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2W

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精選12篇)

早上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爲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裏到處瀰漫着糉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糉子就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糉葉飄香糉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但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爲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1班的羅楠,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時代在變遷,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感到悲哀,甚至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說“亞洲某國準備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卻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了。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而精神文明的斷層又將帶來什麼?大家不見:我們的古建築,古代儒學文化,傳統國粹,離我們越來越遠。俗語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作爲中學生,我們不得不思考,對於傳統文化到底該如何傳承,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重視傳統,弘揚特色”,再過不久,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付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然而在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爲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尷尬,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與退化。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人們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對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爺爺奶奶;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閃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從七夕的金風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文明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爲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爲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爲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__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過傳統佳節,品悠久歷史”。

剛剛過去不久的5月28日,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亦可以稱爲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廣爲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屈原。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吃糉子和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糉子,最初是百姓希望讓魚蝦吃飽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體而投下江去的;龍舟,相傳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爭先恐後划船追趕想去拯救。後又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希望藉此驅散江中之魚蝦,以保全屈原的身體。端午這天家家要掛艾葉菖蒲,小孩則要佩戴香囊,相傳可以避邪驅瘟,功效與否,暫且不論,它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千年時光荏苒而過,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__年開始,我國爲弘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爲法定節假日。端午時或許你已經不常見到賽龍舟,但是糉子總會出現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脣齒留香之時你肯定會念及千年前的悠悠古人和歷史,這比聖誕節、情人節的巧克力更多了一份意蘊深長和文化內涵。

除了端午以外,清明、重陽、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無不留存着中華文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當我們對外來新事物趨之若鶩時,我們是否更應該沉靜下來,敬仰我們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端午節,你聞了糉香、品了歷史嗎?

同學們,讓我們重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謝謝大家!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佩香囊 ,賽龍舟。今年的6月9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糉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爲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 、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着成爲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着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 五月五日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查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以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多年的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時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術,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和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手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又民族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落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爲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用靈魂之歌來譜寫生命之歌。也許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慮過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其實又時刻都體現着忠,不計報酬與代價的忠與你自己,忠於你所愛的人,忠於愛你的人。平凡,樸實沒什麼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屬於自己的光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弘揚民族精神,過個有品位的端午佳節》。

同學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恰逢6月9日,也就是本週四。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懷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以身殉國。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糉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最後,祝老師們,同學們過一個愉快、安全、有品位的端午節。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11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大一班的張奕梵。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在我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爲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愛國詩人,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但是卻總是遭受小人的迫害,再加上楚國國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屈原被潛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很絕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死掉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

那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有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些內容。懸鐘馗像是讓鍾馗來捉鬼,以驅邪魔。艾葉插在門上也是爲了驅魔祛鬼,今年過端午節時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哦!謝謝大家!

大學生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篇 篇12

親愛老師們、可愛的孩子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謠: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糉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兒歌裏說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9日星期四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同學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嗎?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我們國家在20xx年將端午節設立爲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爲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

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裏,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糉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最後,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時倡導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共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