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1W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3篇)

造型表現:運用形、色、機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浙美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浙美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評述: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法,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傳統文化的關係。

二、學期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藝術概括力,分析立方體、圓柱體的結構特徵,認識立方體、圓柱體的透 視變化規律,能寫生簡單的生活物體透 視現象。

2、繼續傳授中國畫筆墨技能,學生進行彩墨畫練習;欣賞中國現代中國畫大師作品,培養民族自豪感。

3、學習淺顯的手工技法。

4、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5、提高學生彩墨畫的技法與概括能力,能夠獨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畫的內容。

6、在手工中培養學生的耐心、細緻能力。

三、學情況分析

該年級段學生表達力強,有自己的獨到的想法,生活習慣上比較講究自我能力體現,不敢落與他後,學習能動性強,上課紀律上比較活躍。經過多年對該年級的瞭解,每個學生都有着自己獨到的特色,根據情況的不同,針對性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學困生抓美術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讓他們看看優秀作品,多采取鼓勵性評語,多發揮他們自我能力的表現,展示每一個的自我特色;特長生教學中注重體現作品的價值的不同,學生自我感情的不同,各科知識、日常生活百態、各種欣賞相結合,來讓學生有更多的創作空間;中檔學生上課紀律認真專心,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處於其他兩者的中間,但在手工方面還缺乏創意與自我體現。

四、措施

1、強造型能力的培養,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寫生,並指導正確的觀察方法,以確定如何對事物進行造型處理,特別對困難的學生進行仔細研究分析。

2、具體手工能力比較弱的班級,多滲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藝能力,使該年級段的總體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內作品展評及各種教學手段,以增強競爭意識及榮譽感,互相學習,提高美術興趣。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愛國教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爲習慣。

二、基本情況

全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他們大部份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爲習慣,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全書共有五個單元,包括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家裏的我、大自然真美麗。每個單元又分爲三個主題,其中第四單元有四個主題。

2、教學要求

1)知道生活、學習中常常會有不順心的事,有困難,不要怕。

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知道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危險,知道最基本的緊急求助和自救辦法。

4)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5)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恆心和毅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態度。

3)引導孩子瞭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識,引導孩子學會生活,保護自我。

4)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從小形成關注家鄉,爲建設家鄉做好準備。

5)讓學生感受身邊環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能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6)初步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7)使學生從小懂得珍愛生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教材的編排特點

1)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教材內容的主要源泉。

2)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

3)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4)課堂從教師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不侷限於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四課時

第二單元上學路上四課時

第三單元我的同學和老師四課時

第四單元家裏的我五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四課時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材料與工具,二,看圖表達,三,設想與選擇,四,杯墊,五,筆架,六,碟片架,七,摺疊式課桌,八,拱橋,九,迷宮,十,我們的新操場。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分別爲五{1}、五{2}、五{3}、五{4}四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爲40人左右。由於上學期我給五{1}、五{2}、五{3}、五{4}班上過勞動技術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覈,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四、教學內容

縫紉縫製小掛飾,瞭解縫製作品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習鎖邊針法,能獨立完成作品。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學習與製作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把漢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對國小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寫得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國小寫字教育主要包括寫字教學與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寫字教育與學生自主性的關係。爲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本學期要加強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具體要求:

1.加強指導,不將書法課變爲自習課。不搞形式,讓學生習字習慣的養成真正落到實處。

2.合理安排學生每天的練習內容 。

3.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隨時糾正不良習慣。

4.定期在班級進行寫字比賽,隨時獎勵有進步學生。

三、工作重點

1、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三個一”(眼睛離紙平面一尺,胸口離桌面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平)

2、掌握漢字的框架結構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瞭解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框架結構、偏旁部首。

3、落實筆畫的筆法訓練。即運筆的方法,一般可分爲起筆、收筆。

4、對國小生寫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個字”(正確、端正、整潔)。

5、強化學生“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6、使學生領會漢字書寫不單單是一個個字的問題,還需要有整體感。

7、引導學生把寫字練習中的收穫運用於平時的習作和其他書面練習之中,認真寫好每一次作業。

四、具體措施

1、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執筆姿勢、坐姿、運筆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堅持上好寫字課,要認真寫字方面的指導。教師的講解不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不少於25分鐘。

3、強化學生“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4、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5、教師自己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的板書要給學生一種寫規範,寫漂亮的印象。

6、開展“遠離訂正液、改正紙”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再提筆寫字,提筆就要寫好、寫對的習慣。

7、展開競賽。以組爲單位舉行競賽,強化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概念。也可以抽籤的形式舉行級的寫字比賽。

8、班內開闢書法展覽角,定期展覽學生、教師的書法作品,給每個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9、調動廣大家長積極性,取得家長支持,舉行家長問卷,向家長彙報成績等。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接任新班,爲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素質爲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爲主線,從日常行爲到學習習慣;從學習成績到身體素質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學生33名,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18人;本班存在一定的問題:紀律性很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會認真聽講,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在成績方面,班集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尖子生鳳毛麟角。語文朗讀水平低,讀書不通順,不正確,沒有感情。作文寫作能力較差。思維不靈活。

三、大綱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__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情況分析:

學生分析: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3個班的勞動技術課教學,每班人數約爲50人。從上屆任教老師瞭解到該年級的學生上課紀律較差,少數學生在課堂上有隨便不遵守紀律的現象,這就影響了上課的質量。當然,該年級的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自覺的,大多數學生還是喜歡上勞動課的,喜歡動手做小製作。這是本學期上好勞動技術課的一個有利因素,問題主要在於使班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我也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提高本年級的教學質量。

教材分析:本冊教材爲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烹飪,二、小木工,三、小塑料工,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2、瞭解木製品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用途,學習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

3、瞭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4、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動手實踐、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

三、各單元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第一單元:烹飪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2、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從事家政勞動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第二單元:小木工

教學目標:

1、瞭解木製品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用途,學習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

2、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

第三單元:小塑料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2、通過操作實踐,掌握簡單技巧,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認真的科學態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瞭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制訂計劃,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2、經常開展勞技製作競賽。

3、多采用集中課時或分散課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4、對學生的勞動成果及時反饋,表揚、鼓勵學生,提高他們上勞技課的積極性。

5、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6、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7、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8、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單元教材分析

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有過鼎盛輝煌,也曾有過閉塞落後。今天,西部歷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些前赴後繼的建設者們,揮灑着青春和汗水,爲西部的再度輝煌,奉獻着智慧和才幹。西部又一次成爲世人關注的焦點,本組教材就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專題編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絲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表明了這條交通要道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裏行間,引起讀者對昔日西部繁榮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楊》通過父子兩代人的交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築路大軍,他們昂揚的鬥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接受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生對西部缺乏瞭解,教學本組教材,既要引導學生把具體的景、人、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還要儘可能地爲學生多作一點有關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以加深對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建設者的認識。

在本組的導語中,提出了“走進西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瞭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可將蒐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作相應安排。爲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1—2課時。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8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策略

因爲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爲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爲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3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三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

一、學情分析 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於人。

2、瞭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五、教學進度

時間 工作內容 備註 第一週 機動 新學期常規教育 第二週 第一單元:方便麪的來歷。 1 粒粒皆幸苦 第三週 2 走進食品加工廠 第四周 3珍惜勞動成果 第五週 第二單元 天涯若比鄰。 1 便捷的通信

第六週 機動 國慶放假 第七週 2 多彩的現代傳媒 第八週 3 走進網絡時代 第九周 半期複習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情況分析

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認識在網站註冊的意義,學會健康、負責地對網上資源進行評價,培訓正確的信息道德規範。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件。

3、學會獲取信息,並進一步加工、處理信息。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認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實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

3、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一節課的任務。

4、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解決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學習。

5、儘可能地多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熟悉軟件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1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爲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學生138人,學生普遍勞動熱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雖然個別同學熱愛勞動,但勞動態度不夠端正,不愛動手操作。上課紀律良好,有個別學生上課紀律意識薄弱,需要老師提醒。由於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孩子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爲三部分;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②手工製作;③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安排了20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2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教五年級,共有學生27人.從去年的學習成績看,該班學生大部分學生平時在數學學習上態度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平時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但是由於數學基礎較差,加上某些同學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和班上的學習風氣不太濃,所以數學成績進步不是很明顯,該班也有一部分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平時學習比較懶惰,加上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所以數學成績比較差,針對的數學教學現狀,本期的工作重點是在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經過期末考試,本班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是太差,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有深厚的興趣,學習刻苦認真,且有一引起數學方面的尖子,同時也有部分的差生,針對的數學教學現狀,本期在的數學教學方面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繼續讓學生保持學生習的濃厚興趣,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爭取使的數學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

二、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結合本冊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4、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5、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6、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7、使學生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及對公約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通分約分等知識理解。在正確掌握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是:

1、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算法及靈活應用。

2、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怎樣分解質因數。

3、對分數單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應用,使學生熟練掌握通分,約分的技巧。

4、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五、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的:讓學生通過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加深對不同統計量意義的理解,並且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丟棄塑料袋的行爲會對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不斷學習當今社會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思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學習貫徹"新課標"的實踐中力爭上游,搶佔教學改革的制高點。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內容,吃透教材的前後聯繫,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對學生基礎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優生優培,做好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

2、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通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展活動,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3、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抓好班級數奧興趣小組的輔導,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4、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六、具體作法:

1、備課:備課嚴格依據大綱要求,靈活處理教材,做到以本爲本,不脫離大綱和學生的實際,備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鑽研學生,做到既備教法又備學生,並能配備難度相當適當的習題。

2、上課:多學習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上課思路清析,板書清楚,思維邏輯嚴密,注意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多采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同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作業:配備難度適中和數量適當的課內課外習題,按時批改作業。

4、考試:科學命題,嚴格組考,考試後及時總結,分析試卷能提示問題的實質。

5、思想教育:認真做好優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優生更優、中等生趕優,差生丟掉差的思想包袱。

6、輔導:課中和課後輔導,做到學生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疑必釋,有惑必解。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是本學期我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重點。

五年級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篇13

教材簡析:

《院子》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懷舊的記敘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童年在四合院的生活,品味親密無間的濃濃的鄰里情。四合院裏趣味多、歡樂多、關愛多,全篇洋溢着愉快、和睦、溫馨、甜蜜的感情。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把四合院和樓房住宅進行對比,強調了四合院的溫馨和甜蜜。全文語言簡潔、明瞭,字裏行間飽含深情,令人感動。

設計理念:

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感受四合院裏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溫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認識“沁、脾”兩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留戀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引入,激發興趣

1、欣賞北京有特色的建築(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據收集的資料,交流對四合院的瞭解。

3、板書、齊讀課題。

〔通過圖片的展示,資料的交流,促進學生對四合院的瞭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勾畫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快速讀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給課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較四合院和樓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憶童年在四合院裏愉快、和睦、溫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寫雖然離開了四合院,但仍然懷念四合院。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理清文章思路,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精讀品味,體會溫馨

1、瀏覽課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豐富多彩、神奇迷人)

2、爲什麼小小的四合院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豐富多彩,那麼神奇迷人呢?請默讀3自然段。按照自學提示自主學習。

自學提示:

★作者回憶了小時侯的哪些事情?用簡單的幾個字進行批註。

★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有感情地讀讀你感觸最深的語句。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快速捕捉相關信息的略讀能力。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

3、彙報交流。

(1)指名梳理回憶的幾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險”、和夥伴瘋玩、嘗餃子、吃棗子)

(2)交流體會:說說哪件事給你的感觸最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在學生自由暢說的基礎上,重點體會“吃棗子”。

“暗紅油亮的棗子就像調皮的孩子直往下跳。”這個句子是把比作?從比喻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童年的快樂和鄰里的和睦)

“那棗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裏每個人的心脾。”你體會到了什麼?(一是新鮮、成熟的棗子甜蜜。二是得到鄰里的關愛,生活甜蜜。)

(3)指導朗讀此段:選擇自己覺得最溫馨的句子讀一讀。

〔引導學生進一步與作者、文本對話。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進行深入的體會,感受語言的魅力,並深入地領會文章的內涵,在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對四合院生活和睦、溫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4自然段。

5、讀1、5自然段,思考,作者爲什麼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體會總結對比的寫法,強調四合院生活的溫馨和甜蜜。

〔領悟文章寫法,爲今後習作運用奠定基礎。〕

四、認讀生字,選寫喜歡的詞語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找資料,瞭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築。下節課進行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