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範文:接受一次革命的洗禮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思想彙報範文

4月份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範文:接受一次革命的洗禮

敬愛的黨組織:

11月30日下午,天氣晴朗,我們黨課學習小組一行12人來到武漢市武昌解放路紅巷13號,參觀了武昌中央農****動講習所。在我們這次實踐活動之前,我認真查閱了關於講習所的相關資料,由於準備比較充分,所以十四號下午,我是懷着無比激動和嚮往的心情來到這個神聖的地方的,這次的實踐活動將是對我的一次革命的洗禮,在這裏,我將接收到革命的教育。

武昌中央農****動講習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倡議創辦並主持的一所培養全國農****動幹部的學校所在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爲了聯合廣大的農民階級以爭取革命勝利,爲了培育農民革命火種,毛澤東於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開辦湘贛三省農****動講習所,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1927年3月7日,講習所正式成立並開始上課,學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人,教員有許多共產黨人、******左派和知名人士,周恩來、董必武、瞿秋白、惲代英、方誌敏、彭湃、郭沫若、張太雷、李立三、鄧演達、陳蔭林、於樹德、李漢俊、何翼人等,都在農講所講過課或向學員作過報告。講習所成立以後,毛澤東親自主持常務工作,並且還擔任《農民問題》和《農村教育》等主要課程的教學,在這裏,他作了的《湖南農****動考察報告》的專題報告。在經過了一百天左右的政治軍事文化的嚴格學習後,這800多名學員於6月19日全部畢業,畢業後他們馬上投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並且在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講習所前面所對的街道正是的紅巷革命遺址聖地,初冬的陽光雖然很不溫暖,但講習所的莊嚴依然映射在我的眼中。到的時候,我馬上就被正大門所吸引住了,雖然它建得不高大,也不張揚,但是大門兩旁的革命字跡卻深深的吸引了我,駐足、拍照、瞻仰、思考……這與我在網上看到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進大門之後是一個院子,裏面環境優雅,花木繁盛,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紅色的字符——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動講習所遺址,在這排字下面就是教務處。我們首先參觀的是教務處,裏面陳列着當時用過的藤椅、木桌等設施,這裏曾是合理設置課程,結合實際提出培養目標的場所。再往前走是一間很大的房子,這就是當年學員們學習的場所——大教室,教室講臺正中間掛着孫中山先生的相片,相片下面是總理的革命遺囑,當時我們組員都很認真的讀了這篇遺囑,並且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穿過教室便到了大操場,是學員們進行軍事訓練和集會的場所,操場西邊是1927年3月召開河南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時的主臺,臺前是毛主席的巨型雕像,他右手高擡,目視東方,我們在這裏進行了作爲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莊嚴宣誓。過操場後是學員們住過的寢室,雖然是隔着鐵閘門看的,但裏面的陳設卻是井然有序。最後面是食堂,裏面保留着當年教員與學員們用過的炊具等。參觀完畢之後我們做了與農講所有關的問卷,在與路人的交談中我們還得到了很多關於革命的知識。講習所前面的石凳上有幾個曬太陽的老人,他們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們是經歷過革命的,讓我們也不要忘記優秀的革命傳統。

在這個長方形的大院落裏,我停留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個靜謐的院落曾是74年前風雲際會的全國“農民革命大本營”,在這裏革命先輩們把農****動的火種撒向全國。時過境遷,時代風雲變化,但是革命的精神卻永久的留在了這裏。這次的參觀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實踐教育活動,也是我黨課學習的收穫,我在這裏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禮。

此致

敬禮!

思想彙報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我是法律法專業的學生,關注我國的法律問題是我會自覺做的事,這不僅讓我更加的瞭解我國的環境變化,特別是環境的改善,也幫助我更加深入的學習專業知識。我國生態環境變化的趨勢已經不是一般的環境問題,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嚴重製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國際政治關係。但我們始終沒有改變環境問題仍在惡化的趨勢。實踐證明,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涉及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社會整體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上升到國家意志的戰略高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纔能有效遏制環境問題。

社會整體文明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的含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從廣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的新型文明形態,它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爲準則,要求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種文明形態表現在物質、精神、政治等各個領域,並體現爲人類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的總和。從狹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併列的現實文明形態之一,着重強調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係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

生態文明與社會的其他文明形式關係十分密切。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方面的所有進步作爲一個整體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要素。一方面,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離不開生態文明,沒有生態安全,人類自身就會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機。另一方面,人類自身作爲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必須將生態文明的內容和要求內在地體現在人類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和行爲方式中,並以此作爲衡量人類文明程度的一個基本標尺。也就是說,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內在地要求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的平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內在地包含着保護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規;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內在地包含着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

生態文明建設與科學發展觀在本質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爲出發點,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爲依託;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爲基本原則;以人的全面發展爲最終目標。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發展觀與社會整體文明研究”課題組,在XX年10月曾對全國8省市XX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問卷調查,在關於“全面發展應主要包括的內涵”這一問題中,選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五項內容的高達77%,選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這一比較規範答案的有16.8%,認爲僅是“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的有9.8%。這就說明,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這一點已成共識。

重視建設生態文明,絕不是要人類消極地向自然迴歸,而是要人類積極地與自然實現和諧。人類既不能簡單地去“主宰”或“統治”自然,也不能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爲。換言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爲指導,從思想認識上實現三大轉變。1.必須摒棄傳統的“向自然宣戰”、“征服自然”等口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2.必須克服資源短缺的瓶頸、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矛盾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3.必須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辯證地認識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轉變把增長簡單地等同於發展的觀念;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生態文明概念已經得到了廣大幹部和社會公衆的廣泛認同,我們在對領導幹部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2.6%的人贊成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並列使用,有72.2%的人主張我國應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XX年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溫**總理明確地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的法律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爲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爲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爲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這三個轉變是方向性、戰略性、歷史性的轉變,是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根本性調整,是環境保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生態建設事業成敗的關鍵。

世界環境正在不斷惡化,地球正遭受着工業過度發展帶來的災難,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生命已相當脆弱。因此,生態的重要性已日益凸顯,生態問題正在演變爲當今世界人類社會發展的中心問題。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首次把“生態文明”寫入了黨的政治報告,將之上升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這不僅是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昇華,而且也是對全球日益顯現的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做出的莊嚴承諾,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

此致

敬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