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1W

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

漸漸的,基礎心理學課程已經臨近尾聲了,在這些有限的課程中,我對心理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瞭解。大學生都是經歷過大學聯考選拔出來的,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優越感。但與此同時,大學生卻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社會上,都很容易受到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精選15篇)

作爲一個剛進入大學才一年的我來說,對學校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有了一定初步的瞭解,但當我瞭解到目前就業的壓力時,我不禁爲自己的未來感到擔心,有些迷茫,生怕自己不能勝任。當我在心理課上了解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促進大學生全面的發展是,我決定重新樹立自己的目標與自信。身爲班長的我,在平時班級事務以及同學之間的處理中我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學會了如何關心自己,如何關心別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社會實踐方面我也有較多的嘗試,今年暑假我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一名世博志願者,雖然不同於園區內的志願者,但我始終都抱着一顆真誠的心,爲遠道而來的遊人們服務,並有幸被評爲了“清涼之星”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目前還在迪卡儂花木店擔任銷售助理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人情世故,受益匪淺, 同時也令我的自信心有所增長。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即將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

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健康的心理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所以身爲大學生的我們必須在學習的同時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纔有利於我們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2

在生活當中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而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在學習上、人際交往上的壓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有時我們會覺得大學生活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在大學我們沒了高中時期努力學習的幹勁,我們變得整天無所事事,似乎是虛度光陰;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上很失敗,在大學有些人變得很孤單,很少與人說話。但是自從上了心理課後讓我明白很多,比如,大學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小社會,很多時候都得靠自覺能力,要想在大學裏有所收穫,那麼就在有所付出,但並不是不會思考與反思的付出,在人際交往方面,大學給予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爲將來出到社會作準備。 在心理課上我們知道所謂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方面的,還包括心理上、社會上、思想上的飽滿狀態。在上心理課之前,我覺得應該有不少人認爲只要身體健康自己就是一個健康的人,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有些人身體非常健康,不過他的心理或者思想卻有點不正常,這些人是屬於不健康的。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心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即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都抱有積極的態度,特別是遭受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如失戀、失業和生病等,能夠主動的去面對、學習和尋求幫助,在迎接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感。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健康表現出一個人具有解決問題、應對壓力、適應人生各種改變的能力。

通過個人感受和經歷,我覺得心理課對大學生尤爲重要,對大學生的影響極深,在我們大學四年生活裏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心理課,我們學會了如何面對各種心理壓力,如何讓自己的大學生涯過得充實,如何去調節心理上的種種問題……相信心理課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人處在世界上不能遺世獨立,人際交往是作重要的,無論幹什麼都是與人打交道,以人爲本。在人際交往方面不僅要有好的人際交往面,還有和諧的處好人際交往關係。對待他人懂得要尊重,要真誠,用寬容自己的心去寬容他人。還要學會謙虛對待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理解他人。還有重要的就是信用,不能答應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說真話,不欺騙別人。我想,這些東西都是基本的,也是容易做到的。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

不知不覺中,已不得不和大學生心理輔導課說再見了。在幾節心理課的學習中,從開始的微笑握手,讓一向靦腆的我性格開始變得外向,開始愛和別人交談了。然後是初入大學,心理輔導課讓自己擺脫了剛入大學時的迷茫,及早的適應了大學生活。另外,關於人格的塑造和意志力的鍛鍊也讓剛從高中緊張後放鬆的狀態中走出來,意志力不如以前堅強的我努力改變着。還有在人際交往方面,糾正了自己以往的一些錯誤認識,對剛剛步入大學,想結交更多朋友的我們提供了十分大的幫助作用。

在大學裏,許多同學都因爲課程較少、壓力大於是就沉迷於網絡遊戲,到了最後就無法自拔,於是他們爲了打遊戲就開始荒廢學業,開始連課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電腦前。甚至是不分晝夜的打,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也使得他們的心理開始變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虛擬的遊戲中還是現實的世界裏。這讓他們變得孤僻了,不善於與人交流,他們只活在虛擬的世界裏。於是他們有的模仿遊戲的場景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殺了;也有的猝死在電腦前,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心理課給予我一個警示:不怕做錯事,只怕路越走越黑。當我們做錯事時,我們必須學會反省並避免一錯再錯。

心理課讓我得到的啓示是“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通過這學期的心理課,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對心理上的種種問題,也讓我更好的適應了大學生活。相信心理課對大一新生最大的影響就是這點了。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3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的不斷進步,健康對現在的人而言已不僅僅指身體健康了,健康的現在內容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個生活在當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經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質量。怎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平衡的狀態呢?怎樣使自己有個不錯的朋友圈子呢?怎樣使自己看起來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樣使自己對自我能力有個良好的評估呢?這些問題是大都是當代大學生迫切想解決的,而這些問號的本質就是怎樣使自己有個好的生活質量。答案正確的自我認知。只有對自己有了正確的定位分析我們才能更能適應大學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們大學生活。

我是誰、我是個怎樣的人這樣的問題,都是不能完全正確回答的問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認識你自己“。自我認知也就是認識你自己的另一個通俗的說法。可見關於自我認知是從古到今的一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探討。自我認知,即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爲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情境與情緒反應的統一,那麼他的言行就會紊亂,從而出現心理問題。

對大學生而言,自我認知水平的高低及正確程度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不能對自己有個充分的判斷,那麼不管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都在起着微妙的作用。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不到自我的不足,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那麼我們就拿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組例子來說吧——自卑與過度自信。自卑與過度自信都是自我認知中最簡單的內容之一,但他們對我們心理健康的影響卻不那麼簡單。貫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顧名思義,主體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爲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自卑和自滿正好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質,卻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現,通俗一點說,這種心理表現爲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爲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對自己評價過低。這是自卑的實質。如認爲自己的外貌、身高以及學習、交往能力不如他人。一個人對自我評價過低就會產生自卑。

2、有泛化的特點。泛化性的特點是指大學生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緒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上去。如,一位男同學,因身材不好引起自卑,並認爲同學看不起他,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談舉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別人,這就是不合理的泛化;具有敏感性和掩飾性。他們好從別人的言行中“尋找、發現”於自己有利的評價;由於擔心被別人知道,對自己的缺陷常常加以掩飾或否認,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 研究表明,自卑嚴重的大學生,有以下心理缺陷:⑴缺乏穩定的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掩飾自己的弱點。⑵對一切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⑶傾向於超脫現實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有嚴重的孤獨感。⑷缺乏競爭意識。產生這種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通過調查我們初步知道自我認識不足,家庭經濟因素,成長經歷,個人性格特點等有關。而自我認識不足又排在第一位,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正確的自我認識對自卑心理的嚴重影響。打破這一原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正確的認識自己。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爲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過低評價自己,產生自卑心理。對自我形象不認同,覺得長的不好。或者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進入大學後的優越感降低甚至沒有了,自己沒有贏得別人尊重的本錢,於是產生了極強的失落感,原有的優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 。認知法,就是通過全面、客觀的認識,辯證地看待別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心和抱負,自我評價協定高,當在學習生活中,由於自己方法不當,或缺乏處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時,自尊心受到損害、優越感嚴重失落,於是從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個完全失去自信的人。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點,但也不忌諱自己的缺點,沒有缺點優點也能以浮出水面。這樣就能正確地與人比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時,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處或過人之處,偉人之所以難以高攀,是因爲你跪着看的緣故。

其實,最重要的比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等來確立自己的事業和人生道路,爲此發奮努力,爲斷進步,最後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樣的人生纔是積極的、有意義的人生。

過度自信是指人們的獨斷性的意志品質,是與自覺性品質相反的一種心理和行爲偏差。過度自信的決策者總是對自己的決定具有獨斷性,堅持己見,以自己的意願代替實際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當客觀環境發生變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計劃,盲目行動,一概拒絕他人的意見或建議,是缺乏自覺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現。 過度自信,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認知偏差,投資者認爲自己所擁有知識的精確度要比實際上所具有的精確性更高,所以他們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總是走向極端。過度自信一般會出現在自己擅長的專業上。過度自信在學業中也是阻礙我們發展的一個不好的因素,他是我們驕傲自滿,他是我們得意忘形從而丟了自己,他是我們沒有正確的前進方向、因此,自信,我們需要,但是,過度的自信我們堅決抵制。

總而言之,正確的自我認知有助於我們張揚自己的個性,有助於我們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有助於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當代大學生只有對自己有了充分的瞭解,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才能夠擁有一份美好的大學的回憶,纔會獲得一支美好的青春舞曲。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4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健康之於人,不僅僅指生理方面,它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狀況。跨世紀的一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全部意義上參與健康,做一個生理、心理都臻於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對於我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和諧的人際關係、正常的自我觀念、成熟的心理行爲等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確的自我認知是達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實事求是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激勵自己,揚長避短,奮發上進。但作爲一名大學生,很多的時候不能積極樂觀的生活。像我來說,以前很多的時候不切合實際,喜歡悲傷地歌曲、故事等,喜歡一個人獨處,有什麼事情都喜歡憋在心裏,所以心情有的時候很憂鬱,很悲傷,平時偶爾會有些消極,情緒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進入大學後, 有點不適應這樣的生活,後來我參加各種活動,積極鍛鍊自己,現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樣。現在,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消極的人,我會樂觀的看待事情,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時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錯,所以我還要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磨練自己。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情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人在活動中,在接觸客觀外界時,並不是單純的認識事情,而總是對客觀事物抱有一定的態度,同時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特殊的體驗,這種態度、體驗就是情緒。良好的心境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並有助於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則讓人心煩意亂,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對人的健康起着極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學生由於內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發展階段,表現更加突出。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爲一件小事而生氣、發怒。在我心情很煩躁的時候,就會經常說話沖人,因此不光讓朋友生氣,自己也很生氣,事後又覺得很對不起別人,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怎麼能收回呢,雖然給別人已經道歉了,但畢竟給人家造成了傷害。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遇到事情要冷靜,考慮周全,切莫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在大學這段時間,我覺得我的變化很大,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不會再生氣發怒。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5

居里夫人曾這樣說過:“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則指出:“優美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愛更爲重要。”如果說信念給人以奮鬥的動力的話,那麼意志則直接控制人的事業成功,沒有頑強的意志也就沒有成功。意志品質是指建立在意志目的性和驅動性這兩個基本特徵之上的各種品質特點。主要包括:自覺性、堅毅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勇敢。而意志的標準就是這些品質的綜合。

對於我,我覺得我是一個堅毅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做事情能夠堅持到底,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勝挫折,但也不是一個我行我素,固執己見的人。自覺性貫穿於整個意志行動的始終,是產生堅強意志的精神支柱,有的時候做事情的確要自覺遵守一些制度,但並不是盲從和獨斷。有些人缺乏主見,行動易受別人的影響和發生動搖的傾向。這點有的時候和我很符合,不能夠很果斷的做出一些決定,而且很容易改變主意,受別人的影響,事後也很苦惱。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自己作出決定,對於別人的意見要先思考,先判斷是不是符合自己,然後再決定。同時作爲一名大學生還要有自制力。沒有制動器就不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與自制力相反的品質是任性衝動。當然,我們肯定有自制力,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放縱自己,感情用事等等。有的時候的確我們不用對自己要求太高,偶爾的放鬆一下對我們也有好處。但在對待一些嚴肅的事情時,我們要嚴肅對待。

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大學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現實的人是不可能離羣索居的,總是生活和活動於一定的羣體之中。同時,社會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團體和組織。在大學這個特定的環境裏,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要怎樣處理很重要。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通常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是同學的好朋友。而且性格開朗、熱愛生活,而且能夠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與別人交往,使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更好的健康發展。在學習之餘我還積極參加業餘活動,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活,而且爲我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比如我加入愛心學校,在愛心學校中,我收穫頗多。現在能夠很好的與那些頑皮的國小生溝通交流,能夠了解社會上的一些現狀等等。

因此,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十全十美的個性人格或許並不存在,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自覺地克服個性弱點。塑造一個愉快而健康的自我。人格與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關。許多心理疾病都有相應的人格特徵,並且這種疾病在發展的過程中,其相應的人格一直髮揮着重要的影響。健康的人格對人的一切就可能具有非凡的支助力量。所以我們要完善自己的個性。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6

一、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

二、通過學習,自身心理素質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另一個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提高學習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一)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樂於學習,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四、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溝通。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爲了能促進同學們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發展,也爲了同學們能有一個跟加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班開展了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通過老師的講解、耐心疏導,使我懂得了解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我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我認爲一個優秀的學生不僅僅是單看你的學習成績,還要看你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因爲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搞好學習和生活的基礎,爲此,我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首先我要辯證地看待我的優趣點,正確認識自己,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的閃光點,只需要我們要善於去挖掘,對於我的缺點我要不斷改進。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我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我係舉行了心理健康活動周,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着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自卑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纔有所不足。 —— 宋濂

一、自卑心理的表現:

自卑,顧名思義,主體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爲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自卑和自滿正好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質,卻都是大學生常有的心理表現。

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對自己評價過低,如認爲自己的外貌、身高以及學習、交往能力不如他人。

2、有泛化的特點,泛化性的特點是指大學生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緒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上去。如:一位男同學,因身材不好引起自卑,並認爲同學看不起他,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談舉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別人,這就是不合理的泛化。

研究表明,自卑嚴重的大學生,有以下心理缺陷:

⑴缺乏穩定的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閉起來,以掩飾自己的弱點。

⑵對一切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

⑶傾向於超脫現實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有嚴重的孤獨感。

⑷缺乏競爭意識。

二、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評估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爲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過低評價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2、家庭經濟因素,

自我評價

《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自卑》部分學生由於出身貧寒,生活困難,與別的同學相比,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太差而感到自卑。

3、與成長經歷特別是童年經歷有關。心理科學的研究已證實,不少心理問題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原因。

4、個人的性格特點,意志品質。氣質抑鬱、性格內向者大都對事物的感受性強,對事物帶來的消極後果有放大趨向,而且不容易將其消極體驗及時宣泄和排解。

三、自卑心理的消除

1.認知法——就是通過全面、客觀的認識,辯證地看待別人和自己。

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點,但也不忌諱自己的缺點。

2.作業法——正確地表現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現自己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挫折對自己的能力發生懷疑而造成的。有自卑感受的大學生應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堅韌性、果斷性、勇於進取等優秀品質,確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3.補償法——正確地補償自己

補償法即通過努力奮鬥 ,以某方面的成就來補償自己自身的缺陷,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而要看自己願不願意改變,只要找到正確的補償目標,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從另一方面提到補償。

4.領悟法——心理分析法

領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學生,主動求助於心理諮詢老師,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分析治療。其要點是在心理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經分析找出導致自卑的深層原因。

5.暗示法——自我鼓勵法

暗示法就是個人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進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人對自我的一種暗示作用。

6.成功性格訓練法——自我訓練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現出不當之處,如內向,不與人交往,敏感多疑等,爲此我們不妨進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訓練。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8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爲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

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

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啓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爲他們提供展現自己行爲的機會和場所。 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爲其他同學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特別是今年的5. 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這裏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

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9

人生的過程總是充滿了喜怒哀樂。我已經踏入人生第20個年頭了,借心理健康課的這次作業,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曆程。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課程的學習,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從認識自我到如何進行情緒的調控,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如何塑造和培養人格和意志品質,學習心理到社會心理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本文是根據這一個學期以來的學習成果,對自我的分析和一些心得體會。

這門課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大學生活各個方面,不論是學習、戀愛、人際交往甚至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都有專題一一爲我們解答。這些所設置的專題都是我們大學生非常感興趣或者息息相關的內容。比如大學生戀愛心理學,目的就是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爲。老師就從各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戀愛的過程及心理活動,什麼是愛情、戀愛動機、擇偶過程、感情糾葛、失戀問題,都一一有所涉及。許多我們困惑不解問題,經過老師的點撥,豁然開朗。關於如何瞭解自己的性格,多個專題也都曾提到了。在課程中也能交到許多朋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可貴的是,課程的設置也給我們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問題,比如我就是非常嚴重的拖延症,做事不到關鍵時刻不會有意識去做。而我也在這門課中找到了解決方案,可以向別人尋求幫助,聽取建議,同時可以把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爲零,告訴自己其實每一個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意識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把拖延的原因一條條寫出來,一條條克服這些原因,最後開始做事。在課堂上的學習也教我正視了自己問題,一直以來或許我不敢面對,想改正也不知道從何下手,而老師課堂上的小小指點,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們要成爲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我認爲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經過心理課學習,我不僅學會了如何認識和完善自己,還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首先從認識和完善自己說起吧,我是個熱情開朗,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適應的能力強的人。喜歡和別人共同工作,樂於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我不喜歡斤斤計較,對於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的人。在集體中我比較傾向於承擔責任和擔任領導。但是我的情緒不是特別穩定,對於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特別是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時,或在緊急情況下,會有一些情緒波動。我能較好地協調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對事物我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不會固執己見。我很注重個人原則,在不觸及到原則底線時,我都比較願意去做。在集體中我比較引人注目,對人對事熱心。有時也可能過分衝動,自我約束力比較差,但我能很快的調整過來。

心理課上我們還做了氣質分析,通過課本上的測試,我瞭解到我是一個多血-膽汁混合型的。通過氣質分析,可以更好地瞭解我自己,因爲它是最基本的心理特徵,通過對氣質的正確認識,有利於我們揚長避短。由於我是混合型,就擁

有雙重特點,應該避免粗枝大葉和感情用事等消極特點。

專業興趣上,我比較喜歡理工類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選擇了文科,其實我真的很想學地理,到了大學,文科生卻不能選擇地理專業。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中,我做過一次人格分析和職業分析,鑑於測評結果,我的優勢職業類型爲企業型,創新型。我認爲這很符合我的專業需要。

我沒有心目中特定的英雄或者偶像,因爲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好或者獨特的地方,人無完人,也沒有必要盲目崇拜,做自己,開心就好。

我有自己理想和奮鬥目標,雖然不是特別遠大,但我會持續地去追求。來大學之前我是想轉商學院,考慮到我的數學和性格真的不適合,在和家人商量過後,我決定轉去文學院,以後成爲一名教師。因爲我是一個特別戀家的人,當老師有很多假期,還可以和學生時代一樣經常放假回家。特別是當家裏發生一些變故以後,更加堅定了我要當老師的決心

經過這個課程的學習,我也制定了完善自我的方案:

1、經常參加戶外運動,調整自己的呼吸,以此緩解學習工作壓力。

2、多多參加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消除自己在大場合的怯場心理。

3、情緒不好時多與心理諮詢老師溝通,從而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緒。

4、每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規律。如何檢驗效果與目標修正每月進行一次,要與自己的情況相輔相成,隨時進行調整及修正,訂立階段小目標。更多的與外因和內因相聯繫。最終達到較好的效果

然後再說我學會的很多與他人的相處之道。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說出來。忍一尺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論與多少人同處,總要存心公正,一視同仁,不可特別與一兩個人親近,卻與其他的人疏遠。尤其不可袒護自己所愛的人,一有這種情形,勢必引起別人的嫉妒,許多糾紛就因此發生了。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生,上司對屬員,兄弟,姊妹,同學,同事,彼此中間都必須謹防這種情形。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及時溝通,與父母之間要敞開心扉,不要製造矛盾。平時父母管我,我心裏感覺很厭煩,現在我什麼事都儘量爲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過上課,我變了很多,希望有機會上更多這樣的課。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我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希望多開展這樣的課程。心理課給了我新的生活體驗:我要常去替別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爲我們操心,不讓我們爲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但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就如同我們的朋友一樣,我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作真誠的事。自己有了什麼錯失,應當坦白承認,切不可設詞遮掩;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着謙卑感謝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僞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你發出去的是什麼,你得回來的也是什麼。

當然,心理課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在第一次上心理課時,我很緊張,因爲全宿舍就我一個人去上課,後來老師分組了。通過心理課,又認識了很多新的小夥伴,交到了新朋友。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所以我們要學習大學生心理,來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

這一篇自我分析報告到這裏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個人通過寫這篇報告都再次了認識了自己吧!其實這個對於自我的分析還是很必要的,不斷的完善自我纔是美滿的人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我覺的有些收穫。我一直覺的,我的心理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是進入大學以後,各種問題都涌到了面前,心理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我在這短短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發現了自己原來的心理障礙。發現問題總是比憋在心裏不知道,不疏導好。我在這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知道了該如何來發現,疏導,防範這些心理障礙,快樂地度過這四年時光。不過我知道我還只是學了些皮毛。我還想知道些解決心理問題的實際方法和一些關於人際交流的實踐性的技巧的知識。這些實踐性的知識很實用,也能和理論結合。最好多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示例來加強理解和應用。非常感謝老師對我的教導!我也會繼續努力完善自己的。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0

大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逐漸成熟的時期。經常會遇見很多的矛盾衝擊。如學業情況。在這一學期,我覺得我一直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很多的時間都是迷茫着度過,如今考試將近,所以我的心裏不免有些着急。總是臨時抱佛腳。但是也怨不得別人,總是以爲只要自己看書就可以了,誰知道現在落下了那麼多的課程。所以在這爲數不多的時間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現在再抱怨自己已經沒用,最重要的是學習,爭取把落下的補回來。還有戀愛,求職的成敗等等。

我們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但是要怎樣做到這些呢?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第四、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1

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可以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於學習方面,普遍存在平日懶散,隨意,期末之前幾天焦慮煩躁。其次在於生活方面,大學生宿舍問題近幾年來已經成爲一個熱門話題,在宿舍裏經常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繼而產生一定的情緒困擾。最後還包括工作方面,在自己加入的組織中,會面臨林林總總的任務,以及社交問題,也會對大學生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困擾。還有就是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對大學生情緒的波動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談及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上,首先我要先介紹下合理情緒療法,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立的一種認知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他長期觀察總結出的合理情緒療法歸功於古希臘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埃皮克迪斯特,而這位哲學家曾在公元一世紀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人不是被事情困擾着,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困擾着。”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最初開始時“認知行爲療法”的影子。

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療法的一種。該理論認爲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即認知原因導致的。因此,必須改變認知,即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不合理觀念,並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痛苦情緒,改變不良行爲,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全面發展。

ABC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者不良行爲並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於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一般人總習慣於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歸結於環境條件,但情緒的ABC理論

認爲,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個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即信念B引起的。個體對事件的情緒和行爲反應的結果是C。

ABC理論的獨特之處在於強調B的重要作用,認爲A只是造成C的間接原因,B纔是情緒和行爲的直接原因。所以,人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B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爲結果C。這是治療實踐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是指轉變爲合理信念,最終達到新的情緒及行爲的治療效果。 這樣原來的ABC理論就可以進一步拓展爲ABCDE的治療模式。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不良的情緒反應,個體就應努力認清自己的不合理理念,並善於運用新的理念取代原有的信念,這就是所謂的D,即用一個合理的信念駁斥、對抗不合理信念的過程,藉此改變原有的信念。駁斥成功便能產生有效的治療效果E,使求助者在認知、情緒和行爲上均有所改善。

而對於不合理信念有三個特徵,包括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有上述三種特徵。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具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具有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更爲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他們自己是難以自拔的,就需要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強調認知過程對情緒對行爲的重要性,這一療法對於年紀輕、智力和文化水平都較高的大學生,可以治標又治本。結合現實來看,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倍受關注,以自我爲中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會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係。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採用相關技術與學生一起找到其不合理信念,糾正其不合理的看法,進而形成合理的看問題方法,進而形成合理的信念,健全的人格。這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問題,而且可以用正確信念指導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增強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而合理情緒療法的亮點在於它要求對求助者完全接受和容忍,無論求救者的情緒和行爲表現是多麼荒謬和不合理,諮詢師也要理解和接受他們,承認並尊重他們作爲一個人的存在,而不是多厭惡和排斥他們。然後,提出質疑、進行辯論,引導求助者對這些觀念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問題深有感觸。諮詢師抓住時機,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求助者一起討論,讓其自己選擇具體改變的方案,採用的行爲技術。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治療方案就容易得到實施,不斷幫助求助者形成合理的理念。同時在日常的大學生活中,我們自己亦可以依據此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通過本次對合理情緒調控法的學習,我對於自己心理健康的認識又進步了一層,更敢於面對大學生活,享受大學帶來的樂趣,感謝宋老師的悉心教導。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2

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往往面對着各種心理壓力,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爲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爲學生疏通心裏,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爲行動是否趨於一致。最後,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爲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爲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樂觀向上的情緒,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在有需要得時候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作爲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大學生有必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3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作爲新生代的主力軍是國家的寶貴人才,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擔負着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大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關係着民族的素質與國家的未來。好的營養搭配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生長。而促進新一代年輕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營養知識,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國際上發達國家有很多年的營養教育史,營養餐計劃成功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基本上都通過規範化、標準化、法制化而把學校供餐發展起來。尤其是日本有93 %的學生參加學生營養餐計劃,其國民素質提高也非常顯著。本文通過實際生活中對身邊所接觸的大學生進行營養健康狀況的調查,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探討相應的當代大學生營養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二.調查目的與意義:

通過此次調查,瞭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現狀,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適時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現狀。

三、調查方法與對象:

1、調查方法:個人訪談 期刊文獻

2、調查對象:學生羣體

四、調查結果: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爲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後,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麼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調查報告專題實習證明金融專業法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電專業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在生活上,大學生要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如何與同學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是擺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學習上,學習方法的改變同樣困擾着一部分大學生,他們習慣了以往中學裏老師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對於大學老師的教育方式很不習慣,以致課業落後,自尊心受到打擊,出現焦慮、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等心理問題。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尤爲顯著,許多大學生在大四畢業前或畢業後都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於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爲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髮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後的報復心理等。隨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髮育、兩性關係、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一些大學生因一時衝動,或早婚早戀而荒廢學業,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終生遺憾。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着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於學習爲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5.大部分學生會在11—12點之間睡覺,睡眠時間多爲6—8小時,這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主流,相對而言是正常的,不會有損健康的。

6. 飲食方面:在一日三餐方面,除了極少數學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外,三餐偶爾有間斷與三餐很有規律的學生約各半,三餐可以說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在有害身體健康的食品面前,約一半學生僅僅偶爾會有所顧忌而不吃,僅約8%的學生吃得很少,由此可看出垃圾食品是降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原因。

7. 運動方面:被調查的學生中,約一半學生每天僅3鍛鍊30分

鐘左右,這與大學生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還有一定差距。故有約64%的學生認爲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一般,雖然如此,在陽關長跑時,僅有約24%的學生堅持跑,而甚至有約28%的學生一直騎車。自知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差卻任不願通過鍛鍊來增強體質,這也是大學生身體素質低下又一重要原因。

8.在調查大學生生病情況方面,約一半學生很少生病,但也有約24%的學生是冷空氣一來就生病。儘管如此,卻任有80%的學生健康防護意識很一般。健康防護意識低下,又進一步使得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降低。

五.結論與建議:

1. 在心理健康方面,學校應開設心理諮詢課,調整學生心理狀況,而大學生也應更多地與他人交流,多看書籍以明確自己在大學中的位置及目標。

2. 在身體健康方面,學校應當加以管理,在學生運動方面給予鼓勵,同時增加運動器材助學生鍛鍊。學生則應當給自己制定鍛鍊計劃,重點是付諸於行動。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左右。同時,大學生應儘量少吃垃圾食品,抵抗住食物誘惑。

3. 健康防護方面,我們應有“知冷知熱”、“春捂秋凍”的兩大意識,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更應該在生活中時時注意,如胃腸疾病、心腦疾病

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爲將來生活做長遠考慮。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4

從小到大,對學習,我都抱着一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充滿了信心。對同學朋友我永遠都用一顆熱情善良的心去對待他們。我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兒。遇到困難,我也曾想過放棄,但是每一次我都堅持了下來。對生活,我永遠都保持着樂觀的心態,相信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信念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性格上,我擁有雙重性格。有點抑鬱質和粘液質性格的疊加。在生活中是一個堅持而穩健的人。由於具有與興奮過程向均衡的強的抑制,所以行動緩慢而沉着,嚴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爲無所謂的動因而分心。態度持重,交際適度,不作空泛的清談,情感上不易激動,不易發脾氣,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顯露自己的才能。我能夠長時間堅持不懈,有條不紊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夠靈活,不善於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我因循守舊,表現出固定性有餘,而靈活性不足。但是我也有從容不迫和嚴肅認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貫性和確定性。抑鬱質的類型和我比較靠近,這種類型的人比較沉靜,對問題感受和體驗深刻、持久,情緒不容易表露,反應遲緩但是深刻、準確性高。有較強的感受能力,易動感情、情緒體驗的方式較少,但是體驗的持久而有力,能觀察到別人不容易察覺到的細節,對外部環境變化敏感,內心體驗深刻,外表行爲非常遲緩、忸怩、怯弱、懷疑、孤僻、優柔寡斷,容易恐懼。

我的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我很困擾。特別是敏感,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主見,患得患失等。關於沒有主見,我覺得要能夠正確地對待別人的建議,在聽取別人建議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理性分析再作出決策,這樣纔會不盲目地相信別人,成功的機會便多了很多。在患得患失上,我覺得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項選擇,都會有所得有所失,這是一個起碼的道理。所以認定了目標,就要義無反顧地跨步前進,萬萬不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以致喪失機遇,悔之晚矣。好奇心和好強心都很重,這是我的致命點。這兩者經常碰到一起,使我常常心裏面十分糾結。不服輸,輸了很不服氣。特別不喜歡別人以不光明的方式贏我。

在特長方面,學科特長上,從小喜歡對美術科目的探究,喜歡閱讀文學刊物,並得以運用。對英語也能學得好,大學英語四級已過,正在努力六級。在體育運動特長上,沒有特別喜歡的運動,人比較懶。 在藝術特長上,喜歡畫畫,但是畫的不是很好。在其他方面,對電腦設計軟件頗喜歡研究。

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長等方面的認知,我覺得我適合穩定的工作,不適合闖蕩。但是自己內心還是希望有能力去做一些大事,比如自己創業。我覺得,我可以的,我相信不是隻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大事的。我的優點可以強化,缺點可以改正或弱化。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做事認真的人。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中,我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難面前,我從不後退,總是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每解決一個問題,克服一個困難,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認真預習,積極複習。遇到問題,向同學請教,向老師諮詢。我會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我把學習當成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樂事,對它充滿了興趣。

在大學中,大一還比較積極,到後來慢慢地就便得懶惰起來了。自己很清楚這是不正確的生活態度,我正在改正。多找些自己喜歡的書籍看看,學習一下本專業以外的知識,補充一下其他能力。偶爾去做做兼職,豐富自己的閱歷,與不同的人相處,結交更多的朋友。

我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善於與同學溝通,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夠尊重師長,孝敬父母。我能夠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上組織的有益活動,以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我能夠很快的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爲自己喜歡,所以願意花很大的心思,時間在上面。自我感覺很聰明,希望自己做的東西能得到別人的稱讚和認同,這樣會給我動力。還有一方面的缺點就是在社會交往中自己非常被動,常常不願意主動去聯繫別人,包括朋友,親人,同事等等,但是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不可能總是別人來聯繫你的,所以我常常在自責中,痛苦中度過(因爲失去了很多機會),同時還不去聯繫別人,我的生活也理所當然不好了。後來我分析了下,發現自己是帶有一定自卑,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好,怯於表達,還有是怕失敗,人際交往中的失敗,我非常怕失敗,所以逃避主動交往,導致我現在的性格唯唯諾諾,做事情猶豫不決。當要人際交往有事情要決定時,我會像螞蟻鑽心一樣,非常難受,整個人都不自在,煩躁不安,就是不想做決定,情願不做決定,於是把這些都推給家人去,所以我現在還不能獨立解決事情。

綜上所述,是我對自己的個人鑑定與評價,結合自己的優缺點。我相信,我可以在未來完善自己的每一方面,也能繼續的認識自己的不足與優點。在大學剩下的兩年中,豐富自己的各類知識,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廣交朋友。克服自己各種不足,繼續增加自己的優點。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5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健康之於人,不僅僅指生理方面,它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狀況。跨世紀的一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全部意義上參與健康,做一個生理、心理都臻於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對於我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和諧的人際關係、正常的自我觀念、成熟的心理行爲等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確的自我認知是達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實事求是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激勵自己,揚長避短,奮發上進。但作爲一名大學生,很多的時候不能積極樂觀的生活。像我來說,以前很多的時候不切合實際,喜歡悲傷地歌曲、故事等,喜歡一個人獨處,有什麼事情都喜歡憋在心裏,所以心情有的時候很憂鬱,很悲傷,平時偶爾會有些消極,情緒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進入大學後,

有點不適應這樣的生活,後來我參加各種活動,積極鍛鍊自己,現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樣。現在,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消極的人,我會樂觀的看待事情,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時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錯,所以我還要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磨練自己。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情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人在活動中,在接觸客觀外界時,並不是單純的認識事情,而總是對客觀事物抱有一定的態度,同時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特殊的體驗,這種態度、體驗就是情緒。良好的心境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並有助於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則讓人心煩意亂,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對人的健康起着極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學生由於內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發展階段,表現更加突出。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爲一件小事而生氣、發怒。在我心情很煩躁的時候,就會經常說話沖人,因此不光讓朋友生氣,自己也很生氣,事後又覺得很對不起別人,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怎麼能收回呢,雖然給別人已經道歉了,但畢竟給人家造成了傷害。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遇到事情要冷靜,考慮周全,切莫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在大學這段時間,我覺得我的變化很大,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不會再生氣發怒。

居里夫人曾這樣說過:“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則指出:“優美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愛更爲重要。”如果說信念給人以奮鬥的動力的話,那麼意志則直接控制人的事業成功,沒有頑強的意志也就沒有成功。意志品質是指建立在意志目的性和驅動性這兩個基本特徵之上的各種品質特點。主要包括:自覺性、堅毅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勇敢。而意志的標準就是這些品質的綜合。

對於我,我覺得我是一個堅毅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做事情能夠堅持到底,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勝挫折,但也不是一個我行我素,固執己見的人。自覺性貫穿於整個意志行動的始終,是產生堅強意志的精神支柱,有的時候做事情的確要自覺遵守一些制度,但並不是盲從和獨斷。有些人缺乏主見,行動易受別人的影響和發生動搖的傾向。這點有的時候和我很符合,不能夠很果斷的做出一些決定,而且很容易改變主意,受別人的影響,事後也很苦惱。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自己作出決定,對於別人的意見要先思考,先判斷是不是符合自己,然後再決定。同時作爲一名大學生還要有自制力。沒有制動器就不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與自制力相反的品質是任性衝動。當然,我們肯定有自制力,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放縱自己,感情用事等等。有的時候的確我們不用對自己要求太高,偶爾的放鬆一下對我們也有好處。但在對待一些嚴肅的事情時,我們要嚴肅對待。

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大學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現實的人是不可能離羣索居的,總是生活和活動於一定的羣體之中。同時,社會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團體和組織。在大學這個特定的環境裏,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要怎樣處理很重要。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通常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是同學的好朋友。而且性格開朗、熱愛生活,而且能夠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與別人交往,使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更好的健康發展。在學習之餘我還積極參加業餘活動,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活,而且爲我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比如我加入愛心學校,在愛心學校中,我收穫頗多。現在能夠很好的與那些頑皮的國小生溝通交流,能夠了解社會上的一些現狀等等。

因此,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十全十美的個性人格或許並不存在,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自覺地克服個性弱點。塑造一個愉快而健康的自我。人格與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關。許多心理疾病都有相應的人格特徵,並且這種疾病在發展的過程中,其相應的人格一直髮揮着重要的影響。健康的人格對人的一切就可能具有非凡的支助力量。所以我們要完善自己的個性。

大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逐漸成熟的時期。經常會遇見很多的矛盾衝擊。如學業情況。在這一學期,我覺得我一直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很多的時間都是迷茫着度過,如今考試將近,所以我的心裏不免有些着急。總是臨時抱佛腳。但是也怨不得別人,總是以爲只要自己看書就可以了,誰知道現在落下了那麼多的課程。所以在這爲數不多的時間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現在再抱怨自己已經沒用,最重要的是學習,爭取把落下的補回來。還有戀愛,求職的成敗等等。

我們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但是要怎樣做到這些呢?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第四、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