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方案(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數學教學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數學教學方案(精選15篇)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爲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數學教學方案 篇2

教學內容解析

《算法初步》是新課程改革中新增加的內容,算法不僅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基礎.算法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算法思想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成爲現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在以前的學習中,雖然沒有出現算法這個名詞,但實際上在數學教學中已經滲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比如說解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等等,完成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驟,這就是算法思想。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算法的基礎知識上,探究古代典型的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鞏固算法三種描述性語言(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語言),使學生對算法中的迭代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一方面以輾轉相除法爲載體,使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算法設計的全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感受算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古代人對現代數學發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設置

通過對輾轉相除法的探究,理解輾轉相除法的原理,鞏固算法的三種描述方法(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設計語言)。要實現讓學生理解輾轉相除法原理的教學目標,莫過於讓學生參與到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過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摺紙實驗的分析,猜測、探究適當的數學結論或規律,給出解釋或證明,培養學生髮現、探究問題的意識;在案例解決的過程中,既注重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中的算法是計算機編程的基礎,更注重要學生領會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數學本質,深刻的領悟算法這一“機械化”數學思想,爲學生將來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在學習古代數學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利用算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理性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

學生學情分析

學習者爲高二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學習算法有一定的積極性,對知識也較感興趣,同時已具備一定算法步驟,程序框圖,編制程序等基礎知識。但對輾轉相除法的原理不是很瞭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他們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原理,理解其迭代的算法思想,從而能夠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而這也恰恰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可以通過觀察,討論,思考,分析,動手操作,自己探索,合作學習等多種手段突破難點。

教學策略分析

以問題爲載體,用問題序列爲學生提供探究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的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啓發式,並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這有利於學生掌握從現象到本質,從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學習方法,有利於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問題

問題1: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1)22與6

(2)28與12

師:我們都是利用短除法找公約數的方法來求最大公約數,那麼如果是求下面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呢?

問題2::求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問題1從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出發,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內容。問題2學生用已有知識處理比較困難,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研究內容的必要性。

(二)探究問題

學生活動:將學生分爲兩個小組,第一小組每位學生面前有一張長爲22cm,寬爲6cm的長方形紙;第二組每位同學面前有一張長爲28cm,寬爲12cm的長方形紙。

問題3:

(針對於第一組同學)

給一張長爲22cm,寬爲6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後繼續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後剩下的是正方形爲止,問:最後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針對於第二組同學)

給一張長爲28cm,寬爲12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後繼續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後剩下的是正方形爲止,問:最後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手腦並用,想一想,動一動,給他們以充足的動手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中去把握知識,使學生直觀感知輾轉相除法.

問題4:(1)通過實驗你有什麼發現?

(2)請將上述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現第一小組的摺紙過程,讓學生再次感受長邊變短邊,短邊變長邊輾轉相除的過程。

學生討論

22-6=16 22=6×3+4

16-6=10 6=4×1+2

10-6=4 4=2×2

6-4=2

4-2=2

設計意圖:學生討論

(一)體現出更相減損術的算法過程,教師可以適當引導,爲下節課埋下伏筆。學生討論

(二)體現出輾轉相除法的算法過程,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實驗到數學模型,師生共同完成對新知的探索。

問題5:

設問(1):從數學式子出發,說明爲什麼22與6的公約數就是4與2的公約數?

設問(2):反過來,爲什麼4與2的公約數就是22與6的公約數?

設計意圖:通過此例讓學生體會輾轉相除法的原理,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原理。

問題6:如何求得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輾轉相除法的認識,承上啓下,順利過渡。

問題7:剛纔我們既求得了兩個較小數的最大公約數,又求得了兩個較大數的最大公約數,那麼我們可以用輾轉相除法解決哪一類問題呢?

生:求任意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問題8:給出任意兩個正整數m、n,設計一個求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的算法。

設計意圖:從具體實例到一般情形,師生初步分析,利用輾轉相除法產生一列數,這列數從第三項開始,每項都是前兩項相除所得的餘數,餘數爲0的前一項,即是#FormatImgID_2#與的最大公約數。

問題9:輾轉相除法的關鍵步驟是哪種邏輯結構?

生:循環結構

學生活動:兩個小組的學生分別用當型循環結構和直到型循環結構寫算法步驟,畫程序框圖和編寫程序語言,並選派代表演示其程序框圖及程序語言。

直到型循環結構程序框圖如下圖:當型循環結構的程序框圖如下圖:

直到型循環結構程序語言:當型循環結構程序語言:

INPUT m,n INPUT m,n

DO r=1

r=m MOD n WHILE r>0

m=n r=m MOD n

n=r m=n

LOOP UNTIL r=0 n=r

PRINT m WEND

END PRINT m

END

設計意圖:教師適當提示,使得程序設計水到渠成,通過兩組同學的交流合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迭代的算法思想,同時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

(三)上機操作

學生活動:派一名同學將程序輸入電腦,由下面其他同學隨意給出兩個數求其最大公約數,檢驗程序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機演示,讓學生感受算法研究的價值,認識到計算機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種有力工具。

(四)歸納小結

問題8: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學生談談體會與收穫.

設計意圖:學生對知識歸納的同時,提醒學生重視研究問題的過程及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

(五)佈置作業

求462、546、1001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

再次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數學教學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認識釐米和用釐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釐米的實際長度。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釐米、2釐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釐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釐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釐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用釐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緻、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用釐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並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並學會用釐米錄比較短(整釐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釐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釐米。紅彩條長5釐米)、邊長是1釐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釐米。豎放;另一根長11釐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麼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於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於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釐米1.1釐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着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釐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釐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釐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麼結論?

數學教學方案 篇4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倍數與因數;2,5,3的倍數的特徵;奇數與偶數的認識;找因數;找質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整數知識(包括整數的認識,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單元的概念比較多,且部分概念比較抽象,不利於學生的理解、區分與把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本單元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

本單元學習的知識是以後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與通分的重要基礎。

備內容

倍數與因數(1課時)→倍數、因數的意義及倍數與因數的關係;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探索活動:2,5的倍數的特徵(1課時)→2,5的倍數的特徵;偶數與奇數的含義

倍數與因數

探索活動:3的倍數的特徵(1課時)→3的倍數的特徵;同時是2,3和5的倍數的特徵;,9的倍數的特徵

找因數(1課時)→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找質數(1課時)→質數與合數的意義;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找100以內質數的方法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因數與倍數的意義,能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在100以內的全部倍數,以及在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2.知道2,5,3的倍數的特徵,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3的倍數。認識奇數和偶數,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3.知道質數和合數的特徵,並能用篩選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倍數與因數的.認識過程,並能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優化尋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2.經歷2,5,3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在觀察、猜測和討論的過程中學會歸納、類比的方法。

3.經歷找因數、找質數的過程,並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認識倍數與因數、探索非零自然數特徵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觀察、猜測和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倍數與因數,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2.認識質數、合數,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3的倍數。

難點

1.理解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歸納2,5,3的倍數的特徵。

數學教學方案 篇5

新的學年開始了,爲了搞好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班的這些學生來自周圍的自然村及社區。他們大部分天真活潑,有禮貌守紀律。也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如上課做小動作,不主動回答問題等。通過入學測評,發現有幾個學生學習較差,認知能力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這冊教材的數與代數領域,首先聯繫實際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認識11——20各數,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並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兩方面內容:一是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二是把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與計算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內的一些問題。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寬窄、厚薄,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特徵;再一方面,結合具體情景,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

統計與概率領域。一方面,通過“分一分”初步學習把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另一方面,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體會統計的價值。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教材注意結合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繫現實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全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找找周圍的數》《大蒜有幾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的實際問題。

※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 ※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算方法。

※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多少或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輕重。

※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情景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

※聯繫生活經驗,在具體情景中認識上下、前後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係。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在活動中初步感知他們的基本特徵。

(3)聯繫具體情景,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根據物體的用途、形狀、顏色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後的數據。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的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景和問題,發展簡單的合理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措施

教學任務保障:

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有一條清晰的邏輯教學思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有成功感。

優生措施:做好優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時開座談會,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和意志,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輕裝上陣。在教學中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動機。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他們通過活動,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爲他們提供充足的創造與探索的空間,釋放創造潛能。

數學教學方案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有24人。通過一學期的相處,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成績不理想,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後進生面廣。針對出現的問題,本學期我想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着手,重點抓學生的作業,在作業中找出每個學生的不足,從而進行補差提優。其次,建立爭星榜,引進激勵機制。第一,學生根據上學期成績建立目標,與每次考試成績進行比較,兌換星星。第二,對本學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過關考試,取得過關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後,加強班風、學風建設,構建積極上進、團結協助的氛圍。同時,在本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並進一步加強學習方法的滲透與指導,對學困生實行個別輔導,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促使其自覺學習。在書寫上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培養其責任感。

二、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爲單位)

(1)分數乘法:13課時

(2)長方體(一)15課時

(3)分數除法: 18課時

(4)長方體(二): 15課時

(5)分數混合運算: 15課時

(6)百分數: 17課時

(7)統計:7課時

(8)總複習: 4課時2、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展開圖的形狀,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並能正確計算。

(3)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熟練地計算。

(4)認識理解物體體積概念,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5)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並能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7)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懂得中位數,衆數的意義,並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與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重點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是重點,探索並掌握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

(5)瞭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6)認識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的兩種意義之間的聯繫。

(2)把被除數的分數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個被除數的幾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3)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的角度來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三、提高教學質量措施在本學期中,繼續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通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展“爭星榜”、發送小喜報的形式,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2、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學習各種資料,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四、輔導計劃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3、爲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4、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爲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五、教學進度表

數學教學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小樹活動。

2、用標記記錄所用圖形的數量。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圖形拼畫一幅。

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觀察圖形拼畫。

——出示圖形拼畫,請幼兒觀察這幅畫裏有什麼。

——這幅畫是由哪些圖形拼出來的?

選圖拼畫。

——桌上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圖形?

——請幼兒選用各種不同的圖形拼小樹。

——教師巡視,幫助、鼓勵動作慢的幼兒儘快確定主題,肯定幼兒拼出的各種圖案。

——分享交流。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拼的畫中用了哪些圖形。其他幼兒仔細地觀察後加以補充。

記錄表達。

——數一數自己的圖形拼畫裏每種圖形各有幾個,然後選擇相應的標記用短線或圓點在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量。

——與同伴交流各自的記錄結果,並說說哪種圖形用得最多。

【活動延伸】

可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運用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的內容《拼小樹,拼小花》,進行復習鞏固。

【活動建議】

本活動也可分成幾個系列活動:①運用各種圖形進行拼圖活動,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幼兒的想像能力,提高幼兒的拼圖技能。②在拼圖的基礎上,請幼兒說說自己選用的幾何圖形的名稱,辨明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③在以上兩個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活動,即在畫有各種圖形標記的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量。④記錄圖形的種類和數量。

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單,可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事先畫好圖形標記,或由幼兒自行繪畫。

可爲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拼畫圖例,讓他們按圖示選擇幾何圖形片進行拼圖。

數學教學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①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③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生字生詞卡片。

③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①播放課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②談話導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官府決定在這裏建一座橋樑。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採用了。想知道李春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感知

①學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②採用自讀、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③教師檢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②彙報交流。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a.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b.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築特色。

c.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③引導小結。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④播放課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識字學詞

①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②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③指導寫字。

a.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b.學生寫字。

c.學生寫完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佈置作業

①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②蒐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

①聽寫詞語。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趙州橋的特點。

朗讀體驗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②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擴展交流

展示課前蒐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橋的特點。

佈置作業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

數學教學方案 篇9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談話、遊戲讓幼兒鞏固方案的內容。知道綠色食品、朋友、好習慣、運動組成了健康的身體。

2、 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成功感。

二、 活動準備

套套娃一個,紙條(上面分別寫有習慣、朋友、綠色食品、運動、健康身體)

三、 活動過程

1、 出示套套娃,請幼兒尋寶,引起幼兒闖關興趣。

師:在套套娃的身體裏藏有一個寶藏,你們想擁有嗎?

2、 通過闖關,讓幼兒鞏固方案健康身體的組成

(1)第一關:習慣

師:你們有習慣嗎?習慣有兩種你們知道是那兩種?哪些是壞習慣?好習慣有哪些?

你們喜歡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大家一起用坐得好的習慣打開套套娃)

(2)第二關:朋友?

師:你們有朋友嗎?跟朋友見面你們會怎麼樣做?你是怎麼樣交到朋友的?如果和朋友吵架你會怎麼做?(和朋友互相擁抱,用朋友的力量打開套套娃)

(3)第三關:綠色食品

師:什麼樣的食品稱爲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有哪些?你們喜歡綠色食品嗎?爲什麼?(請幼兒用身體擺出一種喜歡吃的水果來,用綠色食品的力量打開套套娃)

(4)第四關:運動

師:你們喜歡運動嗎?平時都有運動嗎?都在哪裏做些什麼運動?做運動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請小朋友做一種運動的動作,用運動的力量打開套套娃)

3、 找出寶藏,知道寶藏的`祕密就是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

師:原來寶藏的祕密就是健康的身體,我們怎麼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4、 結束

師:我們得到了寶藏,要懂得與別人分享,現在我們就出去跟你們的好朋友說說,讓他們也擁有健康的身體。

數學教學方案 篇10

《全日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堂標準解讀》一書中指出:“認識到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數學課程的內容就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繫,使生活和數學融爲一體。”

在國中數學課堂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在組織課堂內容進行教學時以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爲基礎,充分和生活實踐相結合,部分教學內容可以來源於生活,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更好的找到切入點,和生活實踐相聯繫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數學。

一、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意義

在國中課堂教學中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不斷培養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思維,進一步培養他們數學應用意識,並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最終促進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

因爲現在我國實行素質教育,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推動素質教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在數學課堂中積極開展學生相關的生活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新課改過程中,除了對教學內容的改革,還有對教學方式的改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已經課改的重點搬到議事日程上去。

因此,在新的教學理念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將生活中的內容和課堂教學緊密聯繫,轉變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加強記憶,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數學水平。只有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習興趣。

二、數學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的策略

1.爲學生建立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建立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學習環境具有生活氣息,學生才能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國中生處於青春期,性格還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教師的裝飾要選擇一些冷色調,這樣能使人的心情更爲平和,在遇到一些難解的數學問題時,不至於心煩氣躁,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比較有幫助。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培養師生感情,像個大家庭一樣相處,消除學生課堂學習的緊張心理,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安排班級的學生人數時不宜過多,給予學生充足的活動和學習空間,促進國中數學生活化的開展和實施。

2.使國中數學學習內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氣息

國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經驗,巧妙設置一些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內容設置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氣息。教師在設置數學問題時,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實際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二是,設置的問題在結合實踐生活的同時,不能偏離國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範圍,三是,在和生活經驗進行結合時,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比如,在進行《幾何圖形初步》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事物引進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對着這些事物,學生具備一定的熟悉感,這樣在理解相關的幾何圖形知識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更利於將來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在與“數學教學生活化”相關的理論指導下,堅持求真的原則,積極探索“數學教學生活化”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響;“數學教學生活化”對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資源、拓寬數學學習的空間、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起的積極意義。

3.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學評價也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生活化可以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註意生活方面的內容,促進生活化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當前背景下, 我們在教學測評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教師上下課時間、上課效果等方面對教師進行考覈。 不可否認, 這樣的評價對教師個人的上課習慣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非常微弱。我認爲, 在進行教師測評的時候還應該充分考慮教學生活化程度。 正如前面所介紹的,數學作爲應用型的學科,聯繫生活是必須的,國中數學的教學應該要特別重視教學策略上的生活化問題。 因此,在進行教學測評的時候,國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程度應該納入評價體系, 並佔到較高的一個比例。 這樣能夠有效引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能夠充分將生活聯繫數學知識, 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更喜歡這樣的課堂,收穫更好的效果。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聯繫生活教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能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生活世界。綜上所述,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加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幫助。本文中敘述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主要從爲學生建立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使國中數學學習內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氣息、教學評價生活化三方面展開,可能所述策略不是很全面,具體應用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廣大學者和教育者不斷對其進行研究,加以改正,更好地爲數學教學生活化服務。

數學教學方案 篇11

一、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基礎知識的培養要求:

(1)瞭解角的相關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瞭解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數和它的圖象,並會求解析式.

(3)瞭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並應用其解題.

(4)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另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求解。

(5)瞭解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概念,並會判定哪些是確定事件或不確定事件。

(6)瞭解正整數冪的運算性質並會運用它們運算.

(7)瞭解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8)瞭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關概念.

(9)瞭解圓的相關概念並會畫圓.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會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分類的數學思想,學會類比的數學觀念。

(4)、體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6)、培養推理論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爲變革的重點,將小組活動作爲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積極進行自助互助學習型課堂和“五三”優質高效課堂教學。

2、要體現“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的相關內容。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

3、體現“三爲主”原則:以學爲主、以練爲主、以賽爲主。倡導“三自主”原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勵“三動”:動腦、動手、動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數學源於生活,同時又反作用於生活,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2、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對學生進行愉快教育,通過“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教學,使學生形成人人樂學的濃厚學習氛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分析

通過半年的學習,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普遍存在着優秀生、中程生、必培生三部分學生。

一部分同學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因而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成績較理想,這部分同學有:

一部分同學由於不是很努力,學習方法上不恰當,或者由於其它一些別的原因,使成績處於中游水平,這些同學有:

也有一部分同學基礎知識掌握差,覺悟差些,自我約束力差,致使學習成績不理想,成爲必培生。這部分同學有: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包括多方面,如計算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學生年齡小,知識淺薄,分析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導。

3、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本級學生有一部分學習上認真刻苦,邏輯思維能力強,能主動學習,不懂就問,這部分學生一般比較優秀;但一部分學生基礎差,幹勁不足,課前不預習,上課開小差,課後不復習,抄襲作業,沒有上進心,針對他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改進新的教學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講授的章節及篇章

第9章:角

9.1角的表示9.2角的比較9.3角的度量9.4對頂角

9.5垂直

第10章:平行線

10.1同位角10.2平行線和他的畫法10.3平行線的性質10.4平行線的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11.1怎樣確定平面內的位置11.2平面直角座標系11.3直角座標系中的圖形11.4函數與圖像11.5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12.1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12.2向一元一次方程轉化12.3圖像的妙用12.4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第13章:走進概率

13.1天有不測風雲13.2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13.3可能性的大小13.4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14.1同底數冪的乘法與除法14.2指數可以是零和負整數嗎14.3科學計數法14.4積的乘方和冪的乘方14.5單項式的乘法14.6多項式乘多項式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

15.1三角形15.2多邊形15.3多邊形的密鋪15.4圓的初步認識15.5用直尺和圓規作圖

2、基礎知識的內容

第9章:角:主要講角的基本概念、性質、垂直的概念。

第10章:平行線:主要講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主要講平面直角座標系和一次函數.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主要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其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主要講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主要講冪的性質及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主要講三角形與多邊形的概念及圓的初步認識.

3、學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1)、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演算、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等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體現數形結合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4、學科德育內容

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揭示數學中的辨證關係,並指出數學應用於實踐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5、本學期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第9章:角

重點:對頂角及垂直的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對頂角及垂志的應用

第10章:平行線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重點: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難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與應用

難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

重點: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難點:概率的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重點:冪的性質及整式的乘法

難點:冪的性質

四、教學研究內容

1、教學研究重點

(1)、研究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能進行整式的乘法運算

(2)、對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的探索和運用

(3)、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及其的應用

數學教學方案 篇12

學習目標

①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③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生字生詞卡片。

③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趙州橋,揭開它那神祕的面紗。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活動引路,讀文識字

①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a.“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座兩人互爲“闖關員”與“守關員”。每闖一關得一面小旗。

b.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準備。(遇到生字新詞,通過查閱工具書自行解決)

c.同座分別“闖關”。一次沒有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後再“闖關”。

②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a.“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橫跨、創舉、堅固、石欄、同首遙望、圖案、設計、雕刻、智慧。

b.“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瞭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c.“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語氣讀最後一段)

鞏固認字,指導寫字

①“說”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幫助大家明確寫每個字的注意點。

②“寫”字。“小老師”在田字格內示範寫生字。大家在練習本上寫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寫的字。

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複習字詞

聽寫詞語。聽寫後自己對照課文批改、訂正。

品讀課文

①緊扣主線,研讀課文。讀課文,想一想,再填空:趙州橋是一座的橋。

②交流彙報,感悟課文。

a.歷史悠久的橋。引導學生讀一讀文中的相關語句。

b.雄偉堅固的橋。引導學生通過讀文中的語句或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來加以說明。

c.非常美觀的橋。引導學生用多種琖來感悟文字,可以讀一讀,演一演,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

③上下聯繫,整合課文。選擇趙州橋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個特點,用“不但……而且……”連起來說一說。

④課件展示:趙州橋今日的風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⑤熟讀成誦,內化課文。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拓展活動

①交流有關橋樑的資料。

②有興趣的,可以瞭解家鄉的古建築或家鄉的橋樑。

提示綜合性學習

①說說開展了哪些活動,瞭解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②提醒學生注意整理資料,商量商量怎樣展示成果。

作業

抄寫第三自然段。

數學教學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曆。日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

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

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曆、檯曆、月曆。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明確探索任務。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年媽媽爲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小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頂小的月是幾個?有多少日?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用不同的數數法瞭解)。

5. 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曆。瞭解日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參觀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檯曆、掛曆、日曆的區別在哪裏,你會用嗎?

活動結束: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曆的方法。

數學教學方案 篇14

1、主要內容

(1)排列、組合

(2)簡單的推理

2、地位於作用

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後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有關邏輯推理知識也是人們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單元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經歷簡單推理的經過。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組合的不同。推理依據的敘述。

本單元主要教學與設計

1、教具利用:

投影儀、動物卡片、

各種教科書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過有趣的故事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進行學習。

(3)結合具體例子,讓學生動手去做,動腦趨想。

(4) 創設真實情景,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分課時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教師爲學生創設觀察、猜測、實驗的情境,找出最簡單的事物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第二課時: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國小數學教案《二年數學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設計之二》。

分課時重點與難點

第一課時: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是重點。

初步瞭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時難點。

第二課時:

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是重點。

推理依據的敘述是難點。

分課時作業佈置

第一課時:練習二十三1、2題

第二課時:練習二十三3、4題

課題: 統計

單元教材分析

1、 主要內容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

2、地位與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瞭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本冊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各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單元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是難點。

本單元主要教法與設計

1、聯繫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即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小組學習,親自調查家庭人口數,喜歡的玩具等,體會數據的作用,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課時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2、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身邊有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1、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分課時重點與難點

第一課時:

體驗瞭解統計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是重點。

學會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統計方法是難點。

第二課時:

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是重點。

進一步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難點。

分課時作業佈置

第一課時:練習二十二1、2題

第二課時:練習二十二4、5題

數學教學方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並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表象思維。

活動準備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複習鞏固活動。

活動過程:

1、操作。

(1)實物操作。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並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如計算三隻小白兔與二隻小灰兔合起來是幾隻小兔?

(2)看圖計算。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後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裏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2、討論。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3、複習。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製作加減法的圖片卡,並解答同伴製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