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精選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爲20xx版的《道德與法治》,爲此在拿到新教材後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瞭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制訂本學期學科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欲達到的教學目標、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精選22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七1、6兩個班,七(1)班有學生x人,七(6)班有學生x人,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本期所任教的四個七年級班,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爲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其次要加強能力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

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xx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爲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據此,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爲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爲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爲背景和支撐,統整了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幾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成長所需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一些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編寫設計的思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確定了七年級上冊的教育主題是健康快樂的生活,愉快的學習。通過這個主題,涵蓋、整合並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於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具體說來,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達到的教學目標

1、力爭學期檢測全部達到合格以上標準。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法制觀念,從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四、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於1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爲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爲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校園裏的號令

第八週、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上課了

第十週、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別傷着自己

第十三週、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是學生升學關鍵的一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複習時間短、任務緊。紮實搞好會考複習,是取得理想成績的前提條件,科學有效地學習,有助於提高學業成績。爲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國中三年所學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的知識,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效的提高學生會考考試的學業成績,按照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特制定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科複習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校九年級學生通過兩年半國中的學習,在思想品德方面基本上懂得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性。但由於受社會的影響,加上本校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學生的思想波動性比較大,有部分學生有厭學、只顧貪玩不良現象,有上進心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知識學的不活,缺乏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個學期要儘快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讓他們順利的畢業,必須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二、指導思想 以《會考說明》規定的考試內容爲重點,以考點爲線索,有針對性、目的性、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使每一位學生在第一輪複習夯實基礎,以填空題等題型對考點知識進行周密梳。引導學生對考點有知識進行思考和運用,進行深度剖析,理論聯繫實際。以會考題型對本課時所含考點的內容進行全面在鞏固練習。對考綱所規定在會考考點進行簡明在歸納和整理,方便考生查閱。使學生獲得知識在全面掌握,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確保會考取得好的成績。

讓學生鞏固國中階段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程中重要的內容知識點,學生能夠靈活的應用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學會考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學生會考考試的學習成績。

三、教學內容

1、七--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本;

2、20xx年浙江省國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說明與指導;

3、強化模擬訓練。

四、時間安排根據時間的關係和現有的複習資料,複習的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上旬至5月初。主要採取地毯式複習法。第一輪複習的時間最長,也是夯實基礎的最關鍵時期。每年會考試題幾乎都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熟悉課本非常重要,所以採取地毯式複習。 對七年級——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本中所有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將課標與考試說明要求的知識點按識記、理解、運用不同層次的要求,結合教材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複習,複習目標側重於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理解、運用,並使其系統化。

第二階段:5月。專題複習,以課標與浙江省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說明爲主要資料。即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緊密聯繫,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對國內外重大時事、時政熱點進行講解,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將時事與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繫起來,並進行分門別類的訓練,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方法的訓練。側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以致用。 第三階段:6月。進行綜合性複習與模擬測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廣泛收集資料,精心編選好符合會考要求的綜合性題目進行訓練,編寫試題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

其次,選薄弱環節訓練,就是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會化難爲易了;

第三,時政熱點訓練。集時政、所學理論、青少年成長三方面相聯繫的綜合題的分門別類的訓練,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最後,選類型訓練,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考前一週左右,學生自由複習,教師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少背多思,讓學生自主複習的目的是避免其有過多的依賴性,讓他們整理、選擇上考場時的必備資料、課本,在考前要強調注意事項。

五、教學措施從去年考試的形式、考試的題型以及考查的知識點,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的基礎情況,我認爲思想品德會考的複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單元複習,夯實基礎國中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會考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應用基礎知識分析思想、行爲、社會生活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複習的過程中要做到;研究“課標”和“考綱”,明確複習限度。幫助學生梳理課本知識,使學生構建課本知識體系,指導學生細化落實考點。

(二)、專題複習,整合知識在複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課本知識的某一點或時政要點、熱點爲載體和背景材料,引導學生多角度進行思考,把分散於教材的知識電聯繫起來構成整體。

(三)、適度訓練,提高能力訓練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橋樑。只有加強訓練,才能磨練思維、開闊思路、觸發靈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最終得到落實和提高。但訓練應適度,切忌搞題海戰術,對各種資料不加選擇的濫用、亂用。所以教師在複習過程中應該精心編制訓練試題,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的習慣和心理,同時也要適度的講評,提高學生的解題的技巧和能力。 總之,經過三輪複習,不但能使學生的政治基礎知識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個較大的提升,意志品質也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從而順利通過學業水平考試。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周課時

1

2.18~2.24

始業教育

九下第八單元第一二三課

3

2

2.25~3.3

九下第八單元第四課

歷史與社會考點1——5生活的時空

5

3

3.4~3.10

歷史與社會考點6——11生活的時空

5

4

3.11~3.17

歷史與社會考點12生活的時空

思想品德考點1——5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5

5

3.18~3.24

思想品德考點6——9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考點10——11法律教育

5

6

3.25~3.31

思想品德考點12——17法律教育

5

7

4.1~4.7

縣一模考試

思想品德考點18——24法律教育

6

8

4.8~4.14

歷史與社會考點13——15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3

9

4.15~4.21

歷史與社會考點16——20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5

10

4.22~4.28

歷史與社會考點21——25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5

11

4.29~5.5

歷史與社會考點26——30發展的選擇

5

12

5.6~5.12

歷史與社會考點31——35發展的選擇

4

13

5.13~5.

歷史與社會考點36——39發展的選擇

5

14

5.20~5.26

思想品德考點25——35國情教育

5

15

5.27~6.2

思想品德考點36——41國情教育

6

16

6.3~6.9

專題熱點複習

5

17

6.10~6.16

綜合訓練,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會考

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習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2、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

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3、幾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

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

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啓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啓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及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於挑戰的人。並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遊戲活動,瞭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遊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遊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爲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爲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機動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計劃表

第一週:第一課挑戰第一次

第二週:第二課學做“快樂鳥”

第三週:第三課做一個“開心果”

第四周:第四課試種一粒子

第五週:第五課健康遊戲我常玩

第六週:第六課傳統遊戲我會玩

第七週:第七課我們有新玩法

第八週:第八課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課小水滴的訴說

第十週: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

第十一週:第十一課我是一張紙

第十二週: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

第十三週:第十三課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學習有方法

第十五週:第十五課堅持纔會有收穫

第十六週:第十六課獎勵一下自己

第十七週綜合複習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4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爲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說明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爲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爲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爲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爲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

章節題目課時備註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6

1我們的好朋友2

2說話要算數2

3當衝突發生2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6

4買東西的學問2

5合理消費2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2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6

7我們的衣食之源2

8這些東西哪裏來2

9生活離不開他們2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6

10我們當地的風俗2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2

12家鄉的喜與憂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來自社會的愛)。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主要是在愛的陽光下;第二單元主要是我們共歡樂;第三單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第四單元主要是尋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點難點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係爲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激發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後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瞭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麼,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六、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教時

11、家人的愛(第一單元)2

2活動天地:爲家人做事2

32、讀懂爸爸媽媽的心2

4活動天地:有話大家說2

53、來自社會的愛2

6聽聽老師的心裏話2

7清明節

81、不一樣的你我他(第二單元)2

9我們一起來作畫1

102、換個角度想一想2

11五一國際勞動節

123、分享快樂2

131、我們的生活需要誰(第三單元)2

142、阿姨叔叔辛苦了2

15端午節

163、說聲謝謝2

171、學看平面圖2

182、校外探路2

193、出行的學問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爲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爲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爲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爲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 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爲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 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爲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 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爲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爲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四、七上《道德與法治》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9.1-2)第一課 中學序曲

第二週(9.5-9) 第一課 少年有夢

第二課 學習伴成長

第三週(9.12-16) 第二課 享受學習

第三課 認識自己

第四周(9.19-23) 第三課 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單元探究複習

第五週(9.26-30)第四課 和朋友在一起;深深淺淺話友誼

第六週(10.1-7)國慶節

第七週(10.10-14)第五課 讓友誼之樹常青;

網上交友新時空

第八週(10.17-21) 第二單元探究複習

第九周(10.24-28)第一二單元複習

第十週(10.31-11.4)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11.7-11) 第六課 走進老師

師生交往

第十二週(11.14-18) 第七課 家的意味

愛在家人間

第十三週(11.21-25) 第七課 讓家更美好

第三單元探究複習

第十四周(11.28-12.2)第八課 生命可以永恆嗎

第八課 敬畏生命

第十五週(12.5-9) 第九課 守護生命

第九課 增強生命的韌性

第十六週(12.12-16)第十課 感受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十七週(12.19-23)第四單元探究複習

第十八週(12.26-30)總複習

第十九周總複習總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爲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通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爲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爲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爲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爲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爲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啓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第1課

假期有收穫

第2周:第2課

週末巧安排

第3周:第3課

歡歡喜喜慶國慶

第4周:第4課

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5周:第5課

我愛我們班

第6周:第6課

班級生活有規則

第7周:第7課

我是班級值日生

第8周:第8課

裝扮我們的教室

第9周:第9課

這些是大家的

第10周:第10課

我們不亂扔

第11周:第11課

大家排好隊

第12周:第12課

我們小點兒聲

第13周:第13課

我愛家鄉山和水

第14周:第14課

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15周:第15課

可親可敬的家鄉人

第16周:第16課

家鄉新變化

機動:4課時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學期開始了,對於新學期的課程我做了教學計劃,根據20xx年《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作爲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激勵學生、相信學生”爲主線,以“發展學生,提高學生”爲重點,堅持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在班級中提倡民主平等、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進一步加強班級的學習風氣精神建設,增強班級學習積極性的凝聚力。堅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爲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因爲正處於青春期的開始階段,思想上開始進入逆反期,本屆學生從總體上有較強的求知慾,但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學困生,要想總體水平得到提高,則必須很抓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同時,一些國小的不良習慣還未改變,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習不夠自覺,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由於剛上國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差,雖然思想品德的內容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繫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的同

時,還應特別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

三、教材分析

“國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半獨立半依賴,在深入擴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營養。“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促進學生社會化,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啓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本冊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強。 增強調適能力;健康人格;逐步社會化。教育主題是:做生活的主人。有四個教育分主題: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本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分八課教學內容: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當自強、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爲堅強喝彩、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須要自立自強;要實現自強,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有自尊自信並運用意志實現自立自強,則必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四、教學目標:

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

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瞭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能夠自覺守法。

五、教學重點:

1、尊重他人與自尊的關係。自信與成功的關係。

2、自立的表現和必要 ,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3、自強的表現和作用、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4、爲什麼會有挫折,怎麼應對挫折、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5、爲什麼要遵守法律、怎樣預防違法。

六、教學難點

1、如何樹立自尊和自信

2、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與侵權行爲做鬥爭。

3、怎麼應對挫折、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4、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七、實施目標的方法和措施: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互動活動蘊涵着人文關懷,在學生的

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 ,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

3、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指導好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爲的途徑。

4、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5、改進教學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實物等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八、教學進度表

五星文庫包含總結匯報、外語學習、資格考試、考試資料、辦公文檔、人文社科、IT計算機、計劃方案、經管營銷以及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等內容。

本文共2頁1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忠誠實踐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道德與法治,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初期,有夢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難。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要爲學生心扉"開鎖",伴隨學生平穩度過心理生理的"突變期",另一方面要爲學生築起防波堤,在法治社會裏懂得有爲和有所不爲。學生剛開始中學階段的學習,要經過由不適應、較被動到適應而且主動的時期。教學中要增加趣味性強、啓發性大的故事,引導學生講身邊的故事,認識做人處事的原則,遵紀守法。要採取措施來活躍課堂,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技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該教材是新修訂完成的教材,今年起開始使用。它落實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法治,引導學生在法治社會裏生活和成長。教材關注學生生活狀況,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生活範圍、深度的拓展,要求學生把自我逐步融入開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材圖文並茂,敘述簡明,論證扼要,故事貼近生活。教材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足見組編的功力。

四、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教學任務:

1、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

我們開始國中階段的學習。從這個起點開始,我們將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學習和生活會發生一些變化,在我們的成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我們要使中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更有意義、更有價值。2.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友誼,友誼與成長同行。我們要多交益友和諍友,不交損友,遵守網上交友的規則,讓友誼之樹長青。

2、第三單元師長情誼:

老師和父母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見證者和陪伴者。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作出應有的努力,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4.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生命的意義、生命之間的聯繫究竟怎樣,這需要我們去體驗,去探索,去創造,在生活中立志與堅守、盡責與奉獻,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0

本學期我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爲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爲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爲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常規教學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

2.通過第二單元《爲父母分擔》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爲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爲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爲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共有39人。 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爲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爲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啓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說: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

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於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爲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爲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爲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遊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儘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2

學習習慣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

學生理解能力較強,上課時都有表達的勇氣,但是表達不到重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作爲一個負責的老師,不只是把好學生教得更好,而是更應把潛能生給教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逐步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

教學目的任務

1.首先要讓他們說出來,會說會表達,做題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體現出來。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情景,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教重點難點

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把握青春節拍。

瞭解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能夠拒絕不良誘惑,

依法進行自我保護。

個教研專人題

一趣二疑三問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盡最大努力備出高質量的課堂指南。

2.課堂上,儘量使用互動方式以及直觀教具,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到:任務明確化、時間具體化、檢測落實化、獎評貫徹化。

3.切實抓好過關。爲了加強學生的重視,還是要求學生把一些重點知識點背熟,這就要求過關這一環節要把嚴。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容及複習、檢測、考試安排

1

2.13-2.19

第十課

2

2.20-2.26

第十課,第十一課

3

2.27-3.5

第十一課

4

3.6-3.12

第十二課

5

3.13-3.19

單元活動

6

3.20-3.26

第十三課

7

3.27-4.2

第十三課(4月4日清明節休假1天)

8

4.3-4.9

第十四課

9

4.10-4.16

第十四課第十五課

10

4.17-4.23

第十五課(20日-22日期會考試)

11

4.24-4.30

單元活動

12

5.1-5.7

第十六課(5月1日勞動節休假1天)

13

5.8-5.14

第十六課第十七課

14

5.15-5.21

第十七課

15

5.22-5.28

第十八課

16

5.29-6.4

第十八課(端午節休假1天)

17

6.5-6.11

(17-19日會考)

18

6.12-6.19

複習

19

6.20-6.25

(24-26日期末考試,1日暑假開始)

20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3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故事、

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教師只有把握好這門課的靈魂和實質,才能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四年級的學生處於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道德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價值觀念。對人、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單向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將外界環境狀況與自身生活聯繫起來思考的能力。

四年級教材作爲循環.上升的課程內容,主要聚焦學校生活領域中的班級建設,家庭生活領域中的家庭責任,國家領域生活中的現代媒介,社區生活中的環境保護等主題。在教材編寫體例上和欄目設計上與三年級教材保持了一致。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道德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價值觀念。對人、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單向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將外界環境狀況與自身生活聯繫起來思考的能力。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爲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X人,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孩子經過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

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

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

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

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簡析

《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重大歷史使命,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單元主題安排和課文內容設計着眼於兒童成長需要,着眼於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將國家對少年兒童的要求貫穿到兒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

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爲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四、教學進度安排

章節

題目

課時

備註

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1我們的好朋友

2說話要算數

3當衝突發生

第二單元

做聰明的消費者

4買東西的學問

5合理消費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第三單元

美好生活哪裏來

7我們的衣食之源

8這些東西哪裏來

9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四單元

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

10我們當地的風俗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12家鄉的喜與憂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能按時上學,且能堅持較主動的進行早自習。但是他們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與法治,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構建了整體結構,理清各年段目標、內容和螺旋上升的邏輯關係,實現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標內容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規則教育爲核心,進一步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領土教育、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第二,凸顯教材的課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內涵,明晰教材中道德發展的線索。

第三,加強教材對當今國小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規則問題、生活問題和社會適應性問題的針對性。

第四,重視融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視初步的道德與法治思維的發展,開發問題意識和引導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學生動手動腦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動中的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七,凸顯道德與法制課程的自主多元的學習評價。第八,進一步加強教材的綜合整體性建構。第九,進一步加強教材的開放性和適應性。第十:創造新的教材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冊教材一共有五個一級主題活動,分別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愛的家鄉》、《環保行動》、《中國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級了》,在每個一級主題下還有若干個二級主題和活動內容;道德與法治學習指導提升、方法策略與知識技能指導;討論交流與發表、自主多元評價;穿插在相應活動中的學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題延伸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家國籍的認識。

2、初步建立對家庭關係的法律認知。

3、瞭解並遵守班級學校公共場所的規則,感受規則公平的意義和要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初步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

4、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

5、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遵守環境保護規則。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遵循綜合建構的原則,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在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連續性、發展提升性和差異性。

難點: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

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5、拓展教學空間。

以直接學習爲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爲的教育

強化學生道德行爲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爲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爲習慣得到養成。

六、奮鬥目標:

1、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籍國家的意識,知道國家名稱和首都,知道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爲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3、能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衛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班裏爭取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

總之希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風班貌有較大的變化,做一名校長放心,家長滿意,孩子喜歡的老師。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編寫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爲中心,遵循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國中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需要處理的我與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方面的內容,提煉生活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內容。在教材的立意與設計上,關注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及其時代特徵,關注國中學生成長中的體驗與困惑,注重教材內容對國中學生在思想性與精神成長方面的引領,以及從思想認識到生活實踐的引導。

具體而言,本套教材力圖體現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以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爲基礎,堅持對國中學生的思想性引導,彰顯人文性,注重實踐性,體現綜合性;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強調能力目標,更加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教材內容設計的廣度上,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範圍爲依據,通過內容點的落實、部分落實以及滲透等方式進行安排;在教材內容設計的深度上,每一個內容點都包含課程標準中具體的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以知識爲依託又不侷限於知識本身,體現知識與價值的統一,並根據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生活擴展的成長需要,進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二、單元解讀: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爲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爲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爲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爲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爲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進行有效備課,理清脈絡,建構體系,把握主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精選事例創設情境,基於情境,探究問題,生成觀點。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3。課前進行新聞播報,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4。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5。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6。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當前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積極投入到這教育教學改革之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得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最後,借用於漪老師的箴言自勉:

教師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個結果,是生命展開的過程,教育要永遠面向未來。

一輩子學做老師,就是着力於自己的精神成長,和學生一起發展。

課不是上在課堂上,教在黑板上,課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

教課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過程,只有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學生。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6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年級學生共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

2.本班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爲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爲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爲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爲一體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爲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爲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爲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爲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爲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爲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爲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悅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 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爲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爲習慣。通過

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 我們國小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 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 歡度國慶

第八週 我愛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 中秋節

第十一週 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 我的家

第十三週 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 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 過新年

第十八週 送給新年的禮物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8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爲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爲學校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課時安排:

16課時

八、教學進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19

一、學情分析

首先,經過七年級人際交往、網絡特點、法律知識等等的鋪墊,學生能夠順利過渡到八年級的學習,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對走進社會生活、遵守社會規則、勇擔社會責任的學習難度。

其次八年級學生總的來說比較穩定,學習態度及氛圍都比較好。但是八年級的內容無論是容量上還是知識理解難度上提升了一個度,而單單依靠生活常識和七年級的基本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學以致用恰恰是他們的弱點,這就需要讓他們知道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不單需要記憶一些基礎知識,還需要靈活應用,來解決一些實際案例中存在的問題。而所任教的班級裏大多數是女同學愛學上進,但部分男同學雖很聰明,但學習勁頭不足。此外,對於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基礎知識背誦及書寫方面對他們來說是弱項,究其原因是認識不到位,故在講解時需要採用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理解,交給學生背誦的技巧,同時還要鼓勵後進生,才能減少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書包含四個單元十課的內容,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分爲兩課,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網絡生活新空間,善於與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本單元爲後三個單元起到鋪墊的作用,所以在整冊教材中舉足輕重。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網絡。教學難點是懂得如何在社會中成長和理解網絡提供的新空間。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分爲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社會生活講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際交往爲主題,圍繞學生生活圈的擴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尊重他人,做一個誠實的人;學會尊重寬容他人,能夠平等待人,與人爲善。他是對上一單元內容的承接,也是本冊教材內容的重點之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規則重要性的基礎上自覺遵守規則,禮貌誠信待人,同時也要在理解違法的危害性的基礎上預防犯罪。教學難點是理解各個規則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違。第三單元,承擔社會責任分爲兩課責任與角色同在和積極奉獻社會。幫助學生學會交往,提高他們的交往品德,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加強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到爲社會服務,本單元爲下一單元的知識提供了理論依據。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共分爲三課國家利益至上、樹立整體國家安全觀、建設美好祖國,本單元是整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爲建設祖國貢獻力量的情感。

三、課標要求

(一)第一單元

1.1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爲。正確認識好奇心和從衆心理,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1.6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公益活動,自覺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有爲他人、爲社會服務的精神。

(二)第二單元

1.5理解遵守社會規則和維護社會公正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係。

1.1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2.2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尊重、幫助他人,與人爲善。

2.3領會誠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爲都是違法行爲,理解任何違法行爲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第三單元

1.4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知道不承擔責任的後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四)第四單元

1.7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繫,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2.8瞭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麪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

3.5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養成親生活的行爲,合理利用網絡,維護秩序需要規則,做文明禮貌的人

如何加強自我防範,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正確認識國家利益,實幹創造未來

(二)難點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維護和改進規則踐行誠信,有勇有謀,應對犯罪如何關愛他人,如何捍衛國家利益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及措施

1.嘗試用希沃授課助手教育新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

2.按學校的要求,認真備課,確定好教學環節的重點難點,科學安排教學過程。

3.做到課堂有練習、課後有作業,並且當堂的知識當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精講多練,及時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提高起綜合運用能力。

4.注意對學困生的思想教育,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化解畏難情緒。

5.課前佈置預習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做好課堂、單元、期中、期末測驗的準備及分析總結工作。

7.多聽課,不但要多聽同學科老師的課,還要多聽其它學科老師的課,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20

一、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由於本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家庭教育,導致了少部分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__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 1.通過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教學,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學會思考過去的事並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好。

2.通過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健康關係到人類的安危,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懂得環境保護的方法,並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舉手之勞做環保”的自覺性並從自己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過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學,瞭解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纔有交流互鑑的價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爲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通過學習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只有團結起來,形成共識,達成共通,互惠互利協同發展,才能爲人類世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對於學生們認識我們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人人努力爲之奉獻力量。世界是多邊的不是單邊的`,只有熱愛和平,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文明,纔是地球家園上每一個成員共同的責任。

三、教學目標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2.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爲習慣,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4.初步瞭解全球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採取的相關對策,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瞭解我國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們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護與互助。

6.養成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學習歷史的習慣:瞭解環境與人類文明發展之間的依存關係,能夠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7.初步感知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對人們的重要性,爭做環保小衛士。

8.知道科學技術與運用是如何推動社會的發展的。

9.通過收集中國在聯合國的聲音和聲影,整理中國參加聯合國活動的具體事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10.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

四、教學重難點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懂得寬容的意義,學會如何寬容。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爲習慣。

4.明白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爲習慣。

5.瞭解我國自然災害的種類、分佈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預防自然災害。

6.初步瞭解古代早期文明發祥地,知道要保護文明世界的文化遺產。

7.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尊重文化多樣性。

8.知道科學技術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影響,明白科技改變世界,科技讓夢想成真。

9.知道國際組織的分類及重要作用,瞭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構成和作用,明白中國與國際組織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10.知道戰爭帶來的傷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國爲推動和平做出巨大的貢獻。

五、教學措施

1.讓“四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轉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觀念。

2.課堂教學應體現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

3.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4.用課件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21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爲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爲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爲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爲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爲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爲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__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爲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爲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爲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二、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三、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第一週

第一課第一框題、第二框

第二週

第二課第

一、二框題

第三週

第四周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第十九周第二十週

第二十一週第二十二週第三課第

一、二框題

第四課第

一、二框

複習第一單元(月考)評卷、第五課第一框第五課第二框題第六課第一框、第二框

第二單元小測試第七課第

一、二框題複習一二單元期會考試

評卷、第八課一框題

第八課第二框題、第九課第一框第九課第二框題第十課第一框題、第二框複習、月考複習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複習第三單元

複習第四單元

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篇2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2個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從各班成績來看,整體上比較爲理想,說明學生在國小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牢固。但是升入國中後,學生進入新的學校、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接觸新的課程、新的學習任務,學習科目增多,新同學面臨許多不適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本學期主要培養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轉變學習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和熱情,努力提高各班的整體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

七年級上冊教材包括五個單元包括10課內容。

第一單元走進新的學習生活 熱愛生活。本單元是思想品德課的開篇第一章, 本單元的主題是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全面認識與評價自己,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新的銷售生活。第三課?不一樣的環境 不一樣的‘我’?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了解新的學習環境,感受新生活的變化,從而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以科學的方法去適應,並學會融入新的班集體,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全面、迅速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第四課?知識讓人生更亮麗?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轉變學習方式,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第二單元青春的腳步青春的氣息。讓學生知道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學會接受這些心理和生理變化

第三單元生活告訴自己?我能行?。進行?我能行?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說?我能行?,是本單元的生活主題。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生活態度,第五課?做自尊自愛的人?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了解自尊、自愛的重要作用及贏得自尊和獲得自愛的方法途徑。第六課?人生當自強?主要介紹自信、自立和自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立,進而從自立走向自強,做一個自立自強、服務社會的人。

第四單元經歷風雨 才見彩虹,勇於面對挫折,在戰勝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磨礪堅強意志是本單元的基本目標。第七課?風雨中我在成長?包括兩個項目?人生難免有挫折?和?就這樣風雨兼程?,分別講如何認識挫折和怎樣戰勝挫折。第八課?寶劍鋒從磨礪出?闡述了堅強意志的重要作用和磨鍊意志的方法等有關內容。

第五單元走近法律 與法同行,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讓學生感悟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生活離不開法律,理解有哪些基本權利,哪些基本義務,怎樣行使權力,怎樣履行義務。第十課維護法律的尊嚴,學生知道違法和犯罪的聯繫和區別。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熱愛新的學習環境,自覺融入新的集體,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

(2)懂得同學友情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學會與同學、朋友、老師正確交往的方式。

(3)認識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重要性,理解自尊和自信的關係,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的道理。

(4)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怎樣用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爲

2、難點:

(1)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

(2)樹立正確的朋友觀;學會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增強正確處理師生矛盾的能力。

(3)掌握培養自信、自立、自強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信心和自立自強的能力。

四、主攻方向

1、嚴格要求,引導學生掌握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教育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集體觀念、愛國主義、尊師守紀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良好的班風、學風形式。

五、方法措施

1、加強自身思想品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修養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勇於改革創新。

2、認真鑽研教材鑽研教學大綱,深入學習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用先進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支架式教學法、拋錨式教學法、隨機通達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六步?教學法等。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以學生爲中心開展教學,樹立爲學生的終身服務的教學思想;

5.採用互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活躍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6.紮實基礎、突出重點,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能夠堅持學習。

7.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落實。

8、運用教學媒體,努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六、教學進度安排:

每框安排一課時。教學學內容過多的適當延長爲二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