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56K

【導語】:思想的束縛是最大的束縛,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的思想宣傳5篇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一

黨的xx大以來,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管住了一些幹部的亂作爲,違紀違法濫用權力的現象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但是,領導幹部不能亂作爲也不能不作爲。xxxxx旗幟鮮明地說,“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如果身爲幹部而不擔當、不作爲、不幹事,這樣的幹部不要也罷。中國古人也講,如果爲官不幹事,“不如在公堂擺上一隻木偶,連清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好”。古今一理,今益爲然。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爲。今日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無論是決勝全面小康還是實現全面現代化,無論是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歷史跨越還是爲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都需要也要求中國社會的領導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

廣大幹部的擔當與作爲當然首先來自思想上的覺悟,對信仰的堅守、對事業的忠誠、對宗旨的踐履讓廣大幹部“不需揚鞭自奮蹄”。同時,科學的制度安排、有效的機制激勵、細緻的服務保障對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意義同樣重大。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是旨在通過思想引領與制度激勵雙管齊下、綜合統籌,爲廣大幹部勇於擔當、奮發有爲營造良好氛圍、消除後顧之憂、提供政策保障。

營造良好氛圍是制度設計的入手處。實踐表明,領導幹部擔當作爲、幹事創業要有良好氛圍。如果不能形成明確導向,如果不能讓擔當者受尊重,讓作爲者有地位,黨員幹部的一腔熱血、滿懷豪情也不可能持續太久;如果不能讓懈怠者受懲戒,讓無爲者被淘汰,敢擔當能作爲的“良幣”就會被庸政懶政怠政的“劣幣”驅逐排斥。《意見》旗幟鮮明倡導擔當作爲、幹事創業的風尚,旗幟鮮明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正是要向廣大幹部傳遞極爲明確而又清晰的信號。所以,我們可以講《意見》提綱挈領又具體深入地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政策、幹部理念。

什麼是新時代的新擔當?就是對黨忠誠、爲黨分憂、爲黨盡職、爲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有了這“三個擔當”,領導幹部就能在其位、謀其政、幹其事、求其效,就可以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什麼是新時代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就是符合xxxxx提出的好乾部標準,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幹部,黨的組織選拔任用幹部就要選拔這些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爲、實績突出的幹部。

當然,要把這些勇擔當善作爲的幹部發現出來,選拔出來,需要有完整的幹部考覈工作制度體系。考覈制度就是“指揮棒”,考覈內容就是“風向標”。適應新時代要求制定出臺黨政領導幹部考覈工作條例,將會突出對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的考覈,更加強調平時考覈,更加強化考覈與選任相銜接等,以切實解決干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這是《意見》的一大亮點,也是廣大幹部關注的熱點。

消除後顧之憂是容錯糾錯機制的着力處。幹部勇擔當難免會觸犯一些利益關係而遭受非議,幹部勤作爲更是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不直面矛盾自然一團和氣,不苦幹實幹也不會讓人挑刺,但這是“老好人”,用中國古語講這是“德之賊”,這不是當代中國所需要的幹部,也不是中國共產黨幹部應該有的狀態。那麼幹部在擔當的過程中、在幹事的實踐中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怎麼辦?《意見》給出了明確的說法與規範的做法。這就是要綜合分析幹部做事的動機、態度等因素,切實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爲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爲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這“三個區分開來”給了廣大勇擔當能作爲的幹部一個大大的“定心丸”。

確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前無古人的新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樣沒有現成模板、樣本可照抄照搬。怎麼辦?當然要大膽地試、大膽地幹、大膽地闖。在這一過程中,只要廣大幹部心底無私、心中有戒,依規依法創新,就算犯錯也錯不到哪裏去,這樣的學費我們願意交也交得起。

需要強調的是,《意見》的這種規定是給那些真正擔當負責幹部的“護身符”,不是給違紀違法幹部的“擋箭牌”;這既是爲幹部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劃定出的“安全區”,也是爲幹部依法辦事、規範用權戴上的“緊箍咒”。容錯不是搞紀律“鬆綁”、不是“法外施恩”,決不能把容錯當成違紀違法的“保護傘”。《意見》提出的容錯是在可容的“邊線”內的寬容和保護,不是在堅決不能容、不可容的“紅線”外的無原則讓步。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政治的“底線”、紀律的“底線”、法律的“底線”、規矩的“底線”都決不能破。

提供政策保障讓制度績效發揮更充分。對於一些幹部來說,並不是不想擔當,也不是不想作爲,而是由於“本領恐慌”不會擔當也不會作爲。確實,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但我們現在有不少幹部真的沒有屬於自己的“刷子”。磨刀不誤砍柴工。管理幹部、激勵幹部,也要培養幹部、提高幹部。《意見》對於加強幹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培訓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舉措,特別是在爲全面提高幹部的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羣衆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這“八大本領”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所有這些要求與舉措都是着眼於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的專業化水平。在夯實政治能力之後,領導幹部能力的提升最基礎的還是專業業務能力的提升。

在現代社會,雖然幹部本身就是一種專業,但幹部還要有自己的“業務”專業。全面全能型的幹部不是說當“萬金油”幹部,而是說在有自己看家本領與獨門法寶的同時有更寬廣的本領與能力。所以,《意見》對培養專業作風、專業精神給予高度重視。領導幹部有了這樣的專業作風與精神,就會幹一行愛一行,幹得有滋有味,幹出好成績;就能鑽一行精一行,真正成爲本領域、本部門的行家裏手;就能管一行像一行,不說外行話、不幹外行事。

提高幹部本領只是關懷愛護幹部的一個方面。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等,都是黨和人民關懷愛護幹部的具體體現。幹部當然要嚴格管理,幹部同樣需要真心愛護,尤其對於那些基層幹部特別是工作在困難艱苦地區和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幹部,更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與制度相得益彰,鼓勁撐腰與保駕護航同向發力,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必將競相迸發。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二

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

地方機構改革在指導思想、目標和內容上,與中央層面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致的。地方機構改革要遵循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統一的目標,堅持統一的原則。在改革任務方面,要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統籌黨政軍羣機構改革,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

每一個地方均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我國是一個大國,在具體實施管理時,分爲衆多行政區劃。截至20xx年底,省一級區劃有32個(不含2個特別行政區),地一級有334個,縣一級有2851個,鄉一級有41002個。在衆多行政區劃中,不僅存在因管理層級不同而導致的管理職責不同,而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發展規劃、民族構成等方面的差異也都決定了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因地制宜。

妥善處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關係,關鍵要把握好4個要點:一是確保全國政令統一,二是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三是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四是規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

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國政令統一是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最基本前提

地方機構設置要保證有效實施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黨章規定:“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憲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維護全國政治權力的集中統一,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安定團結,是全國人民的政治共識。我們要高度重視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國政令統一的極端重要性,並將之貫徹到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全過程。

省、市、縣各級涉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的機構職能要基本對應。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國政令統一,必然要求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黨和國家的機構職能基本對應。基本對應並不排斥每一個地方的特殊性,它強調的是有效實施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而不是強調機構和職能完全對應。基本對應並不是要求“上下一般粗”,它強調的是上下貫通、執行有力,而不是實行機構和職能的機械對接。每一個地方的機構都是有限額的,而且越往下限額越少。如果都一一對接,也對接不過來。所以,在機構總數有限的情況下,能對口設置的對口設置;不能對口設置的,只能保證下級有明確的機構和職能來承接上級機構的指令並貫徹實施。

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是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重要任務

下放權力是增強地方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地方和中央的事務不完全一樣,中央主要是加強宏觀事務管理,而地方不僅要保證黨中央政令暢通,還要管理好本地區事務。中央大政方針需要地方各級結合本地實際,調配各種資源,通過各種辦事環節的具體操作,最終才能讓羣衆得到實惠。要辦事就得有能力,增強地方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下放權力。《決定》提出“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實施更爲便捷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事項下放給地方”,就是着眼於增強地方的治理能力,提高辦事效率,更好地服務羣衆、方便羣衆。

做好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這一套自選動作。《決定》指出:“除中央有明確規定外,允許地方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允許把因地制宜設置的機構併入同上級機關對口的機構,在規定限額內確定機構數量、名稱、排序等。”對於某一個具體地方來說,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主要的改革任務已經明確,相應的規定動作會逐級下達,地方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的自主權也已經明確。剩下的是如何吃透中央精神,結合本地實際,用好自主權,編排出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的自選動作,並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做好自選動作。各地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便是中央規定的統一動作,落到具體的地方,也是輕重難易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在做自選動作的過程中,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是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戰略選擇

鄉鎮和街道管理體制建設,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鄉鎮和街道是我國最基層的政權,上級指令多數要通過這一級政權來實現。對於城市居民和農村村民來說,更多也是通過鄉鎮和街道的所作所爲來感受黨和國家的溫暖,並通過其形象來認知黨和政府。同樣,老百姓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效果的評價,也主要是看鄉鎮和街道的辦事效率是否提高,是否更公道、更便捷。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必須高度重視基層政權建設,夯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

基層政權機構設置和人力資源調配必須面向人民羣衆、符合基層事務特點。上級機關是分部門研究制定政策,鄉鎮和街道則是組成團隊,包村(居委會)到人、包戶到人去落實政策。工作模式不同,人員和職能任務的擺佈模式自然也就不同。所以,鄉鎮和街道機構設置必須面向人民羣衆、符合基層事務特點,不能照搬上級機關的設置模式,不能要求鄉鎮和街道也對口上級機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

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綜合性機構,實行扁平化和網格化管理。《決定》提出,基層政權的機構設置要“根據工作實際需要,整合基層的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統籌機構編制資源,整合相關職能設立綜合性機構,實行扁平化和網格化管理”。一是根據工作實際需要來考慮基層的機構,既不要一哄而起,也不要千篇一律。二是儘可能綜合設置。基層的人員編制等資源極爲有限,基層辦事是綜合辦事,需要相互補充、相互調劑,只能整合力量、整合資源、整合相關職能,設立綜合性儘可能高一些的機構。三是基層機構不要疊牀架屋。不要在服務大廳上再搞一個管大廳的機構,然後上面再來一個分管領導。鄉鎮和街道分管領導可以直接兼服務大廳的主任,實行扁平化管理。網格化管理是現代城市管理的一種手段,即將城市社區分成衆多網格化的小格,然後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每一個網格的精細化管理。

推動治理重心下移,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還必須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儘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真正讓基層政權有足夠的能力發揮作用。基層政權最靠近人民羣衆、最瞭解具體情況,人民羣衆的訴求最先向基層政權表達,最後的管理責任也是由基層來承擔的。因此,要將基層辦事所需資源給予基層。

真正發揮基層政權的基礎性作用,優化上級機關對基層的領導方式。上級機關要改變要求下級對口設置機構的習慣性思維,既允許“一對多”,由一個基層機構承接多個上級機構交辦的任務;也允許“多對一”,由基層不同機構向同一個上級機構請示彙報工作。同樣,上級機關對基層的監督管理也不能搞成事無鉅細都要拿到上級來審批。上級機關要着力明確基層的辦事依據,規範政策標準和工作流程,控制基層辦事的自由裁量權。同時,輔之以必要的監督和檢查,特別是要健全監督體系,發揮人民羣衆監督作用,發揮行政相對人(到基層辦事的人員)評價基層的作用。

不能忽視供水、供電、供氣等直接服務民生的公共事業部門的改革。對於人民羣衆來說,經常打交道的還有基層負責供水、供電、供氣等的各種“站”和“所”。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條極爲重要的原則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在推進基層政權改革時,要積極推進直接服務民生、向人民羣衆提供普遍服務的公共事業部門的改革,改進這些基層單位的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羣衆。

規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劃分,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是單一制,而不是聯邦制,並不搞所謂的地方政府專屬權。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三條)。憲法還規定,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第八十五條),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第八十九條第四項)。從憲法第八十九條對中央政府職權的規定和第一百零七條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權限的規定來看,有少部分事項是中央政府有、地方政府沒有的,而多數事項是中央和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有的。從政治實踐來看,一類事務是中央負責、中央直接管,而另一類是多數事務,是中央定大政方針,具體由地方分級管理。理順和明確中央與地方的權責關係,要從理順和明確這兩類事務的權責關係入手。

屬於中央事權、由中央負責的事項,由中央設立垂直機構實行規範管理。實行垂直管理是強調由中央負責任,並不是搞“井水不犯河水”。在實際工作中,中央垂直管理機構需要協助和配合地方行使職權,也需要地方的協作和配合,因而要健全垂直管理機構和地方的協作配合機制。

屬於中央和地方協同管理、需要地方分級負責的事項,實行分級管理。實行分級管理強調的是地方各級的責任,而不是排斥中央的統一領導。爲此,中央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三

xxxxx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他強調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

時代考卷的核心問題是“實現什麼樣的偉大社會革命、如何實現偉大社會革命”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發展階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社會革命是科學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的一部分。

時代考卷的基礎題是如何認知偉大社會革命要改變社會和人的面貌。偉大社會革命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社會全面變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調整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使社會主義中國不斷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解放,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是這場偉大社會革命改變社會和人的面貌的具體體現。

時代考卷的關鍵題是如何把握偉大社會革命要堅持正確道路。回看走過的路,在黨的歷史上,有過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教條化的失誤,更有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成功創舉。比較別人的路,僵化封閉的道路不足取,全盤西化的道路不能取。遠眺前行的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弄清楚從哪兒來,就要弄清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要弄清楚往哪兒去,就要弄清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是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偉大復興。

時代考卷的重點題是如何應對偉大社會革命中的各種艱難險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如何走向共同富裕,如何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如何落實全面依法治國任務,如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偉大工程,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如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中國共產黨只有答好時代考卷中的這些重點題,才能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答卷的主體思路是“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偉大社會革命”

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需要漫長的歷史過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中國共產黨以“分階段持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回答了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可行性問題。97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相繼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開創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階段的偉大社會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因此,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中國共產黨以“偉大社會革命的領導者要勇於自我革命”回答了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可能性問題。共產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本色。黨的xx大以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把管黨治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繼續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

中國共產黨以“偉大社會革命的領導者要善於自我革命”回答了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可靠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不斷探索自我革命路徑、完善自我革命內容、豐富自我革命舉措而達到自我革命目標。xx大以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調黨的自我革命,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實現了歷史性創舉和歷史性成果。黨的十九大提出完整系統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於進行自我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人民閱卷的評判標準是“偉大社會革命取得了什麼成果、偉大社會革命的領導者是什麼狀態”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考卷的閱卷人。中國共產黨是否很好完成了考卷,最終要由人民來評判。

人民很關注偉大社會革命領導者的答案和成績。中國共產黨的答卷是否令人民滿意,最根本的要看是否維護和發展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在了理想制高點上,發展21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站在了規律制高點上,向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站在了道義制高點上,不但向中國人民交出了優異的答卷,也向世界人民交出了優異的答卷。

人民更重視偉大社會革命領導者的態度和能力。偉大社會革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世界上一幕幕不同國家和地區執政者興衰成敗的歷史劇往往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爲的歷史機遇期,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中有人民、經常想人民、奮鬥靠人民。

時代出卷和人民閱卷不是“一考定終身”。“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考試自覺”。“考試自覺”的本質是責任自覺和使命自覺。中國共產黨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四大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做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不斷在領導人民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完成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四

努力站在前人(尤其是巨人)的肩膀上!這應是每一個體、每一代人的共同價值追求。馬克思作爲人類思想史和發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偉人,無疑值得我們關注、學習、追隨。而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礎性工作,就是認真閱讀馬克思,細心讀懂他的文本、讀懂他的實踐、讀懂他的追求。

要閱讀馬克思“說了什麼”,更要閱讀馬克思“呼喚什麼”

馬克思的思想闡發,以批判精神著稱於世。他的語言和文字,如同一支支投槍和匕首,義無反顧地刺向錯誤的思想、陳舊的制度、不公的現實。從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起,馬克思就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正是這一意識使馬克思在紛繁複雜的現實面前顯得十分深沉並富有遠慮,能從風平浪靜中洞察到潛在的危機和方向。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大聲疾呼:“向德國制度開火!一定要開火!……在同這種制度進行的鬥爭中,批判不是頭腦的激情,它是激情的頭腦。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這樣,在濃濃的憂患中不斷艱辛探索——《共產黨宣言》的吶喊、十月革命的炮聲、南昌城中的紅旗、天安門城樓的宣告、改革開放的澎湃——憂患意識融入馬克思主義的靈魂中,成爲馬克思主義寶貴的、不可缺少的組成因素。進入新時代,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醒全黨,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

這種博大凝重的“憂患意識”,本質上是一種生存意識和發展意識。它所激發的是人們的緊迫感、責任感和歷史擔當,是促使人們在危機中不斷完善自我的希望和動力。它以理想的名義觀照現實,卻不是以理想詆譭和代替現實;它表面上是對現實的警惕,內在卻是沉毅地對待社會人生的一種理智的、富於遠見的精神狀態。

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必須有主流聲音的建構,必須有“最大公約數”的認同。需要以正能量、建構性來表達社會良心和民族責任感。我們應該科學地引導各種社會心態特別是負面情緒,樹立和傳遞自尊自信、樂觀豁達、開放包容、踏實拼搏、積極向上、恆毅追求的思想認識,更多地用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態度去看待他人、看待社會,並觀照自己。

要閱讀馬克思“學了什麼”,更要閱讀馬克思“創作什麼”

即使“圖書館裏足印”的著名典故已不完全可考,但客觀留存下來的馬克思的學習筆記、讀書摘錄、心得體會、提綱手稿等,也足以向我們印證這位偉人勤奮好學、孜孜以求的一生。這種可貴的好學、博學精神,當然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秉承。我們也應該廣泛而寬容地閱讀各領域、各方面的理論成果,以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更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具有開闊的理論視域。但學習本身不是目的,學習也不是滿足於“知道”,更不是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固然離不開馬克思、恩格斯對包括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繼承,但絕不是這些成果的簡單拼湊,而是消化吸收基礎上的理論革命。

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後,中國學術界不斷反思,要求擺脫“以蘇解馬”的傳統解讀模式。近年來,“回到馬克思原初語境”等理念得到拓展和彰顯。對此,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這種開放的、多視角的、緊跟時代的總體研究邏輯轉換,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不僅有助於我們放眼看世界,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富啓發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更重要的是隱藏於其中的中國學者自身理論研究思維方式的進步:從對一種話語的簡單重複走向多種話語的參與式對話、從對結論的評論走向對提問方式的質詢。但一個潛在的問題是,在這樣一種新的閱讀和研究模式中,我們如何才能夠像當年的馬克思一樣,找準自己的理論定位並在此基礎上推動理論的發展?在這樣一個重要問題域中,人們常說的“要學會學習”,對於閱讀馬克思顯現出了特殊的意義。

世界上從來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的擔當首先就是不能忽視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能忘了扛什麼旗、領什麼路。隨着中國由大向強的邁進,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果我們更多的還是搬用一串串“高深”的概念,模仿一套套“時髦”的體系來解釋當代中國,就很難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像馬克思當年在學習前人成果基礎上實現劃時代創造那樣,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思想理論。

要閱讀馬克思“看了什麼”,更要閱讀馬克思“怎麼來看”

馬克思一生涉獵領域廣泛,著就了百科全書式的經典。正如恩格斯深情回顧的,除了著名的“兩大發現”,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閱讀馬克思,當然應該追隨他的目光,儘可能全面系統地把握馬克思各個領域的創見,而不是分立、割裂、肢解他的思想。這也正是近年來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塊整鋼”的原因和意義所在。美國學者海爾布隆納曾經在《馬克思主義:支持與反對》一書的導言中寫到:“今天有各種各樣的馬克思主義者,其中有的把馬克思的著作原封不動地加以捍衛,有的要把馬克思的著作幾乎全部加以改變;有的認爲資本主義的情況基本上如馬克思所云,有的認爲《資本論》的分析已不再適用;有的想突破禁區,涉足宗教和精神分析領域,有的認爲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的邪門歪道;有的驕傲地自詡爲正統派,另有人則認爲馬克思主義已蛻變爲意識形態……”出現這種混亂情況的原因何在?其根本癥結在於,有些人太緊盯和固守於馬克思的具體言論,而忽視了恩格斯曾經反覆告誡的:“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經典之所以具有永恆的魅力,就在於其中蘊含着回答時代問題、解決時代課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例如,馬克思在逝世前,還在密切注視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進展情況,並且具體關注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他關注的真的是電學本身嗎?如果是這樣,我們或許真的應該得出結論:那個時代的電學早已被超越了,因此馬克思主義也應該“過時”了。事實並非如此,“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由此不難得出結論,超越具體知識和技術之上的深沉的歷史感和發展觀纔是馬克思真正關切的。與其說他留給我們的財富是那些關注點以及具體的卓越判斷,毋寧說是他爲我們示範了應該在什麼層次上以及應該如何關注和判斷這些問題;與其說他更多看到了現實社會的“如是性”,毋寧說他更多追問了“應如何”。因此,閱讀和追隨馬克思,更根本的不在於瞭解馬克思將目光投向了何處,甚至也不在於把握他深邃的目光捕捉到了什麼,而是承襲他依憑怎樣的方法論才洞察到常人無法捕捉的奧祕和真理。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要做好啃硬骨頭、過險灘的各方面準備,一項前提性基礎性工作就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透徹地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不僅要知道應該關切什麼,更需要學習和思考應該如何關切。每位同胞都應該自覺“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善於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陰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邊緣的觀望者、譏讒社會的抱怨者、無病呻吟的悲觀者,不能沉溺於魯迅所批評的‘不免咀嚼着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爲全世界’。”

要閱讀馬克思“寫了什麼”,更要閱讀馬克思“爲什麼寫”

馬克思一生筆耕不輟,用熱情、勤奮和智慧爲後人留下了一座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這個寶庫中無論是其生前已發表還是未發表的,其身後已被整理還是待被整理的,都值得我們視若珍寶、潛心研讀。但在我們傾心於在思想層面考證其淵博知識、欣賞其優美文字、汲取其精彩論斷的同時,更需要意識到這座寶庫的根基是火熱而偉大的實踐。馬克思是一位理論家,更是一位實踐家;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革命導師。他嘔心瀝血致力於的是全人類的解放,而不是書齋式地解釋世界;他核心關注的是無產階級的命運,而不是象牙塔式地建構體系。因此,馬克思主義作爲一種理性形態,不僅包含有知識理性,更包含有實踐理性。而後者所蘊含着的價值追求在某種意義上來得要更深沉更根本,就如同我們對自己的母親、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一樣,如果總是需要理智地提醒自己去熱愛,這至多隻能算是有知識有教養,而只有那種血脈相連、深入心靈底蘊的熱愛才是一個人的真正感情和價值觀。所以閱讀馬克思主義絕不能把價值觀層面的追求置身事外。

馬克思本可以過衣食無憂的體面生活,但他數度經濟異常窘迫;馬克思本可以過安居樂業的穩定生活,但他數度被強制驅逐出境;馬克思本可以過天倫之樂的閒逸生活,但他一生爲人類之解放奔走呼號。他雖然沒有富貴榮華,但“卡爾·馬克思”凝鑄成了人類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是什麼支撐馬克思選擇和成就瞭如此燦爛輝煌的人生?答案或許不是唯一的,但遠大的價值追求一定是至關重要和最爲根本的。

從馬克思的傳記和當時的有關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馬克思人生的第一個職業是報刊工作者——1842年4月馬克思開始爲《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起,成爲該報編輯。20多歲的年紀,馬克思還沒有成長爲站在歷史唯物主義高度的深邃思想家,但即使僅僅作爲一位年輕的職業報刊人,他也是成功的,這種成功既表現在馬克思的報紙深深打動了當時廣大民衆的心靈,更表現在他只是搖搖筆桿子就已經能讓當時的統治階級惶恐不安。而不論是對人心的打動還是對統治階級的鞭撻,都主要不是來自馬克思的文采,而是來自他的使命感。在馬克思看來,“寫作”不再簡單地是作家的個人行爲,而是一項社會工作——“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爲了掙錢而生活,寫作。”由此,我們或許就不再難理解,爲什麼馬克思留下的彪炳千秋的思想遺產中多是筆記和手稿。就是因爲馬克思更多地不是爲了發表寫作,而是爲了思考寫作;不是爲了自己寫作,而是爲了人民寫作;不是爲了當下寫作,而是爲了歷史、爲了未來寫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能否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真正讀懂馬克思主義關乎黨運國脈。“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一往情深愛經典,凝神靜氣學經典,皓首窮經研經典,與時俱進用經典,讓馬克思主義綻放出耀眼的時代光芒!

【科學認識新時代思想】五

xxxxx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啓動,標誌着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鉅性更加突出。步入新階段,我們要把握新時代的機遇,適應新變革的要求,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抓住更加有利的改革機遇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抓住有利時機,繼續打好改革攻堅戰,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製度保障。

這個新階段順應了新時代要求。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形成一條科學可行、獨具特色的現代化路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性地交匯於此,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軌跡無比清晰。在這個關鍵節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恰逢其時,必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

這個新階段具有堅實的改革基礎。黨的xx大以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成效顯著;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法律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進展順利;文化領域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社會民生領域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國防和軍隊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全面從嚴治黨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四樑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這些重大成就和改革舉措,進一步清除了束縛創新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完善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制度安排,爲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強支撐和強大動力。

這個新階段是黨心政心民心所向。作爲一個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大黨,一個13億多人民大國的執政黨,一個肩負着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偉大使命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黨始終秉承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的勇氣和品格。面對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職能分工、履職能力和治理體系中的新問題,“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成爲全黨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行動指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期待更爲高效的行政效率,更爲便捷的公共服務,更爲公正透明、運行規範的經濟社會環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充分反映了人民呼聲和羣衆意願。

適應更加鮮明的改革要求

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和成就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過去五年多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證明,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的根本保證。黨的xx大以來,黨更加註重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極大增強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衆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面對新階段的改革要求,要不斷完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以鞏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同時要注重解決一些深層次難題,如黨的機構設置不夠健全有力、黨政機構職責重疊等,從而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進一步鞏固人民主體地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黨的xx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人民羣衆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改革進入新階段,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推動改革的任務更加艱鉅,要緊緊依靠人民羣衆,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爲民謀利、爲民辦事、爲民解憂、保障人民權益、傾聽人民心聲、接受人民監督的體制機制,爲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確保改革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進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判斷,要求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五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涉及一些重大利益關係的調整,涉及很多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偉大變革的定力和智慧。改革進入新階段,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的特徵尤爲突出,力度規模之大、涉及範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要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爲突破口,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責任明確、協同推進,不斷推動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互適應,完善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相互促進。

構建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制度設計,體現制度優勢。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也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從五個方面對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作出具體部署,將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關係改革方向和前途的核心問題,置於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制度框架中心,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決定》還就統籌黨政軍羣機構改革和統籌中央地方改革作出制度安排,從而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確保集中力量辦大事、凝心聚力謀發展的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緊緊抓住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根紅線展開制度設計,是全面深化改革新階段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亮點。

從整體上謀劃制度設計,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統籌安排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和各領域改革,既要通過機構改革推進各領域改革,又要在深化各領域改革中優化機構職責配置。在這一要求中,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重要節點,優化協同高效是實現路徑。將構建優化協同高效職能體系與推進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整體設計,形成確保各領域改革在內容上相互銜接、效果上相互促進的更高層次的制度安排,有利於構建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的制度體系,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增強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更加成熟定型。

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法治與黨的領導相統一,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法治與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相統一,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運行提供了法治依據;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法治路徑。法治爲全面深化改革發揮規範和保障作用的同時,其自身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需要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強化。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猶如鳥之兩翼,既要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又要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二者同頻共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既有定力,又有活力。

凝聚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思想再解放。40年改革開放歷程,也是不斷解放思想的歷程。黨的xx大以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爲解放思想增添了新時代的註腳。解決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無不伴隨着改革思想的充分解放,此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也是思想解放的實踐智慧結晶。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新階段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打破束縛人們的思想和體制桎梏,營造鼓勵探索、保護創新、寬容失誤、激發創業的改革氛圍,才能極大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更加輝煌的改革奇蹟。

改革再深入。黨的xx大以來,xxxxx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爲豐富、全面、系統的改革方法論。堅持問題導向,牽住改革“牛鼻子”,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推進,是改革方法論的重要內容。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就是牽住了新階段改革的“牛鼻子”,抓住這個關鍵環節帶動各領域改革舉措。牽“牛鼻子”強調要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對症下藥,分類實施,制定個性化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的精準度、針對性。應鼓勵試點探索和基層創新。試點是改革的“試驗田”,可通過抓好改革試點,多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帶動面上改革。此次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就是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全國推開的,今後應當有更多這樣由點及面的創新探索。

工作再抓實。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xxxxx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三次會議時強調,各級主要負責同志要自覺從全局高度謀劃推進改革,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把準方向、敢於擔當,親力親爲、抓實工作。面對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艱鉅任務,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狠抓落實,尚未完成的改革任務要緊抓快乾,已經推行的改革要鞏固成果,防止改革陷入形式主義泥潭。抓實工作最終要落到爲人民做實事、真正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上。要順應人民期盼,抓住羣衆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多看得見的實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