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感人講話稿(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畢業感人講話稿 篇1

我家的梔子開始花香了,又到了吃雪糕和冰激凌的季節。昨日小朋友們穿着漂亮的衣服拍了畢業照。媽媽告訴我,拍畢業照是爲了留念。我們要離開丁屬中心幼兒園,要離開幼兒園裏的教師和小朋友,上國小了!以後我想教師和小朋友的時候能夠拿出照片來看他們!我會好好藏好照片的!

畢業感人講話稿(精選3篇)

三年前,我們牽着爸爸、媽媽的手,邁着蹣跚的腳步走進幼兒園的大門。眼前的一切是那樣的陌生和新奇!僅有教師和藹的笑臉讓我感到溫暖和熟悉,因爲我媽媽也這樣對着我微笑!

感激教師像媽媽一樣愛護我們!每一天蔣教師,佘教師都早早地趕到學校把樓梯、教室、活動室、臥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迎接每一個小朋友的到來。我們都是教師疼愛的孩子,教師照顧我們吃飯,陪護我們休息,拉着我們的小手做遊戲。看到我們歡蹦亂跳教師就開心,看到我們不舒服教師就無比擔心!教師就是我們的好媽媽!

感激教師無怨無悔地教育我們!一堂堂生動活潑的講課豐富我們的知識,一個個新穎趣味的遊戲開發了我們的智力,一次次開心歡樂的體育鍛煉增強了我們的體魄!教師既在學習中教給我們知識,又在生活中教育我們做人。是教師的慈愛、寬容、智慧讓我們學會感恩、理解、思考。

畢業感人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校友,

親愛的同學們、爸爸媽媽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x級本科生胡璟怡。在這個隆重的場合,在北大這片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聖地上,請讓我們一起再回首,看同行路上的美麗風景,回憶一下屬於我們的北大和時代。

四年前,當世界杯結束的時候,我們即將開始自己的北大生活;四年後,當世界杯開始的時候,我們卻又即將結束我們的北大生活。四年前,我們還以爲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想進的課堂而不受考試約束,還以爲不必遮遮掩掩的校園愛情就一定可以地老天荒。四年後,我們仍記得爲學術挑燈夜戰的許多光陰,也依舊是沒有實踐的愛情理論家。四年前,我們站在成府路口,思考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四年後,我們慶幸當年的選擇。這四年裏,燕園和我們一起成長:空調裝進了宿舍,理教長高了一層,而二教的走廊變身爲藝術的殿堂。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裏,就是與這個不斷前行、越來越美的北大道別。

選擇了北大,就選擇了一條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道路。初來乍到的我們曾經在豐盈的選擇裏幸福地迷茫過。北大帶給我們很多足以讓人傲嬌的瞬間,比如在實驗室裏接觸最先進的科研項目,比如在課堂上縱覽世界風雲變幻,比如在學生團體中參與組織上千人的大型活動,都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天下大事盡在我手的錯覺,覺得自己的未來理應可以選擇整個世界。於是,在滿足埋首於自己的小天地之外,我們也開始放眼整個大時代的節奏和命運。

然而,當我們的眼界一不小心擡得高了一些,越過了燕園青灰色的院牆,接觸到更廣闊的社會,我們開始思考,或許有些年少輕狂了,或許不只是我們選擇世界,社會也在選擇我們。

所幸,安寧的燕園隨時接納迷惑的我們。未名春水照我,博雅書香溫柔,提點我們要把自己塑造爲強大而睿智的人。兩千多個小時聆聽恩師傳道授業,從往聖絕學中汲取思想精華;學業起伏、情場得失、人際交往的融洽與矛盾共同把我們偶然的焦灼梳理成平順。還記得因爲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兩位同學注意到中關村大街上的一個特殊羣體,並對他們的街頭生活產生了好奇,爲什麼他們會在這裏?如何才能改善他們的境遇?爲此我們開始了長達十三個月的參與式觀察。後來這個研究成果獲得了挑戰杯競賽特等獎,不過我始終覺得這個研究的更大收穫在於,讓我們開始學會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待社會,用自己的雙手去撫摸世界。

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前行中,我們學會了選擇。有些同學選擇投筆從戎,將年輕的赤誠鑄成鐵甲鋼盔;有的同學選擇古生物學,留下了一個人的畢業合影;也有些同學選擇異地支教,將一腔熱情和白皙的皮膚奉獻給祖國的大西部。就在兩個月前,x在這片園子中親口說我們可愛、可信、可貴、可爲,代代青年都在川流不息的時間之河裏擁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於是我才明白,其實選擇a還是選擇b,並無所謂對錯。重要的永遠不是我們的位置,而是我們胸中是否還有那一輪黃河月時刻照亮心底,是我們在多彩的時代是否還有自己的信仰。揹負明月,則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無論出將還是入相,無論是化身職場達人還是獻身學術,都一樣可敬。張益唐老師的厚積薄發十年一劍與俞敏洪學長的白手起家披荊斬棘,同樣是北大人的驕傲,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堅守改變這個時代。原來,我們所有人都做出了一樣的選擇,選擇了責任與擔當!雖然社會的x比未名湖水更深更廣,我們會面臨許多意料之外,但若懷揣“我們怎樣,時代就怎樣”之心去改變自己的人生,並對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的人生帶來積極的影響,我想我們終將以一己之身,影響整個時代的節奏。

同一片水土,養育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前天與同學畢業留影,又走到我們熟悉的燕南園。這個六月,溼潤的北京格外配合我們的離愁別緒,雨後一個平常的傍晚,都可以被燕園美哭。想到曾無數次步履匆匆穿梭於園中角落,如今漫無目的的兜兜轉轉都會心生情愫。未名湖水還在靜靜地流淌,流淌成我們長達四年的美好路途。

在我們與燕園進行儀式上、空間上的道別之際,感謝每一位老師,多年潛心學術誨人不倦;感謝我們的父母,即便遠隔千里,也爲我們輸送源源不斷的愛意;還要感謝博實大叔、樓長和燕園的每一份子,感謝你們四年的陪伴與付出。當然還要祝願坐在這裏的大家前程錦繡,心想事成。在最後的燕園時光裏,讓我們刷爆最後的飯卡,籌劃最後一次畢業旅行,打包最後一件行李,送出最後一本書。但同時,我們都明白,心中的燕園不曾遠離也不會遠離。我們只需帶着勇敢的心,向前,向前,與北大精神爲伴,一路前行!

謝謝大家!

畢業感人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嘉賓,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剛纔,教師和學生合唱團演唱了《燕園情》,這首歌雖然還不是我們正式的校歌,但這麼多年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爲家、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學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園情》開始的,今天在這裏,也將以《燕園情》畫上一個休止符。

王恩哥校長在20x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講話

四年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你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燕園,開始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涯。那時,你們在一體的操場上第一次學唱《燕園情》;而今天,在同樣悠揚的歌聲裏,你們就要帶着在北大收穫的知識、友情以及愛情,帶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記,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張本科畢業生合影在網絡上“走紅”,這張一個人的“合影”來自元培學院的薛逸凡同學,她所在的古生物學專業,或許是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很多網友贊她爲“女漢子”,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誰懂?”,“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其實,無論什麼專業,寂寞也好,熱鬧也罷,作爲校長和老師,只要你們學有所成,只要你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滿足。20x屆畢業的全體本科生同學們,祝賀你們!

同學們,大學時光匆匆而過,以至於身爲“90後”的你們都開始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的,對一個始終在奮鬥、始終在攀登的年輕人來說,時間總數得特別快,四年光陰轉瞬間就流走了。我想,這四年的時間,已經凝結成了你們在無數次“刷夜”苦讀之後的哲思與明辨,凝結成了你們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閃光的才華與自信的氣度,也已經變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師長雙鬢的縷縷白髮。當你們在回憶過往,追問青春的意義時,我希望,大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四年來相互關愛、相互扶助的“小夥伴”們說一聲——“謝謝!”正是他們時時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擁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請把掌聲獻給他們!

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願意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時間印記。我和我的同齡人,是在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歷經波折,卻也幸運地搭上了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時代列車。1978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還在討論收音機和電視對未來教育的影響。而現在,我也同你們一樣,經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試圖用微信與朋友們交流。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相信就在此刻,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正通過微博、微信將畢業的體悟和感恩的心情傳遞給千里之外的親友。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同學們,變革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包括我們所身處的燕園,每天也都在發生着許多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北大,正變得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這一切的變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麼,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北大人應如何作爲?我們除了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更需要堅守什麼?哪些東西需要不斷變化,而哪些東西又亙古不變?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今年5月4日,x來到北大,與我貌度校慶和五四青年節。在師生座談會上,x給大學生算了一筆“人生賬”:“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同學們,x指明的這筆“人生賬”,不就是擺在你們面前的歷史“際遇”和“機緣”麼!x還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爲喻,勉勵青年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到:“我們不能揹着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着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免輝的理想。”在五四時代,他們那一批“90後”通過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爲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爲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資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變革時代,堅守核心價值觀就是“務本”,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國正作爲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北大人不應沉湎於以往作出的貢獻,而要參與到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發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諸位同學,將來能夠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

面對紛紜複雜、瞬息萬變的世界,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協同進步?是被社會的慣性所牽引,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召喚?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的人生?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義無返顧地前行?是做憤世嫉俗者,還是積極的建設者?在此,我對大家有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砥礪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學家楊時曾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無論什麼時代,砥礪德行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個人的德行修養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響和教化別人。“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堅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在時代波瀾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這其中,第三屆“蔡元培獎”獲得者,醫學部教授彭瑞驄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驄先生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成長於內憂外患,社會動盪的時代,彭先生較早便開始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的什坊院村辦起了保健院,組織北醫師生輪流爲附近農民義診。在這段實踐中,彭先生目睹了農民飽受病痛之苦和貧困的折磨,堅定了爲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從醫70多年,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這樣寄語醫學生:“‘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複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貧,默默奉獻,正是老一輩北大人畢生堅守的羣體特質的生動寫照。希望這種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夠在你們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二是希望大家堅守“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平和心態。今年3月,我在學工部舉辦的“教授茶座”活動中與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座談中,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生涯規劃。物理學院一位同學說,學物理、做科研壓力很大,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堅持。我告訴他,北大人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今天在這裏,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治學的例子。作爲老一輩哲學家,編纂一部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呈現中國儒學源流的《儒藏》,是湯先生長期以來的願望。20x年,經過反覆論證,湯先生將編纂《儒藏》的設想提交學校和教育部並得以正式立項。這一年,76歲高齡的湯先生受命成爲《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儒藏》工程是一項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項迄今爲止人文社科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餘種,約計2.6億字;而“大全編”則收入儒家經典著作3000餘種,約10億字;此外還將編纂著錄兩萬餘部“儒家經典文獻總目”。面對這項浩如煙海又繁瑣龐雜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湯一介先生義無反顧。他說:“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來配合。今天,我們編纂《儒藏》可以說正在實現着400多年來中國學者、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儒藏》編好,將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爲全世界最權威的範本,之後一百年內不會有人超過。”湯先生秉持着這樣的赤忱之心,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然不遺餘力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三是希望大家堅守“寵辱不驚,自信自勵”的人生哲學。隨着人生階段的轉變,你們將迎來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同學們可能一時會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們在偶爾“吐槽”之餘,勇做積極的建設者,化難爲易、化壓力爲動力、化自卑自滿爲自信自勵,寵辱不驚,處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先生在北大演講時說:“今天很多年輕人抱怨這不對、那不對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可以發展的機會。與其抱怨,不如把它變成現實。”改變別人也許很難,但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我校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也講過一段很有啓迪性的話:“我們昨天的理想,決定了中國今日社會的現實。如果你們今天對現實不滿,那麼你們的理想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這未來不是更墮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來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難、多歷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完善自我,抵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學們,時代在變,北大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不會改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不會改變,“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胸懷不會改變,“以天下爲己任”的抱負不會改變,“常爲新”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會改變!這些帶有“北大印記”的精神特質,應當就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永遠不變的堅守。

同學們,我一直認爲,北大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複製的。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被喧囂、浮躁所迷惑,請勇敢地做你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獨一無二的北大人。

從今天開始,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裏,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北大,這裏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革,植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燕園情”將始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永遠割不斷的!

最後,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醞釀已久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個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確立自己的目標,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走更少的彎路,你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就會更近,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同學們,依依惜別,再見珍重。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願你們乘風破浪,前程萬里!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