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1W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1

農曆五月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夏節、浴蘭節、女兒節等。端午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主要包括龍舟競渡、踏百草、插艾子、驅五毒、飲雄黃酒、掛香包、系五彩絲線、吃糉子等。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精選5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那些古老的習俗至今有還多少人能說上來?現今社會,如果問到“情人節”、“520”、“雙11”,我想很多人,甚至小朋友們都能與你聊上幾句,但如果你問起中國三大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我想可能不少人抓破頭也只是含糊其辭,敷衍塞責兩句,追本索源,這與我們的社會風氣不無關係。近年來,受西方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年輕人開始熱衷於一些所謂的節日,比如“520”,又比如“雙11”,這些節日有多少意義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商家們爲盈利而想出來的,但是,當它們開始充斥我們的生活,我們就不能不引起重視了。

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我們逐步遠離“傳統”,追求“新潮”。但是我們追求的“新”究竟有何存在的價值,值得我們深思。與之相比,傳統節日卻有着豐富的“內涵”。就比如說端午節。我們過端午節首先是扶今追昔,紀念先賢。因爲先賢“與國共患難”的慷慨。其次則是追本溯源,文化認同。端午節與華夏文明血濃於水,我們過端午節是從文化源頭裏尋找到根脈和認同,我們不僅要過端午節,還要過得豐富多彩。最後則是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傳統節日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回憶,是中華民族的印記。從震天響的龍舟呼號裏,我們能聽到堅毅;從撲鼻香的竹糉濃味裏,我們能看到柔情。毫無疑問,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品格。我們有責任延續和傳承傳統文化節日,只因在我們根深蒂固的民族魂魄裏流淌着沸騰的龍之熱血。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2

時光荏苒,逝者如斯。當許多食品儼然成爲了衆多傳統節日的“代言人”,我們是否應該在品味之餘用心思索其內在的真意?端午節,這個似乎已被糉子承載的節日,其間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同樣值得我們追思。

何爲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國,由國推及天下,家國一體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端午節之所以能橫跨中華歷史淵源,流傳至今仍興盛不衰,是因爲它不僅以家庭爲主體,更是以國家爲載體,將個人追求與家國情懷融爲一體,不但寄託了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而且展現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祥瑞的祈求、對國家富強的憧憬。

追思端午節裏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對先賢的追念中陶冶愛國之情。愛國,是端午的本質留存。屈原,在冷漠、誣陷、迫害交織成的羅網中,爲了風雨中的祖國,用“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至終不污”的價值取向詮釋了什麼是忠貞與正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愛國情懷的凝結,更應是我們每一個人幹事創業的執着信念。如今,我們在端午節時追念屈原的民族氣節和凜然正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唯有虔誠而執着的追思,方能在其懷沙投江的悲憤中真正激勵民族精神的進一步奮起,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涵養動力。

追思端午節裏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裏修心修身。端午節裏蘊涵的家國情懷,一直與詩文相牽。糉子的包裹飄香,艾草的懸掛門楣,龍舟的千帆競渡,雄黃酒的滿杯高舉,成爲一代代國人日常生活中修心修身的表達。而“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爲屈原陳昔冤”……這一首首散發濃郁詩意情義和家國情懷的詩作,更是另人百誦不厭,思來意蘊綿長。如今,我們追思端午節裏的家國情懷,更應該在飄香四野的米香和盪滌山水的槳影裏,用深情的吟誦和深刻的體味,去一遍遍溫習那雖久遠卻至純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使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上不忘修心修身,獲得精神的豐盈和生命的厚重。

追思端午節裏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奮力向前的行動中凝聚力量。“家是小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是千千萬萬個家情懷的聚集,沒有國家的繁榮穩定和民主富強,就談不上家庭的喜慶和幸福。“匈奴未滅,何以家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誠感蒼天,浩氣衝牛斗”……回眸歷史的長河,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把家和國牢牢銘記,把詩情與信念執手相牽,以前赴後繼、上下求索,不怕艱險,不畏犧牲的奮進精神,匯聚成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力量。今日的我們,更應該常思國之興衰,常懷復興之志,凝心聚力、勇敢前行,在行動中成長,在逆境中磨礪,在奮進中突破,用實際作爲扛起歷史交給我們的責任,不負人民對我們的重託,從而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形成砥礪前行、勇爲擔當的強大合力。

端午節,不僅僅有如美味飄香的的糉葉,爭相競發的龍舟,還有濃郁深摯的“家國情懷”。涵養“家國情懷”,就能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國人使命感,喚發做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不斷爲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社會進步凝聚磅礴力量。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3

如火的石榴點綴着初夏的陽光,淡霧瀰漫成朦朧的溫暖。順着時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們觸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節。

古老的節日傳載了千年,前人將端午遞送到我們的手中。它依舊保持着古樸的面貌,被歷史沖淡的哀傷凝固成堅定的曲調。

提及端午,浮現在我們腦海的,是這樣一個佇立在浩蕩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後的山川,緩合上雙眼,像滄涼的人世告別,寫盡了離騷的屈原,以這樣絕望的方式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冷豔的句號。

伴隨着屈原投江的悲壯,端午節來到了華夏兒女的生活。後人爲端午節的淒涼漸漸注入了愉快的氣息,彷彿想爲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着,惜憐着屈原短暫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軀落入汨羅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靈魂,帶着對祖國的赤誠、對百姓的責任,在中華國土上空熠熠生輝。

愛國、責任、忠誠、堅貞――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精神,因端午節的代代傳承,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

今天,端午的氣息正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屈原的靈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佇,向我們宣讀着的誓言,擡起頭,望向天,對着他堅定地眼神,讓我們也大聲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讓我們敬佩,我們的人生,是你指明瞭方向。

愛國、責任,我們並不陌生。

某某地震,所有的中國人民的在行動,慷慨捐獻自己的心血,向災區的人民寄去溫馨的牽掛,滿目瘡痍的土地,因爲我們的心手相連而風貌重現。

某某奧運,從曲折的火炬傳遞到精美絕倫的開幕表演,從國家領導到人民羣衆的全員參與,積極配合,爲某某奧運空前絕後的精彩,鋪墊了一條奪目的階梯。

這是愛國、是責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具備的精神。

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凝結在一起,引領着中國走向強大。而責任,則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責任存在於生活的點滴,不僅有對同學、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對於作爲中學生的我們,對老師、父母殷切希望的答覆。

會考即將來臨,絢爛的未來正等待我們觸及,二十幾天的艱辛,汗水將會換來成功的喜悅。在端午節燦爛的陽光下,伸出雙手,展開雙臂,深呼吸,向天空呼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憑藉對父母老師和自己的責任,邁出夢想的第一步。

端午,是屬於我們的節日,讓千古傳承的信念,在我們的花樣年華中永不淡卻。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鞠躬)“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爲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裏到處瀰漫着糉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每當到了這段時期,青年橈手們都意氣風發,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他們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着動作一起一伏,額上佈滿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陽的光輝,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看到此場景,我不禁想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爲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糉子投入水中,只爲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郭沫若評價屈原爲“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我們應當學習他的愛國、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爲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爲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糉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糉子。我見後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糉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糉子裏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着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

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於端午節傳說的書,於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爲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

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裏,連您都活不成了!”

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爲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後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裏仍許多糉子,以免江裏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以後,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爲“江神”。因爲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着糉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

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

我忽然心頭一亮,接着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糉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