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48K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8篇)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四則運算;位置與方向;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瞭解生活中的小數,用線段圖較爲形象地表示數量關係,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認識圖形,是在前三年半所學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學習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邊長和麪積。

3、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系統地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和理解新的計算方法,本單元同整數一樣,注意交給學生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靈活多樣的計算能力。

6、使學生進一步加深認識直線、線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對平面圖形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並學習一些簡單圖形的作圖的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7、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啓蒙教育。

三、教學的重、難點:

1、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教學重點: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三步計算文字敘述題的解答方法,理解連乘和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進行檢驗,會看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難點:正確計算混合運算,能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敘述題,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正確解答各類應用題,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重點:學會小數的意義、單位,會讀、寫小數,掌握小數的基本性質,應用以前學的方法求近似數。難點:正確理解小數的意義,小數性質的應用,正確按要求近似數。

3、小數的乘、除法。重點:掌握計數方法,知道小數乘、除法同樣可以用整數簡算的方法進行簡算。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正確進行簡算。

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重點: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難點:畫三角形的垂線和平行線,各種圖形特徵的應用。

四、教學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

2、以學生爲主體,提倡啓發式教學,注重嘗試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

3、重視抓課堂教學改革,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作業在課堂上完成,並及時反饋。

4、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實施“課內補課”的方法,組織互幫互學。

5、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

6、認真備課,精習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7、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8、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302=300+ (300+2)43=300+2

20__=20__+ (20__+3)14=20__+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計算10243 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 (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練習:

(1)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練習:(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說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 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纔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討論:2、3題爲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穫。

(五)、作業:P38/6—8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計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課後反思: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3

《軸對稱》的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遊戲,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大家猜一猜這個圖形是什麼?

課件出示:一架飛機的一半。

生:一架飛機。

課件出示:

師:恭喜你們答對了,繼續。

課件出示:奔馳汽車標誌的一半。

生:奔馳汽車的標誌。

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太豐富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猜的呢?

生1:因爲軸對稱圖形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看到一半就能想到一半。

師:也就是說:軸對稱圖形沿着對稱軸對摺會怎麼樣?

生:完全重合。

師:那條摺痕我們把它稱爲對稱軸。

師:那你們能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嗎?用手比劃比劃。

生:用手比劃,課件同步出示對稱軸。

師:看來,有的軸對稱圖形不止一條對稱軸。

二、 新授

例1教學:

師:繼續,課件出示:松樹的一半。

生:一棵松樹。

師:要是你能夠看到一半就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它的一半,那你就厲害啦!

生:在1號方格紙上畫,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好了嗎?誰來代表你小組說一說你是怎麼畫的?

生1:看着左邊的樣子一段一段畫的……

貼學生作品:

師:你是一段接着一段畫的!咦,老師有點不明白,誰來說一說他這一段是怎麼畫的呢?(指着第一段)

生:看斜的2格畫的。

師:這也是斜的2格,你怎麼就不畫這呢?(指另一個斜的2格)

生:那樣的話就不會完全重合。

師:那這個點對摺後會與那個點重合?

生:指這個點的對稱點。

師:是這樣的嗎?咱們藉助課件看看。

生:重合了。

1. 發現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師:像這樣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的點就是一組對稱點。爲了研究方便,我們把這兩個點分別記作:A點、A'點點我們稱它們爲對稱點。你還能找到其它的對稱點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

生:指。

生:指對稱點。(B、B')

師:仔細觀察這兩組對稱點,你們找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生: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板書)

師:你真善於觀察,下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A點、A'點以及B點、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師總結:通過數一數,我們發現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這是軸對稱圖形的一個特點(板書課題)

2.發現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疑問,點E'和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2格,那它們怎麼不是一組對稱點呢?

生1:它們不在一條線上。

生2:對稱點要在一條水平線上。

生3:對稱點的連線一定要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我們把一組對稱點連起來,這條線與對稱軸是什麼關係?(課件將對稱點進行連線,學生進行觀察)

生:互相垂直。

師:其他的對稱點的連線,也會和對稱軸互相垂直嗎?咱們再來看看。(課件將其它對稱點進行連線,學生進行觀察)

生:也是互相垂直。(板書: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通過連一連,我們發現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這是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個特點。

3.發現對稱點有無數組

師:再來看看我們剛剛找出的對稱點,它們都是什麼樣的點?(教師用手指線的端點)

生:線段的端點。

師:除了這幾組點,圖中還有其他的對稱點嗎?你能找到它們嗎?

(點一個K點,請一個同學來找一找,再點一個G點,以及端點上的點的對稱點……)

師:可以找到多少組對稱點?

生:無數組。

師:那爲什麼你們一開始只找這幾組呢?

生:因爲它們容易數,很特殊,很關鍵。

師:是的,一個軸對稱圖形上有無數組對稱點,但是有些對稱點比較特殊,在軸對稱圖形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

4. 發現又好又快的畫法

師:同學們,又是再讓你們畫一次松樹圖的一半,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又好又快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找端點的對稱點,描點,最後依次連線。

例2的教學:

師:行,下面就用你們總結的方法再來畫一個。

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

生:在書本上畫,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畫又好又快。

生:根據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我先找到線段的端點,然後再來找對稱點,最後依次連線。(課件同步出示)

師:你真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孩子!下面我們藉助課件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同學的畫法。

生:學生看課件。

師:我們先怎麼?然後?最後?引導學生得出:板書

(1)找(端點)的對稱點;

(2)描點;

(3)用(直尺)依次連接。

三、練習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呢?同桌之間相互合作,一個人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另一個人補全另一半,我看哪一組同學畫的又好又快,聽明白了嗎?開始吧

生:學生在合作畫。

師:畫好了嗎?下面我們來欣賞下面幾個同學的作品。(從對與錯和藝術性兩個角度來欣賞)

四、談收穫

師:不知不覺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誰來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工作計劃結合班級學生及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素質教育爲核心,以提高學生實際數學能力爲重點,力求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課堂氛圍比較好,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比較粗心,計算比較容易出錯。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不夠,自己審題的難度較大。所以,在複習時應該重點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對應用題的理解上,對於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也需要進行復習鞏固。而有少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姣好,這就需要在複習時對他們這部分學生加大難度,進行有難度的訓練。

三、複習內容:

本冊教材7個單元:1、大數的認識2、角的度量3、三位數乘兩位數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5、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6、統計7、數學廣角

複習時按照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分——大數的認識、乘法和除法、角和四邊形、統計和數學廣角這四大塊來進行知識的梳理。

四、複習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萬級、億級的數,十進制計數法,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目以及近似數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建立有關整數概念的認知結構;

2.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進一步提高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以及探索規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

3.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徵,認識角、平形四邊形和梯形。

5.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會畫兩種不同的統計圖。

6.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7.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5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等。教材把這一問題安排在四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方程,因此這裏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猜測、列表、假設等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猜測、有序思考及邏輯推理的能力,體會假設法的一般性。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學情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數學趣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列表法”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過有序猜測和計算得出結論,“假設法”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學中要抓住其特點,講解算理,讓學生逐步掌握,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拓寬學生思維。

【教學建議】

1、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化繁爲簡的思想。

2、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介紹有關雞兔同籠問題的“趣解”,既激發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列表法、假設法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瞭解 “雞兔同籠”問題解決的多種有趣方法,體驗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運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假設法,能運用假設法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老師想給同學們介紹一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你們想了解嗎?裏面記載着許多有趣的數學名題,其中有這樣一道題,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以下情境圖)

師:你能說說這道題是什麼意思嗎?(說明:雉指雞)讓學生說說題意,然後出示: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歷史趣題“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

有的同學已經在計算了,說說看雞有多少隻?兔有多少隻?

【設計意圖】結合課件呈現的情境圖談話引入,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在學生猜測得不到正確結果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爲下一環節引導學生經歷“化繁爲簡”的解題策略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化繁爲簡的必要性。

剛纔大家猜了好幾組數據,但是我們驗證後發現都不對,爲什麼這麼多人都沒有猜對呢?(數太大了)你們覺得什麼情況下能夠猜對?(數小一些)

那咱們就換一道數小一些的。(課件出示例1)

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二)自主嘗試解決問題。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同一個籠子裏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

找到題中信息:①雞和兔共8只。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

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件呢?(雞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猜對呢?

怎樣才能確定猜測的結果對不對?(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是不是等於(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等不等於26)

這回給你們一點時間,把你猜測的數據在練習本上列個表,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對嗎?(出示表格)

這回給你們一點時間,把你猜測的數據在練習本上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對嗎?

(三)交流體會,掌握問題解決策略。

1、經歷列表法的形成過程。

(1)經過同學們的研究,現在知道雞和兔各有幾隻?

都誰和他的結果一樣?你們有把握這次猜對了嗎?怎麼驗證一下?

(2)說說你是怎樣得出正確答案的?(引導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預設學生思路:

●從雞8只,兔0只開始推算。

●從雞0只,兔8只開始推算。

前兩種情況可能做了充分預習,按照一定的順序,列舉出了所有情況,或者到得到正確答案爲止。對這種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給予肯定。

●直接猜出雞有3只,兔有5只,驗證後發現腳數正好是26只。

這種情況屬於正好一下猜對了,教師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夠猜得這麼準。

●從雞有4只,兔有4只開始推算。

這種情況猜測的次數比較少,對於數據比較大的時候適用。

●有的同學還可能發現了每增加一隻兔,減少一隻雞,腳就增加2只,這樣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幾隻兔,直接找到正確答案。這正是假設法的思路。如果有同學有這一發現,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述準確,爲後面的假設法學習做好鋪墊。

(3)小結收穫。從剛纔的列表情況看,你覺得怎樣列表比較好?

(4)運用列表法解決情境圖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自主解決,交流方法並訂正結果。

如果沒有出現上面的第五種思路,教師小結可以提出。

小結:雞兔的總只數不變,多一隻兔子就會少一隻雞,增加兩隻腳;多一隻雞就會少一隻兔子,減少兩隻腳。運用這一規律正好是我們解決這一問題的另一種方法。

2、探究假設法。

(1)問題預設:剛纔大家找到了“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辦法,討論中還發現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如果運用這種推理方法,怎麼解決呢?

(2)引導學生交流:發現假設成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計算起來會更簡便。

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意思。

先假設成都是雞,着重說說推理的過程。

同樣,讓學生說說,如果假設成都是兔,是什麼情況?

小結收穫。

(3)運用假設法解決情境圖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再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找到用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有序思考,組織學生有層次地彙報和交流,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根據表中總腳數與題中數據的差,來調整數據,對假設法的探究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對假設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練習強化,深化認識。

針對性練習,完成做一做第一題。

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

四、閱讀資料,豐富認識。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嗎?閱讀105頁的資料。

古人真是很聰明啊!今人更了不起,又發現了很多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趣解,你們想了解嗎?介紹幾種。

1、假設所有的雞和兔子都訓練有素,然後你拿着一個口哨,吹一下,所有動物收起一隻腳,吹兩下,收起兩隻腳,好了,現在雞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還有兩隻腳站着,總腳數減去兩倍的頭的個數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數了。

2、假如雞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隻腳,那麼總腳數就是總只數乘4,減去實際的腳數,就是翅膀的數,翅膀都是雞的,再除以2,就是雞的只數。

五、談話式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每種方法都明白了嗎?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提示學生做題時要根據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鞏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方法,瞭解古時候的解法,使學生對我國的古代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後的小結梳理一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反思學過的方法,爲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

列表法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假設法

都是雞: 腳:8×2=16(只)

少了:26-16=10(只)

兔:10÷(4-2)=5(只)

雞:8-5=3(只)

都是兔: 腳:8×4=32(只)

多了:32-26=6(只)

雞:6÷(4-2)=3(只)

雞:8-3=5(只)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爲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力爲重點,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實踐“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三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爲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四則運算、觀察物體、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減法、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總複習。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

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知識也是國小生應當掌握的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爲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三角形、圖形的運動三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來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平均數和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雞兔同籠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圖形的運動變化規律

5、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六、實踐活動安排

第十四周營養午餐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3)班有學生34人,本班學生中優秀生有9人,中下生約7人左右,中等生佔大部分。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但本班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靈活,對於一些題型新穎的問題,不懂去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複習內容: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2、圖形與幾何

第二單元公頃與平方千米

第三單元角的度量

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條形統計圖

4、數學思想方法第八單元數學廣角——優化複習目的、意義:

三、複習目的、意義:

1、複習總目的: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鞏固數概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2、本冊教材總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一些有關面積單位的簡單計算。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6)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7)認識條形統計圖(以1代多),會用條形統計圖來描述數據,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並提出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

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於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策略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P17—18。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學習重點:

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學習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學習準備

課件、學習單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暑假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好多人都旅遊去了,當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麼去的?課件出示:

生:騎自行車。

師:你們看的真準,再仔細看看,你從圖中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週。

生2:李叔叔上午騎了40km,下午騎了56km。

2.師:根據瞭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騎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

師:今天我們選取“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來做我們的學習材料,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列式?

生1:40+56(板書)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2:56+40(板書)

師:它們之間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生:等號。(師板書等號)

師:爲什麼可以用等號連接?

生1:因爲它們的和都是96千米。

生2:因爲它們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總路程。

2. 課件出示:

123+377 Ο 377+123

1124+76 Ο 76+1124

師:這兩道題,它們的算式之間的能用等號相連嗎?請你算一算!

生:能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它們的和都相等。

師板書:

3. 師:觀察這三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嗎?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從剛纔的發現中,你們會猜想到什麼呢?

生: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呢?

(板書: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

4. 師:口說無憑,你打算怎樣驗證咱們的猜想?

生:我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

師:那請大家拿出本子來,舉幾個這樣例子來驗證看看!

(生獨立舉例驗證)

5. 師:誰來上臺說說你是怎麼舉例驗證的?

生:(百以內的加法、多位數的加法、小數加法……)

師:通過剛纔這兩位同學的舉例,都能證明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誰有沒有發現交換加數位置和不相等的情況嗎?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說,我們舉不出反例,那證明我們該剛纔的發現是正確。

師:誰能夠再一次總結一下我們剛纔發現的這個規律?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旁邊的問號是不是可以擦掉了?!

師:這個規律,數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加法交換律”

(板書加法交換律)

6.師:剛纔同學們舉了那麼多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舉不完。

師:是啊,像這樣的等式我們能寫出很多很多來。

(師邊說便在等式的下面板書“……”)

師:既然像這樣的等式寫不完,你能否開動你的腦筋,想辦法用一個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嗎?試一試,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寫出來。

(學生嘗試)

7.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一個怎樣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換律的?

生1: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

生3:a+b=b+a

師:這三位同學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況嗎?

生:能。

師:這三種方法,你更欣賞哪一種?

生:第三種。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爲第三種更方便、更簡潔。

師:其實咱們的數學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是a+b=b+a。

(師板書a+b=b+a)

師:你覺得a 和 b可以表示哪些數?

8.師:同學們現在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加法交換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我們是先觀察發現,再舉例驗證,最後是總結規律。

師:很簡單明瞭,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2:我們第一步是觀察發現,我觀察這三個等式,發現了任意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第二步是舉例驗證,我們舉了好多例子,證明我們是正確的,最後一步是總結規律,總結的規律是“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說的好不好?把掌聲送給他!

(板書:觀察發現→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9.師:我們剛纔是通過觀察發現,然後是舉例驗證,再總結規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剛纔大家經歷了一次像數學家一樣做數學的過程,那你能不能用這種學習方法去探索其他的運算定律呢?

生:能。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師:現在請大家自學<學習單一》,自學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錦囊,誰願意大聲讀一遍?

生:

一.觀察發現。

仔細算出每一組題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二.舉例驗證。

你能再舉出幾組這樣的例子嗎?

三.總結規律。

你能用符號表示這個運算定律嗎?

2.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學錦囊上的提示自學,開始。

(生獨立完成)

師:完成的同學同桌交流一下。

3.師:都完成好了嗎?誰願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學收穫?

生:我發現第一組算式都等於288,第二組算式都等於273,第三組算式都等於507,它們都可以用等號來連接。

師:每一組題的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1: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後一道都是先算後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一個數相加。

師:剛纔這位同學分享了這麼多自學的收穫,那你還發現了什麼?還其他的發現嗎?

生:我還發現這三組題,後面的題都改變了運算順序。

師:運算順序改變了,那麼什麼沒有變?

生:和不變。

師:還有沒有什麼不變?

生:數字的位置沒變,只是運算順序變了。

4. 師:剛纔通過這三組算式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那這個規律對不對還需要我們怎麼樣?

生:舉例驗證。

師:那誰來說一說你舉的例子?好,你來!

生1:(24+76)+28=24+(76+28)(師板書)

師:誰再來分享一下你舉的例子?

生2( 8+7)+3=8+(7+3)

師:誰再來舉一個?

生3:(325+178)+22=325+(178+22),他們都等於525.

5.師:謝謝大家的分享。剛纔,我們大家進行了舉例驗證,你們驗證我們發現的規律對不對?

生:對!

師:有沒有舉出反例的?

生:沒有。

師:那由此可以說明,我們該發的規律是……

生:正確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我們發現的規律齊讀一邊,預備,起!

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師:剛纔發現這個重要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

(板書:加法結合律)

6.師:這是我們發的第二個運算定律,那你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生:(a+b)+c=a+(b+c)。

7.師:今天這節課,我們採用觀察發現、猜想驗證、總結規律的學習方法,發現了兩種的加法運算定律,現在你還有什麼不懂得、想提出來供大家研究嗎?

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內交流研究,開始!

(生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哪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分享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1:我們小組發現的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加法,和不變;不同點是加法交換律的加數是兩個數,加法結合律的加數是三個數。加法交換律是數字的位置變了,加法結合律是運算順序變了。

師:你們同意嗎?還有和這一組不一樣的嗎?

師:好的,看來其他組的同學的發現同他們是一樣的,我們班的同學觀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強,那下面,我們就運用我們學會的本領來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下列等式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2.你能( )中填上適當的數嗎?

3.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逛超市,看到體育用品櫃檯有下列物品:

4. 小明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

四.課堂總結。

1.本節課你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2.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用自己善於發現的眼睛和聰明的頭腦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規律,認識並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你看,數學家能總結出來的運算定律我們也能總結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勤動腦、多動手,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得更棒!

五.板書設計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0

班級情況:

四(一)班有58名學生。四(五)班有53名學生,兩班的學生較爲活潑、好動,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紮實,計算能力較強,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敢於質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有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理解能力偏弱,獨立自主完成操作活動的能力較差,尤其是對應用題更難於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補缺,通過個別輔導,爭取把成績趕上來。

一.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會用小數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

2、通過直觀模型和實際操作,體會十進分數與小數的關係,並能進行互化。

3、能正確讀寫小數,並能對小數大小進行比較。

4、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能進行兩位小數的加減及其加減混合運算。

5、能運用小數加減運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第二單元:認識圖形(11課時)

1、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徵。

2、通過對三角形的分類活動,認識並能識別哪些圖形是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3、通過直觀操作,探索並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4、通過擺一擺的實驗操作,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5、通過四邊形的分類活動,瞭解梯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6、欣賞圖案,體會圖案形成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第三單元:小數乘法(10課時)

1、結合具體情境,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通過具體的情境和操作,發現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瞭解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

3、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法能利用小數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四單元:觀察物體(4課時)

1、能根據提供的一組照片和畫面,辨別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範圍或形狀。

2、在觀察、想像、推理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第五單元:小數除法(14課時)

1、通過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小數除法及四則混合運算,並能運用小數除法和四則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意識和能力;會求積、商的近似值,知道什麼是循環小數。

第六單元:遊戲公平(2課時)

通過遊戲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並會分析、判斷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

第七單元:認識方程(12課時)

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瞭解方程的含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係。

3、通過天平遊戲,理解等式性質,會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4、會用方程解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等量關係。一、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二.主要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雖然,教材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生動有趣、富有現實性和數學意義的素材,以便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但是隨着學生年級的升高,教材中所安排的數學知識的難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關注知識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

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爲一個完整的數學教學過程應包括三個階段:抽象、演算、應用。這裏所說的抽象是從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抽象數學問題;演算是嘗試求解數學問題,並鞏固所瞭解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是將所學的知識用在新的情境中。在傳統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掐頭去尾,只留中段的現象。這樣就使學生不知道知識的來源,更不懂得如何去運用。在本冊教材的編寫中,力圖改變這種單一追求知識掌握的現象,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體會重要知識的來龍去脈。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重要知識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對一個新知識的出現,要力求讓學生體會到它是如何產生的,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對一個連續性知識,應結合第一學段的內容進行前後對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點與聯繫。

(三)教師要特別重視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加強估算,,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發展學生思維。

4、在課堂上利用積極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時效性。

5、後進生輔導做法、措施:

(1)瞭解學生原來的學習情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

(2)多利用課餘時間,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充分發揮班乾的帶頭作用,以優扶差。

(3)密切與其家長聯繫,共同配合督促好他們的學習。

三、研究課題

教師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它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解決這類問題時,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假設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於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二、學情分析:

(1)“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數學趣題,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列方程解答此類問題數量關係直觀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設法”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學中要抓住其特點,講解算理,讓學生逐步掌握,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拓寬學生思維。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化繁爲簡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體會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會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五、教學難點:理解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道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數學趣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PPT投影展示原題)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指生回答(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2.有誰知道這類題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問題嗎?(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三大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一書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二)探究交流,嘗試解決問題。

1.爲了研究方便,我們把題目裏的數字改小一點。“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隻?”(說明:爲了便於分析時敘述,把“26只腳”改成了“26條腿”課件出示)

2.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裏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

讓學生理解:①雞和兔共8只。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課件出示)

3.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隻雞幾隻兔呢?學生猜測,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件呢?(雞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猜對呢?

學生猜測,老師板書

4.怎樣才能確定你們猜測的結果對不對?(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等不等於26。)

①嘗試列表法

爲了研究老師把所有的可能按順序列出來了,我們先看錶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麼意思?(就是有8只雞和0只兔,也就是假設籠子裏全是雞,)那籠子裏是不是全是雞呢?(不是)那就是把裏面的兔也看成雞來計算了,那把一隻4條腿的兔當成一隻2條腿的雞來算會有什麼結果呢?(就會少算兩條腿)(課件出示。)

②假設全是雞

8×2=16(條)(如果把兔全當成雞一共就有8×2=16條腿)

26-16=10(條)(把兔看成雞來算,4條腿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算,每隻兔就少了兩條腿,10條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設全是雞,是把4條腿的兔有當成兩條腿的雞。所以4-2表示是一隻兔當成一隻雞就要少算2條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隻兔當成雞算就會少10條腿呢?就看10裏面有幾個2就是把幾隻兔當成了雞來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數。)

8-5=3(只)雞(用雞兔的總只數減去兔的只數就是雞的只數,8-5=3只雞)

算出來後,我們還要檢驗算的對不對,誰願意口頭檢驗。

生:3×2+5×4=26(只),5+3=8(只)。

師:看來做對了,最後寫上答語。

③假設全是兔

我們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麼意思?(籠子裏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設籠子裏全是兔。那把兔當了雞在算。那就是把裏面的雞也當成兔來計算了,那把一隻2條腿的雞當成一隻4條腿的兔來算會有什麼結果呢?(就會多算兩條腿)(課件出示:把一隻雞當成一隻兔算,就多了兩條腿)

先用假設全是雞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假設全是兔又應該怎麼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能自己解決嗎?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邊或小組討論。

小結:剛纔我們假設都是雞或都是兔,所以把這種方法叫做假設法。這種方法能化難爲易,是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板書:假設法)

小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好,讓我們一起再次回到1500年前的這道題目:(出示課件),看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1.假如讓雞擡起一隻腳,兔子擡起兩隻腳,還有26÷2=13只腳。

2.這時每隻雞一隻腳,每隻兔子兩隻腳。籠子裏只要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3.這時腳的總數與頭的總數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數。

(三)練習鞏固,反思提升。

1.課件出示“做一做” 生活中“雞兔同籠”的問題。

(1)龜鶴問題

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有112條。龜、鶴各有幾隻?

集體反饋。

(2)新星國小“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蔘加植樹活動。男生每人栽了3棵樹,女生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生各有幾人?

(3)引導學生建立“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

看來雞兔問題這類問題我們不只侷限算雞和兔的只數問題上,只要能用“雞兔同籠”問題來解答的問題都可以統一叫做“雞兔同籠”問題。今後我們就用剛纔學到的“雞兔同籠”方法,來幫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們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五)課外延伸與作業。

1.閱讀並思考:課本105頁的“閱讀資料”

2.完成練習二十六的1-3題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班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是不夠牢固,而且一部分學生過於浮躁,分析能力不足,有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差,必須要進行改正,而且希望班級部分家長能夠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本學期也要進一步和這些家長做好交流和溝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三角形,圖形的運動(二),觀察物體(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四則運算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每種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系統學習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等;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二)、三角形及圖形的運動(二),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也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幾個幾何體的組合體,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探索平面圖形運動的特性和方法。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運動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空間與幾何學習的實踐經驗和思維經驗。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平均數與複式條形統計圖。通過學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球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關於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學習製作簡單的複式條形統計圖,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數據分析觀念。

“數學廣角”安排的是關於“雞兔同籠”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猜測、嘗試、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使用嘗試—調整、列表、假設等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及邏輯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一個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感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升運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或幾何體的形狀圖;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認識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努力爲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課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2、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控制訓練量,把握訓練密度,以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重視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講求精講多練,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解決所存在的問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針對本班學生計算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要求每位學生每天要完成一頁口算題的練習,針對筆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每天將完成3題筆算練習,並且要家長批改,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每週將進行一次筆算小測。

3、加強解決問題的教學。本冊教材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問題都是由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增加一個條件或改變問題而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找等量關係的能力,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5、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6、抓好培優補差工作。

(一)優秀學生培養措施:

1、保護優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質疑。

2、在教學中滲透課外知識,指導學生自學,課外有計劃對學生進行抓優指導。

(二)後進生輔導措施:

1、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對後進生做到:誠心、愛心、耐心。

2、不僅要注意培養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養其興趣的穩定性和集中性,使後進生有恆心、有毅力,在學習中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從枯燥中尋樂趣,於困難中求喜悅。

3、老師的輔導要及時,課堂上設計部分適合後進生的問題,多給後進生機會,適時的給與輔導,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4、後進生的作業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時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

5、多進行家校聯繫,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共同促進後進生進步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3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雖然腦子非常好,但是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並且有很多是單親家庭,因此要想提高本班的整體數學成績,還需要加強交流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數量關係的過程,認識較大的數,在理解大數目的意義、利用大數目進行表達和交流、把大數目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估算和估計實際問題的結果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數感。

(2)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運算順序、運算律,以及用圖形、字母表示運算律的活動過程,發展初步的符號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3)在認識射線和直線,進行幾何體與視圖相互轉換,研究銳角、直角、鈍角、平角以及周角間的大小關係,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係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技能。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根據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設計簡單的遊戲。

2、能力目標。

(1)能在教材提供的現實情境中看到數學內容,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2)能通過兩步計算或綜合算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養成計算後回答問題的習慣。

(3)能找到生活中應用兩點一條直線的例子和應用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應用兩點間線段最短,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媒體呈現的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5)能通過修改和重新設計遊戲規則,實現遊戲的公平。

(6)能主動與同學合作開展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體驗。

(7)在教師的組織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想象和事物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能質疑問難,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以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態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3)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並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從教科書中的"你知道嗎"欄目和其他渠道瞭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感受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體會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4

教學內容:軸對稱;平移。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探究。

2、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3、注意知識的科學性。

章節名稱 圖形的運動(二) 課 時

課標要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內容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裏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單元教材先設計了畫對稱軸,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知識。

教學重點 1、 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難點 1、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2、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教學策略

軸對稱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難點:認識圖形的對稱軸,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應用 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 課 一、創設情境

出示軸對稱圖片

師:這些圖片好看嗎?爲什麼好看?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因爲對稱而讓人覺得美的物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美麗的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

二、複習舊知

1、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2、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3、看書中圖片,畫出對稱軸。

三、學習新知

1、出示例1

(1) 這幅圖對稱嗎?

(2) 中間這一條直線表示什麼?

(3) 點A和點A在這幅圖中是兩個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4) 點B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5) 點C和點( )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 )個小格。

(6) 我發現: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

2、小結: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畫對稱圖形。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思考的基礎上,用鉛筆試畫。

(3)小結:

1、找出所給圖形的關鍵點。

2、數出或量出圖形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3、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出關鍵點的對稱點。

4、按照所給圖形,順次連結各點,就畫出所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三、課堂練習:P84做一做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5

新的學期開始了,本學期繼續堅持以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爲基礎,以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整合發展爲最終教學目標,做到師生平等互動參與合作,共同發展。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幫助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人數爲53人。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一方面可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爲進一步系統學習四則運算做好鋪墊。這部分知識是國小生應讀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些內容是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除法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教學的“數學廣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另外,還安排“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這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觀察、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10、體會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本冊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

難點: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與調商,量角與畫角、綜合應用。

四、教學工作具體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課內外作業均要經過精心設計,力求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體現課改精神,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重在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採取“基礎練習+個性作業”形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層設計作業。教師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實現差異發展。

7、三位一體,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會、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只有三者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五、課時安排

一、大數的認識(11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六、統計(3課時)

你寄過賀卡嗎?… 1課時七、數學廣角(4課時)八、總複習(5課時)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6

一、知識框架

小數加、減法(例1、例2)

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例3)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例4)

二、與本單元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1、本屆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北師版的教材教學中已經初步學習了小數加法和減法,會在元、角、分的情景下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初步理解算理。在這基礎上,本單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進一步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相同數位對齊”和“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懂得把計算結果化簡。

2、在本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學生就已經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單元讓學生理解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小數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並正確進行計算。

3、本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學生已經學了整數運算定律,本單元主要是將整數運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減法的性質推廣到小數中應用,讓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並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四、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靈活簡算。

五、本單元評價要點

1、能準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2、掌握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準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

3、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7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教學計劃,結合本班級學生及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基礎知識爲中心,以提高計算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爲重點,力求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在能力,做到查缺補漏,培優補差。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個學期學習,總體有進步。主要體現在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態度有所轉變。從單元測驗的情況看,總體水平還是比較差,主要是: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比較多。計算能力比較差,綜合應用能力也比較差,個別學生的知識面不廣,沒有系統的數學基礎。

三、 複習目標。

目標:查缺補漏,主要針對每個知識點。提高綜合能力的應用,主要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1.通過整理和複習,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通過整理和複習,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提高計算能力。

3.通過整理和複習,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通過整理和複習,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或幾何體的形狀圖;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會在方格紙上講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通過整理和複習,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認識不同形狀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通過整理和複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四、複習形式:

第一步:分單元複習.

第二步:歸類複習.

第三步:綜合複習 。

五、複習內容:

1、四則運算

2、觀察物體(二)

3、運算定律

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5、三角形

6、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7、圖形的運動(二)

8、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9、雞兔同籠複習時按照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數學廣角-雞兔同籠問題這四大塊來進行知識的梳理。

六、策略及措施:

策略:重基礎,抓學困生,促優生。

措施:

1、教會學生複習方法,先全面複習每一單元,再重點複習有關重點內容。

2、採用多種方法,比如學生出題,搶答,抽查,學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3、加強補差,讓優等生幫助後進生。

4、課堂上教會學生抓住每單元的知識要點,重點突破,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並相機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

七、具體安排:

部編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8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進行鍼對性的複習。回顧與整理所學知識,對數學知識加以梳理,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對學生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理解。力求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複習的主要知識點

(1)簡易方程

(2)多邊形的面積

(3)因數與倍數

(4)認識正負數

(5)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6)對稱、平移與旋轉

(7)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8)折線統計圖與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等知識。

三、複習目標:

1、通過整理複習,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2、經歷知識回顧和整理的過程,學習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對知識的整理與複習過程中,養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

我所教的四年級一班有74名學生,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上課氣氛很好,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比較粗心,計算比較容易出錯,對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理解能力不夠。所以,在複習時應該重點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對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理解上,對於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也需要進行復習鞏固。而有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好,這就需要在複習時對他們這部分學生加大難度,進行有難度的訓練。

1、學習習慣方面。90%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自覺、保證質量的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10%的學生習慣不好,表現在課堂上愛做小動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學習任務拖拉、作業馬虎等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在複習中加強對學生的要求。

2、解決問題方面。本學期主要學習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多邊形的面積計算,90%的同學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10%的同學不知道如何下手,對於這部分學生要加強輔導。

3、操作方面。本學期學習了對稱、平移與旋轉,以及畫折線統計圖。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作圖方法,但是容易出錯,需要加強指導。

五、活化複習形式,提高複習興趣

以練習爲主的知識複習,形式比較單調,學生往往會覺得很乏味。在複習時需要創造多種形式,採用各種電教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複習課不枯燥。

比如:課前自我回顧整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表格、問題提綱等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去填寫),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自己歸納整理的成果,比一比誰總結的好?

還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知識框架,然後再交流。

另外,可以採取一些競賽的形式,可以是生生之間的競賽,同組之間、男女生之間,還可以是師生之間的競賽。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評價。在複習時,讓學生們相互做小老師相互交換批改作業,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業的同時,交流反省,收穫正確,摒棄錯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關鍵的地方,教師再重點講評,以起畫龍點睛、總結提升的作用。

六、鼓勵主體梳理,重視主導提升。

複習課是一個梳理知識、總結方法、形成技能、提升認識的過程。通過複習,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同時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加系統化、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那麼無論怎樣複習,都必須經歷一個對舊知識的梳理過程,關鍵是怎樣梳理:

a分類複習:按知識領域的不同或知識點的不同複習;

b按難易程度複習: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

c按知識的呈現形式複習:填空、選擇、計算、解決問題

由誰來梳理(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與複習、教師牽引着學生師生共同整理與複習)怎樣引導學生來梳理、形成技能?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同時,梳理的目的不僅僅是把舊知識進行簡單的回顧整理,還應該在學生梳理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疑惑的問題,從而通過合作或者討論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適時點播,總結提升。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一步融會貫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和有所發展。

七、複習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1、查漏補缺。複習課的教學要以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爲目標,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複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標準的基本要求。複習時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生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那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哪些知識可能有些遺忘。以便做到有針對性的組織複習,讓全體學生在期末複習中都有所收穫,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2、鞏固、深化知識。一道複習題不僅僅要複習一個知識點,要以每一個習題爲切入點,深入研究每一道題都涉及到哪些知識點,對這個題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的進行全面的梳理,這些知識之間能夠形成怎樣的聯繫,能夠滲透哪些數學思考方法。要研究每道題的複習方法,讓學生在整理知識的同時,更能獲得學習的方法。在複習中,就可以讓學生在獨立解答的基礎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發展學生解答問題的策略。

3、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複習課應根據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和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按照一定標準把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溝通其縱橫聯繫,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4、溫故而知新。複習的目的不僅是要使知識系統化,還要對所學的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包括適當的拓寬和延伸,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5、注重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複習課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多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多動手操作,加強平行與相交的練習。

6、靈活運用練習題,提高複習效率。複習時,要重點突出,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統,又重點突出。對教材提供的練習題,使用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既可以打亂順序,也可以適當調整、分解、改動或補充。

7、尊重學生的差異,重視查漏補缺。無論是學生回顧、整理知識,還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都要注意加強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幫助。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學困生及時地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