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五篇精選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3W

【導語】:弘揚偉大民族精神,需要喚起青春的力量。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所在。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五篇精選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一

總結黨成功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不斷釋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真理性力量。黨正是依靠和運用這一思想方法領導中國人民從過去走到現在,也必將依靠和運用這一思想方法領導中國人民從現在走向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要繼續領導人民進行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就要繼續推進思想革命,用思想的力量來引領社會革命;必須勇於自我革命,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衝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是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回望四十年改革開放歷程,xxxxx指出:“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四十年前,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成爲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開啓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四十年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的相互激盪,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偉大力量。

歷史告訴我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基礎和前提。

偉大的社會革命往往伴隨着偉大的思想革命,而偉大的思想革命通常先於偉大的社會革命發生。

馬克思告訴我們,出現社會革命的主要原因是既有的上層建築無法適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當上層建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不想或者不能解放思想、看到客觀存在的實際以及蘊含其中的客觀規律,就不能做到實事求是,就無法準確把握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更不能有效迴應它的需要,上層建築就會滯後於時代發展,催生社會革命。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必要條件和內在要求。解放思想作爲馬克思主義革命性的集中體現,強調要打破經驗思維、主觀偏見和既得利益的束縛,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思維方式的變革和精神狀態的提升,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沒有思想的徹底解放,就做不到真正的實事求是。客觀實際在不斷髮展變化,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跟上不斷髮展的時代、符合變化的實際,真正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行動是思想的落實,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標和歸宿。

偉大的思想革命本身不是最終目的,哲學家們關注的是如何解釋世界,而關鍵在於怎樣改造世界。思想革命旨在引領和推動偉大的社會革命,用思想指導行動,通過社會革命使得上層建築及其政策決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能夠實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解放思想的出發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主觀臆斷、固有經驗和本本教義出發,解放思想的落腳點是使主觀符合客觀、理論符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改造客觀世界。

不以實事求是爲歸宿的解放思想,很可能流於空想,成爲胡思亂想。在馬克思以前,西歐空想社會主義沒有發展成爲科學社會主義,從根本來說就是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解放思想有餘,實事求是不足,提出的一些主張想法過於脫離實際情況,脫離客觀規律。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最本質的特徵和規定,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關於實事求是,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解放思想是爲了發現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實事求是。背離了實事求是,不以實事求是爲追求和依據,解放思想就會失去方向和目標。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辯證的統一。解放思想必須實事求是,敢於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不敢堅持實事求是就談不上解放思想。同時,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使主觀與客觀一致起來,不解放思想就做不到實事求是。我們越是堅持解放思想就越能實事求是,越是堅持實事求是就越能解放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仍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

事物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實事求是就永無止境。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意味着發展後的生產力對上層建築提出了新要求,呼喚我們繼續推進解放思想,做到新時代的實事求是,推動事業的新發展。

1978年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個村民餓着肚子簽下生死文書,對集體土地實行大包乾。他們打破的,是實行了20xx年的人民公社“大鍋飯”制度,他們建立的,是將要在全國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打破“大鍋飯”制度是解放思想,衝破了一些意識形態觀念的束縛;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實事求是,符合了當時農民農村農業的實際。可以說,當時小崗村的改革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結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後,小崗村的村民“最滿意的是大包乾解決了溫飽,最不滿意的是經濟沒有發展上來”。經濟沒有發展上來的原因在於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溫飽解決後就進取不足,思想解放不夠、制度創新不足。

四十年後,小崗村又掀起了新一輪的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推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經濟、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當年土地由“合”到“分”,是解放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現在土地由“分”到“合”,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目前,小崗村大部分土地已實現流轉,農業走向規模化經營。

小崗村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要敢於自我否定,自以爲非,自我超越。小崗村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社會革命的縮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必須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

做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容易。這既要方法論上的思想解放,又需要世界觀上的思想解放。

偉大的革命需要偉大的思想。xxxxx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無論是大的社會制度的更替,還是重大的社會變革,無不有偉大的思想解放作先導。

解放思想有大有小,大解放大發展,小解放小發展,不解放不發展。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解放應該是大解放,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勇於自我革命,敢於自我否定,敢於自以爲非,敢於自我超越,用偉大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

解放思想主要有兩個層次:一是思維方式上的解放,主要體現爲方法論上的創新;一是思想觀念上的解放,主要體現爲世界觀上的革命。二者相比,世界觀的革命更爲根本,更爲徹底。

xxxxx多次強調,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當前,中國共產黨人勇於自我革命,同樣也面臨兩方面的任務:一是方法論上的革命,勇於革掉自己不夠先進的命,改變本領恐慌、本領不足和本領落後的現狀,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我們更具先進性,永遠走在時代前列。二是世界觀上的革命,勇於革掉自己不夠純潔的命,解決思想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的問題,自覺進行自我淨化、自我革新,變得更具純潔性,贏得人民羣衆衷心擁護。

二者歸根結底都需要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的不二法寶,更是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思想保障。

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實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

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因爲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黨、我們的幹部要有新氣象新作爲,既要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引領方向,又要實事求是,幹在實處,掌握方法,使二者相統一。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幹部隊伍。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建設的內在素質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能夠解放思想,能務虛;二是能夠實事求是,善務實。即新時代幹部隊伍既要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又要有高超的落實能力。

xxxxx爲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他在浙江工作時,既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又植根浙江發展浙江,生動體現瞭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堅持戰略的思維、開闊的視野,不就地方論地方,而是要把地方發展放到全國、全世界範圍內看機遇、看挑戰、看不足;“植根浙江發展浙江”堅持務實的態度,在全國和全世界的範圍內,找準浙江需要的、擅長的和能夠駕馭的,促進了浙江的科學發展。

新時代黨的幹部應當做到能務虛、善務實,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解放思想相對務虛,關注可能性,但“虛功必須實做”,培養樹立跳出來看問題的思維習慣,打開思維空間,自覺破除思想僵化和保守的桎梏,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勇於衝出既得利益的藩籬,來一場思想的自我革命。通過思想大討論,實現思想上的解放和境界上的提升,從而引領行動的務實。善務實,要做到實事求是,要跳回去辦事情,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發展機遇和時機。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要求領導幹部走在前列,幹在實處,保持黨員幹部先進性和純潔性,就要做到善於洞察先機,把握趨勢,站在前面指引方向,帶領隊伍;始終以人民爲中心,贏得羣衆的主動認同和積極追隨。在現實工作中,尤其要避免兩種傾向:尾巴主義和命令主義。

黨的xx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員幹部的精神面貌和能力素質都有顯著變化。但毋庸諱言,當前一些幹部身上仍然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不作爲、不擔當等問題。這些問題成因複雜,但從思想方法角度上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幹部的通病是,想問題辦事情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從主觀出發,只講一般的和空洞的原則要求,拿不出正確管用的具體辦法,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缺乏解放思想的勇氣和擔當。

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及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本領不足,就會落後於時代,不能認清時代趨勢和發展要求,甚至落後於普通羣衆的認識,成爲羣衆的“尾巴”,難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創新變革,結合實際創造性推進工作,甚至以己推人,壓制改革,阻礙事物前進,成爲改革的絆腳石。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漸次展開,改革就會觸動利益,產生陣痛,更加需要領導幹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做嚴格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關注普通幹部羣衆的合理關切,避免“命令主義”。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大興學習和調研之風,來一場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做到先知、真知、知真。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學習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這是xxxxx在黨的十九大上的鮮明宣示。銘記“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於世情、國情、黨情發展新變化的科學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根植於中國大地的嶄新成果,是具有濃郁中國氣派的政治論斷和科學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爲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最新版本”,彰顯着理論溯源的科學性、時代方位的精準性和世界視野的高度性等鮮明特質。

1.新時代理論溯源的科學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其獨特的理論生成理路和展開邏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爲,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因此,我們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看成“靜止”的“在場”,而應看作不斷演化發展的“過程集合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論斷具有精準的時空定位。從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原創性話語,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推進,是話語“傳”到“承”的演進,既是理論對實踐過程和結果的重大判定,也蘊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面臨的形勢和條件的科學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變與不變轉換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重要前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和拓展的時代,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堅守並賦予中國特色的時代。新時代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秉承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光輝思想,形成了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發展爲中心的價值遵循,堅持人民羣衆在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注重用發展的眼光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用矛盾的辯證思維化解發展中的矛盾,既強調人民發展需求的層次性,又注重人民共建共享發展。

2.新時代方位的精準性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審視新時代,我們正從繁榮富裕走向日益強盛。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偉大躍遷,有其歷史繼承性。馬克思指出,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總是從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走向“強”起來時代方位的精準“定位”,絕非空穴來風,而有其內在的邏輯傳承。“站”起來是根。“富”起來的改革開放“新時期”,是從貧窮走向富裕的過程。“強”起來的新時代,則是從富裕走向強大,整體實現真正的“富強”。強起來的新時代既有國家硬實力的顯著增長,也有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話語“軟實力”的強勁提升。

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新時代催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嶄新奮鬥目標,提升了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內涵。一是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完成;二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鬥20xx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鬥目標的制定、調整和實現,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永恆發展的哲學思維,又體現時代方位的演進之道。新時代奮鬥目標的實現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腳踏實地奮鬥出來的。xxxxx強調:“奮鬥是長期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鬥。”“四個偉大”在實踐中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奮鬥目標“爲誰發展”“發展什麼”“怎麼發展”和“靠誰引領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樹立起一面引領旗幟。新時代奮鬥目標的偉大遠景,由偉大夢想緣起,由偉大事業引領,由偉大斗爭支撐,由偉大工程予以保障。

新時代奮鬥目標是新時代“在場”的現實寫照,召喚科學的制度體系爲其領航和“定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穩步推進,新時代奮鬥目標的實現,需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強調頂層制度設計並不否定在改革開放中的實踐創新,而是更加註重頂層制度設計和實踐創新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響應了時代的召喚,以精準嚴密的科學方法體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前行,避免新時代奮鬥目標成爲“水中花”和“鏡中月”,體現了理論導向與實踐自覺的無縫對接,從方法論上契合了理論引領與實踐自覺的完美統一。

3.新時代世界視野的高度性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放眼世界的高度,既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中國範式和中國樣本,也爲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從“靜”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世界社會主義是“個別與一般”亦或“部分與整體”的邏輯關係;從“動”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是休慼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的進程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最新版本,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形態的重新建構,是從自省走向自覺,進而走向自信的進程。“中國解答”和“中國樣本”的成功實證,彰顯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復興的曙光,打上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國元素”和“中國烙印”。

新時代以人民發展爲中心的現代化方案,爲人類發展的全球治理方略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以人民爲中心的現代化道路,是一條明顯區別於西方資本邏輯的現代化道路,是一條可爲發展中國家提供參選方案的現代化道路。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一方面秉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準則。倡導正確的利義觀,着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化中國夢爲發展夢,化同甘共苦的發展夢爲勠力同心的同心圓。另一方面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原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意義上是東方文明的復興,絕不會重蹈國強必霸的邏輯陷阱。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是放眼全球的仁義之道,是國際社會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協商共進和共建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必將譜寫人類和平發展事業的壯麗篇章。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三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做出了重要論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xx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明確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在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概念之後,社會各界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進行了多方面的解讀。概括來看,已有觀點認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更依靠創新驅動、更高的生產效率、更高的經濟效益、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更優化的經濟結構、更加註重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小的貧富差距、更注重幸福導向、更加註重防範金融風險、更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式,等等。筆者認爲,在“高質量發展”的諸多內涵中,應着重關注如下六大突破口,它們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而且是“高質量發展”其他內涵的“因”。

第一,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增長覈算的視角來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主要包括資本、勞動、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TFP)四大類,其中TFP可以細分爲技術進步和效率改進。理論和國際經驗均表明,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然而,我國在過去三四十年的高增長過程中,主要靠的是資本和勞動等要素驅動,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偏低。不僅如此,產能過剩等問題導致我國難以繼續依靠資本積累拉動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則使得我國難以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拉動經濟增長。在此境況下,只有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提高資本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第一點所述的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並不意味着不再關注資本和勞動投入,而是不再追求資本積累的規模和勞動人口的數量,轉而追求資本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就資本質量而言,最近一二十年房地產投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是由此形成的是非生產性資本積累,再加上產業結構有所失衡,還有不少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因此我國資本積累的質量並不足夠高。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亟須改善資本質量。就人力資本質量而言,高校擴招以來的二十年裏高校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但由於部分高校過度擴招導致招生規模遠超其所能承受的範圍,因此教育質量還有提高的空間。未來應深化市場化改革,讓民間資本更好地參與到教育事業中,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人力資本質量。

第三,縮小貧富差距尤其是財產差距。由於高收入羣體的消費傾向一般低於低收入羣體,所以貧富差距的擴大會使得居民整體消費傾向趨於下降,從而減少全社會的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既需要縮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縮小財產差距。具體而言,就是要深入貫徹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等舉措來縮小收入差距。

第四,防範並化解金融風險。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表明,金融風險一旦爆發將會給經濟體帶來嚴重衝擊,因此要高度防範金融風險。近年來我國也日益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並且在去槓桿、抑制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泡沫化風險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着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與隱患。比如,企業償債壓力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區域性風險和隱性化問題較爲突出。降低金融風險才能夠爲經濟與社會平穩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人民更有安全感。因此,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防範並化解金融風險,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五,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往我國的財政支出有相當一部分用於“上項目、搞投資”,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相對偏少。“高質量發展”要求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因此需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會保障支出。需要強調的是,增加民生財政支出結構還有助於消除居民的後顧之憂,減少他們爲應對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問題而進行的預防性儲蓄,從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第六,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現了持續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問題。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開始接近高收入國家的下限,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的好壞已成爲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減少污染,保護環境。20xx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污染防治作爲未來三年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xxxxx強調,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央高度重視污染防治,這爲“高質量發展”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綜上可知,上述六大突破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把握好這六大突破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順利轉變。不過也要認識到,“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爲了推動“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制定“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覈”以及“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這些工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打長期戰、持久戰的準備。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四

馬克思主義的“道”,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之中,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現實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必須堅守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一路走來取得勝利的巨大力量源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當代中國就集中體現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xxxxx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論一經傳入中國,就和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實踐相結合,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中國奇蹟。今天,對馬克思最好的紀念就是堅守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道”和社會主義的“理”,在不斷開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最要緊的是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問題。只有搞清楚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才能夠辨別什麼是真的馬克思主義與什麼是假的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明白哪些在馬克思主義中是核心的東西永遠不能丟,哪些東西是具體的結論必須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

任何一個政治理論體系都由兩個基本要素構成:一個是其價值,也就是它主張什麼,追求什麼,這決定着其本質和靈魂;另一個是其邏輯,也就是它如何論證和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決定着其特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它的價值就是追求人類解放,它的邏輯就是唯物辯證法,價值和邏輯共同統一於共產黨人造福人民的偉大實踐中。

讓無產階級擺脫奴役和壓迫,成爲這個世界的主人,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說的,“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就是讓人民大衆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的奴役和壓迫,成爲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最高理想、價值追求和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人類解放的理論和綱領體系。

這一根本價值追求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追求。在中學畢業的時候,17歲的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指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大家作出的犧牲。”“選擇最能爲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這就是人民的立場,就是爲了人民大衆的自由和解放。

什麼是主義?“主義”就是核心的價值追求。比如集體主義就是把集體利益作爲核心價值追求,一切以集體利益爲中心,爲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利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呢?把造福人民和爲絕大多數人謀福利作爲核心價值追求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

那麼,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論證和實現這樣的價值追求呢?就是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邏輯,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和價值論統一到人類解放的實踐論中。什麼是唯物論?就是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看待客觀事物,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避免主觀主義。什麼是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空論主義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爲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也就是說,在辯證法看來,任何客觀事物都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客觀事物。既然客觀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根據唯物論,要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客觀事物,就必須隨着客觀事物的不斷變化修正和改變原有的、與已經變化了的客觀事物不相符合的舊的認識,這就是實事求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唯物論就是辯證法,辯證法就是唯物論,二者不能割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是辯證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辯證法。按照唯物辯證法認識世界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唯物辯證法改造世界就是照辯證法辦事。共產黨人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崇高價值,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不能拘泥於具體的結論和固定的策略。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永遠不能丟的就是其實現人類解放的根本價值以及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和基本態度,其他的具體結論和做法都可以而且必須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

1985年4月15日,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馬克思主義者過去鬧革命,就是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而奮鬥。現在我們搞經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多次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兩個問題相提並論,1984年6月30日他說:“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1989年5月,鄧小平同志指出:“多年來,存在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

鄧小平同志爲什麼多次把這兩個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什麼是社會主義本來就不是兩個問題,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的“道”社會主義的“理”本來就是一個“道理”,就是在共產主義運動和實踐中實現人類解放。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回答,離不開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回答。我們在使用“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的時候,往往會在不同的層次上來使用。比如說馬克思主義分爲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裏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實踐運動、信仰的人,裏面都貫穿着一個靈魂,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道”。無論馬克思主義有多少種理論表達形態,無論馬克思主義有多少種運動實踐形式,無論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分佈於多麼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馬克思主義的“道”只有一個。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最高理想、價值追求和邏輯起點,這個價值理性也一直處在人類共同價值的制高點。

“道不離器”。馬克思主義的“道”就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表達、運動實踐中,就在每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身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價值追求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正是對資本邏輯的揚棄、對資本主義的一種撥亂反正。所謂社會主義,就是把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理性價值作爲核心價值追求。如果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設計是圍繞着讓社會的整體利益得到有效滿足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這樣的社會就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

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係就是“道器不離”:馬克思主義是靈魂,社會主義是載體;馬克思主義是價值追求,而社會主義是價值實現方式;馬克思主義是“道”,社會主義是“器”。如果馬克思主義離開了社會主義,它只能成爲空想,只能成爲空中樓閣;如果社會主義沒有了馬克思主義就會丟魂,就會走邪路。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清晰的邏輯,馬克思主義無論有多少個理論形態,它的“道”只有一個,而實現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即“行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具體模式可以有多個。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並不能說明社會主義的失敗,更不能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失敗,只能說明作爲蘇聯模式具體路徑的失敗。同樣的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並不能說明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正確的模式,只能說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可以而且必須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歷史條件、面對的課題和任務、人民的需要和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造福人民的具體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時代轉換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實現形態

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從存在論和實踐論意義上理解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主要是針對離開生產力抽象談論社會主義這種歷史唯心主義而談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針對資本的邏輯和市場的缺陷而談的。一個是生產力標準,一個是生產關係標準。一個是服從效率原則,一個是服從公平正義原則。

這個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描述了未來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作爲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爲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這裏提到三個主義,即共產主義、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着眼於解決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就要發展生產力。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着眼於解決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就要追求公平正義。二者的有機統一就是共產主義。

xxxxx曾經把二者形象地比喻成“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二者在對立面中達到統一,不能離開一個方面去認識和把握另外一個方面。如果不把蛋糕做大,就沒有蛋糕可分,也就無所謂公平正義。如果不把蛋糕分好,就會影響做蛋糕的積極性,也就沒有蛋糕可分。但是,我們的任務不是僅僅做蛋糕和分蛋糕,而是讓人民羣衆吃好蛋糕,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說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實現造福人民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的中國道路。正如xxxxx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爲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正是基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和價值認同,我們把全國十幾億人的力量凝聚起來,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不斷創造着“中國奇蹟”。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五

“三個區分開來”與“三類容錯”

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爲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爲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

對創新者容錯,就是要引導領導幹部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前瞻性的解決思路和措施;對擔當者容錯,就是要引導廣大幹部在推動具體工作落實中主動化解矛盾、勇於承擔責任,在艱難險阻中敢於迎難而上;對實幹者容錯,就是要引導廣大幹部立足本職工作,在經濟發展、民生建設、服務羣衆等普通崗位上積極履職、主動作爲。

黨的xx大以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鼓勵各地各部門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容錯機制和保護機制,旗幟鮮明地鼓勵和保護勇於改革創新的領導幹部,激勵廣大幹部奮發有爲,擼起袖子加油幹,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

近期,爲進一步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這對充分調動和激發幹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xxxxx關於容錯糾錯思想的豐富內涵

xxxxx有關容錯糾錯的思想主要是就好乾部的標準制訂而闡發的,有着豐富的內涵。實質上,這一思想的形成和倡導,就是爲着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馬克思主義認爲,任何理論的產生和形成,都離不開實踐。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起源於“好乾部的標準”。xxxxx一直強調“好乾部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具體表現爲“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其中“敢於擔當”體現爲“五個面對,五個敢於”,即黨的幹部面對大是大非應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應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應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應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應敢於鬥爭。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xxxxx曾強調指出,領導幹部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爲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

第二,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體現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就是要求領導幹部要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比認識更關鍵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這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着力提高領導幹部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引導領導幹部樹立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的思想作風和擔當精神;二是在判斷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的標準方面,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敢於擔當的就是促進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幹出成效的就是實幹家;三是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離不開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環境。在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羣衆首創精神過程中,既要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

第三,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體現在全面依法治國方面,就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領導幹部要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對領導幹部的法治素養要自始至終,從其踏入幹部隊伍的第一天起就要着手抓,要加強教育、培養自覺,加強管理、強化監督。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法律、掌握法律,尤其要弄明白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的法律規定,做到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明確爲官做事的尺度。領導幹部要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謀劃工作要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要運用法治方式,說話做事要以法律爲準繩。領導幹部要帶頭堅守法治、依法辦事,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爲考察幹部的重要內容,相同條件下要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質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

第四,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體現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就是要充分調動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嚴格管理和熱情關心結合起來,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領導幹部要自覺增強改革創新精神,增強主動擔當、積極作爲的勇氣,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把嚴格管理和熱情關心結合起來,既要求幹部自覺履行組織賦予的各項職責,嚴格按照黨的原則、紀律、規矩辦事,不濫用權力、違法違紀,又要對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樂業,推動形成充滿信心、積極作爲、敢於擔當的良好局面。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即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爲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爲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以此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爲、銳意進取的幹部。

第五,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體現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就是要提高廣大幹部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提高廣大幹部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xxxxx將容錯糾錯作爲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的有效機制,在推進“四個全面”進程中,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思維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容錯糾錯機制下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領導幹部有敢於負責的膽量和勇氣固然可嘉,但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負責,還需要有善於負責的本領。善於負責,就是要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容錯糾錯機制爲改革者撐腰打氣,最終目的就是讓領導幹部放開手腳,做更多造福於民的好事。

容錯糾錯機制的系統構建

xxxxx關於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構建容錯糾錯機制等思想,充分體現在xxxxx系列重要講話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xxxxx系列重要講話貫穿着強烈的擔當意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體現在頂層設計與制度安排上的重要舉措就是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

第一,在理論發展上,xxxxx關於容錯糾錯的思想秉承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以及列寧和其他同時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有關思想與實踐,是xxxxx關於容錯糾錯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毛澤東的實踐論、鄧小平的思想解放理論及其“摸着石頭過河”“黑貓白貓”論等,無不包含着容錯糾錯的思想成分。

第二,在經驗總結上,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允許幹部犯錯並不斷糾錯的歷史。因爲改革開放是偉大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取,所謂“摸着石頭過河”就是大膽摸索,就是容錯糾錯的過程。事實證明,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容錯糾錯機制。何況,容錯糾錯機制在某些地區有過有益探索,對此我們應一以貫之地堅持。

第三,在創造轉化上,努力實現我國自古就有的容錯用人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在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我國古代在治國理政的“容人之過”方面有不少經驗,要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爲建立和完善領導幹部容錯免責機制提供借鑑,突出好乾部標準的時代內涵,以達到激發和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的作用。

第四,在機制配套上,既然允許人犯錯,那麼,在現實中就應實現鼓勵幹部大膽幹事、做到容錯糾錯與“能上能下”結合起來。在涉及領導幹部的相關機制中,更應催生動力,在容錯糾錯機制保障下,實現幹部“能上能下”機制新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構建一套比較系統科學、完整成熟的幹部使用體制。

第五,在內涵拓展上,應爲創新者、敢於擔當者和實幹者提供容錯環境。對創新者、擔當者與實幹者容錯,具有不同內涵。對創新者容錯,就是要引導領導幹部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前瞻性的解決思路和措施;對擔當者容錯,就是要引導廣大幹部在推動具體工作落實中主動化解矛盾、勇於承擔責任,在艱難險阻中敢於迎難而上;對實幹者容錯,就是要引導廣大幹部立足本職工作,在經濟發展、民生建設、服務羣衆等普通崗位上積極履職、主動作爲。

第六,在制度設計上,要以改革攻堅的輿論氛圍與社會共識的形成爲目標。容錯糾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激發領導幹部擔當作爲的手段。在改革攻堅過程中,不僅需要積極營造敢闖敢試、銳意進取的輿論氛圍,更要加快形成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社會共識,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