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公司策劃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9W

商業地產策劃的核心內容包括商業用地的價值判別與發展定位、商業地產融資策劃、商業地產價值鏈構造和策劃、商業地產建築策劃等。現在,就一起來看看以下兩篇關於商業地產策劃公司的方案吧!

商業地產公司策劃方案

商業地產策劃20個策劃法則

1.轉變思維法則

策劃是一門複合性、交叉性、邊緣性學科,其本質是思維的科學。它的精妙之處在於不同思維方式的運用。策劃是將單線思維轉變成複合思維,將封閉性思維轉變成發散性思維,將孤立、靜止的思維轉變爲辨證的、動態的思維,將傳統的量入爲出的思維轉變爲量出爲入的思維。在感到困惑的時候,換一種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往往豁然開朗,感到海闊天空。

2.創新法則

克隆的價值是有限的。策劃貴在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但創新不能憑空想象,想當然地“創新”。太超前了要跳樓,不超前要被淘汰,怎麼適度超前?需要有對企業特性和中國國情非常深刻的把握,以及對社會及行業趨勢的把握。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創新。 理念先行法則:創新有不同種類和層次: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品牌創新、理念創新,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理念創新是其它層面創新的靈魂和統帥。

理念創新是打破規定動作的框框,創造自選動作。依據創新理念開發出的不是工業化、標準化的“工業品”,而是量身定做的原創性的“工藝品”。理念創新貴在原創性。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理念創新,乃是一切創新之源,是一切創新之本,它決定着其他種種創新活動的開展和成敗,它既是其他創新活動的基石,也是其他創新活動的羅盤和指針。如果說其他創新都還只是戰術層面的創新的話,那麼理念創新就是戰略層面的創新。戰略定位決定着戰術動作的展開。因此,理念創新具有更大的難度。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創新挑戰。

如果說其他創新都只是製造常規武器的話,那麼理念創新就是製造核武器的活動。理念創新決定着未來競爭的成敗。

3.自選動作法則

工作室應是自選動作的創造者。自選動作的天地最寬,因爲可以由你任意發揮;自選動作的難度很大,因爲你沒有成規可以借鑑。但自選動作依舊應是人們的追求目標,因爲誰創造了自選動作,誰就創造了一個新的規矩,就成了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和解釋者,就擁有了話語權。自選動作的本質是創新。

4.三性法則

如何達到唯一性、權威性、排他性是項目和產品策劃必須要考慮的。具有這三性的項目或產品,可以在一個時期內處於無競爭狀態。

唯一性是差異化競爭策略的結果。權威性與排他性與策略思路、資源整合對象以及科學創新密切相關。三者的統一與完整,可以保證競爭壁壘的固若金湯,可以拒追兵於城外,可以有效抗拒克隆技術的魔力,可以贏得市場的追捧。

5.適度超前法則

策劃要講究審時度勢,太超前不被市場接受,要跳樓;太滯後坐失良機,沒有效益;與市場同步,利潤攤平且很易被人模仿,效益短暫。如何適度超前地引導市嘗創造市場大有學問。適度超前產生的先發效應,可保持相對時間的無競爭狀態,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6.梳理分析法則

做策劃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老闆判斷。企業的掌門人怎樣,是決定策劃成敗的關鍵。因爲企業家是企業的人格化,企業是企業家的物化。任何一個好的思路、好的策劃方案只有在老闆領會、吃透、充分贊同和肯定並創造性實施和操作的基礎上才能變爲現實。

第二,企業診斷。企業從那裏來,今天處於什麼狀態,明天向那裏去。存在決定意識,出身決定風格,對企“來龍”的掌控,是對“去脈”設計的前提。

第三,資源盤存。企業有那些資源,除了有形資產,更注意它有什麼無形資產和隱形資源。比如公共關係、優惠政策、上級扶持等特殊優勢。

7.辨證施治法則

西醫的哲學是把人當成機器,分解成各個零部件來考慮問題,難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則是把人當作一個整體,考慮其陰陽是否平衡,血脈經絡是否通暢。根據豐富的臨牀經驗,望、聞、問、切,把握根本,辨證施治。我們的策劃更接近中醫,從整體的角度把握和解決問題。

8.系統化運作法則

策劃不是一兩個點子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調查研究、企業或項目診斷、企業或項目戰略定位、理念創新、策略設計、資源整合、操作實施、顧問監理、動態調整、總結提升等諸多環節。

9.“墊腳石”法則

任何策劃目標的實現,要想一步到位是不現實的。我們往往將這一過程分解成若干可以控制的步驟,每一步都有階段性成果。就像過河,要想不溼鞋,每跨一步都要有塊墊腳石。使企業或項目通過這些中間的支點,順利達成最後的目標。如此不僅可大大降低失敗的風險,而且每一次小的收穫都爲最終的成功奠定基礎,最後的成功則成爲必然。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是企業發展永恆的基礎法則。

10.核心優勢法則

策劃不管是對區域、企業還是個人,最主要的是準確的自我定位,即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這種優勢,並量身度造設計一套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穫。

11.量身度造法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何揚長避短,是企業戰略的精髓。策劃應該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把策劃對象放在這個座標裏面,對他進行準確的定位,幫助他對擁有的資源要素進行梳理和整合,以期達到最佳效果,也就是度身定造。

因時:即審時度勢,把對象放在時代的背景下,搞清楚他的昨天、今天、明天,從宏觀上把握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脈絡。

因地:挖掘對象所在地區的資源,和文化底蘊,充分利用人文地理各種環境優勢,從而聚人氣、地氣、財氣。

因人:針對企業自身和企業老闆的特性,設計不同的戰略和策略。策劃家相當於服裝設計師而不是裁縫。服裝設計師要根據每一個人的體形和氣質,揚長避短,再參考社會的時尚和潮流,進行獨家創作。

12.戰略至上法則

策劃最講究的是戰略,在戰略方向沒有確定之前,任何戰術都無所謂好壞。正如一句英格蘭名言:“對於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13.系統定位法則

準確的市場定位是成功策劃的關鍵。對社會大趨勢的精妙把握是能否定位準確的前提。我們策劃時首先要用全新的思維方式,幫助企業確定自己的位置。這種定位要將企業放入地區、行業、企業發展狀況的三維座標系中來考量,從而確定企業在行業中的位置、產品在市場中的位置、品牌在社會中的位置。

14.預留“管線”法則

策劃不要僅侷限於眼前,而要有長遠的考慮,寬打窄用。要爲未來的發展預留充分的空間,埋下可以發揮的伏筆,爲未來的產業嫁接事先留下對接口,爲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培育胚胎。形象的說法就是預留“管線”。

預留管線需要策劃人具有超前長遠的戰略遠見,故非一般以眼前利益爲中心者可以爲之。

預留管線法則要求,既要保證當前項目的成功,還要預見項目在未來的發展態勢,並儘量使現在的成功策略與未來的成功接軌。故此法則實際上使現在的成功策略成爲一個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系統。這個系統的開放性面向未來。故預留管線法則要求策劃人策劃的不僅是項目的現在,更是項目的未來。

15.換芯片法則

企業家是企業的頭腦。他不僅是權利的源泉,也是企業智慧的主要來源。

策劃一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策劃一個企業家,幫助他實現知識和智慧的充實,以及升級換代。

策劃活動在某種意義上主要表現爲策劃人與企業家之間頭腦的磨合與相互影響。策劃人如果不能成功地影響企業家並使其思維方式朝正確方向轉變,則成功的策劃活動就無從說起。

所以我們堅持與老闆們的直接交流,也堅持幫助企業家實現方法論以及知識智慧上的升級換代。用時髦的數字化生存時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爲老闆換芯片。

16.消化老闆法則

欲策劃老闆,必先吃透老闆。

能成爲老闆,其閱歷和智慧定有過人之處,一般都非等閒之輩。或者說,他本身就具備策劃人的素質,就像一個好的導演同時也常常是一個好的編劇一樣。他之所以能不斷地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肯定是把握住了現實中的某種規律。但他們爲什麼需要我們呢?這是分工協作所使然,亦是信息爆炸、機會風險頻生的知識經濟所使然。作爲企業分外看重的外腦機構,我們之所以能爲企業家所倚重,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獲得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特權。我們同企業家合作的第一課就是消化企業家。由於我們這個特殊的職業,使我們常常能夠在兩三個小時裏吸納和消化企業家用血肉、靈魂數十年打拼出來的精華,再轉化爲我們的能量。消化企業家,再造企業家,也許是我們的工作室在跟市場經濟對接時一個鮮明的特點。所以,策劃實際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17.大勢把握法則

“條條大路通羅馬,策劃就是尋找最近的那條路。”“最近”是指順應大勢,吻合規律,儘可能不走彎路。趨勢的潛流就在現實平靜的海面之下,策劃就是要找到它的流向,通過創新讓企業之船適度超前地順應它的流向,借勢、借力,被潮流推着走。才能像衝浪者那樣立於潮頭之上,成爲規則的制定者。面對時代的快速變革,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能否打造百年老店,不在於它一時的技術領先或市場的佔有率,關鍵在於它能否審時度勢,在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上,及時調整企業的航向,“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企業戰略運營的最佳境界。

18.文化底蘊法則

名牌的背後是文化。策劃最有神韻之處,往往體現在對每一個地方文化底蘊的把握,發揮、利用和體現上。工作室策劃方法論的一大特徵是更強調區域文化背景的分析。在尊重傳統市場調查方法和結論的基礎上,更注重社會學式的感悟式調查,通過交流取樣。注意捕捉特定的歷史文化浸淫下形成的區域文化個性與社會經濟結構及消費心理偏好。重在把握社會運行的脈搏,脈象既明,即可將區域文化底蘊注入項目的理念(概念)開發及市場推廣策略之中,常可獲厚積薄發、石破天驚之效。

19.地域解碼法則

中國有句古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每一地域有這個地域特有的文化,每一個城市有這個城市特有的性格。從事房地產開發,除必備的專業知識以外,如何做到“近水知魚性,隔山識鳥音”,準確爲地域文化解碼,是關乎地產商生死存亡的大事。

20.20度直覺法則

市場調查80%*數據,20%*直覺。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瞬息萬變,*統計得來的數據很難準確反映處於動態中的市場變化,搞不好就會是刻舟求劍。特別是中國這個市場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不像西方市場那樣有據可查。所以,我說市場調查就像燒水一樣,可以燒到80度,最後的20度得*直覺、經驗來把握。

商業地產策劃與住宅地產策劃的區別

價值層面的差異

1.物業價值

商業物業的價值在於經營,通過經營創造高於價格的價值。一個商業項目必須要系統考慮項目的商業定位、招商、經營,才能實現高水平的商業物業開發,達到預期的贏利目標。

而住宅的價值在於居住,保值升值。其關鍵是準確的產品定位及目標消費羣體定位,最後通過銷售實現開發價值。

從投資角度來看,住宅可以買來自用,是保值投資,風險性極小,而商業項目一旦沒做旺,其價值就極低,甚至一文不值,風險性極大。

2.利益關係

從主體上說,住宅地產的價值鏈顯然單一得多,即“開發商——終端消費者”。商業地產的利益參與者更爲複雜,它的價值鏈是“投資者——開發商——營運商——經營者——終端消費者”。其中包含這四種權益關係,開發者的權益、所有者的權益、經營者的權益、管理者,的權益,它們與商業地產的開發模式密不可分。

開發者是商業地產開發商;所有者是商鋪真正的擁有者;第三是經營者,就是進入這個商業裏面從事商品經營者;大型與中小型商場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者實施有效的管理。

開發者通過項目獲得利益;所有者通過出租商業物業獲取租金收入;經營者通過經營獲取經營效益;管理者通過管理獲取管理利益。

與住宅開發相比,住宅僅僅通過發展商和購買者兩個環節就可以構成單一價值鏈,而商業地產的價值鏈上除了開發商,還包括消費者、經營者和投資者,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許多矛盾,像發展商要求鋪位劃分要好賣而經營者要求好用,投資者要求高回報而經營者要求先培育市場,以及商鋪租與售的矛盾等。商業地產開發要權衡“四角戀愛”的利益關係。因此,爲了平衡不同主體的利益,商業地產開發商不僅要考慮地段,更要考慮市場定位、業態組合、功能佈局、管理模式、銷售策略、投資回報等因素。

3.市場風險

開發商在看好商業地產開發利潤的同時,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場風險。除土地成本、土建費用及一些稅費管理等因素比住宅用地高外,一般投資商業的人羣相對較少,加之現今人們理智投資理念加強,所以爲降低市場運作風險,商業地產開發必須具有有前瞻眼光的開發商、專業的商業地產顧問及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三大要素,以有場有市爲開發目的,這樣才能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降低開發風險及提高開發價值。

而住宅相對來說開發風險較小,因爲住宅消費羣體較廣,住宅業態既具有居住功能,也具有投資功能,其雙重作用爲銷售提供了更廣闊的購買羣體。

開發層面的差異

1.產品屬性

住宅地產開發的住宅是終端消費品,主要功能是用來滿足消費者的居住要求。樓盤除了消極被動的隨市場供求關係變動而升值外,無法帶來額外的利潤,因此增值空間小。而商業地產開發的從嚴格意義上說不僅僅是產品,更是資本,它通過經營能不斷衍生出新的價值,增值空間很大。但應該同時看到,商業地產的風險也要更大,因此商業地產的成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開發商、專業的商業地產顧問及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其次,商業地產的表現形式也更多,有shopping摩購物中心、主題商場、商業街、社區街鋪等。

商業地產的核心是要搞活商業,而住宅地產追求的是居住的舒適度,也有人說住宅地產開發的是“城”,商業地產開發的是“市”,這是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因此,商業地產的可持續性發展是項目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它更着眼於一種長期效益。而住宅地產相對要簡單的多,房子只要賣出,投資的價值就可以實現。

商業地產的核心決定了商業地產的運營模式要更復雜。正是因爲商業地產更具複雜性和風險性,因此商業地產更注重項目的可行性調研、分析,更要充分運用SWOT分析法,發現商機,發揮優勢,彌補不足,降低風險。

2.開發技術

商業地產開發要考慮到不同業態的具體要求。在建築設計方面,戶型、景觀不再是重點,配套設施會更多,規劃、設計、施工、交驗在每個階段的技術要求都高於住宅;在物業管理方面,商業物業的功能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對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銷售方面,前者針對的目標羣體的行爲屬於典型的專業理財行爲,而後者主要是一種消費行爲,因此相應的銷售手法呈現多樣性,如委託經營、售後返租、整體轉讓、分割出售等;在資金回籠方面,住宅開發商通過預售融資來進行資金週轉和滾動開發,很快實現資金回籠,而商業地產收益很大部分來自租金。

商業地產根據項目開發的不同環節有不同的客戶羣,如在招商階段的客戶是商家,而且特別重視主力店的作用;在銷售階段的客戶主要是有一定經濟實力投資者;在經營階段的客戶羣則是終端消費羣。總之,商業地產與傳統住宅地產的千差萬別,必然要求開發商進行理念和心態的調整。 希望中國的商業地產業在機遇和挑戰中朝更理性、更專業、更合理、也更繁榮的方向發展,在贏得巨大財富同時爲活躍商業、繁榮經濟作出貢獻。

3.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決定商業項目的存亡。多數商業地產的開發商在開發之初,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做什麼”的問題,他們多數先把項目蓋起來,最後到了商業定位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要麼就是結構不合理,要麼就是佈局不規範,從而導致招商異常困難,往往出現“理想的商家不願進,進駐的商家不理想”的結果。

商業地產由於各種業態對商鋪的要求具有特殊性,而大型商業地產項目業態和功能均比住宅複雜,人流、物流、垂直交通、消防疏散、停車等諸多方面相當繁瑣,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滿足未來大量商家以及消費者的需求,這是關係到一個商業項目能否成功銷售、招商和做旺的關鍵。

4.開發流程

商業地產開發流程更爲嚴謹、複雜。 商業地產的調研在住宅開發市場調研基礎上,增加了區域結構、城市商業發展規劃及政策、區域零售業結構、商鋪分佈及經營狀況、未來供應量、地塊交通、自然、社會條件、商圈等方面的分析

商業地產的選址過程更嚴謹: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住宅開發還是商業地產開發,均要在投標拿地前進行初步的市場調研。但在商業地產開發中,發展商不僅要考慮商鋪投資者的利益,還要考慮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所需平衡的地方很多,所以商業地產項目的選址過程比住宅開發更爲嚴謹。

商業地產的定位更爲複雜和系統化:商業地產的定位來自廣泛而細緻的調研,包括城市商業發展規劃及政策、區域商業結構、未來供應量、消費力的需求、租售目標客戶細分、商鋪升值潛力等方面的分析。

商業地產推廣更具針對性:商鋪作爲非生活必需品,與住宅推廣相比,其推廣的核心是投資價值和投資潛力,側重於商鋪的回報率和回報週期,以及未來的經營管理,確保市場能夠持續經營。

5.招商與經營

商業地產開發比住宅開發多出開業、運營、管理三個環節:在住宅開發中,開發商有機會當“甩手掌櫃”,開盤、營銷、交樓後就結束。一個商業地產如果想持續盈利,必須在前期預留一部分商鋪用於旺場後自營,所以,開發商不能抱着當“甩手掌櫃”的心態開發商業地產,而必須抓好運營、管理兩個後續環節,這樣才能減少糾紛,獲取最大化利潤。

招商是商業地產成功開發的關鍵所在。一個商業項目,如百貨、專業市場、區域商業中心等,一般都實行“招商先行”的營銷策略,以招商來帶動銷售。“有主力店的地方,就有無窮的商業機會”,以招入主力店作爲吸引其它商家的手段。其實主力店周邊商鋪的經營主要是“寄生”業態,它本身不具備“聚客”能力,所以也不具備使商鋪升值的潛力,只有藉助主力的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其商業價值,使商鋪作旺並不斷升值。

統一銷售,統一經營,統一管理,使擁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三權分離。商業項目要充分發揮經營管理公司的作用,儘早介入項目整體開發,爲招商及後期經營管理作好準備。

而住宅一般不存在招商問題,帶底商的住宅,具體銷售依住宅定位而定,是以招品牌連鎖店爲主,或是一般經營戶,但一般前者居多,以品牌店來帶動住宅銷售,提升住宅價值。但底商需要科學合理的業態經營及規劃比例,這點也非常重要。

營銷層面的差異

1.營銷主題

消費者在購買任何一種商品的時候,購買的實際上都是一種夢想,這種夢想在某一個方面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所以願意付出貨幣等值或不等值交換。對於住宅來說,消費者購買的是一種他們需要的“生活方式”,因爲無論怎樣講,房子本身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不同的只是賦予房子的內涵,所以宣傳主題往往側重於對未來生活夢境的憧憬和提前寫真。

商業地產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投資的概念。作爲投資而言,回報率和回報週期纔是消費者真正關心之所在。

2.推廣對象

住宅房地產面對的消費羣體主要分兩種:用於自住的購房者和用於投資的購房者。用於自住的購房者又分爲首次購房自住和二次及多次購房者,他們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住宅地產純投資在目前的經濟水平下相對消費羣不多,但有快速增長的趨勢,他們關心的是該區域長遠發展以及今後出租的前景問題。

在商業地產上,推廣對象是分階段來劃分的。首先是將商鋪出售或出租出去,推廣的目標也分兩類:用於自己經營的業主和用於投資的業主。自營客戶關心的是商圈的成熟度、消費羣基數和消費能力;投資客戶則更注重該地段的發展前景和投資回報的週期。

在整體交房、商場開始運作後,推廣對象將發生轉移,重點是怎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光顧商場,從而提升整個商場的人氣和形象,這是擺在商場經營管理面前一個迫切的問題。

3.營銷週期

營銷週期和市場供給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上,住宅地產的提供量遠超過商業地產,所以消費者可選擇的機會就多,考慮的週期也長,加上住宅開發已經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所以住宅地產的營銷週期相對就很長,在具體的作業方式上,通常分成幾個大階段來執行。

商業地產在這一點上與住宅地產完全不同,商業地產能永續存在的前提是需要足夠的市場支撐和足夠的人羣消費,所以商業地產一般都是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區域進行開發,這樣投資總額相對很高,但是實際開發面積相對小,吸收的客戶也少,所以營銷週期要求儘可能短,否則戰線過長,市場冷卻後再積聚溫度那就困難得多。

4.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住宅消費者關心的幾個關鍵指標排序是:價格、地段、戶型、品質、開發商實力、服務、配套。

商業地產客戶關心的問題是:地段、價格、後續管理、開發商實力、主力店。因爲商業地產必須有足夠的人氣才能支撐,所以一個商業地產項目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段等先天因素決定的。

5.推廣節奏

房地產推廣的一個營銷週期一般由幾個遞進的階段構成:預熱期(市場引導/培育期)、內部認購期、開盤期、強銷期、持續期和清盤期。作爲住宅地產來說,因爲要分成幾個營銷階段推廣,所以它是由幾個營銷週期組合而成,每一個營銷週期基本上都要完整包括上述階段;否則市場引導不夠,項目優勢展示不全、消費者對今後生活的瞭解不夠,市場接受就有限。

在商業地產,可能只需包括上述部分階段,比如預熱期和內部認購期合併,或者直接從預熱期進入開盤並立即轉入強銷期;如果先天條件優越,不違背當地市場價格體系,可能開盤時就直接進入了清盤期。

6.媒介策略

住宅地產因爲描繪的是未來的生活藍圖,所以宣傳方式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精緻的宣傳資料、優美的電視廣告、直擊人心的平面廣告、旨在維持長期影響力提升企業形象的戶外廣告等等。

而商業地產因爲週期短,很多媒介都無法考慮。比如電視廣告,因爲製作成本高,必須長期播放纔有效果,而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無法全面介紹項目優勢,所以使用很少;更多的時候是投入信息量大的平面廣告。但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週期跨度長,需要分階段推廣,此時電視廣告因爲具有聲、色、形的優點,無論是在提升項目和企業形象還是在刺激消費者購買方面,都具有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

相對於大項目而言,可以在開盤前後進行一個月左右的電視廣告輔助。另外,戶外廣告的使用也極具針對性,一般都是意向客戶集中的區域,比如機場、高速公路和商家集中的商業區,基本上都是促銷型的廣告,因爲相對很短的週期來說,這些必須長時間才能發揮影響力的廣告是不適合的。

7.現場包裝

現在任何一個住宅項目的工地包裝已經越來越趨向於高成本,並追求夢幻般的效果,售樓處富麗堂皇,售樓小姐個個都有親和力,售樓處的氛圍更象一個家,即使是工地圍擋也在“造夢”的原則上吸引消費者。

商業地產一般是“短、平、快”的項目,而且單位成本高、目標消費羣集中,所以到處充滿商業氣息。售樓處可能是臨時的,工地廣告充滿了濃厚的商業味道,工地施工很快就能完成……每一個信息都在提醒客戶時間不多,趁早出手纔有機會。

8.宣傳費用分配

住宅地產的週期長,所以宣傳費用幾乎是平均使力。

商業地產因爲週期短,一般預熱時間在20—30天較適宜,廣告費用幾乎全部集中在開盤前後一個月的時間內。

9.營銷活動

爲儘可能吸引購房者,住宅項目一般都會推出很多公關和促銷活動,比如經常性的業主聯誼會、逢節日組織出去旅遊、階段性的優惠購房等等。

商業地產面對的都是在商場上打拼多年的生意人,一般的促銷手段之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幾乎很少進行專門性的優惠活動,更多的是公關性質的活動:比如專業人士組成的“投資報告會”、商家交流會等。綜合而言,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面對的消費羣體不同,所以在營銷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認真比較其中的差異,對我們的營銷推廣將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現實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