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敘事(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67K

科學教育敘事(通用9篇)

科學教育敘事 篇1

學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狹隘經驗,極大地影響着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理論視野,使教學成爲開始時承襲他人、後來重複自己的一種機械運動。如何走出這一怪圈?教學反思猶如一位嚮導,引領教師走出機械運動,走向專業發展。而找準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是教學反思成敗的關鍵。

1、反思成功預設

課前教師精心預設,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資料、備練習、備可能出現的意外等爲課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預設就是將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課導入、形象貼切的比喻、合理的時間分配、機智靈活的回答、典型新穎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闢的歸納概括、完美的課堂小結等精彩片斷回放、記錄,以備後用、改進提高。

2、反思失敗之處

課堂教學複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而我們就要反思這樣的失誤,引以爲戒。

3、反思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探究、體驗、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客觀上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教師選用是否恰當之別。選用什麼樣的教法、怎樣指導學法,取決於教師的理解、領悟、駕馭、實施能力,因師、因生、因時、因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可以不斷探究、反思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4、反思教學機智

課前預設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學生思維活躍,不可能總被老師牽着走,冷不丁冒出一個你怎麼都想不到的問題、突然間鬧個惡作劇等,都需要教學機智。不迴避又合理巧妙地解決問題,教育影響往往更大。

5、反思學生表現

個性迥異的學生帶着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經驗走進課堂,常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拓寬教師思路。另外,學生的失誤、偏差、疑問、困惑,是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了構建知識過程的障礙。教師應從課堂發言、提問、討論、練習、作業、檢測、考試等過程中,尋找學生表現出困難的蛛絲馬跡,整理記錄,對症下藥。

6、反思教學細節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對教學細節的處置,蘊含、折射着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蘊、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問題指向不明,“誤導”學生;認爲“拖堂”是無足輕重的“小事”;教師“是不是,對不對,就是說,什麼”等簡單、低層次問題,看似活躍的課堂,其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啊、啊,嗯、嗯”等口頭禪,頻頻看錶,摸鼻尖、摸嘴脣等小動作,教師的“美麗”因此而打“折”……這是師生共同的遺憾。

7、反思媒體運用

成功的多媒體運用有利於學生展開聯想,將原來說不明白的問題說明白,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將靜態的對象變爲動態發展的對象,並留給學生探究和交流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多媒體運用都能做到恰到好處的。

8、反思板書設計

運用書面語言、畫圖、記錄表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分類、編碼、重組,提綱挈領地展示給學生,便於理解、掌握。板書不是教材內容簡單的縮寫摘錄,而需要對教材內容高度精煉和濃縮,根據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層次、因果關係,短小精悍地呈現出來。

9、反思習題設計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訓練。但大量機械、單一的常規練習,學生學會的只是“複印”知識,高分低能。新課程強調訓練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常規練習要適量,問題設計應有開放性,富有新意、真實生活氣息的問題應更多進入課堂。

10、反思再教設想

經過上述全面回顧、反思,找到實際與預設的差距,最後進行必要歸納取捨,對原預設修改完善、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循環之路。

科學教育敘事 篇2

一、工作回顧

本學期以來,嚴格按要求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按實驗計劃的實驗目錄認真開展實驗教學工作,基本完成實驗計劃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並填寫了相關的表冊資料,學生分組實驗還填寫了學生實驗報告單。在認真開展實驗教學的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不但在實驗室裏完成各項實驗,還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爲了上好實驗課,每上一節課實驗老師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教材,熟悉實驗的操作步驟,考慮實驗中的安全因素,堅持“課前準備,課後整理”的原則開展實驗教學。對實驗儀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嚴格按有關規定操作,並教育學生在使用中加強注意,對易損、易壞儀器小心輕放,從而降低了儀器的損失率。

二、具體做法

1、實驗教學完成情況

開學初,嚴格按下發實驗目錄,結合本校實驗儀器配備情況,擬定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和學生分組定期完成實驗進度表,理清實驗教學思路,從而指導實驗教學的開展,順利完成了本冊教材中的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和課外實驗。並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進行了考覈登記,評定了學生的實驗成績。

2、儀器的使用與保管

隨着實驗室的建成,實驗儀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條件,進而更好的推動了實驗教學開展,儀器開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學中,我對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給學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並且對易碎的玻璃等儀器要小心輕放。從而降低了儀器的損失率。同時還對學生進行實驗安全教育,使學生注意實驗安全事項,因而降低了實驗安全事故的發生。

3、表冊資料的蒐集整理

對錶冊資料的蒐集,主要採取了“課前填寫,課後整理歸檔”的方法進行。雖然實驗管理員和實驗教師爲同一人,但課前應填寫的“實驗通知單”、“儀器借(領)還登記表”等都能如實填寫,然後進行整理歸檔,裝入檔案備查。

三、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動手能力差。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有部分學生對實驗的方法步驟沒有很好的掌握,從而導致操作的失誤。對實驗的結果不能很好的歸納整理。

2、有部分實驗由於缺乏器材,不能開展,而且數量不足,導致學生分組人數過多,因而影響實驗效果。

總之,本期的實驗教學工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的努力,不斷改進。

科學教育敘事 篇3

一學期即將結束,在這一學期,我任教了四年級科學課,感受頗多。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提高科學課的實效性。我本人積極參加科學課競賽活動,和教師共同參與教學研討活動,獲得同時的指導,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發揮科學課優勢,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這學期教科學課,雖然在教科學課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閱讀了相關資料,同時,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也曾經教過自然課。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科學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轉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需求;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些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其次,在內容方面,我把自然課與科學課進行了對比,我發現:

1、科學課的主要內容,不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內容,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這樣做更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內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再次,由於理念的轉變以及主要內容的變化,引起了我在教學各方面的轉變。

1、由於文本提供的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要考慮到文本的內容,還要考慮到文本延伸到的內容,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過多的學生質疑,而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的情況。

2、既然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那麼在上課時,教學方法要根據課堂上出現的情況,靈活多變的運用;重視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性學習教學環節也要隨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3、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彙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鏽。當然,雖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指導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結論。

4、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得有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並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想方設法解決。如: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好地搞好小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學教學戰線上,我還是一個新兵,我將攻克一個個堡壘,擴大自己的陣地。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反思,始終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於學生進步成長。

科學教育敘事 篇4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創設輕鬆愉快的環境,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可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課前準備。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實際。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二、關心學生參與的意識。竭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意探究。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四、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以致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堂語言平緩,不夠生動,沒有激情;對後進生的態度比較急躁,缺乏一些輔差的經驗與方法等等。

在今後的科學課教學中,發揚成績,改正缺點,努力做到着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加強學習,不斷充實,以更新自我走在課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任務。

科學教育敘事 篇5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科學課,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爲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學期即將結束,今天我將自己在教學生涯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一直以來我從學生實際出發,本着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但由於知識難度的增加和基礎較高,想再向前提高,需要做的工作就相當大了。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本學期我試着做一些大膽的嘗試,我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紮實實打好基礎

1、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在每次操作實踐中,學生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科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基礎知識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科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儘量降低教學目標。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淺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學生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科學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時間,多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多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的知識面廣。本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鑽研教材,瞭解學情,解決教法、學法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課一定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濃厚了。爲了保持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一方面我努力做到—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另一方面,力求以最優的教學設計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爲了尋求最好的教學設計,我一是瞭解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差異,在課堂提問、佈置練習時留有不同層次的問題,再次就是把握每課的重難點,力求人人掌握重點知識,絕大部分能突破難點,讓學生能較輕鬆地掌握知識。爲了能讓學生更全面深刻認識科學知識,認識科學事物變化中的規律,在開學初就開始發動學生找備用實驗器材、材料,學生學習興趣較濃厚,掌握知識效果也較好。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平時科學試題中常出現科學探究內容,這對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三、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平時教學中涉及能源、環保等社會熱點的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加強,這就要求科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要求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用科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鑽研科學課程標準

加強新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用先進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現在的新課程,很多老師都感覺到處理教材有一定的難度。內容形式多樣,活動性、操作性的內容佔教材絕大部分比例。面對這種情況,我一是通過個人自學和集體討論學習相結合形式學習新課程理論,充實頭腦,深刻把握課標精神內涵;二是通過網絡收看新課程解讀、新課程講座等專題影片,用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力求做到融會貫通;三是提高網絡研修、個人自省的方式,在網絡上與教材交流羣中的教師商討每課中的疑問和教學設計,利用讀科學課雜誌的機會,瞭解同行們對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的處理策略,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學各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有時候還是讓學生接觸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以給學有餘力的學生“營養午餐”。

五、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在各種教研活動中,聽完課後要主動與上課老師及時進行交流,探討成功經驗及提出不足之處,以求達到自己和他人更好的課堂效果。其實在給別人找不足之處時也是自己在提高的過程,我有我的教法,一些可取之處我也學來自己用,如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我也會不遺餘力地與同行分享,只有水漲船高才是真正的成功。

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科學教育敘事 篇6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理科課程,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有關知識,內容多,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內容的整合和聯繫,要從自然界整體性的存在和變化過程中看待每一個知識內容,從而理解科學原理的統一性和普遍性。那麼,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三種角色是在師生互動中實現的,要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爲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並在活動中支持他們的各種嘗試。

《科學》的本質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怎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讓他們把被動的學習轉化爲主動的學習呢 問題情景的形成是整個探究活動的起因,問題得出的好壞與否,將決定着探究活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將決定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探究能否順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師引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一種探究的動力,支持他們不遺餘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講解“物質溶解性”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 又如: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裝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雞蛋會下沉還是上浮呢 學生一般都會回答下沉,然後教師做演示,發現雞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裏的雞蛋先是下沉,蛋殼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然後會慢慢上升,最後浮在液麪上。學生對這一現象感到奇怪,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心裏就想要了解兩者的區別。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如:在講解“物質變化’’時,事先準備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後讓學生用嘴通過玻璃管向裏面吹氣,學生髮現‘‘水”變得白色渾濁不清,學生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想要問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說: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這就說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總之,科學課是一門全新的綜合性學科,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科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爲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學課理解爲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科學教育敘事 篇7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說: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這就說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科學問題的能力等

科學教育敘事 篇8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1、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學生能從“爲什麼會這樣”的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學習的基本過程,對周圍常見的現象產生好奇,開始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從周圍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能借助工具完成觀察任務,用勾畫、填充輪廓圖的形式記錄觀察的結果。能意識到觀察時要認真仔細,抓住事物的顯著特徵,發現小組同學相互合作的好處。能意識到長期保存資料的重要性。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能分別對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動物和植物進行詳細的描述,並進行記錄,把自己看到的動植物給別人看,還能關注別人看到了什麼。在觀察動物和植物時能愛護它們,不傷害它們。能辨認出兩種以上週圍常見的動植物,並能說出它們的學名,分別舉例說明動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

3、教學中,我採取了以下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習。

科學教育敘事 篇9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未能更好的進步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科學課程要全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愛好、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基本情況

本年級有兩個班,有學生人,本期期末考試成績如下:

四(1)班

總分人均及格數及格率優秀數優秀率

四(2)班

總分人均及格數及格率優秀數優秀率

三、具體措施

1、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3、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四周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題目,比單純的講授練習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表現賜與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4、嚴格設計好每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實驗是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縱過程中體會着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這科學知識的形成。

5、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爲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和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固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習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愛好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四、今後打算

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於以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一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沒有而新增的內容,有待進一步往學習;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術與新課程進行整合的問題;三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持,但是學校的條件往往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往公道的解決好這一問題。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