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工作計劃開頭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6K

環保產業是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環保產業發展,不僅能爲防治污染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而且可以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是《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確定的戰略任務,對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環保局工作計劃開頭

環保產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質、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產業。主要包括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技術服務、自然生態保護、低公害產品生產和環境貿易。

按照全省現代化建設和全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要求,制定本規劃。本規劃在把握全省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基礎上,明確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戰略目標,重點規劃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 和環境服務等發展領域。突出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和政策性。

一、環保產業發展基礎條件

浙江環保產業伴隨環保事業發展而發展。70年代開始起步,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經濟發展的帶動、環保政策法規的促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和全社會環保意識日益提高的推動下,"九五"環保產業迅速成長,初步形成產業基礎和區域優勢。

(一)"九五"成就

1.環保產業初具規模。"九五"時期,全省環保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長率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長率。XX年,環保產業從業單位1967家,固定資產227.2億元,從業人數16萬人。環保產業總產值297.8億元,利潤總額21.7億元,稅金總額16.5億元。環保產業總產值相當於全省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總產值的4.5%。在全省環保產業總產值中:資源綜合利用214.9億元,佔72%;環保設備(產品)37.4億元,佔12.5%;潔淨產品34.8億元,佔12%;環保服務業6億元,佔2%;自然生態保護4.7億元,佔1.6%。"九五"共認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59家,XX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3.5%。浙江環保產業是全國發展較快的省份,XX年環保產業總產值約佔全國的10%,居各省市區第三位;環保設備總產值和利潤總額分別佔全國總量的8.6%和22%。

2.環保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工作,推廣應用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取得一批技術創新成果。水污染防治方面:具備了大型城市污水處理(20萬噸)的技術開發和製造能力,壓濾設備、膜處理技術、污水泵類技術及產品在國內有較強的競爭力。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及氣力輸灰裝置的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首次獨立設計和承包了70mw火電廠煙氣脫硫裝置,全國火電單機容量300mw、600mw配套電除塵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1/3和2/3,較大噸位的流化牀鍋爐、填料和濾料、節能變壓器等產品在國內也有較強競爭力。固體廢棄物處理及綜合利用方面:開發了我國第一臺日處理150噸垃圾焚燒爐,綜合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和石煤渣、金屬尾礦燒製水泥等技術列爲國家第一批優秀實用技術,廢橡膠生產冷凍膠粉等技術國內領先,垃圾焚燒發電起步較快。可再生能源方面:風能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設備等再生能源利用設備和技術應用處於全國先進水平。環保服務也取得積極進展。

3.形成了一定的區域特色優勢。大批企業特別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進入環保產業,初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投資和開發主體共同推進,環保裝備(產品)門類較廣,區域佈局相對集中,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的產業體系。重點發展了一批產學研基地和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除塵和煙氣脫硫等一些有較高水準的產學研基地;形成了上虞的風機、諸暨的電除塵器和煙氣脫硫技術、台州玉環的填料、天台的工業濾料、杭州的水處理和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及壓濾機等區域產業特色;形成了產值超億元的環保產業生產基地;形成了菲達、杭鍋、杭氧、潔華、天潔、豐球、金泰等在國內同行具有一定地位的優勢企業。

4.環保產業領域逐漸擴大,促進了生態環境質量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環保產業從環保設備製造、環保藥劑和材料、廢舊資源綜合利用等傳統領域,向清潔生產、低公害產品、環保技術服務等新興領域拓展。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在部分企業推廣應用,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綠色住宅等綠色產品逐步發展,綠色營銷逐步擴大。環保產業發展促進了環保事業發展。"九五" 全省如期完成了"一控雙達標"任務,環境質量惡化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工業廢水處理率與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氣消煙除塵率和淨化處理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均有較大輻度提高。水泥散裝率達32.5%,散裝總量居全國第一;城鎮新型牆體材料應用率達51.8%。

5.對外合作有突破。完成了日本政府石煤綜合利用的"綠色援華項目"、聯合國計劃開發署資助的生物質能利用"燈塔養殖項目",與美國惠環保集團合作開發並在國內首家建成了垃圾填埋氣體發電廠。

(二)存在問題

浙江環保產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處於成長前期階段,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還不相適應,產業競爭力還不強。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產業政策支持和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是產業政策導向和實施機制不完善,對環保產業的有效扶持不夠。二是環保執法力度不強,對排污企業徵收的排污費往往低於控制排污所需費用,不少企業不願增加環保投入,不願承擔治污責任,出現誰治理誰吃虧的現象,制約了環保設備(產品)市場的擴大。三是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不少環保產品缺少必要的標準和技術規範,質量監督機制不健全。四是環保產業市場發育不完善,產業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較低,市場秩序較亂,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壟斷現象嚴重,不正當競爭較爲普遍。五是環保產業的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缺少系統化、有規模的環保產業服務隊伍,技術服務、信息與管理服務、設施運營服務、工程承包爲主要內容的環境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沒有形成。

2.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環保產業的主要領域發展不協調,傳統領域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低公害產品、自然生態保護、特別是技術服務等新興領域發展不足。二是環保產品品種少、檔次低,缺少市場需求量大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和知名品牌。汽車尾氣治理設備、高檔次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城市污水處理廠成套自動化控制設備等國家重點發展產品,基礎薄弱。三是企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企業集團發展不足,缺乏具備成套設備研製和工程承包、營運服務能力的大企業,年產值超億元的環保設備(產品)生產企業僅9家,佔企業總數的5%;規模不經濟的小企業偏多,專業化程度不高,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現象嚴重。

3.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尚未完全形成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科研、設計力量不足,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裝備水平落後。環保產品總體上相當於80年代的國際水平。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準偏低,除大氣污染等數量不多的設備產品外,其它多數設備在國內缺乏優勢。產品質量問題較爲突出,約有20%的產品由於可靠性、通用性和產品設計上的缺陷有待淘汰,約有三分之二的產品需要改進。特別是環保設備發展,受技術創新能力的限制,難以有較大突破。企業融資渠道不暢,企業總體實力不強,限制了研究開發投入水平的提高。對外合作交流範圍不廣,企業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的主動性和能力不足。

二、環保產業發展背景

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強調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浙江省"十五"計劃綱要將環保產業作爲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 總的看,今後五年是經濟發展加快和環保力度加大的重要時期,環保產業發展前景看好,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有利環保產業加速成長

發展是"十五"的主題,發展是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總體上看,長期以來經濟增長呈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型特徵,可持續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XX年,全省排放廢水21.3億噸、二氧化硫60.9萬噸、煙塵25.4萬噸,固體廢物產生量1385.7萬噸,歷年累計貯存量4132.5萬噸;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出30-90%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合理和科學利用,是"十五"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環保法規法律將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將大幅度增加。預計"十五"期間,全國環保投資將超過7000億元,環保設備需求總量近XX億元,其中水污染防治設備佔37%、空氣污染防治設備佔34%、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佔12%。環保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爲浙江環保產業高速成長提供強大拉力,環保產業有望成爲新的先導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經濟全球化促使環保產業加快調整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經濟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發展開放型經濟,是"十五"的重要戰略抉擇。國內環保產業市場加速國際化,浙江環保產業面臨更爲激烈的國際競爭。處於成長期的環保產業,企業基礎和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受衝擊較大的產業之一。其一,發達國家的國內環保市場基本飽和,發展中國家成爲環保產業市場角逐的主要區域,國外環保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必將大舉進入中國的環保市場。由於跨國公司在覈心技術、資本實力、市場營銷、環境服務各方面擁有競爭優勢,浙江的環保企業面臨國際競爭的嚴峻挑戰。其二,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構築綠色壁壘,使得浙江企業、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受到嚴重製約。環保產業必須積極應對國內外市場融合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新形勢。一方面,抓住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機遇,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發展與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促進產業擴張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着力採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清潔生產,提高產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三)推進現代化建設拓展環保產業發展空間

"十五"時期是全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的目標重要時期,是浙江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是發展現代環保產業的大好時機。其一,加速城市(鎮)化,擴大了環保產業的需求容量。城市(鎮)化戰略是"十五"發展的重要戰略。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爲中心,大規模加強城鎮生態建設和污染綜合治理,是實施城市(鎮)化戰略重要內容。城鎮整體規模的擴大,城鎮環境的改善,必將驅動環保產業壯大。其二,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強了環保產業的增長動力。廣大人民對良好生活環境和綠色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衣食住行趨向綠色化,必將形成環保產業新的增長點。其三,推進工業現代化,促進了現代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工業現代化作爲全省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加快推進,工業現代化必將帶來工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促進清潔生產、綠色營銷和生態工業園區發展,推動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技術、低效益的產業結構向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技術、高效益的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加速現代環保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環保產業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的新興產業,也是一個政策驅動影響很大的特殊產業。一方面,受政策環境和執法力度的制約,潛在市場轉化爲現實市場還有相當難度,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還需作出艱苦努力。另一方面,環保產業的結構性矛盾較爲突出。通用技術、設備等傳統環保產業領域不同程度地供大於求,城市垃圾綜合處理、環境在線監測技術、潔淨技術和產品、環境服務等新興環保產業領域供給較爲短缺。隨着我國環境保護重點轉移,環保市場和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將相應變化,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突破結構性矛盾制約,促成潛在市場轉化爲現實市場,是"十五"環保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三、"十五"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戰略目標

(一)基本方針

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市場爲導向,以企業爲主體,以結構調整爲重點,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爲動力,加強政策法規保障和執法力度,逐步建立較爲完善的環保產業市場體系和調控機制,推動環保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成重要的戰略產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斷適應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

(二)預期目標

1.環保產業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居全國前列

--"十五"期間,環保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高於全國環保產業平均增長率和全省經濟增長率;到XX年,環保產業(狹義)總產值500億元,其中環保設備(產品)產值70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產值4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30億元。

--形成國內重要的環保產業基地。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在全國同行領先,產業現代化水平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2.環保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品結構優化,開發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興產品,發展一批在國內具有競爭優勢、市場佔有份額大的主導產品,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品,推廣和應用一批先進、成熟的環保技術和產品,淘汰一批落後過剩的產品。

--產業結構優化。環保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展,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技術服務、自然生態保護、低公害產品生產、環境貿易等六大產業協調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提高,新興產業加快成長。高新技術產業、環保服務業和綠色產品在環保產業中的比重明顯提高;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環保事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壯大一批具有綜合開發、生產、營運能力的環保產業企業集團,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型巨人"企業,扶持一批環保科技型企業和環境服務企業。

--產業佈局優化。建設一批環保產業園區,形成一批重要的環保產業研發、製造、出口基地,鞏固和擴大區域特色產業優勢。

3.環保產業市場機制和調控機制進一步完善

--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環保產業調控體系。環保產業政策法規較爲健全,環保產品標準體系和產品質量認證、環境質量認證、環保產品認證制度較爲完善;環保產業的執法和監督管理高效有力。

--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環保產業市場體系。環保產業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市場秩序根本好轉,行業壟斷基本消除;環保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較爲健全,運營效率明顯提高。

四、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領域

(一)水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

--生活污水處理。重點發展日處理20萬噸以上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和成套設備,加快發展日處理10萬噸以下中小城市及小區污水處理技術和成套設備,設備製造達到國外90年代末水平;加速研製污水處理廠以及管網、泵站的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提高設備成套能力和製造能力,解決產品品種少、穩定性差、壽命短等缺陷;開發適用廣的低速多極離心鼓風機、潛水污水泵、新型曝氣設備等。

--工業廢水及再生水處理利用。重點發展水處理單元技術和設備,提高專業化生產規模,形成產品標準化、系列化。重點發展多功能組合式水處理技術和設備;重點發展用於食品、造紙、印染、化工、醫藥等行業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和設備;重點開發表面處理、深度處理與淨化消毒、中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等技術和設備;研製生產不同類型懸浮固體廢水處理設備。

(二)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

--煙氣脫硫。重點加速燃煤電廠石膏/石灰溼法煙氣脫硫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替代進口。到XX年,具備200mw以上機組煙氣脫硫工藝設計,發展正壓、濃相等氣力輸灰設備系列,儘快形成除塵、脫硫和輸灰的成套設備生產能力。適當發展煙氣循環流化牀脫硫、爐內噴鈣尾部增溼活化脫硫等幹法和半乾法脫硫技術和裝備,適應中小機組和老機組的煙氣脫硫改造需要;發展應用於一般工業鍋爐、爐窯的石灰石一石膏旋流板塔等脫硫技術。

--煙氣除塵。重點開發新型電除塵器和袋式除塵器,拓寬應用領域,滿足高排塵行業除塵需要。電除塵器:改進極板材料性能、開發穩定可變供電裝置,提高自動化監測和控制能力,適應高溫、強腐蝕、高濃度、高比電阻的煙塵收集。袋式除塵器:加速開發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時以上、耐溫250℃以上、壽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塵器,開發燃煤火電站脫硫除塵、城市垃圾處理、燃煤工業爐窯等袋式除塵設備。改善設計,實現高濾速、低阻力,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進而發展200萬立方米/時的袋式除塵器。積極開發高效實用的油煙淨化器。

--汽車尾氣和有毒有害氣體處理設備。開發汽車尾氣淨化器整體設計與製造;推廣應用無鉛汽油、電控燃油噴射、三元催化轉化器、二次空氣引入或廢氣再循環等先進技術和產品;發展高效節能催化燃燒、碳纖維回收利用等有機廢氣治理設備,工業有毒氣體、惡臭氣體的治理設備。

(三)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和設備

以開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爲重點,發展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成套設備與堆肥成套設備 、有毒有害廢物處理技術和設備。發展城市垃圾衛生填埋技術和成套設備,包括填埋專用機具、填埋滲濾液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填埋氣體回收利用工程成套技術裝備。發展垃圾收集、分選等前處理技術和裝備,城市垃圾焚燒技術和成套設備,解決垃圾焚燒尾氣的控制技術和設備;研製和開發大型垃圾堆肥技術和裝備,主要是低成本堆肥技術和裝備、有機垃圾厭氧消化技術和裝備。發展有毒有害廢物密閉式貯運技術和設備,專用高溫氧化焚燒系統成套設備和技術等。

(四)環境監測儀器儀表

重點將自動採樣、數據採集處理、遠程終端控制等高新技術應用到各類環境監測儀器儀表中,增強功能,提高設備穩定性、智能化、精密度。加快發展廢水、煙氣排放在線監測技術和成套設備,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設施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重點發展水質環境監測儀器及系統、大氣環境監測儀器及系統、污染源監測儀器(汽車尾氣、煙氣等監測系統)、噪聲監測儀器、規模化生產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及報警器、便攜式現場快速直讀型測量儀等。加快城市環境監測網和流域水質監測網建設。

(五)清潔生產、生態保護技術和設備

-- 重點發展資源與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包括電力行業高濃度輸灰工藝、幹排渣工藝;紡織行業高效印染洗滌工藝;石化行業油污水回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處理工藝和設備;造紙行業製漿洗滌系統閉路循環工藝和設備;冶金行業幹熄焦和空氣冷卻工藝和設備等。發展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技術;發展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利用技術和設備。

--重點發展水土保持技術和裝備,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生態農業、植樹種草等方面的技術和裝備。

(六)環保材料和藥劑

增加工業濾料品種,提高產品檔次,特別是開發爲袋式除塵器配套的耐高溫(250℃以上)、抗結露、長壽命的新型濾料,替代進口並擴大出口;發展汽車排氣淨化催化劑、微波冷起動催化劑;發展應用範圍廣和新型高效的絮凝劑、助凝劑、水質穩定劑、分散劑、殺菌劑、消毒劑、脫色劑等新型水處理藥劑,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加快無磷洗滌助劑的開發與生產;發展生物膜材料、新型填料、高性能吸隔聲材料等環保材料。

(七)資源綜合利用

--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發展大摻量、高附加值和低成本工業廢渣建材產品技術和裝備。主要是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等工礦廢渣利用技術和產品;以煤矸石、石煤等低熱值燃料爲主,利用循環流化牀鍋爐燃燒發電技術;各種廢液、廢氣綜合利用技術和產品;造紙鹼回收、酒精糟液綜合利用技術;工業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及利用技術。

--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發展廢金屬、廢舊家電、廢橡膠、廢塑料廢玻璃、化工及造紙原料、報廢汽車機械化處理等再生資源二次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

--節約資源型產品生產:發展散裝水泥、新型牆體材料及其他節約資源型產品的新技術和新裝備。

--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金、銀、鈦等稀有有色金屬回收新工藝;以高嶺土超細、增白、改性爲重點,帶動鋁礬土、硅藻土等綜合利用技術發展。

(八)節水技術和設備

重點開發應用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主要是電力行業高濃度輸灰工藝、幹排渣工藝技術和設備;紡織行業高效印染洗滌工藝、無水及節水型印染工藝技術和設備;石化行業油污水回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處理工藝和設備,以及再利用工藝技術和設備;造紙行業製漿洗滌系統閉路循環工藝、白水(中水)回收利用工藝技術和設備;冶金行業幹熄焦和空氣冷卻工藝技術和設備。發展工業污水處理後回用於工藝水、循環水及雜用水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循環冷卻水濃縮倍率及回收利用冷卻水工藝和設備;發展城市污水綜合回用技術和設備,以及各種節水器具。研究開發海水、鹹水綜合利用和淡化工藝技術和設備,高效空冷工藝技術及無水生產工藝技術。用於海水淡化等膜處理、微濾淨化處理設備及工業冷卻水的循環使用設備;

(九)低公害產品和技術

大力發展從產品設計、原料獲取、生產製造、銷售使用、最終廢棄物處置全過程均符合特定環保要求,節約資源和能源的低公害產品。重點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現代中成藥、生態服裝、低公害生活用品、低公害包裝材料和塑料替代品、無氟節能家電、低公害建築材料和生態住宅、潔淨煤和無鉛汽油等清潔燃料、低毒低殘留農藥、無公害生物型和植物源農藥、低噪音產品、不含汞電池、太陽能供暖等低公害產品和技術。

(十)環境服務

從環保技術、環境影響評價和監測爲主的環境服務向集環保技術、投資、管理、信息、監測、風險評估與環境影響評價等一體化、綜合性的服務方向發展。重點發展環境工程總承包,包括融資、設計、設備成套、安裝、調試和運行服務,發展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和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

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圍繞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十五"期間着重抓好"四大體系建設工程":一是抓好以設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爲重點,以特色優勢產品、骨幹企業、專業化產業區爲支撐,具有較強的研發、製造、營銷綜合實力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建設;二是抓好價格、稅費、投資、信貸等產業支持政策和污染治理鼓勵政策爲主體的政策體系建設;三是抓好技術服務、信息諮詢服務、管理和投資服務、設施運營服務、工程承包服務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是抓好以企業爲主體、統一開放、充分競爭、高效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

(一)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環保產業發展機制

依照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着力培育環保產業市場。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加大對重點流域、區域、城市、行業、企業污染的監管、治理和查處力度,堅持建設項目治污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製度,促進生產全過程的環保控制和工業污染物的全面達標排放,爲環保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等廢棄物處理收費制度,加強對排污收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保證排污費按規定用於污染治理和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發展地位,確保環保投資在財政預算支出佔有一定比例,支持環保產業發展。

探索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環保產業投融資機制。儘快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和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國外資本共同投入的投資新格局。引導金融部門支持環保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企業,優先推薦境內外上市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鼓勵風險投資公司投入環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採用合資經營、參股等形式引進外資和民間資本,逐步完善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運行機制。

(二)以環保產業升級爲目標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以市場爲導向,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爲動力,改造和提高現有優勢行業優勢產品,扶植適應市場新需求的新興行業和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及附加值的新型產品,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和產業基地。

環保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設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三大重點。一是設備製造方面:以除塵脫硫、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處理及城市垃圾處理 等成套環保裝備爲重點,提高標準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鞏固、擴大並進一步 形成在全國同行的領先地位。二是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重點實施以大摻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利廢建材項目,以劣質石煤、煤矸石爲主要原料的潔淨煤燃燒發電項目,以廢金屬、廢橡膠、廢塑料、廢玻璃、廢紙回收利用爲主的再生資源二次利用項目,以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爲主的垃圾回收利用項目。以增加散裝水泥供應使用量爲中心,保持散裝水泥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穩步實行禁用實心粘土磚,形成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爲主導產品、磚塊板瓦相結合和高中低檔相配套的新型牆體產品生產和應用體系。三是環保服務方面:促進環保基礎設施、企業治污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社會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推廣bot模式,鼓勵企業自籌投入資金,建設、運營環保設施。重點發展環境工程總承包,包括融資、設計、設備成套、安裝、調試和運行服務,發展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和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

實施大企業戰略,培育骨幹企業和環保產業基地。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具有科研、生產、營銷、運營綜合能力的大型環保企業集團,爭取建成2-3個國家級環保企業集團,改變環保企業整體規模小、水平低、服務不配套的現狀。調整環保產業地域佈局,形成一批區域性的生產中心、技術服務中心、設施運營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培育一批專業化工業園區,促進環保產業協調發展。注重利用現有工業基礎發展環保產業,特別是有效轉化機械加工能力,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發揮地區比較優勢,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三)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環保產業技術水平

圍繞全省環保產業發展重點,大力推進環保產業技術進步。支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和產品,建立以企業爲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企業自主開發和產學研聯合開發的方式,有重點地突破環保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領域,加快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成熟技術,建立健全技術市場網絡。加大面向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項目,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擴大對外技術交流,加大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力度。緊跟國際環保技術和裝備發展的新趨勢,儘快縮短環保產業技術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加快環保產業關鍵技術與裝備的國產化進程,更多地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研製項目》,抓好一批環保裝備國產化示範工程。努力提高工程總承包能力,提高環保設施設計、製造、服務能力及設備成套化能力。

以先進技術和管理爲主要手段,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和生產方式,實現環保工作重點由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轉變。大力推廣節水、節能工藝和技術,提高工業廢水重複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在重點行業建立清潔生產中心,開展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和清潔審計工作。推廣綠色經營理念、綠色產品製造、綠色營銷戰略,突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發展國際環境服務貿易。

(四)強化環保產業市場規範和監管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對環保產業市場的監督管理。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環保產業市場。下決心治理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市場分割,依法保護企業公平競爭,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嚴格執行質量法,加強環保產業市場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管理。完善、實施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管理和監管要求的依法查處。嚴格執行計量法,加強環境監測用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健全環保產業標準體系,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引導企業執行gb/t24000-iso14000標準;對尚未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環保產品,必須制定企業標準,按標準組織生產。理順和加強環保產品認證工作,依照國家制定的環保產品認定製度和辦法,遵循企業自願和第三方認證原則,開展規範的認證工作。

(五)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總體要求,加強對環保產業發展的領導。環保產業涉及面廣,各級經貿委要在政府領導下,切實承擔起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環保產業發展的工作職責。各有關部門和有關地區通力合作,採取配套措施,形成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

在國家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導下,與各專項規劃相銜接,組織實施全省環保產業"十五"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法規保障和產業政策引導,落實重大項目,扶持骨幹企業。制定鼓勵發展市場急需、技術先進的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產品)目錄,限制、淘汰落後的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產品)目錄,採取相應保障措施。各地區發展環保產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形成特色優勢。重視環保產業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信息的分析、發佈,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和經營管理行爲,促使環保產業上規模上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