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思想彙報範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9W

第一篇:大學生關於九一八的思想彙報範文

九一八思想彙報範文大綱

敬愛的黨組織:

xx年9月17日,許多瀋陽市民自發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緬懷歷史,悼念英烈,銘記國恥。xx年9月18日,蘭州市政府拉響防空警報,警醒市民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居安思危,珍愛和平。xx年9月18日,重慶市xx餘名市民聚會步行街高唱抗日歌曲,以此緬懷歷史,表達自己心中的愛國熱情......

因爲,xx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叫囂,猖狂的挑釁中國的領土,不斷聚集軍隊攻擊沈陽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瀋陽城,蓄意製造了“九一八”事件。這是一段不容忘卻的民族恥辱史。

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經過了大半個世紀浴血奮戰的中國,雖然擺脫了當初貧窮落後、任人踐踏的慘境,但國恥依然難忘,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依然難忘。儘管,當今世界的主題已逐漸趨於和平與發展,但各國之間的競爭並未終結,世界局勢也並不太平。針對剛發生的“釣魚島事件”,媒體也鬧得沸沸揚揚,聲討日本政府非法拘留中國漁船船長。這不僅僅是對我們國家人權的不尊重,更是對我們國家主權的蓄意挑釁。自古以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而日本竟公然干涉,導致釣魚島爭議也再度升溫。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都向我們證明着“弱國無外交,窮國無國防”。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力作後盾,那麼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必然處於被動。

那一聲聲震耳發聵的警鐘長鳴,不斷撕扯着每個中華兒女的心,那段極其悲慟而慘烈的歷史,像一道不可磨滅的歷史創傷,深深的烙印在每個國民的心上。歷史的警鐘,不斷叩擊着我們的心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於當下的中國青年學生,更應當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與緊迫感,自覺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才能維護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創造祖國更加美好、和諧的明天。

又是一年“九一八”,面對歷史,不應該僅僅是沉痛悼念,更多是應該不斷的深思:屈辱的不是受人欺凌的歷史,不是貧窮落後的局面,而是卑躬屈膝的強顏歡笑,自甘落後的任人擺佈。唯有讓所有沉睡的國人清醒起來,團結起來,纔可能抵禦外敵的侵辱,只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纔是贏得民族獨立的開始。

雖然我們的民族,曾經受挫,曾經跌倒,但我堅信,我們民族的前途終將輝煌!

彙報人:思想彙報網

XX年x月x日

第二篇:九一八思想彙報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蹟,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裏來”,就不知道“到哪裏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着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爲麻木,也不是因爲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爲電腦遊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爲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複自己的[“文祕港”還有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爲哭,因爲大哭,因爲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係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爲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啓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爲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爲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着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爲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鬥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着“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爲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裏”,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着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爲鑑,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這個國難日,我們不能把他忘記。我們不能有了今天就把我們的曾經忘記,把我們曾經的苦難忘記。忘記了她,就等於忘記了我們的母親,忘記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忘記我們都是華夏兒女,忘記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一定要在每年的今天紀念她。

紀念“九一八”是爲了不忘國恥,是爲了不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是爲了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催我們前行。歷史老人依舊在前行,我們依舊需要努力,只是爲了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是充實的人生!沒有哪一個崗位能像教育這樣聚集了全社會的關注與期待;沒有哪一個工作能像教育這樣深刻地影響着民族的未來;更沒有哪一項事業能像教育事業這樣清醒地堅守着文化家園。又到“九一八”,再談血淚史。

紀念“九一八”是爲了不忘國恥,是爲了不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是爲了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催我們前行。歷史老人依舊在前行,我們依舊需要努力,只是爲了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

彙報人:思想彙報網

XX年x月x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