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啓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爲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七年級《歷史》課程設置爲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複習迎考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七年級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爲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爲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着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爲今後的會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具體措施

1、本學期主要是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內容,爭取讓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爲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爲主要科目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爲會考作好準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2、優化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維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增強課堂活力。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3、本備課組將按照學校要求,認真開展備課組活動,每月四次,每次活動都要做到針對該單元的內容,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教法,輪流發言並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果,還要作好詳細記錄.

4、備課組內做到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的內容、統一測試題目、統一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措、統一聽課各評課.備課和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加知識含量,開闊學生眼界,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網絡等。

5、重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經常和學生聯繫,瞭解學生的情況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6、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詳細的、規範的教案。還要積極採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每課都做出課件,並利用網上的豐富視頻資料,再現歷史事件,以便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7、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學習活動,互相聽課共同提高。本學期要多到各年級聽課,學習各年級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瞭解會考的最新動向,爲下一學年作好準備.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爲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爲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爲主體,教爲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進度

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從我國的遠古居民講到魏晉南北朝。每課的內容爲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以歷史發展的線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爲重點。本學期共二十週,第十八週進行xx市七年級歷史年度統考,除去考試周,共大約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週至第五週1~6課共6個課時

第六週至第八週7~11課共5個課時

第九週期中複習共2個課時

第十週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至第十二週第三單元(12~17課)共6個課時

第十三週至第十五週第四單元(18~22課)共5個課時

第十六、十七週期末複習及統考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裏教學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4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嶄新的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如約而至。爲有序高效開展好本學期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特制定如下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爲指導,以新課改精神爲指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爲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標,重視雙基,強化對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以及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內涵和外延,最大限度落實課標的要求。

2.全面系統研讀國中全部六冊歷史教材,提高備課組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力。

3.探索開展國小與國中銜接教育的研究,讓學生儘快接受並適應國中生活,推動學科教學工作的進展。

4.探索"班班通"條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新模式,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

5.整理下發《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在個性化修改的基礎上加以充分利用。

6.開展備課組內觀課議課活動,藉此提升組內成員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7.全面鋪開"一科一品"活動,在七年級年級試點"課前說歷史"活動。

三.具體措施及安排

1.組織本組教師商討備課組學期工作安排,並於開學一週內形成書面的備課組和個人工作計劃。

2.組織本組教師抓住開學伊始的契機,通過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吃透《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中蘊含的先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爲起點和歸宿,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3.搞好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確定主題,明確分工,認真鑽研教材,探討科學合理的教法和學法,從教與學的細節入手,運用集體的智慧打好團體戰,提升備課組的整體水平。

4.配合協作組做好國小與國中的銜接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意識,逐步瞭解一些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儘快適應國中生活。

5.開學一週內下載整理凝結全市骨幹教師智慧的《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併發至組內每位教師的郵箱。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對教學案進行個性化修改,並加以充分利用。

6.通過不定期的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觀課議課、網上學習等形式,探尋"班班通"條件下歷史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力求提升組內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豐富師生的學養、教養,精心打造高效課堂。

7.落實好學校對教學常規的各項規定。

七年級年級是國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對學生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我們七年級歷史備課組一定會團結協作,加強實踐,努力爲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學科學習環境。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5

備課要做到“五備”,備課標、備三維教學目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後記,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以下是七年級歷史備課組計劃,歡迎閱覽!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爲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爲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學科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新生沒有“歷史”這門課程的概念,歷史對他們來說仍舊是一個新事物。而在各年段我們都可以看到歷史被作爲副科而不受到學生的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方面還存在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很多學生不能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習歷史的功用即:讀史使人明志。如何在學生一接觸歷史就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並能夠內化成一種習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工作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實際,爲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備課組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七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負擔要“輕”,質量要“高”。具體措施如下:

四、具體工作:

1、定期召開備課組活動,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導學案,做到導學案、課堂既有統一性又具有個性。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備課質量。統一確定教材重、難點,統一教學進度,分工協作,確立每週的發言人制度,由發言人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教法和學法,並設計好相應的導學案,其他老師自由發表意見補充完善。同時積極聽課,博採衆人之長。

2、主題教研:本學期圍繞還是圍繞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進行精心計劃不同側重的活動。認真學習學校課改的精神,加強老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公開課:立足組內公開課,做到全員聽課、評課。對於七年級年的歷史公開課,做到齊心協力,出謀獻策,使每一節公開課都能順利,保質保量地完成,以此爲契機,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

4、歷史活動:針對七年級古代史的趣味性、文化性,初步確定本學期在七年級年段內展開一場成語故事的比賽。希望以此爲契機,調動組內成員的默契及協調能力,併爲學生製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在參與的同時提高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突出體現學生主體爲中心,加強學生幹伍建設,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民主管理能力,開展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學生培養觀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靈,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人。我準備本着以下四個原則來執行我的一切計劃和任務:尊重;信任;共情;關注;

二、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

1.轉變教育觀念,健全學生人格。

作爲教育者,我們應該處理好教育教學的本質問題,明白育人的真正目的是培養正直、善良、智慧、健康的青年,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思維的青年,培養具有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奮發拼搏精神的青年,培養具有五心(忠心祖國、愛心社會、誠心朋友、孝心父母、信心自己)的青年。

2.言傳身教,以誠取誠。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在我們耳邊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做!”可見,我們的言行對學生有多大影響。所以,當我們要求學生做到時,我們自己應該首先做到。

3.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人格尊嚴是平等的。我們作爲班主任,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能想一個真正的朋友一樣,重視、欣賞學生,學會傾聽學生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被尊重是學生內心的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教育專家常說“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參照我們的自身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當一個孩子在被你認同、尊重後,他可能會有驚人的潛力和爆發力。4.換位思考,正確引導。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標準。我們在處理孩子問題時,不妨經常換位思考一下。孩子犯錯時,撫摩一下他的頭髮;孩子心情沮喪時,拍拍他的肩膀,這些無聲的肢體語言有時候可能要比批評的話語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奮進。孩子思想出軌時,我們予以正確的引導,可能要比劈頭蓋臉、不分青紅皁白的亂批一通更容易要孩子接受、理解。

5.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念。

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學生,應該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念。但是寬容並不是縱容放任的自流,並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評和指導。我覺得,當學生犯了小錯誤時,我們一定要冷靜處理;對於大錯,我們一定要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爲依據,先與家長取得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從而達到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目的。

6.注意加強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

後進生,常是很多人歧視的對象,老師嘆氣,同學瞧不起,甚至連有些家長自己也搖頭,由於學習成績差,他們處處低人一等,被置於班級的“陰暗角落”。時間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尊重、熱愛、理解學生。沒有師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應高於友愛,齊於母愛。我們應該知道:無論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擁有自己的特長。也許我們無法幫助一個孩子提高成績,但是我們可以設法幫助一個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點,幫助他樹立人生的自信,讓他儘可能多學一點,少浪費一點時間。

7.經常與家長聯繫,建立和學生家長的良好關係。

家長評論學校從班主任開始,因爲班主任與他接觸最多。家長的評價認可程度,對學校對班級對教師的影響都很大。他認可你、反感你,他都會到處替你宣傳。所以,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至關重要。家長信任你,即便有時你的工作有些失誤,他也可能諒解你。我們班主任向家長說學生在校做的任何一件事,家長都能感覺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注。

8.加強班級建設,營造科學文明的班級氛圍。

三、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

1.科學管理:結合《學生守則》、《一日常規》、使班級各項工作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

1)開學初帶領全班同學*級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知規,進而守規。

2)制定值日班長制度,以值日班長爲中心,成立紀檢小組。

3)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如果違規,予以量化考覈扣分處分,嚴重違規者,予以書面檢討、在班務會上認真*規等處罰。

2.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行,把管理權交給學生,激發羣體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注意給學生創設條件(提出教育內容),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將教育內容轉化爲自己的行爲)。

1)班務會召開:由班主任牽頭,班幹自己組織召開,班主任於學生共同探討,從而加深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加強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指導,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班委會建設:開學初,本着“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採取自我推薦、民主選舉與科學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選拔成立了一個具有很強戰鬥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委會組織。同時,打破班幹終身制的侷限,實行班幹考覈制,對那些表現突出的班幹予以獎勵,對那些不能適應班級發展形勢,不能領導同學進行學習和生活上革命的班幹予以辭聘。

3)量化考評的槓桿作用。將班級量化考評結果與每週評優、每月評優和學期評優掛鉤,對那些表現突出的同學,在精神上和物質上予以一定的獎勵,對錶現較差的同學予以談心、*規、學習名人名篇等處分。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學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瞭解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知道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名稱。識讀“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找出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的具體地理位置知道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晉分三家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述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故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齊桓公爲什麼能夠稱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利用本課豐富的歷史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臥薪嚐膽等故事,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爲實現理想不畏困難的恆心毅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難點:本課時間跨度大,人物多,頭緒雜,學生不易掌握。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課程導入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多媒體播放)

來學習第七課、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2【講授】教學過程

西周末年,昏聵的周幽王爲博美人一笑上演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最終付出了身死國破的沉重代價,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分成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請同學們在課本中找出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和名稱的含義。(學生找出並回答)同學們請注意,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瓦解的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形成的時期。

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幕:說周王衰落 看紛爭四起

看多媒體出示的圖片,從圖片中我們看到東周時期,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權勢,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實力大大下降,到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就更可憐。(一是周天子勢力衰落,諸侯勢力變得強大。二是爲了爭奪土地、財產、人口和權力。實質,就是爲了獲取周天子過去享受的政治、經濟特權。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幕:觀春秋烽火 看霸主雄風。

春秋時期先後出現了五位霸主,他們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關於春秋五霸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你們知道嗎?(學生回答)

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並結合老師的提示來分析齊桓公成爲春秋首霸的原因。

學生分析並作答,教師總結。

戰國初期,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個國家,它們與原來的齊、楚、秦、燕並稱爲“戰國七雄”。知道各國的位置,齊楚秦燕趙魏韓,東西南北上中下。介紹戰國七雄的實力變化特別是秦國,由學生扮演角色分析問題。進而導出“合縱”“連橫”。著名的縱橫家秦國的張儀、魏國的公孫衍等。那麼,“合縱”“連橫”政策的結果如何呢?請同學們根據材料進行分析,教師進行指導。得出結論:合縱失敗,秦國壯大,爲後來秦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9

爲實現教學質量“四年提升規劃”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標,結合本人教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爲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蓮~山課件 ]以打造高效課堂爲目標, 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5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

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本站]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有感而發,是寫作的根本原則;

(2)理解關注、體悟、思考生活,是我們心靈感動、真情流露、靈魂淨化、創寫佳作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發”的基本寫作要求及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有感而發”的基本寫作要求及方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說起自己身邊熟悉的人和事來,往往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閉上眼睛,不假思索即會脫口而出,如數家珍。相反地,對於陌生的人和事,說起來往往冥思苦想、搜腸刮肚,勉強爲之,磕磕絆絆,往往言不由衷,辭不達意,甚至“咬斷筆頭,開不了頭”“剛開了頭,言語不周”,這樣的文章必然內容空洞蒼白,語言乾癟枯燥,讀之味同嚼蠟。

怎麼辦?作文的實質就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只有“爲心聲”,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實意。對於現實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情,切身獨到的感受,想說點什麼就說點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手寫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談心,敞開心扉,坦誠親切。

二、品味經典 自主表達:

寫文章,其實就是把我們個體對生活的感悟、思考、本質、情感用準確精煉、生動優美的語言,新穎活潑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斷提升我們對生活的認識,瞭解生活的內涵,把握生命的本質,是對生活的一種發展,一種享受。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品味冰心的經典作品《往事》

往 事

冰心

那天大雪,鬱郁黃昏之中,送一個朋友出山而去。絨絨的雪上,極整齊分明的鐫着我們攜行的足印。獨自歸來的路上,偶然低首,看見潔白勻整的雪花,只這一瞬間,已又輕輕的掩蓋了我們去時的蹤跡。——白茫茫的大地上,還有誰知道這一片雪下,一剎那前,有個同行?有個送別?

我的心因覺悟而沉沉的浸入悲哀!

蘇東坡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

那幾句還未曾說到盡頭處,豈但鴻飛不復計東西?;連雪泥上的指爪都是不得而留的……於是人生到處都是渺茫了!

生命何其實在?又何其飄忽?他如迎面吹來的朔風,撲到臉上時,明明覺得砭骨勁寒,他又匆匆吹過,颯颯的散到樹林裏,到天空中,渺無來因去果,縱騎着快馬,也無處追尋。

……

——摘自《冰心散文選集》

自主探討:

1、文中寫了生活中的一件什麼事?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2、作者在這種情境下發現了一個什麼跡象?引發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感觸?

3、作者在行文上是如何表達自己對往事的感觸的?請說說作者的構思。

品評:文章開篇記述某一大雪天送朋友出山時的偶然所見:留在雪上的足跡剎時又被大雪所遮蓋,無復追尋。此景驟然觸動了作者一顆敏感的詩心,聯想到人生過往蹤跡難以尋覓。並進一步引申蘇東坡的詩句表達的感情、思想,藉以發表議論,點明題旨。表達了對生命渺小無痕、短暫易逝的慨嘆,期望人們把握今天,只爭朝夕。此情此感來得自然天成,毫無半點的虛僞矯飾,可謂是“有感而發”。

“有感而發”這就是我們今天作文訓練的要求。

三、搜索生活 激活情感:

經歷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時光,我們已步入了少年時代,回顧過去的歲月,令我們懷念、興奮、激動、沉思。往事歷歷在目,許多許多已然成爲記憶中的珍品,細細品味,猶如一杯杯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更令人引發遐思與憧憬。請說出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並說出令你心動、深刻、難忘的感受或感想。

評點引導:

同學們剛纔所談的往事很真切動人,發自心靈的深處,感受真摯,感想深刻,每句話都流動着情感。同學們的傾訴都在告訴我們,最真的情感來自於心靈對生活的體悟和思考,只有深切的去感受,才能品嚐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今天,我們就給同學們一個盡情傾訴的機會。面對依依往事中的酸甜苦辣,把你對生活的感悟象冰心一樣寫出來,使我們更能理智的認識生活,正確地對待生活。

四、知識鏈接

自主閱讀,交流探討:學習本單元后的知識短文:

明確: (1)有“感”對寫作的重要性;(2)“感”的來源及獲取方法。

五、作文訓練:

(一)審題指導:

1、根據自選的題目要求,自由談自己印象深刻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

2、師生合作,共同解題,明確寫作要點。

第一題:

寫作點撥:

寫作此題,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問題:

跨進中學大門,每位同學肯定會有許多新感受,這些感受來自各個方面:有的來自新環境,有的來自新老師、新同學,有的來自新開設的課程,有的來自與國小不同的管理方法與教學方法……這些感受雖很新鮮,但也零碎。對這些感受,怎樣取捨,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來寫呢?怎樣有機、有序地把它們組織起來呢?動筆之前,應認真選材,好好構思。

友情提醒:不能把文章寫得支離破碎,或者是浮光掠影地蒐羅一些材料,加以堆砌。要確立明確的中心,要有一條便於組織寫作材料、便於行文的線索。

第二題:

寫作點撥:

這篇作文的要求明確:要寫在爸爸或媽媽過生日的那天,自己的所爲、所思、所感。

思什麼,做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寫作本文,最大的難處在於如何寫出新意。這需要在寫作前好好動動腦筋。當然也不能爲了求新,故意編造離奇的故事,寫得好要能做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二)範文導讀:

我深深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小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古詩,什麼“皎皎河漢女”,什麼“塵埃不見咸陽橋”等等。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媽媽一個及時的獎勵:一張欣慰的笑臉,一個充滿愛意的親吻。從那時起,我就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併發誓長大後一定要讀好多好多的書來豐富自己。

長大後,小人書、連環畫已經被古典、西方文學所代替。我讀着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會有一種蠶吃桑葉般的快感,同時有個聲響縈繞於耳旁,極宏大又極細切,極遠又極近,像泉水流經山谷,像駿馬在草原上奔馳。我知道,那是心靈與作品的共鳴。有人說得好: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每每與作品產生共鳴時,我就深深體會到這種樂趣。

我遨遊於書海中,天南地北、四方八極都令我的心自由來往。我雖沒有到過北國祁連,卻有“祁連雪山在眼前”的感覺;我雖沒有成年,卻也懂得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悱惻纏綿。我和徐志摩一起“作別西天的雲彩”,和三毛一起去眺望大漠星空,和席慕容一起去欣賞那海灘上撿貝殼姑娘的身影,和戴望舒一起去雨巷中尋找那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女孩……每每我與古今名賢一起來往遊玩的時候,我就深深感到了讀書的樂趣。

古今名家寫詩、著書都是反覆錘鍊、修改而成稿,但也不免有缺少靈感之時。杜甫有一首詩這樣描寫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讀到此處我就想,如果把“臣”字改成“爺”字,不就更能表現李白酩酊大醉時狂放不羈的個性嗎?想到這兒,似乎杜甫也要來拜自己爲一字之師了。每每覺得自己與作者並駕齊驅時,我就深深感到了讀書的樂趣。

讀書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養性,可以育人……好讀書,是當今社會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品質。我暗自慶幸我有這樣一個好習慣,也慶幸自己能深深感受到它的樂趣所在。擁有此舉,今生何憾?

合作探究:

1、 文中所敘之事是什麼?作者的感受如何?

2、 本文是如何構思寫作,組織材料,表達主題的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本文成功的關鍵在於作者抓住了讀書之感受——“樂趣”這個題眼,並緊扣題眼組材行文。

文章既有閱讀感受的細緻描寫,又有閱讀內容的高度概括,二者有機地結合,將小作者閱讀的體會與收益流暢洗練地從多方面表現了出來。雖是一篇千字短文,卻較爲豐富地展現了當今青少年讀書學習、追求知識的熱情。結尾採用排比句式,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深化了文章中心。

六、寫作指津:

1、合作探究:明確寫作“有感而發”此類文章的基本結構。

(1)、敘事:交代“感”的觸發點,精煉、簡潔,圍繞自己的感受。

(2)、寫感:靈活採用多種手法,充分地、巧妙地、多方面地表達自己的感悟,揭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可在結尾直接突出,也可採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轉、含蓄地表達。

2、注意點:

(1)、敘事是爲抒發作者的感悟服務的,因此敘事要圍繞感悟,簡潔、精煉、突出,將感悟蘊含於敘事之中。

(2)、所敘之事與所發之感要有密切聯繫,自然生髮,不能牽強附會。

(3)、所擬的題目要能與文章內容、主題相對應,不能文不對題。

七、學生質疑

八、我來實踐:

1、確立要表達的主題。

2、構思寫作的提綱。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課教學工作,爲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 關於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和課時的安排。

本冊教材承繼了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我國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歷史,共22課時,另加八節活動課。

二、 關於教材知識體系及重點部分的分析。

(一)、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兩代)⑴隋唐科舉制、⑵“貞觀之治”與唐太宗、⑶“開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則天、⑷唐與吐蕃等民族關係的發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宋元兩代)⑴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會生活、⑶遼、宋、西夏、金的並立、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明清兩朝)⑴明請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⑵鄭和下西洋、⑶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及雅克薩之戰、⑷清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⑸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及歷史影響。

三、認知能力及情感、教學目標的培養。

⑴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瞭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⑵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釋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曆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過學習,增強學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對策與措施。

1、 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 “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穿插聯繫取證歷史學習的“慢性化作用”。

2、 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列如:歷史劇表演、歷史漫畫比賽、歷史詩歌朗誦、歷史歌曲演唱。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針對學生學習態度浮躁、懶散的不良習慣,在課堂上加大練習、提問的力度,強化複習頻率。

4、 針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狀況,開展組織“歷史人物大家談”的課堂3分鐘演講活動。

5、 發現愛學歷史的同學,及時吸納到“歷史興趣小組”進行更高、更深、更廣的素質訓練。爲將來歷史才能的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2

一、認真貫徹歷史課程基本理念:

國中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

教師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學生綜合素質爲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逐漸瞭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爲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形成崇尚科學、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和未來的國際意識。

二、教學主要內容:

本學期學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主要講述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三、四、五階段,即封建社會的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在中國歷史中佔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主要重點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發展。

難點是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掌握和對各個歷史時期的難點的理解,以及對教材的通讀。

四、現狀分析:

七年級有四個班的學生,面對考試的課程,還沒適應過來,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但從一個學期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還有一部分學生態度消極,不願學歷史,課上不積極,分析理解能力差,加上平時不太看書,考試成績不理想。

五、教學措施:

1、先是要高質量的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要堅持基礎性和科學性原則,準確傳授基礎知識,切實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2、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能力爲重點,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課堂教學堅持整體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始終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全面整合,使學生全面發展,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4、教學語言規範,精神振奮,按時上下課,關心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意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曆史年代,閱讀歷史教課書及有關的.歷史讀物;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相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

5、教學會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裏特徵,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從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啓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減輕學生的負擔。

6、合理利用有效的遠程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教室的優勢,多上一些學生有趣的課。佈置有效的作業,是學生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發現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做到及時批改和反饋。查缺補漏。

六、輔導:

輔導以學習上的優生和暫時的學困生爲主,即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重視知識的查缺補漏和學法上的指導,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及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意志、習慣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輔導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那些學有餘力的優秀學生,幫助他們發展特點,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培養其創新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多方面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七、教研課題及方案:

本學期以新課改爲中心,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成績爲目的。繼續用上學期的教研課題是:靈活處理教材,實現實用性與學習的興趣性有機統一。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3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國小階段的學習幾乎都由老師包辦,但國中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想不落人後,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不可或缺。專家建議,學習前制定學習計劃,認真預習,在課堂上專心聽講,在課後能夠及時複習,在做作業前能夠認真看一遍書,做作業時能夠獨立完成,在學習完一部分內容後能夠及時地對書本知識進行小結。

2.不懂就問,注意“火候”。

雷老師認爲,學生從小就被告誡“不懂就問”,但“問”也有學問,並非一碰到“攔路虎”就問同學和老師,而要把握好“火候”,也就是先獨立思考,再請教別人。優秀生在學習上大多注重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自我培養。這種自學能力一旦形成,學習的被動局面就有可能改變,學習成績就有可能上升。

3.勤翻字典。

專家指出,國中新生寫作文時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遇到不會寫的字就注音。他認爲,國小生的依賴性較強,不會寫的字都由老師代勞標在作文上,學生自己不會主動查閱字典,導a致學生上國中後連字典怎麼查都不曉得。這個“懶習慣”應儘早糾正過來。

劉先生的兒子劉浩從這學期開始,已經是一個國中生了。但是劉先生髮現,開學幾天來,兒子卻還和上國小時一樣,每天放學回來,作業一大堆他不着急,先玩一會電腦,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晚上8、9點鐘纔開始做作業,最後要熬到十一二點才能把作業完成。他擔心兒子這樣下去一來成績會下滑,二來熬壞了身體。

與國小時的“保姆式”教學相比,剛剛成爲中學生的同學也許會因爲課業的增加而感到無所適從;那麼,剛剛轉變了角色的學生應該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學習方法而使自己早一天進入角色,以良好的狀態來完成學業呢?

國小成績好不等於國中成績就好

特點:基礎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維訓練

七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斷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織的這樣一個階段,可塑性強,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間。昆明實驗中學的袁曉芬老師說到,從國小升入國中,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係、身心發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七年級新生及家長由於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未能根據國中學習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國中後手足無措,生出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

與國小課程相比,國中的各學科知識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來說,都有着質的變化,很多內容都從簡單的基礎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維訓練。學生如果還依靠簡單的記憶背誦,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所以,轉變學習方法對於新七年級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調整好心態

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績優秀,但有的學生在國小時成績還不錯,進入國中後,成績不穩定;還有的成績越來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於是產生焦慮、不安、失望、悲觀等不健康的心理現象。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實際上國小、國中的成績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誰更快適應國中學習誰就會取得學習上的主動,誰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具備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質和能力,就會學得更快更好。

●儘快適應課程難度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國小老師很多時候都是在領着、看着學生學習。而進入國中之後,學習科目增加了,課程內容多了、難度深了,老師也不會再像國小老師那樣督促你的學習。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主動性,課堂上要全神貫注的聽課,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動向老師詢問。比如語文學習方面,應該更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數學側重綜合知識的運用,袁曉芬老師介紹到。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國中的學習,相對於國小來說,更加系統,更加有條理。這也就要求學生儘快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順利過渡。昆三中趙老師在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後,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嚴格、系統地執行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後溫習的程序,這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剛從國小畢業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方法還沒有概念,而這套最基礎的程序,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找出薄弱環節,從而一點點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其次,要均衡學習,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主科上面。人的發展是全面的,在學好數學英語語文的基礎上,物理化學作爲會考科目也要重視,同時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對於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要積累學習,現在很多學生存在“三分鐘”熱度的問題,剛開學的時候很有學習熱情,但持續不了多久熱情勁就過去了。這種不持續的狀態,是學習的大忌。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從數學科學本身看,方程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正是對於它的研究推動了整個代數學的發展,從代數中關於方程的分類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代數方程,也是所有代數方程的基礎.教科書將本節內容安排在第一節,一方面是對國小學段已經學過的有關算術方法解題和簡單方程的運用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考慮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後,可以儘早滲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學生儘早接觸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課程標準》對本課時的要求是通過具體實例歸納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讓學生在歸納和總結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數學模型思想,訓練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能結合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體會在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讓學生體驗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一種進步,歸納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領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和作用.

②在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相等關係、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③使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方程的過程,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初步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數學思考目標

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找出相等關係,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

情感價值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滲透化未知爲已知的重要數學思想.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3、重點、難點:

結合以上目標,我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立足學生髮展的宗旨,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關係列方程.

教學難點:思維習慣的轉變,分析數量關係,找相等關係。

二、教學策略: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呢?在教學過程我運用瞭如下教法與手段:

1.生活引路,感知概念背景;

2.比較方法,明確意義;

3.感受過程,形成核心概念;

4.運用新知,鞏固方法;

5.歸納總結,鞏固發展.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開始,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方程模型.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歸納的教學方式。

三、學情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徵,在學法上,極力倡導了新課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分析,創設情境,使數學回到生活,鼓勵學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數量關係,學生在經歷“建立方程模型”這一數學化的過程後,理解學習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 情景引入

採用教材中的情景

在這個環節中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問題1:從上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問題2:你會用算術方法求嗎?

問題3:你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二)學習新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設中山市到深圳市的路程爲·千米,怎樣用式子表示中山市與東莞市的距離以及中山市與惠州市的距離?”,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結合圖形,根據在《整式的加減》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通過上述思考過程,學生已經初步瞭解到尋找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相等關係是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所在.

然後我結合上面的過程簡單歸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並給出方程的概念.

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1)用字母表示問題中的未知數;(2)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迪卡爾最早使用·,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數,而我國古代則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數,而且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才幹的偉大民族.)

在這裏我介紹了字母表示未知數的文化背景,其目的就是在文化層面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愛數學,展示數學的文化魅力,這正是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體現.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國小裏已經給出了方程的概念,這裏可適當處理.

在這裏我開始向學生滲透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程序.

(三)討論交流

討論1:比較列算式和列方程兩種方法的特點.

列算式:只用已知數,表示計算程序,依據是間題中的數量關係;

列方程:可用未知數,表示相等關係,依據是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了:用算術方法解題時,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數,而列方程時,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數,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數,這就是說,在方程中未知數(字母)可以和已知數一起表示問題中的數量關係.

而且隨着學習的深入,學生會逐步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緊接着的思考讓全班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討論2:對於上面的問題,你還能列出其他方程嗎?如果能,你依據的是哪個相等關係?

在這個討論活動中,我採取了先小組合作交流後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後,學生中出現如下結果:

從學生的分析所得,這兩種設未知數的方法就是在以後學習中將遇到的直接設元和間接設元兩種設元.

要求出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即可,我們在以後幾節課中再來學習.

在這個環節裏,問題的開放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合作交流的時間。

(四)初步應用

學生在國小已經學過簡易方程,通過以下的例題和練習可以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併爲一元一次方程提供素材。

1、例題:根據下列問題,設未知數並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長24㎝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2)一臺計算機已使用1700小時,預計每月再使用150小時,經過多少月這臺計算機的使用時間達到規定的檢修時間2450小時?

(3)某校女生佔全體學生數的52%,比男生多80人,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

2、課堂練習:這一組例題和課堂練習的設置,其目的是讓學生更進一步加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再探新知

提取例題和練習中出現的方程請學生觀察方程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然後達成共識: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觀察方程特點,給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師總結: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通過思考辨析,使學生鞏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把握住概念的本質.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先歸納,然後教師補充方式進行,主要圍繞以下問題:

本節課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一元一次方程的三個特徵是什麼?從實際問題中列出方程的步驟及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着力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在各個環節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討思考、討論,進行學習。

2、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通過列算式與列方程的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從而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得出問題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

3、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了,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係、設未知數及作業的佈置等環節中都注意了學生思維的層次性。

4、滲透建模思想。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用方程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學模型,教師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使學生知道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蒐集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資料,講述相關傳說故事,思考和認識傳說與史實的區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作的貢獻;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體驗作爲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學習大禹的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難點:炎黃聯盟;禪讓制。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講授法

學生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導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學習了前兩課後,伴隨着考古發掘和歷史學家的研究推斷,我們瞭解了一些史前社會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狀況。然而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由於人們還沒有創造文字,當時的人們還不能以文字來記錄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講述着他們前輩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傳說故事。今天,我們進入第3課的學習,從歷史傳說中進一步瞭解史前社會。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1、炎帝——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種植五穀和蔬菜;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製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曆法知識。

2、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

2、繼黃帝之後,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3、禹的高貴品質:無私奉獻、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炎黃聯盟

1.課堂活動:(1)課前學生分組合作蒐集有關人類起源或早期社會的神話與傳說;(2)課上分組講述;(3)評比講述精彩的傳說故事。

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瞭解歸納部落聯盟時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戰爭。

3.問題思考:華夏族的由來?誰被尊稱爲人文始祖?

4.教師講述:(1)炎黃在阪泉大戰,炎帝失敗,歸順黃帝,兩大部落聯盟。(2)炎黃部落與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蚩尤戰敗,黃帝被推舉爲部落聯盟首領。(3)這一部落聯盟以後逐漸形成爲華夏族,因此後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探究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1.圖片展示:湖南炎陵縣炎帝陵廟(左爲外景,右爲內景)

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瞭解歸納炎帝的一系列發明,感知炎帝對中華早期文明所作的貢獻。

提示:(1)生產—耕種、製作工具、種植;(2)生活—製陶、紡織、煮鹽、通商、製作樂器等。

3.圖片展示:多媒體鏈接相關圖片

4.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黃帝的貢獻。

提示:造船、鍊銅、發明弓箭等。

5.教師講述:傳說難免有神祕色彩,但透過其神祕的外殼,我們可以得到關於真實歷史的很多信息。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也更多地印證了傳說的內容,我們要學會通過了解到的歷史史實,提取傳說中的真實歷史成分。

探究三:堯舜禹的禪讓

1.課堂活動:學生通過小品自編自導自演堯舜禹禪讓過程,形象地瞭解禪讓制。

2.圖片展示:堯、舜、禹

3.教師提問:禪讓制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提示:徵求各部族首領意見,推舉品行高尚的人做繼承人。

4.教師提問:禪讓制最突出的特徵(或實質)是什麼?思考禪讓制對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什麼借鑑意義?

提示:是史前時代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被推舉的部落首領沒有任何特權。選舉賢能、重用人才等。

5.材料展示:《史記·夏本紀》記載的禹治水的傳說:“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我們可以從大禹身上看出中華民族祖先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提示:創新精神,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鬥爭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敬業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等。

(四)歸納總結 整體感知

(五)課堂檢測 鞏固新知

1.“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諸侯(指遠古時期的部落)錯居,……各去小異而存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後世所謂諸夏是也。”傳說中,使華夏的民族合成一族的是(

)

A.堯、舜、禹

B.炎帝、黃帝

C.河姆渡、半坡居民

D.秦始皇

2.在梁啓超《飲冰室合集》中是這樣描述華夏族的形成:“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後世所謂諸夏是也。”據此材料,華夏族(

)

A.融合多民族而成

B.和諸夏沒有淵源

C.由單一民族形成

D.近代以來才形成

3.(20__黔西南州)黃帝和炎帝被奉爲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生活在我國古代的(

)

A.長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珠江流域

4.(20__廣東)《周易•繫辭下》記載,“黃帝、堯、舜……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以下考古發現能夠印證記載中“舟楫”的是(

)

A.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陽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慶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陝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

參考答案:1.B 2.A 3.C 4.D

教學反思

通過圖片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炎帝和黃帝的貢獻,是全課的重點。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究問題,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和實質。通過圖片,讓學生對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和堯舜禹有直觀瞭解;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2022七年級歷史新學期工作計劃 篇1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會利用合併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體會一元一次方程作爲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開展探究性學習,發展學習能力.

二、重、難點與關鍵

(一).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並會合並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難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三).關鍵:抓住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敘述等式的兩條性質.

2.解方程:4(·- )=2.

解法1:根據等式性質2,兩邊同除以4,得:

·- =

兩邊都加 ,得·=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號,得:

4·- =2

兩邊同加 ,得4·=

兩邊同除以4,得·=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亞細亞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寫了一本代數書,重點論述怎樣解方程.這本書的拉丁文譯本取名爲《對消與還原》.對消與還原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先討論下面內容,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1:某校三年級共購買計算機140臺,去年購買數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購買數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多少臺計算機?

分析:設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臺計算機,已知去年購買數量是前年的2倍,那麼去年購買2·臺,又知今年購買數量是去年的2倍,則今年購買了22·(即4·)臺.

題目中的相等關係爲:三年共購買計算機140臺,即

前年購買量+去年購買量+今年購買量=140

列方程:·+2·+4·=140

如何解這個方程呢?

2·表示2·,4·表示4·,·表示1·.

根據分配律,·+2·+4·=(1+2+4)·=7·.

這樣就可以把含·的項合併爲一項,合併時要注意·的係數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圖表示瞭解這個方程的具體過程:

·+2·+4·=140

合併

7·=140

係數化爲1

·=20

由上可知,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20臺計算機.

上面解方程中合併起了化簡作用,把含有未知數的項合併爲一項,從而達到把方程轉化爲a·=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

例:某班學生共60分,外出參加種樹活動,根據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個小組且使甲、乙、丙三個小組人數之比是2:3:5,求各小組人數.

分析:這裏甲、乙、丙三個小組人數之比是2:3:5,就是說把總數60人分成10份,甲組人數佔2份,乙組人數佔3份,丙組人數佔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麼甲、乙、丙各組人數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題應設每一份爲·人.

問:本題中相等關係是什麼?

答:甲組人數+乙組人數+丙組人數=60.

解:設每一份爲·人,則甲組人數爲2·人,乙組人數爲3·人,丙組爲5·人,列方程:

2·+3·+5·=60

合併,得10·=60

係數化爲1,得·=6

所以2·=12,3·=18,5·=30

答:甲組12人,乙組18人,丙組30人.

請同學們檢驗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這三組人數的比是否是2:3:5,且這三組人數之和是否等於60.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89頁練習.

(1)·=3.

(2)可以先合併,也可以先把方程兩邊同乘以2.

具體解法如下:

解法1:合併,得( + )·=7

即 2·=7

係數化爲1,得·=

解法2:兩邊同乘以2,得·+3·=14

合併,得 4·=14

係數化爲1,得 ·=

(3)合併,得-2.5·=10

係數化爲1,得·=-4

2.補充練習.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個黑色五邊形和白色六邊形皮塊圍成的,黑白皮塊的數目比爲3:5,一個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個皮塊,黑色皮塊和白色皮塊各有多少?

(2)某學生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全書的多2頁,第二天讀了全書的少1頁,還剩23頁沒讀,問全書共有多少頁?(設未知數,列方程,不求解)

解:(1)設每份爲·個,則黑色皮塊有3·個,白色皮塊有5·個.

列方程 3·+2·=32

合併,得 8·=32

係數化爲1,得 ·=4

黑色皮塊爲43=12(個),白色皮塊有54=20(個).

(2)設全書共有·頁,那麼第一天讀了( ·+2)頁,第二天讀了( ·-1)頁.

本問題的相等關係是:第一天讀的量+第二天讀的量+還剩23頁=全書頁數.

列方程: ·+2+ ·-1+23=·.

四、課堂小結

初學用代數方法解應用題,感到不習慣,但一定要克服困難,掌握這種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其中找等量關係是關鍵也是難點,本節課的兩個問題的相等關係都是:總量=各部分量的和.這是一個基本的相等關係.

合併就是把類型相同的項係數相加合併爲一項,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併時,注意·或-·的係數分別是1,-1,而不是0.

五、作業佈置

1.課本第93頁習題3.2第1、3(1)、(2)、4、5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合併同類項習題課(第2課時)

一、解方程.

1.(1)3·+3-2·=7; (2) ·+ ·=3;

(3)5·-2-7·=8; (4) y-3-5y= ;

(5) - =5; (6)0.6·- ·-3=0.

二、解答題.

2.育紅國小現有學生320人,比1995年學生人數的 少150人,問育紅國小1995年學生人數是多少?

3.甲、乙兩地相距460千米,A、B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開出,A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B車每小時行駛48千米.

(1)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出發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2)兩車相向而行,A車提前半小時出發,則在B車出發後多少小時兩車相遇?相遇地點距離甲地多遠?

4.甲、乙二人從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時走4千米,乙騎車每小時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發半小時後乙出發,恰好二人同時到達B地,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5.一條環形跑道長400米,甲練習騎自行車,平均每分鐘行駛550米;乙練習長跑,平均每分鐘跑250米,兩人同時、同地、同向出發,經過多少時間,兩人首次相遇?

答案:

一、1.(1)·=4 (2)·=4 (3)·=-5 (4)·=- (5)·=30 (6)·=11

二、2.705人,設育紅國小1995年學生人數爲·人,列方程320= ·-150.

3.(1)4 小時,設出發後·小時相遇,列方程60·+48·=460.

(2)3 小時,設B車開出後·小時兩車相遇,列方程60 +60·+48·=460.

4.3千米,設A、B兩地間的距離爲·千米, - = .

5.1 分鐘,設經過·分鐘兩人首次相遇,列方程550·-250·=400.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項(第3課時)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89頁至第91頁.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移項法,並知道移項法的依據,會用移項法則解方程.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發展思維策略,體會方程的應用價值.

三、重、難點與關鍵

(一).重點: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用移項法則解方程.方程的各項應包括前面的符號

(二).難點:對立相等關係.

(三).關鍵:理解移項法則的依據,以及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麼?

2.解方程: + =10.

(二)、新授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餘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分析:設這個班有·名學生,根據第一種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間的關係.

1.每人分3本,那麼共分出多少本?(3·本)

2.共分出3·本和剩餘的20本,可知道什麼?

答:這批書共有(3·+20)本.

根據第二種分法,分析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係.

3.每人分4本,那麼需要分出多少本?(4·本)

4.需要分出4·本和還缺少25本那麼這批書共有多少本?

答:這批書共有(4·-25)本.

這批書的總數有幾種表示法?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本題哪個相等關係可以作爲列方程的依據?

這批書的總數是一個定值(不變量)表示它的兩個式子應相等.

根據這一相等關係,列方程:

3·+20=4·-25

本題還可以畫示意圖,幫助我們分析:

從示意圖中容易得到這批書的總數與分出書、剩下書的關係是:

這批書的總數=3·+30

這批書的總數與需要分出的書的數量、還缺少書的數量關係是:

這批書的總數=4·-25

根據兩種分法,這批書的總數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20=4·-25.

注意變化中的不變量,尋找隱含的相等關係,從本題列方程的過程,可以發現:表示同一個量的兩個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20=4·-25的兩邊都含有·的項(3·與4·),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數項(20與-25)怎樣才能使它轉化爲·=a(常數)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邊不含·的項,根據等式性質1,兩邊都減去4·,同樣,把方程兩邊都減去20,方程左邊就不含常數項20,即

3·+20 -4·-20 =4·-25 -4·-20

即 3·-4·=-25-20

將它與原來方程比較,相當於把原方程左邊的+20變爲-20後移到方程右邊,把原方程右邊的4·變爲-4·後移到左邊.

像上面那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方程中的任何一項都可以在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即可以把方程等號右邊的項改變符號後移到等號的左邊,也可以把方程左邊的項改變符號後移到方程的右邊,注意要先變號後移項,別忘了變號.

下面的框圖表示瞭解這個方程的具體過程.

3·+20=4·-25

移項

3·-4·=-25-20

合併

-·=-45

係數化爲1

·=46

由此可知這個班共有45個學生.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麼作用?

答:移項使方程中含·的項歸到方程的同一邊(左邊),不含·的項即常數項歸到方程的另一邊(右邊),這樣就可以通過合併把方程轉化爲·=a形式.

在解方程時,要弄清什麼時候要移項,移哪些項,目的是什麼?

解方程時經常要合併和移項,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數書中的對消和還原,指的就是合併和移項.

如果把上面的問題2的條件不變,這個班有多少學生改爲這批書有多少本?你會解嗎?試試看.

解法1:從原問題的解答中,已求的這個班有45個學生,只要把·=45代入3·+20(或4·-25)就可以求得這批書的總數爲:

345+20=135+20=155(本)

解法2:如果不先求學生數,直接設這批書共有·本,又如何佈列方程?這時該用哪個相等關係列方程呢?

這批書共有·本,餘下20本,共分出(·-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給 人,即這個班共有 人.

這批書有·本,每人分4本,還缺少25本,共需要(·+25)本,可以分給 人,即這個班共有 人.

這個班的人數是一個定值,表示它的兩個式子應相等,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列方程.

= (你會解這個方程嗎?)

即 - = +

移項,得 - = +

合併,得 =

係數化爲1,得·=155.

答:這批書共有155本.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91頁練習.

(1)解:移項,得6·-4·=-5+7

合併,得 2·=2

係數化爲1,得·=1

(2)解:移項,得 ·- ·=6

合併,得- ·=6

係數化爲1,得·=-24

2.補充練習.

下列移項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哪裏?應當怎樣改正?

(1)從3·+6=0得3·=6;

(2)從2·=·-1得到2·-·=1;

(3)從2+·-3=2·+1得到2-3-1=2·-·.

解:(1)錯,移項忘了要變號,應改爲3·=-6.

(2)錯.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邊,並沒有移項,所以不要變號,應改爲2·-·-=-1.

(3)正確.

四、課堂小結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審題、讀懂題意和找相等關係,今天解決的這個問題的相等關係不明顯,隱含在問題中,表示同一個量的兩個式子是相等.這個相等關係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據.

2.正確理解移項法則,移項中常犯的錯誤是忘記變號,還要注意移項與在方程的一邊交換兩項的位置有本質區別,移項的依據是等式性質,在方程的一邊交換兩項的位置是根據交換律.

五、作業佈置

1.課本第93頁至第94頁習題3.2第2、3(3)(4)、6、7、8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移項習題課(第4課時)

一、填空題.

1.在方程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項,相當於把原方程中的項______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________,其依據是________,移項要注意_____.

2.在方程的一邊交換兩項的位置______改變項的符號,而移項______改變符號.

3.解方程·+21=36得·=________;由10·-3=9得·=______.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4.移項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項移到等號的另一邊.( )

5.從6·=1,移項,得·=1-6,·=-5. ( )

6.由方程-4+·=7移項得·=7-4. ( )

三、解方程.

7.(1)8=7-2y; (2) = - ;

(3)5·-2=7·+8; (4)1- ·=3·+ ;

(5)2·- =- +2; (6)- ·+6=4·+1;

(7) -·=0.5·-3.

四、解答題.

8.設m=3·-2,n=-2·+3,當·爲何值時m=n?

9.甲糧倉存糧1000噸,乙糧倉存糧798噸,現要從兩個糧倉中運走212噸糧食,使兩倉庫剩餘的糧食數量相等,那麼應從這兩個糧倉各運出多少噸?

答案:

一、1.合併 移項 合併同類項 變號 2.不 要 3.15 1.2

二、4. 5. 6.

三、7.(1)y=- (2)·= (3)·=-5 (4)·=-

(5)·=1 (6)·= (7)·=3

四、8.·=1 9.207,5,設從甲糧倉運出·噸,1000-·=798-(21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