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7篇)

四年級二班47人,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認真完成作業,上課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較好,但班級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尖子生較尖,但比較少,後進生10人左右較差,其中兩人屬於待合格生。

二、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珍稀動物-簡易方程

1、方程的意義2、等式的性質3、解方程

第二單元:水產養殖場-多邊形的面積計算

1、平行四邊形地認識和麪積2、三角形地面積計算3、梯形地面積計算4、組合圖形地面積計算.

綜合應用-關注我們地活動空間

1、多邊形面積計算2、小數四則運算3、統計與測量方法

第三單元:團體操表演-因數與倍數

1、2、3、5的倍數的特徵,奇數偶數2、質數合數3、分解質因數.

第四單元:中國的熱極-認識正負數

1、正負數地意義2、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地量

3、藉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大小

第五單元:校園課技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1、分數地意義2、分數與除法地關係3、真分數、假分數

4、分數地基本性質

第六單元:空間與圖形-對稱平移和旋轉

1、認識軸對稱圖形2、認識圖形地平移與旋轉,會畫平移旋轉90度

3、靈活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組合圖形。

第七單元:剪紙中的數學-分數加減法

1、公因數公因數地意義2、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地意義

3、找兩個數地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4、約分

5、同分母分數加減法6、同分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7、分數與小數互化。

綜合應用-我能長多高

1、收集數據整理數據2、小數四則運算

第八單元:獲聯合國人居獎地城市-統計

1、折線統計圖2、選擇折線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

第九單元:可能性

求簡單事件發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數學與生活

1、簡單地統籌法2、簡單地優選法

回顧整理——總複習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領域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繫起來,進一步瞭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景,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循環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瞭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直觀教具,初步瞭解方程;通過遊戲活動,初步瞭解等式性質,並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通過分類活動,梳理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瞭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於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梯形的特徵;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能辨認從高低、遠近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

第六單元“遊戲公平”。通過遊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簡單的遊戲規則。

(四)“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奧運”,“圖形中的規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教材四年級數學下冊,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138)班共有49名學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從上一學期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

四(1)班54人、四(2)班55人,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着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繫、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乾淨整潔。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發現一些運算規律;聯繫數的已有知識認識整數間的一些關係和整數的一些特徵;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聯繫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特徵以及圖形的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徵,瞭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係的簡單變換;通過實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觀念,瞭解容量的意義和計量單位。

(3)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達數據的方法,並能按照統計圖裏的數據變化分析相應的統計結果;經歷從具體問題的需要出發選擇統計圖的活動,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3、數學思考方面:

(1)在聯繫已有知識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開展猜想、討論、解釋、交流等活動,發展推理能力。

(2)在觀察、探究整數之間的一些關係和一些特徵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能對現實生活的有關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運算規律和概括數量關係的過程,發展抽象思維和符號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特徵和對圖形進行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工作計劃結合班級學生及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素質教育爲核心,以提高學生實際數學能力爲重點,力求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課堂氛圍比較好,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比較粗心,計算比較容易出錯。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不夠,自己審題的難度較大。所以,在複習時應該重點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對應用題的理解上,對於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也需要進行復習鞏固。而有少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姣好,這就需要在複習時對他們這部分學生加大難度,進行有難度的訓練。

三、複習內容:

本冊教材7個單元:1、大數的認識2、角的度量3、三位數乘兩位數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5、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6、統計7、數學廣角

複習時按照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分——大數的認識、乘法和除法、角和四邊形、統計和數學廣角這四大塊來進行知識的梳理。

四、複習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萬級、億級的數,十進制計數法,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目以及近似數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建立有關整數概念的認知結構;

2.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進一步提高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以及探索規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

3.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徵,認識角、平形四邊形和梯形。

5.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會畫兩種不同的統計圖。

6.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7.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雖然腦子非常好,但是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並且有很多是單親家庭,因此要想提高本班的整體數學成績,還需要加強交流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數量關係的過程,認識較大的數,在理解大數目的意義、利用大數目進行表達和交流、把大數目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估算和估計實際問題的結果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數感。

(2)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運算順序、運算律,以及用圖形、字母表示運算律的活動過程,發展初步的符號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3)在認識射線和直線,進行幾何體與視圖相互轉換,研究銳角、直角、鈍角、平角以及周角間的大小關係,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係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技能。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根據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設計簡單的遊戲。

2、能力目標。

(1)能在教材提供的現實情境中看到數學內容,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2)能通過兩步計算或綜合算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養成計算後回答問題的習慣。

(3)能找到生活中應用兩點一條直線的例子和應用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應用兩點間線段最短,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媒體呈現的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5)能通過修改和重新設計遊戲規則,實現遊戲的公平。

(6)能主動與同學合作開展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體驗。

(7)在教師的組織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想象和事物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能質疑問難,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以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態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3)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並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從教科書中的"你知道嗎"欄目和其他渠道瞭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感受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體會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3)班有學生34人,本班學生中優秀生有9人,中下生約7人左右,中等生佔大部分。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但本班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靈活,對於一些題型新穎的問題,不懂去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複習內容: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2、圖形與幾何

第二單元公頃與平方千米

第三單元角的度量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條形統計圖

4、數學思想方法第八單元數學廣角——優化複習目的、意義:

三、複習目的、意義:

1、複習總目的: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鞏固數概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2、本冊教材總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一些有關面積單位的簡單計算。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6)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7)認識條形統計圖(以1代多),會用條形統計圖來描述數據,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並提出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8

一、複習指導思想:

1、查漏補缺通過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和練習,加強學生的記憶,深化認識,使所學的知識內化爲學生的知識素養。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認識提升到一個理性的認識上來。

2、靈活解題,提高綜合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複習、練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幫助學生找出各知識之間的聯繫和解題規律,重新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能綜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應用數學能力。

3、在複習、練習過程當中,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數感和數學思維的梳理和培養,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4、養成學生認真做題、細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複習內容: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2、圖形與幾何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統計

4、數學思想方法第七單元、數學廣角(合理安排)

三、複習目標:

1.對萬級、億級的數,十進制計數法,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目以及近似數、改寫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建立有關整數概念的認知結構;

2.進一步鞏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進一步提高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以及探索規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

3.掌握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徵,認識角,能正確畫出平行線和垂線(過直線外一點和直線上一點),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並能根據給定的數據整理製作統計圖,分析結果。

5.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6.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9

一、單元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P32——P58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會進行小數和十進複名數的相互改寫。

4、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5、在經歷小數的發現和認識的過程中,通過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識。

6、在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

7、通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會進行小數和十進複名數的相互改寫。

4、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四、單元教學安排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3課時

第1課時 小數的意義

一、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P32——P33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知道每個數位上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初步認識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各數位上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3、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熱愛數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難點:會用小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你能說說嗎?(出示課件)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這麼多的地方用到小數,說明小數的應用十分廣泛,無處不在。 請同學們把各自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寬(或高)的數據說一說。(教師將各個數據分別按“整米數”和“非整米數”兩類板書)

師:這些不夠整米數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單位寫出來,除了用分數表示外,還可以用怎樣的數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32頁的內容。

師生共同歸納: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但是,小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小數的知識。

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探索發現

1、認識一位小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例1米尺圖。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

教師介紹出示:“十分之一”米還可以寫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學生試着完成填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後再全班交流,交流時說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分米= 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0.3米 ……

(2)觀察上面的等式你能發現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聯繫嗎?

學生觀察並在小組內討論。

師生交流後小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認識兩位、三位小數。

我們知道了一位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的數,那麼兩位、三位小數應該表示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以這些兩位小數爲材料,繼續研究。

(1)教師繼續出示米尺的放大圖。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後進行反饋: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這樣的一份或者是幾份表示百分之幾米,可以用像0. 04、0.01這種兩位小數來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數學四年下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一) 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結。

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3、小數的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交流說說對小數的理解。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那麼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就是0.1。同理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就是0. 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4、閱讀“你知道嗎?”。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小數是怎麼產生的及小數的意義,那你們知道小數的歷史嗎?

學生自學教材第33頁“你知道嗎?”。

師生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小數的發展史。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如何用分數和小數來表示的。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總結:認識了小數,知道了小數就是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還認識了小數的計數單位,知道了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六、教學後記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0

教學目標:

1.情境創設,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發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學會傾聽,並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聽着動聽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風!今天老師想帶着同學們一起去公園划船,你們說好嗎?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例5:

(1)師:我們來到了租船處,在這個圖中你都發現了什麼信息呢?

(2)現在有了這幾個數學信息,老師有個問題要讓大家幫着老師解決。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我們去租船吧!

(出示問題)

2.解決問題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條船隻坐了2人,沒坐滿。是不是還可以再省錢呢?

把這2人和另一條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條大船,還可以省錢。

6條小船:20× 6=120(元)1條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顧與反思: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先假設,再調整)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三4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最欣賞誰?

板書

租般問題(無浪費,則)

作業佈置

A層:練習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問題”

B層:練習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問題”

C層:練習三5

第五課時(複習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體會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對本單元知識形成體系。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體系。

誰來說說在本單元我們都學習了什麼內容?

你能不能用圖來表示出來。

加減混合運算 同級運算從左到右

乘除混合運算

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兩級運算

四則運算 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先乘除後加減

含小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先算小括號

有關0的運算 0不能做除數

二、本單元知識重難點

你認爲本單元中,比較重要的知識是什麼?

掌握起來比較難的知識是什麼?

在知識運用中,你覺得要注意什麼?那些容易錯?

四則運算的順序是什麼?

三、四則運算

什麼是四則運算?

有哪幾種四則運算?

加減混合、乘除混合、加減乘除混合、含小括號

每種運算都要注意什麼?

在脫式計算中要注意什麼?

四、小組合作,查漏補缺。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預習例1和例2,總結同級運算的順序

2、試做做一做1、2題

二、主題圖

談話導入:冬天你們最想參加的戶外活動項目是什麼?你都去過什麼地方,參與過哪些活動?說給大家聽。

老師隨着學生講話,出示主題圖。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幹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並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1)小組交流。

(2)老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3)集體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歸納出相應的板書內容。

(4)小結。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三、彙報交流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並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並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彙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彙報,並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注意事項:從思路上對比分步列式和綜合版式,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用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進一步明確加減混合運算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後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爲是照這樣計算,那麼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 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觀察:這兩道題中,有什麼共同點?先說說運算順序有什麼不同?再結合題意理解。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點撥: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出來?6天裏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讓學生嘗試畫一畫,並組織交流.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三、歸納概括:

在例1例2的對比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複練習。

(2)做一做

四、小結,檢測反饋

1、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彙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於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爲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基礎練習

1、運算順序一樣的畫“●”,不一樣的畫“○”

(1)12×4÷3 12+4-3 ( ) (2)16×3÷8 16+3+8( )

(3)40-2÷2 40÷2×5 ( ) (4)35-7+2 35-7×2( )

2、計算。

82-36+25 56÷7×8 25×3÷25×3

65×4×9 15+6-3 15×6÷3 80÷8×5

變式練習(判斷)

1、28×4÷28×4=1( )

2、492-198=492-200-2( )

3、a臺織布機b小時織布c米,則每檯布機每小時織布c÷a÷b米( )

拓展練習

1、小明家訂4個月的《快樂星球》用了48元,他家訂一年的《快樂星球》要多少錢?

2、四班左邊站了四行,每行13名同學,右邊站了9名同學,一共有( )人。表示( )個十,( )個一。

3、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過年了,小蘭用壓歲錢爲自己的小圖書館購買了一批課外書。小圖書館有2個書櫃,每個書櫃有6層,每層放了15本書。現在小蘭的圖書館裏有多少本書?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後反思:在新課的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解決問題的策略入手,讓學生真正理解同級運算的順序。在練習中,強調情境的一貫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並注重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6/例3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預習例3和例4,總結含兩級運算的順序

2、試做7頁做一做,11頁做一做

二、主題圖引入

(課件)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一、複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混合運算的知識,誰還記得,混合運算都有哪些運算規則?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大家最喜歡幹什麼?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今天,爸爸媽媽就帶着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出示出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三、彙報交流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引導學生討論:這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題有什麼不同?(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利用遷移,學會新知。)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讓學生重點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說清要先算什麼在算什麼,最後算什麼?根據什麼?)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後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遊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從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題步數上進行比較,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些實際問題用三步計算解決也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決.)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四、鞏固練習

做一做

五、檢測反饋

基礎練習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法,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 )。

2、計算32-16+22,先算( )。

3、計算24×(27-19)÷16,應先算( ),再算( ),最後算( ),計算結果是( )。

4、計算比賽120×3-720÷72 240-24×5+54

407-126×3 142+350×6

變式練習

把下面幾個分步式改寫成綜合算式.

(1)960÷15=64 28=36-64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1800=7200-9000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練習

1、明珠小區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節水龍頭,,王奶奶家上半年節約水費42元,李奶奶家上半年節約水費54元,平均每月李奶奶家比王奶奶家多節約水費多少元?2、一位老爺爺說:“把我的年齡加上12,再除以4,然後減去12,再乘10。恰好是100歲。”這位老爺爺現在多少歲?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 運算順序:算式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課後反思: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混合運算,爲學生有意義地接受學習創造了條件. 將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了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從而增強了學習計算的內在需求.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教學內容

學生通過第一階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聯繫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欣賞數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 1、三角形的分類。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與區別。 四、教學難點

1、三角形根據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2、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學生對數學的轉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

1、準確把握本冊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因爲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

- 1 -

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

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聯繫。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盡相同。我們要重視爲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這樣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釋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五、教學時間

新課和練習6課時、單元測驗1課時,合計7課時。

第一課時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80—81頁的例1、例2、“做一做”以及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自學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2 -

教學重點: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邊形框架、小棒。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教學目標1、2)。 ★二、自主探究 (一)自學反饋:

1、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三角形?

2、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你能說出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 師:說一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師:同學們對三角形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和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重點點撥: 1. 三角形的特徵。

(1)課件出示一個三角形。說說它有什麼特徵,你有什麼想法?

(2)教師用課件演示並強調: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3)找一找:

下面圖形中是三角形的請打√,不是三角形的請打×,並說出你的理由。(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

2. 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師:什麼是三角形的高?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 師:誰來說一說?

- 3 -

請你在剛纔的三角形中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並標出它所對應的底。 (3)教師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用字母A、B、C 表示,這個三角形可以稱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樣以AC邊爲底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

生說高的畫法,師板演,並強調用三角板畫高的方法。 (4)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標上字母ABC,和同桌說一說剛纔畫的高是以哪條邊爲底畫的? 師:剛纔我們畫了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想一想一個三角形只有一組底和高嗎?爲什麼?

3. 三角形的特性。

(1)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特性。 師生拿出平行四邊形框架。

師:用手拉動,說一說有什麼發現?(容易變形,不穩定。) 指導學生操作:去掉一條邊,再扣上拼組成三角形框架。 師:再拉一拉有什麼感覺?

師:想一想這說明三角形具備什麼特性?(穩定性) (2)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的特性。

師: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你能舉個例子嗎?

課件出示例2的主題圖,請你找出各圖中哪有三角形?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作用? 三、隨堂練習

1、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 2、寫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3、以BC邊爲底,高是( )。

4、電線杆上有個三角形,這是根據三角形的( )來設計的。 5、請畫出每個三角形的一條高。(教材86頁第1題)

訂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時使學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可以分別當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邊爲底畫高。重點訂正第三個三角形高的畫法,讓學生說說怎樣來畫這條底邊上的高。

- 4 -

四、達標檢測

1. 學校的椅子壞了,課件演示,怎樣加固它呢?(教材65頁第2題) 2. 小明畫了三角形的一條高,你說他畫的對嗎?爲什麼?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你還想了解和三角形有關的哪些知識? 六、課後作業: 教材65頁3題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內容:

教材61-62例3,練習十五第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係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教學目標1、2)。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課本6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爲什麼?

2.大家都認爲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麼原因呢?

請大家看,連接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近似一個什麼圖形?連接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同樣也近似一個什麼圖形?那麼走中間這條路,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走過的路程實質上是三角形的另兩條邊的和,根據剛纔大家的判斷,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邊大,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係呢?

我們來做個實驗。 三、重點探究點撥

1.實驗1: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請大家隨意拿三根來擺三角形,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隨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擺成三角形。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擺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尋找原因,深入思考。

- 6 -

2.實驗2:進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麼情況下襬不成三角形。 (1)每個小組用以下四組小棒來擺三角形,並作好記錄。

(2)觀察上表結果,說一說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爲什麼? (3)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麼規律? (4)師生歸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四、隨堂練習

(一)做一做,想一想

1、剪出下面三組紙條(單位:釐米)

(1)8、10、15 (2)6、6、12 (3)5、9、15 2、用每組紙條擺三角形。

想一想:通過剪和擺,你發現了什麼?

(二)判斷。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爲什麼? 1、5cm, 2cm, 2cm 2、4cm, 3cm, 3cm 3、8cm, 5cm, 3cm

(三)從下面圖中任意取3根,可以圍成幾種不同的三角形?

五、達標檢測

- 7 -

1.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

2. 請學生獨立完成86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釐米)

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關係來檢驗。) 你能用下圖中的三條線段組成三角形嗎?有什麼辦法?

3.有兩根長度分別爲2 cm和5 cm的木棒。

(1)用長度爲3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2)用長度爲1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3)要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板書設計:

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關係來檢驗。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內容:

P63-64例5、“做一做”, 練習十五第9—10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 8 -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教學目標1)。 ★二、自主探究

1、引入: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徵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2、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3、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麼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係。

- 9 -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係.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爲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4、按邊分的情況:

(1)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3)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4)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麼發現? (5)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誌中找一找哪裏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隨堂練習 (一)填空

1. 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爲3釐米、3釐米、4釐米,按照邊來分,這是一個( )三角形;圍成這個三角形至少要( )釐米長的繩子。 2. 三個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 )

2、一個三角形裏有兩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

5、所有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且都是銳角三角形。 ( ) 6、由三條直線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7、在一個三角形中,不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直角。( ) 8、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角是鈍角。( )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4)班、(5)班,從上一學期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觀察物體(二),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總複習。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圖形的運動,會畫出對稱和平移後的物體,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

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3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平均數》教學設計領導簽字

二、教學目標:

1、集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說明問題的公平性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

四、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

六、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的內容要圍繞着“目標原則”,即儘量設計成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本課重點內容爲計算平均數,通過對簡單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爲這節課計算平均數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1、1號筆筒有( )支鉛筆 2號筆筒有( )支鉛筆 3號筆筒有( )支鉛筆4號筆筒有( )支鉛筆 5號筆筒有( )支鉛筆

2、上圖中一共有( )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 )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爲: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設計意圖:整個小研究的設計體現了低起點、多層次、深思考、求精煉的原則,課前嘗試小研究的設計意在從學生舊有知識,且與本課密切相關的逐漸渡到新知的嘗試研究,充分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爲學生的解決嘗試新知鋪路搭橋。而課上嘗試小研究通過計算平均數,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感受平均數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爲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慾望。】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的含義,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提升是小組內形成統一的觀點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並引發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小組間思維碰撞,以及老師精彩的點撥引導,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使知識更加系統化,使學生將知識內化於心】

(六)挑戰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問題:

出示新華國小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計表,讓學生讀表,瞭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現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麼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後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 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麼?”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受計算平均數的必要性,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爲1米20釐米的 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藉助此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爲1米20釐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後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95~ 97頁例1、2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754+3826=答案 20__-493=答案

2、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20__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麼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麼信息?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瞭解到了什麼?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爲什麼這麼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彙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麼?

彙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數據中並沒有去掉0是爲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裏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複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國小師生自己粉刷牆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淨重多少千克?

四、 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要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略)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特點,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義。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能在三角形內畫出對應邊上的高。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帶了幾張照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

(出示一組含有三角形的圖片)

師:從這些圖片中,有哪些圖形?(三角形等)

師:在這些圖片中,你們都發現了三角形(課件演示抽象出的三角形)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有三角形,你能找一找、說一說嗎?

(學生回答)

師:由此可見,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三角形。(揭示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

(一)認識三角形的定義

1.畫三角

師:先請同學們在作業紙上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同時想一想,爲什麼它叫做三角形呢?

(學生操作,畫三角形)

師:老師也想畫一個三角形,誰來教教我?(指一位學生一遍說畫法,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預設(1)學生先畫三個點,在把3個點連起來,教師可以先畫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讓學生髮現同一條直線上的3個點不能畫出三角形;

(2)學生先畫一條線段,再緊接着畫兩條,圍成三角形。

師:謝謝同學們的幫忙。那麼,誰來說說,爲什麼叫三角形?(根據回答:板書三個角)

這三個角在哪裏?(請學生上前指一指)

師:是不是三角形裏的三隻與角有關呢?

預設(1)三條邊,指出三條邊,提問這三條邊是怎麼連接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指出三條邊首尾相接。所以三角形還可以叫做三邊形;

(2)三個頂點,學生指出三個頂點;

師:我們又畫又說,究竟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學生交流討論)

總結:像這樣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判三角

師:這些圖形中哪些不是三角形,爲什麼?(課件出示幾個圖形)

3.試一試

師:我們知道一個三角形要有三個頂點,如果我給你4個點,你能選擇3個畫出一個三角形嗎?(請學生到講臺展示自己選了是那三個點,再指一指三個角、三條邊)

師:有沒有人選擇這三個點(同一格線上的3點)爲什麼?

所以,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不能在同一直線上。

(二)認識底和高

1.認識底邊和高

師:小矮人喊你來蓋樓啦!(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人字樑)

師:這是兩個人字樑,比一比,誰更高?你們比的是那條線段,爲什麼要選擇這條線段進行比較?

師:所以人字樑的高就是頂點到對邊的垂線段

現在變成了什麼圖形?(課件演示)從頂點到對邊的垂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師:剛纔同學們都覺得右邊的圖形要高一點,我們來用尺測量一下吧!

2.畫高

師:我們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你們想知道怎麼畫出三角形的高嗎?

你覺得我們要用什麼工具來畫高呢?

師:我來教你們一種方法吧!用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和底邊重合,再沿着底邊平移,當另一條邊到達頂點位置時,就從頂點向底邊畫垂線段。這個垂線段就是這條底邊高。(板書:高和垂直符號)

師:你能自己嘗試畫出這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嗎?(學生完成練習)

提問:猜猜看,一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高?(學生可能答1或3)

師:剛剛我們以這條邊畫高,換一條邊,能不能?再換一條呢?(總結:一個三角形有三條高,一條底邊對應一條高)

3.試一試

畫出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展示部分學生的練習)

4.拓展

已知底是5CM,高是3CM,你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展示學生練習)

三、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你能說說你有什麼收穫嗎?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包含三角形,你們知道爲什麼嗎?三角形到底有什麼祕密讓人們普遍使用它,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學生們平日裏接觸較多的一種圖形,在低年級就已經直觀認識過,因而本課的重點就放在三角形的穩定性、定義和分類上。所學重難點都是由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的,不是由老師講出來,硬塞給學生。這樣做,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學習,落到實處,效果也好。在整個課堂裏,老師只是充當一個參與者、引導者。課堂總結也是通過老師的引導,由學生做出歸納,這樣效果要比由老師包辦好。從這節課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熱情,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改變數學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過程。

學習不僅是追求一個完美的結論,它更是一種經歷,要讓學生親身體驗、感知、認識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而更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及時進行科學評價,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在評價過程中,我注意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與鼓勵,讓學生樹立自我認同感,明確努力方向。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6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對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2.認識中括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3.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四則混合運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過數學學習,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容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四則運算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含有關0的運算)

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解決問題

三、編排特點

1.增加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2.突出對知識的梳理和總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三步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會解答用兩、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1.理解“0”不能做除數的道理。 2.解決實際問題。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5課時(僅供參考,老師們可依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

六、教學建議

1.要注意在實際問題中進行數量關係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學。由於本單元是將解決問題和四則混合運算有機結合起來編排的,因此,在教學中每節課都要注意在實際問題中進行數量關係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學,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1)要注意加強審題和對數量關係的分析。

●有哪些數量?這些數量分別表示什麼?

● 哪兩個數量之間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2)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根據問題選擇分析方法:

● 從條件入手● 從問題入手● 從關鍵句入手

(3)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外化形式。

●示意圖 ● 線段圖 ● 枝形圖

(4)在訓練課中要注意補充相應的習題進行訓練。因爲關於整數的三步的實際問題在本冊中已達到最難的程度,進入了收尾。

2.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學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決問題時可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來解決問題,然後在綜合算式中明確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與運算順序結合起來。但老師要明確,在解決問題中並不要求學生一定列綜合算式解答。

3.教學中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間。針對每個例題的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現實生活創設現實情境,(知識點要保留)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中研討。在每層的教學中要注意遵循研討的六環節。

4.關於計算方面的訓練。

(1)加強口算的訓練。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一審運算符號。

二審數據特點。

三定計算方法。

(3)要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4)教給學生抄題、抄數的方法。

(5)做題時速度適中,一步一回頭。

(6)關於作業的批改問題。

(7)練習要經常化。

(8)堅持棄九驗算法。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例1)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係,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係。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係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爲什麼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什麼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

(4)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着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並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係。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係,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係。然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個別彙報)

2.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

加數 + 加數 = 和 被減數 - 減數 = 差

3.師歸納並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係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三、練習

1.“做一做” 2.練習一 1題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麼?你知道了什麼呢?圃

板書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加數 + 加數 = 和 被減數 - 減數 = 差

和 - 加數 = 加數 減數 被減數 - 差

被減數 = 減數 + 差

作業佈置

A層:練習一2、3、4、5 B層:練習一2、4、5 C層:練習一2、4

第二課時(例2、例3)

教學目標:

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會在實際中應用,知道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2.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應用這些關係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爲什麼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於乘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瞭解.這裏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義。

1.理解乘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師:爲什麼用乘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什麼是乘法。)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除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着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

出示例2(2)(3)

(1)問: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

列式計算:12÷3=4 12÷4=3

(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部分名稱。

(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變化?

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3.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1)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積=因數×因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3)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4)想一想:在有餘數的除法裏,被除數與商、除數和餘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5)練習:做一做

三、0的運算

1.計算:6+0、6-0、6×0、6÷0

2.引發學生討論:6÷0=?爲什麼?

討論:0不能作除數。6÷0不可能得到商,因爲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6。

討論: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爲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小結:歸納所有0的運算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練習二7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最欣賞誰?

板書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積=因數×因數 商=被除數÷除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0不能作除數

作業佈置

A層:練習二2、4、9、11、12

B層:練習二2、4、9、11

C層:練習二2、4、9

第三課時(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一個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2.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3.一個算式裏有括號,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4.今天我們學習“四則運算”,到底什麼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說說運算順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2,運算順序怎樣?(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 ]”,變成另一個算式96÷[(12+4)× 2],運算順序怎樣?(說明:一個算式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閱讀“你知道嗎?”

5.總結:

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裏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2.選擇題:

(1)47與33的和,除以36與16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減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最欣賞誰?

板書 四則運算

先乘除,後加減,遇到括號先。

作業佈置

A層:練習三1、2、3、6、7 B層:練習三1、2、3、6 C層:練習三1、2、3

第四課時(例5)

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7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帶兩個班數學,一班28人,二班28人。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自覺性高,其中一班在上學期市教育局組織的統一質量監測中成績名列前茅,二班的成績較低一些,但也居全市前列。但仍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太好,基礎較差!學習散慢,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習慣也不好。像甯浩、王鵬、馬平等。其中張家旺、馬鑫、馬凱玉、羅依傑這些同學學習成績優異,思維靈活,對待問題常常用不同的解決方法。但也有個別同學如:一班的王瀟、王苗、宗文麗等這幾個同學,其理解能力稍差,做題的速度也慢,加之在家裏嬌生慣養,稍對他們嚴厲些,就找藉口不到學校。學習成績只能在及格的邊緣徘徊,學習習慣還未形成。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這塊內容中安排了兩部分的內容:數的認識和運算、式與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數和兩位數相乘、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倍數和因數;第二部分內容安排了一個單元――用字母表示數。

本冊教材在“空間與圖形”中用了四個單元,分三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升與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第三部分:圖形的對稱、平移與旋轉。

本冊教材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安排了單式和複式統計表的學習,由方塊圖形到條形圖、由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到一格表示多個單位,逐步安排用單式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在此基礎上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

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四次實踐活動,分別是“美妙的杯琴”、“我們去春遊”、“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瞭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三、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聯繫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的簡便算法,掌握幾百乘幾十、幾百乘幾十幾(不進位)和幾百幾十乘幾十(不進位)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口算。

2、使學生初步瞭解測量容量的方法,能聯繫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容量單位並進行表達和交流;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和實驗等活動中,發現並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使學生聯繫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並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認識中括號,能正確進行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計算。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能用三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5、使學生在聯繫生活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知道它們的基本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確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6、使學生經歷對幾種事物進行搭配或排列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和排列現象中的規律,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

8、使學生學會用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畫出一些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

9、使學生經歷探索數(非0自然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以及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知道2、5和3的倍數的特徵,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知道奇數和偶數、素數和合數。

10、使學生藉助計算器的計算,探索並掌握積的一些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能夠將這些規律恰當地運用於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線段圖等方法整理相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的只管圖或線段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12、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初步學會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直觀地表示相應的數據,並能對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

13、使學生初步理解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簡單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會簡化形如“ax±bx”的式子。

四、教學措施

1 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2 結合生活實際,合理組織教材,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爲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繫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

3 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爲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4 重視過程,激勵參與

數學教學要反對“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病。現代教學要求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必須依賴於教學過程,特別是看學生有無積極地參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也不該經常以優秀學生的理解來代替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過程。

5 承認差異,注意教法,面向全體。

教學不能無視差異,搞一刀切。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能逐步縮小。我們要承認學生的不同層次,並針對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力求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要注意照顧中差生,使中差生能參與課堂的學習過程,課堂練習時,要注意對中差生輔導。對優秀生也要注意發揮他們的才能設計一些“聰明題”、“多練題”讓他們更好地發展。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在備課時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的方法,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

6 善用評價語言,激勵學生主動發展

以熱切的激勵,發揮學生的激勵功能,在課堂上一方面要對優秀反饋信息的激勵,另一方面是對回答不夠準確的學生的激勵。以明確的導向,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教師在課堂上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巧用、善用主人語言,理解尊重學生,才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四、奮鬥目標

力爭讓現有成績穩定下來,爭取在市級和中心國小級質量監測中進入獎勵名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