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6W

不平凡的2003年即將過去。辭舊迎新之際,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明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意圖。這次會議按照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對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糧食供給和深化農村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必將對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年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在戰勝了非典疫情的嚴重衝擊和多種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之後,仍然取得了穩步發展的好成績,爲保持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好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農業仍然是經濟發展全局中最爲薄弱的環節,農民增收困難又是當前“三農”問題最集中的體現。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擴大,已成爲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農民增收難,主要難在糧食主產區,主產區農民的收入增長幅度已連續幾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些純農戶的收入持續徘徊甚至下降,不僅影響種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挫傷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糧食和農產品的供給。這次會議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一個重要的着力點就是要調動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把保障糧食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抓住了種糧農民的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增收的重點;保持和提高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事關全局,意義重大,既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又是今後的長遠目標;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農民的錢袋鼓不起來,必然會縮減消費支出,造成農村市場的萎縮,影響國內需求的擴大和就業崗位的增加,使國民經濟失去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從一定意義上說,把農民收入搞上去,就能進一步走活經濟社會發展的整盤棋。新階段的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着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挑戰和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的雙重調整,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農民增收,無疑是一項艱鉅而繁重的任務。要破解這道難題,必須準確把握新階段的規律,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既要把農業和農村內部增收的文章做足做好,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努力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全方位拓展農民就業和增收的空間,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把國家有關扶持政策向種糧農民、貧困人口和受災羣衆傾斜;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農民自主創業增收的積極性,又要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發揮國家政策對農民增收的導向和帶動作用。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進一步把認識統一到中央的部署上來,把目標統一到增收的任務上來,把行動統一到支農的要求上來。各行各業都要真情關愛農民,真心幫助農民,真誠對待農民,多給農業一些支持,多給農村一些傾斜,多給農民一些實惠。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必須真抓實幹,狠抓落實。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已經明確,關鍵在於各地各部門要把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不走樣、不截留,該給的給足,該減的減夠,該放的放開。各級幹部要切實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農村,爲農民增收出主意,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增收。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羣衆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