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7K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1

——要善於發現新資源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精選5篇)

安徽省東至二中物理教研組 方書昌

《緒言》是新高一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教學要求之一是發展學生

對物理學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上課前我準備了許多教學資料,其中有幾個演示實驗。課堂上我演示預先精心安排的幾個有趣的演示實驗,演示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與學生分享物理學的美妙與神奇,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的探究學習中去。當我在演示“碰撞球”的實驗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集中到這5個小球上,都想一睹這幾個小球能產生什麼神奇現象?首先,我拉離了最邊緣的一個小球,我問全班的同學:“猜想會發生什麼現象?”學生中有人議論着會發生什麼現象,我沒有急於表態,我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當我放開哪個小球后,學生的表情各異,有高興的說猜中了、也有困惑不解的,學生的腦海裏產生了許多思維矛盾和衝突,我觀察學生的眼神,都好象期待着能再睹一次這個現象,我又演示了一遍剛纔的實驗現象,這下同學都看清了,好象沒問題似的。至此,按照原先的教學設計,我準備開始推出下一個精彩的演示實驗,突然,學生中有人提出:“老師,讓兩個小球去碰另外三個小球會是什麼結

果?”,這個聲音突然間好象喚起了全班同學的思考和新的好奇,接着是齊聲的要求:“是呀!看看會是什麼結果”。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多好的主意呀,機會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課程資源。記得在新課程培訓中,專家一再指出:課堂是一個無限的動態課程資源,學生是創造課程資源的寶庫,教師要有課程資源的強烈意識和敏銳的課程眼光。我下意識地要打破老師做學生看的哪種傳統教學方式,做爲獎勵,我提議由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同學來演示這個實驗,這位同學非常高興地走上臺來,面對全班同學進行演示,演示剛一做完,又有幾個同學提出:“如果讓3個、4個”,同學都爭着要上來親自演示,體驗實驗的樂趣。 課堂生動,學生興趣盎然。

教材是我們最主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在課堂中隨時都有

非常奇特的課程資源涌現出來,做爲課程的主導者——老師,關鍵是要有一雙能發現課程資源的眼睛,隨時去捕捉課堂中突如其來的課程資源。 對於一堂現實的物理課,無論你做了多麼充分的準備,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無法意計的事情。學生是天真的,有時學生興奮點可能與預定的教學目標不一致,甚至因爲學生“口無遮攔”,出現“不太和諧”的音符,當我們在教學中面對這些問題時,是責怪學生多嘴呢?還是有“妙招”?這是新課程教學中對教師提出的挑戰。學生說的多,問的多,教師發揮的就越好,學生得到的知識就越多。一堂課如果缺少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與配合,教師站在前面講課,也真是索然無味。

當然,做爲一個老師不可能總等待課堂上能自發地產生你所需要的課程資源,而是要主動地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情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你的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老師巧妙的啓發引導,再加上老師敏銳的課程資源視覺,就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總有奇特的課程資源被你發現和利用。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2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熠熠生輝

——追尋科學巨擘的堅韌科學信仰精神

我發現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可以使物理課變得生動流暢,助推教師十分輕鬆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講授人教版新課標選修3-2《電磁感應現象》這一節時,適時滲透物理學家的奮鬥成長史實,狠抓難得的教育契機,並穿插講解有關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於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着書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整整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學習。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xx年丹麥學者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0xx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卓絕地探索。1820xx年9月法拉第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着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他並未灰心氣餒,不斷反思總結琢磨改進,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極具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爲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法拉第的座右銘:“像蠟燭那樣爲人照明,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爲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傾其畢生探索科學真理,熱愛人民,真誠質樸,作風嚴謹,他的思想品質深深地紮根在了學生的心裏。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體驗、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進而達到最終靈活較好掌握物理知識目的,可謂“一石二鳥”之良好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3

一節課的引入正是本節課的知識建構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爲此,本人在教學中就選擇課堂引入這一環節進行嘗試,也收集一些課堂實例,並整理爲以下體會和案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案例一:在《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的引入,我設計這樣兩個隨堂小實驗:(1)用一定寬度的紙帶(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錘的重力),拴住一個重錘,讓學生豎直提着並保持靜止,並給學生一個問題: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掙斷紙帶?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讓學生親自實驗一下,就會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錘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紙帶斷了”,這個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在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對紙帶的拉力超過自身重力,這就是超重現象,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展開理性的思考。(2)準備一臺體重計(機械指針型的),請一位同學站在體重計上分別呈現靜止、下蹲、起立過程,另一位同學觀察體重計的示數變化(有條件的可用攝像頭將指針示數轉化爲視頻,展示給全班同學)。先請同學預測再做實驗,結果是靜止時指針保持穩定、下蹲過程先減小再增大,起立過程先增大再減小。學生對示數變化的預測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教師可根據實驗體驗進行現象分析、過程分析、本質歸納(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應用拓展,這使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源於有意識的實踐體驗,充分挖掘直接經驗和課堂生成的資源,體現物理教學以人爲本,源於生活、走向社會。

案例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節課的引入時,設置以下三個小問題:(1)在很平靜的水面上,船頭垂直指向對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運動軌跡?(2)將船的動力關閉,船頭垂直指向對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運動軌跡?(3)如果船頭指向不變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行駛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會怎樣運動呢?軌跡如何?前兩個問題僅是鋪墊,我讓學生猜猜小船將如何過河,畫出軌跡(我用小船的模型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非常踊躍,結果出乎我的預計,學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說詞,爭執不下,主要分歧在船頭的指向和小船的軌跡。這是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我興奮了,能從這裏入手將這幾種方案的是非講座分析清楚,本節課的重、難點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獨立性、矢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總的說來,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激活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4

高中物理課的導入,是每節課的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爲此,我在教學中就選擇課堂引入這一環節進行嘗試,也收集一些課堂實例,並整理爲以下體會和案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利用設疑思考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節課的導入時,設置以下三個小問題:(1)在很平靜的水面上,船頭垂直指向對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運動軌跡?(2)將船的動力關閉,船頭垂直指向對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運動軌跡?(3)如果船頭指向不變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行駛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會怎樣運動呢?軌跡如何?前兩個問題僅是鋪墊,我讓學生猜猜小船將如何過河,畫出軌跡(我用小船的模型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非常踊躍,結果出乎我的預計,學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說詞,爭執不下,主要分歧在船頭的指向和小船的軌跡。這是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我興奮了,能從這裏入手將這幾種方案的是非講座分析清楚,本節課的重、難點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獨立性、矢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總的說來,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激活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5

剛開始給學生上音樂課,不僅把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體裁等介紹一遍,還特別對作品的一些“要害之處”——曲式結構、反覆記號等進行詳之又詳的講解,有時還極其負責的列出了幾道題目考覈大家,可學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頭接耳說閒話,認真聽講者寥寥無幾,四分之三的學生昏昏欲睡……

我們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課都是這樣上的:老師在把和作品相關的知識介紹完之後,會對一些“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顯微鏡下看細胞的結構那樣細緻入微,分析透徹。這種講解法確實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在我們腦海中已形成定式,音樂課理應這樣上,但看着學生對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如此不感興趣,不由不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能如此簡單地套用嗎?第一,培養方向不同:音樂院校是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高中音樂課是培養學生音樂的能力,提高其音樂文化修養。第二,基礎不同:音樂院校的學生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高中生們幾乎沒接觸過專業音樂知識。認清這些就不難發現,把高中音樂課上成音樂院校純粹的作品分析課,顯然是教學上的一種誤區,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禍首!難以想象,當學生們面對着一堆從來沒見過音樂專業符號、術語的時候該是多麼的痛苦!又怎麼會有興趣聽課呢?長此以往,高中音樂課恐怕要失去其價值了吧?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高中的音樂課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爲:高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等),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在教學時,如果還照搬照抄原來的老方法,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是絕對行不通的,應在音樂的內容和含意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要想採用“人文式”教學,“學科綜合”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只有把幾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人文式”。兩者的關係猶如繁花與綠葉,是相輔相成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具體做法;

一、 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風格各異的音樂,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聯繫。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既複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到“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一課中《祝酒歌》時,我講了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給國家、人民帶來的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損失,“文革”結束時,中國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無以言表,於是曉光、施光南這兩個不會喝酒的人一夜之間用激情創作了至今還膾炙人口的《祝酒歌》,利用這段學生已學過的歷史,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麼是音樂的時代風格。再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時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分析一下我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然後再聽《黃河怨》《河邊對口唱》等作品,學生內心所受到觸動、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是普通說教能比擬的。

欣賞“中國民歌”時,結合各地的地理特點講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到處都是楊柳垂岸,小橋流水,連人都長的小巧玲瓏,使得音樂風格也委婉秀麗;北方地區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土地,氣候寒冷,人長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調也高亢、嘹亮,質樸。學生聽了之後,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遊時的見聞,都認可兩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 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 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爲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鬥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在欣賞馬思聰的《思鄉曲》時,我把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思鄉曲》,一邊朗讀《鄉愁》。名曲配名詩,可謂是珠聯璧合。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複習了那首著名詩篇。再如欣賞“音樂與詩歌”中《陽關三疊》時,我讓學生在瞭解了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這種做法很新鮮,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就很高,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 ,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三、 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爲“凝固的音樂”在音樂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伕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人文式”教學使我們的課更生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真正達到了“爲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展,音樂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中音樂課的“人文式”教學必將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