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47K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十篇

生物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核心,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創建以學生爲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實驗教學目的:

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三、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方面:

國中生物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徵及其變化條件,能瞭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2、學生方面:

學生是實驗探究教學的主體,要想有效地實施實驗探究教學,就必須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何況爲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提供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機會,如變演示實驗爲學生課堂實驗,並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爲探索性實驗等,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

3、實驗條件方面:

我校也高度重視生物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爲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1—4班和10班5個班的生物,根據學校新學期工作計劃和生物學科的特點,制定以下新學期生物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下努力實現教學創新,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校的內涵性發展。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習方式。

一、主要措施和方法

1、深入鑽研新課程標準,教材,認真備課,熟悉教材章節重點,難點及考點,化難爲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在課堂上完成。

2、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篩選,分析,總結,把相關信息穿插於新課講授及練習題中。注重複習,特別是課前課後考試前的複習,認真落實。

3、利用課件、掛圖、板圖等多種形式和方法輔助教學;及時認真完成學生分組實驗,耐心指導,積極應考,加強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4、教會學生學習國中生物課的方法。學習生物學知識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要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要重視觀察和實驗,勤動手,多提問。

5、開展教材重點,難點內容的專題講座與複習。

二、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

1、深入學習課改理論,積極實施課改實踐。

2、以國中新教材爲“切入點”,強化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樹立質量意識。

3、在新學期中積極進行教改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培養寫作能力。

三、常規教學

1、加強集體備課,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討疑難問題,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教研組活動要有計劃、有措施、有內容,在實效上下工夫,要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3)生物課。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國小升七年級的過渡期,學生初步接觸生物,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國中生物的進一步學習,而有些學生對生物則不夠重視,不瞭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該如何學好這門科目。存在的問題:國中生物語學習中,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一步一個腳印的認真學習,提高生物成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出處: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教材特點:

(1)體現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2)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避免從理論到理論,所以課本設計圖量大增。

(3)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課本中涉及許多進一步探究)。

(4)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的總結、鞏固、遷移和發散思維。

(5)設置課外閱讀欄目,滲透“STS”教育,擴大知識量。

(6)文字表述親切,力求通俗、準確、生動。

(7)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本冊書選編內容爲3個單元,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由1章內容;第2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由2章內容組成;第3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的能量”,由4章內容組成。共計教學32課時。

2、教學內容分析:本冊書由三個單元組成,共分七章,這七章主要有兩個部分的學習內容。

第一部分是第兩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講述“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物與環境”主要學習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科學探究的方法五節內容;前四節側重於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求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生活的環境,描述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從而辯證地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念。後一節側重於學習常用的實驗儀器如顯微鏡,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整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貫穿着觀察、調查、測量、模擬等科學探究的活動。“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主要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兩節內容。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複雜關係,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統一到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中,統一到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本章繼續加強科學探究的訓練,重點安排一項科學調查:調查一個生態系統,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科學調查的一般過程。在結合DIY中的剪拼生態系統模式圖和製作生態瓶,使學生更好理解生態系統。

第二部分是第三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講述的是“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和“能量與呼吸”。“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主要學習飲食與營養、營養物質的作用、合理的膳食和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主要學習食物鏈和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主要學習的是有機物從哪裏來和綠色植物從土壤中獲得什麼;“能量與呼吸”主要學習的是能量的釋放和利用。

四、新課授課方式:

以教師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分析、合作、自主學習、討論等學習方式;附加教師講授、講解、學生上網查找等方法,適實採用多媒體和實驗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插圖、探究活動、動手實驗及資料分析,使學生掌握並應用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討論。

2、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獲取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

六、作業設計

預計作業16次,知識題型1-2個,能力題型1個,創新題型1個,考練2次,每次考試時間1節。

七、培優扶困措施

運用單元小結複習,採用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單元學習了哪些生物知識及基本技能及知識應用在哪些方面。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爲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爲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爲突破口。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一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一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擔任八年級(1,2)班生物學的教學任務。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有所掌握,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部分學生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但是也有不少同學缺乏學習興趣,不願意學習,所有要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綜合素養,還有較大的難度。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

(2)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知識: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爲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爲有密切的聯繫。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2、能力: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爲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五、主要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實施教學時,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3、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4、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要點爲指導,結合校園工作計劃和教育工作計劃,持續深化貫徹《基礎教育課程變革大綱》精力,深化教育變革,堅持面向整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爲每一個學生的生計工作和終身開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進步教育質量爲要點,活躍營建良好的教育與學習空氣,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進步教育教育質量。經過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對生物學常識有更深刻的瞭解,可以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可以在探求才能、學習才能和解決問題才能方面有更多的開展;可以在責任感、協作精力和創新認識等方面得到進步;可以擁有較高的應試才能,考出好的成果。

二、教材和學生狀況剖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變革的要求及特色,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常識體系,規劃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求活動,進步了學生的着手才能,培育學生的協作探求的科研精力。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使用的常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常識,重視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常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臨繁複雜亂的學科,在學習辦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所以,要進步學生學習愛好,指導學習辦法

三、教育的措施和辦法

1、經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果剖析今後,爭奪及格率要達到90%,優異率要達到50%。這學期應該重視班級學生成果的平衡開展,特別重視生物學困生的學習開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實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剖析學習欠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重視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愛好,鼓舞他們多回答問題,關於他們的改變做好記載。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踐性的生物問題,然後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

2、激發學生學習愛好。精心規劃導語;運用生動的言語;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育。

3、持續深化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改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求使自己的課堂教育有所創新和進步。

4、持續探求契合新課標的課堂教育形式,並注意及時蒐集和整理相關的材料和形式。爭奪呈現全新的課堂教育形式,學習和使用現代教育手法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育中,進步課時功率和教育質量。活躍參與校本教研,上好課,規劃好教案,寫好教育反思。結合詳細的教育內容,選用多種不同的教育策略和辦法,達到課程目標。

5、爲探求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材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求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重視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安排好學生進行探求性學習並進步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協作,樂於溝通。鼓舞學生學會觀察、思考、發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求性方案的規劃和施行。重視探求性陳述的編撰和溝通。培育學生經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法完成陳述,並安排溝通探求的進程和成果。

四、教育要求:

1、要點進步學生的應試才能,實踐着手才能,剖析才能。

2、在教育中要注意持續執行《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整體學生,完成對症下藥,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開展;努力進步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育目標、內容和點評都應有利於進步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育中要使學生在常識、才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開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求活動。

4、在傳授常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辦法的培育。要注意對學生綜合才能的培育。要經過安排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學習愛好。力求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術練習、練習、探求和材料剖析活動。

5、教育中要注意合理挑選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育手法的使用。

6、安排好生物課外愛好小組活動,可以對有特殊愛好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育進展及課時安排

依照教育局安排課時進展,根據實踐教育狀況來施行。

六、教研課題

《怎樣進步學生的考試成果》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生物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有利於把學生帶入發現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分析實驗問題之中和解決問題之中鍛鍊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織的協作能力。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從國小進來,對生物學還比較陌生,這是比較好的,因爲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總體學習情況不是太好,習慣也太差,所以在課堂上就稍作調整,更加註意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關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課堂學習態度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2、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瞄準新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的,冠以《生物課程標準》

的先進思想和基本思想,以“生物和環境的密切關係”爲核心構建的,一方面從分體現了“人與生物圈”爲主線的,另一方面又從“人——生物——環境”的角度更加突出了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發展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學會生物實驗基本操作

2、學會顯微鏡的使用

3、通過實驗學會裝片的製作

4、驗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5、觀察各種植物器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的能力

2、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做出結論,理論聯繫實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操作的科學態度。

四、方法與教學措施

以實驗爲載體,讓學生認知、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視野,鍛鍊能力,強化認知,達成目標。成立科學興趣小組,定期開展課外活動。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xx版)爲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爲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生物學》冀教版(七年級上冊)。

三、具體措施:

1、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這學期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會考出好的成績,給學生和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卷。附本期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致同學們—生物科學在向你招手工作1課時

第一章開啓生物科學之門共5課時

第一節走進生物實驗室2課時

第二節學會觀察1課時

第三節練習測量1課時

第四節學習探究1課時第二章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節細胞

一、觀察細胞1

二、細胞的結構1

三、細胞各部分的功能1

四、細胞的分裂和生長1第二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1第三節多細胞生物體1第四節單細胞生物體1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節在實驗室裏觀察植物1第二節校園植物調查1第三節藻類植物1第四節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1第五節裸子植物1複習中期考試2第六節被子植物

一、雙子葉植物1

二、單子葉植物1第七節我國的珍稀植物1第四章多種多樣的動物

第一節田野動物調查同研究1第二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1第三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1第四節軟體動物1第五節節肢動物1第六節魚類1第七節兩棲類和爬行類1第八節鳥類1第九節哺乳類1第十節我國的珍稀動物1第五章生物的分類和鑑別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同研究1第二節練習對生物進行鑑別1

共7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共8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共10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課時共2課時課時課時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XX年教育工作重點爲指導,結合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爲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爲重點,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通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達到90%,優秀率要達到50%。這學期應該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特別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教育局安排課時進度,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實施。

六、教研課題

《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3)生物課。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國小升七年級的過渡期,學生初步接觸生物,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國中生物的進一步學習,而有些學生對生物則不夠重視,不瞭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該如何學好這門科目。存在的問題:國中生物語學習中,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一步一個腳印的認真學習,提高生物成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出處: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教材特點:

(1)體現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2)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避免從理論到理論,所以課本設計圖量大增。

(3)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課本中涉及許多進一步探究)。

(4)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的總結、鞏固、遷移和發散思維。

(5)設置課外閱讀欄目,滲透“STS”教育,擴大知識量。

(6)文字表述親切,力求通俗、準確、生動。

(7)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本冊書選編內容爲3個單元,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由1章內容;第2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由2章內容組成;第3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的能量”,由4章內容組成。共計教學32課時。

2、教學內容分析:本冊書由三個單元組成,共分七章,這七章主要有兩個部分的學習內容。

第一部分是第兩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講述“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物與環境”主要學習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科學探究的方法五節內容;前四節側重於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求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生活的環境,描述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從而辯證地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念。後一節側重於學習常用的實驗儀器如顯微鏡,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整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貫穿着觀察、調查、測量、模擬等科學探究的活動。“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主要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兩節內容。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複雜關係,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統一到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中,統一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本章繼續加強科學探究的訓練,重點安排一項科學調查:調查一個生態系統,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科學調查的一般過程。在結合DIY中的剪拼生態系統模式圖和製作生態瓶,使學生更好理解生態系統。

第二部分是第三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講述的是“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和“能量與呼吸”。“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主要學習飲食與營養、營養物質的作用、合理的膳食和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主要學習食物鏈和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主要學習的是有機物從哪裏來和綠色植物從土壤中獲得什麼;“能量與呼吸”主要學習的是能量的釋放和利用。

四、新課授課方式:

以教師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分析、合作、自主學習、討論等學習方式;附加教師講授、講解、學生上網查找等方法,適實採用多媒體和實驗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插圖、探究活動、動手實驗及資料分析,使學生掌握並應用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討論。

2、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獲取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

六、作業設計

預計作業16次,知識題型1-2個,能力題型1個,創新題型1個,考練2次,每次考試時間1節。

七、培優扶困措施

運用單元小結複習,採用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單元學習了哪些生物知識及基本技能及知識應用在哪些方面。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課時

教學內容

備註

1

9.2——9.6

1

開學報到

2

9.9——9.12

3

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

3

9.16——9.20

3

中秋節

4

9.23——9.27

2

生物與環境

5

9.29——9.30

4

生物與環境

6

10.1——10.5

3

國慶節

7

10.8——10.12

3

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8

10.14—10.18

3

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9

10.21—10.25

3

期會考試複習

10

10.28——11.1

3

期中質量監測

11

11.4——11.8

3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

12

11.11—11.15

3

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

13

11.18—11.22

3

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

14

11.25—12.29

3

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

15

12.2——12.6

3

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

16

12.9——12.13

3

能量的釋放與呼吸

17

12.16—12.20

3

能量的釋放與呼吸

18

12.23—12.27

4

期末考試複習

19

12.30——1.3

2

期末考試複習

元旦

20

1.6——1.10

3

期末質量監測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

能說出實驗法的基本步驟。

2.能力:

(1)通過提出假設和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閱讀材料獲取和處理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討論中,體驗用實驗法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逐漸形成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交流與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

設計思路

(一)課堂教學設計關鍵點

1.創設問題情境;

2.學生通過觀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利用已有知識對問題做出解釋(假設);

4.通過閱讀“閱讀資料”,對前面的解釋(假設)進行分析,最終確定一個(或兩個)假設;

5.小組討論實驗方案,證實假設;

6.總結歸納“實驗法”的基本過程。

(二)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學的課題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在前一節課學生已經通過閱讀、討論知道了生物學是一門探索的科學,並且也初步瞭解了林奈、達爾文、哈維等學者在研究生物學過程中所用的方法。本節課是要通過一個具體實例――探究“響尾蛇通過什麼追蹤中毒的獵物”,讓學生了解並總結出生物學最常用的方法――實驗法實施的基本過程。此方法將爲以後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觀看錄像、閱讀材料、討論設計實驗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僅讓學生獲得“實驗法”的知識,也鍛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處理信息、協作等能力。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便爲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節選三小段蛇與鼠的片段,分別講述皮爾斯蛇在狹長的洞穴裏追蹤老鼠;響尾蛇(一種毒蛇)面對近在咫尺的老鼠只是不停地伸縮舌頭;加彭蛇(一種毒蛇)張開大嘴咬住老鼠,又讓中毒的老鼠逃脫。

在學生爲三隻小老鼠的命運感到擔心的時候,好奇心也定會油然而生,自然就過渡到了下個教學環節――由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在肯定學生問題多樣化的基礎上,確定或提出(如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引導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響尾蛇通過什麼來追蹤中毒的獵物?

許多學生有着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時他們頭腦中已經在對問題作出解釋了,不妨讓大家一起交流,請學生把可能的解釋都說出來。那麼到底哪個學生的解釋更合理呢?答案由學生自己尋找――先閱讀教師事先整理出的“響尾蛇”資料(裏面主要介紹了響尾蛇的各種感覺),再小組討論,彙報結果。

在交流的基礎上,確定一個或兩個學生認爲合理的假設,教師應指出科學是講求證據的,以上假設只是同學們的推理,繼而引出“怎樣才能證明假設是否成立呢?”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此時引導學生結合前面做過的“探究溫度對黴菌的影響”實驗進行設計,應儘可能多地參與各組討論並提出建議。

接着由學生彙報實驗設計,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設計的基礎上,將課本中研究者的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象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髮現研究者與自己設計的不同,認識到實驗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如設置對比實驗;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條件只能有唯一不同;實驗應重複多次以減少誤差等。

最後回顧一節課所做的工作,由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實驗法的基本過程。即: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學生總體素質較高,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可以很好地配合老師進行探究活動,並通過探究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