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9W

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在農業,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騰飛的關鍵在農村,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件大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

今天,我們召開縣委經濟工作暨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經濟工作、農村工作、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及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精神,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和農業農村形勢,全面部署今年經濟建設、農業農村、雙聯和精準扶貧等工作任務,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打好“十三五”發展的開局戰。前面,馮縣長就今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蘭書記就今年農業農村和雙聯、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這些意見都是經過縣委會集中討論通過的,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結合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委相關會議精神,圍繞堅持正確方向、問題導向、爲民取向、破題指向,我講四點意見:

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提升統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水平

春節前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xx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和近期省委舉辦的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學習討論了事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系統部署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點任務,爲我們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各項工作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遵循。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所謂新常態,是指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如何認識新常態,準確把握其內涵,強調,要注意克服三種傾向。其一,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判斷。有人問,新常態是一個好狀態還是一個壞狀態?這種問法是不科學的。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其二,新常態不是一個“萬能筐”,不要什麼都往裏面裝。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濫用新常態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態”,什麼文化新常態、旅遊新常態、城市管理新常態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現象都歸入新常態。其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的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於新常態,似乎推給新常態就有不去解決的理由了。新常態下不是不幹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實踐。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是我們黨抓經濟發展的一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是抓總的、根本的、核心的,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是“十三五”發展的制勝要決,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以協同發展爲重點抓好區域協調,以融合發展爲重點抓好產業協調,以一體發展爲重點抓好城鄉協調,以互促發展爲重點抓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在統籌協調中提升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效益。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色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就是爲人民羣衆創造天藍、水清、地綠的良好生活環境,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注重內外聯動、實現合作共贏,必將爲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共享是和諧發展的本質要求,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讓人民羣衆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五大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着眼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創新,也是我們“十三五”要着力抓好的重大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眼點在供給側,發力點在結構性,突破點在抓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當前經濟增速放緩,有總量的問題,但結構性的問題更爲突出,供給側的問題尤爲凸顯,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實則有效供給不足,結構失衡、供需錯配纔是深層癥結。比如,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再比如,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有些農產品卻不能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羣衆不買賬。還比如,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購買的商品已從珠寶首飾、名包名錶、名牌服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向電飯煲、馬桶蓋、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據國家統計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居民出境旅行及購物支出每年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目前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優配供需結構,才能實現發展“量”的持續擴大、“質”的真正提升。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速要換擋、結構要轉型、動力要轉換,但絕不意味着推倒重來,也絕不意味着一蹴而就,而是要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厚植髮展新優勢。

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必須堅定貫徹落實新理念、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一個從認識層面到實踐層面的過程,認識跟得上,實踐上才能到位、才能把握正確方向。這正是中央和省市在春節前後密集開展學習研討的題中應有之義。做好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乃至各項工作,都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工作謀劃、政策制定、任務落實的各方面、全過程,努力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首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認識上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新節奏,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就我縣而言,全縣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工業經濟“短腿”,傳統產業比重大、新興產業接續慢,產業發展不平衡;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不全面不完整,農產品精深加工、流通環節、品牌影響等方面的瓶頸制約還沒有得到突破,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封頂效應和農業生產成本“地板”擡升擠壓效應日益顯現,農民增收難度不斷加大;財源基礎薄弱,收入結構不合理,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創新人才匱乏,創業創新活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弱,整合資源聚集力量、激發活力組團發展的意識不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均GDP、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節能降耗、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等小康監測指標差距較大,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少“短板”。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着特色優質農產品規模化生產,豐富多元的旅遊文化資源催發着旅遊產業井噴式增長,東進西出的戰略通道蘊含着第三產業發展潛力,以及黑河和大沙河交匯滋養的良好生態環境,這些都是我們供給側的優勢和長項。我們要堅持補“短板”與揚“長項”並舉,圍繞調優經濟結構及產業內部結構問題,在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牽引性、關鍵性、瓶頸性問題爲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爲支撐,把短板補齊補全補實,把長項做大做優做強,着力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我們要堅定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堅持‘五個發展取向’,立足‘五區基本定位’,聚焦‘六個率先戰略’,實施‘六大突破行動’,着力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澤”的總體工作思路,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一)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爲中心,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從國家層面來講,強調協調發展、共享發展,就是要更加註重發展機會公平,更加註重資源配置均衡,更加註重發展短板和發展潛力的統一。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向西部傾斜,爲我們拓展發展空間、培育增長動能提供更多機遇利好和制度紅利。作爲欠發達地區,發展不足始終是我縣面臨的最大矛盾,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始終是我縣發展的制約瓶頸,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結合實施“六大突破行動”,着力補齊經濟發展短板,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同步推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基礎。我們要以重點項目建設爲重大支撐,組織實施甘臨城際快速通道、G30連霍高速張掖丹霞出入口、國道312線繞城段改造、流沙河下游治理和沙柳路建設、紅山灣水庫建設等工程,努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提速,着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贏得發展先機、備足發展後勁。要以綠色有機食品加工業爲主攻方向,持續推進扎爾墩灘生態工業集中區和沙河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全面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努力推動生態工業轉型升級大突破,全力拉長工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要以加快全產業鏈發展爲基本趨勢,構建種植、養殖與農產品精深加工相配套的循環農業體系,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推動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大提升。要以紅色旅遊年爲重要機遇,加快七彩鎮、河西民俗文化村、華夏牡丹觀光園、絲綢之路古城邦暨影視基地、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遺址公園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努力推動旅遊文化體育醫養產業大融合。要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爲強力引擎,持續推進大沙河開發區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着力補齊農村發展短板,努力推動城鄉一體化大發展。要以綠色低碳循環爲基本導向,持續開展造林綠化、防沙治沙、溼地修復與治理,大力倡導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動城鄉生態環境大改善。

(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突破口,培育農業農村工作新優勢。當前,農業發展方式和產業培育進入轉型優化期,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條件改善進入城鄉統籌加快期,農民增收方式和結構進入多元調整期。我們要把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爲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鬆勁,着力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一是突出三產融合助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我縣雖然農業基礎好、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與農業相關的精深加工始終沒有跟上,農畜產品大多停留在出售原料的低層次上。打破這一瓶頸制約,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調優品質,培育品牌,使農產品供給更加有利於資源優勢的發揮,供給數量上更充足、品種質量上更契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真正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要大力發展標準農業和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建立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原料生產車間,做大做強做優玉米制種、高原夏菜、高中檔肉牛、特色林果和食用菌五大產業基地,爲綠色食品加工企業提供充足安全的優質原料。要按照增產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選擇合適的農業技術路徑,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良種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要加快建設沙河綠色食品加工創業創新孵化園,培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以精深化加工促進農產品轉化升值,推動綠色有機食品加工業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要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規模,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效益。二是突出城鄉協調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大力實施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高標準農田、土地整理開發、農村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工程,加大農村公路、水利、電力、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制度上並軌、標準上統一。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體現農村特點、鄉土味道、民俗風情,科學引導農村住宅、居民點建設和改造提升,大力開展生態村鎮、“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公共服務便利、田園風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諧的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爲創建國家級美麗鄉村先進縣打好基礎。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切實解決“面源”污染等突出問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着力打造村點出彩、沿線美麗、面上整潔的良好人居環境。三是突出需求導向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現代化既需要農業技術、設備等物質要素現代化,又需要農民素質、能力現代化。要突出需求導向,以貼近生產、方便農民、鼓勵創業爲目標,加快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着力構建以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爲主體、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爲補充、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和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示範社爲基地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持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和“11555”農村能人培養計劃,打造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堅持讓農民唱主角,以農戶家庭經營爲基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村能人、種養大戶、產業帶頭人等創建家庭農場,使其成爲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幹力量。

(三)以抓好“853”掛圖作業爲重點,拓展精準扶貧新成效。建成惠及全縣人民的小康,重點要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把脫貧攻堅作爲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堅持把精準脫貧與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與“雙聯”行動深度融合,嚴格脫貧攻堅“853”掛圖作業要求,全面落實“1+20”精準扶貧方案和“十到戶、四到村、三傾斜”精準扶貧措施,切實提高脫貧實效。要更加註重政策脫貧,積極梳理、對接爭取上級扶貧攻堅的政策,力爭更多扶貧項目納入上級“十三五”脫貧攻堅專項規劃及相關行業發展規劃,抓好政策項目資金的轉化落地工作。要更加註重基礎脫貧,精心組織實施總投資9.9億元的金融扶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加大貧困村社道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改善貧困村社羣衆生產生活條件。要更加註重產業脫貧,把扶持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作爲脫貧致富的主渠道,圍繞發展玉米制種、高原夏菜、畜禽養殖、特色林果等優勢產業,組織貧困羣衆加入新型市場經營主體和專業合作社,更好地帶動貧困羣衆脫貧。要更加註重智力脫貧,實施文化知識扶貧、職業教育扶貧、勞務輸出扶貧、實用技能扶貧等扶貧項目,提高貧困農戶自身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要更加註重幫扶脫貧,繼續實行縣委聯繫移民安置村、選派移民安置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經濟工作部門聯繫相對後進村、幫扶幹部聯繫貧困戶“四個全覆蓋”,對貧困農戶進行差異化、精細化、“滴灌”式幫扶,全面完成精準脫貧目標任務。要更加註重兜底脫貧,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兩線合一”,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對一二類低保對象全部實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

三、弘揚改革創新主旋律,充分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

指出,改革是最強大的發展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本身就是最大的創新,創新本身就包含着改革,兩者雖各有側重,但其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作用是同一的。爲此,我們要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作爲根本動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經濟建設目標任務和工作部署有效落實。

(一)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着力突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堅持抓重點和帶整體相結合、治標和治本相促進、重點突破和漸進推動相銜接,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的改革任務和改革試點,全面承接落實好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土地制度、擴大開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環境保護、養老就業、醫藥衛生、黨建紀檢等領域具有牽引作用的改革政策和任務。要結合臨澤實際,緊緊圍繞解決影響全縣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持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農業農村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農村社區化試點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接地氣、見實效的改革舉措,積極慎重探索開展一批自主性改革試點,着力抓好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示範樣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真正依靠改革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縣委深改辦和各專項小組要按照“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精準發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實”的要求,正確把握改革重點、優先順序和主攻方向,認真抓好改革的分析調研、分解落實和分步推進,列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堅持項目化,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細落小落實。

(二)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加快建立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有機結合的引領型發展。當前,科技前沿領域不斷延伸,開放協同、跨界融合的新經濟、新業態正在加速形成,創新驅動已成爲未來發展的主旋律。臨澤縣作爲西部欠發達地區,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全面推進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轉換,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抉擇,也是提高經濟綜合實力的必由之路。要堅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圍繞張掖建設絲綢之路西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戰略定位,主動融入張掖“雙創基地城市示範”總體部署,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鼓勵創業創新的“1+11”政策性文件,大力實施“8663”創業創新行動計劃,圍繞產業抓衆創空間載體建設,建成綠色食品加工創業創新孵化園、丹霞大景區創業創新基地、農特產品電商創業園等平臺,配套完善小微企業科技孵化器、創客咖啡等服務平臺,爲創業主體“拎包入住”創優條件,大力擴張創業創新市場主體。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深化拓展院地校企合作,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型、具有引領性和成長性的企業發展,支持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把現有的產業優勢發揮出來,把亮點特色彰顯出來,全力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着力打通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走出一條以成果轉化爲重點的創新發展路子。要廣泛宣傳涌現出的創新創業先進典型,持續開展創業大講堂、雙輪驅動面對面創客匯、創客故事會、創業創新典型培育等活動,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熱潮在各產業、各層次、各領域蓬勃興起。

(三)找準改革創新的突破口和發力點,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縣全面深化改革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啓動以來,改革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市委和縣委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部分單位對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就工作抓工作,就項目抓項目,沒有深入挖掘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中的創新元素,沒有將改革創新的思路和理念融入到具體工作當中;二是一些單位負責人對改革創新重視不夠、思考不深、部署不力,滿足於常規的工作方法和成效,沒有找準改革創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工作僅僅停留在淺表化的層面,有的也還存在畏難情緒和等靠思想,一些方面與周邊縣區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三是相關單位對典型的聯繫培育跟進指導和幫扶培育力度不大,措施不力,典型的代表性不強、標準不高、亮點不突出,改革創新的氛圍不濃,鼓勵改革創新的政策還沒有深入人心。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全縣改革創新工作的順利推進。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認清形勢、把握大勢,堅決破除束縛改革創新的思想藩籬和觀念桎梏,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改革創新的思路舉措和工作方法,把心思集中到謀劃改革創新上來,把精力傾斜到推動改革創新上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落實改革創新任務上來。各級各部門要迅速行動起來,堅持把問題想在前、措施定在前、工作幹在前,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投身深化改革和創業創新的生動實踐。各專項小組近期要立即組織召開本組成員單位會議,深入研究各自領域的改革創新工作,在解決問題、理清思路、明確職責的基礎上,認真謀劃提出各專項小組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要點和重點打造培育的改革創新示範點,努力推動各項改革和創新工作任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着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的形勢異常複雜,中央和省、市委反覆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牢牢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切實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中央和省、市縣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根本在於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強化各級黨委對全局工作的決策領導、綜合協調、組織實施和對重大部署的監督執行。經濟建設方面重大工作舉措、重要工作事項、重點建設項目和大額資金使用,都要報告黨委集體研究審定或決策,對組織實施工作要實行跟蹤督查,發揮好黨委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推動創新、調度資源、營造環境、監督執行等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切實發揮好縣委財經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加強對經濟發展重點工作的日常組織協調,及時分析研判全縣經濟發展重要工作部署、重點產業佈局、重大項目謀劃的決策意見和建議要求。要建立完善各級各部門重大經濟工作事項向上級黨委請示報告制度,把黨委對重要工作的指導要求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二)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關鍵在於提高領導幹部抓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面對新常態,經濟發展要實現“動力轉換”,各級領導幹部也要轉換謀劃工作的思維路徑,強化抓工作的辦法措施。要鍛造創新的品格,打破老思想、老辦法、老經驗,摒棄舊思維、舊模式、舊觀念,推動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用改革創新的方法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用改革創新的思路打破前進中的壁壘,用改革創新的理念引領事業的發展。要提升專業的素養,着眼形勢和任務要求,加強理論和知識學習,特別是對“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等新理論,對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新措施,對“互聯網+”、“中國製造20xx”等新知識,都要認真學習研究,真正學懂弄通,爭當善用專業思維、具備專業素養、掌握專業方法的領導幹部。要錘鍊擔當的魄力,增強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善於觀大勢、謀全局、抓大事,善於“彈鋼琴”,既要抓好全面從嚴治黨又要抓好經濟建設,既要加強對普通黨員幹部的教育引導,又要樹立擔當的表率和標杆,既要勇於改革,又要保持穩定,統籌兼顧推進各項工作。要形成反思的習慣,工作推進過程中既要善於總結成績,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又要善於總結不足,勇於挑刺、敢於揭疤,從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從偶然性中看出必然性,從而找出經驗和教訓,形成規律性的認識。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是制定工作方案,還是推進工作落實,都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作爲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爲創新的支點而不是退縮的藉口,找準切入點和着力點,抓住關鍵和要害,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問題,推出務實管用的新舉措,在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堡壘中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三)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基礎在於加強作風建設、創優發展新環境。緊緊扭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最大政績,盯緊抓牢作風建設這個着力點和突破口,治“四風”頑疾,樹嚴實新風,爲引領新常態、貫徹新理念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堅強保證。要落實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結合實施“3783”主體責任體系,拓展充實工作抓手,層層傳導責任壓力,嚴格落實黨委的集體責任、書記的第一責任、班子成員的分管責任,推動管黨治黨加快從“寬鬆軟”邁向“嚴緊硬”。要強化自覺看齊的政治意識,堅決維護這個核心,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和步調一致,經常、主動、真正地向黨中央看齊、向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看齊,堅決做到貫徹中央精神不打折扣、不搞變通。要守住黨紀黨規的基本底線,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認真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讓黨員幹部在強化教育中明底線、在遵紀守規中築底線、在執紀監督中敬底線,切實發揮黨紀黨規這個管黨治黨重器的作用。要保持清正廉潔的爲政本色,按照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善養清廉之德,增益清廉之能,厲行清廉之政,做到拒腐防變警鐘長鳴,養成在公開中行使權力的習慣,得到在監督下工作生活的安寧。要營造平安和諧的發展環境,堅持不懈抓好平安臨澤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案件,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解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爲,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四)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重點在於推動工作落實、開創發展新局面。確定什麼樣的戰略定位,最能展示一個地方的膽識和氣魄;拿出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則能顯示一方幹部羣衆的境界和追求。宏偉藍圖與現實之間,最終要靠一級一級去幹、一項一項去落實、一步一步去推進。一是抓落實要強化責任擔當。這次會議明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農業農村、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任務,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緊盯這些目標任務,以指標定量、工作定責的形式,把各項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具體化到部門、到單位、到人頭,明確分管領導、牽頭部門、配合單位、完成時限,使每一個幹部都有責任、有壓力、有動力,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完成任務不欠賬,力戒“爲官不爲”的不良傾向。當前“爲官不爲”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爲”,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爲”,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爲”。各級黨組織要因人施策,教育引導廣大幹部勇於擔當、主動作爲,努力形成層層負責抓落實、人人擔當謀發展的強大合力。今天,縣委、縣政府已經把20xx年“三重”工作任務分解下達到各鎮、各部門單位,希望大家認真制定實施計劃,按照進度要求切實抓好落實。二是抓落實要突出領導帶頭。縣級幹部作爲抓落實的第一方陣,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堅持一線工作法,帶頭研究謀劃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動整體工作落實。各鎮、各部門單位負責同志作爲抓落實的主力軍,要切實履行職責,對既定的工作任務、確定的工作措施、安排的硬性指標,不推不拖、不等不靠,集中精力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同時,今年鎮、村將進行集中換屆,各級幹部要堅決克服換屆中的等靠思想,正確處理好抓發展與抓換屆的關係,既要紮紮實實地做好換屆工作,又要扭住經濟發展不放鬆,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努力實現換屆與推進工作“兩不誤、兩促進”。三是抓落實要加強調查研究。今年是省委確定的“調查研究年”,各級幹部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瞭解情況,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要深入研究影響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和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切實提升執行決策部署和推進工作落實的質量和效率。四是抓落實要注重持之以恆。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從大處着眼,從小處抓起,對重大項目、重點部門和重要環節一竿子插到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釘釘子”精神,持續用力、一抓到底,對急需解決而又有能力解決的問題要“馬上辦”,對已經形成瓶頸制約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要“主動辦”,對存在潛在隱患而又有瓶頸制約的問題要“抓緊辦”,推動關鍵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五是抓落實要充分凝聚合力。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一切以落實爲最終目的,突破部門觀念和局部利益,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互相支持、步調一致,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不可以請示來推諉,以調查來敷衍,以研究來拖延,讓寶貴的時間在協調中流逝,讓大好的機遇在扯皮中溜走,讓千方百計引來的項目在失職中夭折。六是抓落實要強化督查問責。按照督查同目標管理考覈相結合、同組織人事部門績效考覈相結合、同新聞媒體監督相結合的要求,對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重點項目的落實情況,開展經常性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重點督查“不落實”的環節和問題,重點追究“不落實”的部門單位和責任人。要把嚴格管理幹部和熱情關心幹部結合起來,既要求幹部自覺履行組織賦予的各項職責,嚴格按照黨的原則、紀律、規矩辦事,不濫用權力、違紀違法,又對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安業,推動廣大幹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爲、敢於擔當。要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把爲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爲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爲區分開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爲、銳意進取的幹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羣衆幹事創業,凝聚起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澤的強大正能量。

決勝要有決心,開局重在開頭。開好局、起好步,取決於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各級黨政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創新理念,抓準、抓住、抓好工作重點,做到胸中有數、落實有策、行動有力,以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拼搏意志、只爭朝夕的緊迫勁頭,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二):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四川三農工作的新挑戰新機遇,全面落實新常態下四川三農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次會議,東明書記作出重要指示,魏宏省長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面落實。

盤點20xx年,全省糧食產量675億斤,農村減貧129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增長11.5%,農村改革、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新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爲發展改革穩定大局奠定了基礎、做出了貢獻!在資源環境約束與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全省三農戰線、涉農部門和關心支持三農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目前,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深入推進,農業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在新常態下,三農工作既面臨着新挑戰,也孕育着新機遇。要認清形勢、主動作爲,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轉型發展面臨深層次制約。與全國一樣,四川農業也面臨一個“地板”、兩個“天花板”、兩個“緊箍咒”問題。一個“地板”,指農業投入品價格和生產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兩個“天花板”,指川豬等大宗農產品價格高於周邊省市,農業補貼直抵“黃箱政策”上限,漲價空間已經很小。兩個“緊箍咒”,指農業面臨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雙重影響,四川人均耕地等資源低於全國水平,中低產田土高達63%,有效灌面只有47%;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嚴重威脅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農民持續增收面臨很大壓力。傳統產業縮減、過剩產能消化,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影響農民工資性收入;農產品消費需求不足,影響農民經營性收入;農業補貼增長空間有限,影響農民轉移性收入。三是農村投入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財政持續加大三農投入的壓力不小。同時,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心理預期,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謹慎,農民自身投入也有減少傾向。四是“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突出。我省人口老齡化快於全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不僅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甚至使農業有可能出現倒退的危險。

此外,四川還面臨一些特殊挑戰。一方面,投入欠賬大。農田、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全省還有2.3萬農戶沒有用上電,560個村不通公路,470萬人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另一方面,貧困人口多。全省還有500萬貧困人口,佔全國的6%,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僅爲全省的80%。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狀況沒有改變,因災返貧、因病致貧和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突出。

當前,深化改革如火如荼,轉型發展浪濤洶涌。新常態孕育新機遇。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四川人素有敢爲天下先的改革傳統和創新精神。新一輪農村改革在土地確權頒證、放活土地經營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方面不斷突破,四川獲批新一輪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居全國首位,改革必將爲農村開闢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新常態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快速成長,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農業已由自然經濟再生產,擴展到文化精神產品再生產,已由單純食物生產發展到全產業鏈價值開發。三是消費轉型升級的機遇。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爲優質農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大有可爲。四是工商資本下鄉的機遇。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投資飽和、效益下降,城市工商資本把投資農業作爲新商機。鋼材和水泥等建材價格下降,有利於降低農村建設成本。五是宏觀經濟政策的機遇。中央決定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四川要搶抓機遇,上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夯實農業基礎,改善農村條件。

應對新挑戰、把握新機遇,我們要從省情農情出發,把四化同步的短腿加長、把全面小康的短板補齊。新常態下,農村改革不能畏首畏尾,而要敢闖敢試;現代農業不能徘徊彷徨,而要加快推進;農民增收不能絲毫鬆懈,而要加力提速;新村建設不能裹足不前,而要凱歌行進,爲國民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留出迴旋餘地,爲改革、發展、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民富,則中國富;農村美,則中國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讓農業強起來,才能爲中國強奠定基礎;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富起來,才能爲中國富提供支撐;建設幸福美麗新村,讓農村美起來,才能爲中國美增添光彩。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建設現代農業,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提高糧食產能、優化農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推進扶貧攻堅行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今年,要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農村減貧109萬人。

下面,我就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講五點意見:

一、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爲核心,通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讓農業逐步強起來

黨的指出,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集約化,就是要改變粗放經營方式,以適度規模和較少投入獲得更高的農業產出;專業化,就是要形成農業生產分工體系,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效益;組織化,就是要把分散經營組織起來,以構造有規模、有組織、管理科學的合作形態;社會化,就是要形成社會化生產和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以改造傳統的小農經濟。

汪洋副來川視察時指出,要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爲核心,構築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組織方式兩個支撐,守住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不破壞農業生產能力、不損害農民切身利益三條底線。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推進糧經飼複合經營,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確保糧食產量不滑坡。努力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路子。

加快由小規模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小生產容納不了大科技。現代農業必須在適度規模經營上做文章,土地流轉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既要引導經營權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流轉,也要支持農戶通過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共同發展。要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手抓政府公益性服務,一手抓經營性服務主體培育,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育農業農機服務公司、服務超市等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出臺具體政策,加快培養和切實用好職業農民,鼓勵大中專畢業生投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職業農民在現代農業建設中大顯身手。

加快由單純依靠耕地向綜合利用資源轉變。四川有林地3.6億畝、草地3.1億畝、水域可養殖面積358萬畝。要樹立大農業觀,既要糧豬安天下,還要念好山水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奏好交響樂。念好山水經,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利用川西高原、盆周山區、大小涼山、烏蒙山區、秦巴山區的立體氣候和物種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唱好林草戲,發揮林地和草地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種養業,壯大優質茶葉、木竹、森林蔬菜、地道藥材、木本油料、草食牲畜等產業,推進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經營。打好果蔬牌,通過技術創新、品種培育和安全監管,提升果蔬產業水平和產品檔次。通過產地批發市場、冷鏈物流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帶動果農菜農增收致富。奏好交響樂,抓好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由種養業內部調結構向全產業鏈調結構轉變,支持農業產業化排頭兵企業發展農產品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直銷、配送和電子商務,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加快由粗放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採取有力措施,遏制資源環境惡化趨勢。一要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大幅減少農業投入品污染。二要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讓不具有產業承載能力的區域休養生息。三要制定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四要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土壤污染治理,不斷提升土地生產能力。五要通過對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恢復受損的農業生態環境。六要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嚴格水資源管理,把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好。

加快由要素驅動爲主向科技創新驅動轉變。農業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要加快構建頂天立地的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組織科技攻關,確定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組建專門隊伍開展科技攻關,確保在疫病防控、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糧食增產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要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給科技人員插上奮鬥的翅膀。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激勵他們在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中建功立業,使創新的種子落地生根,創新的大樹枝繁葉茂。要着力研發適合不同區域類型的農業機具,大力支持農機產業和農機服務組織發展。

加快由自我發展爲主向全面開放合作轉變。把握經濟轉型升級、社會資本下鄉的機遇,大力推進農業投資促進,爲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加快發展外向型、開放型農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辦好川臺農業合作論壇,落地合作項目,發揮互補優勢。四川農業博覽會要走市場化道路,整合展會資源,辦成知名品牌。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興辦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社會服務、文化體育、鄉村旅遊、休閒養老產業。在投資促進過程中,堅決反對資本圈地,堅決制止坑農害農,堅決防止農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

加快推進以農田水利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黃箱政策”接近上限,“綠箱政策”還有空間。要把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抓緊推進農田水利重大工程項目。持續推進省委確定的10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同時,積極向國家爭取新的重大項目。當前,農田項目比較分散,要建立統籌機制,合理安排項目,把錢用在刀刃上。要改革創新融資機制,通過公私合營、特許經營、承包租賃等方式,解決水利等基礎建設投資難題。要通過改革產權制度和運管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調動農民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

二、以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爲統領,通過助農增收和扶貧攻堅,讓農民儘快富起來

增收與脫貧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性任務。要長期堅持農民增收書記縣長負責制,更加突出貧困農戶,更加突出增收門路,推動增收與脫貧見到實效。

助農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立國之道,惟有富民。四川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五年縮小,但農民收入水平仍然太低。農民收入上不去,就不可能平等分享現代化建設成果。必須適應新常態、開闢新門路,帶領農民羣衆增收致富奔小康。

以農興業助增收。農業結構調整是永恆主題。要通過調整種養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突出四川特色,提高比較效益,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積極培育農業新業態,支持創意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多元化增收。

提升勞務助增收。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大頭。要定期研判農民工就業形勢,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支持農民工提升技能、穩定就業、增加報酬。抓住四川培育高端成長型、新興先導型產業的機遇,開闢更多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充分就業。

盤活資源助增收。利用市場化、資本化途徑,激活農村房屋、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內在價值,使其產生租金、紅利等收益,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提倡村集體和農戶通過入股或合作等方式,參與水電、礦產、旅遊等資源開發,組建農房出租協會、鄉村旅遊協會,與工商資本合作,盤活閒置農房,增加農民收入。

扶貧濟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由於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貧困地區的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必須以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新思想爲指導,以消除貧困爲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爲基本目的,以共同富裕爲根本方向,不斷開創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攻堅戰。

創新扶貧攻堅體制機制。重在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注重把扶貧開發與統籌做好三農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開展教育扶貧等結合起來,完善有利於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精準扶貧要求,在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的基礎上,實現動態管理,推動扶貧到戶,扶真貧、真扶貧。落實好貧困地區考覈方式,引導貧困地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

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的內生動力,貧困地區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礎條件,培育增收產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高度重視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抓好貧困戶子女教育培訓,實現培養一個人、脫貧一家人的目標。

統籌片區內外扶貧開發。推進五大扶貧工程,開展四大片區扶貧攻堅,同時解決好插花貧困和小區域貧困問題,絕不能漏下一戶一人。對條件惡劣、不宜居住的,要制定異地扶貧搬遷計劃,逐步把羣衆搬遷出來,從根本上解決生存發展問題。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和幹部駐村幫扶,開展扶貧公益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扶貧的積極性。

三、以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爲抓手,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村日益美起來

幸福美麗新村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產業先行產村相融,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爲目標,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行動,把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成傳統村莊的升級版,而不是現代城市的克隆版。新村建設要綜合發展,而不是單項突進;要各美其美,而不是千村一面;要人的新農村,而不是物的新農村。

準確把握建設改造保護要求。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護性修繕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保則保,應建必建、應改必改、應保必保。“建改保”相結合,要有標準、有規劃、有任務、有要求、有考覈。要充分考慮村莊合併和就地就近城鎮化需要,按照產村相融的要求統一規劃,加快推進新建工作。舊房改造不能簡單穿靴戴帽,不能一味塗脂抹粉。要保護好林盤,建設微田園。“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新農村要喚起人們對前庭後院、瓜果飄香、柳揚蛙鳴、炊煙繚繞的鄉愁記憶。置身其中,就有“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赤足走在田埂上”,令人心曠神怡、身心愉悅的感覺。“建改保”結合,不是標準降低了,而是要求更高了。

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山水田林路園綜合治理、電氣通信網絡綜合配套的思路,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落實好省政府向社會承諾的涉及三農方面的民生大事,確保事事有着落、件件辦到位。生態環境保護是長期任務,要久久爲功。切實保護好天然林資源,提高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社會保險補助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村莊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和綠化養護工作,總結推廣院落整治經驗,建設乾淨整潔的農村生活環境。

突出抓好農村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農村文化,傳承鄉愁記憶,承擔起耕讀文明代際傳遞的歷史責任。抓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開展傳統村落民居普查,編制保護規劃,打造一批文化價值突出、地域特色濃郁的傳統村莊院落。支持有條件的行政村編寫村史。總結推廣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試點經驗,廣泛開展“結對子”“種文化”和羣衆性文體活動,讓廣大農民羣衆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着力抓好農村廉租房建設。農村廉租房建設是與扶貧開發和全面小康緊密聯繫的制度創新。“壁破風生屋,樑頹月墮牀”。讓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各級政府責無旁貸。今年每個市(州)都要試點,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縣(市、區)政府要擔負主體責任,確保責任落實。各級新農村建設推進領導小組要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加快推進。要結合扶貧開發,加大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建設力度,探索烏蒙新居建設,體現地域特點、民族特色、鄉村情趣和田園風光。

繼續推進新農村示範縣建設。最近,省推進辦對新農村建設示範縣考覈發現,有的片面理解“建改保”,一味搞風貌改造,放鬆了新建工作。今年是第二輪新農村示範建設的收官之年,要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抓緊謀劃第三輪示範建設工作,重點向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

四、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爲動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讓農村更加活起來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農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爲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這一主攻方向,符合中央精神,反映四川實際。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確保取得新突破。

統籌謀劃。從全局出發,在四化同步進程中找準着力點、選好突破口,在利益格局調整中找準平衡點、增強協調性。任何一項改革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注重改革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比如,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要確保耕地不減少、糧食不滑坡、農民利益不受損,就必須與其它改革事項統籌安排、協調推進。

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年底完成75%以上,20xx年基本完成。提高土地流轉監管服務水平,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絕不允許強迫流轉。圍繞放活土地經營權,在建立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上取得新進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在農村信用社改革、供銷合作社改革、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紮實抓好改革試驗區建設,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上尋求新突破。

大膽探索。在條件具備和法律許可的前提下,大膽地闖、大膽地試,不能怕出差錯而裹足不前。要敢爲人先、主動作爲,避免頂層設計依賴症。對改革實踐探索,即使暫時不能肯定,但也不能輕易否定,要試試再看、看看再說。圍繞農村改革主攻方向,在那些過去很少觸及還沒有破題的關鍵領域,先行先試、超前探索。

守住底線。守住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的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不論怎麼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改沒了。守住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底線。以家庭經營爲基礎,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制不能變,農民的承包權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守住保障農民權益的底線。保障好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根據地域特點、發展水平和羣衆意願,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絕不能違民意、背民心、代民作主、強制推動。

五、以推進農村依法治理爲保障,通過創新鄉村治理機制,讓農村社會更和諧更穩定

農村法治是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是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要轉變觀念,創新方式,強化農村依法治理,形成遵紀守法、風清氣正、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強化法治意識。農業戰線的同志要學法懂法、遵法用法,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精神。各級黨委、政府要善於利用法律法規推動工作,在農村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要加強農村普法教育,無理不能取鬧、有理依法訴求,讓守法重德成爲新生活、新時尚、新風氣。

創新鄉村治理。農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選好帶頭人,建強黨支部,發揮好依法治村的核心作用。依法規範村兩委職責和村務決策程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深化黨務公開、村務公開,把黨務和村務曬在陽光下。發揚基層民主,充分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羣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推動依法行政。要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精簡和下放涉農行政審批事項,建立涉農行政職權職責目錄,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要整合執法資源,推進綜合執法,堅決打擊假冒僞劣農資、不合格農產品、破壞農業資源環境等違法犯罪行爲。

保護農民權益。“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要結合“走基層”活動,重點解決好土地流轉、新村建設、徵地拆遷等方面損害羣衆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強三資管理,健全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方式,提高經營收益。當前,一些鄉村在使用財政涉農項目資金過程中,出現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資金安全和政府形象。要加強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審計監督,嚴防跑冒滴漏,查處違法行爲。

要進一步賦予農民增收書記縣長負責制新內涵,完善考評辦法,強化結果運用。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落實好“兩個重中之重”要求,主要領導要把農民掛在心上,把農業抓在手上,把農村工作排在重要議事日程上,主動肩負起振興三農的歷史重任。今年,省委要分別召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現場會、深化農村改革彙報會,以檢驗市州黨政的責任擔當和工作成效。屆時,東明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主動抓、抓主動。全省農業戰線要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創建活動,使廉潔從政和依法行政成爲植根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要廣泛開展爭創“三嚴三實好班子”、爭當“三嚴三實好乾部”活動。要關心愛護三農幹部,充實力量,強化培養,提高水平。要認真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着力構建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幹事創業、遵紀守法的政治生態。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多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做農民羣衆的貼心人。

同志們,做好三農工作事關全川6000多萬父老鄉親的福祉。我們一定要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爲四川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書記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三):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全縣“三農”工作,安排部署今年農業農村主要工作任務。剛纔,會議表彰獎勵了20xx年產業扶貧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稍後,7個單位和企業還要作交流發言。在這裏,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表彰的合作社表示祝賀!希望大家進一步發揚成績,再接再厲,爲全縣農業農村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去年是“xx”收官之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幹,農村改革全面深化,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精準扶貧縱深開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一是着力抓扶貧,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省市縣“1+17”、“1+18”、“1+18+2”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全面完成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信息採集錄入工作,1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減少貧困人口2.3萬人。二是着力壯產業,增加了農民羣衆收入。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2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791.05萬頭(只),瓜類及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33.11萬畝,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達到37.1億元,農業增加值達到22.5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498元,同比增長12.1%。三是着力破瓶頸,改善了農村基礎條件。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19個,建成農村通暢工程274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00戶。建成農貿市場、便民市場12家,建設“鄉村舞臺”58個,行政村幼兒園32所,實施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68個。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整潔村41個,新增造林綠化8.02萬畝。四是着力促改革,激活了農業發展動力。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在18個鄉鎮全面推開。全縣通過轉包、出租、轉讓、互換等模式流轉農村土地22.5萬畝,創建國家級、省市縣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35家,登記家庭農場210家。五是着力強黨建,提升了組織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升“3516”工程,選派88名優秀黨員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108名在崗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工作。建立與經濟發展同步、以縣級財政爲主的村級保障經費正常增長機制,提高縣級財政基層黨建經費,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顯著增強。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縣“三農”工作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貧困羣衆持續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大、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產業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生產經營分散化、細碎化現象突出,規模和集羣效應還不明顯;農村發展資金短缺、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特色產業開發水平不高;農民羣衆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多元,各種矛盾糾紛交織,農村社會風險點增多;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部分農特產品銷售困難等。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是我們踏上“十三五”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關係到“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的良好開局,關係到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目標的順利實現, 任務非常繁重、責任十分重大。縣委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今年全縣“三農”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糧食產量穩定在20萬噸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實現2.95萬貧困人口、34個貧困村穩定脫貧。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堅持問題導向,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加快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全力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實現新的更大發展。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進“一號工程”,切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要進一步強化“一號工程”意識,把精準扶貧作爲“三農”工作的核心要務,加快推進“1+18+2”專項方案落地見效,確保全年脫貧目標順利實現,貧困羣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以上。一要持續做大做強富民產業。把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作爲促農增收的主攻方向,紮實推進“五定五有”產業精準扶貧工程,着力在擴規模、鑄鏈條、育品牌上下功夫,促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壯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蔬菜產業,改擴建日光溫室5000畝,塑料大棚3500畝。加快發展畜禽產業,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個,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800萬頭(只),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63%。大力提升林果產業,新增蘋果、枸杞、文冠果等種植面積4.93萬畝,瓜類種植面積0.8萬畝。積極發展中藥材產業,在若笠、興隆、永新等乾旱半乾旱地區新增中藥材種植1萬畝,建成中藥材標準化示範栽培基地0.5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5萬畝、高效農田節水技術4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115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12萬畝。農作物良種和畜禽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5%和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5%。延伸產業鏈條,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方向,加大先進技術、新特品種的引進推廣力度,示範、輻射帶動全縣特色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加工型、營銷型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深度開發特色農產品系列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優勢產業收益。培育產業品牌,積極融入國家“一路一帶”總體佈局,推動名優品牌農產品走出去。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以小口大棗、靖遠枸杞、靖遠黑瓜籽、靖遠羊羔肉等4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爲牽引,着力培育和增加“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培育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更加註重品牌保護和宣傳,制定完善特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加大宣傳包裝推介力度,全面提高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二要不斷完善精準脫貧工作機制。認真落實“853”精準脫貧管理辦法,做到平臺“8個準”、村村“5張圖”、戶戶“3本賬”,確保扶貧對象進出精準動態管理。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30個,扶持發展村級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176個。全力抓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破解貧困羣衆發展資金難題。支持貧困戶採取資產參股或以扶貧資金折股量化方式,投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拓寬增收渠道。積極推行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力爭發放涉農貸款51.54億元。三要紮實推動雙聯行動縱深開展。全面落實雙聯行動助推精準脫貧、駐村工作隊落實精準脫貧、基層組織保障精準脫貧工作機制,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推動省市縣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充分發揮雙聯組長單位統籌協調作用和駐村工作隊的精準扶貧“管道”作用,建立精細化管理的駐村工作隊臺賬,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積極開展定點扶貧、民企隴上行、扶貧愛心平臺建設等活動,加強雙聯行動新典型、新經驗總結宣傳,推動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發展。

二、積極破解瓶頸制約,切實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要緊盯中央和省市政策及投資導向,積極凝練儲備和爭取實施一批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銀行信貸支持,建設糜灘碾灣坪、東灣大壩等5個集中安置點,搬遷貧困羣衆2900戶、1.2萬人。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808戶。鞏固提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9處,解決37個貧困村、4.7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全力抓好雙永灌區高效節水農業建設,確保雙永供水工程充分發揮效益。爭取甘肅中部生態移民供水工程儘快立項開工,加快黃河防洪治理工程靖遠段、祖厲河綜合防治、百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實施,全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4萬畝,新修梯田1萬畝。加快農村路網建設,建成農村通暢工程467.6公里,實現27個貧困村通瀝青(水泥)路。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實施北灘糧窖等10個土地整理開發、土地復墾、鹽鹼地治理項目,開發整理土地3.74萬畝。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做好今年造林綠化工作,實施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城鄉大環境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的綠化,確保全面完成造林綠化8.5萬畝、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2萬畝、義務植樹120萬株的任務。把5個美麗鄉村、36個整潔村建設作爲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嚴格對照建設標準,強化項目整合,全力實施好村莊環境整治、生態美化、基礎設施配套等工程。進一步加大對主幹道路兩側、鄉鎮政府駐地出入口、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亂堆亂放垃圾的集中清理力度。突出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廢舊殘留農膜、農村生活生產垃圾、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抓好秸稈禁燒、尾菜及生活垃圾處理利用,深入開展以髒亂差治理、人畜分離爲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健全完善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乾淨整潔、優美宜居的鄉村環境。

三、着力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提升現代農業水平。要堅持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推進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實現農林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一要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創建市級以上家庭農場5個、專業合作社12個。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二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加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整合各類培訓資源,精準對接培訓需求,分層次組織開展到戶、到人、到產業的示範性培訓。對接市場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意願,實施“點菜式”、“定單式”精準扶貧培訓,完成就業技能培訓9000人次。依託縣級產業扶貧培訓中心,開展以村幹部、種植大戶、養殖能手爲重點的致富帶頭人培訓。三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着力抓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建設,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產地源頭保護和環境治理,強化農業投入品和動物防疫、獸藥飼料屠宰監管。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覆蓋農產品生產、收購、儲藏和運輸各環節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規模,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林果和蔬菜標準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三品一標”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70萬畝,農產品產地抽檢綜合平均合格率達到99%以上。加強基層監管機構和人員隊伍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屬地管理責任,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四、均衡配置公共資源,切實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一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緊抓試點縣機遇,推動開展“多規合一”工作,修訂完善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域村莊佈局規劃。積極學習借鑑先進經驗,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城鎮建設規劃,推動建設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的小城鎮。以提質擴容和產業支撐爲重點,堅持產城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集聚人口,以產業繁榮城鎮,提高城市規模效應和人口集聚效應。二要着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教育方面,完善城鄉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公辦民辦並舉,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和農村教師培養培訓機制。醫療衛生方面,加強鄉村醫療設施建設,抓好鄉村醫生的培訓和素質提升,建立城市醫療衛生人員到農村社區輪診工作機制,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社會保障方面,探索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相銜接的機制,逐步統一社會保障的項目和標準,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有效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公共文化方面,加快實施“鄉村舞臺”工程,推動縣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商貿流通方面,健全農村商貿流通網絡,建成北灘、興隆農貿市場。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發展年”活動,加快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引進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建成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鄉村電商服務點。此外,要高度重視關愛農村“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困難羣體,建立農村“三留守”人員動態信息庫,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三要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爲首要任務,不斷完善城鄉就業體系,加快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妥善解決農民工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養老保險等保障問題,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羣衆購房搬遷,向中心鎮、縣城集中,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放開城鎮落戶限制,重點解決有合法住所和穩定就業的農民工落戶問題。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使進城農民無後顧之憂、生活有多重保障。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激發農業發展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立足縣情、農情,認真謀劃和推進我縣農村改革,不斷激發和釋放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一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導向,以提質增效爲中心,降低農產品的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優質農產品,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要全面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繼續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農業設施確權登記工作,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同步確權頒證,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效退出機制,加快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三要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有效發揮縣級流轉服務中心、鄉級流轉服務站、村級流轉服務點功能,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的土地流轉方式和途徑。組建併發揮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防止流轉土地非農化。四要全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貧困村增信服務公司覆蓋面,實現村級金融便民服務網點全覆蓋。進一步加大雙聯惠農貸、婦小貸、牛羊蔬菜貸等普惠貸款投放力度,力爭農戶小額信貸增幅20%。穩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產權、農業設施產權等抵押貸款規模,有效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加強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和規範運行,加強資金互助合作社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以互助金作擔保,由銀行放大貸款倍數,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槓桿作用。

六、着力加強組織保障,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要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切實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爲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一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點研究,政策資金上重點傾斜,幹部配備上重點加強。建立健全督促檢查、考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強涉農及扶貧資金監管,督查檢查要落實到人、到項目資金,防止跑冒滴漏。對工作成績突出的要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嚴肅追責,確保“三農”改革發展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二要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先鋒引領行動,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班子建強,把黨員隊伍帶好,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幹部服務羣衆的能力。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發揮好鄉村便民服務平臺作用。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組幹部報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抓好村活動場所建設,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切實提升基層黨建保障水平。三要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大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支持力度,每個村各級財政整合投入資金不少於20萬元,資金總量不少於30萬元,通過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白村。同時,要進一步深化“百村幫百企”活動,力爭年內有30%以上的村建立集體經濟實體。四要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保村級公共權力陽光規範運行。深入開展農村法治教育宣傳,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民羣衆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訴求。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爲農業農村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五要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着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增強農民的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培育進取精神、誠信精神、科學精神,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和文明村鎮創建、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新鄉賢文化,樹立健康文明新風尚。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的“三農”工作,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努力爲“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爲加快轉型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