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精選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2K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精選22篇)

1.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處,初步學會利用時鐘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2.嘗試自己製作時鐘,進一步認識鐘面的構成。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示範用的時鐘,紙製鐘面4個,時間牌4張,關於幼兒園生活內容的字卡。

2.手錶每人一塊,幼兒已初步認識過整點、半點。

3.幼兒製作用的卡紙大鐘面、小鐘面多個,時間牌多張,1-12數字貼紙、長針短針、小花瓣若干,剪刀、膠水等。

4.牆面上已佈置好花莖和花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鐘面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和1~12的數字。

2.教師反覆撥動時鐘的時針、分針,讓幼兒觀察發現時針與分針“行走”路程的不同,並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係。

二、根據要求配時間

1.出示鐘面與時間牌,引導幼兒將鐘面上的時是和時間牌配對。

2.認識鐘面上的時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這是幾點?這個時候我們一般在做什麼?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

3|.教師做吃飯、睡覺、刷牙等日常生活動作,幼兒在手錶上撥出適宜的時間,也可由個別幼兒上來做動作。

三、自制時鐘

1.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2.介紹製作材料和方法。

A組:我們的一天——製作花形時鐘

出示活動時間表和花形時鐘。請你用靈巧的小手做個花形時鐘來告訴我們一天中的活動安排。

B組:我的一天——製作時間表

請你自己來設計、製作一張時間表,先安排活動內容,再排出時間,每個人的時間表可以不一樣。

3.引導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進行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4.與幼兒討論做好的花形時鐘:哪個鐘面有問題,什麼問題?怎麼修改?

四、佈置牆面

1.將幼兒做好的花形時鐘和時間表張帖在牆面上(高度與幼兒的視線平行)。

2.啓發幼兒互相欣賞、指認。

活動反思

1.與幼兒一日常生活緊密相聯

對於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來說,一日活動既豐富又有規律,

孩子們對一些固定的活動時間已比較熟悉。從他們的一日生活入手,設計組織活動,既激發和保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又通過感知特定時間與相應活動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幼兒對時間的連續性、可測量性的認識。

2.巧妙利用幼兒的手錶

過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認識時間時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撥鐘面,由

此出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孩子對於分針的走動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時針的變化,如在撥半點時,他們常常把分針指在數字6上,而時針依然指在整點數字上。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活動中採用了孩子們的手錶,它的時針和分針是連動的。在撥撥玩玩中,孩子們知道了撥動的方法,又弄清了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關係,真是一舉兩得。

3.鼓勵幼兒運用生活經驗

這次活動,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製作內容,供他們選擇。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時間,孩子們可以自己設計、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時間。有的說“我要8;00起牀”,有的說“我10:00要去學鋼琴”,有的說“我下午3:30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們製作的時間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

4.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

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從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有利於孩子積累成功的體驗,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爲此,我爲孩子們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孩子們的作品既可佈置在牆面上,也可懸掛在空中。這些作品成了環境佈置的一部分,孩子們不時地議論、指認,主動積極地與環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2

幼兒園教案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幼兒園教案活動準備:

1.衣架一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3.一大一小積木若干,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干(按3、6、10數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幼兒園教案活動過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並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衣架)它有什麼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於什麼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麼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現什麼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說明了什麼?(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一)

1.教師:我這裏有三個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子)你們知道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教師:現在,小朋友知道哪個重、哪個輕,請你按由輕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輕排序。請個別幼兒操作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裏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麼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並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一大一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並排序。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几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二)幼兒玩

1.集體討論:爲什麼大的棉花沙包輕,小的豆子沙包重?爲什麼大的皮球輕,小的鐵球重?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裏,快、對的那一組爲優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爲優勝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2、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

3、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拼插積塑、紙張、紙筒、塑料珠、布片、各種有連接的生活用品。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連接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請小朋友玩玩連接的遊戲,看看你是用什麼方法將它們各自連接起來的。

2、第一次探索--對需要和不需要輔助材料的連接進行分類

(1)操作探索

師:請小朋友每一種材料都連一連,連的時候可以告訴身邊的小朋友,你是怎麼連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藉助輔助材料的連接。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物體間連接的各種方法。斯詠連接紙筒,他先是將夾子都夾在紙筒上,然後又拿了一個紙筒比劃着,比劃後他將夾子都拿下來,將兩個紙筒靠在一起,用夾子夾住,他就這樣一個紙筒一個紙筒連着夾成一串,他說:這是蜈蚣。

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下一環節中的分類打下鋪墊。)

(2)經驗交流

師:請小朋友來說說,你連接的是什麼物體,你是怎麼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經驗。

(在這個環節中我有意識地請了連接不同物體的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連接經驗,在交流中,幼兒知道了老師提供的紙筒、布片、紙片、珠子本身是不能連接的,需要藉助輔助物,而夾子、回形針、別針、彩鏈等本身是可以連接的。)

(3)對不同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師:我們在操作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物體連接需要輔助物,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現在我們來分一分。

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輔助物與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幼兒進行分類,重點鼓勵幼兒說說爲什麼有的物體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幼兒通過操作、觀察瞭解了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本身的特徵。如果這個活動直接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兒的經驗,幼兒在分類中能進一步感受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特點。)

3、第二次探索--發現不需要輔助物連接處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夥伴才能用,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們連接起來,使它們成爲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連接時要認真觀察它們是怎樣連接起來,連接處藏着什麼祕密。

B、把發現的祕密告訴小朋友和聽課的老師。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間連接部分的特殊結構。

(這個環節幼兒在操作中對物體連接處的祕密很感興趣,他們在連接時很認真觀察,奕馨小朋友對杯子與杯蓋進行連接很感興趣,旁邊的謝詩蕾發現了一個塑料杯中有一個過濾網,奕馨看到了也把過濾網拿過來,她比劃了半天,告訴我:"陳老師,這個網不能放在我的這個杯子裏。"我問她爲什麼,她說:"因爲杯子比較大,過濾網比較小,會掉下去。"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有的將筆的各個零部件連接組合起來;有的連接風車;有的連接各種杯子……他們發現了很多連接處的祕密,在連接中,幼兒很高興地和老師、同伴交流着自己的發現。)

(3)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發現。

師:這些東西是怎樣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探索發現,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由於幼兒在上一個環節中的操作探索很認真,所以在本環節中,幼兒的發言很積極,他們能將自己在連接中發現的祕密用連貫的語言告訴大家。)

4、在比對中提升連接的經驗

師:小朋友都發現了不同物體連接處的祕密,連接處的祕密一樣嗎?爲什麼杯子有的直接蓋上去,有的是螺紋的?是不是同樣在連接處有螺紋的物體都能連接起來呢?

(1)請個別幼兒對比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瞭解。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這個瓶子的瓶蓋是哪一個呢?

請一幼兒從一堆瓶蓋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蓋。

師:物體的連接是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和設計的,而且根據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爲了方便。

(本環節我主要選擇用螺紋連接的不同物體讓幼兒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雖然這些物體都是有螺紋的,但是它們並不是都能連接在一起,而是還要通過設計,在大小、螺紋的疏密等方面的考慮,物體才能緊密連接起來。

但是,本環節由於考慮到時間關係,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讓孩子來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2)比較不同杯子的不同連接的不同便利

師:老師這裏有幾個有杯蓋的杯子,請小朋友看看它們的杯口和杯蓋各是怎麼連接的。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杯子和杯蓋連接處的不同特徵。

師:以前爲了不讓杯蓋掉下來,杯子和杯蓋是用繩子綁的,而現在人們根據材料的不同將杯口的連接處設計成只要壓一壓或擰一擰,既牢固又方便。

小結:今天小朋友通過連一連、看一看,知道了我們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明了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本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幼兒比較不同杯子的連接變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言十分踊躍。他們在討論中感受到了不同連接特點杯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的便利。)

6、活動延伸

教師拋出問題:怎樣解決剪刀給小朋友帶來的潛在的危險性;怎樣解決老師筆帽常常在使用後找不到的問題。

教師鼓勵幼兒向發明家學習,嘗試運用連接的祕密改進我們生活中需要改進的各種物體。

(延伸環節,我給幼兒佈置了任務,保持了幼兒探索連接的積極性。)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片區聯動的教研活動,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教學有效性方面

1、選擇適宜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連接"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幼兒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無一不是需要連接的,因此,我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操作材料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種物體:各種瓶子、杯子、筆、包裝盒、玩具等等。幼兒對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雖然這些物品的連接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在活動中他們仍操作得興趣盎然,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2、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內容要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因此,針對"連接"這個活動內容,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三條目的:①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③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在活動中我能帶着目標去引導孩子進行連接操作,如:在第一個環節的探索中,教師的重點是鼓勵幼兒將各種物品連連看,從中發現了有的物體的連接是需要輔助物的,有的物體的連接是不需要輔助物的。雖然這個環節的操作比較簡單,但重點是讓幼兒通過這個環節的比較發現引發幼兒探索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祕密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幼兒通過連接各種生活中的物體發現物體連接處的各種祕密。在第三個環節中,幼兒有了前兩次的探索經驗,教師的重點就放在引導幼兒通過比對,進一步感受到雖然連接處的祕密很簡單,但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體現,有了連接處的小小發明,爲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幼兒逐漸產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願意向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刻苦鑽研發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導語,是師幼互動的關鍵。

每一個環節的開始,教師都要設計好具有承上啓下、富於啓發性的指導語。幼兒雖然整個活動的環節比較多,但是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指導語的啓發下,幼兒的關注點始終在探討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祕密上,在教師的啓發性提問下,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談論,說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發現的連接處的祕密。雖然,後排的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他們也很認真地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二、活動中的不足

雖然活動開展得很順利,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的地方。

1、教師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還不是很充分,應再多準備一些操作性強的物體,在引導幼兒進行比對時,應該選用一些對比比較明顯、需要幼兒反覆比較才能連接的物體,這樣幼兒的探索會更具主動性。

2、教師在關注幼兒時還是比較關注眼前的幼兒,師幼互動中前排的幼兒做得比較好,由於後排的幼兒比較遠,班級常規又要求幼兒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後排個別幼兒的參與更多的是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對話。這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出現,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尋找有效的方法,使全體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都能調動起來,學習更具自主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個,字卡一套;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兩個;糖每人兩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雙手抓不起,一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要把它請。)

二、認識水的特性

1、看

教師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水是無色的,並出示字卡“無色”。

2、嘗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顆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爲什麼?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4、動一動

幼兒自己選擇實驗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無形、可流動性。

(1)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並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籃、杯子等,請小朋友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麼樣?總結:水是流到盆裏的,並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三、總結水的特徵

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四、結束活動:水的用處

提問:水有什麼用處?如果沒有水,會怎樣?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總結:水對我們用處很大,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活動反思:

在教學形式上,我只居於主導和啓發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使學生聽覺和視覺交替衝擊,適合兒童情趣,對“水”的概念,領會得尤爲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也許過於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受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遺憾的是:我本想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放手給孩子。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引導,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5

1、樂於參加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遊戲快樂。

活動難點: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後,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麼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着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麼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去了什麼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爲什麼?(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瞭解光與影子的關係(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係)好,下面張老師就帶着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遊戲:手影遊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範,幼兒猜並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並模仿)第二個遊戲:給影子塗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並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裏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啓發幼兒爲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裏的彩虹。在淺盤裏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通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裏,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裏,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爲彩虹畫。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掌握電動玩具電池拆裝的方法。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_,體驗成功的快樂。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件電動玩具,一個小塑料盒,因各種原因不會動的玩具、若干個電池:電池回收箱一個:電池安裝示意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玩具廠的叔叔阿姨爲了表示他們的愛心,讓小朋友過個快樂的節日,特意給你們捐贈了一批各種各樣的玩具,(出示電動玩具)你們猜:“這小猴會敲鼓嗎?”“洋娃娃會跳舞嗎?”這些玩具全是電動玩具。

教師提問:這些玩具爲什麼會自己動起來呢?激起孩子們探索的_。

二、操作探索(一)

1.拆電動玩具。

(1)師:現在教師給每人發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麼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會動的祕密,你也可以把它拆開,然後互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拆,並把拆下來的東西放在盒裏。

(3)提問:你發現玩具裏有些什麼?

小結:原來玩具裏有電池、彈簧、開關。

2.裝電池。

(1)師:小朋友拆開了玩具,還發現了許多祕密,那你們能不能再把它裝好,讓它變得和原來一樣會自己動呢?

(2)幼兒裝電池(肯定會有幼兒因電池裝反等原因使玩具動不起來)

三、討論

1.爲什麼剛纔會自己動的玩具現在不會動了呢?

2.如果是電池裝反了,那電池應該怎樣裝纔是對的呢?

引導幼兒認識電池上的“+”“一”標誌。並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示意圖,要求幼兒按示意圖安裝電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師:這裏有幾件小弟弟玩過的電動玩具,不知什麼原因這些玩具不會自己動了,等一下請你們拆開檢查一下原因,然後想辦法使它們動走來,你可以和旁邊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辦法講給好朋友聽。

2.幼兒操作探索,鼓勵幼兒和同伴、老師交流,把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

3.提問:

(1)你發現玩具是什麼原因不能動嗎?你怎樣又使它動起來的?

小結:玩具不能自己動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電池裝反了,有的是沒裝電池,有的是電池的電用完了,有的因爲沒有彈簧。

(2)電池內的電用完了,這個廢電池該怎麼辦呢?(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把它剝開,也不能隨便亂扔,要把它放在“電池回收箱”內,因爲電池裏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亂染會污染環境)

五、玩電動玩具

師: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種各樣,你們可商量開一個“玩具表演會”,讓大家一塊分享玩具帶來的快樂,過一個難忘的節日。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裏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啓發幼兒爲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裏的彩虹。在淺盤裏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通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裏,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_,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裏,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爲彩虹畫。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3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加號、減號、等號的含義。

2、學習5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

1、5以內加法題卡,加號、減號、等好卡片,動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活動過程:

介紹新朋友:

1、教師出示"+"、"-"、"="符號。

"+"表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合起來。

教師示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教師左右兩邊,"+"表示兩個幼兒分從教師的左右兩邊走到一起並擁抱。

"-"表示原來的總數中去掉一個數。

教師示意:擁抱在一起的兩個幼兒,走掉一位。

"="表示它兩邊的數量相等。

教師示意:教師的左右手分別挽着兩個幼兒。

2、學習加法: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題。

--"河裏本來有2只小鴨,這時游來了1只小鴨,現在河裏有幾隻小鴨?"教師演示算式。

--"原來的2只小鴨用數字2表示;游來了1只小鴨用數字1表示;現在河裏有幾隻小鴨?在數字2和數字1之間用'+',表示着兩個數字合起來,2+1=3。""等號兩邊的數字有什麼特點?"以此類推,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

遊戲"奇妙的口袋":

3、教師在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請幼兒參加遊戲,看教師出示的符號,立即做出反應。

--"看到'+'號你們趕快從外邊站到圓圈裏去;看到'-'號從圈裏出來;看到'='表示圈內圈外的人數一樣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大膽表現,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分享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異的樹葉,有真的樹葉,也有用色紙剪的樹葉。

2.各種顏料讓孩子們印樹葉。

3.營造寬鬆、自由、有序的活動區域。

活動過程

我帶領孩子們到公園裏觀察樹木,撿拾各種樹葉,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1、豆豆跑過來說,老師:我也撿到了一片樹葉,看,它變成什麼了?

2、我拿起這片葉子讓孩子們觀看。

3、孩子們說:老師,你們想不想也使你們撿到的樹葉變一變呢?你準備把你的樹葉變成什麼呢?

幼兒根據樹葉添畫造型:

1、把自己撿到的樹葉用雙面膠貼在紙上。

2、用記號筆、蠟筆大膽構造、想象。

3、可選擇一片或多片樹葉自由組合創造。

4.給樹葉畫上手,腳,讓它變成一片會跳舞的葉子

師生交流分享:

1、讓幼兒展示,介紹作品,對幼兒的創造意識給予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成功感,體驗和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響亮地介紹,語言能完整、流暢。

3、老師對幼兒的今天活動情況作適當評價。

4、共同收拾各類教玩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2

活動名稱:紙片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在折折、剪剪、貼貼中,引導幼兒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2、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剪刀膠水手工紙紙房子模型PPT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手拿哭泣紙娃娃)今天我們大二班來了一個朋友,看看它是誰?(紙娃娃)看一看,你們覺得紙娃娃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它爲什麼會難過?

小結:紙娃娃很想像我們的小朋友一樣每天開開心心的到處走來走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幼兒園,看看我們美麗的世界。可是你看,(教師立起紙娃娃)紙娃娃根本就站不起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幫它嗎?誰來說說看。

二第一次操作

1.現在後面有很多紙娃娃,請你們去動動腦筋,讓紙娃娃站起來。希望你們每個人成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樣哦。(要求:不用搬好小椅子,雙面膠的膠帶仍在托盤裏面,你的成果放在前面的白桌子上)

2.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覺得有幾個方法蠻特別的,我們來請這些朋友來介紹一下(幼兒來介紹好方法)給他們一點掌聲,真聰明

3.你們幫紙娃娃想了那麼多的好方法,看看,紙娃娃的表情變的怎麼樣啦?(開心了)你們真棒!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3

活動目的:

1.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所採取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並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探究動物奧祕的興趣。

3.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動物午睡PPT

2、地面遊戲棋,篩子

活動過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嗎?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勢嗎?觀看PPT,幼兒講述  講訴孩子們幾種睡覺的姿勢:趴着,咬被角,蒙着頭,蜷着……

二、人需要睡覺,動物需要睡覺嗎?你們知道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幼兒邊看邊猜,並模仿)

1.觀看PPT,觀察動物特殊的睡覺方式並講述。

蝙蝠:倒掛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覺的。睡覺時,後肢鉤住屋檐,身體倒掛,頭朝下,一旦遇到敵害,便可鬆開腳爪展翅飛去。

丹頂鶴:單腳站立睡覺。

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睡覺小刺蝟:變成球睡,刺蝟睡覺時,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還把身體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這樣全副武裝的睡覺,可以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

小金魚:睜着眼睡,因爲它沒有眼瞼。魚兒睡覺時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每隔十幾分鍾就有節奏地變換一次。

馬:站着睡,馬是站着睡,如果馬躺倒睡覺,說明這匹馬已經有病了。

烏龜:縮到殼裏睡,更好的保護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覺,這是因爲它的鼻子特別"珍貴",所以要好好保護。

小貓:貓是側着頭,一隻耳朵緊貼着前肢睡覺。它的耳朵特別靈,周圍稍有動靜,就會引起警覺。

2.集體討論:動物爲什麼這樣睡覺?

逐個講述小結:動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着密切聯繫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護自己。

3.動物睡覺方式一樣嗎?

哪些是站着睡覺的?馬、鴛鴦誰倒掛着睡?蝙蝠誰是趴着睡的:小狗、小貓

三、遊戲棋活動《動物睡覺的祕密》。

(1)出示遊戲棋教師:今天,黃老師還帶來了一副關於《動物睡覺的祕密》遊戲棋,你們想不想玩?

(2)認識遊戲棋譜,瞭解遊戲棋規則認識起點終點,行徑路線遊戲棋規則:走到有小動物圖片的格子裏時,必須模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模仿對的小朋友可以往前進一個,模仿的不對的請後退或停止。

四、結束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我們爲什麼要午睡?"教師: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因此中午還要再睡一會,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時,實在睡不着,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向右側臥,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你覺得有趣嗎?自然界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睡覺的方式,也很特別,請小朋友們回家後,繼續去觀察,小動物睡覺的方式。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到活動區繼續探討小動物的有關知識,豐富幼兒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4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瞭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並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麼?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徵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麼?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麼?(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爲什麼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爲什麼?(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等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2.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杯子、大小土豆塊、勺子、筷子、盒子若干。

2.鹽、味精、糖。

3.大、小記錄單、勾線筆。

4.“死海”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_

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

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

師:我有魔法的,我不用__說的方法,也不用__說的,我只要跟它說一聲讓它浮起來,它就會浮起來了,信不信?

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師:咦,真奇怪,土豆片爲什麼在這個杯子中會沉下去,而在另一個杯子中會浮起來呢?(幼兒猜可能是放了東西)

師: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使土豆塊浮起來呢?

2.小組合作,操作探索

實驗一:鹽能增加水的浮力

(1):說明實驗規則:

出示鹽、糖、味精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會用保護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護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學"的含義。(活動重點)

2、在交流、分享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基礎上,能知道人類從動物的一些特徵中獲得啓發進行的發明創造。(活動難點)

3、萌發對動物奇特的保護自己方法的好奇心,體驗探索動物世界奧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利用保護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護自己的動物圖片。

(2)動物和由其得到啓示所發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兩個個幼兒一份:鳥、刺蝟、公雞;飛機、叉子、烏龜、坦克、鬧鐘、鯊魚、潛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交流活動,瞭解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和家人都一起觀察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領呢?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怎樣保護自己?(誰大膽起來說一下)

2、幼:我知道烏龜的本領,它遇到危險可以把頭縮到龜殼裏……

3、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幼兒所知道的動物出示相應的圖片,師幼一起觀察。

二、出示常見動物的圖片,瞭解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1、教師分別出示(蝴蝶、青蛙)的圖片,並提出問題:小朋友們,蝴蝶和青蛙平時都生活在哪裏啊?(花叢、陸地)它們會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呢?(身體的顏色)

師:寶貝們說的真不錯,它們身體的這種顏色叫保護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顏色飛在花叢中就像花兒的顏色比較相似;青蛙身體上是綠色的(.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它在陸地上抓害蟲時不易被敵人發現;所以說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護方法就是利用保護色,用自己身體上的顏色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2、教師依次出示烏龜、兔子、刺蝟等動物圖片,讓幼兒瞭解它們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護自己。(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發表見解)

3、教師小結:在大自然中,無論是生活在哪裏的動物它們都有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動物油保護色,有的動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三、通過聯想、操作,知道人類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發明創造。

1、教師出示坦克圖片,引導幼兒猜測這是根據什麼動物設計的,並說出理由。師:寶貝們,它是根據什麼動物設計的?(烏龜)爲什麼?

2、再次出示潛艇和裝甲車等的圖片,讓幼兒想象:根據這些小動物的本領,人們可以發明什麼?(鼓勵幼兒大膽交流猜想)小結:原來在動物界中,它們有這麼多的特殊本領啊!人們通過烏龜的硬殼發從製造出坦克,裝甲車。蝶的保護色中發明創造了迷彩服,這樣迷彩服顏色與周圍環境相似,就不易被敵人發現了;從青蛙游泳的姿勢中,發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運動健兒的蛙泳技能。

3、幼兒每人一盒操作盒,盒裏裝有小動物和根據動物本身發明的物品,請幼兒幫它們配對,並大膽說明配對理由。

(公雞-鬧鐘,鳥-飛機,刺蝟-叉子)小結:讓幼兒理解"仿生學"的含義,人們看到了會飛的鳥,發明了飛機;根據蝴蝶的顏色,發明了迷彩服;根據刺蝟堅硬的刺,發明了叉子;這些發明創造都是模仿了動物本身特殊本領發明的,這種技術就叫"仿生學"。所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動物的存在給人類很多啓發,才能發明出這些對人們有用的東西。讓人們的生活很方便、很快樂,我們也要愛護這些小動物。

四、引導幼兒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有特殊本領學習,結合"仿生學"的含義大膽猜想可以發明什麼物品,並討論交流自己該如何保護動物。(體現情感目標)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這麼多小動物的特殊本領,除了這幾種常見的你還知道哪些?它們可以啓發人們發明什麼呢?

2、師;小動物這麼有用處,那你該如何保護它們呢?(教師可隨時引導)3、教師小結:我們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了這麼多本領,發明了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它們,保護它們,和小動物和諧相處,不去傷害它們。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嘗試瞭解篩子的作用,發現篩孔的大小與被分離物的關係。

2、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黃豆與芝麻混和物,小勺、鑷子、筷子、中孔篩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現在,我想把芝麻和黃豆分開,請小朋友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開呢?

2、認識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鑷子、筷子、篩子。

你們可以隨便選用一種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開,分別放在兩個碗裏,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二、發現篩子的作用

1、請幼兒說一說是用什麼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開了嗎?

2、分別請幼兒說一說是用什麼方法分的?

3、請用篩子的幼兒進行示範,然後大家都來嘗試。

(通過嘗試、比較,發現了篩子能分離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篩子爲什麼能把東西分開

1、提問:你知道篩子爲什麼能把東西分開嗎?

(幼兒邊操作邊討論)

2、提問:你覺得用篩子分東西有什麼好處?

(討論得出篩子能分開東西的原因:篩子上有許多篩孔,它能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這樣就把兩樣東西分開了。)

四、發現篩孔與被分離物大小的關係

1、出示:麪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篩孔大小不一的篩子3個。

2、教師:這些東西你們是不是用一種篩子能分的?

3、教師:米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嗎?我們來試試。

教師演示用大孔的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漏了下去。

4、討論:爲什麼會這樣?

讓幼兒發現米和麪粉都比篩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師:蠶豆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別的行嗎?

教師演示用小孔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留在上面。

爲什麼會這樣?

使幼兒明白了分東西時要選擇合適的篩子。

五、再請小朋友把這些東西用合適的篩子來分一遍,

比比看誰分得又快又準確。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8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大膽嘗試瞭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並能初步瞭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裏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爲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爲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___的方法,也不用___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裏加了一種神祕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着)。

問:我剛纔就是往水裏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纔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祕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係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葡萄纔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祕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19

活動目標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與物品的顆粒大小及水的溫度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錄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水、透明的杯子、塑料瓶、小勺、筷子、記錄表、筆若干。

2.綿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做過的溶解實驗,引出新的探究問題。

教師出示一盆水,請幼兒說說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

2.通過操作和對比觀察,探究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顆粒大小的關係。

(1)出示綿白糖、白砂糖、方糖,請幼兒觀察其不同點,猜猜哪種溶解的速度會快一些。

(2)請幼兒分組做實驗驗證。

請幼兒分爲三人一組,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塊方糖,同時把糖放入對應的三個杯中開始攪拌,看看誰杯子中的糖溶化完。

(3)交流、討論實驗結果,並記錄。

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與它的顆粒大小有關。可溶於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解得越快。

3.通過操作和對比觀察,探究物體的溶解速度與水溫的關係。

把全班幼兒分兩組,一組拿冷水杯,一組拿溫水杯。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同時放進方糖,並一起輕輕地攪拌,看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小結:水溫越高,物體溶解的速度越快。

4.請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裏,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物體的溶解現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20

【活動設計】

有一天午睡時,小朋友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說玩滑梯的時候頭髮在“跳舞”,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我們爲女孩子們梳頭,孩子們發現頭髮被梳子吸起來,十分好奇。《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於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靜電”這一活動,讓孩子們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激發幼兒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通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記錄表,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鉛筆,排筆,水彩筆,吸管,玻璃瓶,幼兒事先分爲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師變魔術,讓塑料小勺吸起紙屑。

師:想讓它發揮魔力,還得請坐的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1、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2、請幼兒嘗試操作。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

4、教師小結。

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爲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三、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1、教師出示記錄表。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裏,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師幼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再次實驗。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後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四、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2、教師小結: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脫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髮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五、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2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

3、教師: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溼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毛巾)這是什麼?(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溼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爲什麼會溼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麼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爲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纔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麼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纔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麼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着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爲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後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爲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爲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乾淨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乾淨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菸了,我們應該怎麼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麼?(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淨,我們吸入乾淨的空氣,我們的身體纔會棒棒的,身體纔會健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_趣味實用科學教學方案 篇22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各種葉子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並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2、瞭解葉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發幼兒想象,創編葉子飛舞的動作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4、激發幼兒對植物的熱愛,發揮想象來創作美工作品。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葉子的外形特徵並能根據葉子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2、瞭解不同形狀的葉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狀的葉子進行美書創作。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收集各種落葉。

2、錄音機、磁帶、彩條、大畫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葉子嗎?(喜歡)你們想了解葉子的祕密嗎?今天我們就和葉子做朋友,一起來認識它,瞭解它。

二、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把幼兒分五組,每組擺放一藍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葉子的形狀像什麼?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組織幼兒觀察松樹和銀杏樹的葉子,讓幼兒說說是什麼形狀的有什麼用處,幼兒討論後教師進行小結。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彩條上,掛在脖子上。

三、遊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遊戲的規則:遊戲開始,幼兒聽音樂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人、四人一組,遊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四、創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葉子的飛舞:

1、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着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着的樹葉嗎?那是什麼樣的?”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欣賞音樂幼兒自由表現。

根據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啓發幼兒表現各種動態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