級“三折雲梯”直通山頂,最陡處的43級石階近乎垂直,且寬不足尺。兩旁是萬丈深淵,令人目眩心驚。遊客需面貼絕壁,手扶鐵鏈而上。雲峯寺建在兩畝見方的山頂,有玉皇閣、老羣殿、觀音殿等明

代建築。站在天門極目遠眺,但見遠處高黎貢山雪峯皚皚,四周羣山蒼翠蔥蘢,平川春色如畫,景色極爲優美壯麗。

綺羅鄉位於騰衝城東南4公里。這裏不公是全國著名的僑篆、“文明之鄉”,還是風光秀麗、景色如畫的旅遊之地。綺羅鄉共有3個自然村,其中下綺羅村最大,共460多戶。這裏的居民依姓氏聚居,自成巷道口建有一幢“總大門”。總大門用騰衝火山石砌成八字形的石牆,中間留一圓形拱門洞,其上爲飛檐牆頂,門對面的月臺上有半月形照壁以護風水。月臺左右各栽一株香樟樹,樹下壘有石臺,冬可曬太陽,夏可納涼,也是族人休息聊天之處。

村前小橋流水,清轍的綺羅河自北向南流過,遠望“宛若襟帶,狀似菱羅”,形似一條游龍。壩子上阡陌縱橫,春夏滿目蔥蘢,金秋一片金黃。村南羅生山上,有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0xx年)的水映寺,因寺中池水常年不幹,周圍景物盡映其中而得名。

檳榔江位於騰衝城西6公里。這裏山明水秀,邊陲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具有獨特的魅力。檳榔江發源於騰衝縣西北部五臺山一帶,於古永芭蕉林 流入盈江縣,境內流長59公里。由於兩岸皆是茂密的森林,無任何工業污染,河水清澈透明,江畔自然風光秀美無比。在中國最西南的鄉村----猴橋,江中多奇石,有的狀如蜂窩,有的大如房屋,經千萬年江

水的沖刷,千奇百怪,儼然是一座天然石雕公園。這裏的傈僳族不太同於怒江一帶的傈僳族,他們的服裝豔麗,民居、歌舞、食宿等有着鮮明的特色,“上刀上,下火海”的刀杆節就是在這裏舉行。

怪龍潭位於高黎貢山與其支脈雞冠樑子相接處。這裏海拔3000多米,崖上怪石嶙峋

,有一潭水暗綠、深不可測的龍潭,四周古樹參天,龍潭上空濃雲籠罩。行人到此若大

聲喧譁,山間馬上就會回聲四起,接着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令人膽顫心驚。這裏是探險獵奇的好處。

大樹“杜鵑王”位於騰衝縣之北的界頭鄉大塘村。在千峯疊翠的高黎貢山半山腰,生長着一種大杜鵑花。它是世界上800多種杜鵑花中樹型最大、花朵最大的品種,被科學家們稱爲“大樹杜鵑王”。60多年前,一段直徑爲87釐米,代表對高25米,樹齡280年的大樹杜鵑圓盤標本在英國皇家博物館裏展出,轟動了世界植物學界,這個標本是從騰衝縣大塘村弄去的。

眼看火車站就要到了,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別”。在此,我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持。短短几天時間,大家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謝謝大家的合作!在幾天的遊覽過程中,若有不盡人意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您的意見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議將是我們改進的目標。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諒解。希望我有機會能爲大家服務,帶領大家欣賞我們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紅葉和冬季的雪光。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閤家歡樂!身體健康!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7

蒼山位於洱海之西,又稱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蒼山屬橫斷山脈雲南端餘脈,北起上關,南達大理市,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0公里。蒼山共有十九峯,其中馬龍峯最高,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兩峯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其排列爲:霞移、萬花、陽溪、芒涌、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草黃、陽南。蒼山景色白以雪、雲、泉、石而著稱。雲,變幻多姿,獨具特色;雪,蒼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泉,清澈無污,甘甜可口,四季奔流,叮咚悅耳;石,更是蒼山之魂。這種瑰麗的岩石世界各地都有,但以大理的爲最美,開發也較早,人們便把它叫做“大理石”。

蒼山上古樹蒼天,翠竹滿山,雲霧繚繞,飛瀑散花。山頂有黑龍潭等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周圍有冷杉、雲杉等珍稀植物和豹、熊、鹿等野生動物。

洱海古稱葉榆澤。它兩頭窄,中間寬,略彎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江尾,南止大理市,長40公里,東西寬4-9公里,總面積24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爲20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內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湖水清澈碧綠,四周風景如畫。洱海主要源於洱源縣的黑谷山,北有彌苴河,東南有波羅江,西有蒼山十八溪流入,水源比較豐富。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海口,流入漾濞江後又進入瀾滄江,最後注入南海。

到了洱海,最應該到附近的白族漁村裏去看看,因爲高原上的漁村本就不多見,50年代著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這裏的生活。

介紹雲南概況導遊詞 篇18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就是一個屬於智者的世界—撫仙湖。

涓涓細流,滋潤着一處水如渾玉的湖—撫仙湖,有人說,撫仙湖的每一滴露珠都滲透着畫意,每一縷清風都縈繞着詩情,每一紋清波都涌動着一個美麗的傳說。

各位朋友,請看,我們眼前這碧綠澄清的湖泊就是聞名滇中的撫仙湖。撫仙湖由於大部分水域都在澄江縣境內,所以也稱它爲澄江海。如果我們從地圖上看,撫仙湖就像個倒放的葫蘆。面積212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三大湖,“那有誰知道我省第一和第二湖呢?”對了,這位朋友回答的相當準確,我省的第一和第二大湖,分別是滇池和洱海。儘管撫仙湖爲第三大湖,但是卻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最深處有157.8米,平均水深87米。湖水容量達189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滇池的水量,6個洱海的水量,蓄水量居我省第一。

撫仙湖南窄北寬,南北長31.5公里,東西最寬處11.5公里。最窄處僅有3.2公里,湖岸線總長90.6公里,屬於半封閉高原湖泊。撫仙湖湖水清澈透明,透明度平均爲8米,最大可達12.5米,是我國內陸淡水湖中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

此湖爲什麼叫撫仙湖呢?相傳玉皇大帝派了石、肖二仙來到人間巡查。他們來到滇中,看見一池碧水,兩位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倒。忘記了返回天上,變成了兩塊並肩搭手的巨石,永遠的戰立在湖邊。故名撫仙湖。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撫仙湖南面山間的海門河。這條河僅長一公里,但是卻吸引了無數的遊人,這是爲什麼呢?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海門河隔山連着江川的星雲湖,河岸石壁上刻有“魚界石”三字,傳說這三個字是清朝乾隆皇帝親筆。在石壁旁邊的那塊石碑上,刻有“星雲日向撫仙湖,獨禁魚蝦不共遊,豈是長江限天塹,居然尺水割鴻溝。”的詩句。棲息在星雲湖的大頭魚和棲息在撫仙湖的抗浪魚,每游到此地,就馬上調頭往回游去,以石爲界,互不干擾,不相往來,爲天下一奇。正是這奇觀,吸引了古往今來的無數遊人。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介紹下撫仙湖特有的抗浪魚。

抗浪魚和其他的魚類比較起來,有許多獨特之處,歸納起來有五奇。

一奇是它奇特的魚種。抗浪魚個頭不大,只有五六寸長,和其他魚類比較起來,它更像苗條淑女。據調查瞭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裏,除了撫仙湖外,沒有任何地方再有抗浪魚了。

二奇是它的生活習性,每年立春至立秋這段時間,抗浪魚便從深水中游向岸邊淺灘產卵。此時湖灘銀光閃閃,極爲壯觀。最爲奇特的是抗浪魚遊向湖岸還有一個規律,即在魚訊期,每10天中只有3天游到湖邊,另外7天游回深水裏,當地居民把這種景象成爲“來3去7”。

三奇,是這兒奇特的捕魚方式:即不下湖,不用船,不用魚鉤,不用漁網,在岸邊捕撈。如撫仙湖東岸的漁民用“香把”捕魚,撫仙湖西岸的漁民用魚籠捕魚。

四奇,是這兒奇特的吃法,由於抗浪魚生活在潔淨的水中,肚裏很乾淨,所以吃魚不用清理內臟。於是便產生了許多奇特的吃法。這兒有很多的吃法,至於是什麼吃法好吃點呢,還得請各位自己親自品嚐了。

五奇的是賣魚的方式,到了撫仙湖,您會發現澄江賣抗浪魚的方法很獨特—數雙賣。這是爲什麼呢?這種獨特的賣魚方式與抗浪魚的生活習性有關,生長在撫仙湖的抗浪魚也許是因爲環境的清潔,使它們的感情也像撫仙湖水樣純潔真摯,無論在深水中游玩,還是在淺灘上嬉戲產卵,都是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像一對對的水底鴛鴦。儘管它們很小,人們也很尊重和珍惜它們這種難分難捨的真摯感情,即使是捕獲後曬成魚乾,煮成鹹魚,賣時也是成雙成對的賣,不忍心將它們分離。

聽了以上介紹,想必大家已經大飽耳福了,所以,來到澄江撫仙湖一定要品嚐上等抗浪魚一飽口福呢~

吃過了鮮美的抗浪魚,大家一定還想看些更多的有關這個純淨之湖的更多祕密吧?大家隨我來。

請看,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小島,就是孤山。各位可別小看它哦,此山雖小卻內容豐富呢~

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邊有一座更小的小島,被稱爲小瀛海山。兩島之間有一座鐵橋相連,可惜的是,明末的一場地震,小瀛海山和鐵橋一同沉沒。唯獨留下了瀛海山,孤山之名由此而來。

孤山名勝成於宋,盛於明,曾建有八殿五閣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三清殿,活佛殿,子孫殿,雷祖殿,白衣殿等;五閣即:玉皇閣,鬥母閣,雄文閣、呂祖閣、凌霄閣等;三亭即:襟海亭,宛在亭,探璃亭等;還有十詠堂,水月庵,銅塔。孤山昔日有“巍然形盛冠南洲”之稱,成爲滇中名勝之最。

1988年11月,江川縣將孤山闢爲旅遊風景區,進行了綠化,相繼修建了亭臺樓閣。在碼頭建孤山門,往南建七曲橋,建南長廊。在爛柯坪建爛柯亭,魚樂園建觀魚臺;在險峯石建險峯亭,重建天生橋;在捨身崖建捨身亭。在龜極峯建瀛海樓,振衣崗建史碑亭。孤山頂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環玉山莊,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

島上曲徑通幽,林木繁盛,空氣新鮮,樓閣巍峨,形成了集遊樂、食宿、沐浴爲一體的風景區,再現了“巍然形盛冠南洲”的風采。

各位朋友,游完孤山,此次我們在撫仙湖的遊覽活動即將結束,如果各位還有興趣深入瞭解這裏,歡迎再次來到這裏感受純潔之湖的美麗~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