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 篇1

根據預測,複習國中地理大約需要40個課時,每週爲二個課時,加上晚自習,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但力爭在13周時結束複習。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寫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雖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進行教學,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爲了培養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力爭把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作爲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精選5篇)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應對國中升學考試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順利地通過升學考試。

二、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6、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7、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8、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9、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緊緊圍繞以人爲本,全面發展,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工作。

二、奮鬥目標

做好學生初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銜接工作,紮實完成高一階段的教學任務,爲高中畢業會考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高一新生雖然在國中學過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對世界的、中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瞭解,但由於會考不考地理和九年級不開設地理課,隨着時間的推移,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說非常有限,對地理教學的觀念,也仍保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即認爲地理是“副科”。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轉變學生觀念,提高學生素質。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銜接工作。

3、瞭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徵,理解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樹立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應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五、本學期教學內容

單元

基本規律和原理

與人類關係

宇宙環境

日地關係

地球運動關係及其意義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利用

大氣環境

大氣環流

氣候的形成與變化

氣候資源與災害

大氣環境保護

陸地與海洋

海水運動;地殼物質循環

內力作用於地貌

水循環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水循環的意義

自然資源和

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分佈規律

自然災害發生髮展機制

自然資源和能源

地質災害;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

1、轉變觀念,改進教法,增強師生關係,實施開放教學。

2、理解記憶爲主,強化訓練爲輔。

3、結合社會實際,採用案例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1、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解答問題的能力不高;

2、基本技能掌握不夠好。不少學生懶於動手、動腦,對平時作業中的畫圖題或運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推理、計算等題目輕易放棄,致使考試中這一部分題目很難拿到滿意的分數;

3、地理思維能力不強,沒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綜合題解答要麼不準確,要麼要點不完整,失分很多。高三(6)班的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好。

二、提高教學效率的思路、措施

(一)精心組織一輪複習

1、教案編制重在從多個角度激活學生大腦中原有的但還未能形成良好體系的知識,訓練學生迅速提取相關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知識的準備性。

2、課堂教學進一步分層,設置實戰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情境,強化記憶,逐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精心編制每一份練習,爭取給學生做的每一道題都能起到既複習舊知,又訓練思維,還能一步步提升學生各種能力。

4、嚴格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檢查督促、科學講評,絕不放過一個死角。

(二)激發學生學習信心

結合每次考試,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交流,共同分析出錯原因,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指出改進措施。鼓勵較好的學生用更高的目標要求自己,也要給予成績較差的學生必要的肯定,從多層次、多角度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

三、集體備課的設想

(一)認清形勢,把握動態,優化複習教學

面對大學聯考模式變化、複習時間減少以及我校地理學科學生整體基礎較差等實際情況,切實瞭解學情,把握大學聯考動態,研究《地理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大學聯考試題評價報告》以及近三年來全國、江蘇、廣東、上海大學聯考試題(包括春季大學聯考題),明確地理學科複習目標、方向、重難點和方法,精心安排複習計劃,優化複習教學,切實提高複習課堂教學的效果。

1、把《考試說明》中知識點、能力點與教材結合起來,將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結合起來,確定每一單元複習的主要內容和所需時間。

2、清楚各知識點的考試要求,準確把握識記、瞭解、理解、應用、綜合的界限,對大學聯考中降低要求的、新教材刪除的、非主幹知識,堅決不拔高;對重點內容,保證時間重點投入,並進行必要的拓寬深化,聯繫實際,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3、堅持“紮紮實實夯基礎,循序漸進抓能力,提優補差促中間,全面提高推進率”的複習教學思想,做到起點低、要求嚴、方法活、訓練實,能力強。

(二)分類化歸,突出重點,上好試卷講評課

1、貴在方法,重在思維。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試卷的講評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

2、分類化歸,集中講評。講評試卷,採取分類化歸、集中講評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識點的題目,集中講評,這樣做可以強化學生的分歸意識,使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強烈。形異質同的題目,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形同質異的題目,要引導學生比較異同,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遷移。

3、照顧一般,突出重點。講評試卷對有些試題只需“點到爲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解剖”。對那些涉及重難點及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於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症下藥”。試卷講評前,對每道題進行細緻地統計分析,對錯誤原因進行準確地分析,對每道題的講評思路精心地設計。

4、評後反思,適度拓寬。每次考試後,及時要求學生整理“錯題集”,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反思和探索。

四、提優補差的設想

(一)夯實“三基”,查漏補缺,優化課堂教學。

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複習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查漏補缺,夯實“三基”。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書本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把握。②通過全面、系統複習,進行查漏補缺,綜合應用,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掌握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③幫助學生揭示規律,總結方法,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複習課時精講精練,做到“少、精、活、度”,一般以中檔題爲主,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傳授方法,指點迷津,提高複習效率。

指導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複習方法。複習時可用以下一些方法:藉助地圖記憶、通過理解記憶、通過比較進行記憶、通過列表進行記憶、通過縮略進行記憶、通過編織知識框架結構網進行記憶、通過圖像進行記憶、通過對某些地理內容賦予特殊的意義進行記憶、抓住特徵進行記憶。

五、教學進度的安排

1、8月10日——9月30日:必修2、國中基礎知識

2、10月份:必修3

3、11月1日——12月20日:必修1

4、12月21日——20__年1月底:選修2、選修6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 篇4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高中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冊教學。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冊主要是人文地理內容,主要從人類活動的角度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投入要素、區位選擇、地域類型等,從而認識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

第二單元“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鄉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區位與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等的關係,城市化及其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合理的城市化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城市化必須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地域聯繫的主要方式”主要讓學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業貿易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第四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是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後一個單元,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人類作用於環境的同時,環境也會把它所受到的影響,反過來作用於人類本身。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主要是《基礎訓練》),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六、課時安排

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共11—13課時)

1

農業生產活動

1

2

農業的區位選擇

1

3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

1

4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二)

1

5

工業生產活動

1

6

工業的區位選擇

1

7

企業的空間發展

1

8

工業地域的形成

1

9

傳統工業區

1

10

新興工業區

1

第六單元

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

(共7—8課時)

1

聚落的形成

1

2

城市的區位因素(一)

2

3

城市的區位因素(二)

1

4

城市化

1

5

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1—2

第七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繫

(共9—10課時)

1

人類活動地域聯繫的主要方式

2

2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

2

3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

1

4

城市交通運輸

1

5

電子通信

1

6

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

1

7

國際貿易和金融

1

第八單元

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共5—6課時)

1

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佈

1

2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

3

可持續發展

1

4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計劃 篇5

秋風送爽,碩果飄香。又是一個新學期,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34、35、36及七年級48、49共五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爲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各年級地理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參考、推行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 教學任務

1、八年級:本學期新授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湘教版)——《中國地理》(八年級上、下冊)。

2、七年級:新授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地理(湘教版)

三、學生情況分析

總體上講,八年級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地理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課堂討論較激烈,具備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求知慾較高。課堂氣氛好,學生思維靈活;當然,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目的不明確,成績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教材內容是中國地理爲主,分爲中國的疆域、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和中國的區域差異四大部分。八年級地理上冊表現出對各種能力的培養,教材更多篇幅的圖片和活動的訓練。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上處理好整體與差異的關係。

例如:我國的疆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東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帶來了冬季氣候上的南北差異也帶來了東西的時間差異。

例如:我國地形以山地爲主,但地形複雜多樣。自然環境存在南北氣溫的差異、東西降水的差異。自然環境的差異帶來了各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區的能源與工業,南方地區的商業與農業,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與畜牧業,青藏地區的高寒景觀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區差異。

又例如:我國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資源的總量都居世界前列。由於人口衆多,經濟發展東西差距較大,許多重要的資源分佈不均,在利用的過程中出現極大的浪費。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可更新能源,保護好現有的能源是我們在這一章節不可忽略的主題思想。

2、八年級地理下冊主要學習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內容,介紹了中國的農業、工業、高技術產業、交通運輸業以及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分爲經濟發展與區域地理兩大板塊。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佈概況,並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佈,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

發展中的作用。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絡的大致分佈格局。

在區域地理中,從位置與分佈、聯繫與差異、環境與發展三個角度來認識我國的各個區域。

a.位置與分佈:

運用地圖和資料,敘述區域的位置、範圍,描述地形類型及特點。敘述氣溫、降水的分佈概況,歸納氣候特徵;敘述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描述區域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以區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佈爲例,繪製略圖,並描述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特點。

b.聯繫與差異:

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敘述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區域農業或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根據有關材料,運用分析,對比方法歸納區域內主要的地理差異。

c.環境與發展:

根據資料分析區域內主要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所造成的後果,知道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料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以某區域爲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在區域地理中重點掌握北京市、上海市、臺灣省、香港、澳門、湖南省區域地理內容。

3、七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教材內容分爲五個大的板塊:認識地理學科、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展差異。在內容上表現出:從地球環境到人文環境,從自然環境到社會環境的知識結構。從地理知識的體系中看,主要以全球、世界爲出發點,講的是整個地球、整個世界的地理知識,即表現地球環境的整體性,也不失地理學科區域性的特點。每一章節內容都有突出發展性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觀點。從現代教學的體系中看,衆多的課堂活動和課外探究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一個個設計巧妙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渴求性。真正體現了教材的可讀性。

七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教材結構也分爲:導讀、正文、閱讀、活動和圖片五大部分。

導讀內容在每一大章的前面,介紹了每一大章的核心內容和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雖然篇幅不大,但也足夠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章內容的興趣。

正文部分大約佔整個教材的二分之一左右,主要敘述地理知識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分佈,是教材的主體內容。

閱讀是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對一些地理事物進行專題性較詳細的介紹。

活動部分的內容是對教材的更深一部的理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圖片可分爲專題地圖、示意圖和景觀圖,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內容,也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如何教會學生在圖中提取地理信息,從而獲得地理知識,是一位地理教師主要傳遞知識的任務和目標。

例如:讀p16圖2-5地球的基本數據圖,需要完成以下的任務: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的描述地球的大小。

而不是簡單告訴學習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的結論。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培養學生讀圖的習慣,對教材中每一幅圖不只是看一看圖例,而是要了解這些圖例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分佈的狀況和爲什麼會這樣分佈。每一幅圖都表達了一種或幾種地理的事物以及這些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繫。

教學建議:

七年級地理可以講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開始,把握了教材結構各部分的主要問題是關鍵。從看圖說話入手來學習地理,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的主要任務。

要學會看圖,首先要知道圖中每一個元素講的是什麼,主體元素的背景是什麼,背景與主體元素存在一個什麼關係?

例如:p3圖1-1和圖1-2兩幅圖是展示給學生的最早兩幅圖,要學會用地理的眼光是看這兩幅圖。第一,這兩幅圖中的運動員在做什麼?他們在什麼地方?這些地方有什麼特點?在我國哪個省可以找到適合做這些運動的場地?他們能互換場地嗎?爲什麼?所以這兩幅圖不僅僅是指的運動員的活動,而且揭示了開展這種活動的地理環境以及運動與環境的必然聯繫。

例如:p9圖1-15和圖1-16,教學目的不是由教師告訴學生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而是引導學生們去仔細觀察這兩幅圖在面積大小、內容詳簡方面有什麼不同,再對比一下兩幅圖的比例尺的大小,從而得出結論:在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最小,內容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從以上兩組圖的教學也可以表現出從單圖的閱讀到圖與圖的比較;從觀察圖的內含到歸納地理事物的規律,學生在學習地理的同時得到了認知方面的飛躍。

在學習教材過程中還必須與新課程標準進行對比。也許選用的教材會有所不同,但課程

標準是一樣的,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一樣的。

五、教學總目標:

1、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得到發展。

2、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沒有不及格學生。

3、會考目標:人平分90以上,綜合成績排名力爭株洲市前2名

六、措施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繫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複習效率。

4. 重點熱點抓輻射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複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複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總之,在本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向學校、學生、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八年級教材內容 課時 七年級教材內容 課時 2 1-1中國的疆域、1-2中國行政區劃 3 讓我們走進地理 2 3 1-3中國的人口、1-4中國的民族3 地球的形狀 2 4 1-5中國的地形 3 海陸分佈 2 4 2-2中國的氣候 3 世界地形 2 5 國慶放假 6 2-3中國的河流 3 海陸變遷 2 73-1自然資源概況、3-2土地資源、3-3中國水資源3-4中國海洋資源 3 世界的人口 2 8 4-1秦嶺-淮河線4-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3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2 9 4-3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3 世界的聚落 2 10 期會考試 3 期會考試 2 11 八年級下 3 天氣和氣候 2 12八年級下 3 氣溫和降水 2 13 八年級下 3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 14 八年級下 3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2 15 八年級下 3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216 八年級下 3 國際合作、國際組織 2 17 期末複習、考試 3 期末複習、考試 2 18 期末複習、考試 3 期末複習、考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