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思想彙報:我看農村改革的意義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8W

尊敬的黨組織:

預備黨員思想彙報:我看農村改革的意義

今天的黨課上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我國農村的改革。在中國,農村改革問題可不是一個局部性的改革問題。譬如說,大家都很關注的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社保改革,還有金融改革、國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改革。儘管這些改革都很重要,但這些改革還是屬於局部領域的、一個大的方面的改革。相對於8億左右的農村人口,相對於發展程度遠遠滯後於城市的廣大鄉村,中國農村改革則不同了,它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具有全局性的、戰略性的意義。

從中國改革開放的縱向維度來看。中國改革開放已走過30年的道路,歷經風雨取得巨大成就。30年成就起步於農村改革,又受制於農村改革。從發展政策的連續性上考慮,中國下一個30年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起步於哪裏?新的戰略突破口在哪裏?再過30年,也就是到了2038年,已接近於本世紀中葉。按照***同志的戰略構想,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目標是要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中等發達國家是個什麼含義呢?有一個什麼樣的基本標準呢?

在已走過的30年裏,我們的經濟發展保持了年均9%-10%的高增長;在接下來的30年裏,爲了達到本世紀中葉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的目標,我們還需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年均增長約爲6%-7%)。考慮到經濟總量越來越大,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難度就會加大;再考慮到中國的人口總量,人均gdp的指標要上去難度會更大;而人均gdp提高最大難度在農村。因爲中國人口總量的約60%-70%在農村,即我國現有8億左右的農村人口(我認爲我國農民工羣體仍應屬於農村人口,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還沒有解決,這個羣體的法定身份、主體消費和基礎財產都還在農村)。中國下一個30年的發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村發展問題,如果不能極大地激發廣大農民羣衆的活力,如果不能再次更高水平地解放農村社會生產力,中國在本世紀中葉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的目標將難以實現。我們一方面自豪於已有的奇蹟,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奇蹟背後的困難和再發展的難度。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中央再次把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突破口選在農村改革,再次向全黨提出農村改革發展這一重大歷史性課題,對中國下一個30年的發展具有核心的、戰略的、全局性的意義。

從國際經驗來看,或從我們對發達國家的實地考察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來看,發達國家之所謂發達,不僅表現在工業和城市建設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它們的農業和鄉村建設也達到了現代化程度。可以說,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已經實現了城鄉一體化,表現爲三個方面:城鄉生活水平同質化,即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生活情趣、乃至衣着打扮基本相同,你很難分清誰是城市人誰是農村人;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即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在基礎教育、醫療保障、退休養老保障等主要社會福利上享有同等待遇,如可以常常看到校巴接送鄉村的孩子上學;城鄉基礎設施同步化,即道路、水電通信管道、大型超市等與城市同步同標準地建設。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現代工業體系已基本建成,中國已經有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青島、大連、蘇州、廈門等東南沿海一長串的現代城市,但中西北部大多數的農村卻還非常落後,更不用說城鄉二元結構在管理體制上、在公共財政投入上的巨大差異了。對這種現象,有評論說“中國城市像歐洲,中國農村像非洲”。從這個國際比較中,更能說明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也更說明中央關於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決策是抓住了中國下一個30年發展的事關全局的要害問題。

我們既要學習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的好的經驗,又要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立足於我國國情,探索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新的道路;這個道路我們稱之爲中國發展模式。

通過這樣的黨課學習,我每天都在進步,我漸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組織的指導和幫助,我深知我在思想上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着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都飽含着黨組織對我的殷切希望。我請黨組織放心,我會不斷前進的!

彙報人:xx

xx年x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