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育敘事(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84K

優秀教育敘事(精選18篇)

優秀教育敘事 篇1

很多人認爲,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而家庭和社會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的正面教育和影響相對較弱,有時甚至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學校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義不容辭的,但畢竟存在着侷限性。學生在學校基本上能做到遵守紀律,尊敬老師,講文明、懂禮貌。但走出校門,回到家裏,學生的表現和在學校時往往有很大不同。很多學生回到家中,就是小太陽,小皇帝,長輩圍着團團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的溺愛,造成了學生不會愛、不懂愛,缺乏同情心、對別人的關愛不知道感激和珍惜。有些學生在公共場合經常遇到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隨地亂扔垃圾,在牆壁上亂寫亂畫等,這些現象見得多了勢必會對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教育的作用。因此文明禮儀教育不光學校要搞,全社會都應當重視起來、行動起來。應當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講文明、講禮儀的良好氛圍。

我們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由於受時間少、課程緊和教育素材缺乏的限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要求上,要求學生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但是爲什麼要這樣做,不那樣做,往往講得不深不透,不能真正的感化學生,讓學生髮自內心地、自覺自願地去接受。我們認爲有必要讓禮儀教育進入課堂。有關部門應當編寫出適合中國小生學習的禮儀教材,讓學生受到系統、深入的文明禮儀教育。

優秀教育敘事 篇2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英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我教的五年級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同。因此對於相同內容,就需要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目的是照顧更多的學生。

我努力上好每節英語課,如果是按照教材死板的教,學生根本不願意聽,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教單詞的時候 ,利用簡筆畫、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以後,通過遊戲,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單詞,比如猜單詞,看誰說的多,看誰發音發的準確,還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拼讀單詞,這樣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英語的教與學,將學英語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學生自發的想學,自主的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開放的學習模式中探索與實踐,同時做到創新與發展。

教課文的時候也要注重方法,不要自己一直講,他們在下面也聽的混沉沉的,現在的課本顏色非常鮮豔,設計也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每節課的授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在課堂裏,要以學生爲主,讓他們多練,老師要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大部分學生基本弄清了課文內容,然後再放錄音,學生聽課文內容,跟讀課文內容。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分小組練該句型。課堂的內容,要難易結合,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的要求,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吸引,要隨 時掌握讓他們的思路跟你走,如果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了,就要變化方式,提幾個問題,做個小遊戲,教點有趣的知識,然後繼續學下去,對於對話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比較實用英語日常口語的內容,”Can you help me ? Good lucky! Best wishes for you! I′m sorry!……等等在生活實際中滲透它,同時將教材進行拓展、延伸, 以方便學生交流應用。 我們可以根據內容及各人的特長承擔不同的角色,通過表演,藉助動作、姿勢和表情,利用模型、玩具、圖表、簡筆畫,利用卡片等種種方式創設情景,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七八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 “Well done ” “Very good” 等等,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 以提高學生參與操練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在要相信自己,多說,多練。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要學會用課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豐富學生的語言資源。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英語的提高。 給學生一客觀全方位的評價,讓優等學生在看到自己成績的同時感到自己的不足;讓學困生在感到自己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亮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只要教師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把自己的課堂變的多姿多彩,帶着好心情去上每節課,那麼,我們上的每節課都會豐富多彩的!

優秀教育敘事 篇3

當了十多年班主任的我,從內心真正體會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繁重與心酸。 班主任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是聯繫各科教師的紐帶,是全班六十多人的精神領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愛心、信心和耐心是絕對不行的。因此,一個好的班主任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很強的責任心、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斷進取的精神。

一天,上課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習慣地把教室掃視了一圈後,笑了笑,說:“同學們老師要檢查一下昨天佈置的作業,看看誰把《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背給大家聽好嗎?”我每次都把學生分三個等級來檢查作業,各個等級分別找幾名學生背課文,每次抽查作業多數表現都很好,但這次很令我失望。我提問了上中等的學生竟然沒背下來,但當我讓班級學生都認爲很差的學生馬宏軍站起來背時,多數同學的臉都顯得很自然,也許會想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背下來,他能背下來嗎?但讓我和同學們都吃驚的是馬宏軍竟然背下來了,這時在我的帶動下班級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非常高興。我從同學們的眼神和小聲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從這以後他學習更積極了。

剛上學時,我就感到馬宏軍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誇誇其談,課後作業邋邋遢遢,在接下來的幾週中,我也真正領教了他的作業鉛筆描紅筆畫不到位,田字格寫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業中錯字連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就能一下認出。 此刻,我望了馬宏軍一眼,他正很得意的坐的很直。 課間十分鐘,我埋頭趕批着作業,一路打鉤,批到馬宏軍的作業時卡殼了,我叫同學把他“請”到我的身邊站着面批,他的作業本上有兩個錯別字了,我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說:“千叮嚀,萬囑託,不要寫錯別字!要仔細檢查!”聲音不高,分量卻很重。說完,我擡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從他臉上找到悔過的表情。他沒有說啥只是低下頭,好像再說我以後一定好好寫字。第二次作業他很出乎我的意料寫的特別工整,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寫上了一個“優”,還特意畫上一張遲到的笑臉。此後,這樣的“特批作業”多了起來,作業本上又多了許多豐富的內容:一面面鮮豔的小紅旗,一個個可愛的笑臉。

由於我的鼓勵馬宏軍同學在每次測試都能達到及格,這是我最大的欣慰。

優秀教育敘事 篇4

一、背景

託班是孩子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着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說:“你們這樣子,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可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着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我的好爸爸”,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來繆仁軒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說:“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裏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來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爲什麼哭啊?它含着眼淚對我說,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着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小椅子還傷着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說道:“現在啊小椅子想離開託二班啦,不和託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麼辦呢?”小朋友開始着急了紛紛說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助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

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起,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着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爲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積極情緒,爲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說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着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通過成人的啓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爲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爲,作爲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着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

優秀教育敘事 篇5

教師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涌動着青春的激情。當然幸福並不永遠表現出輕鬆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種由內而外流淌出來的甘霖,有豐富的人生內涵而又有無盡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師這個職業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在從事它,在作爲謀生手段的基礎上,就應努力再把它變成事業,尋求價值和理想,尋求到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學生喜歡你,學生喜歡你是孩子們學習好你帶的這門功課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時,,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愛、愛生如子,並且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快樂的、愉悅的、進而快樂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作爲人民教師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在教學中不斷影響學生的心靈。做到以情感人、以禮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實意地爲學生着想,使學生與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幾年的教學工作中,很多事情難忘忘記,其中最難忘的那是發生在幾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帶畢業班的數學課,這天我進行單元檢測,在教室裏,我沒有什麼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學生交基礎訓練。我讓組長幫我打開基礎訓練,突然在一本書裏面掉出來一張紙條。我揀了起來,上面寫着::513920xx 我一生就愛你一個 !我本來打算課後再處理這件事情,沒想到幾個調皮的學生看見了。他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這時,其他同學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問:“老師,上面寫了什麼呀?”

“沒什麼。” 我說。

“我知道,是要傳遞的情書”一個調皮的男生脫口而出,“老師,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給你們聽。”我把紙條慢慢地展開了,我就一本正經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隨後,我就把紙條折了起來,把它放入口袋裏。旁邊一個男生問:“老師,就這個?”

“ 當然了。” 我鄭重地告訴他,“學習不就是這樣嗎。”

我朝她那裏看了看,發現她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說:“繼續認真做題。”

第二天中午,她來到我的辦公室裏,低着頭紅着臉不敢說話。我說:“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男女同學之間相互有好感,這非常正常。因爲你們的年齡到了青春的發育期,但是你們畢竟還是孩子,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我不告訴你的家長,也不告訴其他教師,但是希望你今後好好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功課成績。因爲你們今後的路還很長,你知道嗎?”

她點了點頭,眼裏噙着淚花.

最後,那位女同學非常用功的學習,在她畢業考試時數學成績是班級前3名。記的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儘可能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確實,通過陳陳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麼重要。精神是行爲的支撐。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多從精神上關心孩子,教化孩子,那麼對孩子行爲上的過錯,我們也會多一份理解,對孩子的迷惑行爲我們也可以找準標本兼治的對策。 我認爲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優秀教育敘事 篇6

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在劍橋大學,維特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說:“維特根斯坦。”“爲什麼?”“因爲在我的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問題。”後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羅素爲什麼會落伍?”維特根斯坦說:“因爲他沒有問題了。”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問題意識”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是多麼的重要!而從現行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調查結果的總體情況來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處於較爲被動的狀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有些教師甚至“剝奪”學生問的權利,下面筆者從心理學、教育學、教學主體三個方面談談爲什麼要還學生“問”的權利。

(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問題”是思維之源,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是引導學生探求問題本源,打開新思路的關鍵。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指出“思維起始於問題”,“產生思維這一能動過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問題情境,即最鮮明的能動的思維過程表現爲人提出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人類生活普遍存在“疑問”或“問題”。問題是認識的不可分割的特徵,它反映了認識者的主觀狀態與世界萬物聯繫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而思維則從認識的問題性中得到自己的本源。思維由“問題”產生,而且以解決問題爲主要目的。“問題”是創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核心是善於發問,沒有問就沒有創新。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就要還學生“問”的權利,讓其養成主動提問的習慣和能力。在引導學生溯本求源的過程中,激活思路,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創新意識,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從教育學角度來看

問題意識是學習的起點,是主動探究的動力。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既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起點和終點,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環節。有的教師質疑,讓學生提問題,主動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嗎?有的教師認爲,學生不懂得如何提問題,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繁雜,問不到點子上,甚至有的離題萬丈,配合不了教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還談何提高教學效果?因而在實踐中,老師們大多不敢讓學生提問,一些人雖然也讓學生問了,但問歸問,教歸教,忽視指導,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問的興趣和勇氣。看來,變傳統的教師設問爲學生提問,真正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關鍵是在於培養學生的提問題能力,能夠準確地發現並提出問題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學生有了提“問”的習慣和能力,課堂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從教學主體角度來看

還學生“問”的權利,是開發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對人的主體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體性發展在學生素質發展中已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核心地位。所以必須把教學過程建構成學生主體性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儘管近來的課堂教學都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一般強調的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仍擺脫不了教師中心的陰影。究其原因,是課堂教學的問答雙方錯位現象嚴重。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產生疑問的是學生,因此問題的提出者,發問者理應也是學生。但事實恰恰相反,教師總是提出問題的主角,學生被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活潑、自主地學習,首先要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圍繞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展開教學,啓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進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著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博士也指出:“做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就是說,不論是研究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必須提出有現實意義和創造性的問題。如果只學會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而在我們現行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缺少、甚至根本上就沒有問題意識,以至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數不會提問題,更談不上提出有創意性的問題。雖然一些教師也力求體現課改的精神,但是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這些提問總是沿着自己預先設計好的問題思路進行,並且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期盼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整個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結果到頭來還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能尾隨教師之後,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要把“學”的權利、“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多的機會去發現問題、去提出問題、去研究問題、去解決問題。

優秀教育敘事 篇7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爲此它強調課堂教學應設計真實、複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情境,誘發、驅動並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建構主義還提出,知識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應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動的部分產物,並且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學習情境的性質決定了所學知識在以後情境中再運用的可能性,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客觀世界中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學習才能更爲有效。因此,現代學習理論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巧妙運用跟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就可以爲課堂教學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新穎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以促進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以及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以九年級化學爲例,談一談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利用化學實驗,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九單元第二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從家中自帶小玻璃水杯、湯匙和適量蔗糖,上課伊始,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砌一杯糖水,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杯水中能否無限地溶解蔗糖。當學生髮現加入過量蔗糖,杯底就會出現沉澱時,教師就指出他們現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飽和溶液,然後指導學生爲飽和溶液下一個定義。大多數學生會認爲,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飽和溶液的定義需要兩個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飽和溶液變得不飽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具體操作,學生會發現如果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原來的飽和溶液就會變得不飽和,於是就意識到只有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一定時,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纔有實際意義。通過砌糖水這樣的簡單實驗,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不僅很容易理解飽和、不飽和溶液兩個重要概念,同時也學會了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輕鬆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利用生活中的化學,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國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繫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利於學生掌握。例如在九年級化學“物質鑑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鹼和食鹽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學方法幫她鑑別一下?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鬆愉快地鞏固氯化鈉 和碳酸鈉 的鑑別方法。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心理特徵,認知結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把學習過程還原爲他們自身的活動過程,引導他們在自主、積極的化學活動中更好地建構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優秀教育敘事 篇8

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閱讀了《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學習《聚焦課堂教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是我認爲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爲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爲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爲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爲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說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爲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是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爲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爲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優秀教育敘事 篇9

十月份,我的主要教學研究課題是“以多元互動課堂評價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地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自主地用課堂評價用語以及本課所學的新句型對學生自己、他人的課堂表現,課堂行爲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興學習興趣與效果。

自主學習的目標定義爲:在課堂上自主地說。課後自主地複習。

我事先沒有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因爲不想給學生增加壓力與負擔,另外學生也沒有預習工具。而是拿出來一節課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熟悉我的教學套路,通過這節課讓學生知道哪個教學環節是可以自主發揮的,哪些地方可以做小老師,,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小紅旗。也就是說通過一節課讓學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感受到成就感,從而自發地進行預習,這比老師強壓着預習效果好得多。

這個方法收效良好。最明顯的是四年級。原來2個班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較差,有時教幾個單詞都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有些記住了意思又記不了讀音。自從當了“小老師”後,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了成就感,學生非常歡迎自己學習、自己做主的學習方式,課堂氣氛重新活躍起來。學生自己能教的單詞由剛開始能教一個,到逐漸地擴展到大部分單詞都由“小老師”來教,直到學生教不了了,我才教。課文裏的句子幾乎都不用我翻譯,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以及小組合作就能夠自己翻譯。因而我教得非常輕鬆,學生也學得很快樂。

有一個叫白立竹的學生變化最明顯。這個學生剛開始對英語課並不感興趣,上課不是搞小動作就是開小差,自從嚐到當“小老師”的甜頭後,她變得認真聽課了,還爭先恐後地當起“小老師”來,有時一節課能教好幾個單詞呢。我想這“小老師“的背後肯定是勤奮自主的預習結果,這得益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習重心的下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英語課堂變成了快樂大本營,教與學都變成了一件輕鬆的事情。

優秀教育敘事 篇10

我是一名農村國小的數學教師,從教已十四年了,在這是十四年的教師生涯中,有辛酸也有甜蜜,有過悲傷也有過幸福。我教過的學生,現在很多都走上了工作崗位,偶爾會有幾個學生打打電話、或發個信息問候一下我這個老師。這其中就有馬智博――當年出了名的壞學生。

馬智博是我在任教第一年時所帶的一名五年級學生。他很聰明,長得也很帥氣,但卻是令學校老師最頭痛的一個學生。見他第一眼,我就因他那雙靈動的眼睛而喜歡上了他,我想,這個孩子一定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也許是因爲我是新來的老師,他當時在班裏還比較安分。所以當有老師都在我面前說起他的一些"光榮事蹟",讓我要嚴加管教他時,我卻不以爲然。我想,男孩子淘氣一些是天性使然,我們不能剝奪孩子享受童年樂趣的權力。但我這種樂觀的想法沒能持續多久。

馬智博在安分了一個星期後,終於按耐不住開始了他一貫的作風。他先是上課不認真聽講,說話、做小動作,作業也不做。我開始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但我發現他總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對你的話根本不當一回事。慢慢的他更是變本加厲,開始逃課、打架、放學夥同其他人搞破壞┉,然後就有學生家長來找,有當地農民來找┉。我找他談話、講道理、叫家長、甚至打罵懲罰,卻都收效甚微。我也開始頭疼了。

我想,難道他一開始就是這樣一個壞孩子?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是什麼改變了他?我決定先了解他的過去。我開始了第一次家訪,哪個家確實很窮,家裏只有他和奶奶,從他奶奶那裏瞭解到了他的過去,也知道了他變化的原因。其實他在一二年級時,確實是一位聰明好學的學生,但就在他剛上三年級時,母親因嫌家貧跟人跑了,父親也因母親的走而鬱鬱寡歡,整日酗酒,還動不動就罵他。他一下就由一個幸福的孩子變成了最不幸的孩子,加上村裏的孩子都說他媽媽跟人跑了,不要他了,他從那時起就開始和村裏的孩子打架,學習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不久,父親也出外打工了,就剩他和奶奶,他就更爲所欲爲了,漸漸地,村裏的孩子都懼怕他了,他成了孩子們的頭領,也成了村裏人頭疼的搗蛋王、破壞王。瞭解了這些後,我的心開始隱隱作痛,爲孩子的遭遇。我想他的本質並不壞,只是在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後,他不知該如何維護自己,只能用這種方式維護自己的小小的自尊吧。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孩子從彎路上拉回來。

從那以後,我經常有意叫他幫我做一些事,開始他不情願,但我總歸是老師,他也不好拒絕,每次我都很真誠的向他道謝。有時他犯了錯,我也並不是批評他,而是和他像朋友一樣談心,我給他講我小時候犯的錯事,然後問他,我的錯在哪?讓他能夠明辨是非對錯。那時我家離學校遠,我就住校並自己做飯。下午沒事我就會把他留在學校幫我生火做飯,每次我都會由衷的誇讚他:你真厲害!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孩子什麼也不會幹,只會吃現成的。我想讓他知道,他已經長大了,不是隻會幹讓人討厭的壞事,更能幹讓人誇讚的好事了。漸漸地,他願意和我說話,願意給我透露他的想法。我又藉機給他講一些人生的道理以及一些逆境中成長的名人的事蹟。慢慢地他放下了對我的牴觸,我告訴他:"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我不管你以前怎樣,我想問你,孩子,你願不願意從現在開始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使自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強大?"他當時猶豫了。我也沒催他,只說:"如果你願意,我會盡力幫你,你拉下的課,我會幫你補上,我相信以你的聰明勁,用不了多久,你就會令全校老師刮目相看的。"他的眼裏有渴望的光芒,我知道,這個孩子要回來了。

慢慢的,他變了,上課注意聽講了,雖然還不能大膽發言,但他聽得很認真,作業也開始交了。遇到不會的題,他總是冥思苦想卻不好意思問我,我就借其他同學做錯同樣的題時,大聲講解,他一聽就懂。我知道他自尊心太強,於是,我經常問他一些他所能解答的問題,以幫助他理解分析題目,而不主動給他講解。我還在平時給他說一些數學以外的知識、故事,讓他知道,各科知識是相攜相承的,應該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纔能有好的作爲。從此後,我又聽到了其他老師對他的誇讚之詞。我也聽到了他越來越多的笑聲,那是發自內心的、真正開心的笑聲。

付出總會有收穫,期末考試時,他的數學成績躍居於優秀行列,其他科目也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成績出來後,他還誠心跑來幫我幹活,說他現在很快樂,也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我問他:"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他說:"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好大學,工作掙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會心地笑了。

現在的他,如願考上了大學,也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諾言: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對我來說,他能夠體現出他人生的價值,親手繪製他美麗充實的人生,是我深感欣慰與自豪的。我同時希望,通過自己,能使每個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使每個學生具有勤奮上進的決心、使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我想這也是作爲一個老師最大的幸福吧!

優秀教育敘事 篇11

遊戲 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如何在 體育課 上運用 遊戲 來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鍛鍊的效果,這是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在思考的問題。 國小生的 體育課 應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利用 遊戲 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用豐富多彩的 遊戲 形式來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

國小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上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是他們的特點。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比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又是他們的弱點。根據這些特點在設計時以多變的內容使他們時時有新鮮感。經老師的調控,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下學習、鍛鍊和娛樂。在整堂課中始終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作爲目標和歸宿,爲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體驗、創想、感受,達到目標要求。

學生在遊戲中,充滿了快樂與激情,快樂的活動中演繹出許多動人的故事。孩子們忘情的投入其間,充分展示着自身的主體精神,折射出機智與智慧,也傳達出兒童盎然的活力,這就是兒童的生活,他們在遊戲中體現着生命的本真。所以在我上的每一節體育課,我都會抽出點時間給孩子們玩遊戲,我們一同去創造,只要去摸索,你會發現教學的樂趣無處不在,因爲每一個教學內容的背後都隱藏着 “ 無限風光 ” ! 我深知課上那些精彩的遊戲更是孩子們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 “ 好夥伴 ” 。孩子們真誠的言語,對我的下一堂課充滿了期盼,有一股莫名的力量讓我有了不懈追求的理想,我要讓更多的遊戲出現在課堂,我嘗試着創編遊戲的故事情境。

一、遊戲的延伸 遊戲 “ 老鷹抓小雞 ” 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母雞設法確保小雞,小雞團結一致,不離開集體;老鷹機靈的去捕捉排尾的小雞。如果將遊戲繼續拓展,母雞帶着小雞們齊心協力進攻老鷹,或者母雞帶着一羣小雞,老鷹帶着一羣小鷹,共同作戰,把原來的遊戲延伸下去,孩子們一定會驚喜無比。

二、遊戲的創新 單調的技能技巧練習很難提起孩子們的興趣。如 50 米快速跑教學,可以以 “ 報紙胸前跑不掉 ” 的形式進行接力比賽。還可以把 50 米設計成 25 米往返跑,將學生分成數列縱隊,隊員可根據名次先後爲本隊相應得分。例如:四路縱隊,一、二、三、四名分別得 8 、 6 、 4 、 2 分,依次輪過後,請排頭累計全隊得分,積分最多者可獎勵一個小遊戲。

三、遊戲的聯想 利用學生熟悉的故事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如遊戲 “ 跳進去拍人 ” 編爲 “ 大鬧天宮 ” ,追拍者是 “ 孫悟空 ” ,其他人是 “ 天兵天將 ” 。遊戲中一會兒是一個 “ 孫大聖 ” 和 “ 天兵 ” 廝殺,一會兒又是多個 “ 孫悟空 ” 與 “ 天兵 ” 追逐,效果自然不錯。

四、遊戲的組合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遊戲或兩種不同的動作技能,通過組合或重組設計出一個新遊戲。在 “ 貼燒餅 ” 遊戲中把其它的遊戲規則和特點合併進來,例如把 “ 木頭人 ” 遊戲的規則加入其中。在 “ 木頭人 ” 中有一個規則叫 “ 真木假木 ” ,我把這一規則加入該遊戲中,把 “ 真木假木 ” 變成 “ 真貼假貼 ” ,學生進行遊戲時興趣高漲。

五、遊戲的改造 “ 找朋友 ” 遊戲也是體育課堂中常玩的遊戲,適當的進行改造也別有一番樂趣。學生按逆時針或順時針跑動,在慢跑中老師喊數 “3” ,三個學生不但抱攏成爲好朋友,還要做出人體數字 3 的造型;如教師喊 “5 +太陽 ” 則 5 個同學組合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拼出太陽的造型,形式不限。該遊戲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精神。

六、遊戲的德育滲透 在遊戲活動中更能體現學生的意志品質、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滲透提供了良機。

遊戲是學生樂於參與的一種活動,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體驗,是孩子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歷程。學生在快樂的遊戲中,能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同時掌握自己動作的本領。所以在教學中我不斷向自己發問:每一個遊戲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在遊戲中多方面受益。努力做到獨具匠心以求一變,變中出奇,變中立新。讓孩子們期盼下一節體育課裏新遊戲的到來。

優秀教育敘事 篇12

在班級管理中,真是有許許多多的學問。教學是常備常新,班級管理也是如此。開學初,我在思考:這個學期怎樣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更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所在呢?在一次偶然的課間,天氣非常的沉悶像是馬上要下雨的樣子,我漫步在操場的花壇旁無意間我發現很多的螞蟻在集體搬運一個遠遠大過它們身體幾十倍的食物。當時我深深的被這羣團結力量如此強大的螞蟻感動了。哎,有了,前幾天還在苦思冥想的管理問題有了眉目了。我高興得像個孩子不停的說:我們五年三班不正需要這種螞蟻精神嗎?螞蟻是團結的象徵,是力量的象徵。37個同學37只螞蟻。對,號召全體同學學習螞蟻精神,時刻記住團結就是力量。手拉手共同進步是我們不變的信念。時刻記住憧憬未來做好時代的主人是我們肩負的責任。站在我旁邊的學生見我自言自語的說就我問:“李老師,你有什麼了?”老師有了使我們班成爲優秀班集體了的法寶了。

爲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照射到'老師和集體的光芒'。我決心把五年三班打造成螞蟻團隊。我想出了這個值得嘗試的'打造螞蟻團隊'方法。也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螞蟻團隊,每個小團隊以'小螞蟻'的圖案粘貼。它的寓意在於,每個同學都是班級裏的一隻小螞蟻,由一個個小螞蟻團隊完善成一個大的螞蟻團隊。,班集體就是由這樣的'小螞蟻團隊'才能組合成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平時在團隊中開展競賽,使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課上我懷着忐忑的心情和孩子們說了我的想法,沒想到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不到十分鐘的功夫,一個個'小螞蟻團隊'就自由組成了。每個團隊的名字也從孩子們精靈般的小腦袋瓜裏產生了。分別是:向日葵,成功,陽光,釘子,超越,愛心,。帶着同學們美好期望的一個個'小螞蟻團隊'產生了。怎樣纔能有效發揮它的作用呢 ?又是我要思考的問題。爲了使競爭真正成爲動力,而不造成傷害,我結合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創意讓每個'小螞蟻團隊'爭奪金,銀,銅牌。採取每週一評的形式實現。

優秀教育敘事 篇13

當教師也有幾年了,回顧短短的教學生涯,感慨良多。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注重協調好師生關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應善待學生,懂得適時的鼓勵學生,實施賞識教育。再次,教師應學識淵博。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深入淺出,把課上得豐富、生動、有趣。要完成好教書育人的任務,教師還要注意多種教法的運用。它可以促使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對提高認識水平大有裨益。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由於條件的不同,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進行創造性勞動。在今天世界課改浪潮的推動下,每一位教師,都應不停的鑽研、學習,真正做到“以人爲本”,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併爲學生的終身發展盡一己之力。

光陰荏苒,轉眼一年的教學生涯又過去了。在這短短几年的教學生涯中,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在這裏,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與廣大歷史教師共饗。

所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因此,要搞好教學,首先就必須協調好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可以成爲調節教學活動的潤滑劑,可以促使教師把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培養革命接班人的高度責任感和關心愛護革命後代的真摯感情糅合在一起,促使他們以春風化雨的態度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有助於樹立教師的威信,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從而有利於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那麼,該如何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呢?

1.融洽師生關係

1.1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具有一種“向師性”,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國中學生處於身心快速發展時期,自我意識的發展非常迅速,逐漸擺脫兒童的幼稚心理,喜歡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對各種事物發表見解,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主宰學生的一切,不能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的承載知識的容器。而要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思考才能掌握,教師必須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把握“要我學”,使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2要善待學生,實施賞識教育。正因爲學生是有情感的人而非容器。因此,他們有被尊重、被認可的需要。《學習的革命》一文中這樣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會學會自愛。”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對學生一味批評挖苦,用一種冷漠的態度對待學生,只會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挫傷其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會對教師甚至對這門學科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教師能善待學生,懂得適時的鼓勵學生,實施一種賞識教育。則會縮短師生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和上進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我的教學實踐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帶七年級(7)(8)(9)三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在剛接班時,每次上課八班課堂氣氛都畢比較沉悶,每次“週週考”的平均分都是三個平行班中最低的。後來我有意識做了一個實驗,在七、九二班仍如以前一樣地上課,而在八班,每當學生回答對了問題,我都給予“很聰明”“反應很敏捷”“回答得很好”“再進步”等諸如此類的肯定評價。這樣,一段時間下來,上課時八班的氣氛明顯優於其他兩個班,學生很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而其歷史考試平均分也由原來倒數的班級變爲每次都是第一,基本上消滅了低分率,而且,學生對老師態度由原來的冷漠轉爲熱情,樂於親近教師。花的時間還是那麼多,但不論是師生關係,還是教學效果,和以前都有天壤之別。這就充分說明了善待學生與激勵的作用,同樣也證明了良好師生關係所產生的巨大的推動力。贊可夫說得好:“就教師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要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

要搞好歷史教學,僅僅有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不夠的,還要教師有較高的素質,特別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要合理、全面。那麼,什麼樣的知識結構纔算合理全面呢?

2.教師的知識必須博而專

2.1作爲一名教師,必須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俗話說的好:“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樣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注意到前後知識的聯繫,融會貫通,上課時才能使知識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能夠上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只有居高才能臨下”。如果自己對歷史知識掌握的都不全面,卻企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經常閱讀一些專業書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能滿足於在大學時代所學的那點知識,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認爲有“一桶水”,就能源源不斷地使學生有“一杯水”,尤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教師只有不斷更替這桶水,使其成爲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朱熹曾日:“半畝方塘一鑑天,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知識也象方塘,如果沒有源頭流入,也會很快乾涸。

2.2教師的知識還應該博。歷史知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經濟、文化等等,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而且由於大衆傳播媒介的影響,有的學生所見所聞遠遠超過老師的知識領域。這就要求教師知識不能侷限於某一專業領域,必須對各種知識都要了解。比如說講《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文化》一課,裏面涉及到醫學、農學、數學、詩歌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只有對這些知識都有所瞭解,同時瞭解這些方面的趣聞野史,才能做到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談,才能把課上得生動、豐富、有趣。

要搞好歷史教學,還要注意一些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不同教法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不同的感覺器官,避免因單調刺激帶來的厭煩感,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認識水平大有裨益。同時,隨着教學手段的改進,教學理論的不斷髮展,教法也在不斷豐富,但無論哪種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足的一面,因此,從教學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可以起到揚長避短,相輔相成的功效。因此,在教學中,我常常根據具體情況嘗試運用不同的教法。在實踐中,我注意到運用談話法的教學效果比較好,它的最大特點是不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而是爲學生提供思考的線索,引導學生根據原有的知識經驗,獨立思考,獲取新的知識,比如在講《兩漢和匈奴的和戰》時,我就和學生進行了下列談話:

師:同學們關於匈奴這個少數民族是不是頭一次接觸到?

生:不是。

師:那麼,在講哪朝歷史時講過? 生:秦朝。

師:匈奴的首領叫什麼?

生:單于。

師:與匈奴的關係是和還是戰?

生:戰

師:秦派大將誰與之作戰?

生:蒙恬。

師:爲阻止其進攻還採取什麼措施?

生:修長城。

師:萬里長城的修築,扼制秦的發展,但到了秦末秦邊防鬆弛,匈奴又重新崛起,今天我們就學習《兩漢與匈奴的關係》,看看匈奴發展情況及兩漢的戰爭與和平關係。

通過這樣的談話,既複習舊知識,又導入新課,而且採用談話法還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葉聖陶說過:“教師之與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比如在講“《布爾什維克對武裝起義的準備》”:

師:布爾什維克六大和中共中央通過的決議有什麼區別?

生:一個講武裝起義方針,一個決定最近期間起義。

師:很正確,爲什麼“六大”不決定起義?

生:時機未成熟。

師:很對,時機成熟是起義的先決條件,關鍵在於人民力量的發動是否形成人民革命高潮,那麼,10月份中共中央會議爲什麼決定在“最近期間”舉行起義?

生:時機成熟。

師:什麼時候時機成熟,標誌是什麼?

“生:9、10月份,標誌是人民掀起強大的革命浪潮,各種革命力量匯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

通過這樣的談話,把“最近期間”作爲思路引導學生深入的窗口,經過層層誘導,使學生的認識加深,同時也訓練了其思維能力。這樣一問一答的形式,也可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良好效果。

2.3還必須注意鞏固複習的方法。歷史作爲一門國小科,不能佔用學生太多的課餘時間,但是歷史知識又比較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好這些知識,有效地記憶呢?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觀點:“分散記憶優於集中記憶。”這種觀點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運用的很少,因爲教學內容較多,有的老師怕講不完,一上課就一直講,把內容講完了才能籲一口氣,如果還有時間剩下,就讓學生死命地背,以前我也這樣做過,但效果很差,背的時間長了,學生昏昏欲睡,教師來不及檢查,有的學生偷懶。因此,我在上課時儘量地少講,那些學生一看就懂的基礎知識,用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自己在書上找出來,重點和難點問題,簡單地提示一下,學生明白就行,不去花大量時間長篇累片牘地敘述,這樣就節省大量時間。因此,在講課過程中,把可以利用的時間分散在一節課當中,每講完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記憶,然後檢查,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一節課上完了,學生該記住的東西也都記住了,課後再用少量的時間鞏固一下就可以了。我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考試前幾乎不用花太多時間複習,因爲該記的東西在平時全都記住了,這樣不但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節省教師課餘檢查督促時間,使老師可以騰出更多時間來搞好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

在今天世界各種課改浪潮的推動下,各種新的教學觀點不斷出現,我們也要在課改浪潮中擷取屬於自己的浪花,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優秀教育敘事 篇14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爲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爲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爲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優秀教育敘事 篇15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在《愛彌爾》一文中寫道:“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十二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以致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拔不掉它們了.”

20xx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聽前任班主任和教過的任課教師反映:他們從來沒有教過這樣差的班級,全班45個同學,女同學都乖巧懂事、讀書認真,但成績不拔尖.21個男同學只有2個男生在認真讀書,其他的男生脾氣古怪,行爲習慣、學習態度都很差,學習成績極不理想,尤其是所謂的“五大金剛”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學過意不去,就是與任課老師作對.老師們每天都在倒計時,發誓九年級再也不要教他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學校領導信任我讓我接手這個班,我心裏也暗暗告訴自己:不管這些學生的過去怎麼樣,我都要盡力做好這個班的班主任,給他們的九年級生活帶來一些溫暖和感動.

作爲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們原任班主任不一樣的教育管理方法來轉變班級的後進男生,根據我20xx年的班主任經驗,我認爲要轉化後進生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們獨立人格的前提下,用愛去幫助學生及早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促其健康成長.今年六月這屆九年級學生已經順利畢業了,回顧這一年來我在轉化班級後進男生時感觸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隨意當衆批評

當後進生犯錯誤時,不當衆批評,要留個臺階.俗話說:“表揚在人前,批評要私下”.當衆指責、批評學生肯定達不到好的效果,學生正在成熟過程中,尤其是九年級學生自尊心比較強,應“私下進行批評”,下課了找個機會像老朋友一樣找他談心,讓他有發言的機會,講出犯錯的原因,冷靜下來審視自己,這樣才能直達他的內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許多學生都會感激班主任給他的這點面子、這點尊重,從而改正自己.

例如爲了激勵幾個男同學愛好學習,我任命學習成績在班級中游、天資聰穎的小林同學做科學課代表,有一次他沒有及時上交全班同學的作業給科學老師,科學老師在課堂上問他爲什麼不及時上交時,他不僅不解釋原因,還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公然頂撞老師,最後兩人差點要打了起來.當科學老師把此事告知我時,我並沒有再在課堂上批評他,而是在午睡時悄悄把他喊到辦公室隔壁的一間空教室裏,我們兩人像老朋友一樣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談.事後他果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在後來的科學課堂上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向科學老師道歉.此後這樣的錯誤再也沒重犯過,每次自己都能按時完成科學作業並及時上交給科學老師批改.正是因爲我沒有當衆批評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過自新.在今年的會考中他的科學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績.

二、 請學生坐下來談話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曾經指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爲主體的平等關係.然而,我們平時與學生談話的時候,卻常有這樣一種潛意識: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我大,你小.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老師端坐於椅子上,而學生則站立在其對面.且先不論他們的談話內容,僅從其不同的姿勢上看,就是老師凌駕於學生之上,並以“絕對”權威自居的印象.這極易造成學生情緒緊張、焦慮、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讓師生溝通無阻,交流無限,班主任就應該主動把自己的地位“降”下來,把學生的地位“升”上去,讓學生坐下來談話,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纔會呈現出真正平等的“會晤”與“對話”,也纔會產生“面對面”“心與心”的有效溝通.當我們班的後進生犯錯後我總會在辦公室老師不多的時候,擺好板凳,倒好開水,讓學生坐下來,面帶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學生開學報到的第一天,走進教室時,我就發現最後一排的座位上不論其高矮齊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馬上意識到這不是一種好現象.當新教材等一切發放好了後,我要求全班同學按照高矮順序排成兩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個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動兩排位置,並且怒氣衝衝,斜着眼睛看着我.當時我並沒有簡單粗暴的批評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說:“你不願調換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師希望放學後你暫時留下來,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好嗎?”原來在七年級的時候他的成績在班裏是中上游的水平,因爲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後每天沉湎於網絡遊戲,平時上學玩到凌晨兩三點鐘,雙休日幾乎每天二十四小時在玩遊戲,眼睛越來越近視,成績越來越差.家長每天打罵也無濟於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緒更強,以致於破罐子破摔,寧可坐在最後面睡覺,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聽了他的這些內心想法後,我對他曉之於理,動之於情,總算打動他了.談話結束後他主動換好了座位.從此以後,他真的變了,學習成績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會考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優秀教育敘事 篇16

我和學生有個小祕密

新擔任第二實驗國小二年級數學,看到那些可愛小不點,我什麼都不擔心,就怕他們對數學沒有興趣,因爲興趣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 。

開學以後,最擔心的事也就出現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對數學的“淡漠”,家長也和我交換意見,怎麼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呢?實在的,面對一羣聰明的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們喜歡數學呢?對我真是一個挑戰!

我除了上課儘量使用做中學,做一些動畫,講一些故事,“放寬”對他們的管教,讓他們慢慢親近我外,我與學生還有一個小祕密。 只要有家長與我交換意見,我就給他們講:“學生對數學的沒有興趣,關鍵在於他們對數學的那份自信的喪失!我們要給予他們自信,他們纔會喜歡數學!我打算把考題提前叫一些同學先做一遍。”有的家長問我這樣好嗎?我說:“其實,考試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樣讓他們今後學得更好。”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要考試的題都會在考前3到5天發佈到網上,然後一個一個單獨對“需要自信”的學生說:“我們隔2天要考試,題老師已經發到網上,你去下載下來做吧!老師只對你一個人講了,千萬別給其他人說。”於是他們都回去認真的做了一次,還有家長幫忙,考試時他們再次輕鬆愉快的做了一次。評講試卷時,我大大的表

揚了一番突飛猛進的同學,那時我分明看到了他們開心的笑容! 一個學生在網上這樣寫到:“昨天, 姜老師把試卷發下來了,我看了一下得分是95分,錯了兩道小問題,我唉聲嘆氣地說:要是得了100分就好了,平時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成績會越來越好。啊!這真是我最滿意的數學試卷啊。”還有學生這樣寫:“今天是3月21日,星期三。上午,我們第一節是數學課,陳老師先問:你們是願意上課還是願意考試呀?有很多同學都說願意考試,陳老師一聽,就說:數學書放進書包裏,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們一聽,異口同聲地說:耶!數學考試嘍!一會兒,陳老師把試卷發了下來,我們就開始做題了,我做到最後一題的時候,我一看,哈哈!我全會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們都是數學有點“問題”的孩子,看到她們對數學自信的迴歸,我心裏激動不已。就這樣,班裏幾個上期數學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績,上課他們特別的認真,作業雖不算很好,卻能較好的掌握新內容。

真正的單元測查更令我高興,上期班上不及格的付淑悅同學也考了84分,她已經成爲班上聽課認真、積極舉手的一員了,也成爲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過我和她的祕密還要進行下去,直到她考得更好。

優秀教育敘事 篇17

學生的思維訓練角度來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從知識結構入手,考慮教學概念與已學過相關概論的關係以及教學概念本身的特點,然後從學生的認知角度考慮,能夠訓練或培養學生的什麼思維方法,創設切實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紹我在教學實踐中讓概念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參與。

1、通過歸納創設教學情境

國中代數,對新內容的學習較多地使用了歸納的方法,相當部分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都是通過歸納出來的,即是從個別、特殊的事物探究總結出一般的規律,它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適合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它不僅適用於公式、定理、法則的歸納與發現,也適用於對某些概念本質屬性的探究,可以作爲情境創設方法,以單項式概念教學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請同學們回憶,代數式是什麼樣的式子?(找幾個同學分別寫出幾個代數式)

分析:提問三五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五個左右的代數式,其中可能有單項式,也可能有多項式,然 後 老師把其中的單項式選出,若個數不夠,老師可以把備課時事先準備好的單項式再補充進來,得到一組三到五個單項式的集合,爲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所研究的單項式大部分是由學生提供的。

問題2:認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代數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說出這幾個代數式的特點,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分析:學生可能對“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師可以給予提示,即它們之間在運算種類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以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思考、討論,朝着“它們都是數與字母的積”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礎上觀察出它們不含有什麼運算,也爲以後學習多項式作好準備。

問題:同學們好好想想,-2、x,是不是單項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況,使學生懂得單個數、單獨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2、通過類比創設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一個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間往往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繫,對那些相近或相似關係的概念,因爲它們有着諸多的相似,所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會更好。類比的方法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方法,它是根據事物間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維方法,可以作爲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方法。下面以同類二次根式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回憶同類項的概念,寫出一組同類項,並指出這一組同類項“同”在什麼地方?

分析:由於同類二次根式與已學過的同類項的共同特點是“同類”,的所以在類比之前要強調“同類”的含義,只有弄清楚了同類項中“同類”的意義,再進行類比到同類二次根式才能產生思維的飛躍。

3、直接說出概念創設教學情境

概念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學習到某種思維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義象名詞解釋一般,這種概念的教學情境創設可直接給出其定義,然後讓學生分析理解定義的文字表述,從而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以多項式的項與次數爲例加以說明。

★請認真看並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語句: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一個多項式含有幾項,就叫幾項式。

多項式裏,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問題1:指出下列多項式是幾次幾項式,有沒有常數項?常數項是多少?

-3x+1 , 5x2-2x-7 , a2-2ab+b2 ,a-2ab+2ab2-6

分析:只要學生在討論中搞清了如上問題,則說明對上述定義中的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再不斷加深認識。

優秀教育敘事 篇18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爲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 ! 老師,他推我 ! ”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 ”

"哇 ! ” ( 哭聲 ) ……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裏,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爲,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爲。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着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裏…··”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裏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裏。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爲,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着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着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廁所文化”;課後,我們還爲他們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孩子們在入廁時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褲子的現象漸漸消失了。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爲、語言、表情都在傳遞着信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着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着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