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預備黨員思想彙報:談談農村改革

來源:瑞文範文網 4.92K

尊敬的黨組織:

2008年12月預備黨員思想彙報:談談農村改革

作爲農林科大的預備黨員,我們會時刻關注我國農村改革的最新動向和最新成果,這讓我們充分看到中國作爲農業大國的實力與努力。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爲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爲根本要求”。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努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抓住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一是抓好農業生產,切實讓農民得實惠。重點抓好生產發展,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多下功夫。爲此,應繼續推進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二是突破資金投入瓶頸制約。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調整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投放結構,保證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加大對農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稅槓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三是加強制度建設,爲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充分尊重農民土地承包權和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深化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體制、土地徵用制度改革。適應取消農業稅的新形勢,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四是真正把決策權交給農民,充分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向和物資運用都應讓農民知情,接受農民監督。五是搞好分類指導,突出特色、注重實效。進一步細分地域類型、工作措施,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正確理解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內涵和總體要求。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內涵,

就是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爲目標,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商品率爲途徑,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爲支撐,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在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爲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產業體系。基於現階段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應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持續增收;在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不斷滿足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穩定完善強農惠農政策,着力構建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保障國內產業和供給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積極探索建設現代農業的多元模式。

拓寬農業發展思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開發農業在特色產業、生物質產業、生態產業、旅遊休閒產業、農業文化產業等方面新的產業形態,構建現代大農業產業體系,把農業基礎建設好、發展好、鞏固好、維護好;立足產業特色和地域條件,發揮產業優勢,重點培育主導產業,推進規模擴張,形成產業羣;大力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或集團,推動產業集羣發展,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立健全農業科技體系,不斷加強農業物質裝備建設,實現農業科研與推

廣應用的有效對接;用現代科學文化、科學技術武裝農民,着力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相信在黨的領導下,農業的發展必將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農業一定會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揮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將成爲我國新的亮點,我們農林科大的學生也一定會爲之而奮鬥的!

彙報人:孫泊航

2008年1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