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9W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

太陽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孩子,紅着臉在偷看着什麼。“起牀啦,小懶蟲,跟我到菜地去,把雜草除了。”媽媽在叫我起牀,“快點哦,不然花蝴蝶飛走嘍。”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精選15篇)

“別忙,別忙,我馬上就起來。”我用慌亂的動作和童聲童氣語調回答道。

不一會兒,我和媽媽扛着鋤頭來到菜園。放眼望去,一片金黃色,更有那些忽起忽落的花蝴蝶讓我着迷。我在菜花叢中嬉戲着,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去抓那些美麗的蝴蝶。悠然得就像公主一般,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跟媽媽來菜地鋤草的。

“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我緊緊地捏着抓到的蝴蝶,又蹦又跳地跑到媽媽面前:“媽媽,我抓到了,我抓到了。”

媽媽說:“快把手鬆開,讓我看看你抓到了什麼。”我輕輕地鬆開小手,裏面躺着的卻是一隻折斷翅膀、已經奄奄一息的蝴蝶。我驚呆了,我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眼淚禁不住落了下來。媽媽急忙說:“別哭別哭,以後你可不要再像這樣抓蝴蝶啦。讓它們活着,自由自在地飛着,你也就能天天和它們一起玩啦。明白了嗎?”我點了點頭。

我一邊擦着眼淚,一邊擡起頭,看着菜花上飛舞着的一隻只蝴蝶,想着那隻被我捏死的蝴蝶,我覺得生命似乎是那麼的短暫,那麼的脆弱,那麼的渺小。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珍惜每一個生命,關愛它以及像它一樣的其它動物的生命,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2

去年五月,天氣像火燒一樣炎熱。麥子已經熟了,我暗自發愁,可爸爸胸有成竹地說:“今天割麥!”到麥田後,看爸爸用雙腿和腳湊合着一隻手割。然後用腳尖和另一隻腳跟把麥稈堆在一起。臨近中午時分,爸累得汗流滿面。我想:爸爸一定是渴極了。於是,我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我拎回來時,不禁大吃一驚, 爸爸已經割了好多麥子。我走上前讓爸爸渴口水再割,而他卻說:“你先喝,等我把麥子割完了再喝吧。”這就是我的斷臂爸爸。

爸爸是一個多麼堅強的人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萬萬個殘疾人的心願和意志。我爲有這樣的一個爸爸而感到自豪。

今天在竹子和竹子的家人身上,生活再次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真諦。在竹子這個特殊的家庭中,每一個人身上揹負着常人無法想象和承受的苦難。但是因爲有愛,他們生活的如此精彩、樂觀、向上。

竹爸爸,一個自身重度殘疾的人,擔負着照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竹子母親和竹子的兩個兄弟的重任。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二年。至今已經將近20xx年了,就像竹子對爸爸的評價那樣:“春過了是夏,夏過了是秋,秋過了是冬,花謝了花還會開,四季尚有異彩紛呈的春夏秋冬,萬物還有綻放的璀璨時刻,可是對於父親來說,苦難過後還是苦難,年復一年,永無止境,除非……。”是什麼支撐着竹爸爸這樣無私的奉獻呢,就是他心中對生活那無比的摯愛,這種愛讓他在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面前沒有怨天憂人,而是用他寬厚仁慈的心爲竹子母子三人撐起了一片天。在這片天空中,雖然沒有錦衣玉食,卻也溫馨可人,充滿着人間的真情。

竹子,面對日益嚴重的殘疾,並沒有放棄自己,堅持自學完了大學課程。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就象他自己說的:“活着便是活着,只要我們簡單地堅守住活着的信念,無論多少困苦挫折,也要用盡全力活下去,我們不需要哲人們所追求的崇高意義,也不需要文人們所謳歌的美好希冀,生活給予我們什麼,我們便承受什麼,永不怨天尤人,永不輕言放棄。”他的這份信念也是來自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執着。面對現實,勇於承受。

生命是一個過程,有轟轟烈烈,有平淡如水,有艱難困苦。生活中也不會日日豔陽高照,面對痛苦並不可怕,只要心中有愛,生活就會有七彩陽光;只要心中有愛,你就會有快樂之源。讓我們笑着面對人生吧。用我們的每一顆愛心去直面那人生的愁苦。用明媚的笑臉化解陰霾的心情。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3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閱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嘴脣,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麪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爲了使自己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覆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從海倫7歲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20xx年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大量的信,這些書信,或者描繪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己的情懷,有的則是複述剛剛聽說的一個故事,內容十分豐富。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

海倫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說“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瞭解放”。是她的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藥的廢物,但後來她卻成爲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蹟。可以說這個奇蹟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衆不同,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裏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

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着作。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4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裏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裏.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5

《愛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細細品味的名着。我懷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讀的書,看了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愛!書中有關於孩子、家長、老師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給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

它以日記的形式,通過看似平凡的人和事。作爲一名家長,當我看到父親教育兒子的細節,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寬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勵,多了些批評……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下成長?又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孩子原本是可愛的,在其成長的路上真的需要愛的精神,愛的教育,教會孩子學習,讓她擁有愛心,讓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愛的教育家長讀後感。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於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同這首《明天會更好》的歌一樣,只要有愛人間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溫暖。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6

我讀完(愛的教育),最喜歡(斯代地圖書室)這一篇。因爲,他書架上每一本書都乾淨整潔,而我的書,剛買回家,沒讀幾天,就變的破爛不堪,像垃圾堆裏撿的一樣,因爲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一明天再收拾爲藉口,講述往桌上一堆,就睡了。由於書桌是斜的,所以書在半夜時就掉下來了,我在早上起牀時,再撿起來,怪不得輸那麼髒呢!

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了愛是什麼意思,他不僅僅是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同學之間友好相處,還有保護自己的任何一部分!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7

歐洲的北愛爾蘭,有一座美麗的城市阿爾斯塔。該城的城徽,竟是在銀盾的中心畫了一隻血淋淋的紅色的右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早在1020xx年,亨利·奧尼爾同另外一個海盜首領爭奪北愛爾蘭的領土。出發之前,雙方約定,不管是誰,只要最先用手摸到將要攻佔的新領土,誰就是那塊土地的主人。於是兩支船隊從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向海上進發。雙方都拼盡全力,幾乎在同—時刻到達了可以看見海岸的地方。

儘管奧尼爾的手下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們的船隊仍落在了競爭者後面幾個船身的距離。眼看對方的船隊快要靠近岸邊。奧尼爾急中生智,突然採取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果斷行動,他拔出佩劍,猛地一揮,用力砍下了自己的右手,再用左手把它撿起來,血淋淋地狠命往岸上甩去。

血手飛過海面,終於比對方早幾秒鐘摸到了土地。奧尼爾就這樣以自己的果敢之舉,不僅贏得了土地,而且贏得了人們的欽佩,他終於成了阿爾斯塔的第—位首領,這個城市也將他的右手永遠地留在了城徽上。

世上凡成就大業者,都是於最關鍵時刻善於做最後決斷的人。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8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感人肺腑的話語引領我走進了陶行之先生,讀罷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創新的教育思想所驚歎,他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他創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論體系,爲改革中國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我想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教學行爲中,要使你對學生的德育培養、知識傳播等都較好地被學生接受併產生效果,應具備的基礎條件不外乎這樣三個方面:(1)人格、(2)學問、(3)方法。即:一個要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的教師,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育人藝術水平。同時,還要做到“心中有書,眼中有人”(這裏的人是指學生)。兩千多年前我國教育界的祖師爺孔夫子曾說過樣的話“仁者愛人”,作爲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師,你首先要愛你的學生,教師愛學生是無選擇的,沒有愛的教育肯定是被動的、壓抑的。

學生尊敬和愛戴我們教師的條件又是什麼呢?除了上面講到的“人格”、“學問”、“方法”以外,還應該加上“關愛”,即:關心愛護學生。在教育行爲中,教育管理學生,要以關心、愛護學生爲前提。從一定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力學的關係,進一步說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按照牛頓力學原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質相同的。我們做教師的給予我們學生的是關愛、是親和,學生會回報我們教師疏遠與冷漠?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沒有親和力,你怎麼能要求學生走近你、親和你呢?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早就有這樣的定論:輕鬆、和諧、充滿愛的環境能夠激發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夠喚醒人的愛心。相反,充滿仇恨、冷漠的環境卻會誘發人產生邪惡,使人與人之間變得隔膜、疏遠、喪失愛心。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9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意大利作家亞米契的《愛的教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它通過一個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從中使人感受到了人類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呀,而這種關心、理解,都離不開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

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尤其是那些講述同齡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於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他就把自己的錢給了他。卡羅內更是個同情弱小、能爲朋友敢於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罵甚至動手打那些欺負別人的人。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會花幾天時間給母親寫一封長達八頁紙、四周還畫上花邊的信,作爲生日禮物獻給母親。這是一個充滿着愛心的多麼可敬的孩子啊!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爲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捨(儘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還有爲救最低班的國小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那個既熱愛學習、又熱愛勞動,把勞動當作娛樂,善於利用時間的可萊諦,還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爲他人奉獻愛。正因爲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

讀着《愛的教育》,我思緒萬千;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起伏。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正站在我的眼前,時時感動着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有時,我自己彷彿也成爲了其中的一員,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記得有一次,我遇見一個伸手向我乞討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過。和卡羅內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麼殘忍,多麼渺小呀!雖然我上前掏盡所有的零錢給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殘酷的生活現實,但至少可以給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絲溫暖吧。在處理與同學的關係上,我有時也會因爲小事而與他們吵架。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0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對孩子細心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音樂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賞”音樂了,他會聽母親哼着催眠曲而恬靜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歡聽各種優美的聲音。聽到節奏歡快的音樂,他會手舞足蹈;在吵鬧中,聽到抒情的樂曲,他也會漸漸安靜下來。兩三歲時,能用手腳隨着音樂做節奏動作。等到進了幼兒園的時候,他對於音樂的需求範圍來得更大,聽見人家唱歌,看見他人奏樂,甚至黃鳥兒在枝頭吱喳吱喳地鳴叫,微風把葉兒吹得嘩啦嘩啦地響,他都會留意傾聽。這一切樂的律動和歌的抑揚的曲調都會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時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調的曲子。到了國小,更知道怎樣利用他那天賦的歌喉和節奏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了。平日裏無論是遊戲、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愛唱着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陳鶴琴因此得出結論: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爲此,他有意識地用音樂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讓孩子們感到其樂無比的是晚飯後的家庭音樂會。

陳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時,每天晚飯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是一家人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這時候,七個孩子和爸爸媽媽聚在一間屋子裏。媽媽和大女兒秀霞彈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國歌曲,也唱外國民歌。一首唱罷一首又起,歌聲琴聲,匯成了一種和諧歡快的氣氛。有時候,孩子們要求爸爸表演。陳鶴琴就彈起那把從美國帶回來的曼陀鈴,唱超在英國曾同黑人一起彈唱過的民歌。孩子們或托腮靜聽,或輕輕哼唱。陳鶴琴的嗓子並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飽滿,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陳鶴琴說:“家庭中有了歌聲,如有了生氣一般,試想一個家庭,吃完晚飯後,父母子女團聚一室,同唱同歌,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間,有了這種團聚,不但於精神上發生無窮的快樂,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沒有樂歌。”

總之,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今天,許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認識到音樂在陶冶情操、開啓智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壓抑限制孩子對音樂的慾望和需要,以及不顧幼兒身心特點、揠苗助長、扼殺興趣的做法也還是屢見不鮮的。願陳鶴琴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能夠帶給我們思考和啓迪。願更多的家長能順應和發展兒童的天性,讓音樂伴隨兒童健康成長。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1

感謝老師推薦一本好的假期讀物《愛的教育》。這本書裏到處都體現了愛。其中讓我感動的是《紳士和燒炭工》,他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比斯的愛。一天,一個有錢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一個燒炭工的兒子培諦爭吵起來。諾比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花子”,諾比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比斯向培諦和他的父親道歉。

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比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比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看出,我覺得這位有錢紳士是一位公正、明事理的好父親,他用他的愛薰陶他的兒子,他不溺愛,不袒護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尊重別人。孩子的心是純真的,但孩子又往往缺乏判斷力,做家長也要做好榜樣。

我能和女兒一起讀這本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但豐富了孩子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孩子閱讀能力,也學到了許多道理。作爲家長,在平日裏,我們要傳達愛的訊息,關愛父母,尊敬老師,對不幸的人們給予幫助,讓孩子們在愛和快樂中茁壯成長。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2

《愛的教育》是非常經典的兒童教育書籍,它裏面不光寫安利柯在學校裏發生的事還寫了一些感人的每月故事,其中最好的是萬里尋母記,他寫了一個小孩去遙遠的“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名)尋找母親。在途中他轉移了好幾個地方,因爲帶的錢不夠所以所裏過着流浪生活,最後終於找到媽媽,可是媽媽生病了不想花錢治病死了算了,看到兒子後就讓醫生馬上治療,手術成功。他們兩個開開心心的回家了!

這一個小小的故事說明了大道理“愛是無價的,沒有人可以把愛買到手,也沒有人可以把愛賣給別人。”那些富人們不知道愛是什麼東西窮人雖然沒錢但是他們有愛,愛是錢買不到的!

有愛比什麼都重要!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3

寒假裏,我讀了德·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

我最喜歡裏面的一個故事叫《小抄寫員》,故事講了一位十二歲的朱里奧一家人過着貧困的生活,他的爸爸利用晚上的時間幫人抄寫籤條,補貼家用。朱里奧心疼爸爸,就趁爸爸睡覺時半夜偷偷爬起來抄籤條,他的成績因此落後。他的爸爸就責罵他,對他感到失望。朱里奧心裏很難過,但是看到爸爸拿回薪水高興的樣子,他又堅持了下來。直到有一天,他的爸爸發現他在寫籤條時,激動的淚水在眼圈裏打轉。他的爸爸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朱里奧是個懂事的孩子,難過的是他卻常常責罵朱里奧。我要向朱里奧學習,關心、體貼父母,自已的事自已做,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在《愛的教育》中,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善良、誠實、學習勤奮、關愛父母、待人禮貌的孩子。我很喜歡他,我要與他做好朋友。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4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沒有跌蕩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

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爲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爲愛的魔法書的原因。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可能不同而已。當自己所擁有的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它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我們往往會忽略周圍的,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的愛,加以體會,你則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關於生命的教育故事 篇15

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裏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裏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裏,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羣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裏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着媽媽在水裏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裏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裏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着,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着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遊呀、遊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

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爲什麼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着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脫掉了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裏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裏,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遊玩去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