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3W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精選15篇)

1. 認識“鈍、凌”等7個生字,會寫“恐、兇”等13個生字,通過字形構造特點理解“茹毛飲血、五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複述理解說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着分析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3. 感受科學古生物的神奇,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複述理解說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着分析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教學過程】

壹發現矛盾,鎖定字詞

1. 朗讀課題“飛上藍天的恐龍”,看着這個題目,你有沒有發現什麼矛盾的地方?飛向藍天其實在課文中指的是(鳥),如果採用對對子的形式來的話,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一個走(一個飛),一個大(一個小)……

2. 如果讓你從書中找出更多的詞語來形容恐龍和鳥,你能找出多少?

這麼多的詞語都可以來形容恐龍和鳥兒,在這些詞語當中,你有沒有不理解的?

(1)茹毛飲血:讓學生猜測詞語意思,飲血,喝血;毛,指動物身上的毛;從而引導學生推測“茹”(吃)。並通過查字典求證。其實“茹”和“飲”都是動詞,有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已經熟悉的字詞來看一看詞語的對應關係來猜出詞意。

(2)五彩斑斕:“斑斕”中兩個字都有“文”,古代指紋理、紋路,外表色彩燦爛絢麗的樣子。

3. 其實大家找的詞語大部分集中在第一自然段,一起來讀一讀。

比較兩段文字(一段完整,一段缺少“一支、漫長的”兩個詞語),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什麼?發現漏掉的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準確性。

整體感知,感受嚴謹

1.在課文中有三處直接描寫恐龍變成鳥類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

2. 讀着這三句話,你有什麼問題?(恐龍是怎樣變成鳥類的?誰發現了恐龍變成鳥類?恐龍變成鳥類有什麼證據?……)

3. 大家提了很多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其中一個問題:恐龍變成鳥類的證據,請你默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有序地來寫這個段落的?

(1)時間順序:早在19世紀、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20世紀末期。

(2)邏輯順序:注意現象——提出假說——發現證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 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流程圖,你能不能根據老師提供的關鍵詞把這段話用你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5. 齊讀句子。“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描繪的畫卷”指的是古生物科學家們漫長的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點睛之筆”指的是“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爲什麼說這是“點睛之筆”呢?講解畫龍點睛典故理解字義,再結合文本理解。)

方法回顧,體會語言

1. 剛剛同學們還提到一個問題,恐龍是如何飛上藍天的,這也就是恐龍的演化過程,我們一起來看看。自由朗讀第四段。

2. 小組討論交流:這個段落很長,一口氣讀下來你會發現作者在寫的時候很有條理。如果把這段話分成四個部分,你打算怎麼分?(第一部分——第一種恐龍的出現;第二部分——後代繁衍出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第三部分——一些獵食性恐龍發生變化變成鳥類;第四部分——學習飛行,科學家推測恐龍飛翔的原因。)

3. 回顧所學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找出這個段落中哪些句子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 這一段中除了用到了很多說明方法,語言也十分形象生動,請你找一找。(關注修辭)學生找到並朗讀。

(1)排比:

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几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爲食。

看到這一句排比句,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關注分號,兩兩對比。根據恐龍的習性、形體、性情來進行描述。)

(2)比喻:

不管怎樣,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把恐龍比作天之驕子)

5. 剛剛我們把這一段分成了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之間前兩個部分是用時間串聯起來的,第二與第三、四部分之間是包含關係,你能不能根據黑板上面的這幅圖有條理地說說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跟同桌說一說(可以加入自己的語言)。

總結:通過科學家的實踐考察和合理推想,發現了鳥類其實是由一種帶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我們一起讀一讀最後一段話。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重點詞和句子。

2、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着與艱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4、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談自己對恐龍與鳥的認識和了解。

2、恐龍與小鳥無論從外形或是生活習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異極其懸殊的動物,萬萬沒想到小鳥竟然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想知道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嗎?讓我們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去尋找答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⑴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⑵ 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① 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的呢?

②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即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三、理清層次,分析結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顯示,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成了飛翔的鳥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學家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學家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迴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 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後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五彩斑斕:顏色燦爛多彩。

親緣關係:血緣關係。如:你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係。

後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欣喜若狂:非常的歡喜快樂。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演化:演變。指恐龍演變鳥類。

繁衍:逐漸增多

鳥翼: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無須懷疑。

五、讀全文。

六、作業:抄寫生字、詞。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七個字,會正確書寫十三個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能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地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體會課文中語句表達很準確的詞句,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2.和同學交流讀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情感。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課文中表達準確的詞句的寫法,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2.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恐龍研究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表達準確的詞句的寫法,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三、教學策略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爲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爲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語文是由語言與文字組成的,學語習文應該成爲終極目標,唯有立足於語言的習得表達才能體現學科的本位。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感悟語言的準確。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爲主體,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談自己對恐龍與鳥的認識和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並理解詞語。

出示課件:

笨重;遲鈍;輕靈;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龍與小鳥無論從外形或是生活習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是差異極其懸殊的動物,萬萬沒想到小鳥竟然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想知道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嗎?讓我們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去尋找答案。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揭示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同時也向學生開啓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看誰讀得準。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的呢?

出示課件: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即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三)深入局部,品讀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研究者們欣喜若狂的發現。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後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研究者們的發現。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恐龍與鳥類在骨骼結構上相似的地方展示出來,恐龍與鳥類有親緣關係及恐龍應該長羽毛的證據作一一展示。

出示課件:資料袋。

在1966年,在我國遼西地區大約1.25億年前沉積的岩石當中發現了一種叫做“中華龍鳥”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化石標本。我國科學家發現,這一恐龍身體上覆蓋着一層“毛”狀皮膚衍生物。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在非鳥類的動物身體上發現羽毛,這一發現爲“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2)讀句子,體會研究者們的喜悅。

自己小聲讀句子,結合課文想想,你認爲這些發現有什麼作用?

出示課件: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知認真、細心、不懈的努力會給人們帶來成功的喜悅。

2.品讀感悟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

(1)同桌採用對比朗讀法朗讀第四自然段。

(2)填寫表格。在這段中,你讀懂了什麼?

小結: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恐龍變化的時間是漫長的;恐龍的特點是多樣的;繁衍生息的情況看恐龍家族是龐大的。

出示課件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根據課文展開豐富、合理的現象,融入自己瞭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

①先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說,教師巡視引導。

出示課件: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填空。

身體(逐漸變小──體表(長出羽毛)──轉移到(樹上生存)──在樹木間(跳躍、降落)──具備(滑翔能力)──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②點名說,如有不同意見,師生再談、再說。

③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4)同學們,是不是所有的恐龍都演化成了鳥類呢?是哪一類恐龍演化成了鳥類?這個演化過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從這一句中同學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語言的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課文中還有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這個特點?

出示課件: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出示課件:

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爲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出示課件:

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並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出示課件:

根據這一假說,一些與鳥類親緣關係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相關化石一直沒有被找到。

【設計意圖】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着與艱辛。

(四)總結全文,激發探索慾望

過渡:科學家們經過百年的努力研究,幫助我們瞭解了體態笨重的恐龍最終變爲輕盈靈活的鳥兒演化過程,這一切凝結着他們多少寶貴的心血啊!但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心中還有一個更爲美好的願望呢!

1.齊讀最後一段。

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家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2.你認爲有沒有這種可能?說說你的想法。

討論:

通過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4

1、《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2、引導學生通過充分閱讀體會貓的特點,感受貓的可愛,學習作者在語言和文章表達上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特別方式。

學情分析:

貓是較常見的家養小動物,學生對貓比較熟悉,絕大多數學生見過,有的學生還養過貓。在教學中激趣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在讀中整體感知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理解和朗讀重點詞句,瞭解作者是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

2、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探究,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涵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導語: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語樸實,語句優美,常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篇他寫的文章。

2、揭示題目:貓

3、學生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①作者是從哪兩方面來寫貓的?

②給課文分段。

2、指名讀,交流。

① 課文從“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兩個方面寫貓的。(板書)

② 分段:第一段:1—3節,第二段:第4節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節朗讀,劃出表述這一段內容的句子。(第一句)

師:這句話是這一段中的總起句。

2、理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麼意思?(板書:古怪)

讀出句子語氣。

3、這一段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它的古怪呢?自由讀第一段。

交流後出示板書:

老實、貪玩、盡職

膽小、勇猛

4、運用中心句歸納段意。

(1)溫習學過的中心句歸納段意法。

(2)說說段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5、朗讀第一段。

三、落實訓練目標

1、讀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間是什麼關係?(總分總)

2、用“中心句歸納法”概括段意: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板書:淘氣)

3、齊讀第二段

四、總結並朗讀全文

1、什麼樣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怎樣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

(有總起句、中心句、總結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歸納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後進行整理歸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默寫詞語。

板書設計:

老實 貪玩 盡職

大時——古怪

膽小 勇猛

貓:

小時——淘氣 玩耍 跌倒

教學反思: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蘊,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裏行間蘊涵着的情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以及“貓和人”的和諧情趣。如學習第二節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通過朗讀並結合生活體驗,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會“人和貓”的和諧情趣。

接下來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主要手段,通過自由朗讀第四節,讓學生感受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在這節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其次,讀的還少。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薰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的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3、瞭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瞭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瞭解段之間的關係,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的成篇的。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遊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預習設計

學生蒐集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個案調整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理清遊覽順序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解題:“記”是什麼意思?較“記”的是什麼?(記是“記載”的意思,本文記的瀏覽勝地,固而是一篇遊記。並告訴學生,這篇遊記是順聖陶先生1957年遊覽金華雙龍後寫的。)

教師:去雙龍洞洞途和洞內的景緻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遊客,同學們也想雙龍洞嗎?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遊覽好嗎?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讀後提問:按遊覽順序,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麼?討論後確定:全文按遊覽的順序可分爲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遊覽的時間及地點。

第二段(2、3)介紹沿途所見景物。

第三段(4)介紹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紹孔隙。 第五段(6、7)介紹裏洞。

第六段(8)遊覽完畢出洞。

3、結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學生按順序說說作者瀏覽了幾個景點。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問:這段向我們交代了什麼?(瀏覽時間人物、景點。)(2)用編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遊覽浙江的金華雙龍洞。

5、學習第二段。過渡作者在去雙龍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從課文中標畫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這些景物的特點,再體會一下作者看到這些學後有什麼感受。

(2)學生回答,老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 油桐 砂土新綠特點——各色 白色 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豔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聽到了什麼?溪流是怎樣往下流的?聲音有什麼變化?(作者聽到山中溪流的聲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並聽到不時變化的溪聲。)

(4)有感情地齊讀第二段,同時邊讀邊想象沿着途明豔的南方山景,並思考,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爲什麼要花費這麼多筆墨去沿途景色呢?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麗,雙龍洞位於其中,自然更值一遊;

沿途美景成了雙成洞奇特景象的襯托;

作者遊興很高,心情舒暢,借途中所見抒發對祖國河山的喜愛之情。

總結第二段段意;從金華過羅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豔迫溪流到洞口。

二、作業

完成《語文補充習題》

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遊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豔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麼迷人啊!那麼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麼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A、請大家打開書55頁,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

B、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瞭解。

C、指名學生回答,並徵求全體同學意見。

D、板書:外洞 孔隙內洞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A、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B、學生閱讀理解,教師巡視瞭解。

C、指名學生回答,徵求其餘同學意見。

D、板畫並板書:(畫出外洞、孔隙、內洞)

3、小結過渡,佈置下一步學習任務:其實呀,你們剛纔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纔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遊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分別有着這樣的特點。那麼,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瞭解學生大概情況)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裏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後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我們這樣去讀:這個地方有什麼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後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註,教師巡視輔導,並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2、課堂討論:

A、組織:有一些同學已經想好了。下面,我們先按課堂小組開展討論,跟同學們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這些個特點讓你喜歡的?

B、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初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交流評議:

A、分別指幾名同學圍繞以下幾個要點開展討論: 1)船小 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勢   4)乘船感覺(找出相關詞句,說出思維過程,弄明白作者通過寫什麼來表現孔隙窄小的特點,讀出乘船的姿勢和感受。)

B、同學們體會得不錯。通過剛纔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爲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寫,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

4、讀寫結合,突破難點:

A、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呢?請看黑板,作者先寫什麼?接着呢?然後呢?最後呢?

B、誰能聯繫課文中的內容把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難問題?

5、分層朗讀,體會寫法: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麼有趣啊!下面,我們分組來讀這一段,再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層層說清楚的……請大家拿好書。 6、學法小結:我們在剛纔的學習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點是窄小的;接着抓住關鍵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了空隙的特點;最後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

7、指名介紹內洞特點: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內洞也很有趣,喜歡內洞的同學,你們有信心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嗎?好,一個個來,你先說。

B、你從這兒看出內洞很奇特,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C、爲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D、那吸引你,使你們對內洞感興趣的是什麼呢?現在有哪些同學也對內洞產生了興趣?

E、小結:同學們談得不錯,聽的也很認真。作者抓住奇特這個特點來寫內洞同樣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來把這幾句讀一讀。那些同學想讀?想讀的同學一起來讀。

F、再看看,內洞除了奇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理解進

8、總結學法:

A、學完了孔隙和內洞,你準備怎樣來學外洞這一段呢?

B、洞內寬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學一起說。

C、學生答,教師版畫。(畫出後山)

四、讀寫指導:

1、設疑質疑:

A、游完了雙龍洞,回過頭來看,作者介紹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剛纔,我們也有很多同學對這兒感興趣,那作者爲什麼不先寫這兒呢?這樣重點不是更突出嗎?  B、那你說說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標出路線圖)

C、那麼,今後我們應該怎樣來寫參觀遊記呢?除了寫作順序之外,要想吸引讀者,打動讀者的心,還應該抓住什麼去寫?

2、小結寫作方法:學到這裏,我們得到兩點啓示:第一、寫參觀遊記要按參觀遊覽的順序寫;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點寫清楚。

五、賞讀課文,體會感情:

1、過渡談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你喜歡哪裏就讀哪裏,看看怎樣才能讀出文章的感情來。

2、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

六、總結本課內容,佈置下課時任務:課上到這兒就結束了。這節課我們不僅弄清楚了作者遊覽了雙龍洞的那些地方,還弄清楚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內洞各有什麼特點。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出洞的呢?此外,作者從上山到進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遊雙龍洞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七、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和《硬筆習字冊》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插圖的掛圖及投影片。

3.蒐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去過鄉下嗎?說說你對鄉下的瞭解。

我們基本生活在城市裏,還是挺喜歡鄉下的生活的。作家陳醉雲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爲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感受鄉下生活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同桌互讀,交流新字生詞的讀音。

三、再通讀課文,找找中心句,談談鄉下人家給你的印象。

全班交流:“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你是怎樣理解“獨特”和“迷人”的?

小結: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四、練習書寫,鞏固生字詞。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二、品讀課文,想象畫面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鄉村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將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讓我們一同來感受美、品味美。

三、組內品讀,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a.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b.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c.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四、默讀課文,對照插圖,想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小組交流: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隨學生回答,出示圖片)(出示畫面)瓜藤滿架、花紅竹綠、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花香月夜。

同桌一起細細品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風景,劃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的讀一讀。(指導朗讀)

句式訓練:出示句式:鄉下人家,不論 ,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用上這個句式來說說你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小結就是這樣的鄉下人家,門前花果香,屋後竹成行,真真切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五、拓展練習:

除了課文中描繪到的畫面,你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來描繪一道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嗎? 出示句式“鄉下人家,______ 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交流:鄉下生活留給你什麼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畫面。

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六、閱讀鏈接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說說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並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七、佈置綜合實踐活動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二)體會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能體會文中擬人句的效果,並釋讀以下字詞:棲息聆聽肆意咆哮翩翩起舞樂不可支、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注意查找工具書、

②讀順文,注意聲情並茂的朗讀、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圈出感興趣的內容、

2、開課導語

有一首歌這樣唱到: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詩人白朗寧也曾這樣說、那麼,英國作家王爾德又是怎樣詮釋愛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童話《巨人和孩子》、

活動過程

1、正因活動下列加點的字該怎樣讀(以多媒體顯示,或小黑板顯示,學生提問後隨時補上)

棲息聆聽肆意咆哮翩翩起舞樂不可支

2、聽讀活動

(1)聽的要求

①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巨人的花園有過幾次花園

②你在預習時對的立意,已有初步感受,請再聽聽老師的誦讀,進一步加深感受、

⑵讀的要求ˉ

教師在鑽研教材,把握特點基礎上,爲課文選配適當的背景音樂,範讀力求做到:音(清晰,準確,優美)的示範,情(歡快與苔悶)的感染,意(天真,稚趣〉的導引,發揮教師範讀的多重隱性教育功能、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是其他名人的誦讀錄音替代不了的、

3集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老師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聽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⑵教師輔助策略:啓發學生用視讀法,瀏覽重要段落,然後結合思考練習一思考、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4、交流活動

⑴關於動人的故事,花園的變化、可以以下列問題帶動同學、

①孩子們爲什麼喜歡到花園去玩

②巨人爲什麼要築一道圍牆

③孩子們被趕走後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④巨人是怎樣搞懂原先不懂得春天爲什麼遲遲不來的問題的

⑤巨人被感化後做了哪些事花園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⑵關於的立意,可以從思考練習一入手、

習題一:

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美好的春天、當巨人把孩子們趕出花園後,春天不再光顧巨人的花園,巨人的花園終年是寒冬,只有北風,冰雹,還有霜和雪在園中的林間上竄下跳、而當孩子們回到了巨人的花園後,樹上開滿了鮮花,鳥兒們翩翩起舞,興奮地歡唱,花朵也紛紛從章地裏伸出頭來,露着笑臉、

習題二:

巨人由於自私而把孩子們趕出了花園,花園從此不再有春天、我真弄不懂春天爲什麼遲遲不來,他也急切地盼望着天氣發生變化、正是由於巨人看到了是孩子們的到來使花園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他終於明白了是由於自己自私而帶來了惡果、特別是那個爬不上樹去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樹之後,樹兒立即怒放出朵朵鮮花,鳥兒們也飛回枝頭放聲歡唱,小男孩伸出雙臂摟着巨人的脖子,親吻巨人的臉,這些變化更讓他深受感動、他由此而深深覺悟,變得充滿愛心理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其他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巨人的花園》教案三》,來自網!http://

見解,有偏執的引導,合理的肯定,有創意的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形成,使課堂出彩、)

最後以這篇童話告示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收束討論、(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

5、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作業:思考練習二、

第二課時

1、開課導語

葉聖陶曾說過: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可見理清思路,概括內容是多麼重要、這一課我們將重點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品析文章的語言、

2集思考交流活動

⑴關於結構切分

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並講清理由、教師可從花園有幾次春天上加以引導、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爲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1—2段)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快樂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巨人禁止孩子們進入花園,從此花園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用神話般的惰節,形象地寫出了巨人由於自私而帶來的嚴重後果,並且巨人威力再大對此也無可奈何、意在告訴讀者:人們會爲自私付出沉重代價、

第三部分(11—22段)孩子們給花園帶來了春天,也給巨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巨人看到由於孩子們的到來,花園裏又出現了春天的景象,而大受感動,幡然醒悟:現在我明白爲什麼春天不肯到我這兒來了、……讓我的花園永遠成爲孩子們的遊戲場所、作者寫得起伏有致,因爲孩子們並不知道巨人已經變好了,見到巨人嚇得都逃走了,花園立刻又回到了冬天裏、富有戲劇情節的是隻有一個小男孩沒有跑,這是因爲他的眼裏充滿了眼淚,沒有看見走過來的巨人、接着寫巨人悄悄來到小孩的身後,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由於他把孩子放到了樹上,樹兒立即怒放出朵朵鮮花,鳥兒們也飛回枝頭方聲歡唱、使巨人尤爲感動的是,小男孩伸出雙臂摟着巨人的脖子,親吻巨人的臉、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紛紛跑了回來,春天也跟着孩子們來了、寫得真切感人、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寫出了巨人的改變是那麼的真誠和徹底、

⑵關於品析文章的語言

①活動形式:

教師指定範圍,明確品析的角度,讓學生討論、可設計以下問題帶動學生

第2節寫巨人不再花園,措辭有何特點文中還有哪些詞用得很有特色

第8節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文中還有哪些運用修辭的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活動引導

關於第2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語言與修辭的使用!寫得形象生動而富於感情色彩、寫巨人不在時的花園:青草是綠茸茸的;花朵是粉撲撲的;果實是累累的;用疊音詞表現出了一種歡樂喜愛之情、表現巨人的自私,則用了祖聲粗氣地吼叫、寫巨人改變態度之後到花園去,用的是輕輕地走下樓,悄悄地打開前門、悄悄和輕輕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準確地寫出了巨人內心對孩子充滿了愛、當巨人再次看到他所喜愛的小男孩時,用了激動,奔急匆匆來表現他急切的心情

關於第8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第八段中,寫花園沒有了孩子,則大量使用了擬人手法:小鳥便無心唱歌,樹兒也忘了開花、有一朵花兒從草中探出頭來,看見那個告示後,它對孩子們的遭遇深感同情,於是又把頭縮回去,繼續睡覺了、用以表現小鳥兒,樹兒,花兒也對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滿,對孩子們充滿同情,是那樣的愛憎分明、寫雪,霜,北風,冰雹在花園裏肆虐,寫孩子們回到花園後,樹,烏,花對孩子們的歡迎,都採用了擬人手法、寫花園美麗和花朵之多,使用了比喻修辭:鮮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另一個比喻是寫巨人轉變之後,認爲孩子們纔是最美麗的花朵這些比喻有很強的感情色彩。

③活動的深化

教師指定對象請學生造句,要求運用相關的辭格、話題可選擇思考與練習三。

3、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閱讀王爾德的其他童話,講給同學聽。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 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生字。

能力目標: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情感目標: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以本課爲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3.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

3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 個生字及新詞,認讀1個生字。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找到文章的過渡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說一說咱們學過那些葉老寫的文章。

請同學說一說自己在課外讀過哪些葉老寫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

兩個同學互相讀這些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生字從課文中走了出來,出示會認的生字,你們認識嗎?

找同學讀。

全班齊讀。

回憶課文中所組的詞語。

全班齊讀詞語。

3.出示會寫的生字。

分成小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這些生字註上拼音

小組內讀這些生字,把字音讀正確

讀課文中的詞語

4.記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寫錯的地方

同學互相交流

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漂亮

自己練寫生字

全班進行交流

5.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能把課文讀得更加熟練嗎?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請同學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6.課文中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還不理解,畫下來。

查閱漢語詞典,掌握詞語的意思

請同學交流這些詞語的意思,說一說他們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思考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按照遊覽的順序寫的

理清泉水流動的線路。泉水怎樣流,用筆畫下來。

(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兩條線索對比體會句子意思“一路迎着溪流,順勢而上。”

2.你能把文章每一段的意思用簡單的話說一說嗎?

在此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準確的詞語進行概括。

幫助學生把寫相同內容的段落進行歸併。

途中的風光(1—3);雙龍洞口和外洞(4);通過孔隙到內洞(5—7);出洞(8)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和同學們說一說

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寫在書上提出來。

請同學試着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一起點評

使學生明白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不理解的詞語,應該是對文章的理解有幫助的。

可以從文章的題目、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等方面提問

三、鞏固。

朗讀課文

自由結合小組畫簡單的示意圖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語

3.收集相關的資料

課後反思: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後畫圖,然後對照課件進行檢驗,利用這種方法檢查了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以本課爲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北山的雙龍洞景色奇麗,洞內景物更是引人入勝,讓我們跟隨着葉老一起遊雙龍洞。

二、新授。

1.請學生通讀全文,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展示遊覽路線。

2.品詞句,抓景物特點。

提問:葉老站在外洞洞口擡頭望,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讀讀有關的段落。

(山高、突兀森鬱、感覺有氣勢)

誰能說說“突兀森鬱”是什麼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洞口像什麼?外洞像什麼?葉老師怎樣感覺的?用了什麼句式?(洞口寬,像橋洞似的。外洞像大會堂。這裏用了比喻句)

順着泉水走,來到靠左邊石壁下方的孔隙,請同學朗讀課文,然後講出空隙有什麼特點?

(窄,只能容兩人並排仰臥的小船。)

(矮,小船進出靠工人拉、人仰臥在船內)

(險,左右和上方的石頭是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朗讀描寫內洞的兩個自然段,想一想:內洞景物有什麼特點?用筆畫出來。(黑、大、奇)

提問:爲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葉老爲什麼說有點像,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引起爭論,發散思維,最後得出結論。)

其次看到的是石鐘乳和石筍,遊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石鐘乳和石筍。誰能給我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遊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錄像,請你們一邊看一邊展開想象,說說這些石鐘乳或石筍的樣子都像什麼?

教師小結:雙龍洞無論外洞、孔隙、內洞景色各異都值得觀賞。可是請同學們看,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寫的卻是沿途景色,爲什麼也納入文中啊?

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沿途景色猶如懸掛在天地間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風景畫。它那麼吸引人,雙龍洞在此山水之中,不是景中景,畫中畫了嗎?它就更美了。洞內外渾然一體,美不可言。

三、鞏固。

1.課文裏有一個“嚮導“陪着我們一路遊玩過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

引導學生從泉水着眼,再擬遊蹤。

2.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3.這個“嚮導不僅陪着我們,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象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遊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

這樣引導學生以溪流走向爲起點,再擬遊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了更爲清醒的認識。

四、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感興趣的句子。

板書: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景色明豔

洞口望 山高、有氣勢

經外洞入內洞 路狹小

內洞 景美、寬闊

課後反思:

在體會“空隙小”這個環節中,啓發學生思考“空隙小爲什麼還能容納小船呢?”經過學生討論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小”是相對而言的,同時補充相關的資料,難點解決較好。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整體朗讀這一段,讀中學寫,感悟寫作方法。

教師出示一段於原文不同的文字引導學生默讀。(很窄、很小、很黑。)

對比後談一談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爲什麼?

師生共同歸納:形象生動。結合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來突出特點更加真實自然。

再讀這段,體會寫法。

二、練習圍繞一句話寫具體。

課後小結:講解了如何圍繞一句話寫具體的方法,學生理解了可以通過描寫景物、人物等方面,從側面去說明要寫的一句話的內容。經過練習,學生能夠掌握了方法,但還需要不斷步練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9

學生視角

文章題目使人想起那部家喻戶曉的電影《泰坦尼克號》。那雄偉壯觀的場景,悽美動人的音樂,驚惶失措的人羣緊緊抓住了觀衆的心。那麼“諾曼底”號又是怎樣遇難的?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閱讀。

難點

大部分學生未經歷過海上航行,對文中所述知之甚少,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教師思考

以極具震撼力的文字敘述了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以準確、簡短的對話、動作、神態等描寫刻畫了一個令人扼腕的硬漢形象。教學時,可從學生情感視角出發,以他們初讀後對哈爾威船長壯烈的死所懷有的驚歎、敬佩之情爲突破口,進行思想教育與語言訓練,達到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重點

1.學習哈爾威船長捨己爲人的精神。

2.對最後一段話的理解及寫作技巧的滲透。

設計特色

合作學習,討論明理。

信息資料

師生蒐集體現捨己爲人精神的故事。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捨己爲人的精神。

2.學習通過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直奔中心人新課

師交待課題並讀雨果原著的最後一段。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

引導學生說出對最後一句話的想法,再想想課文會寫些什麼?

(雨果原文的最後一段正是文章中心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提前延伸課文內容,減輕學生理解的難度,並以中心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習目的更加明確。)

二、在合作學習中質疑、解疑、明理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1)以聯繫上下文,查工具書等方法解決不懂的字詞。

(2)想想讀懂了什麼,有哪些感受,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成員輪流讀文,正音。

(2)談談哈爾威船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3)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3.全班合作學習。

(1)指名讀文,全班正音。

(2)把在小組中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3)再談對哈爾威船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不同範圍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接納、理解,同時注意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以多種形式詮釋文章的中心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哈爾威船長的敬佩之情。

1.繪製電影《“諾曼底”號》的宣傳畫(含文字)。

2.設計哈爾威船長的碑文。

3.寫哈爾威船長葬禮上的悼詞。

4.以見習水手克萊芒的口吻寫一篇紀念哈爾威船長的文章。

5.說一說哈爾威船長的表現使你想起了誰,並以《哈爾威船長與X X X》爲題寫寫對比後的感受。

(不同形式的語言實踐爲學生提供了釋放情感、表現自我、展示才華的天空;並使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藝術的昇華。)

四、課堂練習 .

寫出表示恐懼的五個詞語。

——————————————————————————————————————————————

五、實踐活動

找雨果的其他作品閱讀,並在讀書彙報會上交流。

板書

“諾曼底”號遇難記

人們 哈爾威船長

驚恐萬狀 忘我救援

你推我搡 果斷命令 堅強的意志

驚惶失措 鎮定自若 偉大的靈魂

默默凝視 徐徐下沉

“諾曼底”號遇難記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學習課文內容,感受不同天氣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描寫了在晴天裏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氣裏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的一篇著名寫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朗讀課文,暢談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2、這篇文章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誰來說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發言:我覺得課文寫的非常美;我覺得巴金的文章語言很生動;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動詞,把太陽怎麼升起來寫得栩栩如生,像親眼看到一樣……。)

3、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好嗎?

三、精讀課文,感受壯觀

1、對於一篇課文來說,我們不僅需要盡情朗讀,同時也需要用心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2-5)

3、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氣晴朗時的日出和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把你有感受的詞句畫下來。

5、彙報學習的情況,要求儘量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來說。

(一)天氣晴朗時的日出

①太陽快升起來的情景,“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擴大它的範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着那裏。”“轉眼間”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強”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變化。

②“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這句話寫出了太陽特別可愛。引導讀出太陽的可愛。(學生讀句子。評議。)

③重點理解: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與“太陽慢慢向上升”進行比較,體會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負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衝破了”“跳出了”這些詞語很形象,把太陽擬人化了,寫出了太陽的一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如何讀好太陽升起來的這段話呢?試着讀一讀。(同桌互相讀)指導讀。

④“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這句話寫太陽升起來了,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拓展、作業

1、觀察日出或日落,把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二、三自然段寫了什麼?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

聽老師讀課文,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想象描述) “透過雲縫直射”“鑲”“透出重圍”“染成” 體會太陽的頑強、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用什麼語氣朗讀這一段呢?每一位同學都小聲朗讀一遍,找同學談朗讀的感受。

(這一段應該以振奮、輕鬆的語調朗讀。)

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7、師讀巴金的一句話:我的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讀出他的什麼感情呢?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最後作者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齊讀。

三、總結全文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好像都沒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剎那間的景象,而巴金爲什麼能將日出的過程寫得這樣精彩呢?你能從課文當中找到一些原因嗎?(開頭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轉睛”“果然”等詞可以看出巴金堅持仔細觀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說的那樣,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寫作。

我們也要多觀察生活,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作品。同時我們都應該學習文中所讚歎的太陽這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對待我們學習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四、作業

背誦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屋檐、搗衣”等5個生字詞語。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這麼一個地方,它是那樣熟悉親切、寧靜祥和,它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熱鬧,卻讓人迷戀嚮往。這就是-----鄉下人家。

3、揭題,讀題。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一想,課文依次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

2、學習生字:屋檐 雞冠花 裝飾 和諧 搗衣。 讀準多音字雞冠花,理解屋檐和搗衣。

3、概括內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門前開( );

屋後( )成陰, 院裏( )成羣,

河中( )戲水; 夏日院中,吃晚飯,

還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5、讓我們走近農家,一一領略。

出示課文第一段。一生讀。

問:是什麼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

你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出示圖片)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別有風趣”的意思?(與衆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樓門前蹲着的石獅子,也不是豎着的大旗杆,它是鄉下人家所獨特的裝飾——讀。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小結:這就是鄉下人家。

6、除了種瓜,鄉下人家還會種些什麼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讀“花”的部分。鄉下人家都愛養哪些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你們養過沒?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理解:1什麼是“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時節、季節)比如(略)

2什麼是“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常見的、好養活的、卻也很美)

一生讀“竹”的部分。

1從他的朗讀中,你又彷彿看見了什麼?(竹多、筍多)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多麼可愛的筍娃娃啊,誰來讀一讀?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寫法?(擬人)

老師再請兩位同學分別用朗讀來表現這門前屋後的美景圖;

這裏作者先介紹門前的鮮花,再介紹屋後的竹筍,這樣的寫作順序叫(方位順序)

6、聽,這是什麼聲音?自由讀一讀第三、四兩段。從這些標紅的詞語中你感受到什麼?可以選一個或幾個說說。(率領、聳着、大踏步;遊戲、扎、從不吃驚)沒有統一答案。

男女生分讀兩段。

小結:這些場景是那樣熟悉,那樣親切。這就是鄉下人家所特有的風景。

7、總結: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學生65人,新插四名學生,基礎較弱,但都是比較務實的孩子,總體良好。這是特別值得高興的事,這證明最初的辛苦是沒有白費的。

四年級第二學期是中年級關鍵的一個學期,學生即將進入國小高年級學習,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我們班級大部分學生活潑可愛、好學上進,語文素養較好,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學生喜歡學習語文,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穩中有升。但是個別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作業不按時完成,馬虎,總體成績又不會特別差,因此兩極分化現象並不是特別嚴重。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除了繼續抓好常規教學以外,將繼續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作爲重點,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爲引導,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讀書的習慣、寫作的習慣。因爲本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弱,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好好訓練。另外,轉化後進生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有個別學生出現較大的思想反覆,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二、教材簡析: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編寫的。在保持上冊編寫體系的基礎上,本冊在專題內容上又有了新的變化。

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40篇。這些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啓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啓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閱讀。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

本冊是在四年級上冊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及思路是共同的,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現就本冊幾個主要方面作重點介紹。

(一)專題組元,整合教材

本冊教材的編排方式仍然是專題組元型。專題內容新穎、豐富,內涵深刻,富有人文氣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特點。比如,熱愛生命專題,從對自然萬物生命勃發的感悟,到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學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大自然的啓示專題,則從生物、自然與人類的關係,給人類的啓迪,提出對生存環境的思考,比前幾冊相關專題內容更深入,具有豐富的思考價值。根據課標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突出重點,加強整合”的要求,本冊在編寫中加強了整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在本冊八個單元導語中,提示學習內容,點明專題,佈置學習的任務。在內容上,力求啓發閱讀興趣,引導單元學習;在語言敘述上,體現文學色彩,強調感染力。比如,第一單元,“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峯,那……”用詩一般的語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面,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2、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繫和整合。

爲了體現單元整合,加強在精讀與略讀課文中間的聯繫。本冊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安排有“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啓下,內容突出,過渡自然,明確地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的整體感更強。

3、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

單元整合不僅在課文內容上,還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活動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強專題內學習活動的整合,力求設計的各項活動貫通、嚴密。本冊繼續在每組課文後安排“詞語盤點”,就本組課文所學生詞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學生自查自測、複習鞏固之用。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作文、日積月累、寬帶網(安排在第一、四單元)、展示臺(安排在第三、六單元)等,圍繞專題內容,各項活動一以貫之: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複習、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爲互相聯繫的整體,全面推進語文各項能力的訓練。

(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新課程理念。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着力點。本冊教材繼續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安排在“大自然的啓示”專題中,要求觀察大自然現象或蒐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從中的發現或得到的啓發;也可以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一個安排在“田園生活”專題,瞭解鄉村景物和人們的生活。編排方式是:導語點出活動的內容及要求;第一篇課文後具體提出活動方式的建議;“語文園地”中憑藉“口語交際”、“習作”進行交流,在“展示臺”中展示成果。隨着學生主體活動能力的增強,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較之三年級,本冊減去了“綜合性學習提示”,在活動過程中,不再對學生作進一步提醒和促進。

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要着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通過佈置,使學生明確任務,知道要做些什麼,該怎麼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該怎麼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瞭解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表揚好的做法,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三是採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作爲中年級的最後一冊,本冊仍然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語言敘述方式,繼續強調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爲了體現文本交流,精讀課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質疑問難能力。泡泡的內容大致有: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的;引導想象的;體會文章結構特點的;引導課外閱讀的等等。“我的發現”是自主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在本冊共安排8次。在內容安排上繼續體現中年級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瞭解一些語言現象,初步掌握一些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別是:認識排比句、養成留心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體會副詞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認識擬人句、瞭解雙引號的作用、學習怎樣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本冊精讀課文一般安排三道題:第一題,引導朗讀、背誦,重視語言的積累;第二題,側重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第三題,加強詞句訓練。有的課文後設計了選做題。爲了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本冊仍以學習夥伴的語言方式,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提問題、談感受、討論交流,以便讓學生把自主學習化作經常的行動和習慣。本冊在理解內容深度上、閱讀方法的要求上,較前幾冊均有所提高。

(四)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根據課程標準精神,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本冊課後繼續安排“資料袋”,在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上,增加了深度和廣度。語文園地的“寬帶網”安排在一、四組/、引導學生蒐集有關祖國五嶽和五大淡水湖的資料以及瞭解有關戰爭給人類造成災難的事實和英雄人物的事蹟,拓展知識面。“展示臺”安排在第三、六單元,作爲綜合活動的組成部分,交流認識大自然和感受農村生活的活動成果。“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詩名句、諺語、成語等,“趣味語文”中的《說“信”》《趣聯巧對》,“成語故事”中的《鵬程萬里》《手不釋卷》,集中安排以古代傳統文化爲主的內容,在趣味閱讀、輕鬆記背中,積累語言,感受中華文化的優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國的民間故事。這些都爲豐富學習、拓展學習開闢了資源空間。

三、本冊教學總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識字257個。能辨別常見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學會用數筆畫的方法查難檢字,學會獨立識字。

2、會讀寫560個左右的詞語,懂得意思,一部分會口頭或書面運用。

3、初步學會寫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初步學會用毛筆臨帖,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初步養成認真臨摹的習慣。

4、初步養成有禮貌地認真聽人講話的習慣,能邊聽邊思考,聽出別人說話中表達不當的地方;能聽廣播,說要點;能有條理地介紹看到的情況,能有條理地回答問話。

5、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理解長句子的意思;在閱讀時學會使用常用的讀書記號;能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和抓住重點段分段,能說出段落大意;能詳細複述課文。認識省略號。能初步讀懂說明書,並按說明書操作。

6、初步學會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圖畫和周圍的事物,能條理比較清楚地記敘參觀活動初步學會寫簡單的狀物和寫人的文章,語句通順連貫。初步學會寫通知,學會給長輩寫信。會使用書名號。掌握常用的幾種刪改換補的修改符號,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從小立志爲祖國爭光;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遵守紀律,助人爲樂,刻苦鍛鍊,積極向上;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着重進行分段的訓練,但仍應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擴大訓練面,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蔘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爲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支訓練目標上來。課文教學時,要着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訓練點規定的那項閱讀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3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裏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裏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闢、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1.瞭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課件。

2.學生觀察貓。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認識貓。(家貓、波斯貓等)

⒉學生介紹貓。

3.師歸納。(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幹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正音,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寫貓老實、貪玩,但盡職。

第二自然段:寫貓高興與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

第三自然段:寫貓“什麼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貓小時候十分淘氣可愛。

2.檢查字詞  性格 任憑 貪玩 盡職 屏息凝視 稿紙  梅花 變化多端 跌倒 開闢 枝折花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寫了對貓的哪些方面的感受?(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板書:古怪、可愛)

2.瀏覽全文,聯繫上下文畫出貓的古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它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膽小——勇猛)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精讀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寫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劃分段落  第一段(1-3):寫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貓滿月時十分淘氣可愛。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4

【教案背景】 童話故事具有語言優美、情節曲折、蘊含道理等特點。本課設計以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爲主線,以童話的方式,引領學生品味童話優美語言,感悟童話的情節——有孩子的快樂的、陽光明媚的花園,巨人的訓斥從而帶來的北風呼嘯、雪花飛舞、冰天雪地的冬天的故事情節,進而領悟“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一文章主旨,領會有分享、有寬容纔有快樂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緊扣“花園的變化”這一主線,抓住詞語的理解、積累與運用,通過朗讀感悟童話表達上的特點,感受童話的美麗。 2.聯繫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並願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閱讀後的感受。

3.感悟童話故事的特點,爲創編童話埋下伏筆。

【教學重點】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願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從此,園裏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後來,在小男孩的啓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教法與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閱讀引領,做學生閱讀的領路人。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步入童話王國,欣賞了童話優美的語言,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第九課《巨人的花園》,進行我們的心靈之旅。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巨人的花園曾經是一個——(漂亮的花園)。那裏,春天,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圖片)

3、巨人的花園也曾經是一個怎樣的花園?(充滿歡笑的花園)引讀:村裏的孩子都喜歡到那裏玩,花園裏常年洋溢着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二、走近巨人,研讀“冷酷”。

師:多美美麗的花園,多麼美好的春天。可是,巨人卻不喜歡花園裏的客人,總是訓斥他們。

1、巨人第一次訓斥孩子。

師:你能快速找到文中巨人訓斥孩子們的三句話嗎?瀏覽課文3-8自然段,用直線畫下來。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來了。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裏玩,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1)師導: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在巨人的心目中,只有——花園,沒有——孩子們。 只要他一出現,孩子們必須馬上從眼皮底下——消失,用上句子中不文明的一個詞語就是——滾出去。

(2)聯繫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說這些話時,心裏會怎麼想,說話時是什麼樣子?(從眼睛、手勢、臉色各方面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動、神態、動作)

(3)你來當一次巨人----

2、巨人第二次訓斥孩子。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屏幕隨機出示)

(播放風聲)你聽,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他就這樣的冷---- (5)師:春天不來沒關係,花兒草兒不來沒關係,有人來了,請看原文中的一個精彩片段:只有雪和霜對此樂不可支。“春天已忘記了這座花園,”他們叫喊着,“這樣我們可以一年四季住在這兒了。”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藍得嚴嚴實實,霜也讓所有的樹木披上假裝,隨後他們還逸來北風和他們同住。北風應邀而至,穿—身毛皮大衣,他對着花園呼嘯了整整一天,把煙囪管帽也給吹掉了。“這是個令人開心的地方,”他說,“我們還得把冰雹叫來。”於是,冰雹來了。每天三個鐘頭他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頂,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後又圍着花園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來。他渾身上下灰濛濛的,呼出陣陣襲人的寒氣。 師:這裏是誰的世界?這裏是——冰的世界 這裏是——雪的世界 這裏是——北風的世界 這裏是——冰雹的世界 有了這四位先生在園子裏奔跑呼嘯,巨人的這座花園肯定是——冰天雪地,白雪皚皚,天寒地凍,寒冬臘月,巨人當然會被凍得——瑟瑟發抖,縮手縮腳。他一次次趕走孩子,一次次享受——鮮花凋謝,枝葉飄落,冰雪覆蓋的孤獨與寒冷。

四、感悟神奇,研讀孩子和春天的關係。

1、孩子,春的使者,春天的代言人。站在樹下的小男孩創造了奇蹟。默讀8-11自然段,靜靜地讀,靜靜地想:小男孩創造了哪些奇蹟?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會找出這樣幾點:

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使巨人心裏感到火辣辣的;

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小男孩使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小男孩在巨人寬大的臉頰上親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溫暖和愉快;

2、想象:小男孩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他可能會對巨人說些什麼?

師:看着小男孩純真的眼神,巨人彷彿讀懂了這一句句無聲的勸告,他心裏感到——火辣辣的。他感到後悔——莫及。感到羞愧——不已。

3、重點研讀:

噢!是這麼回事呀!”巨人終於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1)聚焦中心句,定位核心詞。 啓動你們的慧眼,找出段落中能體現本段中心意思的一句話。

(2)彙報,貼出卡片: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師:能再快速找出句子中的兩個關鍵詞嗎?(孩子 春天) 師:孩子,春天,春天,孩子。擁有孩子,他就能享受春天,趕走孩子,他就失去了春天。王爾德在給兒子講《巨人的花園》時,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來。兒子問他問什麼哭了?王爾德說:明媚的春天,可愛的孩子,多麼美呀!我是爲真正美麗的事物感動而流淚。於是,王爾德感動地寫下了------(生: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巨人枉然大悟--------(生: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師: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那麼,有孩子的地方就有 (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鮮花盛開的春天、綠樹成蔭的夏天、鮮果飄香的秋天、快樂、分享、幸福、寬廣的胸懷、無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快樂。(寬容、友善、熱情、溫暖) 指名讀。

(2)小結:孩子們,有人說,童話會幫助我們實現‘心靈天鵝’的高貴飛翔。浸潤在《巨人的花園》這道溫潤的雞湯裏,我們又體驗了一次飛翔的快樂。 五、迴歸故事,體驗幸福。1、師:從此,巨人拆除圍牆,巨人的花園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會怎樣和巨人玩耍呢? 10 屏幕出示:從那以後,巨人的花園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腳下,爬上巨人的肩膀,盡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2、(背景音樂《綠色花園》)師生感情讀結尾。3、師:孩子們,童話故事就是這樣,在優美的語言中,描繪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情節,就像小河一樣彎彎曲曲,長長的小河中,潛藏着一課閃光的試金石,那就是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 4、今天這條小河的拐彎處,都漂浮着一片綠樹葉,誰爲小樹葉找到正確的位置?出示卡片,學生貼“歡樂”、“孤獨”、“激動”、“火辣辣”、“幸福”,回顧故事內容。5、故事結尾,巨人感到幸福了。他的幸福來自於——(他讓孩子們來花園玩了,他與孩子們分享快樂了„„)你認爲快樂是——幸福就是—— ★ 寬容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產生的要強烈得多。--- 蘇霍姆林斯基 ★ 世界上沒有比快樂更能使人美麗的化妝品。--- 布雷頓 ★ 想得到幸福、快樂,就不要計較太多。--- 鄭豔華 六、總結: 課後,願我們繼續徜徉在童話世界,向着心靈天鵝的夢想,繼續飛翔!【板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篇15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1人,男生12人,女生9人。通過一學期的教學,瞭解到本班絕大多數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有着濃厚的興趣,學習態度較端正。本班學生已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初步學會結合詞語理解詞義,掌握常用漢字數量大,初步學會辨別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初步學會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檢索漢字,看懂意思。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初步學會獨立識字。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說話,會給部分學過的詞語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能聽懂別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主要內容,並能複述。能正確朗讀課文,會默讀課文,能說出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理解課文,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大部分學生對短文能靜下心來認真細讀,對文中的詞句能有意識地深入的體會和理解,知道抓住關鍵詞句感情其內涵。

但因爲學生接受能力差異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說,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較嚴重。個別文章空洞無味,後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三年級。因此在這學期,我將積極尋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習作上一個臺階,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二、本學期教學的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本,共分四個部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作、課文和單元練習。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共2課。

2、“課文”共安排23課,分爲7個單元。

3、“習作”共安排了7課。

4、“單元練習”共7個。

三、本學期的教材簡析: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本,共分四個部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作、課文和單元練習。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共3課,指導學生讀書要有選擇,學會作讀書記號,留心觀察事物。

2、“課文”共安排23課,分爲7個單元。選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爲學生學習祖國語文,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冊生字均安排在課文裏。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辦法。課文後的練習設計簡約、實用。一是朗讀、背誦、默讀、複述;二是要求學生用鋼筆描紅;三是讀、抄常用詞語,鞏固複習所學生字;四是聯繫語境理解詞語、句子,學習課文中常見的構段方式等,學習分析自然段,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等方面的練習;五是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的“小練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局部仿寫練習,以便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習作”共安排了7課,“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爲宗旨,在內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各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習作,並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4、“單元練習”共7個,以綜合性爲主,包括字詞句方面、朗讀背誦方面、寫字方面和口語交際。意在豐富語言教育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四、本學期的教學目的: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2、在激發兒童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3、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引導孩子瞭解社會、認識自然,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從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語文教學。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掌握正確的寫鉛筆字的方法;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4)繼續培養勤查實際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5)繼續培養認真寫鋼筆字,毛筆字的習慣。

(6)繼續培養自主預習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7)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能準確認讀366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20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繼續練習用鋼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繼續練習寫毛筆字,寫得端正紙面乾淨。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衆說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5)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解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3)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6)能閱讀程度合適的少年兒童讀物,瞭解主要內容。

6、習作。

(1)留心周圍的事物,開始學習習作,樂於書面表達。

(2)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

(3)學會寫“留言條”、“請假條”,學寫書信。

(4)能夠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初步學習使用冒號、引號、頓號。

五、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能準確認讀366個生字,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220個生字。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留心周圍事物,開始習作,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學會寫“留言條”、“請假條”,書信。

4、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複述指定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5、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7、能當衆說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教學難點:

1、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留心周圍事物,開始習作,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學會寫“留言條”、“請假條”,書信。

3、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複述指定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4、能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5、能當衆說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習慣培養

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利於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助於他們今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關於留心觀察事物、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等習慣培養的同時,繼續堅持指導學生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愛惜學習用品,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背誦和課外閱讀的習慣,激發兒童背誦的興趣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邊背誦邊想象,邊背誦邊思考的能力。抓好學生默讀、查字典主動識字、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和的培養。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把良好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實到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

(二)識字教學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儘量利用漢字造字的規律引導學生

主動識記生字,完成識字任務。平時注意採用多種手段,隨時鞏固已有成果。在識字教學中,還要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基本字、偏旁等知識和初步分析漢字結構的能力,積極引導,堅持訓練,不斷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使他們逐步形成自學生字的能力和習慣。一定要在課堂上安排適量時間指導學生完成課本上的描紅各臨寫和,以確保寫字教學的效率。

(三)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

根據課文特點,合理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生動、有趣、多樣化,師生互動,讓競賽、表演走進中段孩子的課堂,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課堂中,精心設計提問,使之突出重點,抓住難點,解決難點,富於啓發性,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我們要想方設法引導、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讓學生在自己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去理解內容,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語言,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指導全班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有時還要有感情地讀。所謂有感情地讀,是要做以”披文入情“,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關心課文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真正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恰當安排好“讀、講、練”的關係,在初讀感知階段,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通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同時可以結合初讀,使學生弄清生字字音,感知字形,初步理解字義。

在精讀理解階段,要通過指導、點拔和精當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情境意義,理解課文內容。在積累運用階段,要結合熟讀、背誦、複述,使學生儲備語言材料,實現常用評語、句式等的轉換遷移。教學中,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四)習作練習

習作中,按“長線、短線結合,習作、練筆結合”的方法,適時安排“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局部仿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讀”與“寫”的關係,打好學生習作起步階段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對於本冊書中安排7次習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縛,讓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切實引導學生利用所提供的樣例,循序漸進學寫片斷,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