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4W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精選19篇)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寫外貌和刻畫心理的詩句。

3、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人物形象,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一、導入新課

以前大家學過歐陽修的《賣油翁》嗎?講的是什麼故事?

一個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環,於是就和一個賣油的老大爺吹牛,賣油的沒吱聲,而是拿一個大錢放在葫蘆嘴上,然後用水瓢盛滿一瓢油通過大錢的四方孔往葫蘆裏倒,結果大錢居然一點油也沒沾到,此時賣油翁對那個射箭的說:“無他,但手熟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不再賣油了,改賣炭。

大家見過炭嗎?炭有什麼特點?--黑色、可取暖、可賣錢

大家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的吧?誰家裏燒過炭?誰來講講燒炭的過程?

選木頭,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窯洞,洞上有通風口,下面有燒火口;把木頭放入洞中,封口,燒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燒情況,控制火候,以免燒過了變灰;要燒好幾天。

大家覺得這個過程艱辛嗎?--艱辛

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賣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賣炭翁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板書:賣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文章應該爲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爲了反映現實而作),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爲事”所做的詩歌--《賣炭翁》。這首敘事詩是白居易諷喻詩中傑出的詩篇。(板書:諷喻詩、敘事詩)

諷喻詩有什麼特點?

特點是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爲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爲民而作的詩歌,體現了白居易“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賣炭翁》一詩在題下用小序“苦宮市也”直接點明瞭本詩的諷刺目的:“宮市給人民帶來了苦難”,來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紹“宮市”

宮市爲什麼會給人民帶來苦難呢?咱們必須瞭解什麼是宮市。從字面上理解,宮是皇宮,市是買、採購的意思,所謂宮市,是指皇宮裏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監”)到市場上去購買。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宮使,即皇帝的使者。本來,爲皇宮採購物品,是由官吏負責的,但到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採購權也被他們抓去了,宦官這種角色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爲皇宮購買物品,還能搞公平交易嗎?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看看這個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鑑賞詩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在朗讀過程中,相信大家對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咱們試着分析鑑賞本詩。

1、這是一首敘事詩,我們說敘事詩包括哪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地點在哪?--宮市南門外

文中寫了哪兩種人?--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這首敘事詩圍繞着“炭”寫了哪幾件事?

它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送炭以至被掠奪的經過。(板書:燒炭--運炭--搶炭)

2、那什麼地方寫燒炭,什麼地方寫賣炭送炭,什麼地方寫被掠奪,請同學們找出來。

3、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裏?爲什麼要這樣交代?

地點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爲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4、 課文是怎樣描寫這賣炭的老頭呢?誰來說一說賣炭翁長什麼樣?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5、在描寫人物中,這些描寫叫什麼描寫?(板書:外貌描寫)

6、這句話中,兩鬢蒼蒼說明賣炭翁的年齡怎麼樣?--大

年齡大的人有什麼特徵?--動作慢、力氣小、勞動艱辛、勞動力弱。

7、爲什麼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8、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這些“兩鬢蒼蒼”的人大都幹什麼呀?

休息,看電視,打太極,看孩子,做飯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賣炭翁卻在年齡很大的時候自己砍柴燒炭,以賣炭爲生。

你覺得賣炭翁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板書:艱苦)

10、你能不能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呢?你找的真準確,可憐。(板書:可憐)

11、同學們再找一找,還有哪一句說明賣炭翁可憐?--可憐身上衣正單

找的太準確了,就是這一句,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燒炭的季節都在什麼時候呀?

--秋、冬季

那個時候天氣怎樣呀?--冷

在這麼冷的天賣炭翁卻穿一件單薄的衣裳,說明賣炭翁很?--可憐

12、看到賣炭翁的這樣生活,你心裏同情他嗎?--同情

那麼,誰能帶着這種同情來讀一讀這三句話。

1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一般來說,在冷天我們穿衣服很少的時候,是盼望天氣怎樣?--變暖和

但這時老人是什麼想法?--卻“願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爲什麼呢?

因爲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賣了:天寒,炭的價格就會更高一些。爲了炭價高一點,他寧願自己受凍。

那這時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樣的?--糾結、矛盾、反常、艱難、酸苦、無奈。

透過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我們能夠感受到老者的處境怎樣?--十分艱辛。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14、賣炭翁盼望天氣寒冷一些,好讓自己的炭賣一個好的價錢,終於盼來了“夜來城外一尺雪”,看樣子,他一年辛勞的勞動就要換來收穫的喜悅了,於是他“曉駕炭車碾冰轍”,充滿希望地上路了。那這一路上老人運炭艱苦嗎?

“一尺雪”說明什麼?--天氣很冷、雪很大,路必難行。

“碾冰轍”說明了什麼?--說明炭很重,冰凍路很滑,很難走,車速必然很慢。

“曉駕炭車”、“日已高”說明什麼?--路途遙遠

這個運炭過程?--艱辛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這一句哪幾個字寫出了運炭的艱辛?大家用筆圈出來。

--“困”、“飢”、“歇”三個字進一步形象地、準確地寫出了運炭的艱辛。由於路途遙遠,行路艱難,所以到“牛困人飢日已高”的時候,纔到了“市南門外”,老人疲勞、飢餓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燒炭難,運炭也難,這一車炭來得容易嗎?

15、這麼辛苦的運炭來賣,那麼,賣炭翁賣炭得來的錢要幹什麼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飽、穿暖,多麼簡單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身無半點積蓄,但迫於貧苦生活的壓力,不得不燒炭,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賣炭得錢”上。

16、好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大雪,當他“曉駕炭車碾冰轍”的時候,佔據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麼難走,而是盤算着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能換來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願望實現了嗎?

沒有。從哪裏可以看出?

賣炭翁總共有多少碳?--“一車炭,千餘斤”

是啊,賣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不容易燒出“千餘斤”,每一斤都滲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半匹紅紗一丈綾”

這“半匹紅紗一丈綾”對於賣炭翁來說,有用嗎?

好虧啊,才一點點,少得可憐。

對啊,實際是一點用處沒有的,你們是學服裝的,你們說說“ 半匹”“一丈”是什麼感念?少之又少,與“千餘斤”的炭形成強烈的反差。再說這些無用的紗、綾對賣炭翁來說,既不能充飢,又不能保暖,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車炭就這麼沒有了,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禍從天降,他遇上了黃衣使者。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隨着那“叱牛”聲,自伐薪、燒炭、願天寒、駕炭車、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爲泡影!

宮使奪走賣炭翁的豈只是一車炭!而是奪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剝奪了他生活的權利。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宮市,可怕的宮市制度!

(板書: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餘斤 強烈反差)

17、請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樣寫出宮使的橫行霸道的?又怎樣表現宮使掠奪的殘酷的?

“翩翩兩騎來是誰?”先用設問句引出了兩個人,這兩個是什麼樣的人呢?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白衫”說明來者的身份怎樣?--有錢

有錢還搶,說明什麼?--霸道、野蠻。“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

“翩翩”一詞寫出了他們什麼樣的情態?

輕快敏捷而又趾高氣揚、凶神惡煞的神態。

找出描寫他們行動的動詞,從這些動作中說明了什麼?

動詞有把、稱、回、叱、敕、牽、系。從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寫出了他們仗勢凌人、以強凌弱、蠻橫無理的強盜行徑。

“宮使驅將惜不得”,“惜不得”寫出賣炭翁怎樣的心態和地位?

寫出了賣炭翁無可奈何、甚至絕望的心態。

他能反抗嗎?

不能,只能忍氣吞聲,也說明他是處在受壓迫受剝削的無力反抗的地位。(對比:地位懸殊)

18、這首詩揭露了“宮市”是一種極不公平的“交易”,是對勞動人民的殘酷掠奪。你可以從哪些詩句感受到這一點?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說明這樁買賣是強迫的。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表明一車炭的價值很高,而貨與款是極不等價的。

真是一個可憐的人!就這樣,作者通過一步步的鋪墊渲染,通過細膩的肖像、動作、心理的描寫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宮使掠奪的本質。詩中無一字譴責,但我們在字裏行間能深切的體會到同情、痛恨,能觸摸到詩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們說道:白居易主張“詩歌合爲事而作”,同學們想想看,詩人通過賣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白居易作爲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拿起了筆,寫下《賣炭翁》,通過描寫一位賣炭老人的遭遇,無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罪惡和社會的黑暗,批判了宮市害民的社會現象:勞動者勞而不得,統治者不勞而得,仗勢欺壓百姓,強行低價購買,甚至是任意勒索、瘋狂的公然掠奪。中唐時宮市害民的現象,名爲“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

這篇文章寫出宮市的這種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憤懣和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賣炭翁的命運是悲慘的,因爲他所處的社會決定的。而我們大家,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爲我們趕上了好日子,處在新社會。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長大以後,爲建設祖國發揮自己的作用,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佈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賣炭翁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一個賣炭的老翁,在終南山裏一年到頭地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麼用呢?只不過是爲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只盼望天氣更加寒冷……

2、展開想象進行續寫。

從南山中到長安,路那麼遙遠,又那麼難行,當“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是牛困人飢;如今又“回車敕牛牽向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困,人更飢了。那麼,當餓着肚子走回終南山時,又想些什麼呢?他往後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請大家想象一下,口頭敘述

六、板書設計

賣炭翁 白居易

諷喻詩、敘事詩

燒炭--運炭--搶炭

外貌描寫:艱苦、可憐

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餘斤 強烈反差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實詞“矜”、“頷”、“釋”、“忿”、“徐”、“遣”;虛詞:“爾”、“以”、“但”。

能力目標: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品中的文學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誦讀教學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的積累。

3、把握人物形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1、自主閱讀文言文,自行提出並解決問題。

2、訓練學生的拓展思維。

3、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啓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篇短小精悍卻又耐人尋味的文言文故事--《賣油翁》。(爲了使這節課的學習更爲順利、高效,我把同學們分爲男生、女生兩個組,在下面的學習活動中來一場較量和比賽。希望各位同學暢所欲言,幗國不讓鬚眉,好男兒也不怕與女鬥!)問:哪位同學能說出以“百”字開頭,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語?(生:“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師:爲答出的組加分)

解說:“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種技能,是古人常說的六藝之一。這“六藝”指的是“禮、樂、御、射、書、數”六種學問的技能。這就難怪康肅公陳堯諮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賣油翁”卻不以爲然,我們來學習這篇短文,看看這是爲什麼。

二、整體感知:

1、用多媒體投影全文,教師範讀。(聽一聽)

2、男女生以搶答的形式給紅色標誌的字詞正音,清除讀音障礙。(比一比)

①矜(jīn) ②圃(pǔn) ③睨(nì) ④頷(hàn) ⑤矢(shǐ)

⑥忿(fèn) ⑦杓(sháo) ⑧酌(zhuó) ⑨瀝(lì) ⑩遣(qiǎn)

3、學生自由讀,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

4、師生討論朗讀技巧。(議一議)

康肅:傲慢、輕篾稍快、偏高

敘述部分中速、平緩;對話部分

賣油翁:鎮定沉着較慢、較低

5、播放課文flash動畫,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並理解課文大意。(學生可以小聲跟讀)

6、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要求整齊、響亮、準確、有感情、語速恰當)。(試一試)

三、精讀探究

1、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習課文,小組解決不少的問題派代表寫在黑板上。(教師調動:巴爾扎克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會思考提問的人,將是學習的優勝者。教育家陶行知說:愚者問得笨,智者問得巧,我們快速議議,看看男、女同學哪方提的問題好,能難倒對方。)

2、全班一起先解決黑板上有關疏通文意的問題。

3、用多媒體投影重點詞語,學生掌握並積累。

矜:以此自矜--自誇

頷:但微頷之--點頭

但:但手熟爾(惟手熟爾)--只不過

忿:康肅忿然曰--氣憤

善射--射箭

射:

汝亦知射乎--射術、射技

以此自矜--憑藉

以:以我酌油知之--憑藉

以錢覆其口--憑藉

但手熟爾--語氣詞,通“耳”

爾:

爾安敢輕吾射--你

杓:以杓酌油--同“勺”,sháo

4、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全文。(爲複述者所在組加分)

5、小組再次探究,解決教師投影的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投影:

①你認爲賣油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身懷絕技、謙虛穩重)

②你如何評價陳康肅這個人?(自我炫耀、趾高氣揚)

③這個故事可能蘊含哪些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④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戒驕傲,勿賣弄,智者超然物外,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背誦訓練

1、投影背誦方法:

①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②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關鍵詞背。如:

康 肅 公 賣 油 翁

第一段開端:“善射”、“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頷之”

發展:“吾射不亦精乎?”“無他,但手熟爾”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技高一籌):取、覆、酌

結局:笑而遣之“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2、教師按背誦方法帶學生一句一句背誦。

3、學生自由背誦。

4、集體背誦全文。

5、個別背誦全文(給背誦者所在組加分)

五、作者簡介:

投影:歐陽修,字永叔,溢號文忠,號醉翁,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歸田錄》。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六、相關連接

投影:想一想,議一議:

①說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名言警句:如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②說出與“熟能生巧”相近的故事:如

達芬奇畫蛋

……

(不拘於此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分)

七、拓展延伸(課外作業)

投影:

1、賣油翁走了之後,陳康肅會怎樣,寫一段你所想像的內容。

2、自由組成小組,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課後排練,在語文活動課上表演。

3、上網查閱《賣油翁》有關學習資料,瞭解唐宋八大家有關資料。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諮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於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於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先介紹人物後敘事的記敘方法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並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啓發。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第一 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爲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臺,把瓢裏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但由於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爲人所輕,不僅事蹟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積極培養後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成爲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爲北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後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並劃分朗讀節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Ppt:讀準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頷hàn 睨nì

Ppt:把握節奏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5.齊讀課文,把握節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板書)

通假字:1.爾--耳,罷。

2.杓-勺,勺子。

古今異義: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連詞,錶轉折。

古:善於,擅長。

2.善

今:善良。

古:誇耀

3.矜

今:莊重,嚴肅。

古:場地(這裏是將原來的意思擴大了。

4.圃

今: 菜園、果園。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詞多義: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動詞,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技)

但手熟爾。

2.爾

爾安/敢輕吾射!

詞類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動詞用作名詞,“射技”.

2.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虛詞:

而:

1. 釋擔而立 連詞 表順承

2 .久而不去連詞 表修飾

3 .而錢不溼 連詞 錶轉折可譯爲“可是”

4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 表修飾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詞 憑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詞 憑、 靠

3 .以 錢覆其口 介詞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瀝之 介詞 用、拿

之:

1.睨之 (代詞 )代 陳康肅射箭

2.但微頷之 (代詞)代陳康肅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 )代 射箭也是 憑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瀝之 (代詞 )代 葫蘆

5 . 康肅笑而遣之 (代詞) 代 賣油翁

四.再讀課文,準備複述。

1.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2.複述要求:1.用自己語言把故事講給大家聽。2.儘量不要看課。3.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關鍵詞進行復述。

讓自願上臺的學生進行倒水實驗。學生上臺表演,其餘學生認真觀察,看他們實驗的效果,並作點評。

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老師強點重點及考點)

學生讀課文,並進行圈點批註。

老師強點重點及考點

老師巡視學生給課文劃分的節奏,並給予指導。

按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幾類分別板書。

老師提示,並用多媒體展示。

複習虛詞及常用虛詞“而”“以”、’之”等的用法。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同學們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積累了文言實詞、虛詞及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夯實了基礎,爲我們後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相信下一節課的學習會容易的多。

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語

3.編課本劇

板書設計

通假字:

1.爾--耳,罷。

2.杓-勺,勺子。

古今異義: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連詞,錶轉.善

今:善良。

古:誇耀

3.矜

今:莊重,嚴肅。

古:場地(這裏是將原來的意思擴大了。

4.圃

今: 菜園、果園。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詞多義: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動詞,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技)

2.爾

爾安敢輕吾射!

詞類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動詞用作名詞,“射技”.

2.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虛詞:

而:

1. 釋擔而立 連詞 表順承

2 .久而不去連詞 表修飾

3 .而錢不溼 連詞 錶轉折可譯爲“可是”

4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 表修飾

以:

1. 公亦以 此自衿 介詞 憑 、靠

2. 以 我酌油知之 介詞 憑、 靠

3 .以 錢覆其口 介詞 用、拿

4 .徐以 杓酌油瀝之 介詞 用、拿

之:

1.睨之 (代詞 )代 陳康肅射箭

2.但微頷之 (代詞)代陳康肅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 )代 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瀝之 (代詞 )代 葫蘆

5 . 康肅笑而遣之 (代詞) 代 賣油翁

教學反思

亮點 《賣油翁》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較淺顯,學生通過第一遍朗讀便能知道文章大意。爲了夯實考點和難點,我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給學生,着不僅夯實了基礎,而且還變學生的被動爲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感覺上課輕鬆了許多。

不足 因爲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自己上黑板歸納板書,且有的知識對學生不放心,講得過細,有點畫蛇添足。

再教設計

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給學生,留點空間給學生,讓學生去補白。

教學過程 (第 二學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表演課本劇,還原現場。

2.點評:哪一組表演的好?爲什麼?

二.精讀課文,深層理解。

1.本文是怎樣刻畫人物的?

提示:○1.賣油翁看到陳堯諮射箭是怎麼反應的?(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交流點撥: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動作、神態)

○2.賣油翁對陳堯諮射箭本領是怎麼評價的?

交流點撥:“無他,但/手熟爾。”

○3.賣油翁憑什麼這樣評價陳堯諮的射箭本領?

交流點撥:以我/酌油知之。

○4.賣油翁到底知道什麼道理?

交流點撥:熟能生巧的道理。

陳堯諮對賣油翁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是怎麼刻畫陳堯諮的

交流點撥:(1)當賣油翁對他射箭“但微頷之”時,陳堯諮問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的反應對一個自以爲是的武夫來說,顯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個疑問句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再用一個反問句,我的射箭本領不是很高明嗎?

(2)當賣油翁又說“無他,但手熟爾。”時,陳堯諮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對陳堯諮的射箭不但不加讚賞,而且還出乎意料的貶低他:“無他,但手熟爾。”一向狂妄的康肅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後看到賣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從文中可以看出賣油翁是一個怎樣的人?陳堯諮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交流點撥:賣油翁:穩重、謙虛

陳堯諮:驕傲、自負

3.這個故事發生在康肅公陳堯諮年輕時候還是年老時候?你是怎麼知道的?

交流點撥:年輕時候。因爲從敘事中可看出他年輕氣盛。但從課文的註釋中我們可以知道,康肅公是他死後朝廷給他封的號“諡號”,以示尊敬。

4.文中寫了陳堯諮和賣油翁,但標題卻叫《賣油翁》,乾脆把標題改成《陳堯諮與賣油翁》好不好,爲什麼?

交流點撥:不好。因爲事端是由賣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釋擔/而立”不“睨之”“微頷”,陳堯諮就不會發問;問題又是由他解決的-----以他酌油技術的精湛平息了陳堯諮的憤怒情緒。賣油翁的酌油表演明顯技高一籌,作者是詳寫;陳堯諮的射技,作者以“發矢十中八九”一筆帶過,是略寫;再者,賣油翁身懷絕技,謙虛沉着,陳堯諮卻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對比效果明顯,作者很顯然要突出的是賣油翁,因此,標題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讀了課文,你認爲一個人應該如何讓看待自己的長處?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水滿自縊。

2.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孰能生巧?

圈點、批註

學生談自己的感悟

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寫在黑板上

從自己經歷,談孰能生巧的體會。

提示:表演者有沒有把握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等

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師作適當點撥。

課堂小結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買油的老頭,能在買油這個行業中流芳千古,這與他的功多歷熟十分不開的。生活中,你看到或親自經歷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給你的學習帶來什麼樣的啓示?在今後的學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反覆實踐,爭做本行業中的“狀元”。

作業佈置

1.片段作文,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預習第三單元寫作訓練《抓住細節》

板書設計

《賣油翁》 歐陽修

汝亦知射乎

語言 自負 略

爾安敢輕吾射

陳堯諮

神態:忿然 -----暴躁

對比 睨之

人物 神態 穩重

微頷之

賣油翁 語言:無他,但手熟爾。-------謙虛 詳

動作:“取”、“置”、“覆”、“酌”、瀝----動作熟練

教學反思

亮點 本節課課本劇的表演,看似有點浪費時間,其實不然。“磨刀不費砍柴工。”課本劇的表演,不單單看表面的結果,關鍵的是學生下去準備的過程。在準備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悉課文,而且還要把人物象形展現出來,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那還用老師再講嗎?所以,這堂課,學生學得高興,老師教的輕鬆。下課了,大家都還意猶未盡。

不足 如果課前能對學生的課本劇進行表演進行指導,課堂表演效果更好,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設計

如果在教一遍課文,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而不是課堂上,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的去讓學生學有所獲。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的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李祥森的《臺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爲故事的敘述者,敘述父親爲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爲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考慮到學情我進行了大膽的取捨,結合第三單元寫作要求學生了解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把人物的細節描寫和對父親的形象分析兩條主線相結合進行備課,力求讓學生了解父輩的艱辛和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理解、熱愛自己的父親。

【學情分析】

學生從小生長在農村,對於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有所理解。但目前的學情是留守兒童滯留農村和農村荒的問題使得農村兒童不理解父輩的艱難困苦,加之叛逆期的到來使得他們對父輩充滿不理解甚至是怨恨。於是我沒有對文章中的故事內容和情節脈絡做深入的解析,淺嘗輒止,而力求在品讀細節描寫的作用和效果的前提下,分析父親的人物形象,突出父親的責任感和艱辛,以此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詞句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3.品讀文章中的細節描寫,體會作者熱愛、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尊重父親的感情,並學會理解,熱愛自己的父親

【教學難點】

理解並能初步使用細節描寫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置課堂隨筆練習:描述你的父親,並找一兩個學生起立,現場朗讀。

教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剛纔聽過大家對於父親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儘管每一位父親的外貌、體型、職業都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份責任心,一份對家庭,對子女的責任,爲了讓家人享有更好的物質條件,爲了讓你們能享有現在的教育資源,父輩們辛苦工作,努力賺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臺階》,雖然名字叫“臺階”可講的也是一位父親的事情,下面讓我們打開語文書,翻到第11課,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展示學習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詞句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3.品讀文章中的細節描寫,體會作者熱愛、尊重父親的感情。

二.檢查預習

教師:首先,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請打開導學案,將學案上的作者簡介及生難字詞、成語的相關空格填上,並找一到兩名同學說說自己的答案。

作者相關: 李森祥;中國作協會員;代表作《 》 《 》

小說文體: 三要素:____ ;____;____,其中____是小說的核心;____是小說的背景;____是小說的骨架

生難字詞

凹( ) 凼( ) 硌( ) 涎( )水 揩( ) 嘎( ) 籌( )劃 黏( ) 撬( ) 尷( )尬( ) 過癮( )唿( )嗒 熬( )住 憋( )住 門檻( )

成語積累 微不足道:

大庭廣衆:

三.感知課文

教師:現在,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速讀課文。結合你的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一說本篇文章“臺階”有什麼特殊含義?本文的故事情節怎樣發展的,是否能將這篇文章劃分一下文章結構?把答案填在導學案的相應位置。

教師板書:

1. ________ (1--9)

2.造臺階的準備 (_--_)

3. _________ (17--24)

4.造好了高臺階之後——父親老了 (_--_)

學生瀏覽課文之後,和教師一起填黑板上的空

[文章的脈絡:

1.爲什麼要造臺階 (1--9)

2.造臺階的準備 (10--16)

3.開始建造新屋和臺階 (17--24)

4.造好了高臺階之後——父親老了 (25--32)]

四.品味細節

教師:現在我們瞭解了這篇課文的情節脈絡,也從中發現了文章前後數十年的歲月流逝,新屋造好了、臺階變高了、父親也老了,老實厚道、低眉順眼了一輩子的父親建造了一棟臺階高高的新屋,揚眉吐氣了一把。可是在他新屋建成的那一天卻及其不適應大家的目光,很尷尬,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這段對父親的描寫

(21自然段 “父親的雙手……露出尷尬的笑”)

這一段描寫及其傳神,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父親內心激動喜悅,卻不適應大家的目光,手足無措的神態,這種有目的性的細化描寫的方法,就是細節描寫,請大家看白板

(白板展示 細節描寫定義及相關知識)

現在相信大家對細節描寫有了些模糊的印象,現在我們從這篇課文中找幾段細節描寫,一起分析一下,這篇文章從內容脈絡上可以劃分四個部分,現在以排爲單位,每排重點細讀一個部分,找出你所負責的部分裏的細節描寫,並前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這段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第一部分

1.第4自然段 我對臺階的一系列舉動

2.第5自然段 對於父親腳的描寫

……

第二部分

1.第13自然段 搖擺的樹枝,父親的目光

2.第15自然段 磨穿的鞋堆的超過臺階

……

第三部分

1.第19自然段 父親的頭髮沾滿露珠

2.第20自然段 父親雙手的描寫 手足無措

3.第24自然段 父親對臺階的一系列舉動

……

第四部分

1.第26自然段 父親在臺階上磕煙槍

2.第27自然段 父親坐檯階的描寫

……

(同學來找描寫,能找那個說那個,不必找全)

歸納細節描寫,從中總結父親的形象

1.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2.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興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的身上還有着中國農民傳統的謙卑。

五.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出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層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六.作業

描寫你的父親或母親,最少採用三次本課所學的細節描寫,總字數500字左右。

【板書】

臺階

李森祥

1.爲什麼要造臺階 (1--9)

2.造臺階的準備 (10--16)

3.開始建造新屋和臺階 (17--24)

4.造好了高臺階之後——父親老了 (25--32)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5

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爲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說學法指導】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

多媒體。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爲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

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

爲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

爲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

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爲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爲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爲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爲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

問題:

⑴ 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⑵ 《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爲“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爲“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說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導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⑴“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

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

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爲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

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教學目標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6

知識與技能

1.在掌握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作者凝重輕靈、簡潔流暢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

1.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作者展開論點的論證過程,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重點 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難點 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導入

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最痛苦和最快樂的事。你認爲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談話)剛纔,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麼,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啓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爲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

作者簡介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練。著有《飲冰室合集》。

教學過程

1.議論文小知識

(1)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一篇文章只有一箇中心論點,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

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論證: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爲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2)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3)常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2.解題:

題目是一個並列短語,前後兩個詞語意思相反,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

通讀課文,回答問題。

1.人生什麼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

2.人生什麼事最樂?

“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

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裏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4.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結構。

結構:分總。

1.默讀課文,把握本文嚴謹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關於人生最苦的許多答案,並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通過與貧窮、失意、老去、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是無法排解的。

(2)到底什麼叫責任?它的範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顯而易見,欠錢沒還,受恩沒報,得罪人沒賠禮,這都是未盡責任的表現。由此推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乃至於對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

(3)作者如何闡述“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4)作者是怎樣闡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係的?結論是什麼?

--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得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卸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纔是人間趣味。(結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2.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作者觀點。

未盡責任乃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爲人生最大快樂。(或“未盡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3.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麼好處?

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於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4.品味精彩語段,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常”的特點。

①“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着我。”

--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個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②“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後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閱讀開頭的5個設問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這五個設問句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係闡述得有條不紊,令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於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④曾子還說哩

--敘述語氣,帶上了語氣助詞“哩”。使原本凝重的語氣變得輕靈。

第一部分(1~3):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5~6):論述人應當勇於盡責任,而不應當逃避責任。

1.論證思路嚴謹。

2.語言莊重、靈動、流暢、簡潔。

最苦與最樂

最苦--未盡責任最樂--盡責任人生應盡責而不應避責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議論文,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是通過論點把握、語言分析、拓展練習幾步來完成教學的。首先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梁啓超提出的“最苦”與“最樂”的觀點分別是什麼,然後結合標題分析本文的中心論點應該是有“最苦”與“最樂”,並從中指導學生對論點的歸納。之後從議論文的三個要素進行了分析,教會學生如何提煉論點,分析材料。然後是對議論文語言的分析,找尋課文中的具體語句體會梁啓超語言的流暢、嚴密、簡潔、親切等特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

2、瞭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4、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選擇的路》的象徵手法。

情感與德育:5、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4

教學方法:

詩歌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美國現代詩人弗羅斯特向我們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實基礎

(一)字詞過關

參考:

“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及補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綿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 憂鬱:憂傷,愁悶。

因是詩歌,牽涉的字詞很少,教學時也應從快從簡。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也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

(由教師介紹,學生適當筆記。詳細介紹見《教師教學用書》P30、P31)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着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着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文本學習

(一)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讀詩

採用的方式:範讀或聽讀,抽讀,齊讀。

教學時注重讀詩的節奏和重音。

2、說詩

①詩的主題是什麼?

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挫折,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從詩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生活中的過去、現在、未來嗎?

過去的已經成爲歷史,不可挽回,只是懷念;現在只是暫時的,一切都將過去;將來纔是永久,我們要面向未來。

③假如把這首詩分成兩部分,請各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

勸告 希望

教師小結: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

3、悟詩

①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②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爲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4、品詩

你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爲普通的感覺。詩人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說,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於把握人生。

(二)學習《未選擇的路》

方法步驟同上,學生自主學習。

練習及參考:

1.作者爲何以“未選擇的路”爲題?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重點不是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點對未來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2.本詩主要應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象徵

3.詩中流露了作者一種怎樣的複雜感情?

對已選擇的路的不滿,對未來選擇之路的嚮往。

4.本詩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選擇一種人生道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四、課文小結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也希望同學們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 練習題二

2、課外練習:教輔資料、練習題三

板書設計

學生自我設計,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麼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爲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爲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爲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爲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爲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爲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繫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後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爲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爲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爲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徵,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後倚靠着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徵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曆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後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後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麼做。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說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凌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爲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爲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介紹小說三要素:在小說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情節發展的特定場所,是人物賴以生存的客觀條件的總和,猶如魚不能離開水而生存一樣,人物也不能離開環境而存在。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對於推動情節的變化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用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情節被稱爲“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即是說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正是通過情節的一步步發展來完成的。例如小弗朗士由調皮淘氣到開始懂事這一性格變化是通過“最後一課”的情節發展展示出來的,所以離開了情節,人物性格也就難以展示。人物是小說的中心,是小說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者,小說創作的成敗主要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4、生字詞: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詫(chà) 懲(chéng)

賺(zhuàn) 鑰(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禱(dǎo) 哽(gěng) 挾(xié)

懊(ào) 皺(zhòu)

徵發:舊時指政府向人民徵調人力或者財物。

祈禱:求神降福免禍的活動。

思量:心裏想。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喧鬧:喧譁熱鬧。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

慘白:(面容)蒼白。

二、梳理情節、分析人物

1、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爲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2、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爲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

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 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爲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 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3、你認爲小弗朗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那裏看出來?

一、分析韓麥爾

2、 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如: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寫出了人物強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告別講臺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如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鋼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深刻理解和熱愛。

(2)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着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4)總結:本文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文章通過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言行的描寫,刻畫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在他們身上表現了任命同仇敵愾,抗擊敵人的決心,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5)形成板書: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深情、悲痛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思索、內疚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沉思、悲憤

心理 肖像、動作、語言

二、環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1)"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瞭《最後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佔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句話是寫“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無憂無慮、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災難。這是爲後邊寫他覺悟成熟做鋪墊,以顯示最後一課的巨大教育作用。)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境描寫又表明什麼?(布告牌上貼着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範。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後一課"。)

(3) 課前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着”描寫的作用?(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麼作用?(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三、問題探究: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鬥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爲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說這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2、“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請你按韓麥爾先生當時的思想狀況,把在此句沒說出來的話補寫出來。

韓麥爾先生由於痛苦和悲憤,話斷斷續續地說不出來。如果說出來,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見你們了。”“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要永遠做真正的法蘭西人。”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麼樣的心理?(表現覺悟了的小弗郎士強烈的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慾望。)

4、“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爲什麼他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的是什麼?(這最後一課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讚美所反映出的對祖國的愛,對學生們語重心長的告誡;村民前來聽課的動人情景;亡了國的人不準學祖國語言的羞辱,這些都是他永遠忘不了的。)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並說說它們的含義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本體是“語言”,喻體是“鑰匙”。“監獄”(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開監獄大門”,使人重新獲得自由。語言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是聯繫人民思想的紐帶,亡了國的人只要牢記祖國的語言,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心中就會燃起永不熄滅的收復祖國失地的鬥爭火焰,就會團結起來和侵略者鬥爭。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2)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中飄揚。(本體是“字帖”喻體是“小國旗”韓麥爾先生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新字帖,是要讓學生記住:“阿爾薩斯是法蘭西不可分割的領土,決不容敵人侵佔。”可見老師用心良苦。小弗郎士有如此的感受,說明他領悟了老師的意圖,愛國感情將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6、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穿故事情節的作用。另外,小說表現的是法國人民的愛國之情,只要想想小弗郎士的變化及他的內心感受,就會自然的嚮導對小弗郎士的描寫,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7、探究:作者爲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正因爲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爲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衆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爲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8、《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象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深入探究: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9、解題:作者在文中多次重複“最後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裏轟然炸開,鎮公所門前的佈告,教室裏異乎尋常的情景,現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後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複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總結:不朽的東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後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正在上演,在這種特定的時刻,埋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起迸發出來,無不崔人心魄,催人淚下。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關背景。

2. 講述文章內容,背誦課文,揣摩語言,說出文章給人的啓示。

二、過程與方法

1. 課前收集有關作者等資料,孫權和呂蒙的故事。反覆朗讀課文,揣摩文中生動的對話描寫,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

2. 小組合作,對比閱讀《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認識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

2. 勉勵學生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翻譯、背誦課文。揣摩文中的對話,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美讀課文,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韻味 。體味對話的情味

教學資源:自制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練習資料;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這部作品道出了三國時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瞭解一下三國時呂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紹

1. 多媒體出示“司馬光砸缸”的圖片,請一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

2.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資料。之後,多媒體顯示。

(三)整體感知,背誦課文

1. 初讀課文,準確認讀。

多媒體播放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請一位學生認讀,由其他學生訂正。

2.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照註釋,理解字詞,翻譯課文。(有不會翻譯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解決不了的提交老師)

2)小組競賽。全班分四個小組,分發練習資料,完成後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詞句解釋)

教師指導,並適時點撥。

3.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背誦思路。學生齊背。

(四)合作研討,品析對話

1)品析本文言簡意豐、富於情味的對話描寫,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說話的口吻、神態、心理。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課件顯示)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個性。

3)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提問:呂蒙由不學到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樣的啓示?

學生思考,踊躍發言。教師評議,讚賞中含期盼,給他們信心。

(六)比較閱讀,延伸拓展

比較閱讀《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小組合作探討後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七)積累運用,佈置作業

1)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呂蒙不愛學習,你會怎樣勸說?請寫一個片段。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節,體味關鍵語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學生默讀,複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出示問題組:

1.本文寫了什麼內容?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說給大家聽

2.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然後四人小組互相複述故事

研讀課文

1. 教師導學

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段,在朗讀中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險隊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那裏?

(2) 作者爲什麼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意義是什麼?

3. 小結

作者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了這個悲劇,頌揚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從高精神。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仰慕,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體驗與反思

導學

斯科特等人爲人類事業而獻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了這片文章對你有什麼啓發?聯繫生活實際討論。

作業

積累字詞句寫一篇讀書筆記。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掌握字詞;

2、通過了解作家、作品,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涵;

5、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過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平原上,象徵着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古往今來 ,多少詩人爲它讚頌着、歌唱着。

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1、檢查預習:

找出下列讀音或字形錯誤的字:

山巔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瀾lán 贊zhàn歌 發源yuán

屏嶂zhàng 濁zú流 滋zī長 氣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轉

2、解釋加粗字:

狂瀾:大波浪;山巔:大山頂;哺育:餵養;滋長:生長。

3、導入新課。

一、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華縣。1927年在中學年代就參加革命工作。1935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詩中雄奇的想象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反映中華民族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

二、欣賞音樂

下面請欣賞《黃河船伕曲》,並且用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內容?

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伕,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達到了彼岸。這象徵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

三、欣賞《黃河頌》並指導學生朗讀

四、自主、合作、探究

1、題目《黃河頌》中,哪個是關鍵詞?

“頌”。

2、本詩可以分幾個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個部分:序曲、主體、尾聲。

3、序曲部分和尾聲部分之間有什麼關係?各自的側重點是什麼?

本詩首尾呼應,但序曲部分重點在“黃河”上,尾聲部分重點在“中華兒女”上。

4、朗讀“序曲”和“尾聲”,品味詩文內涵。

5、請同學思考“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幾部分?重點在哪裏?我們可以把它們概括爲什麼?

繪黃河:兩部分頌黃河。

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繪黃河”部分所寫的內容及其作用。

從三方面實寫黃河之景,表現頌歌氣勢,爲“頌黃河”蓄勢。

7、朗讀“頌黃河”部分,思考:詩人從幾方面來歌頌黃河?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象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你千萬條鐵的臂膀

三方面:黃河養育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中華民族;黃河激勵中華民族。

五、拓展

請大家給歌詞寫朗頌詞:

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裏,遊擊健兒呈英豪!端起了長槍洋槍,揮動着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先輩們用血汗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們珍惜短暫而寶貴的學習生活,熱愛生活,關注黃河,熱愛我們的祖國。

七、課後活動

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 《黃河之水天上來》

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瞭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

2.找出文中的懸念和伏筆之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從中汲取養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教學重點: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險精神與犧牲精神,理解作者表達的主旨。

教學難點:小說善於設置懸念和伏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

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註釋,瞭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畫出並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精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

(二)預習檢測

1、給加線字注音。

點綴(zhuì) 漫(màn)步 遲鈍(dùn) 矇矓(lóng)

閒暇(xiá) 凸(tū)現 拍攝(shè) 蔚(wèi)藍

合攏(lǒng) 吟(yín)唱 孤零(líng)零 不期(qī)而至

心有靈犀(xī) 天涯(yá)海角

(二)據意寫成語。

(1)不期而至: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這裏要特別注意,該詞語不帶有主觀感情色彩。

(2)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對於彼此的意蘊都心領神會。比喻戀愛着的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靈犀:舊說犀牛是靈獸,它的角中有白紋如線,貫通兩端,感應靈異。

(3)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二、趣味導入、作者作品簡介

1、趣味導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纔是最佳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__,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榮獲“雨果獎”的《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帶上她的眼睛》。

2、劉慈欣作品

劉慈欣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摘下了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桂冠“雨果獎”,被普遍認爲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3、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爲其三要素。是隨着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四、師生互動,講解質疑

(一)整體把握

小說的視角獨特,講述了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我”帶上了一位因“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而被困在地底深處無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員的“傳感眼鏡”——相當於用她的眼睛去四處遊玩。“我”帶着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後一次地面探索。在結束任務的同時,女宇航員也永遠留在了地底下。

(二)結構內容

課文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我”來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我”發現了小姑娘的真實身份,並補敘地航船失事的情況。

第四部分,尾聲,“我”掛念小姑娘,帶有無限的傷感和詠歎。

(三)問題探究

1、“帶上她的眼睛”,題目設置了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看到標題你可能提出哪些問題?

• 眼睛怎麼能被帶走?

• 眼睛是指什麼?

• 帶上她的眼睛幹什麼?

• 她是誰?

• 爲什麼帶上她的眼睛?

• 誰帶上她的眼睛?……

解讀標題,概括情節

(1)帶上她的眼睛去幹嘛?

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爲什麼要帶上她的眼睛?

因爲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後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3、環境

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

飛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處,那裏是地球的最深處。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範圍不到10立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

飛船裏中微子通信設備的能量最後耗盡。

——與世隔絕,環境險惡;孤獨一人,度過餘生。

4、結構特色

小說善於設置懸念和伏筆,比如那一支飄浮在空中失重的鉛筆,小姑娘做出去“起航前去過的地方”決定的艱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異常發達的太空服,小姑娘對花草溪水微風的激動不已以及沒看到日出的遺憾,等等,這些都爲下文謎底的揭開做了鋪墊。而在敘事上,則表現出張弛有度的風格,美麗的草原、浪漫的旅店月夜與地航船驚心動魄的危急事故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當謎團揭開後,人們不禁會在恍然大悟之餘,陷入深深的回昧與反思。

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裏爲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後有照應。)

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運用伏筆的地方,並找出文中照應的文字。

伏筆:“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

照應:“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裏度過自己的餘生。

伏筆:“熱,熱得像——地獄。”

照應:“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

伏筆:“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

照應:“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5、文章主旨

文章記敘了一位地心領航員姑娘與“我”度假時的種.種表現及所受的不幸遭遇,讚美了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讚美了那位地心領航員姑娘的勇敢、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

6、總結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爲大家打開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願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五、拓展延伸,擴大外延

平時我們接觸過不少科幻小說,請展示一下這些科幻小說。

【交流點撥】推薦劉慈欣的《20__》。《20__》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包含了《20__》、《鯨歌》、《詩云》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最喜歡的就是《鯨歌》,講的是一個海盜訓練鯨魚來運送的故事,可是鯨魚在最後返航的時候卻被捕鯨船捕殺了。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諷刺意味,抨擊了人類對動物、對同類犯下的累累罪行。雖是科幻作品,鋒芒指向的卻是社會現實。

七、課後作業

1、仿照《帶上她的眼睛》寫法,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求做到想象合理,至少在一處運用伏筆,語言簡明。

2、課外可以閱讀一些科幻小說名作,比如劉慈欣的《三體》 《朝聞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等。

補充短語

我們前邊學過結構助詞“得”,“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時,常常引出補充性成分,“得”就成爲這類補充短語的標誌。例如:

乾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熱得難受 密得不透氣

從上邊的例子可以看出,補充短語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後一部分起補充說明作用,主要是由動詞或形容詞性詞語充當。

有些補充短語沒有“得”字做標誌,閱讀時需要仔細辨別。例如:

嚇/跑了 升/起來了 放鬆/下來

熱/死了 溼/透了 漂亮/極了

教學反思:略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4

【課時安排】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小說設置懸念和誤會的巧妙構思。

2.體會小說設題的精妙。

3.弘揚傳承雷鋒精神。

一、直接入題,明確目標

二、精讀課文,初識小屋及屋主人

1. 請同學們齊讀8--11段,從文中提煉信息,說說這是一間怎樣的房屋。

2.從小屋陳設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麼特點?

三、略讀課文,體味懸念和誤會的妙處

3.在尋找小茅屋主人的過程中,作者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懸念和誤會,請同學們跳讀課文,說說這些懸念、誤會及它們的妙處。

4.到底誰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細讀課文,品味“梨花”之美

5.跳讀課文,勾畫出和“梨花”相關的內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

6.你怎樣理解文章的標題《驛路梨花》?

五、總結延讀,一花引得百花開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驛路梨花》領略到邊疆少數民族淳樸的民風和他們助人爲樂的雷鋒精神。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中也提到“文明、和諧、友善”,我們的自願服務理念是“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 現在,你對“公德”這個概念有什麼想法?聯繫現實談談。

六、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處處開

愛暖人間

雷鋒精神代代傳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文章如何刻畫人物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1、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品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羣體。

教學重點: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畫;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並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教學難點:1、體會老王與作者夫婦之間的相互關愛,體察作者的愛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 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同學們,正如歌曲中所呼喚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以真純的情感善待、關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他人,那麼人世間真的會多一份陽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殘酷。愛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能夠去關注平凡的人,那麼我們才能真正領悟生活的真諦,今天就有這樣一個機會來關注一個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學到些什麼呢?

二、知識積累

1、作者簡介

楊絳,生於1911年,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著名作品有《我們仨》,《澡堂》。

2、背景介紹

《老王》作於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的背景下寫的。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文~”時期,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爲是“反動學術權威”,被下放到幹校勞動鍛鍊去了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

3、基礎知識

傴(yǔ) 荒僻(pì) 攥(zuàn ) 塌敗( tā )取締( dì )

骷髏(kū lóu ) 滯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三、整體感知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勾畫出與老王有關的信息,並思考問題。

(1)老王的生活過得如何?

(2)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走近老王

指名朗讀讀1—4段,思考: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情況?從這些信息你讀到了什麼?(從職業、家人、外貌、居住條件等方面來看)

職業:蹬三輪車 :謀生手段艱苦

生活艱苦 身體: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個苦人 居所:塌敗小屋 :居住條件惡劣

姓名:老王(沒名):地位低微

精神悽苦 老光棍:孤獨終老 單幹戶

受惡意攻擊 被人瞧不起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車。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着閒話。”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提示: 體現了“我”與老王之間的關係較融洽

“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隻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爲什麼說“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兩個“也許”是不確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測,從可看出老王身世無人知曉,他從來就不受人重視。“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從側面再現了老王生活的艱辛,有病沒錢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閱讀5—22段,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幾個生活片段?從這些片段中體現出了老王怎麼樣的性格特徵?這些片段又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帶送冰快,車費減半 忠厚老實,不貪錢

載病人看病,堅決不要錢,拿錢後還不大放心低聲問我 善良淳樸

給改裝三輪裝護欄,爲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爲人着想

臨死給我送來香油、大雞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徵:忠厚老實 心地善良 知恩圖報

思考:1、文中“他啞着嗓子悄悄地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着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爲什麼要“啞着嗓子悄悄問”?

提示:表現了老王憨厚的神態,讓作者心中格外感動。 善良淳樸

2、文章寫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寫得最詳細最感人?

明確:臨死前送雞蛋、香油還人情。

指名朗讀8——16段,討論:

① 作者刻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兩種描寫手法(肖像、行動)?找出具體的語句加以體會。

②你怎麼看待老王送雞蛋香油的行爲?爲什麼重病還堅持親自送禮?(提示:感激“我”家平時對他的關心照顧 知恩圖報)

展開全文閱讀

③爲什麼老王說不收錢但又把錢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託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理解“我”不願意白接受禮物的想法)

④“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着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 “攥”“滯笨”“直着腳”說明了什麼?

提示:簡單的幾個字,描繪出了老王離開時的情形。叫人怎能不爲他的身體、生活所擔憂,也爲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筆。

小結: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同情和關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樸、關心人、講仁義、重感情,這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六、寫作訓練。

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缺乏愛心的社會將會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過與街頭牆角那些擺小攤、掃大街、撿破爛的溝通、交流,對你一定很有觸動,請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投影顯示以下文題,請學生任選其中一題說出自己的寫作構想。

(1)他(她)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奮好學、助人爲樂、熱愛生活、樂觀、充滿愛心……)

(2)我逐漸瞭解了他(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指名讓學生簡述敘事內容。

課文中老王窮苦卑微但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文~”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着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衚衕裏,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淒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眼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二、善待老王

思考:1、面對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對老王又是怎麼樣的呢?寫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爲什麼要“強笑”?

提示:一個“強”字,寫出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心理,既可憐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調解氣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照他的楊絳有什麼樣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

坐他的車,照顧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兒知道他有夜盲證,便送他大瓶魚肝油 “我”女兒關心他

老王再客氣也給他應得的報酬

詢問老王能否維持生計 “我”關心老王

老王送來香油、大雞蛋,不能讓他白給,也給了他錢

。。。。。。。。。

作者性格特徵:富有愛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別人

4、還有人關愛老王嗎?

三、關注“老王”

研究探討:1、爲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引導:換另一個角度來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因爲老王有財有勢作者纔跟他交往的嗎?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個作家,是一個知識分子,而老王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卻並沒有瞧不起他,並不認爲他低人一等,這體現了作者怎麼樣的一種觀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關心老王,這說明作者非常有愛心,這體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平等

極富愛心 善

互愛(人道主義)

(主要是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於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者一家都是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裏,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並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

2、怎樣理解“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與老王一生的辛勞相比,作者夫婦在文~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麼,算得上是幸運的人,因而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許多弱者,而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愛的光環裏,讓我們學習楊絳女士,把愛之光分一些給身邊的人!

四、總結與擴展

1、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爲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四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老王的交往。

2、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呼聲?

呼籲我們:對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這樣一來社會就更加發展和文明瞭。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讓我們爲老王喝采!爲老王那顆金子般真摯而誠懇的心喝采!)

3、拓展延伸

你周圍有老王這樣不幸的人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五、佈置作業:生活中的“老王”的不同原形

以老王爲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送雞蛋、香油部分。指導: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在領會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

教師贈言:

我們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雷莎修女(南斯拉夫印度)

用善良體察善良,用愛心澆灌世界。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懷平等博愛之心。

板書設計:

幸 運

展開余文

“我”—————善良

交 | | 體

往 | | 現

老王——————善良

苦——不幸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6

一、教材依據:

《偉大的悲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記敘的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展開了一場富於戲劇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後,斯科特這位失敗的英雄和他的隊員在歸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出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的精神面貌,尤爲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二、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

本單元要緊緊圍繞“探險”這一中心話題來設計教學,希望能在學生內心深處埋下“上下求索”的種子,樹立“敢於冒險,樂於探索”的意識,而每篇文章又具有獨立的價值,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及對文本的解讀走向深入《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我們準備藉助這類文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單元目標就設定爲:

1、理解文章內容,激起學生探索奧祕的興趣,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樂於探究的精神、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爲所熱愛的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2、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知識,提高對這類文章的閱讀能力

(二)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傳記。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是任何一個閱讀此文的人都會感觸良深的。所以,教學此文,捨棄什麼,都不應捨棄這一點。在教學中,要努力通過朗讀品味文章語言,透過人物具體的語言、行動,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精神,深入地理解文題中“偉大”的含義。要做好這一點,我覺得采用重點語句圈點批註的方法,比只是讓學生口頭說效果會更好,印象會更深,而且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有所幫助。

(三)教材分析:

本文位置在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傳記的節選,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歷盡艱辛即將到達南極點時,卻發現對手挪威的阿蒙森隊已捷足先登,只好從南極絕望而歸,最終悲壯覆沒的故事文中處處閃耀着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祖國和事業獻身的精神及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並頌揚了斯科特誠信的紳士風度和勇於承認失敗的優秀品質本文題材生動,情節引人入勝,主題令人深思,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強烈的主觀情感,讀來令人感動,也讓我們敬佩。

學習時要通過快速閱讀梳理故事發生的整個經過和結果,把握以時間爲序的寫作順序,即理清故事情節;重點是通過細讀文中一些令人激動難忘的細節來理解:爲什麼說斯科特他們是失敗的英雄,爲什麼這場悲劇被冠以“偉大”二字,即品味文中動人的細節,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是還要通過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去感悟這一出悲劇中所包含的人類崇高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四)學情分析:

學習本文的學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對外界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險的文章恰恰能夠滿足孩子們這樣的心理,同時,我所執教班級的學生大部分知識面較寬,他們思維活躍,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對待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他們對探險爲主題的故事很感興趣,然而這一時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們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追求中成功與失敗的含義,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準備按照“課前預習課堂交流--深入解讀文本--領悟精神內涵--昇華情感--拓展延伸”等過程來進行,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掌握字詞、理清故事情節,概括內容要點

2、過程方法:通過品味語言,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

3、情感態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看待成敗的人生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理清故事情節,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

2、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評價: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樹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4、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1、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我,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及作者所表達的頌揚之情

五、教學難點:

1、聯繫語境,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旨,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

六、教學準備:

1、文章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

2、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圖片導入

1、PPT:展示南極圖片,教師簡介:世界最南的站--美國阿蒙森-斯科特站, 1957年1月23日建於南極點,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位著名探險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在1911年底,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就在這白雪皚皚的南極上。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不爲勝利的阿蒙森作傳,卻爲斯科特一行作傳這是爲什麼呢?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偉大的悲劇》。

2、作者介紹:茨威格,探險南極展開角逐,角逐的結果斯科特一行失敗告終,最後英雄的體魄留在這位出生於奧地利的猶太作家爲人正直高潔,一生著作頗豐。起初,他以寫詩和翻譯作品作爲步入文壇的“敲門磚”,一俟進入到小說領域,他那過人的文學天賦就立刻光芒奪目。同樣使他蜚聲文壇的傳記作品更是其創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經爲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司湯達、弗洛伊德等許多著名人士作傳。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着重表現人物的性格。

《偉大的悲劇》是茨威格以斯科特爲首的英國南極探險隊所作的一篇傳記。這篇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學習和研究這篇傳記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啓迪和收穫。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完成表格。

時間 地點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1912.1.18 南極點

1912.2.17 埃文斯死去

1912.3.2

1912.3.21 三人無法離開賬篷

1912.3.29 帳篷裏

1912.10.29

1912.11.12

(三)品味文章,研讀語段

“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1.魯迅曾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你認爲斯科特一行的南極探險“悲”在哪些方面?(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要求學生以文中的語句爲依據)

明確:失敗之悲:“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作證之悲:“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奧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個人決定驕傲地在帳篷裏等待死神的來臨。而且始終沒向世界哀嘆過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

2.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義?(學生分小組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

明確:事業失敗的悲傷,替人作證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壯,世人悼念的悲痛……

3. 斯科特一行人的“偉大”之處體現在哪裏?(要以文中的具體事件爲依據)

明確:

(1)斯科特接受了爲他人作證的任務: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信,能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失敗。體現了他人格的高尚。

(2)威爾遜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對於科學研究的執着精神,英雄的氣概。

(3)奧茨在暴風雪之夜離開營地:不願拖累同伴,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

(4)三個人在帳篷裏驕傲地等待死神的來臨: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熱愛之情。

(5)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記日記:無私的愛。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

(6)英國國王跪下悼念這幾位英雄: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側面表現斯科特一行人的偉大。

(四)品味語言,妙談體會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者什麼也不是。作者在這裏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學生討論)

(明確)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國旗怎麼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裏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麼樣的複雜感情?

(明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斯科特和夥伴們萬分痛苦、沮喪的心情。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斯科特爲什麼要接受這項爲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明確)斯科特受英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不能不接受這項爲他人作證的任務。正因爲他的這一行動,其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贏得人們的尊敬。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繫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人留下了話。(聯繫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什麼?作者爲什麼要這樣比喻?

(明確)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之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念。雖是美好的,卻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說是”海市蜃樓”,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衝擊。

5、一個人雖然在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讚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句話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八、結語

師: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迴盪,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着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樑,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與那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維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板書設計: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探險事業的執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體主義精神 失敗之悲

誠實、守信、勇敢 作證之悲

對祖國、親人、朋友的愛 世人之悲

九、教學反思

《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課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地精神面貌,尤爲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文章重點是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讚美,爲了揭示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內涵,作者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突現悲劇的不同凡響的意義,使讀者心靈受到震撼。教學過程中我想以這些震撼人心的細節爲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並在閱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 文章對斯科特五人在失敗和死亡面前所表現出的坦然和勇敢進行了着力的描寫,而在這方面學生的情感體驗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這一難點,達到深刻閱讀體驗的目的。 這節課時努力實踐這些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爲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中出現的生詞、成語。

2、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要點,理清故事情節。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2、感悟南極探險隊員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極探險的悲劇意義。

教法學法:默讀法、朗讀法、複述法、競賽法、討論法、質疑法、問答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根據需要選有關資料。2、準備幻燈片。

學生準備:1、收集有關南極資料。2、預習課文,使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瞭解南極嗎?它一面向世人呈現着它那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紗,使之充滿了神祕的色彩。因此,叩訪南極、第一個登上南極點是很多探險家們的夢想。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這短短的、不足五個星期的時間裏,先後有兩支探險隊到達:一支以阿蒙森爲首的挪威隊成功的讓國旗飄揚在南極點上凱旋而歸,一支以斯科特爲首的英國隊在歸途中全軍覆滅。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卻飽含感情的爲斯科特一行寫傳,並稱他們爲偉大的悲劇,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記節選《偉大的悲劇》,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悲壯的一幕。(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幻燈】

1、作家作品介紹: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代表作:傳記《羅曼·羅蘭》 《三位大師》,唯一的長篇《焦躁的心》,特點:不拘於史實,着重表現人物個性。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貯藏( ) ②儲存( ) ③憂心忡忡( ) ④凜冽( ) ⑤毋寧( )

⑥白雪皚皚( )⑦遺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

3、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拖zhuài( ) ②戰lì( ) ③sù( )米 ④gū( )負 ⑤吞shì( )

⑥魯mǎng( ) ⑦雪qiāo( ) ⑧ è( )運 ⑨zhān( )鞋

4、請複述文章內容並用一句話概括

抓住文章內容的關鍵環節,不僅要明確作者的寫作線索(時間順序),還要弄清在作者敘述的這段時間內,發生了那些事情,從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階段的典型事例。

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熱情高漲地奔向極點--極點驚現挪威國旗--心情無比沮喪失望--履行冷酷無情的職責--歸途遇上暴風雪--遭遇疲憊、凍傷和飢餓--埃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來越少--奧茨英勇地走進暴風雪--3月29日三人靜候死神來臨--斯科特記日記直到生命最後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發現他們的屍體和遺物。

概括:本文講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從南極返回途中不幸遇難的故事。

5、請用一個詞來形容你讀完文章後的第一感受(震撼、欽佩、崇敬。)

三、研讀課文,體會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多角度與作品對話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那些最令你感動、難忘的細節和精彩的語句。再現英雄的形象,走入他們的心靈,感受作者的摯情。

2、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最打動你的細節,討論是什麼打動了你?闡述這一細節、語句給你帶來的體會與感受,代表發言(發言時選擇好朗讀方式),組員補充。

3、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點撥、歸納:

①斯科特接受爲勝利者阿蒙森作證的任務。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爲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爲他的這一行爲,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板書:正直、誠實、守信)(失敗之悲作證之悲)

②威爾遜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貴岩石樣品。對待事業他表現出了執着和堅毅的品質。(板書:執着堅毅)

③奧茨獨自走向死亡。

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着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這是一支團結的隊伍,特別是奧茨關鍵時刻爲了保護團隊,就那麼平靜、鎮定地把生命交給了死神。(板書:獻身團結協作集體主義)

④斯科特極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板書:愛忠誠)(死亡之悲)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像奧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靜地死去等情節中的語句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反覆品讀,用以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在談到斯科特的絕筆這一情節時引導學生想象斯科特給國家、民衆、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寫一些什麼。)

四、質疑研討,挖掘主旨【幻燈】

生分組交流、討論、回答,師歸納總結

1、思考偉大的悲劇課題的深刻含義。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雖然斯科特一行的肉體、生命遭到毀滅,但他們的精神是有價值的、偉大的。他們的悲劇中蘊藏着偉大。一個有價值的、美的毀滅難道不能稱之爲偉大的悲劇嗎?這樣看來,茨威格給這些失敗者寫傳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2、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板書意義)

教師歸納、總結

斯科特他們在角逐中失敗了,在失敗的歸途中又全軍覆滅,他們的肉體倒下了,但他們在這過程中所折射的高尚的靈魂,震撼了所有得知悲劇的人們。英國國王跪下來悼念他們,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爲他們作傳。

由此看來,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事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來表達對英雄們的讚歎。

五、拓展遷移【幻燈】

1、斯科特沒能實現第一的目標,而且沒能成功地返回祖國,可以說他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卻贏得了勝利者都沒有的尊重和讚譽。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我們該怎樣面對呢?

2、說說你對英雄的認識

3、美麗南極--探險隊員探險的意義及作用。

六、課堂總結

最後讓我們齊讀五位英雄的名字,將他們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我們去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去實現我們生命的價值。

【幻燈】(大聲齊讀)

斯科特 鮑爾斯 威爾遜 埃文斯 奧茨

七、佈置作業

學習本課後,以我看英雄爲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瞭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爲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複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爲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

2.學生舉例我國曆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 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並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象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發現文中的創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願、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爲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並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誇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鬥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並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麼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隻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裏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裏,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爲妲己 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於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佈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七年級下冊語文《賣油翁》教案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欣賞課文,體會小桃樹的形象所寄託的感情理想並從文本中感悟生活。

2、學習本文借所寫之物來抒寫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體會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內涵。

教學過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一、相遇

1、課前欣賞音樂

2、許多花草樹木中,哪一種你最喜愛?哪一種牽動過你的憂愁與歡樂?

3、引出課題《一棵小桃樹》

二、淘金

1、自由朗讀《一棵小桃樹》,從文中劃出描寫這棵小桃樹的文字,體會作者筆下的小桃樹有着怎樣的外形特徵?

2、討論:作者這樣寫的理由是什麼?

3、小結:是啊,看到了這一點,我們再回過頭去看作者對小桃樹外形的描寫,原來那是作者是用描寫小桃樹外形的瘦弱來突出它生命力的頑強。這是一個讓我們爲之感動,爲之震撼的生命。作者同樣被他感動着。更從小桃樹身上汲取了力量,有了生活的信心。

4、從文中找句子探討:作者與小桃樹有哪些關聯?作者受到什麼挫折?

5、請學生用“這一棵小桃樹,讓我明白了……”小結感悟。

三、創造

學以致用:具體描繪記敘所寫物的經歷,並在記敘描寫中抒發自己對所寫物的感情(喜愛、厭惡、憐惜……)

四、享受 推薦與本文類似作品:《醜石》《文竹》。

學生思考

學生朗讀課文並從中找相關語句體會把握。

學生把握“反襯”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小桃樹是我的“化身”。

學生明確主題,暢談感悟。

學生課後練筆。

板書設計:

託物寓意 小桃樹 “我”“化身” 飽受冷落、經受風雨 生活受挫 依然堅強重拾信心與希望

教後反思:

這堂課以探討文本主題爲要旨,通過課堂預設的: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讓學生帶着問題小組共同閱讀文本,從文字的描述中把握文本的內涵,從文字的描述中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淌,並由此及彼從作者的文字中體驗人生、感悟人生。從課堂伊始,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自己與花草樹木的情感聯繫,從而引出課題學生較容易接受,探討文本時也能切中要旨,及至感悟時學生的體悟更是水到渠成。然而課堂中對於“反襯”與“對比”手法的理解太過於執着,以致於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混沌,還需斟酌。因爲本身這兩者沒有絕對的界限分割,若要細細區分,對於學生而言有難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