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也要兩手抓

來源:瑞文範文網 3.98K

“人無信不立”。這句古訓十分簡明地道出了我們的先人對誠信的重視。古人這樣斷言:“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鬱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若僞,丹漆染色不貞。”而唯其講誠信,才能“可與爲始,可與爲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才能讓人如“膏雨甘露降矣”,讓天地“寒暑四時當矣”。真是誠信如天,莫此爲大。欲讓人信,首先要誠。司馬光說得好:“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衆必疑而不信矣。”故講信,必講誠。誠信誠信,先誠後信,無誠不信,不誠難信,至誠至信。誠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素。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此做了精闢闡述,提出要“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這充分說明了誠信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才能讓人講誠信?經驗告訴我們,誠信也要兩手抓。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規。誠信,首先應是一種制度建設。如無法律法規加以規範和約束,誠信難以實現。“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講誠信,就要講法治。講法治,靠制度,靠監管,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誠信建設就有了堅定的基礎。然而,僅僅依靠剛性的約束,誠信不一定能夠得到完全的保障。門雖有鎖,依然有失盜之事;廠雖有紀,依然有違紀之人;國雖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這說明,法律法規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侷限性。即便是監管制度十分嚴格的國家,不照樣還是出了欺詐醜聞嗎?這就啓發我們,誠信建設還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養、抓教育。誠信的深層基礎在道德。道德是無形的手,是依着信念、習慣、傳統發生作用的。“道不同,不相爲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說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在起着作用。修者,善也。修養,是靠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鍛鍊和培養的。道德與修養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因此,教育必須立足於恆久,必須超越教育或再教育過程中的“蜜月效應”,力爭發揮出長期效應,使人內心生出自我約束力,不斷克服人性中背離社會道德準則、背離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慾,使人成爲一個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使社會成爲一個和諧發展的共同體。誠信建設的兩隻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記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講過這樣一句話:“道德,可以而且應該走在規章制度的前頭。”誠哉斯言!同樣的,規章制度的約束又可以不斷地促進人們的道德和修養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只要兩手並舉,鍥而不捨,我們的誠信大廈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來。

誠信也要兩手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