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工特色活動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2W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他們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工的製作,以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和衝動,在興趣和衝動中開始了創作遊戲。他們通過遊戲泥土,將天真浪漫、粗獷豪放的造型帶入自由創作中,用橡皮泥這種媒介,記錄對生活經驗的感受,獲得情感的發泄,自由創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爲開啓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這便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泥工創作活動的意義所在!泥工特色活動開展了一學期,在這期間我們始終把培養孩子捏泥的技巧及想象力創造力放在首位,我的收穫是:

大班泥工特色活動總結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實際出發,單個成形

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儘量把相同或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裏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後,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利用兒歌的形式把塑造形體的步驟、要領說出來,從語言感知——形象思維——具體行動,訓練手部技能技巧的發展。如捏鯉魚時,我用這樣的兒歌來引導:搓個大圓做身體,片片魚鱗剪剪剪,前面再來剪一刀,鯉魚張開小嘴巴。搓個小圓壓壓扁,拿把剪刀剪一剪,身體放在尾巴上,我的鯉魚做好啦。

2、由簡到繁,多個組合

一開始的活動內容可以選簡單點的,如二指捏做臘梅花,搓圓、壓扁、再用二指捏的方法固定到樹枝上,看着枝頭綻放的花苞,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激發了他們下次活動的興趣。然後逐漸開始進行平面造型,如:小松樹、大熊貓。也可嘗試進行簡單的立體制作如:螃蟹、企鵝、鯉魚等。

3、多講評,多辦展覽,多參觀

孩子喜歡顯示自己的成果,因爲這些活動成果出自於自己的腦和手,是自己的創作。自己的創作最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從而使他們獲得真正的滿足感,教師應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因爲成果展評是幼兒提高認識的過程,是培養他們審美能力的過程,當然更是他們體驗創新樂趣的過程。孩子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要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並期待得到他人的讚許。我就採用幼兒自評、小組互評、全體講評等形式,挑幾件有典型缺點的作品來,讓大家一起來講評,一起來談談對這些作品的看法,並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經驗;尤其是對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更應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彰,

不錯的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逐漸樹立創新的信心,並能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培養創新能力。

二、以點帶面,以面帶點

以點帶面將一些新的內容和技法先教給孩子們,讓他們採用內容歸類系列變化學習方法,探索出泥工製作變化的規律,再讓他們去輔導其他夥伴練習。如胡蘿蔔形系列,就是依據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蘿蔔這一特點,通過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體。就象胡蘿蔔形通過變化,可塑造出辣椒、香蕉、黃瓜、玉米、飛機、鯊魚、鯨魚、金魚、老鼠、烏龜、鴨子、鵝、青蛙等。再如瓶子形系列,依據某些動物身體類似瓶子形狀這一特點,由基本形變化塑造出不同動物,如:豬、羊、大象、牛、孔雀、公雞等。這樣,以點帶面,老師可以省去許多精力,而且他們在手把手的教與學中,建立了友情,培養了集體主義和互幫互學精神。同時我還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在進行分別指導時,我就特別注意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不會捏的要進行個別示範。對不喜歡捏泥的幼兒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難,還是對自己做的形體不滿意,塑造時用泥不夠了,還是別的原因?要針對不同情況加以指導,教師要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完成泥工的信心,對一些做得快的幼兒可啓發再做一些有關的東西,進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孩子反應較慢,不能馬上領會或掌握新的內容。一個活動下來,能力強的孩子能夠完成目標,達到教學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時間不夠用完不成目標,不了了之。長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對泥工就失去了興趣,甚至形成厭惡泥工的心理障礙。爲了杜絕這一弊端的出現,創設泥工活動區,給孩子創造主動進行泥工活動的場所,這樣使能力強的孩子繼續鞏固練習,施展他們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繼續完成他們沒有達到的目標。多指導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們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隊的“點”,跟上整個“面”。對他們,要多鼓勵、多幫助,使他們不自卑,樹立起信心,共同進步。在創設泥工區域時,爲他們提供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紙等等,另外準備多種色彩顏料盤。使孩子取放方便,這有利與他們主動地畫畫、剪紙、泥工製作等。這樣,打破了死板的美術課教學的單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動時間自由選擇,主動地投入到喜愛的泥工活動中。

一團團泥土在孩子們手中變換着、創作着、遊戲着,是最能鍛鍊孩子動腦筋的一種創作方式,孩子們通過學習、討論、嘗試、評價等過程,將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僅製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特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將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極大個性化發揮,願望變爲現實,從而誘導孩子積極創造、將勇於求異的成就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