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學習淺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W

尊敬的黨組織:

師德學習淺見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播撒知識的種子,傳遞文明的火炬。早在唐朝,韓愈在那篇著名論說文《師說》開篇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這一句簡單精闢的話,把老師的職責、本質與作用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詮釋與概括,從中也可以看出,“傳道”是教師一個重要使命,其直觀解釋爲“傳授、教育道德觀念”,也即當下的“思想教育”。“傳道”可以說是基礎教育,要求學生以德爲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將不可能成爲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由於傳道是教師的本質使命,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準,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鼓舞人,教育人,從而更好的履行其職責。俗話說,言傳身教,其實在實踐中,人們早就發現身教更甚於與言傳。所謂“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爲師之道,端品爲先。誠然,教師雖非如聖人般要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故對其個人品德的要求也更高、更嚴格。漢代揚雄說過,“師者,人之模範也”。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則提出“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一評價教師的基本準則。教師要在品德方面爲學生做好榜樣,要知道教師的行爲舉止,對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現代心理學研究也發現,模仿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行爲,而榜樣則是模仿行爲發生的關鍵。榜樣有着內在的感染、激勵、號召、啓迪、警醒等作用,是學生形成完善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正所謂“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當前由於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已或多或少對學校產生了一定影響,出現了一些玷污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案例,導致教師職業聲望明顯下降。正因爲如此,師德修養更加是每個教師的必修功課,進而重塑教師形象。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有了健康的心靈纔有健康的行爲。“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應該成爲所有教師的師德規範和行爲準則。

爲師之道,有教無類。自孔子在XX多年前提出“有教無類”,打破了教育此前一直是貴族階層的特有權利,從而推倒了社會階層固化的藩籬,爲廣大人民開放了一扇通往理想大門的窗口。當我們選擇教師作爲職業的那一刻起,就必須以一種平等心態對待每個學生,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每個學生,讓他們都享有同等權利,並給與充分的尊重,這就要求教師能做到“泛愛衆”、“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孟子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時刻保持一片愛心,給每個學生充分的關愛,教師也才能受到學生的充分尊重。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爲師之道,因材施教。俗話說,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生好比音符,教師就要像優秀的音樂家一樣能使每個音符發出悅耳的旋律,這更是考驗教師修爲的重要指針。作爲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思想修爲,

理性接受個體差異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嚴肅認真對待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就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個學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使之成爲社會需要的各類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學生”。

爲師之道,甘爲人梯。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自己要成功,更要培養出了大量卓越的學生。是否培養出了更多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應始終作爲教師是否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的最重要的指標。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要有“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心態,做一個勤勤懇懇的園丁。自我們成爲一名教師起,就要有默默奉獻,甘化春泥的心理準備。只要把學生的成功看作是一種無尚的光榮,時刻準備和期望體驗那種成功的喜悅,那我們就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以爲社會培育英才爲義不容辭之責任,無怨無悔。

有人說,“德才兼備的人是精品,有德無才的人是次品,有才無德的人是危險品,無德無才的人是廢品”。高等學校作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機構,怎樣使自己培養的人才與市場接軌,不至於使畢業生成爲“滯銷產品”、“危險品”,甚至“廢品”,必須長期重視和加強德育教育。教師作爲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育工作的直接踐行者,則更需要不斷修身,提高個人品德素養和職業操守。只有先正其身,方能潤物無聲。

彙報人:xx

XX.10.07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